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学习分享 2024-05-15 18:39:05

六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1、六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听课稿,分享最后一头战象听课感受和记录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第一篇: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2.体验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

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这些战象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的战斗中,全部中弹倒地。人们救活了一头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齐读并板书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一)检查字词读音,指导书写。

(二)交流。

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板书:披挂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小结过渡:这篇文章就是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临死前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这样几件事。

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如果采用抓主要事件的方法,就可以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读课文,品细节。

(一)提出要求

1.同学们,这篇动物小说的作者沈石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2.那么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从嘎羧披挂象鞍这部分切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有着深厚感情的句子,用画下来,再读一读,体会它内心的情感。(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3.学生自读。

(二)交流。

A第二天早晨

1.(你体会到什么?)你又是从哪些词中具体体会到的?(亢奋,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这是描写的嗄羧的(板书神态、动作、叫声)

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的动作、神态以及叫声都传达着它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2.谁能边想着嗄羧的动作、神态,边来读读这个句子?

3.像他一样,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嘎羧的心情。

B没想到

1.一起来读,看看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感情?拿笔圈下来。

摩挲什么叫摩挲?(抚摸)(你关注了嘎羧的动作。)

①它抚摸着的仅仅是象鞍吗?对于它来说,这象鞍如同(久别重逢的朋友。)它们多少年没见了?如今再次相见,这就叫(久别重逢。)

②在久久地抚摸着这个曾经一起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朋友的时候,它又会想起什么呢?()是啊, 26年过去了,象鞍上有着它辉煌的过去,它怎能遗忘?

③如今,它就要离去了,它又会对这位老朋友说什么呢?

④透过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什么?

⑤一头大象积淀的情感竟是这样深沉!那你们能不能试着读出这份深情呢?练习练习。谁来试试?(抽读)一起读读。

还圈了哪些词?

泪光闪闪(你抓住了嗄羧的神态)从这闪闪的泪光中,你能体会到嘎羧怎样的心情?(留恋、激动)能读出这份心情吗?

小结:是的,26年过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没有忘记它曾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它那辉煌的过去。

(三)、自主学习重回战场(14、15、16自然段)部分。

嘎羧离开了它的救命恩人们,离开了生活了26年的村子,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终于来到了它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打洛江畔。

(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轻声朗读嘎羧重回战场部分,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来。2.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边读边体会它的内心,并批注在句子旁边。3.看看自己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也可做上记号。)

1.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

(一)学生自学,勾画,批注。师关注学生批注情况,点评好的批注。

(二)全班交流。

还是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或有疑问的地方。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吼叫声

A久久凝望它又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情景?(过去的情景) 是啊,它没有忘记它曾是一头英勇的战象,没有忘记曾经一起浴血搏杀的战友。26年后,它又重回战场,驻立江边,触景生情,你能想象它此刻的内心感受吗?(伤心、难过、激动)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感受呢?一起读。

B亲了又亲你捕捉到了亲了又亲这个动作。(知道吗,就是这块石头曾救了它的命!)动物的情感也是如此的细腻而动人!

C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6年前的那一场战斗让它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指课题)(生:最后一头战象)!20多年里,它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过去的战友,可是它满腔的深情能向人诉说吗?(不能!)因为它是(指课题)(生:最后一头战象)!此刻,这激越而悲壮的吼叫就是(它的发泄,它在倾诉)它在说什么呢?(想当年,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多么英勇呀!/这片土地,曾洒过战友们多少鲜血呀!/有多少亲爱的战友倒在了这片土地上呀!/亲爱的战友们,你们过得好吗?安息吧,我马上就要来陪伴你们了)

齐读语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四)小结:

过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带着对战友的深深怀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它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一个墓坑,请看到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交流庄严归去部分。(略讲,指导批注)

1.师引:土坑约有三米深。我和波农丁看到

生接:嘎羧卧在坑底凝望着天空。

2.齐读23自然段。

小结:小说中的嘎羧虽然只是动物,但它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这节课,我们用品细节的读书方法,体会到了嘎羧像人一样丰富的内心情感。

四、拓展阅读

五、总结推荐阅读

是的,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展示动物世界的神奇,描写动物的情感世界,正是动物文学的迷人之处。

这篇课文是我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余可以去看看《第七条猎狗》《狼王梦》;相信一定能给你更多的震撼!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第二篇: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看过电视剧《初心》吗?看懂了什么?

一、激情导课

电视剧《初心》赞颂了甘祖昌将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怀。今天咱们再去认识具有同样情怀的特殊朋友战象。

战象就是能打仗的大象,见过战象打仗的场面吗?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咱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通过这段文字,战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交流

这些英勇的战象在和日寇的一次激战中,八十多头战象不幸中弹倒地,只有一头叫嘎羧的战象幸存了下来,他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最后一头战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这不仅仅是一头战象,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就让我们走进它的故事,读懂它的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6年过去了,嘎羧老了,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临大限,最2、师引导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过渡:课件出示:沈石溪先生说: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这篇课文中,作者赋予了战象人的灵性,人的情感。通过你读课文,你觉得它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呢?

师随生说,课件出示:善良 怀旧 英勇 忠诚

师:那么,这些情感你是通过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让我们去课文里细细品味。

三、细读课文、掌握学法

快速读课文5-9自然段,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圈画描写战象神态、动作的词语,并在旁边简单写写体会。

生自学,同桌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找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师随生读出句子,没想到老朋友

你来找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

生说师圈画:呼唤吹去、摩挲、久久地、泪光闪闪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嘎羧见到象鞍时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师:该怎么读?试着读读。

师;我想读读句子可以吗?(师范读)

师:谁再来读?

师;谁来评议一下?

师:那么你来读读。

师:嘎羧见到象鞍为什么如此激动呢?

生:象鞍记载了它辉煌的历史。

生:象鞍记载了它的英勇。

师;是啊!象鞍是它驮着战士们杀敌冲锋陷阵的武器,它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板书:(牢记使命)

过渡:人们看到嘎羧见到象鞍如此激动,于是就给它披挂象鞍、重披象鞍的嘎羧有了怎样的气概?请你把找到的句子第一度。

师随生读,出示:二十六个春秋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怎样的气概?生说:英武豪迈。

师:男同学请起立,把嘎多英武豪迈的气概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男生读。

师;是啊,二十六个春秋过去了,嘎羧年龄大了,但它虽然青春不在,它博大的胸怀还在,它勃勃的雄心还在,它那保家卫国的初心还在,。(板书:不忘初心)

2、总结学习方法

师;我们体会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师随生说,课件出示。

①找感动的句子

②画重点词体会情感

③感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学习重回战场、回归战友这两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读?

师随生读,出示:它站在沙滩的卵石上

师:久久凝望凝望什么意思?嘎羧想到什么?

师随机指导感情读它站在沙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嘎羧对礁石亲了又亲,它为什么亲了又亲?

师;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在呼唤什么呢/

生说。

师:震耳欲聋什么意思?

师随生理解后指导读欧欧(激越亢奋)

师小结:它不仅是一头战象,它是一头令人敬仰、让人吟泪颂歌的英雄。这位英雄的死更为悲壮。它静静地走向了埋葬它战友的百象冢,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将自己掩埋。

师出示;土坑约有三米深凝望着天空。指生读。

师:它睁得大大的眼睛,凝望着天空,它在想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生自由说。

师:是啊。有谁能这样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这样完美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来缅怀这位英雄吧!

