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学习分享 2024-02-13 10:31:06

二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二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妈妈午睡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妈妈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课文分段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妈妈哄我午睡,自己却先睡着了。

第2段: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第3段: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第4段: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2、一年级第6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6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小节,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部分(1、2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

第2部分(3、4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

3、一年级识字六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识字六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意境典雅,给人以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话中美好事物的喜爱。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4、四季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季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分段:

全诗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草芽说自己是春天。

第2小节:写了荷叶说自己是夏天。

第3小节:写了谷穗说自己是秋天。

第4小节:写了雪人说自己是冬天。

5、江南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江南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课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译文:

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6、一年级第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文分段: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天气转凉、树叶飘落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了蓝、高的天空,大雁飞行的方向和队形变化。

第3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叹。

7、秋天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秋天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文分段: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天气转凉、树叶飘落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了蓝、高的天空,大雁飞行的方向和队形变化。

第3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叹。

8、六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段落大纲:

全文共2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妈妈送给我一件雨衣,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试试。

第二部分(3-15):写我盼着下雨,结果真的下雨,妈妈却不让我穿着雨衣出去。

第三部分(16-17):写晚上雨停了,我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

第四部分(18-21):写第二天雨停了,我如愿以偿,高兴地穿着雨衣去上学。

9、六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介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生长。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

第二部分(2-3):写夏天里植物、动物、山、地、河和铁轨、柏油路都在快速地成长。

第三部分(4):写夏天里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

10、二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说明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会付出惨重代价。

段落大纲: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

第二部分(第24段):写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做窝。

第三部分(第57段):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决心明天就做窝。

第四部分(第8、9段):写寒冬腊月,寒号鸟在北风中受冻,最后冻死了。

11、二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明真相还自以为是。

段落大纲: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故事的背景,引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第二部分(第2、3段):小鸟告诉青蛙他来自很远的地方。

第三部分(第4、5段):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第四部分(第6、7段):青蛙不相信天很大,小鸟让青蛙跳出井看一看。

12、二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女孩露西给爸爸写信的事。露西前后写了两次,第一次信的内容很伤感;第二次在妈妈的感染下,露西在信里告诉爸爸,她们在家生活得很好。两封信都表达了露西对爸爸满满的爱意和浓浓的思念。

课文分段

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露西想给爸爸写一封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5段):第一次写信,露西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坏消息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将信揉成一团。

第三部分(第614段):在妈妈的提醒下,露西重新写信,她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好消息,并抒发了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13、三年级第十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十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搭船的鸟》是第一篇精读课。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本课课文描写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到了旅途的雨声,又观察到翠鸟的外形、动作之美。本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翠鸟的外形之美,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观察的妙处。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我和母亲乘船到外祖父家去。

第二自然段:写小鸟的外形特点。

第三自然段:写我对小鸟的好奇。

第四自然段:小鸟的捕鱼过程。

第五自然段: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

14、三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那根胡子因沾到甜甜的果酱而越来越长。于是小男孩用它来做风筝线,鸟太太用它来当晾尿布的绳子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世界的神奇。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胡萝卜先生因为每天都要刮胡子而发愁。

第二部分(24):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因为果酱沾到上面,所以那根胡子越长越长。

第三部分(56):小男孩剪了一段胡子,用来放风筝。

第四部分(79):胡萝卜先生走过鸟太太家时,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尿布。

15、三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块奶酪渣的诱惑,蚂蚁队长以身作则,遵守纪律,让最小的蚂蚁吃掉了那块奶酪渣。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蚂蚁们干劲更足,终于把奶酪搬回了洞里。

16、三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写青头在好朋友红头被牛吃到嘴里以后,运用牛反刍的知识奋不顾身地救出红头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青头不仅知识丰富,而且珍惜友谊,勇敢无畏。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6)红头与青头玩捉迷藏游戏,红头悄悄地躲进草堆里,却被一头大黄牛吃草是卷进了嘴里。

第二部分(7-19):写红头在青头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艰难历程,终于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

第三部分(20-21):写红头感激青头,青头笑着安慰红头。

17、三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一棵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历程。启发我们不断追寻心中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种子被泥土包裹着,想站起来,后来终于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第二部分(4-7):高大的树变成了一辆手推车,终于会跑了。

