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中秋购物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2-26 17:44:03

大班数学中秋购物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中秋购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它的价格?

  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

  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

  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

  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

  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今天的数学活动孩子的兴趣都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在第一组的活动中,孩子比较躁动,课后我作了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组上课时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各个环节的过度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个原因课前没有让孩子完全安静下来再开始活动。

  在第二组的活动中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中间也加入了一些情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如面试当服务员,在面试的服务员的过程中无意地加入了如何购物、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的知识。而且整个活动我都是在进行购物游戏,难度一次比一次高,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都在购物时间中完成,不会的孩子都是在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停下来要求全部的孩子都要学习。这样避免了会的孩子重复学习,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能力较弱孩子的指导更加到位。从结果看,第一、二次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第三次游戏,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一个孩子5元买了一支一元的水,两外一个用5元买了2元的月饼,最后在服务员和老师的帮助下也操作成功。

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中秋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它的价格?

  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

  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

  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

  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

  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今天的数学活动孩子的兴趣都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在第一组的活动中,孩子比较躁动,课后我作了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组上课时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各个环节的过度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个原因课前没有让孩子完全安静下来再开始活动。

  在第二组的活动中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中间也加入了一些情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如面试当服务员,在面试的服务员的过程中无意地加入了如何购物、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的知识。而且整个活动我都是在进行购物游戏,难度一次比一次高,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都在购物时间中完成,不会的孩子都是在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停下来要求全部的孩子都要学习。这样避免了会的孩子重复学习,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能力较弱孩子的指导更加到位。从结果看,第一、二次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第三次游戏,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一个孩子5元买了一支一元的水,两外一个用5元买了2元的月饼,最后在服务员和老师的帮助下也操作成功。

3、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一”。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出自:快思老.师!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购物高手》含反思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课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宝宝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可以买一样、两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

  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

  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

  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

  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

  (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4、能不能用5元钱在商品图上买三样不一样的商品?

  幼:不能,钱不够。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刚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现在,老师每人给你5元钱,到我们的超市里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商品上都有标价,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钱,买一样也可以,买两样也可以,我特意请了张老师当收银员,你们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儿去付钱,付完钱就拿着东西到我这边来,我有奖励,买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总结: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购物高手,以后就能帮爸妈到超市买东西了,但要买我们需要的,千万别浪费钱。

  (分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延伸:现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买光了,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来参加购物活动,我还得去进货,这样吧,为你的好朋友画一张购物单,购物单就是画出商品并标出价格(可以只写上数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画一件、也可以两件商品),可以画跟自己一样的,也可以另外挑选,这样画清楚了,我就可以进货了。

  你们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去进货了,让他们一会来买我新进的商品。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5、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店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交流,懂得爱护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游戏,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及简单的付钱方式。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表格、幻灯片、文具实物等。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难点: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掌握简便的付钱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出示钱包,提问:“这是什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钱包,请你看看钱包里有什么?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钱可以买什么?

  小结:钱可以买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我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字等。他们也有许多的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文字、数字也不同。(图案渗透:1元背面有三潭印月,5元背面有泰山观日峰;10元背面有三峡。)

  二、创设坐公交车的情境,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坐公交车,并在公交站牌兑换人民币。

  小结:5元等于5个1元,10元等于10个1元或是2个5元,1个5元和5个一元合起来也是10元。

  三、创设“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出示海报,设计购物计划表。

  2.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

  3.提问:谁买的5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5元有两种付款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

  提问:谁买的是10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10元有四种付款方式,可以用1个10元、可以用2个5元,可以用10个1元、还可以用1个5元和5个1元来付钱。

  四、再次利用“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钱方式。

  1.第二次限时抢购活动马上开始了,请看第二期海报(出示PPT)

  海报上有几元的文具,如果买6元的文具你怎么付钱,请你拿出你的钱试一试。

  小结:买6元的商品有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一元的来付钱,或是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种付钱方法比较简便。(出示PPT)

  2.请在海报上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商品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讲解记录纸使用)