配乐朗读这段文字。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它死了。

课件出示: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师范读,生说体会。

教师总结:是啊,嘎羧走了,它从垂暮时的焦急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回战场到掩埋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它的心。它忘不了曾经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它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这是战象的善良与忠诚,是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战友的高尚情怀。全体同学请起立,让我们一齐读出我们对它的敬仰,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动!配乐朗读。

四、延读创新、拓展运用

1、小练笔。课件出示:

此时此刻,我激动万分,想对嘎羧说: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想对自己说

选择一个内容写一两句话。

师生共写,配乐,师生共同交流。

2、继续寻找感动。

五、推荐阅读

《斑羚飞渡》 《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

2、一年级语文上小书包说课稿

课前准备

上课前先让学生把桌子前后左右对齐,桌面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准备好语文课本,拼音田字格本,铅笔和橡皮。喊口令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二、猜谜引题

1、同学们上课前,我先出一个谜语让你们猜一下:带子长长身体方,书本文具里面装。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伴我把学上。(教师适时引导,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并告诉他们会的举手)

2、指名回答:书包。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与书包有关的,接着板书课题:8.小书包。(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强调不拖腔)

3.知道书包什么意思吗?就是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学习偏旁包字头。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每天我们都背着书包上下学,那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学习用品,你真正观察过吗?想一想再回答老师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指名让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书包,边往外拿边说出学习用品的名字,说完后整理自己的书包放回桌洞,老师板书:

橡皮(擦错别字的) 尺子 (连线用的) 作业本 (做作业的本子) 笔袋 (也可以说是文具盒,用来放铅笔,橡皮尺子的)

铅笔(写字用的) 转笔刀(削铅笔的工具

说到这里我还有几个谜语让你们猜一下

1.小小身子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嘴巴尖尖会写算,只见短来不见长。(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有厚又有薄,有长也有方,打开看一看,知识里面藏。(书)

(1)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说明它们的用途。

(2)学生自由读,不会的向小组长或其他同学请教。

(3)指名读,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3、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竖大拇指),那来看看课文中我的小书包里到底有哪些宝贝?它们又是怎样陪我去学校的?读读课本70页的儿歌你就知道了。

(1)老师范读,让学生仔细听(发现前两个字一停,再读后三个字),再领着学生读一遍。

(2)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把课本71页最上面的二类字在课文中圈出来,遇到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并且让他们考虑课文中的小书包里有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3)老师领着学生读。

(4)师:课文中的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四.板书设计:

8.小书包

橡皮 铅笔 作业本

课本 彩笔 图画本

转笔刀 文具盒(笔袋)

尺子

五、拓展练习,整理书包

1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么整理书包的?

2、小结:书包里的朋友有很多,所以我们以后去上学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看看要带的东西是不是带全了,还要爱护书包里的这些文具,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3.回顾整理这节课学的知识。

小书包说课稿第二篇:

小书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认识三个偏旁:包字头,单人旁亻,竹字头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认识自己的小书包,学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的小书包里都有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我们的小书包?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书写课题:小书包。我们去书包里看一看都有什么。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ū bāo chǐ zu y běn bǐ dāo k zǎo xio

书 包 尺 作 业 本 笔 刀 课 早 校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笔 :音节:二拼音节。偏旁:竹字头。认识偏旁:竹字头结构:上下结构,组词:学生说。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反义词

早晚 来去

多少 真假

上下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包字头,

单人旁亻。

竹字头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变一笔

刀(九) 户(尺)

加一笔

木(本)(术)(禾)

少一笔

本(木)

写偏旁

包( ) 作( )

笔( ) 课( )

加偏旁

毛( ) 果( )

反义词

晚 (早) 去 (来)

假 (真)多 (少)

上 (下)

六、升华学习

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并且用这个字组词语,再用所组词语说一句话。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三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五、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在朗读时找一找课文有几句话。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一)我们的小书包(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1、谁来看一看你们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2、学生拿出来给老师看。

3、老师板书: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

(二)我们的小书包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句话?(4句话)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4个句号)

3、同学们齐读第一句话

(1)书包里,什么东西真不少呀?(宝贝)

反义词:真假,小大

(2)你的宝贝是什么呢?我们继续看课文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句话,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你的宝贝是什么呢?(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2)你的宝贝听话吗?我们继续看课文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句话,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宝贝上课怎么做?(静悄悄)

(2)宝贝下课怎么做?(不乱跑)

(3)可是你的宝贝自己不会说话,是谁让它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呢?(我自己)

反义词

上下

6、请学生一起读第四句话

(1)宝贝们睡懒觉吗?(不睡,天天起得早)

(2) 陪你去干什么呀?(上学校)

(3)可是你的宝贝自己不会走路,是谁让它起得早呢?(我自己)

反义词:早晚

7、这些宝贝都是你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爱护他们,不把他们弄脏,书包好书皮

8、老师总结:我们书包里的文具每天都陪着我们上学,我们要爱护他们保护它们,学会整理它们。可不要忘记叫它们陪我们上学。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灵活朗读

接力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朗诵,一人读一句。

六、考一考你

把不是同一类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1、 橡皮 尺子 铅笔 书包

2、铅笔 转笔刀 蜡笔 钢笔

3、图画本 方格本 作业本 算术本

七、课文升华

说一说:你是怎样爱护你的小书包的?

1、我会自己整理书包

2、我会把文具包摆放整齐

3、我会保持书包干净整洁

4、我会给书包上书皮

5、我会把书本的卷边弄平

6、我会不忘记每天睡觉前自己整理好书包里的东西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词语和短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词组和段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早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早共有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书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书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刀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刀共2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尺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尺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五)指导书写汉字本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本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四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3、一年级语文上大小多少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大小多少听课稿,分享大小多少听课感受和记录

大小多少说课稿第一篇:

大小多少

教材简析:

这首儿歌由 4 小节组成。每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 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这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 朗上口。

配合儿歌,有 4 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 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学情分析:

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 12 个生字,认识反犬旁 和鸟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小、少等 5 个生字和竖折折钩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教具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

(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

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

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

3.学习韵文。

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

(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

(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

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多少。

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

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

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

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

师:我说大。 生:我说小。

师:我说多。 生:我说少。

师:我说上。 生:我说下。

师:我说里。 生:我说外。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

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课件出示田字格)

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

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

(1)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

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书写少的笔顺。

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

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

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

(3)牛、果:竖在竖中线上。

(4)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板书设计:

大小多少

一头牛 一只猫

大 小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群鸭 一只鸟

多 少

一堆杏子 一个桃子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欢的摘星星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大小多少说课稿第二篇:

教学目标 :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旁2个偏旁。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课件,学生比较大小,语句要完整。

2.通过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可见,大小、高矮、多少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

道的。今天我们要通过比一比来看看谁大谁小,谁多谁少?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笔顺。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

2.指导读正确、流利:

分小节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读正确同桌互相读小组

比赛读。

三、认识事物,学习字词。

1.课文中提到了不少动物和水果,要想看到它们的样子,快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课件出示:黄牛、小猫、鸭子、苹果、杏子、桃子。

2.学习反犬旁和鸟字旁。

(1)读读猫字,这里面藏着一个新偏旁:反犬旁。

(2)这里还有几个字,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课件出示:狗、狼、狐狸(注音)。

(3)看来,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

(4)读读这个字,这里也有个新偏旁:鸟字旁。

课件出示:鸭。

(5)你能猜出鸟字旁一般和什么有关吗?

(6)鸟字旁一般和鸟有关,大多数是鸟的名字。出示:鸡 鹅

3.游戏巩固:贴名片

四、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牛 鸟 果

1.学习牛果。

(1)牛和果都是象形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中间的一竖表示牛面,上面表示牛角,下面表示牛耳。它和我们现在的牛字长得多像啊!再来看看下一个字,上面部分是果实,下面是树木,树上结满果实就是果字。看,我们的汉字多么神奇有趣啊!

(2)指导小少的竖写在横中线上,都要写得长些。

2.学习鸟。

(1)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有个小口诀能帮你写好这一笔:竖短、横平、折斜、勾翘。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鸟字。

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就像小鸟长在头上的羽毛,可以写立一点,第二笔横折钩从撇尖起笔,钩要短,给里面的点留地儿。第三笔点就像小鸟的眼睛,要和钩错开写,竖折折钩要封住口,写宽,橫要长出来。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写字展示,评议交流。

第二课时

一、朗读童谣,认识字词,积累量词。

比较一下动物、水果之间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

1.出示第一幅图和文字。

指名读,说说:谁大谁小?要求带上数量词说。

(1)同桌互相读读第一句,找一找这句话中提到了哪些量词?(头和只)

(2)一般头作为量词时多形容家畜。如:一头猪、一头驴等。

(3)量词只我们很常用,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4)老师也带了几个带有只的词,我们一起读读并记住它们吧!

课件出示:一只猫、一只鸟、一只鸭子、一只羊、一只虫、一只青蛙。

(5)选择其中一个量词说一句话。

2.出示第三幅图和文字。(方法同上)

介绍量词颗,区分颗棵。

这些又是什么?(出示图片:一颗粉笔头、一颗糖)

(1)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

(2)小而圆的东西就可以用颗表示。

(3)谁来填一填这个量词?

课件出示:一()树

(4)虽然也是棵,但这两个字不一样,表示的物体也不一样,棵一般用在植物类。

3.联系生活比较谁大谁小?例:一张桌子大,一把椅子小。

4.出示第二、四幅图及文字。(方法同上)

第四幅图:一边多,一边少。具体指一指哪边多,哪边少?

(换个说法:左边多,右边少)认识边。

(1)看图:鸭子为啥比鸟多?杏子为啥比桃多?