第三部分(8-9):手推车跑起来感到很吃力,后来被农夫和儿子拆了,做了把椅子。

第四部分(10-12):椅子觉得挺直腰背很吃力,被年轻的农夫拆了,拼成了木地板,他感到很舒服。

18、四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爬天都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上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及爸爸对我们的称赞。

19、四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归来途中,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了。

20、四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改变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火种,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动人故事,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好处。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21、五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2、五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 : 概括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二部分(3-8):讲述了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部分(9-21)到课文结尾,讲述了牛郎得到老牛相助,与织女相识的经过。

23、穷人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穷人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部分(第1227):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24、六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部分(第1227):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25、桥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桥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513):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1423):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2427):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26、六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513):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1423):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2427):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27、六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迹象,而人类将继续用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科学小品文的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2-8):先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

第三部分(9-10):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28、六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 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与满足的感情。

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段(2-4):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段(5-18):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段(19-29):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29、祖父的园子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祖父的园子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体叙述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阴凉的地方悠然入睡。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30、一年级识字二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识字二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1.认识姓、氏、李、张、吴、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么方。2.认识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通顺流利地朗读韵文,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

第2小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

31、一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 借助拼音读把课文通顺。2、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字。3、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

第2自然段:写小公鸡捉到了虫子,给小鸭子吃。

第3自然段:写小鸭子要下水给小公鸡捉鱼吃,小公鸡偷偷跟下了水。

第4自然段:写小鸭子救了小公鸡。

32、一年级第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结合图片、字源等,认识乌、鸦、找、处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抓住关键部件和相同结构,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乌鸦心情的变化。3.能根据小标题,说出乌鸦喝水的大概过程。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乌鸦口渴找水喝,找到了水却喝不着水。

第2自然段:写了乌鸦想出了喝水的办法。

第3自然段:写了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33、一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块、捉等12个生字和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会写他、也、地3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准不字的变调。读好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的友情。3.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一个人可以独自玩哪些游戏。

  第2小节:写两个人可以合作玩的游戏。

  第3小节:写三个人合作玩游戏也很快乐。

  第4小节:写许多人合作可以玩各种游戏。

34、五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立下军令状。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5、五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36、五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我的长生果》要求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说明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回忆了我少年时代酷爱读书的几件事以及读书给我带来的回报。

第三部分(第814自然段):作者回忆了两次成功的习作经历,以及自己从中悟出的道理。

37、五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学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同学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同学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身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学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身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同学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生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同学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我喜欢谈读书。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点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以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谈多读书的好处以及怎么挑选好书。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总结全文,写了我对儿童的期望。

38、五年级第二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二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指导书写糕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妈妈的慈爱,父亲的严厉。 3.初步领悟作者主要抓住人物语言,辅以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写我八九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却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15自然段):写我在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帮助下一直写作。

第三部分(第16、17自然段):写我成年后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爱对我成长的作用。

39、五年级第二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二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春夏秋冬四季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 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重点写了天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重点写了萤火虫。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重点写了归鸦和大雁。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重点写了落雪的早晨和无雪时清晨闲逸的心情。

40、五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体叙述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阴凉的地方悠然入睡。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41、四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通过对大人的感谢说明天窗是神奇的。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是两次,而是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感受再读相关的句子。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42、四年级第二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二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延安,我把你追寻》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脉络梳理:

全诗共6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第3、4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43、四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西门豹治邺》一课为统编教材四(上)第八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历史人物为人文主线编排,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中感受历史上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认识一个个有思想、有故事、能给我们带来启发的人。本课作为阅读课,集中指向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一目标,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简单复述。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分步走的推进序列,从非重点内容复述到重点内容复述,再到全文总体复述,还作了一些提升指导,进行了创造性复述。

脉络梳理:

全文共1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西门豹通过询问老大爷,了解了邺县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写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教育了老百姓。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庄稼获得好收成。

44、四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要叙述了中华儿女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不断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探月工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1.创设情境。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的心理。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时,学生在朗读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45、三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挺等12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第1自然段从海水、海底、海里、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语句来写的。3.借助文中语句,尝试围绕一个意思介绍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第二部分(25):按照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第三部分(6):写西山群岛必将变得更美丽,更加富饶。

