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学习分享 2023-12-26 11:32:08

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1、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海水和海岛这两部分,教学海水部分,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水的特点,如引导学生理解海水五光十色这一特点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还出示了海底示意图,非常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让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水美的语句后,让其他同学评价,这点很值得很肯定,不过之前最好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听说读写,后面几项在语文课堂都得到了重视,听是说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可见听的训练不应该忽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倾听是一张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会倾听才会学习,也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这些如果课堂上告诉学生,慢慢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课堂上,教师对于朗读教学也很重视,从诸多的教学活动也能感受到这一点,但是还是那句话,示范是最好的指导,备课的时候别忘记被朗读,老师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而且还是最好的榜样,大家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期望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朗读这一方面都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再有一点需要提醒的就是,齐读是不太适合有感情朗读指导的,特别是学生还不能做到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所以之前还是应该以个别知道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齐读。

在学习岛上的鸟,也就是读物自然段的时候,老师也是很好的注意到了课后习题的要求,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让学生找出第五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鸟多的特点。

同夏利琴老师一样,张老师也注意文章的结构方式,因为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很具有代表性,对于学生的习作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后的小练笔,很好的利用了我们现成的语文教材,让学生认真观察后选择一幅图写一段话,这节课其实还没有上完,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完全可以过几分钟在让学生那个展示,学习的效果如何,学生到底能不能学以致用,这样也为单元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写的好当然值得肯定,如果写的还不够理想,那儿出现了问题,也算是自我进行课堂效果诊断检测的机会,可以有则很难队形的挑选尔桑威同学的上台展示,让学生读,让学生欣赏,互相学习。因为这一单元的习作要素就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包括作业时要求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不应错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基本符合课表要求,而且能够把课后习题巧妙地融入到课文讲解当中,尤其是课后小练笔有清楚地提示,能够让孩子们写作目标更加清晰。

2.另外,课堂氛围比较好。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师生配合默契。

3.老师讲解时,每一段之间的过渡语衔接较好。

4.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小练笔环节,只剩下五分钟(原计划10分钟),本来是想让孩子们先说后写,但是最后没有时间说,直接写,所以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2、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教学反思1

《做手工》是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是继《喜欢的动物》后第二次口语交际课。

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依然按照让学生课前准备手工作品,老师示范说话,归纳明确说话要求,学生练习,小组讨论,最后个别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

课后,我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值得推荐的几点如下:

学生发问,理清脉络。

我首先出示了我的手工制作花瓶,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作品,最想知道什么?虽然孩子们的问题千奇百怪,涉及了很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孩子总结出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这两个主要方面是本次说话的重点。不是老师直接告知,而采用让学生自己发问的方式理清说话的顺序和重点,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抓重点词语,解决难点部分。

本次口语交际的难点部分应该就是做手工的过程了,要把繁琐的制作过程说好,说清楚,说的条理分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让学生回顾了刚学过的《曹冲称象》一课中,曹冲说的那段话里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用这些词把自己做手工的步骤串联起来,来规范他们的语言表述,可是孩子们平时说话经常用然后然后然后,很难一时改掉,对于说话有困难的孩子,我又降低了标准,让孩子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词语来串联。

分组交流,注重全体。

在孩子熟知了介绍的顺序和步骤之后,全班同学分组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中。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也不是一小部分学生的课堂,而应该是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小团体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孩子们经过在小组内展示并介绍作品,增强了自信心,为下一步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打下了基础。

说写结合,趁热打铁。

上完口语交际课,晚上作业照例是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鼓励孩子在老师要求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先说后写,遵从规律,相得益彰。

教学反思2

口语交际能力与其他学习能力一样都是螺旋上升的,而且前后相互勾连。比如二年级上册《做手工》要求按照顺序说,《看图讲故事》要求按照顺序讲清楚图意,都是按照顺序说,但顺序不同,《做手工》是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而《看图讲故事》是空间顺序。两次口语交际相辅相成,才使学生达到按照顺序讲清楚目标。再比如二年级上册有有礼貌地提问感兴趣的问题多问一问和三年级上册的礼貌地回应,也是相互勾连的。

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复踏而行的,一种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为后面的提升奠基,在后面的口语交际中又不断完善已有的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交际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树立典范,更要及时发现学生交际中表达、倾听、应对的问题以及体态上的问题给予纠正。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在口语交际课堂中完成的,应该融入学生的生活,培养动口即是练说时的意识。崔峦老师讲道:口语交际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影响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任重而道远。

3、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教学反思1:

作为一名老师,每一天的快乐与烦恼都来源于孩子,或许原本早上起来莫名糟糕的心情,就会被孩子在课上可爱的样子所转变。最近在讲瞿祖红翻译的课文《一封信》。又让我对如何能够在零经验的情况下,真正的掌握学情,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新的想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习惯,这是调动孩子主动学习、思考和创造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我的预习要求就是熟读三遍课文,但是在上课时,我却发现好像作用不大,并未达到我想要的预习效果。

教学反思2:

《一封信》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儿童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因此,在课内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课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一、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课上,我先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然后通过辩论的方式,针对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个更好为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二封信,观点就是:爸爸远在国外,不想让他担心家里的事。而也有人觉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写得那么欢乐,然后又说思念爸爸,就会觉得很虚伪。因为第一次辩论,孩子们热情高涨,在孩子们激烈的辩论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本上。这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理解了露西的心情,把学生带进了露西的内心世界,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利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的办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解决了本课基本的生字,为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3.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整节课,我紧紧抓住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通过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出主人公露西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导致学生比较盲目,没有目的性。

2.在教学生字时,我只是让个别学生起来分享他的识字方法,说完之后就一带而过了,也没有让大家一起重复,所以导致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没有加强记忆。

3.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也没能教孩子书写,练习写字。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2.重视阅读,加强阅读,多读多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3.重视每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生成,及时处理课堂生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4、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树之歌》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二年级1班教室传来朗朗读书声。这些树到底长什么样?这个疑问驱动着孩子们心中的好奇之心。

为了增强孩子们对树木的识别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二(1)班的语文老师罗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走进树的世界,探索树的奥秘实践活动。

孩子们通过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树木,了解树的趣味知识,让孩子们真正和树做朋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秋高气爽的周三,孩子们纷纷来到美丽的附小校园踏秋赏秋,认识树木,记录观察所得。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围绕着各种树木,兴奋的孩子们好像快活的小鸟们回归了大自然。纪伯伦的《沙与沫》中说:树木是大地写在天幕上的诗。这诗与快乐的孩子们相映成趣!

5、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树之歌教学反思1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学习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教学反思2

《树之歌》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儿歌,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所以当我接触这篇课文时,我便想着我要把它展示的更完美。所以昨天下午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准备这篇课文,我觉得如果只是简单地立足于文本分析,有点太对不起它本身的意义。于是我把它当成一篇科普文来讲。

在课堂上既给孩子们展示了每一种树木的图片,因为现在的孩子离自然太远了,而且很多树木我们生活的附近并没有,所以图片是最简单的一种介绍方式。对于每一种树木,我都给他们拓展,特别是讲到白杨树的时候,因为自己本身去到过新疆,所以我给他们讲了很多关于新疆的东西,天上啊、沙漠啊等等,还告诉他们连新疆的羊肉都是带着淡淡的草香的,而不是膻味。讲到银杏树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在西安的大观音寺里有李世民亲手种下的一棵银杏树。这棵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告诉他们如果这些树要是能说话,我们的生活该多精彩,它肯定要不分昼夜地给我们讲述朝代的更替和古往今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我把立足点落到孩子们的价值观上,我告诉他们我们所在的祖国有许多美里的河山,你们的世界不只是眼前的一座山一条河,你们应该努力走出这座大山,去听海浪翻滚的声音,去感受沙滩的柔软,去领略泰山黄山的险峻,去感受雪山的春洁......你们应该用脚去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这一切都需要你们今天和明天不懈地努力来实现,努力学知识,努力学做人,努力学会爱,爱生活,爱自己、爱别人。我不知道我每次给他们讲这些应不应该,但我想如果我时刻能像念经一样一直在他们的耳边念叨,我相信一定能让我在未来看到希望。

每一堂课总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因为今天带着匆忙的心去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很多本来预设的内容没有给孩子们提到。比如本来计划在讲白杨树的时候,我想给他们读一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凡是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大抵应该都能感受到这篇文章的魅力;计划讲木棉树的时候,要给他们读一读舒婷的《致橡树》。也许在他们这样一个年纪读这些文章或者诗歌,根本领略不到其中的感情,但任何东西我相信只有听过、见过,一定会装到自己的记忆里。而在许久之后,这些尘封的记忆会在某一刻被悄然唤醒。然而这一切都在匆忙后完全忘记了,这是今天一个小小的遗憾。

6、二年级上册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图,学生理解课文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之处。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于是,在教学时,我先用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如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如:蒲公英传播种子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是通过投影演示的;石榴传播种子是通过图片;豌豆传播种子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换意见,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优点: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品读、齐读等多种方式 ,起到巧读促悟的目的。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广了,在这篇课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不但轻松的学完了课文,学生也对这几种种子传播方式记忆犹新。

我在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并向专业人士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预习是上课前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 ,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为新课的学习节省了时间,奠定了基础。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是因为它的遗憾之处,才会成就更多的精彩。正如我所执教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也不乏缺憾之处。

1.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还需加强,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体现自主意识明显不够,教师急于求成。2.教学语言不够丰富,评价语言过于单调、简单。3.现代技术的操作水平略逊一筹,有待加强。改进措施:

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7、二年级上册2课我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2课我是什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童话,更是一个谜语,介绍了水的变化和为人类所做的好事与坏事。本文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两个:一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是借助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时已经进行训练,本节课教学除了识字、写字、读文外,要再次进行强化,让学生渐渐形成能力。课后题正好体现了这样的训练点,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可以借助文中插图,辅助示意图完成。第二题,体会落打飘的意思,再说一句话,仍然可以借助插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体会,并拓展思维,学会运用。第三题,读记灌溉田地、发动机器等短语也是积累动词的短语,这些词语比较难,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理解。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借助插图,读懂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件提示《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重点),还积累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动词。今天,我们继续用上这样的方法学习另外一篇课文。

2.揭示课题,指导读出问的语气。

3.借助插图,猜猜我是什么?