认识了解群堆,看来群和堆都表示数量多的人或物品。说话练习。

5.看图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对读。

(2)同桌拍手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演读。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较是自编的儿歌,生自由朗读。

2.课外拓展:课下自编大小多少儿歌。

三、指导写字:小 少

1.认读组词 2.观察比较 3.示范指导 4.描红书写

板书设计:

7.大小多少

大----小 多----少

安全提示:莫在人多处多停留

4、一年级语文上画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听课稿,分享画听课感受和记录

画说课稿第一篇:

《画》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画说课稿第二篇:

《画》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画》这节课选自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一年级上册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这是一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称,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2.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近、色 等10个生字和辶、⺈两个偏旁。

2.会写水、去、来、不4个生字。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识字不久,各方面能力都不足,比如说注意力,自控能力。写字姿势的训练也要加强。识字的方法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要加强写字指导,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在写字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听,不能讲的过快。在识字时可以采用偏旁归类,换偏旁等方法让学生识记生字。

4.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难点是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5.教学过程

5.1第一课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 板书课题

教师活动:

1.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今天考大家的是猜谜语。1.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干活人人需要它,猜猜是什么?手2.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2.板书课题

(这节课啊,我们学习的也是一个谜语,还是一首诗--《画》,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书空,边写边说笔画顺序。)

学生活动:

1.猜谜语,引发兴趣。

2.书空课题,说出笔画顺序,记住课题。

设计意图:

1.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2.集中注意力,记住题目。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利用白板出示谜语。

活动2.初读课文 检查学习情况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并且在诗中圈出描写的景物。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3.教师范读。

4.检查朗读情况

学生活动:

1.观察图,说说画里面都有什么。

2.借助拼音读课文。

3.注意听教师读诗,划出停顿,纠正自己读的不好的地方。。

4.结合老师的范读与图画,大声勇敢的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图文结合学习。检查朗读情况,学会自我纠正。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出示课文插图及课文内容。

活动3.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教师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指导学生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三个字,寻找相同点,认识辶。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这三个字。

表演远、近在实际中理解远近。

出示其余生字,提问,还有那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3.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无--天、爸--色、近--听,在反馈中认识斜刀头。

4.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几组反义词的题,加深对反义词的理解:如:男--( ) 上--( ) 开--( ) 多--( )

(2)读课文,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远--近 有--无 去--来

(3)游戏:说反话

他出去了;喜欢外面;教室真大啊;冬天真冷啊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我家不远,离学校很近。教室里无人,没有声音,操场上有很多人。

你走来走去的干嘛啊?你还能听见吗?这朵花是红色的。

6.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导。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偏旁归类、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表演理解远近。

3.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

4.用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生字,并且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5.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6.读课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去识记生字,从而熟读课文。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生字卡片,白板课件。

活动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布置作业:熟读诗并且背诵。

学生活动

1.说说学到了什么?

2.读诗并背诵。

设计意图

回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为第二学时的学习做准备。

5、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说课稿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看图练习说话

师结:这些东西太多了,数不过来,所以读数不清这个词时要读重一些。

再读句子(范读、指读)

(2)雨点儿是怎么落下来的,句子中用了哪个词?

飘落:飘落是什么意思?

教师示范纸片和书的下落,说明飘落是轻小的东西慢慢地落。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㈡、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师:哎哟,听着我们说得这么精彩,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也在半空中聊起天来,他们都说什么呢?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1、出示词语半空、问、回答(指导学生读准音,认清形,帮助学生理解问和回答三个字中为什么都有口)

2、半空中,大雨点儿是怎么问小雨点儿,小雨点儿又是如何回答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的2、3、4段。

(1)课件出示大雨点儿的问话: 你要到哪里去?(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2)小雨点怎么回答的? 谁能读出来?(出示小雨点儿的回话)

师:嗯,小雨点儿不但会回答,它还有一个本领!它还会问呢!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么问的?

生:你呢?(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并练习说话)

(3)那大雨儿要去哪儿呢,谁能把它读出来?

3、配乐分角色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听说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风姑娘也赶来送它们。

师:现在你们就是雨点儿,我是风姑娘,可以帮助你们到达想去的地方。

我想先采访一下小雨点儿:你为什么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

师:小雨点儿很棒,因为他给有花有草的地方带去了更加美丽的色彩。现在,我还要问问我们的大雨点儿:大雨点儿,大雨点儿,我想问问你,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么荒凉,太没意思了,你还去干什么啊?谁来当大雨点儿,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雨点儿太了不起了,它真是一个乐于奉献的好孩子!让我们再次读读大雨点儿的话,读出这份自豪、自信和无比的光荣!

(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那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之后,大地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让我们先跟着小雨点儿去看看,好吗?(出示图片)师:有花有草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呢?(板书:花更红草更绿)(指导朗读)

那没有花草的地方呢?(出示动画)大雨点儿来到这片荒原后,你们看看现在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对!这里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大雨点儿把什么都没有的荒原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板书:开红花长绿草)

2、这些地方变美了,是谁的功劳?(小雨点)

那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好吗?(配乐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透知道理

1、孩子们,跟着雨点儿旅行完了,你们喜欢雨点儿吗?如果你是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想去哪里?

2、如果你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说什么呢?

五、指导写字

小朋友说得真好,雨点儿告诉小朋友们:光会读书还不行,还要学会写字才更好呢!

学写生字半。

六、板书设计

8、雨点儿

小雨点儿有花有草花更红草更绿

大雨点儿没花没草开红花长绿草

6、一年级语文下册9夜色教学设计说课稿

设计说明

  诵读儿童诗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教师)2.复习生字。(学生)3.几张小贴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师生共唱,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4)继续播放关于《夜色》的幻灯片,感受不同环境下夜晚的美好,让害怕夜晚的孩子试着爱上美丽的夜晚。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这个小男孩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

  二、初读诗歌,复习生词1.朗读诗歌。

   朗读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胆小的同学读第一节轻一点,胆大的孩子把课文第二小节读响亮些)

2.学生复习生字。

(1)播放幻灯片,借助拼音,反复拼读会认会写的生字,并组词。

   认识新偏旁夕和半包围结构看的部首。

(2)幻灯片出示会认的字,开火车给字组词,比一比哪组识字强,给与表扬。(手背贴花)

(3)进入摘苹果环节,看谁摘得多,摘的对,用大苹果的小贴画适时表扬。

(4)全班同学自己摘草莓,看谁摘得又多又好,摘对回家让妈妈买草莓鼓励。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

   胆子、不敢、勇敢、故事、窗外、原来、从此、睡觉、散步、拉着、讲话、外面、再见。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设计意图:拼读生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变化

1.逐段朗读,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1)在第一小节中,找出描写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第一小节,画出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为什么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的语句?

   (用概括的方法说出小男孩胆子小,怕黑的原因)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读这两句时,音调放低些,读出害怕的语气。

(3)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

(4)妈妈是怎样教育我不要害怕的?(讲故事)讲了又讲的含义是什么?起到大的效果了吗?(没有)勇敢的故事有哪些呢?

(5)读一读第二小节。

   预设: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思考:爸爸拉我去做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这一句话本是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读出无可奈何又撒娇的语气,偏要一词要读得重一些。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这句话读出既惊讶又欣赏的语气。

   从偏要一词,你体会到爸爸让我克服(  )的决心和我的(   )。

(7)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花草会微笑吗?这里为什么说花草微笑?

   采用拟人手法,微笑一词把花草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夜晚的美十分可亲,一点儿也不可怕。

(8)继续看图片,再次体验夜晚的美好。

   (夜色下的花,灯光璀璨的夜晚,小树林的夜晚)

(9)我真的看见了小鸟睡觉吗?

   天黑了,是不容易看见小鸟睡觉的。这是我在想象,表达了我对夜景的喜爱。

(10)我还怕黑吗?我喜欢夜景,不再怕黑。

   学习了这首儿歌,我要做一个(     )的孩子。

  (四)播放《勇敢的小刺猬》

   看完后想一想谁是勇敢的?真心夸夸它吧?

