大班音乐熊和木头人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2-27 14:47:08

大班音乐熊和木头人教案反思

1、大班音乐熊和木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段的欢快气氛,随音乐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游戏规则,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音乐、手花

  活动过程:

  一、感受AB段乐曲,大胆创编动作。

  1.完整欣赏音乐,结合故事情境了解“木头人”的含义。

  2.随音乐节奏,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二、了解游戏规则,探索游戏玩法。

  1.欣赏A段音乐,玩游戏“木头人”。

  (1)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进行“木头人”游戏。

  (2)配班老师做“熊”,师生一起玩木头人游戏。

  (3)一幼儿做“熊”,再次游戏。

  2.欣赏B段音乐,探索选“聪明人”。

  (1)讨论:怎样把熊引开?

  (2)和配班老师合作随音乐表演选“聪明人”。

  (3)提问:村长是怎样选“聪明人”的?“聪明人”往哪里跑?

  三、集体游戏“熊和木头人”。

  1.师生合作:配班老师做熊,老师做村长,幼儿当村民完整游戏。

  2.生生合作:两名幼儿分别做熊和村长,其他做村民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

2、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熊和木头人》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段的欢快气氛,随音乐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游戏规则,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手花

活动过程:

  一、感受AB段乐曲,大胆创编动作。

  1.完整欣赏音乐,结合故事情境了解“木头人”的含义。

  2.随音乐节奏,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二、了解游戏规则,探索游戏玩法。

  1.欣赏A段音乐,玩游戏“木头人”。

  (1)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进行“木头人”游戏。

  (2)配班老师做“熊”,师生一起玩木头人游戏。

  (3)一幼儿做“熊”,再次游戏。

  2.欣赏B段音乐,探索选“聪明人”。

  (1)讨论:怎样把熊引开?

  (2)和配班老师合作随音乐表演选“聪明人”。

  (3)提问:村长是怎样选“聪明人”的?“聪明人”往哪里跑?

  三、集体游戏“熊和木头人”。

  1.师生合作:配班老师做熊,老师做村长,幼儿当村民完整游戏。

  2.生生合作:两名幼儿分别做熊和村长,其他做村民进行游戏。

3、大班音乐教案《熊和石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2、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在《蝴蝶找花》乐曲中进教室。

  2、复习儿歌《十二生肖歌》。

  -齐唱歌曲,注意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集体歌表演。结合歌中的动物形象,边唱边做动作,生动地表现它们的不同神态。

  3、学习歌表演-教师范唱歌曲《熊和石头人》。

  -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熟悉歌词-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幼儿跟琴学唱歌曲。

  -教师与幼儿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小朋友和小动物在树林里快乐的玩,怎样唱?""如果大熊来了,大家别乱跑,该怎样唱?"-即兴歌表演。根据幼儿动作予以综合完善,并与幼儿一起练习。

  4、随乐即兴舞蹈并学做石头人。

  在舞蹈过程中,乐曲突然停止,幼儿必须保持一个动作姿态不动,既变为石头人了。

  5、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6、完整游戏

活动反思:

  《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本次活动中,我预设了一定的游戏《熊和石头》的玩法,孩子们在刚刚开始听我讲完规则以后,他们都纷纷说:“熊很大,孙老师,谁来扮演大熊啊?”在得到小朋友的一致意见以后,我第一次扮演大熊,孩子们随着音乐先唱歌,接着在音乐结束以后,他们都停下来不动扮演了石头人。一次表演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只是在歌词的地方简单的做做动作,而在最后才进入游戏的环节,缺少一些表演的性质。于是我便问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心的动作,我们来学!”及时地退位,让幼儿自己去想想还可以有什么游戏的玩法和创新。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这次的活动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所以在让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时候,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幼儿自己来学,主动去学,切忌桎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孩子更乐于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习。

  当然本次活动中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环节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孩子们在表演空间的设置上有一定的问题,他们常常拥挤在一起,不会分散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下次活动活动思考改进的地方。

4、大班音乐律动教案《熊和石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能按要求随音乐作出相应的动作。

  2、能愉快地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3、与同伴友好合作进行游戏,有创新意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与幼儿一起玩“熊和石头人”的游戏,提出要求:熊回头时石头人要保持一个动作不能动。

  二、熟悉音乐

  1、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2、再次欣赏一遍音乐,简单分析乐曲结构。

  3、老师随着音乐用手指在腿上进行表演,(.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在音乐进行到什么时候有变化。

  4、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在腿上进行游戏。

  5、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三、游戏活动

  1、第一遍游戏:幼儿起立,站在教师身后。教师当熊,进行游戏1遍,不做造型要求。

  2、第二遍游戏:熊每次回头时,要求幼儿作出动物的造型。

  3、第三遍游戏:要求幼儿两人一组,第三句时找朋友,第四句时两人一组摆出最后的造型,造型两人要有身体上的接触。

  4、第四—五遍游戏:方法同前,要求四人一组摆出不同造型。

  5、第六—八遍游戏:请几位幼儿扮演熊进行游戏,鼓励幼儿提出造型要求。

  四、放松活动

  开火车游戏,结束(四段音乐连放)。幼儿随音乐分别作出开车、停车的动作,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熊和石头人》含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所以设计了此活动《熊和石头人》。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曾曾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无论是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在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注重了使活动有重复、有变化,曾曾深入,不断提高教学目标,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曾曾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独立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石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节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此活动的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如:表演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还不够投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比如在幼儿表演环节,我还能够适度再“放”一些,更多地鼓励幼儿多样化的表现,对于幼儿创新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会更加有利。