生:云、水、冰雹、雪

(上节课忽视了学生大多读过《小蝌蚪找妈妈》,在借助插图,了解小蝌蚪身体的变化时没有做到有所侧重,浪费了不少时间。通过这样的检测,发现大多学生没有看懂课文,接下来的教学重点也心中有数了。)

二、初读课文,初识生字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根据学生的情况,强调容易出错的生字。

(本学期生字较多,抽查时尽量选择可能不会全部认识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准学情,好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自由朗读课文,特别注意刚刚同学们容易读错的生字,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反馈:一共有5个自然段。

三、随文识字,了解我的形态变化

1.课文最开始就说我有一个本领,就是会变,读。做做扩胸运动,识记这两点像个八,方向朝外。(板贴变)

2.读第一自然段

我变成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变的?

(1)自由读。

(2)我变成什么?什么情况下变成的?

生: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

生:我变成了极小极小的点,连成一片,漂浮在空中,成了云。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笔画画云、汽)学生勾画。

相机识记极,组词。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

生:很小很小。

生:小得不能再小。

(3)师生合作读。师第一句。男生第二句,女生第三句。

(4)不仅我会变,云的衣服也会变,会怎么变呢?借助白云、乌云、云霞的图片,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5)再读,读出我的多变。

3.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我还会变成什么?

(2)抽生读。

(3)生:变成雨、冰雹、雪。(简笔画,学生勾画)

相机认识越、滴。

越,想着走字旁,你会组什么词?

(跨越、越过、一生组跳跃,做做动作,猜跳跃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旁?板书:跳跃)

滴与之前学的什么很像?(摘)联系之前的字源,强调里面是古。

(4)雨、冰雹、雪是怎么下来的?

借助雨、冰雹、雪的图片,分别读句子,想一想,这三个词能换吗?为什么?

(不能换,因为雪很轻,就可以飘下来;冰雹很重,只能打下来;雨不轻也不重,就是自然地落下来。)

用手模拟雨、冰雹、雪,做动作,感受三个动词的用法。做到冰雹时,学生还说到了可以用砸

(5)想象生活中的场景,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说。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复现词语。

晒太阳 变成 一片 傍晚 水滴 越升越高 极小 海洋

2.书写。

重点指导极海

复习昨天写左窄右宽的字的写法,重点关注高矮,高低协调才好看。

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努力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了调整。课前原本根据文本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3自然段,但是在教学中,只上了1.2自然段,因为时间比较充裕,学生的说话也比较精彩,有的小朋友在用打飘落说话时,还关注到了事物的色彩和样态。但是,对朗读的指导还弱化了点。下节课,可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角色体验,读一读。

8、年级上册24课风娃娃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年级上册24课风娃娃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风娃娃》一课,以儿童化的语言写出了风娃娃的善良、可爱和傻气,告诉了学生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意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本来预想的教学设计是先解决生字词障碍,再读课文1-4自然段。谁知课刚上了十几分钟,学生就呈现了疲惫的状态,有一部分同学基本都没听讲了,低着头做自己的事。我以为是课堂纪律的问题,于是停下来,整顿了一会儿纪律,就接着开始上课,可效果还是不理想。听着稀稀落落的读书声,我也没了兴致,感觉课越上越索然无味。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由此可见,教师的激情对课堂至关重要。激情的课堂,教师的教态要有激情。对于低年段孩子,课堂上教师趣味性和儿童化的语言非常重要,恰当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会让孩子们更愿意亲近课堂。激情的课堂,教师的引导调动要有激情。当创设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时,他们自然就愿意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进课文。激情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要有激情。教学方式既要切合实际,又要富于变化。当课堂拥有千变万化的面貌时,学生自然会对上课产生新鲜感。激情的课堂,要让学生和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课堂上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老师一味地强调知识性,忽略了课文的人文性,孩子们很难感兴趣,更不用说静下心来学习。

推荐理由:善于反思,才会前行地更稳、更快!拜伦曾说过: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没有激情的语文课堂就如同一潭死水,微风吹来,也许会泛起层层涟漪,但绝不会掀起大的波浪。那么,怎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呢?相信刘老师的思考会带着你我共同思索!

摘取自网络

9、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枫树叶卡片、一枝铅笔、写有古诗的白板纸。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古诗

  1、你们想听老师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首诗吗?

  2、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学习生字、诵读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行:

    这首诗呀,老师还给它配上了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在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这正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真是五彩斑斓。山上还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伸展着。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幅画面说的是我们诗中的哪一行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行诗。

    学习生字远:

     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上学期学过一首诗就叫《画》,还记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远字字卡。)

    远字在这里也是指远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

     还有哪些生字是辶?

     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远字的那一行诗。

    学习生字径:

     这个字宝宝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读作(jng),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这个径字在诗中指小路的意思。山上的小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叫它(石径),再读。

    学习生字斜:

     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古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是哪个字?(出示字卡斜。)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枝铅笔,这是(立),这样就是(斜)。

     诗中的这个斜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你能给斜字组个词么?

     第一行诗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相信你们都得会更好!

  2、学习古诗第二行:

    (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几户人家,这又是诗中的哪一行诗呢?

    齐读第二行。

    同学们想一想:     白云浮动,炊烟袅袅,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山林的时候,你说这座山林美不美啊?

    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这回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读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间的小路上一样,多美的景色啊,真让人陶醉啊!谁愿意再把这两行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3、学习古诗第三、四行:

    诗人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叶,很美丽。)

    说得真好,这么美的枫树林,杜牧实在是太喜欢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后站在那里细细地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这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习生字停亭:

     诗人杜牧实在是太喜欢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车子(停了下来),这个字就是停车的停。。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亭字字卡。)

     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这个亭是哪个亭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演变):      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样子画了下来,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分像人站在亭子里。)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最后又通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要学习的亭字了。

     你能给这个亭字组词吗?

     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亭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那你能不能用左边的这个亭字来帮忙记住右边的这个停字呢?

     说得很清楚,说到停字,我们就真正停下来休息一下吧。大家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学习生字车:

     活动之后,我们就要马上回来抓紧时间学习了,因为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妙。这个字就是小马车的车字,(出示车字字卡),拼读音节,小组拼读。

     车字是一个简化字,在我国的古代写法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家看,这就是古时候的车,人们照着车的样子画了下来,同学们看像不像?仔细观察,这里像(车把,车辕,车轮。)后来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这就是繁体的车,最后简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车字了。

     说一说带有车字的词语或成语。

     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车,对车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车字。(大屏幕书写车。)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注意观察每一笔的位置。

     谁想读一读带有车字的那行诗?

    学习生字霜:

 诗人为什么把车子停下来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具体地说是被那些秋霜打过的枫叶所吸引了,因为枫叶在经历了霜打之后它就会格外的红,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这个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拼读、齐读、小组读。

     这个字里面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新部首。(雨字头)书空雨头。

     请同学们观察,当雨字变成雨字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带有雨字头的字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

     谁能来分析一下霜字的结构?

     在深秋的早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地面上、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太阳一出来,它就没了,看见过吗?那就是霜。

     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啊?(图片欣赏)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想做点什么呢?

     如果我来到了这篇美丽的枫树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行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的后两行好不好?

四、巩固生字

  1、认读字卡:

    这些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赵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几片美丽的枫叶呢?看,好看吗?枫叶的后面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字宝宝呢!谁想来摘枫叶、读字卡?

    现在我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还会读这首诗吗?(齐读)

     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片枫树林,假如你来到了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要有感情来读。

  2、游戏巩固:(小白兔过河)

    同学们读得真好,山上美丽的风景不仅吸引了诗人,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谁啊?他正准备上山看风景呢!可是面前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我们快来助他吧。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不时引导学生们走上台来,操作学习,以强化记忆。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态学习空间,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0、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上得相对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互相探讨问题。他们在这中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教学反思2

过渡:正是我们班同学能把事情描述清楚,发表看法,说清理由,所以事情才能讲述如此精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身边有很多不文明的事情,也有很多令人温暖的小事,今后的生活中你会怎么做?

1.学生交流想法。

过渡:我不做不文明的事,多做令人温暖的事。

出示课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我们学校正在申办文明学校,作为附小的学生,我们可以为学校做这些小事。(播放视频)

3.师:看完视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同学今后都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温暖的人。现在你们知道小事上为什么有引号吗?(指名说)

4.小结:小事虽小,影响却很大。(板:事小意大)

5.课后作业

出示课外实践作业,选做其中一项:

1.回家对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2.汇总印象深刻的几位同学的发言,说给家人听。

11、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听课笔记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听课笔记

一、积累生动语句,感知语言形象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树林和鸟》。

师:什么样的树林?(出示:雾蒙蒙的树林)

齐读。

(出示: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齐读。

师:树林里还散发着一种气息。(出示:草木气息)

师:什么样的草木气息呢?

苦苦的草木气息。(出示: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

2.课文中还有谁呢?

生:父亲。

师:父亲是怎样的呢?

生:兀立的父亲。

师:什么叫兀立?

生:直立。

师: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一动不动。直直地站立的父亲。

出示:凝神静气的像树一样兀立的父亲。

齐读。这个父亲的形象就鲜明了。

3.课文中还写了一只鸟。它是怎样的呢?

生:舒畅地呼吸着。

师:什么叫舒畅的呼吸呢?(出示: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师:这样的呼吸说明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生:舒服、愉快、自由自在的、快活的。

4.课文中写了父亲、树林和鸟,与我们生活中看到的不一样。这些词语前都加了很多形容词,这些人物、事物形象就更鲜明了。

比如:天上挂了一个月亮。挂着一个怎样的月亮呢?

生:像小船一样弯弯的月亮。

二、聚焦对话,感知形象

1.轻声读一遍,读后坐好。

2.你们读得懂吗?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

在这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 。(板书)

生: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走过。

师:他们去干什么呢?

生:去找鸟儿。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去找鸟儿。

在这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 看鸟 。(板书)

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走过,去找鸟儿。

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走过,去找鸟儿,听鸟唱歌。

课文除了写一个春天的黎明,还写过了几天。(板书)

过了几天,父亲告诉我 。

过了几天,父亲告诉我鸟最快活的时候,最容易被打中。

过了几天,父亲告诉我黎明时的鸟,容易被打中 。

3.课文讲了几件事呢?是围绕课文的哪一句话来写的?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最重要的是哪一个词?