  设计意图:鼓励孩子们像小刺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板书设计

   夜色 

  胆小勇敢

7、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说你做》是本册教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示了游戏的做法,并以小贴士的形式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教学既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开展,供我们老师选择、安排的活动形式很多。让学生在喜爱的游戏中完成交际,学生能在游戏中快乐地交流,同时可以减轻互动交流的心理压力。

初入学的小学生,有的胆子小,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有的说话声音轻,表现力不强。因此在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交际的对象意识,在游戏中体验大胆说和注意听的重要性,初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目标】

1. 初步建立口语交际的对象意识。说话有自信,能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注意听。

2. 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交际。

2.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公众场合交际的两项基本要求:大声说、注意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板书课题:我说你做。

2.明确要求:

(1)我指发口令的人;你指听口令的人。

(2)我发出指令,你立即按指令要求去做,这就是我说你做。

(3)如果连续两次没有按照要求做,即可以判淘汰,被淘汰的同学要中止参加本轮游戏,本轮游戏结束后要表演一个小节目,以示惩罚。接受惩罚的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游戏。

【设计意图:简洁导入,节省时间。弄清游戏的要求很有必要,对后面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这里增加的一条要求,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很有帮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淘汰机制的设立,就是对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的一种小小的提醒。可以保证游戏正常进行,也对极少数同学给予了一种教育。】

二、师生合作,互动游戏

1. 第一次合作:

(1)现在由老师发出指令,同学们来做。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做的,请站到讲台前看其他同学做游戏。

(2)师下令:请男生起立!

(3)师下令:请女生趴在桌上休息!

(4)师下令:请男生坐下!

(5)师下令:请女生坐直!

(6)师小结:刚才全班同学表现都很好!没有同学被请出来!下面我们加大难度,大家有没有信心不被淘汰?

2.第二次合作:

(1)师说明规则:我说数字几,大家就拍几下掌,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记清楚了吗?

(2)师下令:1!

(3)师下令:3!

(4)师下令(声音小小的,仅供前面两排同学能听到):4!

(5)师得意强调:哈哈!一下子这么多同学被淘汰啦!(允许学生质疑)

(6)师追问:这些同学为什么不服气?你们对老师有什么意见?

(7)师小结:在这个游戏中,发指令的人首先要做到:声音洪亮,让每个人都能听到!(板书:声音高,都听到)

3. 第三次合作:

(1)师说明规则:我说数字几,大家就哈哈笑几声。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记清楚了吗?

(2)师下令:2!

(3)师下令:5!

(4)师下令:0!

(5)师若发现学生仍发出哈哈笑声,立即请上讲台,问:你为什么还在笑啊?你知道要吸取什么教训吗?

(6)师小结:在游戏中,凡是听指令的人,一定要专心听,把所有的指令听清楚,然后根据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板书:心儿静,都听清)

4.第四次合作:

(1)师下令:左手捏左耳、右手捏右耳!

(2)师下令: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

(3)师下令:面向同桌站,小手拉小手,眼睛眨三眨,嘴角往上翘!

(4)小结刚才游戏的情况,惩罚被淘汰的同学。

(5)再现游戏要求:声音高,都听到。心儿静,都听清。

【设计意图:游戏怎么玩?仅凭老师口头说教还不行,所以这里安排了四轮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每一轮游戏的目的都不一样:第一轮是为了熟悉规则;第二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发令者的要求;第三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听令者,需要注意的要求;第四轮是为了增加游戏难度,同时活跃气氛,让学生明白口令的多样性。】

三、学生尝试,互动游戏

1.提出挑战:谁能像老师那样发出指令,和大家一起玩玩这个游戏?

2.指名尝试:

(1)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发出指令,同学们互动完成游戏。

(2)两三轮过后,评议发令者、听令者表现。

(3)再次复习游戏要求:声音高,都听到。心儿静,都听清。

3.再提挑战:谁能自己设计指令,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

4. 指名尝试:

(1)指名学生自主发出指令,同学们互动完成游戏。

(2)两三轮过后,评议发令者、听令者表现。

(3)第三次复习游戏要求:声音高,都听到。心儿静,都听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一个过渡环节,为后面的小组活动服务。前面一个环节是老师带着玩,现在换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带着同学玩。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模仿老师发令,第二个层次是自己创造口令。每个层次活动结束,都及时复习一下游戏要求,是不忘我们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

四、小组合作,互动游戏

1. 提出要求:同学们,还有谁想做发令者?

这样吧,我们每个人都做一次发令者好吗?

现在,我们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去玩我说你做这个游戏。注意要求:(1)轮流做发令者,每人发令5条;(2)看看在游戏过程中,谁发出指令最清楚,大家听得最明白;(3)看看在游戏过程中,谁听得最认真,做得最好。

2. 教师发令:把课本、文具收拾好,放到抽屉里;把凳子轻轻推到桌子底下;安安静静在走廊排队;安静走到操场。

3. 小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我说你做游戏。师巡视,相机对学生进行指导。

4. 教师发令:全班集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分组游戏,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得到充分的锻炼。游戏前老师提出的几点要求很有必要,这是为了保证各组游戏的正常进行。游戏中,老师的巡视指导必不可少,老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每个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表扬,布置作业

1.依次汇报:请坐端正!请第一小组汇报谁是最佳发令员、谁做动作最棒。

其他小组依次汇报。

2.教师总结:

(1)对个人进行肯定和表扬;

(2)对团队进行肯定和表扬:根据我的观察,刚才,这几个小组游戏玩得最成功。

(3)大家为什么这些同学表现最棒呢?

3. 布置作业:下课了、放学后,可以和小伙伴、家长一起玩这个游戏。不管你是发令者,还是听令者,都要做到:声音高,都听到。心儿静,都听清。

【设计意图:及时汇报小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让每个小组先汇报,是为了给孩子们创设更多的口语交际机会,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的总结当然显得更权威,宜以表扬为主,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作业的布置,将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外,寓教于乐,真正是一箭双雕。】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声音高,都听到。

心儿静,都听清。

8、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8.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反思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9、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日、月、水、火, 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生字的意思。  

2、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禾和火字,能在田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和一些生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看,他们今天都来到了这里,我们赶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卡片)。

那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朋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互相认识一下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日月水火。  

二、新授课  

1、师:现在请我们大家一起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你们带来些什么?(出示课件)

生:太阳。

师:对太阳,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太阳,那么太阳也有另外一个名称,我们称它为日。还有什么?

生:月、水、火、山、石、田、禾。师一一介绍图的意思。  

2、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图片外还有些什么呢?

生:字。师:对了,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的仔细!

那么这个字体呢就是象形字,这些字就是与它所表示的实物是非常接近非常像的,形象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突出物体特征。  

3、课件演示讲解,让学生了解演变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那么后来通过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演变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汉字,那它现象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演变字)。通过图片象形字汉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识字能力。

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火是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田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的。  

4、 放在一起读,不按顺序读,师:大家都做的非常棒,那么能试着用这几个字组词吗?

生:日光 生:月亮 生:田地......  

5、师:非常好,那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吧,找一组开火车,来进行一下猜字游戏好吗?

生:好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那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家,看看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写的,然后一起来说说你的收获有哪些。  

四、板书  

4 日 月 水 火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禾 .  

五、课堂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4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2看拼音写字。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禾、火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小游戏:摘苹果(谁能把写在苹果上的生字或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对,谁就可以把苹果摘下。)  

二、新授课  

1、现在我们都认识这些字了,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家吧,看看它们在田字格中是在什么位置上的吧?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日,让学生们观察书写顺序,然后让学生说是怎么写的,然后书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且告诉学生第二笔是横折钩,第三笔的横是挨左不挨右让学生在田字格中跟着一笔一笔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田,注意的是第四笔竖是挨住上下而第三笔是不挨左右,步骤同上。范写禾,步骤同上,范写火,步骤同上。完成书中田字格中的练习。  

3、学生评议:

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好。

4、巩固练习: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在生字本上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5、完成课后练习连线。  

三、总结  

哇!你们真棒!中国汉字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比一比,看谁把字写得最漂亮?  