  活动比较好地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很多环节如对表演动作的探讨、对游戏方案的设计都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使幼儿能够分成投入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学、有效地学。

  这虽然是一个歌唱教学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总之,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游戏性和动作性的特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活动,我收获很多,也相信经过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

6、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熊和石头人》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曲《熊和石头人》的基础上,用动作表演歌曲内容,当“熊走”音乐出现时,能控制住自己不乱动。

  2、能创编不同的造型,并能根据词义共同制定玩法和规则。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学会歌曲《熊和石头人》,有自由造型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熊和石头人》,熊的头饰 2~4 个。

  活动建议:

  1、复习歌曲《熊和石头人》,教师引导幼儿在熟练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组织幼儿复习歌曲 1~2 遍,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动作创边,教师对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梳理,全体幼儿随音乐边表演边唱。

  2、引导幼儿讨论,制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提问:根据歌词,你觉得谁应该变成石头人?为什么? 石头人是什么意思?怎样做才算是石头人?

  什么时候小动物们才能变成石头人呢?

  小结:当大熊回头或转身的时候,小动物们就要变成石头人。“石头人”要保持造型不动。遵守这个规则,就不会被大熊吃掉;被大熊发现了,就要把他抓到场外停止游戏。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玩游戏。教师可先和 1~2 名幼儿一起当“熊”,重点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熊”来了,“石头人”要保持造型不动。

  4、引导幼儿讨论,增加游戏规则,加大游戏的难度。

  教师可提示幼儿,“熊”可以用什么方法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如:做鬼脸儿、挠痒痒等;每个“石头人”可以试探几次?

  如果游戏中出现“熊”和“石头人”位“到底动了还是没有动”发生争执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如:“石头人”要诚实,对每个“石头人”,“熊”只能试探一次等。

  小结新规则:“熊”可以用表情和动作曲试探“石头人”时不时真的,“石头人”在这种不能够情况下,仍要坚持不动。每个“石头人”“大熊“只能试探一次。

  5、利用新规则继续游戏,教师可鼓励幼儿创编“石头人”的造型,体验游戏的快乐、有趣。

  【游戏玩法】

  一人或几人扮演“熊”,事先找地方藏好,全体幼儿边唱边边按歌词表演。当唱到“再把舞来跳”这一句歌词时(歌曲的后半部分暂时不唱),教师插入即兴弹奏的舞曲(也可播放事先准备回到的舞曲磁带),幼儿随音乐自由结伴舞蹈。当教师开始弹奏“熊走”音乐(即歌曲的后半部分----从“要是大熊走过来”这句歌词至结尾)时,幼儿必须摆好一个造型不动。此时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发现“动”的小朋友,就“吃掉他”。“被吃掉”的幼儿退出游戏,回座位上等待。当“熊”走音乐渐弱、渐慢,“熊”离开座位幼儿躲起来时,舞曲音乐再次响起,剩下的幼儿自由舞蹈,并在音乐结束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活动反思:

  《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本次活动中,我预设了一定的游戏《熊和石头》的玩法,孩子们在刚刚开始听我讲完规则以后,他们都纷纷说:“熊很大,孙老师,谁来扮演大熊啊?”在得到小朋友的一致意见以后,我第一次扮演大熊,孩子们随着音乐先唱歌,接着在音乐结束以后,他们都停下来不动扮演了石头人。一次表演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只是在歌词的地方简单的做做动作,而在最后才进入游戏的环节,缺少一些表演的性质。于是我便问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心的动作,我们来学!”及时地退位,让幼儿自己去想想还可以有什么游戏的玩法和创新。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这次的活动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所以在让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时候,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幼儿自己来学,主动去学,切忌桎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孩子更乐于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习。

  当然本次活动中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环节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孩子们在表演空间的设置上有一定的问题,他们常常拥挤在一起,不会分散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下次活动活动思考改进的地方。

7、大班音乐详案教案《熊和石头人》含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所以设计了此活动《熊和石头人》。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熊和石头人》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所以设计了此活动《熊和石头人》。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曾曾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无论是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在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注重了使活动有重复、有变化,曾曾深入,不断提高教学目标,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曾曾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独立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石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节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此活动的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如:表演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还不够投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比如在幼儿表演环节,我还能够适度再“放”一些,更多地鼓励幼儿多样化的表现,对于幼儿创新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会更加有利。

  活动比较好地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很多环节如对表演动作的探讨、对游戏方案的设计都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使幼儿能够分成投入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学、有效地学。

  这虽然是一个歌唱教学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总之,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游戏性和动作性的特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活动,我收获很多,也相信经过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

9、大班主题课程《以美育人》音乐游戏教案:熊和石头人反思

  【教材分析】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音乐游戏,歌曲诙谐幽默,游戏情节有趣深受幼儿喜爱。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加以引导,可创造性地表现小动物们为了躲避“熊”而变成“石头人”的有趣情节。此游戏关键之处在于唱完最后一句歌词时,