最喜欢。

师:三个字下面加重点符号。

齐读板书。

读懂了吗?所谓读懂,就是要抓住课文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4.这两件事是由父亲和我的对话来写的。下面我们来读读,父亲和我的对话。

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我的话。

师读旁白。

随机点拨:喃喃就是轻声地说。

5.我没有说话,我听懂了什么?

鸟的气息是捂着出来的。

大家把捂圈出来。

鸟在树上抖动羽毛。

大家把抖圈出来。

6.这些都是关于鸟的知识,也就是鸟的习性。课文是一句一句写的,我们是一段就写好的。你能想象父亲一句一句说话时是什么表情吗?

生1:严肃。

生2:开心、骄傲。

生3:自豪。

生4:轻柔的。

7.父亲是和蔼地亲切地看着我,一句一句地说的。我们想象父亲的样子,再说说好吗?

引导学生再读父亲的话。

8.课文写两件事是通过什么来写的?

对话。

所以写文章、写事情可以通过什么来写呢?

对话

9.所以小作者有了感受。(出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为什么父亲是这么说的?猎人是什么?能找到猎物,并打下来。

三、理解阅读,感知情感

1.请你在文中找父亲像是猎人的线索,并用符号画下来。三分钟时间,请同学们用心默读。

请你先读一读,然后来解释一下。

生1:父亲知道鸟有气味,他像猎人一样,知道鸟有气味。

生2:他知道黎明时的鸟翅膀是潮湿的,容易被猎人打中。

生3:黎明时所有鸟要抖动羽毛,有湿气。他像猎人一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谁还来说?

生1:每一条张开喙的深深地呼吸着。

他像猎人一样有一双顺风耳。

生2:他知道鸟什么时候会唱歌。

他像猎人一样,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生3:一群一群过夜。

生4:父亲说他生怕惊动鸟。像猎人一样不惊动猎物。

你太有经验了!课文中还写一处悄悄的。

师:凝神静气。

师:你们所有讲的都证明了一点:父亲就像一个猎人。

3.哪里证明了父亲不是猎人呢?

生1: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猎人看到鸟最快活不会感到快活。

生2: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总容易被猎人打中。如果猎人,就会把鸟打下去了。

4.(出示四句话)羽毛捂得热腾腾的。

看看这四句话,猎人只会说什么呢?

生齐读四句话。

5.(出示课文插图)父亲像一个

生1:父亲就像一个凝神静气的科学家。

可以把父亲比作物吗?

生2:父亲就像一棵树。

生3:父亲像一棵树,因为树很了解鸟。

总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棵树,那么人类就像一片树林。鸟儿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12、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情感。我抓住文章的父亲对我说的话进行重点教学,引领孩子们感悟。多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

2.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时还是有些紧张,准备的仍不够充分,课堂上出现了离不开讲稿的现象。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朗读较少,使不能充分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反思2

关注语文要素: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训练点是对2011年版课标中提出的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细化与落实,又是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在这一单元教学的具体操作。

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理解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在教学中的实施要求应该这样把握: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手段或形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美的体验。

确立教学要点(非教学目标):

1.生字词教学:读准生字词,尤其注意凝、热腾腾的读音,写好蒙、鼻、吸等生字;通过注释理解滹沱河的意思,找近义词理解喃喃,联系上下文理解茫茫然,借助图片理解兀立。课堂范写蒙、鼻。

2.走进父亲和我:借助鱼骨图梳理父亲知鸟的本领,通过父亲和我的对比,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品读20-23自然段,体会我的形象。

3.走进树林:关注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借助图式,情景朗读等方法体会形容词连用的特点。

4.关注鸟:找出写鸟的句子,情境朗读感受鸟的欢快。角色转换,仿写文章。

5.关注标点:引号。

13、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是把大自然比喻成读不完的大书。课前的生字,因为比较简单,我只用了十分钟。课前,我设计了几个主要问题:①这本大书是什么?内容是什么?这本书怎么样?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述了大自然好玩的东西?③读2-5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④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⑤联系生活说说,大自然里还有哪些奥秘和乐趣?

前三个问题我主要是想让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我就直接带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了,过渡语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却没有说,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去看看作者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第一自然段,我抓了三个词语,读书要用眼睛去体验和感受,所以第一个词语寻找。读书要用心去体会,找到词语沉思和遐想。那遐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说不准确,只能说到在心里去想,所以我让孩子们去查一下字典,遐是远的意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应该让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另外,这个自然段不仅还也应该让学生仿写。我只关注了基本知识,语文素养没有进行训练。

第二自然段主要问题:动物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遐想?

第三自然段主要抓有趣二字。但是我仅仅是让学生读了,却没有让学生说出哪里有趣。有趣的是什么?

第四自然段应该仿写句子,我没有仿写。只说了果子的味道。

第五自然段应该让学生想象棕榈树倒映在池塘水中的美丽。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两个课时,太多的内容没有顾及到,课后主题的小练笔也没有写,课堂应该再紧凑一些,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有连贯性,有顺序性,尤其是在细读课文的时候。

教学反思2

有了第21课的基础,在这篇课文继续学习怎么把对摘抄句的赏析理由说清楚。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和《大自然的声音》中的大量拟声词不同,它不仅写了事物、景物是什么样的,还写了给人的感觉。文中有好几处让人叫人给人以的感觉,通过唤起学生对这样的表达形式的关注,引导学生可以仿照这样的句式写出生动的语言。借助课后思考题和练习册上的示例和题目,主要教了用两个句式来赏析,一个是作者把当作人来写,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另一个是读了这句句子,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给人以的感觉/让我感受到小麻雀的句子是练习册上给的范例,以此为例进行模仿练说,赏析老鹰那一句,各层次都至少抽了两个同学来说,还是老样子让说得好的示范,不会说的重复。课堂上要求一起动笔写下来的是对竹叶声和棕榈树这两句的赏析,在分开的两个课时内各写一句,要求全员当堂完成。

14、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应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本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和领悟。

第一次尝试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设计的教学内容是由我来带领学生欣赏小兴安岭春天和夏天的美景,总结学习方法后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秋天和冬天的景色。但后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设计,教师讲解过多,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留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在磨课团队老师们指导下,我调整为采用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选取其中一个季节细致地分析学习,指导学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感受、积累语言等环节,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三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时,我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对重点词句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并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最后总结文章写作的顺序。先教后放环节清晰,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循序渐进地实现了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以改进,争取给学生呈现更加精彩、更加高效的课堂。

第二课时我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复习巩固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中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四季的美景。

教学反思2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2018年审定的部编版教材第六单元第20课的内容。该篇课文先总的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具体位置、树多的特点,再分别从一年四季展开描写各个季节的特点,最后再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和宝库。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是一篇很适合上公开课的文章。

在这之前,我和往常一样,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来准备教案和课件。在另外两个班级磨课,修改不完善的地方。教案无可挑剔,课件精美可观。但我知道,我肯定上不好这一节课,因为我并没有走进这些文字,欣赏这些文字,沉浸在里面。我只是按部就班,熟悉套路,完成任务而已。

如果作为教师都不能被这些文字感染,那如何去带动孩子们呢?果不其然,当我正式上这一节课时,学生的参与度极低,毫无情感的波动,在自主学习环节,举手回答问题,能够给予老师反馈的同学更是寥寥可数。对于祖国的这种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也没有被激发出来。我尴尬地走完了全程,可以说,这是我这么久以来第一次这样上完一堂课。

课后我不单单很沮丧,内疚的情感成分占大多数。去年我主写了个课题,是研究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当时写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还十分自信,因为我的每次课堂,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很足。孩子们都能或多或少在课堂上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情感渗透。而这一次的公开课,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不禁深思起来:在什么时候我已经丢掉了这个最宝贵的习惯呢?!哪怕把教材分析得再透,教案、课件做得再好,如果课上教师平铺直述,毫无情绪起伏。亦或者只是声音抑扬顿挫,没有得到情感升华,这对听课者,是一种枯燥的折磨。这是语文课堂的大忌。

所以结合所有听课老师们的意见,我写下了这篇教学反思。这让我铭记,这样的错误,不能延伸,要及时改正,不断总结,从失误中总结教学教法,或许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方式吧!

15、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探究小城之美。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海滨,现在我们再到小城里走一走,看一看,去欣赏这具有南方特色的小城风光。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后四仆自然段写小城景色的这部分内容。看谁能准确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

(生读文、勾画、交流)

师:同学们都是游客。现在我们到小城去逛逛,请用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下面开始互相交流、评议。(生交流、评议)

师:谁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

生1:我拍的是小城的庭院。庭院栽了很多树。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出示课件:庭院美景图)

生2:我拍的是小城的公园。公园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出示课件:公园美景图)

生3:我拍的是小城的街道。街道十分干净,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出示课件:街道美景图)

师:同学们拍摄的小城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这座小城所特有的美丽与整洁。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体会小城的美。(生自读课文)

赏析:教师需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堂课上,教师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式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创设游客拍照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亲身实践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课堂变得高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考量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明确了作者描写的几个场景以后,我有意识地将课文分割成两个大的部分,一方面教学描写海滨的场景,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探究小城的特色。学生可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运用前面品读重点段落的方法,去自学并找到相应段落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这样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还注重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阅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表达与仿写上,不加引导、不讲方法而单纯让学生模仿表达,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表达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两个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抓住课文留白,例如海滩上的喧闹场景,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学生只要在第一课时完成了了解海滨城市的预习任务,在这里就会有话可说。二是学完课文之后,我创设了小导游的情境,让学生设计旅游路线、介绍景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有了这样的铺垫,过渡到小练笔的仿写环节,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教学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在课堂上,我还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尽量多元化,从而调动起更多的学生参与的热情。