四、 板书  

4 日月水火  

田字格中的:日月水火  

课后题中的连线在黑板中画出。

10、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问对于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大语文观,倡导问题教学。本课基于这一理念尝试从:学有所惑,学有所获,学有所豁,三个层面解读文本,让学生把握小乌鸦 想喝水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这个脉络,并最终学以致用,能够自己创作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的生字词,读通课文。

2.理解重难点词语,会用渐渐许多等词语说话

3.明白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并学以致 用。

【教学过程】

一、学有所惑机灵小不懂

1.读课题,提问题

2.互讨论,解难题

3.齐挑战, 大任务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提问,并自主解答,再到完成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读通课文,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

二、学有所获语文小博士

(一)读之获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掌握疑问语气

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3.再次深读,探寻办法

通过再次深读,我引导孩子慢慢了解乌鸦想办法的过程。

(二)做之获 

我拿出准备好的石子瓶子等道具,让他们模仿小乌鸦亲手操作一下,体会水渐渐升高的样子。与学生一起操作之后,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形象的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亲眼看一看比动嘴读一读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我再相机指导孩子

用渐渐说话

花渐渐

雨渐渐

我们渐渐

完成对课本语言点的训练。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加深理解。】

三、学有所豁最强大脑挑战赛

让学生亲自操作完之后,我顺势突破教学难点同学们,小乌鸦厉害吧,自己想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

1.帮乌鸦 想办法

2.理清文脉 创作故事

起因乌鸦口渴了

经过想办法扔石子

结果喝到水了

看图创编鼠小弟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结升华:启发学生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主动出击,认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王国维先生在《人家词话》里说读书的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学有所惑、学有所获两个大环节之后,孩子将前面的语言积累致以所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丰富语言表达,让学生获得极大成就感的同时,切实地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11、二年级语文上夜宿山寺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听课稿,分享夜宿山寺听课感受和记录

夜宿山寺说课稿第一篇: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生字。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李白头像一个。

  2、一座高山和星星及诗歌。

  3、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及学习后的希望,有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

  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课件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三、指导朗读

  (1)结合课件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四、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百尺摘 惊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宿:住宿。

  寺:庙。

  危:高。

  辰: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五、明诗意。

  老师:小熊猫提醒大家,请个别同学读一读。(课件出示读诗歌的要求:1、身子坐直。2、眼离书一尺远。)

  老师:请小朋友按照小熊猫的要求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过渡:大家齐读好不好?(教师重提小熊猫的要求后,学生读。)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课件出示:山、星、诗)

  过渡:李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座高山。在夜色中,他还登上了山顶的寺庙的这座高楼,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4、学生回答。

  教师:小朋友觉得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教师:从这行诗里你知道了什么?

  6、学生回答,并说出高百尺的含义。

  教师:哦,我明白了,太好了。小朋友,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7、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8、学生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真高呀,还有谁读?高不高?还有想读的吗?有点矮了。还请读得怎样?

  9、分组读、自由读。

  10、个别读,再评。

  过渡:这么多的小女孩,你面前有一座这么高的楼,让我们一起来说:危楼高百尺真是太高了。这时候,李白还想到什么?

  11、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教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2、学生回答。

  教师:咱们也来摘摘。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没有。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座楼真是高呀。小朋友,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谁来读一读。

  13、学生读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个别再读,再评。要求读得高兴。)

  教师:启发读得高兴。(想想看,那么高的楼,伸出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呀,心里多高兴呀。这次高兴了。)

  14、学生自由读。

  过渡:这位同学读得很可爱,请你读。然后齐读。

  过渡:李白又想到什么?

  15、学生回答不敢高声语,说意思。

  教师:李白还想到什么?

  16、学生回答恐惊天上人,说意思。

  过渡: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好极了。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17、学生回答:小声读。

  18、学生读。

  19、教师指导,个别读,齐读。

  六、悟诗情。

  过渡:小朋友,回忆以下,刚才,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顶寺庙的这座高楼,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我们一起读

  我觉得还不够,再一起来。小声真是美呀!小朋友,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星吗?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1、学生回答: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板书:高)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很想

  2、个别读:

  ⑴我想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⑵我想表演这首古诗。

  ⑶我想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

  教师:谁想?你想?想的都起立,还有谁?还有谁想表演?先背还是先演?

  4、先背,加动作演。

  5、个别学生说。

  教师:老师也想说一说,那得闭上眼睛,听老师说得美不美。

  全课总结:小朋友,画得怎样?美不美?今天,画美、诗也美,李白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在课后可多去看一看,读一读,下一回,咱们要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到时候,相信大家的表现会更出色。

  板书设计:

3夜宿山寺(李白)

   难字: 宿 危 摘 辰

夜宿山寺说课稿第二篇: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二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 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百、尺、声、语四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感受到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宿 危 摘 辰 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寺院的藏经楼之高。

多媒体课件、字卡、挂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中间有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百、尺、声、语。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4、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声字的读音。

5、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6、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7、学生自由读诗。

8、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9、指名朗读全诗。

10、规范书写汉字。

摘:左窄右宽, 同字框里是古 。

敢:左右宽窄, 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

寺:第三笔横要长一些。

惊:左窄右宽。

恐:上下结构,上面的巩字要写得紧凑些。

宿、危、辰三个字让学生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二行诗。

   老师配乐范读;

   学生试读;

   指名读;

   全班配乐齐读。

2、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3、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同桌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4、(出示课件2危楼)齐读,并用危组词。

问:(看图)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很渺小。)(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板书:楼高

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行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李白在夸楼高。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示 课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庙的这座高楼这么高,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练读、指读。)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5、还有哪行诗句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强调右半边的古字)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5、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惊的写法,组词)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板书:夜静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6、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

7、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3、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4、学生自己读古诗,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5、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宿 寺 危 摘 辰 敢 恐 惊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6、解释汉字。

危: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7、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宿:住宿。寺:庙。危:高。辰:天上的星星。恐:害怕。惊:惊动。

语:说话。百尺:泛指很高很高。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8、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9、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10、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11、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课堂总结:

1、(看课件图1)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想想怎么说?(师生表演)重点抓住危楼和一百尺巩固诗意。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高楼,看到湛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他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六、布置作业: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略。

12、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说课稿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书写姿势正确( )

照样子说一说

说的正确( )

每做到一项以在括号里标出

寒号鸟说课稿第二篇: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本文是继《小马过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话故事,旨在教育学生勤劳自勉,抓住大好时光勤奋努力,不要懈怠懒惰,得过且过,荒废大好年华。

    (2)本课没有直接与单元训练点对应的段落,教学时可选择课文的一个部分进行落实单元训练点的练习。

   2.教材特点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理解13个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四、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号。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3.学懂课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2.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5)练一练:《作业本》第5题。

  5.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6.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讲读裸文,理解漫山遍野、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录音磁带一盒。

   2.小黑板若干块。

   3.幻灯片若干张。

   4.寒号鸟、头饰各一只及喜鹊贴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

  ()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 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结学法,用幻灯打出:

      抓重点词 提问解答

      展开想象 感情朗读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

  板书设计:

                寒号鸟

             懒惰      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13、二年级语文上坐井观天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听课稿,分享坐井观天听课感受和记录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一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

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2.课文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寓意,感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2.会写沿、际、信、抬、蛙、错、答、还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了解寓意。

三、教学策略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自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进一步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完成的。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3.通过摆一摆、演一演,读一读等适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进而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成语,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说一说。(生答)教师相机肯定:学习到的知识就能记住,你们真棒!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成语故事,齐读课题。观是看的意思,用你的话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坐在井里看天。

【设计意图】由已经学过的《识字四》的内容入手,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注意知识间的衔接。读题后,让学生解释课题,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然后圈出生字,画出生词。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三个认读字,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自己读读这三个生字。课件出示:带音节的本课生字。

3.去掉音节请学生带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井沿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无边无际

5.再次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情?课文讲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

教师顺势出图:青蛙和小鸟。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一步步安排学生读字、读词语、读课文,达到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动笔圈画生字和自然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朗读感悟

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学生贴图,帮助小鸟和青蛙找到它们的位置。

出示井图,学生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2.理解词语井沿的意思。

师:井沿是哪部分,谁能指给同学们看?师顺势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

师:大家看清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钩,不是几,下面再一个口。

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并随机识字。

4.理解落字。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明是停在井沿上,课文中为什么说落?

理解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来的!

教师顺势鼓励学生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

5.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落和停的比较,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并为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好老师好 童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课件教案请加 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ongxue8

6.细读品味二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青蛙就这样一个在井里,一个在井沿上,为天有多大争论开了,他们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这就是对话。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争论了什么?

(1)整体感知。

①分角色读二至七自然段。

下面老师读解释语,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青蛙的话。边听边想:他们各自眼中的天是怎样的呢?

②学习生字际。

际字要求会写,生跟着老师一边写一边记。

师:际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际在这里是边界,也就是靠近边缘的地方。那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呀?没有边际,很大很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避免琐碎的问题。板书中随文识字,随板书识字,加强生字的复现,切实体现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

(2)理解小鸟的观点。

①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哪句话,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

③你们还从小鸟说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④观看多媒体动画片,理解天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两句话,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⑤句式练习。

小鸟飞过了( )( )( )( )都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 )。

⑥读好这两句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小鸟见了这么多东西,飞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练习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理解小鸟为什么说得对并加强说话练习。

(3)理解青蛙观念错误的原因。

①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②谁能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③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让谁,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不会弄错的,你们看,它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课件出示:

小鸟:你弄错了。

青蛙: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你是弄错了。

④生分角色读上面三句话。

⑤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小鸟的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⑥为什么这里要多一个是字?

是就是的确、真的意思;强调青蛙真的弄错了。它们就是这样争论不休的,那么该怎么读呢?