  “熊”转身,小动物们要变成“石头人”,保持固定的姿勢不能动,这也是游戏的规则。幼儿游戏时能玩得开心,关键在于遵守规则,但幼儿往在缺乏规则意识。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就此情节讨论、制定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不断改进,使其更合理,也使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好处,同时体验合作游成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与缓慢沉稳交替的旋律特点,了解扮演“石头人”的方法。

  2.能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不同的造型,能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根据歌词与同伴协商约定新玩法、制定新规则。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熊的头饰若干。

  2.幼儿活动前学会唱歌曲《熊和石头人》并有自由造型的经验。

  【活动建议】

  1.出示图片,播放歌曲,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提问:今天天气真好。瞧,森林里可热了!快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什么小动物来了?还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小结:大家一起做游戏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让我们也一起到森林里做游戏吧!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玩法、掌握游戏规则。

  (1)请幼儿在场地上四散站好,边演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商讨游戏玩法、制定游戏规则。

  提问:森林里来了一只熊,它对到处跑跳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小动物们怎样才能不被熊发现呢?怎样才像石头人?歌曲唱到哪部分的时候小动物们变成石头人最合适?

  小结:唱完最后一句歌词、熊转身时,小动物们就要变成“石头人”。“石头人”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是游戏规则,遵守这个规则,就不会被熊吃掉,如果动了,就会被熊发现, 就要停止游戏站到场地外。

  3.师幼随音乐一起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可先和 1-2 名幼儿一起扮照,重点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熊”来了, 石头人”要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4.引导幼儿讨论、交流,添加游戏情节、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1)提问:“熊”可以用什么方法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引导幼儿出主意、想办法,师幼共同进行梳理。例如:用做鬼脸儿、挠痒痒等办法试探“石头人”。

  (2)师幼共同制定新规则:“熊”可以用表情、动作试探“石头人”是不是真的,“石头人”仍要坚持不动。每个“石头人”只能试探 1 次。

  5.启用新规则继续游戏,可鼓励幼儿创编“石头人”造型,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附

  活动反思:

  《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造”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本次活动中,我预设了一定的游戏《熊和石头》的玩法,孩子们在刚刚开始听我讲完规则以后,他们都纷纷说:“熊很大,孙老师,谁来扮演大熊啊?”在得到小朋友的一致意见以后,我第一次扮演大熊,孩子们随着音乐先唱歌,接着在音乐结束以后,他们都停下来不动扮演了石头人。一次表演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只是在歌词的地方简单的做做动作,而在最后才进入游戏的环节,缺少一些表演的性质。于是我便问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心的动作,我们来学!”及时地退位,让幼儿自己去想想还可以有什么游戏的玩法和创新。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这次的活动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结尾处增加了“成功”或“失败”的音效,提升了游戏的可变性和游戏性。所以在让幼儿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时候,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幼儿自己来学,主动去学,切忌桎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孩子更乐于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习。

  当然本次活动中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环节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孩子们在表演空间的设置上有一定的问题,他们常常拥挤在一起,不会分散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下次活动活动思考改进的地方。

10、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三只熊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多年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以下几类歌唱活动掌握较好:朗朗上口的经典儿歌、结构简单节奏鲜明的歌曲、能够通过图谱理解记忆歌词的歌曲。

  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歌唱教学模式,因此,在平时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将体态韵律活动与歌唱教学相结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轻松学会歌曲。“三只熊”是一首韩国的经典童谣,旋律明快且富有诙谐、幽默的情趣。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比较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在快乐中体会音乐带来的感染力,因此,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标

  1、 感受外国童谣的特点,唱准歌曲的附点节奏。

  2、 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能大胆的表演。

  3、 体会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感情,积极参与活动,情绪愉悦。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6、 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7、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诙谐、幽默的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歌表演。

  2、唱准歌曲的节奏,注意前附点的演唱。

  活动准备

  背景图 三只熊教具 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幸福拍手歌》

  二、故事导入活动:

  1、提问:刚刚我们唱的是什么歌,你们知道幸福是什么吗?

  你会用什么的方式表达你的幸福?

  2、发声练习:

  师:在森林的一座美丽的房子里就住着幸福的一家。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敲门)怎么没有开门的呢?(话外音)你是谁?来做什么的?想要进入我房子就得用我们的暗号(啦啦歌)

  三、新歌教学

  1、熟悉歌词:森林里面住着三只熊, (展示背景图)

  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只出示三只熊的头部)

  熊爸爸长得胖嘟嘟, (出示完整的熊爸爸)

  熊妈妈长得真漂亮, (出示完整的熊妈妈)

  熊宝宝长得真可爱。 (出示半身的熊宝宝)

  一天,一天 (出示完整的熊宝宝)

  在长大~~

  教师:三只熊住在一起真快乐!熊爸爸长得怎样?熊妈妈长得怎样?熊宝宝又长得怎样?引导幼儿表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动作可以夸张一点。

  2、教师按歌曲的节奏再次朗诵歌词,幼儿配合老师速记歌词。注意前附点的节奏。

  3、学唱歌曲:

  师:三只熊说它们和小朋友在一起很高兴,所以它们把刚刚的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去听听。