16、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海水和海岛这两部分,教学海水部分,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水的特点,如引导学生理解海水五光十色这一特点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还出示了海底示意图,非常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让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水美的语句后,让其他同学评价,这点很值得很肯定,不过之前最好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听说读写,后面几项在语文课堂都得到了重视,听是说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可见听的训练不应该忽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倾听是一张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会倾听才会学习,也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这些如果课堂上告诉学生,慢慢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课堂上,教师对于朗读教学也很重视,从诸多的教学活动也能感受到这一点,但是还是那句话,示范是最好的指导,备课的时候别忘记被朗读,老师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而且还是最好的榜样,大家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期望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朗读这一方面都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再有一点需要提醒的就是,齐读是不太适合有感情朗读指导的,特别是学生还不能做到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所以之前还是应该以个别知道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齐读。

在学习岛上的鸟,也就是读物自然段的时候,老师也是很好的注意到了课后习题的要求,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让学生找出第五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鸟多的特点。

同夏利琴老师一样,张老师也注意文章的结构方式,因为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很具有代表性,对于学生的习作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后的小练笔,很好的利用了我们现成的语文教材,让学生认真观察后选择一幅图写一段话,这节课其实还没有上完,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完全可以过几分钟在让学生那个展示,学习的效果如何,学生到底能不能学以致用,这样也为单元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写的好当然值得肯定,如果写的还不够理想,那儿出现了问题,也算是自我进行课堂效果诊断检测的机会,可以有则很难队形的挑选尔桑威同学的上台展示,让学生读,让学生欣赏,互相学习。因为这一单元的习作要素就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包括作业时要求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不应错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基本符合课表要求,而且能够把课后习题巧妙地融入到课文讲解当中,尤其是课后小练笔有清楚地提示,能够让孩子们写作目标更加清晰。

2.另外,课堂氛围比较好。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师生配合默契。

3.老师讲解时,每一段之间的过渡语衔接较好。

4.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小练笔环节,只剩下五分钟(原计划10分钟),本来是想让孩子们先说后写,但是最后没有时间说,直接写,所以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17、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全班交流。

1.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4.师生共同点评

5.评比:谁讲得最好。

五、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来体会名字中包含的意义,以及父母为我们起名字时寄托在里面的希望和对我们的爱。并且能够了解一些名人的名字的含义,以此增加语文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示例:

老舍: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一 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

巴金: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芾甘,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做过四川广元县的县官,祖父是这个大家庭的专制家长。封建家庭的丑恶、腐败,社会现状的黑暗、腐朽,给幼小的巴金以深刻的印象。

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案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

18、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好词好句摘抄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

富f(富饶、富裕、丰富多彩)

优yōu(优美、优秀、优良)

浅qiǎn(浅绿、浅色、深浅)

错cu(错乱、交错、错误)

岩yn(岩石、岩洞、花岗岩)

虾xiā(小虾、大龙虾、 虾米)

挺tǐng(挺威武、笔挺 、挺身而出)

鼓gǔ(鼓起、鼓掌、一鼓作气)

数shǔ(数不清、数数、不可胜数)

厚hu(厚厚、厚重、宽厚)

宝bǎo(宝贵、宝石、珠光宝气)

贵gu(珍贵、宝贵、达官显贵)

好句: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3.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4.西沙群岛有拣不完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把海龟翻一个身,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5.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也是非常保贵的肥料。

6.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的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9、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把它圈出来。课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3.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因为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海面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4.作者在每个方面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是怎么写的?作者描写海水是抓住颜色瑰丽来;写海底是抓住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形状和动作来写的和鱼的数量和形状来写的;写岛上是抓住鸟多来写的。作者每写一处都抓住了典型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这篇文章是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来安排内容的。先总写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再分写海水颜色瑰丽,以及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和各种海鸟;最后总写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写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0、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通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生字组词

富(富饶、富裕、丰富多彩)

优(优美、优秀、优良)

浅(浅绿、浅色、深浅)

错(错乱、交错、错误)

岩(岩石、岩洞、花岗岩)

虾(小虾、大龙虾、 虾米)

挺(挺威武、笔挺 、挺身而出)

鼓(鼓起、鼓掌、一鼓作气)

数(数不清、数数、不可胜数)

厚(厚厚、厚重、宽厚)

宝(宝贵、宝石、珠光宝气)

贵(珍贵、宝贵、达官显贵)

饶(富饶、饶裕、饶有兴趣)

瑰(瑰丽、瑰异、瑰宝)

参(海参、人参、红参)

划(划船、划伤、划过来)

武(威武、英武、文武双全)

粪(鸟粪、粪便、视如粪土)

辈(祖辈、辈分、等闲之辈)

设(设计、建设、设身处地)

理解词语

瑰丽:异常美丽。

绽开: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茂密:(草木)茂盛而繁密。

栖息:停留;休息( 多指鸟类)。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祖祖辈辈:世世代代。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1、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评课稿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 课堂导入

处处留心皆学问 什么意思?

师总结: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需要这样的能力,今天来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如观察的,观察了什么,怎么观察的。

二 整体感知

1、第一自然段教学:

写了什么?

除了位置,还有什么发现?

太棒了,随处可见,说明了什么?说明这样常见的事物仍然值得留心观察

2、看其他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3、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有哪些,谁能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

漾、爪子、相当牢固、逐渐

作者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的句子

三、小组自学

1、小组自学,找出仔细观察的方面

(巡视,表扬勾画的同学)

2、小组交流后,点一组同学展示 师点评合作的有效性

3、时间的词-连续观察

细微的观察-动静结合

蜗牛的比喻-形象

4、请同学打分,展示小组选择最佳倾听小组

5、老师幻灯片砖石各个时期的爬山虎,进一步总结作者的观察细致

四、课堂活动

1、如果你是植物园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别人介绍爬山虎是如何爬的?要抓住什么词?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思考后,站起来介绍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2、同学讲解+动作表演,师点评

3、一脚一脚教学,师通过动作表演说明为什么是一脚一脚而不是一步一步。

总结升华-仔细、连续观察

思考:

1、训练点明确,授课围绕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两个方面进行讲授

观察什么,即通过对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把握,引导学生明白观察的内容

怎么观察,即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词语,去了解观察的奥秘细致、连续(表示时间的词)

2、对抽象化的教学具象化操作,如在讲解蛟龙的爪子和蜗牛时,强调把不熟悉的事物比作熟悉的实物,就是形象

3、通过创设情景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当小小讲解员,讲解爬山虎如何爬,怎么讲到重点,讲得生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动词运用的准确。

导入时,强调观察是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跟叶圣陶老爷爷学习如果通过观察,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会不会更好呢?

22、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白居易,引导积累。

2、有感情诵读,熟读成诵。

3、根据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

4、感悟诗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

2、有感情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知诗人(4分钟)导言:同学们,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诗如画。自古以来,曾有无数的文人墨客歌咏她们,留下了许多不朽名句。如,我们读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读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还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著名的山水风景诗《暮江吟》。

1、板题,齐读后强调吟的读音。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2、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3.区分墓、幕、慕字,分别组词快读。

4.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暮江吟》写的是什么?(傍晚江边的景色。)

5.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其中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家喻户晓。)6、过渡:《暮江吟》这首诗,是他在1083年去杭州做官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日落的美景,陶醉其中而写下的。

二、读诗,领略诗境(6分钟)

1、教师范读。师:一位特级老师曾说:学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读,读,就像练武功,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请大家打开课本,先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画出节奏。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3.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师:大家读得很专心,很投入,读书就要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词?(评价: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味道,这种味道就叫韵味,而体现韵味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的夸张,夸张的方式就是拖一点音,你真是个小诗人)

4.过渡:看来大多数同学都会了。那老师得把难度加大,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不错,来个有点难度的吧!再来个难度更高的好吗?还能挑战吗?(出示多个课件)

3、明确背景,体会情感(同学们的学习力真强!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还有韵味,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己请求外调,调到杭州,这首诗就是作者在赴任途中的长江边写下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三、赏诗,感悟诗情

1、导入:人们常说,诗词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词表达了诗人的志向。还有一些时候,诗词就是一幅画!这首《暮江吟》就是这样的请找出词中的景物。

斜阳、江水、露水、月亮

你看得出这是什么季节吗?(秋天)你在这首诗里看到了秋天里的哪些画面?

一个是夕照图,一个是月夜图。你认为最美的画面是哪一个?

(一)品读夕照图(10分钟)

1、你觉得夕照图美,哪句诗写夕照图?师画简笔图:长江、残阳 故意将太阳画成圆的,请学生在诗中找理由反驳

2、那这两行诗中哪个词写得好?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铺字表现出了阳光的柔和,斜射的方位,还有面积的广大而均匀)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铺(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

3、指名读。你能读出它的柔美吗?请你轻柔地读一道残阳铺水中。谁能读得更柔和一些?一道残阳铺水中。

4、就这两行诗你还认为哪里写得好?(瑟、红)

5、用仿佛、好像说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像绿宝石、无瑕的翡翠、碧玉;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

6、红如小孩的脸,绿如无瑕的翡翠,这是多么纯净的美啊!请你读半江瑟瑟半江红。红如玛瑙,绿如宝石,那是多么绚丽的美啊!请你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7、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看我拿的这两根粉笔,一根红色的,一根绿色的,江水应该怎么画。谁来画画?