  小朋友让我们拿着自己的计划表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吧!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多种付钱方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6、大班优质数学教案《购物高手》含反思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活动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娃娃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7元可以买一样、两样甚至三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大的展示板上超市商品图一张;

  2.小的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导入活动。

  师:合起来是5。(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1球碰4球。

  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

  幼:嗨!嗨!我的3球碰2球。

  合起来是7。嗨!嗨!我的4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3球碰4球。

  嗨!嗨!我的6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6球碰1球。

  (评析:游戏可以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7元购买一样、两样、三样不同的商品

  1.第一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

  师:如果你有5元钱,想买这里一样东西,可以买哪些?

  幼:5元的橙子、3元的苹果、1元的草莓、2元的香蕉、4元的……都可以买;7元钱的不能买。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只有7块钱的商品不可以买,别的都可以买?

  (评析:此环节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

  2.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们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得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苹果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地找,能够一个不漏地找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

  (评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3.第三次购买:找出7元钱可以买两样的商品。

  (1)要求: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

  师:这一次更有难度了,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2)小组介绍

  (评析:大班下学期的孩子特别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所以这时候的难度递进很符合孩子的特点,且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难点。)

  4.第四次购买:找出7元钱可以买三样的商品。

  师:动脑筋想一想,7元钱买三样东西,你们能不能很快地找出来呢?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先去取款机前排队取一张钱,然后去超市买两样不同的东西,再去收银员那里结帐,最后看看自己剩余多少钱。如果还想买第二次,取完钱去超市买三样或者四样不同的东西。

  (评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7、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游戏玩法。

  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习连加算式方法

  ①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题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8、大班数学教案《去文具店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文具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文具店”,分别摆放各种文具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钱、10元。

  2、教师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

  3、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

  4、每人一存折(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钱买的。外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子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二、出示教师教学资源,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学资源,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三、第一次“文具店”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没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2、建议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10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四、第二次购物,发现很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升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么样付钱的?”如6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来付钱,或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中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3、出示“存折”,介绍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每位幼儿一个“存折”,教师根据幼儿日常的各种表现,奖励小印章,每个小印章在角色游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1元钱”,并在游戏中使用。

【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及时督促幼儿洗手,并提醒幼儿人民币上有许多细菌,要认真洗手。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⑥第6~7页,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使用方法。

  3、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各种付钱方法。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元,角,分为背景,结合购物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习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习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不足之处:练习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9、大班优秀数学说课教案《去超市购物》含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1、通过购物,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2、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5以内得加减法。难点:学会用算算式表达。

  在教法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在"猜猜5元可以买哪两样"时,孩子知道两样加起来是5就对了,孩子的答案较多。在"我们来做营业员"时,让幼儿用5元钱买一样东西,应该找多少钱?幼儿非常感兴趣,在购物、付款的过程中感知到了加减法的有用性,知道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要求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最后,"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一次只能买两样,加起来不能超过5元,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好多孩子就不知道该买哪两样,也就不会列式了,主要原因是本次的操作答案多种多样对能力弱一点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孩子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初步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运算方法都是孩子根据自己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尽管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0、大班数学教案详案《超市购物认识硬币》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1、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超市购物认识硬币》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2、大班数学教案《购物(巩固学习10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同时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购物。

  师:今天,我们来玩超市游戏,你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自由讨论准备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儿参与活动。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幼1:我在红颜色的格子里买的是娃娃,请大家猜一猜在第几个格子?

  幼2:第二格。

  幼3:第九格。 幼儿争论。

  师: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幼1:我是从左数到右的。

  幼2:我是从右数到左的。

  师: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再次思考。

  幼1:老师货架有高有低还可以从上往下数。

  幼2:从下往上数也可以的。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

  幼儿讲讲自己是在从左到右数第x格,从右到左数第x格,从上往下数第x格,从下往上数第x格中买的东西。

  4.集体交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所买东西的序数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他说的东西是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的。

  (三)游戏巩固:

  1.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老师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两个货架,比一比哪一组放得又快又对。

  2.相互检查放得是否正确,如有放错请幼儿自己改正。

  活动反思:

  让儿童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和方法,作为儿童的援助者,引导儿童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

  过去,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结果是,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

  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13、中秋节数学教案《中秋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能力。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数学图卡组。

  2、幼儿事先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嘛?你是从哪里知道价格的?