  4、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5、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熊宝宝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一天一天的长大,你怎样来表现长大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用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学会歌曲,还能训练幼儿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

  (引导幼儿用之前创边的动作演唱歌曲,在最后一句熊宝宝长高的地方可用举手、跳跃的方式表现长大。)

  6、幼儿边用动作表演边唱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动作表演。(用表演法让幼儿自己进行动作创编表演,既有助于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又让幼儿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7、反复演唱歌曲:

  A、分角色演唱

  B、分小组分角色演唱

  四、结束部分:

  其实这是一首韩国小朋友的歌曲,看看我们是不是很棒,外国小朋友的歌曲我们也会唱了。这可是三只熊的功劳哦,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准备上这堂课的时候,我有很多的顾虑,幼儿能否按照我的思路和我好好配合吗?会不会中间出现很多的状况?

  在结束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我的预期目标已经达成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与教师的配合很默契,特别是在理解歌词的环节中,幼儿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理解记忆住歌曲的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我结合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少出现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幼儿,再加上与多位老师的互动表演更加为这次活动加了分。

  虽然这次的活动得到了很多教师的一致好评,不过我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出,比如在活动刚刚开始我给幼儿提出的“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这个问题时,我的问题提的有点太成熟,很多幼儿还不能理解幸福的含义。我完全可以提的童趣一点,更接近他们一点吧!

11、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熊与石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幻灯片内容大胆表现欢快和笨重的两种不同音乐,并能根据音乐性质进行游戏活动。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幻灯片、碰铃、双响筒、鼓。

  2、了解小鸟、兔子、熊等动物的动作特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1、看一看:

  (1)这是什么地方?

  (2)发生了什么事情?

  (3)都有谁?

  (4)后来怎么样?

  2、说一说:

  (1)这里这么安静,怎样才能让森林热闹起来?

  (2)每部分图片要配什么样的音乐?(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感受,说说图片要配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3、听一听:

  (1)幼儿倾听教师准备的音乐,听一听是几拍子的音乐?

  (2)感受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师弹奏,幼儿尝试跟着音乐唱唱跳跳。

  (二)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扮大熊,幼儿扮小动物游戏。

  2、个别幼儿扮大熊,其他幼儿扮小动物自由选择造型游戏。

  3、打击乐伴奏深化游戏。幼儿按意愿扮演小动物,其余幼儿选择乐器为音乐伴奏。

  4、游戏规则:教师弹奏舞曲,幼儿自由结伴舞蹈。教师弹奏《熊走》音乐,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扮演小动物的幼儿自由做造型不动,动的“小动物”则被“熊”吃掉,退出游戏回座位等待。

  (三)教师提出问题结束游戏。“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开心,请你们回家以后想一想,还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样?”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大班音乐律动教案《熊和小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控制性游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势不动。

  2、能根据即兴乐曲的特点,较合拍地自由舞蹈。

  活动准备:

  1、树林背景图、小鸟、小兔、小孩、熊图片。

  2、熊的头饰。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熊的头饰:小朋友们,它是谁?熊是个很厉害的动物,它会伤害小孩,当小孩遇到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2、对了,只要小孩一动不动地装木头人,熊就不会伤害我们了。

  3、让我们一起来唱唱《熊和小孩》的歌吧。

  二、学习歌表演并创造最后不动的造型

  1、熊没有来的时候,小动物和小孩在干什么?

  (1)幼儿即兴表演小动物和小孩

  (2)相互学习和模仿伙伴的动作

  2、熊来了,小动物和小孩怎么办呢?

  (1)幼儿自编不动的造型

  (2)相互模仿和学习

  3、熊来了,看到都是石头人,它会怎样呢?

  (1)学熊走路

  (2)学熊寻找食物的样子

  三、感受和欣赏完整的音乐,体会ABA的音乐结构

  1、欣赏第一遍音乐:

  (1)音乐有几段?

  (2)它们有什么不同?

  2.欣赏第二遍音乐:

  (1)什么地方是小孩和小动物在一起玩的音乐?

  (2)什么地方是熊来了的音乐?

  四、幼儿合作玩《熊和小孩》的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2、教师扮熊玩游戏。

  3、幼儿扮熊玩游戏。

  课后反思:

  《熊和小孩》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木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层层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木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结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这虽然是一个音乐游戏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给予幼儿的时间还不够,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

13、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熊和小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能合着节拍自由结伴表演。

  2.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控制性游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势不动。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重点:

  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能合着节拍自由结伴表演。

  活动难点:

  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控制性游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势不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树林背景图、小鸟、小兔、小孩、熊图片;熊的头饰;录音机、磁带。

  2. 经验准备知道熊的习性。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熊的头饰:小朋友们,它是谁?熊是个很厉害的动物,它会伤害小孩,当小孩遇到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2、对了,只要小孩一动不动地装木头人,熊就不会伤害我们了。

  3、让我们一起来唱唱《熊和小孩》的歌吧。

  二、学习歌表演并创造最后不动的造型

  1、熊没有来的时候,小动物和小孩在干什么?

  (1)幼儿即兴表演小动物和小孩

  (2)相互学习和模仿伙伴的动作

  2、熊来了,小动物和小孩怎么办呢?