预设:生:靠近斜阳的应该是红的,靠近岸边的应该是青绿色的,因为岸边有水草倒映的颜色。(生边说边画)。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8.小结诗意: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这幅美丽的画?过渡:多美的画面啊!那斜阳再往下落,再往下落,再往下落,时间从傍晚推移到了----夜晚,你从哪里知道天黑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夜、月)

(二)品读月夜图:(5分钟)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诗人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久久不愿归去,天色伴随着一丝遗憾拉下帷幕。仰望天空,他看见了(一弯新月),俯首草地,他看见了露珠。(诗人感叹:齐读露似真珠月似弓)

2.师相机画----新月

(1)故意画成圆月,问:画得对吗?(不对)

(2)请学生上台画新月。(画得对吗?预设对,你有些天文知识。--不对。老师解释)(弯月分新月和残月,农历初几天的月亮是新月,月末几天的月亮是残月。残月的残拼音音序是C,就像残月,弯月向右。而诗中的是九月初三,是新月,应该向左)

(3)除了月亮,诗人还描绘了露珠,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即是珍珠。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3、新月如弓,露水如珠,多么令人惊喜啊,带着一份惊喜读露似珍珠月似弓!+月光如水,白露如霜,多想赞美一番啊,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4、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①你就是白居易,你心情愉快,恋恋不舍,请你读可怜九月初三夜。

②你就是白居易,你心情舒畅,流连忘返,请你读可怜九月初三夜。

4、诗中有一个词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哪个词?可怜什么意思?(可怜可以怜惜就是可爱的意思)一个可怜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是多么热爱呀!多可爱夜景啊!请你赞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多可爱夜景啊!请你再赞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三)品读全诗(3分钟)

1、夕照图和月夜图,两幅图构成了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两种颜色,两个比喻又构成了一首千古名篇。请同学们读这首诗,用你声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练读,指两名学生读。

2、我们现在一起来吟一吟。老师读一行,同学们紧跟着应读一行。

四、拓展,对比学诗。(8分钟)

1、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十二年后,他又创下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今天我们简单学习他写的其中一首(出示全词《忆江南》)。

2、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苏州刺史,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3、春暖花开,太阳出来,朝霞满天,花红胜火,水绿如蓝,多好的江南啊,诗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⑴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白居易,你能不忆江南?(课件)江南的人民我深深地思念你:

1组读全词江南的春色我如此地眷恋你:

2组读全词+此时此刻我们就是诗人白居易,让我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

3组读全词师马上接:(响而快)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慢而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轻而慢)日出江花红胜火(渐快渐响)日出江花红胜火(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火(响而快)春来江水绿如蓝(渐轻渐慢)春来江水绿如蓝(很轻很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最后一句)(反复)

师:你们的朗读中,藏着深深的情,流淌着款款情深。是啊,在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白居易深深的情,这就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这就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今天学的《暮江吟》这首诗又何尝不是呢?诗歌中藏着白居易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啊!

4、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暮江吟》(播放,齐唱)

五、唱得多美啊!请你拿出书签,美美地把这首诗写下了吧!(3分钟)

六、总结(1分钟):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希望同学们多去诵读古诗,诵读经典,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甚至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3、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如果整堂课只是在说,那么它的效果也就随下课铃声一起结束了;如果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那就违背了口语交际活动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我尝试将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重在启发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与反思,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摸索接受一定的方法技巧。本堂课上,我不仅营造了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感兴趣、又能让学生大胆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的语言环境,而且让学生在轻松的交流氛围中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培养了良好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习惯。

【教学反思】

1.在口语交际进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能围绕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2.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少数学生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态度还不够自然大方,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加关注。

24、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听课记录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听课记录及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

25、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评课稿听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评课稿听课笔记

板块一:朗读句子,借助关键句子梳理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之前让大家读三遍课文,提一到两个问题,现在张老师要来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难读的句子读通了。谁会读?

(依次出示句子,师指导学生读准确,读通顺,读流畅)

师:揭晓了什么呢?来,这段话特别长,哪位同学有自信能把它读好?

生读句子,师指导笕的读音,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装水的器具。让学生猜猜是用什么做的?关注到竹字头,用竹子做的收集水的器具。

师:涨得大大的,涨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河水涨水读三声。最后一句谁来读?

(生读句子)

师:大家看,囚犯的囚字,你一看字形就指导它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人被关在笼子里。

师:嗯,一个人被关在笼子里出不来,被囚禁了。课文里指什么?

生:课文里被青苔包裹的豌豆。

师:非常好。同学们,接下来张老师要提高难度了。咱们能不能借助这几个重点句子,把课文写了什么简单地梳理一下?你想一想,哪些句子你可以不用说,哪些句子保留,把这三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就基本把这个故事讲清楚了。自己在位置上试一试,好不好?

生:有一个豆荚里有五粒豌豆,有一天他们被一个孩子剥了出来,五粒豌豆分别去了五个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师:讲得很清楚。可是没有把五粒豌豆去了哪个地方讲清楚,哪位同学给她添加一点点,这个故事就基本清楚了。

生:有一个豆荚里有五粒豌豆,他们被一个小孩子装到了枪里发射到了不同的地方,想飞到广阔世界里去的和地上打滚的三粒豌豆,他们都被鸽子吃掉了。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落到水沟了。最后一粒豌豆裹在青苔里生根发芽了。

师:讲得非常好,给她掌声。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块二:引导提问 学会提问和筛选问题的方法

师:张老师还布置了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让每个同学提两个问题。昨天,张老师已经看过所有同学的问题了,大家的问题总体提得很不错。看看,谁的问题被我摘录到了屏幕上。

师:大家仔细看,他这四个问题,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谁发现了?

生:前面开头都是写的第几自然段。

师:也就是说,他是针对什么来提问?针对自然段来提问。再看,四个问题中,你觉得哪个问题最有思考价值?对于全班同学你觉得哪个问题质量更高一点?

生:我觉得是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小女孩有一个小花园呢?

师:这个问题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有价值。

师:再看另外一个同学的。

图片

师:提问的这位同学,把问题读一下。

(生读问题)

生:最后一粒豌豆的结果为什么要详写呢?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呀。你看林佳龙小朋友提的问题和刚才那位同学提问的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生:不是针对自然段来写的,是针对一个事物的后果来写的

师:也就是说是他读了整篇文章之后整体来提问的。非常好。

师:梳理一下,咱们提问,可以针对部分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昨天的提问卡。我们来牛刀小试一下。

(生思考,讨论,把问题写在贴纸上)

师:好,现在我们用两分钟时间小组交流。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到两个。

(生小组内讨论)

板块三:问题引领 探究课文借物写人的奥秘

师:好,现在我们召开一个问题发布会。小组推了谁的问题,谁就举手。把你们的好问题提出来。准备好了吗?现在张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挑战,看哪一组的问题会和老师的撞衫?

PPT出示:

谁的问题会和老师的撞衫?

生提问:为什么小女孩见了豌豆并就会好起来?

师:哪些组和这个问题撞衫了的请起立。

(生起立)

师:你们跟他撞衫了。但是没有跟张老师的撞衫。请你上讲台,把问题贴到黑板上。针对全文的提问贴树干上,针对具体内容提问的贴树枝、树冠。

(生上台贴贴纸)

生:十一自然段,为什么这一天像一个节日?

师:只不过是一粒豌豆想要开花,为什么说像一个节日呢,是不是。好,贴上去。

生:为什么太阳与第二粒豌豆的身份相称呢?

生:为什么之前说大话的豌豆后来都没有好的结果呢?

生:为什么只有最后一个小豌豆活下来?

生:为什么第四粒豌豆觉得自己是最好的那一位?

(生陆续上讲台把问题便利贴贴在黑板上)

师:他明明在臭水沟里涨得大大的,却认为自己最了不起。贴上去。

生:为什么前面四粒豌豆都有自己的梦想,最后一粒豌豆却无所谓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前面的豌豆有梦想,最后的豌豆却无所谓呢?哪一组也提了这个问题?

(部分学生举手)

师:好了,就提到这里。(师根据主问题和枝干问题整理板书)现在,张老师要公布答案了。谁跟张老师的问题撞衫了呢?

师:谁都没有撞衫,但不要紧。多一个问题,就多一个思考的种子。怎么样去解决张老师和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呢?方法只有一个,好好读书。让我们开启问题解决之旅。

师:会不会扫读?(师做示范)

(生开始扫读,思考问题)

师:动作最快的这个男孩,你来说。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豌豆。

师:跟他一样答案的请举手。

(大部分同学举手)

师: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生:后面的话,应该是讲小女孩看到豌豆后的情境。

师:到底是写豌豆还是写人?

生:写人。

师:你确定是写人不是写豌豆?

生:写人。

师:只有一个声音支持他。有没有觉得这篇文章是写人的?

(个别学生举手)

师:我们来看看,到底写了豌豆什么呢。关键看豌豆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从第八段开始到十二段以及后面还有一段,把所有豌豆说过的话标出来。

(生默读课文,标注豌豆的话)

(师引导学生找到前四粒豌豆说的话,并进行朗读指导。)

PPT出示: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老五说了两遍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有一个同学说,它这叫没有梦想,谁提的?同意这个看法的举手?其他豌豆都有梦想,唯独他没有梦想。不同意的举手。

生:他有梦想,只是他很淡定,不像别人那么夸张,那么自豪。

师:那么夸张,那么自豪,那么不切实际,那么他的梦想就是我落到哪里我就生根在哪里,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点头)

师:他其实是有梦想的,只是他的梦想和大哥大姐不一样。他们的梦想不一样,他们的想法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结局。

PPT出示:

第一粒:落进水笕被鸽子吃掉

第二粒:落进水沟涨得大大的

第三粒:被鸽子吃

第五粒:开出花朵

师:现在我想问同学们,这真的只是在写豌豆吗?

生:我觉得还在写后面的小女孩。

师:这些句子,只是在写豌豆吗?

生:在写人,把豌豆当成人来写。

师:第一类人是怎样的人?

生:很傲娇的人。

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

生:傲慢的人。

师:第二类豌豆是怎样的人?

生:特别骄傲、特别自恋的人。

师:骄傲自大不够,还加上了特别。第三类人呢?

生:比较淡定的。

师:或则我们换一个词语,看,这粒豌豆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有一种很随意,得过且过的样子。第四粒呢?

生:随遇而安。

师:随遇而安,去到哪儿就在哪儿生根。你看,张老师写了这些词语,一起来读:

傲慢自负、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师:这篇豌豆到底是写人还是写豌豆呢?

生:我觉得是一半写人一半写豌豆。

师:你这叫刀切豆腐两面光。其实是借写豌豆来

生:写人。

板块四:关注变化 发现豌豆对女孩生命的意义

师:现在请林佳龙,再把你的问题提一遍。

林佳龙:为什么最后一粒豌豆要详写呢?

师:是啊,为什么不详细写写被鸽子吃掉的豌豆呢?而要把这一粒看似胸无大志的豌豆的结果展开来写,而且写了一个动人的动人呢?如果把这个故事去掉,就只一句最后那粒豌豆落在了青苔里,最后开出了花朵拯救了一个小女孩,你觉得这样写这个故事过瘾吗?还值得我们去研究吗?文章最精彩的就是这个部分,我们好好地读。在哪一段到哪一段?好,又一次,一目十行地说,关注有了这粒豌豆小女孩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她的变化找出来。

(生默读段落,勾画小女孩变化的句子)

师:好,我请同学简要地概括地来说一说,不需要读原文,说一说这个女孩子起先是怎么样的,后来变得怎么样了?