指名分角色读五至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说的两句话的比较,强调小鸟的自信,同时也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为分角色感情朗读对话打下基础。

⑦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⑧分角色朗读全文。

7.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1)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2)学到这儿,你想对青蛙或小鸟说些什么呢?最好用上老师给你的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目光远大、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自以为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好老师好童 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 课件教案请加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 ongxue8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说话,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训练学生说话的目的,又加强了积累和运用。

(3)此时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他,天是无边无际的,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也会看到天怎么样?

看问题,如果站得高一点,就可以看得多一点,想得全面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加强对寓意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会写字。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字形特点,找相同点。

4.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字的细小之处。

5.书写反馈,贴沿际两个生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6.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出示答还请同学们说说写这两个字注意什么?

答上下结构,要做到上窄下宽,还是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要先写不再写走之儿。

学生描红、书写。

8.展示评价。同伴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对了,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其实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只要你像小鸟一样努力,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你也会见多识广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    (课件)青蛙、鸟

青蛙经常在池塘、陆地等地方生活;小鸟总在天空飞翔。他们见面的机会可不多。但是,有一天,这只可爱的青蛙见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题。读题。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经常照照,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天天长大了。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

1、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呢?板书:

争论

2、因为什么事情争论? 板书:天有多大? 

3、过渡:他们在哪儿争论呢?一起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

2、指名说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指板画):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就是边。

过渡:他们就这样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争得面红耳赤。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认为天有多大?)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

四、讲读课文二----七段

1、汇报画线情况,多种形式读。

2、分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有几次对话?展示仪指导学生做笔记。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女生扮演小鸟,男生扮演青蛙。

你读懂了什么?

(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小鸟因为口渴了,才飞来这儿;小鸟是从很远的地方飞到这儿来的;小鸟已经飞了一百多里。)

(2)猜一猜: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飞过雪山、草地、村庄、田野)(小鸟真是见多识广啊)

(3)指导朗读,读出天的大。强调一百多里。

学习第二次对话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师引读:青蛙说天不过-------,还用飞------?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

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就是吹牛。大话就是做不到的事,也要把它说出来。大话就是没有根据的话。)

(2)可见,青蛙是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自以为是!谁能把它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自由读)

(3)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自己的看法亮出来。

板书:井口那么大

这可是青蛙的看法,小鸟的看法呢?谁愿代表小鸟把看法亮出来?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轻声读句子,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指名答,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没有边际,形容范围很广)

小朋友们都看过天,请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课件

你们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从第三段中小鸟回答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看出天大得很。那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除了天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可仿写)

3、师总结: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他们为此争论不休。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吧!

学习第三次对话 (抓住两个笑)

1、青蛙和小鸟争着、争着,还笑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读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吧!(自由读)

2、学习第6自然段:

(1)听了小鸟的话,青蛙笑了,你们知道青蛙笑小鸟什么呢?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2)出示:我不会弄错的。

     ①我( )不会弄错的。

     ( )里能填什么词?

     ② 你觉得青蛙怎么样想的?(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 指名答,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 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 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4)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7自然段:

(1)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2)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4)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4、小组合作,读第三次对话,也可找你的好朋友争论争论。评议:读得怎样?(要先笑后读,要读快点)男女生再读。

五、感情升华

  2、他们争呀争呀,到底谁对呢?(小鸟)(同样的天,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不相同呢?)

3、小结:看来,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

  4、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六、拓展写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再也不愿做井底之蛙了,于是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

例如: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它看到天空是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到处鸟语花香;说: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看来我真的错了,小鸟没有说大话。

七、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选了《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14、三年级语文上掌声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听课稿,分享掌声听课感受和记录

掌声说课稿第一篇:

《掌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的含义,体会小英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的含义。

2、理解小英的内心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掌声是一种语言,它能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掌声是一种关爱,它能让我们感到人间的温暖。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掌声都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聆听一个总是默默坐下教室角落里的残疾小女孩的故事,和她一起感受掌声的神奇力量。板书掌声

二、初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识记生字,同时交流一下识字的方法。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全体齐读,再找学生领读。

3、课件出示去拼音生字,找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4、同学们熟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呢?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先来走近演讲前的小英,看看演讲前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我请一名同学来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原来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

2、出示句子:

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走路的样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①从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你觉是她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默默,忧郁)

②是什么原因让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原因。

③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痛苦,她会想些什么呢?

④说得对,小英非常地忧郁、自卑,你们能把小英的默默无语,忧郁自卑读出来吗?(指名齐读)

3、多么可怜、多么忧郁的小英呀!小英的自卑、忧郁还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小英忧郁自卑的词语。

4、交流反馈

谁来读一读你画的能体现小英自卑的句子?

①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你觉得小英的自卑体现在哪儿?(立刻低头)她为什么要低头?她在想什么呢?

②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英的自卑?她犹豫什么呢?她想上去吗?可是她能不去吗?从这些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痛苦、无奈。你们能把小英那种痛苦、无奈读出来吗?(自己练一练抽生读齐读)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眼含泪花的小英那痛苦的样子。

5、小英是怎样走上讲台的?指一名同学们朗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6、抽生汇报:小英得到了几次掌声?(两次)

7、小英是怎样走上讲台的?谁来读读写小英走上讲台的句子。

比较句子,出示句子小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

小英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 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

请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个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想一想哪个句子写得比较好?

谁能把小英心里的难过,承受了巨大痛苦的样子读出来?(抽生齐读)

8、尽管小英内心是多么痛苦,但她最终还是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战胜了怯懦,所以当她一走上讲台,她就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谁来读一读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抽生读,出示句子)

①这掌声是那么热烈、持久,假如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②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响起的掌声其实就是同学们给小英的鼓励和支持。(板书:鼓励)

9、小英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开始讲故事了,她讲得怎么样呢?谁来说一说?(讲得生动感人)正因为如此,她又赢得了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出示句子)请同学们齐读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

①同学们的掌声为什么经久不息?

②假如你是她的同学,你又想通过掌声对她说些什么呢?

③小英讲得太好了,所有的同学都被深深地打动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掌声是同学们对小英的夸奖与肯定。(板书:赞扬)

④小英微笑着走下了讲台,她想对同学们说什么呢?

⑤此时此刻,无数的话语涌上心头,小英想说,可是却没有说,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深深地这个词语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⑥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把同学们对小英的赞美和小英的感动与自信读出来。

(抽生师范读齐)

10、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变了,她变得怎样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小英变得怎样了?

11、她仅仅只会和同学们一直交谈,做游戏和跳舞吗?(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省略号)想一想她还会和同学们做什么?

12、现在小英是个开朗、活泼、自信的女孩,(板书)你们为她感到高兴吗?是啊,所有的人都会为她感到高兴的,让我们高兴地读好这个自然段吧!(齐读)

13、小结: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相同吗?她为什么永远感谢这掌声?

同学们,是掌声改变了小英,使小英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着走向了新的生活。这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更是同学们的一片爱心!(板书)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去感受这掌声的魅力!

八、体悟掌声,升华主题

1、在课文当中,同学们把爱化作了一阵掌声。使小英勇敢、自信地走向新生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许多人像小英一样需要我们的掌声,需要我们的爱。你想把你的掌声、你的爱献给谁呢?

2、是啊,让我们珍惜掌声,珍惜这份浓浓的爱,同时也不要忘记用自己的掌声去鼓励别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多棒啊,让我们为自己的出色表现鼓鼓掌吧!

板书设计:

13 掌 声

鼓励 夸奖

忧郁、自卑开朗、自信

掌声说课稿第二篇:

《掌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生活中,主动去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难点: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突破方法: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动作的词语,反复朗读,品味,体会心理变化的原因。

第一课时

师:我们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当掌声响起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1:高兴

学生2:骄傲

学生3:自豪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是啊,掌声让我们高兴,让我们自豪,让我们骄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掌声》。同学们伸起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29掌声,同学注意在写掌的时候下面的手字要写的伸展一点,手伸展了才能鼓掌是不是。声字上横长下横短,同学们记住了吗?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掌声》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1:谁鼓掌?

学生2:给谁鼓掌?

学生3:为什么鼓掌?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疑问啊?读书就要这样,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请带着你们的疑问自由读课文,不过老师有要求:1.要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2.遇到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现在快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读完了吗?就在你们读课文的时候,许多生字朋友都来找你们玩来了,快来看看你们想和谁交朋友吧!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名字的呢?