  (1)幼儿自编不动的造型

  (2)相互模仿和学习

  3、熊来了,看到都是石头人,它会怎样呢?

  (1)学熊走路

  (2)学熊寻找食物的样子

  三、感受和欣赏完整的音乐,体会ABA的音乐结构1、欣赏第一遍音乐:

  (1)音乐有几段?

  (2)它们有什么不同?

  2.欣赏第二遍音乐:

  (1)什么地方是小孩和小动物在一起玩的音乐?

  (2)什么地方是熊来了的音乐?

  四、幼儿合作玩《熊和小孩》的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2、教师扮熊玩游戏。

  3、幼儿扮熊玩游戏。

  课后反思:

  《熊和小孩》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木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层层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木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结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这虽然是一个音乐游戏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给予幼儿的时间还不够,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

14、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熊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跳双圈集体舞,能初步跟着音乐合拍地动作。

  2、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等简单动作。

  3、体验交换舞伴及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熊跳舞的录音带、有跳圆圈舞的经验、红、黄腕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一起来听一听。(1遍)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的是哪个动物?

  2、师讲述故事

  二、探索动作,完整练习

  1、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的动作

  T:谁会学小熊胆走路的样子?(个别—集体)

  T:两只小熊高兴地跳起了舞,谁来学学看,这个动作最好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个别—集体)

  2、听口令练习动作

  T:小熊小熊走走走,小熊小熊面对面------

  3、听钢琴伴奏表演(A+B)

  师带幼儿跳一遍,提问:什么时候要面对面? 再次表演一遍。

  三、学跳双圈舞

  1、站圆,听钢琴音乐跳两遍 请带红花的小朋友到中间面向圆心,向后转。

  请带黄花的小朋友找一个离你最近的红花朋友面对面站好。

  请红花、黄花面向圆站好。

  提问:两个朋友一起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交换舞伴

  伸出带腕花的手指现在的朋友,顺着腕花的方向指下一个朋友。

  里圈的朋友不动,外圈的朋友小跑步找到下一个朋友。

  听钢琴音乐练习两遍。

  3、集体舞的发展

  听录音机里的音乐表演两遍。

  交换里外圈,表演两遍。

  四、结束:

  T:今天我们学会了跳双圈舞,你和舞伴跳舞时开心吗?如是跳舞时眼睛你看着好朋友,你会感到更高兴。;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下次我们再来跳更多的集体舞蹈。

  活动反思:

  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幼儿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幼儿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15、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表现角色的特点。

  2、尝试用韵讨论、协商、练习等方法,在团队中合作进行游戏。

  3、遵守游戏规则,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图片:熊大、熊二、光头、枪。

  2、贴标志线:两条绿色,中间二条红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韵律、分层次熟悉音乐,尝试进行动作匹配。

  1、教师表演,出示图片,猜测动作。

  2、师幼共同听音乐,进行动作的匹配。

  3、讨论“想一想”的动作与音乐的匹配,再次倾听音乐。

  4、讨论“走路”的动作与音乐匹配,进行节奏的练习。

  二、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探索游戏的规则。

  1、教师和一个幼儿的示范游戏。

  2、一个幼儿和一个幼儿的示范游戏。

  3、两个幼儿和两个幼儿的示范游戏。

  两个人怎样才能最后摆出一样的动作?(商量好)

  4、两组幼儿练习在规定乐句内商量最后的统一动作。

  5、两组幼儿随乐游戏。

  三、随乐游戏,探索策略。

  1、探索游戏中角色的变化:组长的任务。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商量好出最后什么呢?

  2、游戏中的队形变化,由直线变为圆圈。

  商量好的结果,怎样又快又准确的通知给组员,还不能被其他人看到呢?

  3、邀请客人老师游戏,生成高级榜样。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6、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熊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跳双圈集体舞,能初步跟着音乐合拍地动作。

  2、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等简单动作。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熊跳舞的录音带、有跳圆圈舞的经验、红、黄腕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一起来听一听。(1遍)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的是哪个动物?

  2、师讲述故事

  二、探索动作,完整练习

  1、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的动作

  T:谁会学小熊胆走路的样子?(个别—集体)

  T:两只小熊高兴地跳起了舞,谁来学学看,这个动作最好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个别—集体)

  2、听口令练习动作

  T:小熊小熊走走走,小熊小熊面对面------

  3、听钢琴伴奏表演(A+B)

  师带幼儿跳一遍,提问:什么时候要面对面?