生:这个女孩先很虚弱,然后有一粒豌豆在她的窗户边,她觉得好了很多。第二天她又来看感觉很兴奋,她全身都好了起来,快乐地微笑着。

师:眼睛里都闪着光是不是。记得同学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是看到豌豆苗探出了脑袋,母亲就觉得这是一个花园?你们还记得这个问题吗?你怎么理解的,一颗豌豆苗,母亲竟然把它形容成一个花园?

生:我觉得他们可能很穷苦没有钱买花,但是这粒豌豆却开花了,让她女儿产生了好感,所有她感觉这几朵小花非常有意义,就像花园。

师:非常棒,这是你的理解。来,继续。

生:因为她根本没有钱买花,但是有小豌豆给她的女儿带来快乐,所以她认为这是一个小花园。

生:我觉得这个母亲希望女儿看到这粒豌豆,这个小花园会好起来。

师:希望女儿的内心也开出生命的花朵。

生:可能是因为女儿从小没有见过花,一直躺在床上,妈妈也没见过,所以豌豆开出的花就是一个小花园。

师:亲爱的同学,妈妈虽然穷,但我想,花园应该是见过的。只不过在她的内心她就把小豌豆看成了一座大花园。所以当豌豆花盛开的时候,小女孩生命竟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师配乐朗读)

师: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生:因为小女孩平时很冷漠的,今天很开心。

师:像节日一样开心。

生:小女孩已经有一年没有起来了。

师:今天,她终于起来了,像节日一样。

生:因为小女孩病情好转,这一天,感觉像痊愈了,所以像节日。

生:因为豌豆开出了花,她很快乐。

师:小女孩的生命也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此刻,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师:此刻,豌豆花是有生命的。小女孩也是有生命的。她们会彼此轻轻地说话,来选择一个角色,写一句话。

(生写话,上台分享写话,师点评)

板块五:对比原文 发现原文和选文的异同

师:生命因为有了希望而更加美好,生命因为有了阳光而更加美好。亲爱的同学们,台上所有的问题几乎都解决了。不过你们手里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不要紧,回去慢慢地读,一定能够自己解决了。张老师的问题解决了吗?这篇文章究竟是写豌豆还是写人?

生:写人。

师:借豌豆来写人。好,第二个问题,留待下一节课你们老师带你们探索:这篇文章,究竟是童话还是寓言?如果是我来上的话,我会这样做:安徒生的原文,选入课文时改动非常大。找到原文《五颗小豌豆》认真对比阅读,思考:你喜欢安徒生的原文,还是课文?

(作为下节课探究活动)

26、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1.为什么是一穗剪秋罗?

穗,做量词使用的时候,形容一个多籽的植物。而剪秋罗的花其形像穗头,花瓣多,和许多多籽植物的果实很像。这里的一穗,不是一朵的意思,是一堆的意思,说明花牛坐下压扁的剪秋罗有很多。

2.这首小诗里有时间顺序吗?

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借助文中插图,标画诗中出现的景物,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想到的画面。刘同学站起来说:早晨花牛吃饱了,就到草地里坐着,它把一穗剪秋罗压扁了;中午它在草地里睡觉,白云过来给它遮阴;下午花牛在草地里走来走去,小尾巴甩得滴溜溜的;傍晚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落下西山的青峰,归去了。

这个学生的发言让我很吃惊,我没想到花牛歌里还有时间的顺序。我觉得这个同学的理解很精彩,这样来想画面,不仅有了事物,还有了时间的概念,画面更清晰了。而且花牛一天的行为都有了,更表现了花牛生活的悠闲、快乐、美好。

3.花牛歌可以改成花牛行吗?

不可以,因为歌可以是歌唱,可以是欢歌,这个字就透着欢快与美好。改成花牛行,就没了这种情感与韵味。

27、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听课感受:

1. 说课老师直切主题,提问:对于梅兰芳,你有什么了解?通过读关键词的方式,让孩子大致了解了梅兰芳的个人信息和时代背景。

2. 时光轴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得到了落实。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时光轴运用串联事件的方法说本课的主要内容,几位站起来回答的同学表述得都非常清晰。

3. 说课老师还进行了方法迁移,从课文到写作,写事作文,我们可以学习课文中归纳小标题的形式进行主要事件梳理。

4. 后半部分教学中,说课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字词或者句子展开精读学习。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旁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提问,为什么梅兰芳要拒绝演出?说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6. 联系《孟子》电影《梅兰芳》丰富学生课外积累。

7. 归纳自然段段意,理出关键事件,最后串联起来。一切都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情进行。

28、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评课稿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评课稿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夏日绝句》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 绝句:

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我们看看,猜猜这首词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也可出示李清照前期作品,对照让学生发现其不同。)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

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怀念。直到今天,人们还怀

念思忆着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D、请12位同学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② 悟诗情:抓住至今、思感受诗的情感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这首绝句,是李清照的传世名作,我们就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感受?

你先感受到什么?(项羽是英雄豪杰,他虽然失败,但不屈服。)

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至今、思:到现在人们还怀念项羽。人们赞美项羽什么?)

C、这首诗为什么写项羽?为什么诗人要至今思项羽呢?深入思考一下。提示:可以结合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来体会,你又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在动荡的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宋朝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评南宋王朝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从诗中,体会出李清照的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思念与赞美中。你能把诗中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吗?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诗人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①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②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读下面两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两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6)自学古诗

①介绍两首诗的作者.

②解决字词。

出示: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读词语。

拓展词语:千()万()

③朗读古诗。想一想古诗的意思,想一想这两首古诗的特点?

29、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作的感染与激励。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出塞曲》

2、 导入

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其实,我们这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作。谁能说出是哪一篇?

提问背诵 明确学法:

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朗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朗读指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自主探究以下三个问题。时间是10分钟。(屏幕出示学习向导)

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这图景。

2、你能猜想一下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原因吗?

3、你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含义的吗?说说你的感悟或疑问。

2、小组交流,准备发言。

3、 班级讨论,交流对话。

4、 视频播放,深化理解。

5、 背诵全诗

(五)知识拓展,延伸训练。

边塞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在老师为同学们编辑的《唐人七言绝句一百首》中,收有边塞七绝14首。课前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一首自学,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学的收获吗?

(六)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嘱,有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许就是你与小学师友依依惜别时的赠言,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许就是你此时的自信和理想唐诗,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中,最后祝同学们在我们的唐诗之旅上坚定地走下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教学目标1

1.认识砚、乾、坤3个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砚、乾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塞下曲》《墨梅》。

3.能理解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意思,感受将士们保家卫国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品格。

4.能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感受诗人淡泊名利、自信昂扬的精神品格。

02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边塞诗王昌龄的《出塞》。

2.出示课题,介绍塞下曲是古时的一种军歌。

3.了解作者:卢纶,唐代诗人。他少年时代家境并不好,后来走科举之路,又多不顺利,但后来在诗坛却名声渐盛。他交游广泛,是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二、自学《塞下曲》,讲述大意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准单于的单(chan)。

遁是形声字,有逃走的意思,所以部首是走之。遁和逃意思相同。

雁字是半包围结构,撇要写得舒展。

2.借助注释自学古诗,读懂诗歌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预设:夜静月黑,雁群惊飞到高空,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适,将领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3.想象画面,体悟精神。

(1)齐读第一、第二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大雁惊起,单于领着手下的士兵仓皇适逃,狼狈不堪。

(2)齐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将军正准备率领轻装骑兵夫追击,刹那间大雪纷纷扬扬,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3)从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画面中,你读出了将士们的什么精神品格?

预设:不畏严寒,勇敢,奋勇无畏.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熟读成诵。

30、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1.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同学们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勇于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能力得到提升。

3.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做的笔记太慢,跟不上全班节奏,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教学反思2:

在班会课中,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大部分同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但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班级公约本身需要根据班级实际动态调整,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持续互动和努力。这对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沟通能力、需求识别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是一种挑战。

31、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阅读方法

1.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动人的情节。

2.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品质。

3.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1)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2)寄托人们朴素的愿望。5.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细节是否清楚,是否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从说得有趣,活动开展的过程精彩,收获丰富、感受深刻、说得好的学生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选结果。

一、教材分析

本册快乐读书吧以从前有座山为题,结合民间故事单元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

导语将《从前有座山》这个仿佛语言游戏一般讲不完的故事作为引子,一方面提示民间故事口语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关于民间故事的更多记忆,激发阅读兴趣。

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列举中外民间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故事,如田螺姑娘、徐文长、列那狐等,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

小贴士点明本次快乐读书吧的阅读要素,即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如情节内部的反复、固定的故事类型、相似的主人公和结局,而不是具体的读书方法。因此,在阅读时应多注重感受民间故事的整体特点及其背后反映的民众传统心理。

32、五年级上册11课牛郎织女二评课稿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11课牛郎织女二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简要回顾

上节课的故事中,讲到了哪些内容?

牛郎身世可怜;牛郎和老牛(照顾周到、相处亲密)

二、初读故事,概括情节

1、默读:第一个故事的后面部分内容和第二个故事。

2、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织女遭受惩罚;织女和牛郎的幸福生活。

引导补充:在第一个故事中,还有一部分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小标题,试一试。

牛郎与织女相见。

1、板书:

身世可怜

与织女相见

遭受惩罚

牛郎和老牛

幸福的生活

2、小结:很长的故事,我们通过归纳小标题,梳理出主要的情节,就是这五个阶段。读故事,不能单单读情节,我们还要读人物形象,感受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等是怎样的人。

3、织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勤劳、追求自由

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自私、恶毒

三、想象与表达

1、结合课文内容,自己组织语言,自选一个小标题,来讲讲一个片段。

提供坡度:

①想一想,选择哪一个小标题?

②五个小标题,如果变成五幅画,每一幅画会画些什么?