生字:麻痹症 镇定 姿势 忧郁 犹豫 歧视 鼓励 热烈 骤然 普通 投向 持久 鞠躬 情绪 情况 讲述 愿意 慢吞吞 落下残疾 一摇一晃 刚调来 微笑着

(1.强调症和镇的声母都是zh,都是翘舌音,举例说明平翘舌的区分,前一阵同学做练习将祖宗的宗的拼音标成了zhong,这就是错误的。2.区分犹豫和忧郁的字音和字义。忧郁表示的是一个人的性格,而犹豫表示的是一个人做事拿不定主意。3.讲解多音字落、晃、调、着4.讲解课文要求会写会读的字的偏旁,记忆方法以及组词。)

师:指名读生字、学生领读、齐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生字、生词我们都学会了,那么课文一定也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来找人读课文,读的同学将课文读通、读顺,听的同学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指名分段朗读,并且进行详细的评价。

师:课文读完了,通过同学们的朗读,你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3---4名)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课文讲了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英子,很自卑很忧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从此之后她变得开朗,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让她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是在一个怎样的偶然的机会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同学放假回家继续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9课《掌声》谁来帮老师写下课题?

学:学生在黑板上写课题

师:注意老师上节课强调的两个地方,手字要写伸展,声上横长,下横短。

师:他写的好不好?现在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呀?

学:好。掌声。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给他鼓鼓掌吧!

师:上节课同学们交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不记得他们,快来让我们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齐读生字卡片)

师:刚才同学们献给他怎样的掌声?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词语中哪些词语表示呢?

学生1:热烈

学生2:持久

师: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样的掌声课文中也有,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找到描写掌声的句子了,快,数来说说?

学生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想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师:他找的对不对啊?谁找的和他一样,请举手。谁还找到了其他描写掌声的句子?

学生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你找的也对了,谁这两个句子都找对了,请举手。同学们真是聪明,找得又快又准确,让我们一起读一下描写掌声的这两个句子。

a.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b.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老师有疑问了,这两次掌声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响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英子动作、表情的句子,体会一下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和动作呢?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谁找到了描写英子动作的句子呢?

学生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为什么英子要立刻把头低下去呢?

学生1:她害羞了。

师:她是害羞了吗?

学生2:她害怕

师:她自卑的心理,对于眼光特别的敏感,所以同学一看她,她就把头立刻低了下去,不想让同学们看她。

师:谁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学生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她为什么犹豫了呢?还慢吞吞地站起来,老师叫她,她就立刻站起来吧,为什么要这样呢?

学生3:她不想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在想到底要不要上去。

师:嗯,她不想让同学看见她走路的姿势,但是老师的话她又不能不听,所以她犹豫了,慢吞吞是她犹豫的动作表现。

师:谁还找到了?

学生4: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她为什么鞠躬呢?

学生4:她想向同学们表达谢意,谢谢同学们并没有歧视他。

师:还有描写英子动作或是表情的句子吗?

学生5: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师:是啊,好好的为什么要流泪呢?同学不就是给她鼓了个掌吗?

学生5:她被同学们的掌声感动了。

师:嗯,他被同学的掌声感动了,这泪水是被尊重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

学生4:老师我觉得这不仅是被尊重的泪水,她通过这掌声知道了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所以她流泪了。

师:你说的也对。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假如你就是这个班的一员,你想通过这两次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比如说老师刚才给高赫鼓掌,想通过这掌声告诉高赫他很棒,也表达老师的谢意。那么,你们想通过这两次掌声告诉她什么呢?你们想通过第一次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学生1:我想告诉英子,你是最棒的。

学生2:我想告诉英子,你可以的。

师: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想通过这次掌声给英子加油、鼓劲。那么你们想通过第二次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啊?

学生3:我想说,英子你表现得真好。

学生4:我想告诉英子,你真是太棒了,你一点也不差。

师:老师知道了,你们想通过第二次掌声赞扬英子。

师:是啊,同学们第一次献出的掌声,这掌声是一声声的鼓励,让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第二次献出的掌声,这掌声是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赞扬,让英子微笑着走下了讲台,这不是普通的掌声,因为这掌声里有同学们的爱心。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同学,把你想说的话带到朗读中吧,让朗读传递你的真情,谁愿意为我们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学生1:读

师:老师觉得第一句话你可以再慢点,就会更好了,谁再来为我们展示一下。

学生2:读

师:读的真棒,老师在你的朗读中听出了英子的犹豫,听出了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师:这持久的掌声改变了文中小姑娘---英子一生的命运,让我们走进英子,看看在这掌声前后英子是个怎样的的孩子?

师:我们来看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谁来为我们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看看掌声前的英子是怎么样的?

学生1:读

师:老师觉得你有点不熟,要是熟一点会更好。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2:读

师:读的真好,老师都觉得英子坐在那实在是太孤单了,还听出了英子确实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样子。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英子?又是通过那些词语或是句子知道的呢?

学生1:文静

学生2:文雅

学生3:不自信,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走。

师:是不是就是自卑

师: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语表示英子的性格是什么,谁知道?

学生4:忧郁

学生5:孤单,我是通过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掌声之前英子是个忧郁、自卑的孩子,那么精彩的故事会结束了,英子发生了变化,她到底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的?谁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学生1:读

师:老师觉得你应该在高兴一点,谁再来试一试?

学生2:读

师:老师通过你的朗读真的觉得英子现在变了。

师:通过同学们的读,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怎么样的英子?

学生1:开朗

学生2:自信

师:是啊,英子变得开朗自信了,不然她也不会让她的同学们在联欢会上教她跳舞,是不是?

学生:是

师:你们为英子有这样的变化高兴吗?

学生:高兴

师:那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师:这掌声不是一时改变了英子,而是改变了影子的一生,这在她后来给作者的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我们知道了英子从那以后学会了微笑着面对生活,不光英子在掌声中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生活中很多名人,比如张海迪、桑兰、海伦.凯勒,他们能够有很高的成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绝少不了一次次及时而又激励人心的掌声和话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更需要掌声,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先给别人。

师:同学们,你们想把掌声献给谁,为什么?或者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过掌声,当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1:每次课上,李老师都给我很多次的机会,同学会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我当时觉得特别的高兴,自豪。

学生2:我想把掌声献给爸爸妈妈,他们平时照顾那么辛苦,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

师:你真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谁来说说你想把掌声献给谁?

学生3:我想把掌声献给老师,老师教我们知识,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人,特别的辛苦,所以我想把掌声献给老师

师:你真是个懂得尊敬师长的孩子。

学生4:我想把掌声献给农民伯伯,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粮食,供我们吃,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所以我想把掌声献给农民伯伯。

师:同学们,一个个都是个懂事的孩子,想把掌声献给父母,他们照顾我们很辛苦;想把掌声献给老师,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想把掌声献给农民伯伯,感谢农民伯伯给我们提供粮食,要让我们珍惜粮食。同学们都太棒了。

师:学习了《掌声》这篇课文,老师被感动了,老师选了两首小诗送给同学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掌声陪我们快乐成长,自信的生活。

第一首《掌声小仙人》 第二首《礼物》

我是掌声小仙人, 掌声是礼物,

我能把放弃变鼓励; 可以给同桌,

我是掌声小仙人, 可以给同学,

我能把哭声变笑语; 可以给妈妈,

我是掌声小仙人, 也可以给自己。

我能把丑恶变美丽

师:同学们,这两首小诗好不好?

学生:好

师:同学们课下也可以仿照这两首诗写几首有关掌声的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好不好?

学生:好

师:老师还有个作业,如果让你给英子回封信,你会在心中说什么?老师这里有一封不完整的信,请同学们课下将它补全。

亲爱的英子:

你好。

你的同学:某某

xx年xx月xx日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棒,因为刚才老师说你想把掌声献给谁,同学们没有一个要将掌声先给自己的,所以老师给你们鼓掌,将掌声献给你们,让我们也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吧!也把感谢的掌声送给听课的老师。掌声是钥匙,是春雨,是小鸟,是让我们敞开心扉的大草原,让我们巴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不要吝啬自己掌声。

15、三年级语文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

三年级xx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听课稿,分享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听课感受和记录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第一篇: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萝、卜、愁、沾、晾五个生字,正确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4.尝试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一边读一边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梳理问题)

2.教师谈话:这些问题老师也想知道,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天的童话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课文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胡萝卜 发愁 沾到 晾尿布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4.接下来的故事会和什么有关?

三、自主阅读,进行猜想。

1.通过初读,我们知道了胡萝卜先生每天为刮胡子而发愁。你能说说发愁是什么意思吗?借机理解发愁。

2.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得刮胡子,结果漏掉了一根胡子。结果这根胡子变得怎样了?读24自然段,和同桌说一说。

3.默读58自然段,想一想,小男孩用这根长胡子做什么?想象一下小男孩的心情。

4.当胡萝卜先生路过鸟太太的家时,会发生什么事?请大胆的猜想,全班交流。

5.故事还没有结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先自己想,然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6.全班交流。说说:你在什么地方做了预测?你为什么这样想?