  再次表演一遍。

  三、学跳双圈舞

  1、站圆,听钢琴音乐跳两遍

  请带红花的小朋友到中间面向圆心,向后转。

  请带黄花的小朋友找一个离你最近的红花朋友面对面站好。

  请红花、黄花面向圆站好。

  提问:两个朋友一起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交换舞伴

  伸出带腕花的手指现在的朋友,顺着腕花的方向指下一个朋友。

  里圈的朋友不动,外圈的朋友小跑步找到下一个朋友。

  听钢琴音乐练习两遍。

  3、集体舞的发展

  听录音机里的音乐表演两遍。

  交换里外圈,表演两遍。

  四、结束:

  T:今天我们学会了跳双圈舞,你和舞伴跳舞时开心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如是跳舞时眼睛你看着好朋友,你会感到更高兴。下次我们再来跳更多的集体舞蹈。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17、大班音乐详案教案《三只熊》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多年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以下几类歌唱活动掌握较好:朗朗上口的经典儿歌、结构简单节奏鲜明的歌曲、能够通过图谱理解记忆歌词的歌曲。

  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歌唱教学模式,因此,在平时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将体态韵律活动与歌唱教学相结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轻松学会歌曲。[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三只熊”是一首韩国的经典童谣,旋律明快且富有诙谐、幽默的情趣。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比较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在快乐中体会音乐带来的感染力,因此,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标

  1、 感受外国童谣的特点,唱准歌曲的附点节奏。

  2、 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能大胆的表演。

  3、 体会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感情,积极参与活动,情绪愉悦。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诙谐、幽默的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歌表演。

  2、唱准歌曲的节奏,注意前附点的演唱。

  活动准备

  背景图 三只熊教具 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幸福拍手歌》

  二、故事导入活动:

  1、提问:刚刚我们唱的是什么歌,你们知道幸福是什么吗?

  你会用什么的方式表达你的幸福?

  2、发声练习:

  师:在森林的一座美丽的房子里就住着幸福的一家。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敲门)怎么没有开门的呢?(话外音)你是谁?来做什么的?想要进入我房子就得用我们的暗号(啦啦歌)

  三、新歌教学

  1、熟悉歌词:森林里面住着三只熊, (展示背景图)

  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只出示三只熊的头部)

  熊爸爸长得胖嘟嘟, (出示完整的熊爸爸)

  熊妈妈长得真漂亮, (出示完整的熊妈妈)

  熊宝宝长得真可爱。 (出示半身的熊宝宝)

  一天,一天 (出示完整的熊宝宝)

  在长大~~

  教师:三只熊住在一起真快乐!熊爸爸长得怎样?熊妈妈长得怎样?熊宝宝又长得怎样?引导幼儿表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动作可以夸张一点。

  2、教师按歌曲的节奏再次朗诵歌词,幼儿配合老师速记歌词。注意前附点的节奏。

  3、学唱歌曲:

  师:三只熊说它们和小朋友在一起很高兴,所以它们把刚刚的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去听听。

  4、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5、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熊宝宝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一天一天的长大,你怎样来表现长大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用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学会歌曲,还能训练幼儿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

  (引导幼儿用之前创边的动作演唱歌曲,在最后一句熊宝宝长高的地方可用举手、跳跃的方式表现长大。)

  6、幼儿边用动作表演边唱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动作表演。(用表演法让幼儿自己进行动作创编表演,既有助于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又让幼儿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7、反复演唱歌曲:

  A、分角色演唱

  B、分小组分角色演唱

  四、结束部分:

  其实这是一首韩国小朋友的歌曲,看看我们是不是很棒,外国小朋友的歌曲我们也会唱了。这可是三只熊的功劳哦,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准备上这堂课的时候,我有很多的顾虑,幼儿能否按照我的思路和我好好配合吗?会不会中间出现很多的状况?

  在结束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我的预期目标已经达成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与教师的配合很默契,特别是在理解歌词的环节中,幼儿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理解记忆住歌曲的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我结合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少出现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幼儿,再加上与多位老师的互动表演更加为这次活动加了分。

  虽然这次的活动得到了很多教师的一致好评,不过我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出,比如在活动刚刚开始我给幼儿提出的“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这个问题时,我的问题提的有点太成熟,很多幼儿还不能理解幸福的含义。我完全可以提的童趣一点,更接近他们一点吧!

18、大班教案《熊和石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6、理解歌曲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大班体育活动教案《熊和石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信号快走。

  2、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反应灵敏。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能与其他幼儿共同游戏,乐意与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活动准备:

  熊的头饰一个,场地两端各一条线,为起点线和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来锻炼锻炼身体。

  2、师生一起做律动--世界真美好。

  二、介绍玩法:

  1、教师戴上"熊"头饰。

  提问:现在我是一只大熊,肚子真饿,我发现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要来吃了你们,你们怎么办?(变成石头人,一动不动)2、教师戴上头饰站在起点线前5米,幼儿四散站在起点线后。

  3、教师发出信号后,"熊"和幼儿同时往前走,"熊"随时可以回头看,又饿看见熊回头必须立即停止不动,保持原来的姿势装作石头人。

  4、如果"熊"发现谁动了,就喊他的名字,该幼儿要站到场外,以最先到达终点线的幼儿为胜,胜利的幼儿扮熊。

  5、幼儿游戏后,进行游戏评价。

  三、共同游戏:

  1、教师扮演熊,其余幼儿共同游戏。

  2、接着换幼儿轮流进行扮演熊。

  3、游戏一轮下来进行游戏评价。

  四、放松运动:

  教师:熊没有吃到我们,只好走了,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

  在目标制定方面,我是根据课程上的活动目标而制定,也根据制定的目标展开来教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完成目标。

  首先,让幼儿先欣赏歌曲,对歌曲感兴趣,再学习歌曲,在熟练掌握歌曲后,加以动作。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大,但发现了一个问题:是许多幼儿的动作基本一样,我在引导幼儿参与与创编活动中存在欠缺,幼儿想象力受限制,动作不丰富。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大熊出现时,音乐节奏很强,节奏变化较大。需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走路,但活动开始,我疏忽了这一点,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没法突破。

  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20、大班教案《木头人》含反思

教学目标

  能跟着音乐节奏创编中有趣的动作玩木头人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重点难点:

  跟随节奏创编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有玩木头人的经验、音乐、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木头人游戏吗?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怎么样?