③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自己的话和想象的画面,说一说。

学生分享,相机指导。

如:加上开头牛郎是一个可怜的孩子,父母早亡,兄嫂待他不好。;讲故事的语气要有变化;故事内容不要太长,有侧重,有省略;讲故事时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2、用简单的话,把故事的大致内容讲出来。(这是本单元的习作内容)。

(在第一个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朱老师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小标题,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已经能在默读后,较好地概括小标题,并且想象更加丰富了,思维更开阔了。

在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内容时,朱老师让学生想象画面上会画些什么,一下子把故事内容具象化,学生更能清楚地意识到故事中需要呈现的人物、情节等,更加细致而全面。)

33、五年级上册10课牛郎织女一评课稿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10课牛郎织女一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1、默读故事。

2、读黑板上的词语:嫂子、勤恳、筛子、稀罕、裂开、酿酒、瞌睡、梭子。

①罕hǎn:(音)在词语稀罕中读轻声;

③嫂子:(形)嫂的右边部分易写错;(义)嫂子是指哥哥的妻子。

②酿酒:(形)和酿造有关的,一般是酉字旁。

(识字教学,从音形义三方面,各有侧重地进行简要的提醒和解释。朱老师的字理识字特别有趣,讲得清楚明白,让学生能更好地记住和区分。)

二、抓住关键词句,交流阅读感受。

方法指点:我们学习了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快速读懂文章内容。

(一)牛郎:身世可怜

1、读完后,牛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可怜(老师引导:身世可怜)

什么叫身世可怜?(结合课文内容谈理解)

父母双亡、家人对他不好。

2、课文中,哪里直接写出了牛郎的身世可怜?(找句子,划出)

①主要集中在第一段:父母双亡;吃不好、睡不好;遭遇冷暴力;哥嫂独占家产;名字都没有

②还有学生找到第6段中: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这句话虽然不是直接描写牛郎身世可怜,但也十分重要,老师顺势让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理解,来进一步感受到牛郎的身世可怜。)

理解句子,先要读通,读透,读出语气、感情。请学生齐读、单独读、再齐读。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所谓有意思不是有趣,而是要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背后的意思。老师引导学生去找关键词,如:知道好歹(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好,才会说重话);赶紧(哥嫂恨不得让牛郎快点离开);顶有用(说反话,实则是一些没用的破烂东西,欺负欺骗牛郎。)

③再读一读:集中描写牛郎身世可怜的第一自然段。

(二)牛郎与老牛

1、牛郎身世可怜,好在有一头老牛相伴。找一找,牛郎和老牛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划出)

学生主要找到第3、4自然段中的句子,内容较多。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有些内容是写牛郎照顾老牛,有些内容是写老牛照顾牛郎。

①牛郎照顾老牛:主要集中在第3自然段。归纳:牛郎照看那头老牛挺周到。(第一句话)板书:照顾周到。

具体从哪里看出?饮食、清洁。(学生找句子,老师帮助归纳。)

②老牛照顾牛郎:主要集中在第4自然段。归纳:相处亲密。(板书)

具体从哪里看出?倾听、陪伴。(学生直接归纳出。)

(朱老师先请学生找到关于牛郎和老牛之间相处的句子,再把较多的内容分成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再找到具体的句子,归纳他们彼此照顾的具体表现。方法在反复的训练、运用中习得。)

③师小结:可见,对他人或者对一个动物好,是要有具体的表现的。

④读第4自然段,老牛对待牛郎,是比较神奇、有趣的地方。

3、想象:牛郎在与老牛的相处过程中,他会和牛说些什么事情?

成家立业;期待遇到好心人(学生主要联系下文,进行想象。)

师引导:当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最想与别人倾诉。想象一下牛郎会遇到什么困难?

没有粮食,生病,没有钱,没有衣服御寒等(学生思路被打开)

师小结:独自一人在外生活,衣食住行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34、五年级上册9课猎人海力布评课稿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9课猎人海力布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聊聊民间故事

师:这个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你对民间故事了解多少?

生:我知道民间故事是在民间流传的。

师:民间流传的,一代又一代人讲述、加工。

生:我读过《田螺姑娘》这个民间故事。

师:确实是民间故事,你们还读过哪些民间故事?

生:我读过董永和七仙女。

生:我读过白蛇传。

师:好,今天我们就走进其中一个民间故事,齐读课题《猎人海力布》。

生齐读课题

二、检测并学习生字词

师:课文预习了吧?

生:预习了。

师:来看看这些词,同桌互考。

1酬谢 2珍宝 3叮嘱 4崩塌 5焦急 6发誓

7谎话 8延迟 9牺牲 10后悔 11扶着

师:考好了吗?我来考了(酬谢、叮嘱、崩塌、延迟)这课的生字,你有哪些需要书写注意要提醒其他同学?

生观察生字词

生:我来提醒酬,酬写的时候注意左边里面有一横。

生:我提醒嘱,倒数第二笔和第三笔是一竖,一提,不能写成横折。

生:我要提醒誓,下面第一横是主笔,写的时候要主笔突出。

生:我要提醒延,右边最后一笔是竖折,不是一竖,一横。

师:好,观察很仔细。

三、整体感知故事

1、理清故事中的人物

师:故事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那我来问你了,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海力布、小白蛇、鹰、龙王、鸟、乡亲们、老人

2、确定主要人物

师:主要人物都有哪些?

生:海力布、小白蛇、乡亲们

(师相机板书:海力布、小白蛇、乡亲们)

3、理清文章脉络

师:故事围绕海力布写了哪些事情呢,默读课文,简单写围绕海力布写了哪几件事?

生自主阅读,简单概括。

师:围绕海力布写了什么事情?

生:海力布是热心肠

生:救下小白蛇

生:得到宝石

生:小白蛇叮嘱

生:打猎方便

生:听到说洪水要来

生:劝说乡亲

生:乡亲们不听

生:告诉真相

生:变成石头

(师相机板书所有事件)

四、练习复述故事

1、区分关键情节

师:在我们理出来的这些事中,哪些你认为可以删掉,不影响我们简单地讲这个故事?

生:我认为小白蛇叮嘱可以删掉,因为前面第4段师,小白蛇已经说了一次。

生:我反对,万一海力布的记性不好,忘了呢。

师:可能。

生:我认为不能删,宝石的使用注意事项特别重要,前面第4段只是简要说明了一下,这里再一次详细地说了。

生:我也认为不能删,因为宝石的使用注意事项特别重要,所以小白蛇有必要再强调一次。

师:(转向提出可以删小白蛇叮嘱的学生)你这会还认为这个环节可以删吗?

生:不能删。

生:我认为打猎方便可以删掉,因为这和整个故事关系不大。

生:我认为不能删,因为海力布不去打猎的话就听不到鸟说洪水要来了。

生:去打猎听到消息和打猎方便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打猎方便可以删去。

师:好,其他人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我把这个环节擦掉。

2、合并关键情节

师:这些环节中,你认为哪些环节可以合并,为什么?

生:我认为得到宝石和小白蛇叮嘱可以合并,都在讲宝石的事情。

生:我认为海力布是热心肠和救下小白蛇可以合并,因为海力布热心肠才会去救小白蛇。

师:那你们认为海力布是热心肠、救小白蛇、得到宝石、小白蛇叮嘱还可以合并吗?

生:可以概括为救下小白蛇、得到宝石。

生:还可以简单一些:救小白蛇得宝石。

生:救蛇得石

师:哦,普通的石头吗?还是什么石头,换一换?

生:救蛇得宝。

(师板书:救蛇得宝)

师:用刚才合并的方法,你来概括概括下面的情节讲了什么事。

生:救民变石。

师:好,也就是说你们概括出来的,围绕海力布就讲了两件事:救蛇得宝,救民变石

3、练习复述故事

师:那你现在你们能根据这些情节,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吗?

(1)生练习简单复述故事

师:简单点的,你看着黑板来讲讲。

生讲:从前有一个猎人,叫海力布,他很热心肠。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老鹰抓走

了一条小白蛇,就把小白蛇救下来了。小白蛇说可以给他珍宝,海力布要了龙王嘴里的那颗宝石。有一天海力布在打猎的时候听到鸟说洪水要来了,于是回去劝说乡亲们赶紧搬走,但是乡亲们不愿搬走,为了劝说乡亲们,海力布把宝石的事情说出来了。乡亲们得救了,海力布也变成了石头。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直接说话变成转述的训练,以织女说我要好好酬谢你,指导学生变成转述织女说她要好好酬谢海力布

(2)去掉关键情节复述故事

师:挑战升级了,我把这些情节都擦掉,就留下救蛇得宝,救民变石,你还会讲吗?

生练讲,展示

(3)生不借助关键词讲故事

师:挑战完成得不错呀,我要全擦了呢?你还会简单地讲这个故事吗?

生练讲、展示

本课总结:

好,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学习了重点生字词,还练习了简单地讲故事。下节课我们就来创造性地讲讲故事了。

板书 9猎人海力布

救鸟得宝

海力布

救民变石

35、五年级上册27课我的“长生果”评课稿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27课我的长生果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读书名言大比拼。

1.你们喜欢读书吗?你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指名说。

2.出示读书名言,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快速默读文章。看看作者独特的表达有哪些?为什么作者把读书说是长生果?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谈了哪些?

2.师生交流合作学习。

3.梳理出描写阅读方面、作文方面的词句。

三、作者的阅读经历。

1.快速默读课文,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指名学生读。

2.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读书时间、书籍种类、读书状态)

3.根据梳理的时间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图片、文字;普通读、有目的地读;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

4.你觉得哪个阶段是最重要的转折点?为什么?指名说。

5.你觉得你读书应该属于哪个阶段?指名说。

四、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作者仅仅谈了阅读的经历吗?