  2、亲身体验,情境游戏"超市购物"

  (1)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蔬菜、水果图片布置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置价格标签。

  (2)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到柜台前结账。

  (3)幼儿必须依据手中不同物品的不同价格,用对应的钱付款。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的计算方法。

  (5)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增加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一种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14、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中秋节教案》含反思

  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大班社会活动《中秋节》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节教案:一起过中秋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和童话剧表演,理解故事的内容。

  2、根据教师所给的阅读线索,仔细进行阅读并讲述。

  3、感受好朋友之间诚挚而深厚的情意。

  活动准备:

  "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月亮)。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感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绪变化。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幅图片):这是一只小田鼠,它的名字叫毛毛,你们看毛毛的心情怎么样?它为什么不开心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幅图片):毛毛看到了谁?(介绍小灰鼠托托。)这时候他的心情怎样?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图片):毛毛和托托在做什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毛毛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

  4、教师:到底发生里什么事情,让毛毛会有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找一找答案。

  二、根据阅读线索进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自主进行阅读。

  2、集体讨论选择性阅读。

  3、教师:为什么一开始小田鼠毛毛会不开心?站在门外的小灰鼠托托是什么样子的?毛毛看到托托做了什么?托托是怎么做的?

  4、幼儿再次阅读,边看边听教师讲述故事或倾听教学CD。(教师讲述时,注意在语气上表现毛毛的不同情绪。)

  5、围绕话题进行讲述。

  三、了解故事所表达的感情。

  1、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令人感动的事情。

  3、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有没有过让自己很感动的事情,说给大家听一听。

  4、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模仿股市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表达的感情。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1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1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单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6、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袜子等,卡片1——10圆点幼儿每人一张,三角形、圆形卡片幼儿每人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森林里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叫单单,一个叫双双。单单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单数的,双双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双数的,可是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它们的东西全弄乱了,这可急坏了单单和双双,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的东西分出来,好不好?(出示单一的,成双的日常用品)让幼儿来分一份,哪些是单数,可以单独用;哪些是双数,要两个一起用。

  2、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单数的,像剪刀、笔等, 可以单独使用,有些物品是双数的,如筷子、手套、袜子等,要两个在一起才能使用,这叫成双成对。

  二、寻找单、双数物体。

  请小朋友找一找,在你们身体上有那些是单数的好朋友,那些是双数的好朋友。

  三、巩固区分单、双数。

  游戏:寻找单单和双双给我们寄来了邀请卡,请我们到森林里玩。(出示图形)可是邀请卡上必须请小朋友填上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森林,小朋友看三角形图是单单的邀请卡,你要填上10以内的单数,而在双双的圆形图邀请卡上要填上10以内的双数。

  四、练习:

  请小朋友在已画有1——10圆点的纸上用笔圈一圈,然后把单数和双数按要求填写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17、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8、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1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朋友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7.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20、大班数学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2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已经学过1-9的加法,为了激发幼儿更进一步的学习,根据教师指导用书活动要求,设计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10的加法问题。

  2、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笔、纸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解答口述应用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谁最聪明。”

  教师::“阿依古丽原来有1本书,妈妈又给她买了9本书,阿依古丽现在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算的?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教师:“谁能列出算式?”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应用题,并引导幼儿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编应用题并列式:

  (1)提出自编应用提的要求。

  教师: “请小朋友摆一摆桌子上的卡片,然后编10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横式。”

  (2)幼儿摆卡片,自编应用题并列式,教师观察指导。

  三、结束环节

  讨论交流: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自己编的应用题,考考老师和小朋友”。

  四、延伸环节:

  把卡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选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中秋购物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