46、三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部分(2、3):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三部分(4、5):写我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在本节课中,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学生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47、三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本课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

段落大纲: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9):写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1017):写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1.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对话、重朗读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

2.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48、三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父亲、树林和鸟》本文主体部分由我和父亲的对话组成,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也应对了第七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题。除了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感受本课独特的语言特点,积累句子。

段落大纲:

全文共2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写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树林和歌唱的鸟。

第二部分(223):具体写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49、三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本文作者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还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正面描写和小通讯员、炊事员等人的侧面描写,叙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要求他还回去。

第三段(第5~8自然段):赵一曼倒掉了通讯员给她盛的高粱米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第四段(第9~11自然段):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50、三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选学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齐会战斗期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作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卫生部长恳请他离开的劝说,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这篇文章虽是选读课文,但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特点是,一组课文配一篇主题较为接近的选的课文。而这篇课文所匹配的是这册课文的第七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国际理解和友好。而已白求恩大夫真实事迹而编写的这篇课文最主要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军在齐会镇消灭了日军五百多人。

第二部分(2):写白求恩大夫在枪林弹雨中坚持为八路军上院做手术。

第三部分(3-4):写白求恩没听从师卫生部长的指令,依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

第四部分(5):齐会战斗结束了,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51、三年级第二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二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融、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2.读好文中的长句子,了解课文是围绕首尾两段分别从四季来介绍小兴安岭的美丽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积累好词佳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4.能借助思维导图,说说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出家乡某个季节的美。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总的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树多。

第二部分(25):写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诱人进行具体介绍。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指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52、三年级第二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二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读不完的大书本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尤其是描写动物活动的句子。运用了许多精当妥帖的四字词语。如叽叽喳喳蹦蹦跳跳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等词语写出了小动物们活动时生动有趣的样子。但是如果课堂中纯粹解释词语的意思并不能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起全文,写大自然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第二部分(25):具体地描写了大自然中一些好玩的东西:飞鸟、蚂蚁、花草、果树、竹林、棕榈树。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赞叹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读不完的大书,去无穷无尽的奥秘和乐趣。

53、六年级第二十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文中的鲁迅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这篇课文通过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运用大量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鲁迅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本文语言简洁,传神,人物形象鲜明。

段落大纲: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第二部分(23):我盼望见到闰土。

第三部分(418):闰土和我讲了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边检贝壳和潮汛看跳鱼的事,我非常羡慕,他的见多识广。

第四部分(19):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54、六年级第二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教材简说: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小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24):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57):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55、景阳冈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景阳冈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筷、恰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仍决定继续过冈。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本课作为精读课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所以重点讲解打虎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56、二年级识字3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识字3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钱、财4个生字。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及字形字义。3.进一步了解偏旁与字义之间的关系。4.通过学习,感受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脉络梳理:

全文共2段。

第1自然段:写甲骨文中的贝字是由贝壳张开的样子演化而来的。

第2自然段:写人们用贝壳当饰品、钱币的原因,以及贝字旁代表的意思。

57、二年级第二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二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个童话表达的是:在为他人的劳作中体会人生的快乐。这篇课文生动搞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乐学,从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动脑子,掌握了风的好处和坏处。回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有点滴反思。

段落大纲:

全文共11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顶和山脚。

第二部分(第26段):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第三部分(第79段):松鼠和小熊吵架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第四部分(第10、11段):松鼠和小熊和好了。

58、藏戏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藏戏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因此,本设计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段落大纲: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7):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部分(817):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初读课文,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问题读文、思考,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脉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中,为细读全篇扫清障碍。

2.在教学中,全程为学生考虑,努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时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间、同伴间的对话。

3.在阅读中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并适时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9、贝的故事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贝的故事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钱、财4个生字。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及字形字义。3.进一步了解偏旁与字义之间的关系。4.通过学习,感受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脉络梳理:

全文共2段。

第1自然段:写甲骨文中的贝字是由贝壳张开的样子演化而来的。

第2自然段:写人们用贝壳当饰品、钱币的原因,以及贝字旁代表的意思。

手机扫码阅读二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