  2、师幼共同游戏,关键提问:咦,那我想考考你们,木头人游戏说到哪一个字的时候就不能动了?

  3、追问:还有一个不许笑,那到底是哪一个字的时候要摆造型?

  4、小结:原来玩木头人在说到笑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摆造型。

  5、过渡:今天,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用音乐来玩木头人,我带来一段音乐,里面有一段特别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做木头人了,我们来听听看!

  二、熟悉音乐,了解规则

  1、(播放音乐)提问:请大家来说说看,你听到的这段音乐里面有特别的声音吗?

  追问:那嘟嘟嘟,很长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追问:我们喇叭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干嘛?

  2、教师示范听音乐玩游戏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变木头人的呀?

  回应:就是在很长喇叭声后,听到“嘟”马上变木头人。

  小结:喇叭声“嘟~~~”响起是告诉我们要准备了,当喇叭声“嘟”响了就是变木头人的时候了。

  3、幼儿初次尝试游戏:你们都知道了,来一次怎么样?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动,123,就快变成木头人,123,就快变成木头人,嘟~~~,变!”

  4、这次我要把这个游戏加大难度了,听一听,这次音乐里有几个特别的声音?自己听啊!

  (播放音乐)

  关键提问:连续发出的两次喇叭声音,提醒我们怎么办?

  小结:有2次特别的声音,而且这2次要连续变2个不同的造型。

  5、幼儿跟着音乐尝试。

  三、挑战比赛,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4组挑战比赛。1组比赛,另3组幼儿做评委,找一找哪些幼儿是不能跟着音乐来变?

  2、进入第二轮比赛。规则变了,要听好指令来玩。幼儿尝试玩一次。

  3、进行第二轮比赛。

  4、进入第三轮比赛。

  一组幼儿要统一动作。

  5、第四轮比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间安排看。

活动延伸:

  音乐停,每组要变一座桥。

教学反思:

  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

21、大班游戏教案《木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节奏创编中有趣的动作玩木头人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跟随节奏创编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有玩木头人的经验、音乐、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木头人游戏吗?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怎么样?

  2、师幼共同游戏,关键提问:咦,那我想考考你们,木头人游戏说到哪一个字的时候就不能动了?

  3、追问:还有一个不许笑,那到底是哪一个字的时候要摆造型?<.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4、小结:原来玩木头人在说到笑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摆造型。

  5、过渡:今天,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用音乐来玩木头人,我带来一段音乐,里面有一段特别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做木头人了,我们来听听看!

  二、熟悉音乐,了解规则

  1、(播放音乐)提问:请大家来说说看,你听到的这段音乐里面有特别的声音吗?

  追问:那嘟嘟嘟,很长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追问:我们喇叭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干嘛?

  2、教师示范听音乐玩游戏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变木头人的呀?

  回应:就是在很长喇叭声后,听到“嘟”马上变木头人。

  小结:喇叭声“嘟~~~”响起是告诉我们要准备了,当喇叭声“嘟”响了就是变木头人的时候了。

  3、幼儿初次尝试游戏:你们都知道了,来一次怎么样?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动,123,就快变成木头人,123,就快变成木头人,嘟~~~,变!”

  4、这次我要把这个游戏加大难度了,听一听,这次音乐里有几个特别的声音?自己听啊!

  (播放音乐)

  关键提问:连续发出的两次喇叭声音,提醒我们怎么办?

  小结:有2次特别的声音,而且这2次要连续变2个不同的造型。

  5、幼儿跟着音乐尝试。

  三、挑战比赛,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4组挑战比赛。1组比赛,另3组幼儿做评委,找一找哪些幼儿是不能跟着音乐来变?

  2、进入第二轮比赛。规则变了,要听好指令来玩。幼儿尝试玩一次。

  3、进行第二轮比赛。

  4、进入第三轮比赛。

  一组幼儿要统一动作。

  5、第四轮比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间安排看。

  活动延伸:

  音乐停,每组要变一座桥。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22、大班体育优质课教案《木头人》含反思

  活动名称:木头人

  活动目标:

  喜欢在生活、游戏中模仿事物的形象和动态。

  体验规则的左右,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材料准备:

  1、已学会木头人的儿歌。

  2、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人或物的不同动作。

  重点指导:

  引导幼儿模仿木头人的动作,当儿歌念完时,“木头人”就不能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改变游戏的玩法,在儿歌的节奏、跑动的步伐、组织的形式方面都有了不同的尝试。他们边玩游戏边修改游戏规则与玩法,合作与自主性体现得十分充分。幼儿对最后定格造型十分感兴趣。但是由于在户外受场地的限制,很难尽兴发挥,因此生成了下一个室内造型活动。