2.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中说到,阅读对写作发展的作用,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指名说。(阅读对写作的帮助)

3.区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提取关键词的方法自选图表完成。

4.交流,指名说并完成板书。

5.根据图表中所填内容,用一句话说一说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指名说。

五、课外拓展。

1.自己说一句关于阅读的名言。

2.课后自己写一句阅读名言。

六、总结。

36、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母亲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一个字眼,每个人提起母亲总会在心底涌出一股暖流。在学完《慈母情深》一课,孩子们不仅学会了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也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懂得了感恩。因此,我想把本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反思做下浅显的记录。

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明确:此节课我围绕课后练习第一题来设定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朗读主要片段,想象场景,交流细节,从哪里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情感体会更深刻。

2.课前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组母亲照顾子女的沙画视频,勾起了学生自身情感上的共鸣,为后面体会文中母亲对作者的爱及母亲的辛苦,做好了情感铺垫。

3.品析重点语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自己圈画出感动的关键词句,并把自己感受写在旁边;再次,进行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补充;最后,全班分享、品析、朗读。整个过程,学生能够准确抓住极其瘦弱龟裂的手疲惫的眼睛等这些对母亲细节描写的词语,来感受母亲工作挣钱的辛苦;还能找到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并想象自己身处此处是怎样的的感受,更能进一步感受母亲的不易,也能体会作者当时给母亲要钱的愧疚。

4.读中悟情:这篇课文很适合感情朗读,我将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引导学生感受母亲的疲惫和艰辛后,进行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了体现母亲辛劳的其他句子后,再练习朗读;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刻地体会母亲的情是深沉的,读中体会,情感得以升华。

不足之处:

在感受过作者细腻的描写之后,结合课后选做题,让学生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可能是学生年纪还小,对于何叫鼻子一酸理解的还不够到位,写出来的小练笔要么是题材老套都是生病了母亲照顾自己,要么是情感牵强。而我的指导也不够仔细,没有打开学生的思路。

后来,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应让学生明白鼻子一酸不仅仅可以指父母之爱,也可以指分别之痛,或是亲人之爱,把学生思路打开,也要引导孩子学习文中学到了场景、细节描写,将它们融入自己的写作中,才能处处体现心酸。

37、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当年的长征早已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我们再一次品读《七律长征》这首诗时,仿佛又看到那恢弘的山、苍凉的水,似乎又听到那隆隆的炮火声和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笑声。但是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长征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与我们生活较远,怎样才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长征精神呢?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我在课前让学生观看《长征》电影,让学生了解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长征故事,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同时通过预习收集有关长征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但是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紧扣腾细浪和走泥丸来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完课文,我让学生高声朗读诗句,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透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资料,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8、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今天开始上第13课《穷人》。这是教部编版本课的第二次。

我们花了充足的时间来读课文。

朝读课30分钟,我和同学们各自读了一遍,历时10分钟。然后,大家齐读一遍,9分钟。接着,跟着101教育ppt的语文学科工具读,这次比较快,8分钟。朝读的最后几分钟,我们检查了本课生字的拼读。

正式上课时,时间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溜走了,好像没干多少事。我来理一理:

我们先默读课文,理出了这篇小说的人物。桑娜是主角,次要的角色,按出场顺序还有西蒙(已死去),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还有提到但没怎么出场的五个孩子。他们都是穷人,都是可怜人。

然后,我们厘清了人物之间的联系,画了示意图。我要求大家根据示意图,复述了课文主要内容,没有用关联词语。这一步其实是梳理小说的情节。

我们打开了课件,了解了作者生平和代表作。我们口头复述了这一资料。我补充了列夫是狮子之意,不知怎么扯到了佛门的狮子吼,文化背景不同,牵强附会,浪费了时间。又插播说世界四大名著,托尔斯泰独占其三。其中的《复活》与第四部《简爱》天然是一副对联。这个环节虽然有趣,但是由资料引出的,不宜展开过多。

读了小说的创作背景,仿写了其中的爱是句式,构成了一组排比句,算是为考试做点准备。

分组学习了本课的生字,除困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有5个三点水旁的字,3个口字旁的字。这算是分类集中识字吧。

学困字,我给大家讲了个小故事:

一个人很迷信,认为院子里有棵大树就是困,想砍掉。他的朋友笑着说,不能砍,砍了就变成了院子里有个人,就是囚了,更不吉利。

这其实是故事法识字记字。

最后的5分钟,安排大家做了练习册上的拼音、字词题目。正准备评讲时,下课了。布置了家庭作业。

练习册应该早点准备好,讲到任务、情节时,就可以做相应题目,而不必过分纠缠那些资料。这才更像习课堂,这才更有效。

教学反思2:

《穷人》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读。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1.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质;

2.借助课件,从省略号句子的正确朗读中,体会省略号对表现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表达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

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读的训练,但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源自教师对读的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此外,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最佳境界。

39、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在本次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我听了3节课,每位教师都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展现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因为同在五年级,所以我黄浩老师所授《桥》印象特别深,下面我就对这一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这篇课文语言简练,结构简短,这节课说课老师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议一议等语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老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优秀品质和人格力量。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的特别好:

1.抓住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在教学时,说课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同时说课老师还注意到了修辞方法的指导,环境渲染写作方法的介绍,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2.设置矛盾,老汉的大山形象品读到位。如: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说一说,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3.感受人们的哀思与崇敬,理解生命桥。说课老师在课堂结尾设置问题: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并拓展延伸了解了新时代的像老汉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从而深化了主题。

40、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激趣导入,读解诗题

1.出示象形字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体会古诗句中的雨的特点。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唐武元衡 《春兴》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楚水结冰薄,楚雨为雨微。唐孟郊《旅行》 (冬雨如冰)

3.揭示诗题。(板书课题)

4.读解诗题。

题目告诉我们什么?简介望湖楼;醉字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出示象形字雨,学生观察后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再朗读古诗词中三句关于写雨的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雨的特点,不仅尊重了学生本性,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营造诗文学习的情境,把学生浸润于中华文化的博大之中,通过品析字词,既知晓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诗句;②结合课文插图和相关工具书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然后和同伴交流一下。

2.检查自读情况。

3.相机学习生字遮,重点掌握字形,通过指导、描红、临写加以训练。

4.反馈阅读初感:

试着给这首诗加一个适当的题目。(学生板演、评议)

【设计意图】此课只有一个生字遮,着重进行指导,同时,还对廿庶教学延展,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在学生反馈对诗句理解情况时,采取给古诗加一个适当题目的方法,避免了生硬说诗句意思,而是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灵活地表达了自己的阅读初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品词析句,想象诗境

1.默读古诗,品读词句,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并做适当批注。

2.交流: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这是怎样的云?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品析词语翻墨。

②这是怎样的雨?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品析词语白雨和跳珠。

③比较诗句,体会诗人遣词造句的匠心。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玉莲珠跳入船。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需要结合自身认知进行自我体悟。学生在引导下,通过想象、比较等方法,不仅较好地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喜悦,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语言感悟能力。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品析词语卷地风和水如天。

②结合图片,发挥想象,描述水如天的景象。

③拓展:

▲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f q),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④诵读诗词,体会意境。

(3)简要小结,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运用语言的智慧,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设计意图】以画面启发学生思维,张开想象翅膀,然后分别补充苏轼的一句词和诗句,进行以词解诗,以诗点诗,既扩充了古诗学习的容量,又提升了学生对诗境的体验,还感受到了诗人运用语言的智慧,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诵读感悟,体会诗情

1.感受意境,诵读古诗。

2.感受诗情,诵读古诗。

3.走进内心,升华诗情。

拓展: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内在情感。

【设计意图】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在诵读中不断设置诗境,体会诗情,再适时地拓展,学生猜一猜苏轼的内在情感,把对古诗的理解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还紧扣翻墨跳珠,带领学生品析诗句语言的精妙,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如何遣词造句的方法指导。

五、走近诗人,领悟诗韵

1.诵读古诗。

2.安排课后练习,激起学生继续走近诗人的欲望。

课后读一读其它的四首同题诗,再读一读苏轼的生平事迹。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达成程度如何,直接反映出学习这节课的成效如何,也反映了教学目标意识。同时,教学结尾安排学生课后读读苏轼的其它四首同题诗,再读一读苏轼的生平事迹,不仅拓展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了解诗人的人生历程,走进诗人内在情怀,让源远流长的诗韵超出时空局限,达到诵读经典诗文,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41、六年级上册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调动各种课堂资源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它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怎么让学生能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呢?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它,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办 法。首先是结构的安排。在课文的结构上,我跨越时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课时通过学习第一段创设了吊唁鲁迅先生的场景,并以此为轴心,通过回忆引出四件事的学习,感受鲁迅先生对少年儿童及劳动人民的关怀和热爱。每学完一个故事,再辅以描写吊唁人们表现的资料,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车夫的泪青年的泪佣人的泪老人的泪情感主线,现实与回忆交织,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在往昔幸福与今日悲哀之间穿行。爱之深,痛之切,自然而然激发起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其次是相关资料的引入。本课在渲染气氛上、入境悟情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是能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开掘,构建人物形象,并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在第三个故事中有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场面描写,我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进入画面后,抓住跪字深入开掘,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受人景仰的伟人为救助低层劳动人民的长时间的一跪,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关怀和热爱,构建起闪烁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伟大形象。在感受语言文字内涵的 同时,我还适时地渗透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让阅读习得的技巧在写作中得到迁移。

由于个人的水平所限,本课还有许多的不足。 首先在时间分配上,第三个故事精讲,花时间太多。第四个故事则略略带过,没有对前面的认识进行深化与提升。例如可以抓住女佣的话品味鲁迅先生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其次,本次学习的资源,如课外材料与名言都是老师出示,应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此外,,本节课在朗读的形式上比较单调,小组学习讨论的机会不多,个别字发音未够标准,都是我以后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42、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主题聊聊书法,重点是学生围绕有关书法的话题展开交流,做到有条理的表达,同时能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册教材该板块内容的最后一课时,出于它在本册教材的地位和可操作性两方面考虑,我设计了两个课时。

课前我就确定了交际话题,明确交际要求,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并分小组完成任务。我自己也对五六年级四册书本有关书法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汉字知识的内容再次进行梳理整合,以备上课时作为知识巩固和补充,同时我也对本册教材口语交际板块的训练要素罗列在一起,以此作为本次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

在导入时,我国粹一话题引入到书法,并试问学生对书法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都说看不懂,我追问为什么看不懂,学生反馈很多字压根都不认识,于是对我就顺势将自己的整理的汉字字体演变的知识进行补充(其实该部分内容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板块已学过,只是大家印象不深),进而引入到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你知道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一些故事吗?),可能课前准备充足学生很快就能在讲台上分享王羲之入目三分的故事,柳公权由炫耀书法碰壁到虚心拜师求艺的故事,还提到欧阳询、赵孟頫、颜真卿等楷书名家,于是我又趁热打铁,将书圣王羲之,以及中国四大楷书名家的代表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评价,正好在本单元学习时我让他们积累了一些关于评价艺术类的四字词语,学生很快就能够联系起来,这一点比较令人欣慰

手机扫码阅读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