23、大班游戏教案《我们是木头人》含反思

【活动设计】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不论什么年代,幼儿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民间游戏渊源流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在我们的民间中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这些民间游戏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了,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本游戏就体现了这些方面对幼儿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2、在许多人面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熟悉儿歌。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分两组,站成圆形。

  身体的热身基本部分:幼儿请一个“领导人”站在中间,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静止不动,看谁能控制自己。

  结束部分:

  为了提高幼儿兴趣,站在中间的小朋友可以说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小猫”、“小猴”等。其余幼儿学样并静止,学错动作就输了,就要重头开始。幼儿也可以自由发挥做各种动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24、大班社会详案教案《拼装木头人》含反思

  设计意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童装店发现了几个店主准备丢弃的“木头人”模特。跟真人几乎等高的“木头人”看起来形象生动,而且身体的各个部分可以拆卸、拼装,很有意思,但要一个人独立完成拼装也有些难度。如果以“木头人”为素材,设计一些有趣的合作游戏,通过带有挑战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探索、感受、体验合作,肯定会受幼儿欢迎。

  活动目标

  1.复习分类配对,学习按序号拼装木块的方法。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学习了拧螺丝的方法。

  2.贴有数字标记的木头人拼装部件,装饰成红、黄、蓝、绿的“小树”匹棵?衣服四套。

  3.相关课件(两段视频片段)。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导入主题。

  带领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分组搬运游戏材料。

  (1)按颜色分类。

  场地上四个角,各放一棵小树(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颜色树上的叶子作为自己的标记。同样颜色标记的幼儿就是一组。

  (2)搬运木块。

  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讲解游戏规则,让幼儿按颜色分类,又轻又快地搬运木块。

  评价幼儿“搬运木块”的情况,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一说搬运木块的方法.感受合作的重要。

  3.拼装木头人。

  (1)引导幼儿观察木块上标记的数字规律。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木块上面,发现了什么?都有哪些数字?每个数字又有几个呢?

  (2)让幼儿自己探索木头人的拼装方法。

  师:这些木块可以拼成一个有趣的木头人。每一对数字就藏着拼装木头人的方法,哪组能先解开这个秘密?看哪组能动脑筋想办法,拼好木头人?

  (3)各队幼儿合作拼装木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等会儿请每个队把完成好的作品,挂在支架上.然后一起把它抬到前面来放好,所有队员都回到自己队的位置,就算完成任务了。哪个队拼得又快又好,就奖励一张笑脸娃娃!

  (4)展示评价各队拼装的作品,分享探索方法和合作经验。

  师:请最快拼好木头人的队,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拼的?其他队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做的吗?

  师:每个队的小朋友都完成了。在你们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下,木头人都开心地对我们笑呢!你们高兴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来玩个“木头人的游戏”吧!

  4.装扮木头人。

  (1)与幼儿共同观看经装扮后的木头人视频,激发幼儿装扮木头人的兴趣。

  (2)分别请两名幼儿为木头人穿上不同类型的衣服,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问题,体验合作的重要,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给木头人穿衣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相信的话,我们就请两个小朋友来试试。

  (3)引导各队幼儿讨论、协商,进一步探索合作的方法,分工合作装扮木头人。

  展示各队装扮好的木头人,组织幼儿小结合作经验,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

  师:现在各个队都把木头人装扮好了,你们说,漂亮不漂亮呀?刚才哪个队最快?他们穿得怎么样?他们刚才是怎么分工合作的?其他各队的小朋友也表现得很不错,正是你们的共同配合才使木头人变得这么漂亮!你们真能干,我们为自己鼓鼓掌。

  活动延伸

  将木头人投放在游戏区角中。在表演区,创造“小舞台”的场景,鼓励互相配合操作木头人,让木头人动起来,尝试表演木偶戏。在娃娃家,收集各种材料,装扮木头人,鼓励幼儿大胆创意,为木头人设计发型、服装、表情等。

  活动反思

  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一主线。贯穿在搬运木块、拼装木头人、装扮木头人这三个游戏环节中。活动对合作的要求步步递进,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一步步引领孩子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去学习、体验。

  通过现场的教学活动,我还有以下几点感悟:

  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并没有显得很兴奋,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可能和活动前我担心他们太过活跃而让他们感受到了大型观摩活动的紧张气氛有关。

  操作活动中,我给幼儿探索思考的时间还是太少,引导的话语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独立自主地去探索、发现和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装扮木头人相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幼儿如要尝试单独给木头人穿衣服,那是不容易成功的。这一环节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必要和重要,相比其他环节,最能让幼儿理解合作的意义,探索合作的方法。 “木头人”这样的材料虽然比较新鲜,但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其实有很多,我们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创新地去发现利用它们,让更多的材料成为教学的资源。

25、大班优秀游戏教案《1、2、3木头人》含反思

  游戏目标:

  培养幼儿迅速反应能力及躲闪能力。

  游戏准备:

  空旷的安全场地;

  游戏玩法:

  参加者剪刀包袱锤选出输的那一位作为抓没能做到木头人的人,剩余的幼儿中由两人念儿歌"1、2、3,木头人",儿歌念完后,立刻静止不动,不说不笑地对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谁先忍不住动或笑了,被抓人者抓住就算输。 然后由被抓到的那个人继续抓。游戏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音乐熊和木头人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