7.听老师续讲故事,看看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

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你瞧,鸟太太和鸟宝宝笑得多开心啊,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

鼹鼠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

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

她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了马路。

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说:这下我总算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着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他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

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菜小姐说: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

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8.最后,胡萝卜先生还会为他的胡子发愁吗?

9.说一说,原文中的故事你想到了吗?我们有的同学虽然想的和文中不一样,但是有理有据,这样的预测也是对的。

四、归纳方法,拓展延伸

1.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你认为预测应该注意到什么?

2.归纳,总结:(1)依据内容和生活常识来预测。(2)预测要有依据。(3)当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基本内容不同时,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着预测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3.拓展练习:读题目,猜猜可能写了些什么?

《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

五、课堂总结,提出希望

1.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能大胆预测,合理预测,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小小故事王。

板书设计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放风筝

晾尿布

长胡子 一根 ? 太棒了!

(发愁) (沾果酱) ?(精彩的预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第二篇: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的教学设计,意在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精致生动的图画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孩子们在听动人的故事的同时,感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引导孩子体会到帮助别人,就能快乐自己的道理,学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2、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3、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到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4、以读写绘的方式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图画书,红笔一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绘本,能不能告诉老师,你都看过哪些绘本呢?

2、前段时间,我们班的图书角新买了一套《爱的教育图画书》,同学们都看了吗,都有哪些故事呢,你最喜欢哪一本?为什么?

3、其实,这套书一共有八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最有趣的一个故事。

二、听讲故事 想象体验

(一)画面一

胡萝卜先生长着一把浓密的胡子,每天早晨他都要精心梳理他心爱的胡子。

课件出示第5页图,并配文字。

1、同学们,括号里可以填什么词呢?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胡萝卜先生对胡子很喜爱)

2、想象:胡萝卜先生把自己的胡子当成什么似的?(宝贝、心肝)

(二)片段二

课件出示第7页图。生读,师:胡子的神奇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课件出示第11页图。

长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就飞快地长了起来。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仔细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他的长胡子,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三)片段三

课件出示第12页图。

1、一个小女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线太短,她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过屋顶。这时小女孩的心情会怎么样?

2、当胡萝卜先生经过的时候,小女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我可以用它来做放风筝的长线了。

3、胡萝卜先生那么爱他的胡子,他会愿意吗?

4、小女孩会怎么和胡萝卜先生说呢?请你学学小女孩的样子说一说。胡萝卜先生又会怎么说呢?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呀,没关系,你可以拿去用。我很乐意帮助你。看得出来我们小朋友和胡萝卜先生一样是个和气、善良、有爱心的人。

4、女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风筝。风筝一下子就越过了屋顶。想想看,这时小女孩和胡萝卜先生的心情怎么样?小女孩因为什么高兴?胡萝卜先生呢?

(四)片段四

1、教师继续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至25页。课件出示第25页图。

你们知道鼹鼠老师看见了什么吗?填词训练。

(五)片段五

1、画面至鸭先生处,让学生自己想象:鸭先生碰到什么困难,看见了什么,说些什么?它又会怎么做呢,先让学生说,再出示文字,生读。

(六)片段六

1、教师继续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至31页。课件出示第31页图。

仔细看图,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帮助了哪些动物?用(谁)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干什么)?练习说话。

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被谁剪下,派上什么用场?请你画一画,或者是写一写。

3、展示学生作品

三、拓展延伸 感悟主题

过渡:同学们猜一猜,故事结束了吗?其实,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不仅帮助了别人,还帮助了他自己呢!

1、教师继续大声讲故事至最后。课件出示最后一页图。

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出示:胡萝卜先生( )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括号里应该填什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3、你们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帮助了谁?(回顾故事主要内容)

4、一根普普通通的胡子竟然可以有那么大的用处,竟然帮助了那么多的人,让我们也一起由衷地称赞:你的胡子真是太棒了!(多请几个学生来读这句话)

5、当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甚至是没有胡子时,人们还会喜欢他吗?为什么?

6、是的,胡萝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当别人需要时,他说:我很乐意帮助你! 他说没关系,你可以拿去用。 他还说不用客气! 这是我应该做的。当你需要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你有什么感觉呢?你愿意做个胡萝卜先生,帮助有困难的人吗?我也希望我们班有越来越多的胡萝卜先生,因为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7、揭示真谛:其实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分享。是分享自己的能力,分享自己的知识,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让我们永远记住: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出示句子一起读。

四、提示题目,推荐书目

1、同学们,这个故事有趣吗?如果让你给它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呢?

2、想知道是什么人写了一个这么有趣的故事吗?简介作者。

3、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老师一样,多写多练,说不定我们班也能出几个作家呢。

4、这些也是老师的作品,同学们可以上网看,或者是叫爸爸妈妈有选择地买些她的作品来看。

16、三年级语文上海滨小城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听课稿,分享海滨小城听课感受和记录

海滨小城说课稿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 积累语言并且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教学步骤:

  1、 和学生谈话,导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风景。

  板书课题:  海滨小城

  2、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

  (13写了海滨;46写了小城)

  3、 提问:从整体上讲,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整洁)

  4、 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海滨小城的美丽的?请你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句子划下来,然后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 学习海滨这部分:

  (1)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2)理解:浩瀚  指导朗读: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板书:大海浩瀚天蔚蓝

  (3)理解:镀   换词理解例如:涂 染 图片帮助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人们高兴的心情。板书:贝壳多彩 沙滩

  船队归来 喧闹

  6、 教师小结海滨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从大海、天空、云朵、帆船、海鸥、贝壳以及船队的归来感受到了海滨景色的美丽,你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抓住了什么描写这些景物的?(颜色)

  7、 小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帆船  (    )的军舰  (    )的朝阳

  (    )的鱼   (    )的虾和蟹 (    )的海螺

  8、 能不能把这些短语带到文中去读,读出海滨色彩斑斓的美。

  9、 学习小城这部分:课文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庭院 花园 街道)

  学生汇报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10、出示图片,认识榕树、椰子树、芭蕉树、凤凰树,想象小城被红云笼罩的景象。体会热闹(花朵争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板书:庭院树木

  11、想象填充句子:

  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文字投影:

  每逢休息的时候,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教师小结:这座小城充满了浓浓的祥和的气氛,人们生活在这里真是感到舒适和幸福。

海滨小城说课稿第二篇: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休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理清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具: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好,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跟着教师回忆课文内容。

2、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板书:大海、沙滩)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板书: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5、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前往――海滨小城。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小城。

1、自由读四-七段,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再想想小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师板书:庭院、公园、街道。美丽、整洁)

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

3、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学生观看录像,师范读。

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实物投影出示句子: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热闹:写出花多,花艳,争相开放。含拟人手法。

笼罩:覆盖,花多,几乎满城都是。

一片片红云:花多,花红,很美。 板书:花美

你见过这样的树开这样的花吗?这就是海滨城市特有的。

②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你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大家吗?指名多人读,齐读。

④再看录像,加深印象。

⑤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庭院中的树――(很多)板书:树多;有这些树都是亚热带树木,这也是海滨小城的特色。

⑥你还能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吗?(板书:叶香)

⑦齐读第四段。

4、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先找中心句,抓特点,再理解词句,感情朗读。

下面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五、六段。同学们可以分组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每一段各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划出。

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 划出,并圈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⑶小城的公园、街道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5、学后交流,检查自学。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那么你通过自学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呢?指名交流。

投影出示句子: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一棵棵:树多。

绿绒大伞、密不透风:颜色绿,树冠大,树叶茂盛(板书:榕树大,树叶密)

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再次体会公园里到处是绿树,体会榕树的大,树叶的密不透风。看着这绿树成阴的公园,你还能用什么句子来描述它,你还想说什么?(我真想去小城的公园坐一会儿)

是啊,这里真是小城人民的休闲好去处。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理解每逢,并指导造句。

(2)人们把街道都没有。

理解甚至,造句。 板书:清洁

小城街道的特点还有许多路是用细沙铺成的。你去过沙滩吗?在沙地上走过吗?那是怎样的感觉?(软软的,松松的,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样的路也只有在海滨小城才看得到。这也是小城的特色之一。

6、齐读第五、六段。

7、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三、总结全文。

1、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样的美是谁创造的吗?(小城勤劳的人民)

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一定会感到很愉快。难怪作者一开头就自豪地告诉大家――(第一句)。

2、由此可见,小城的人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好,教师布置一个作业 ,请大家用一段时间留心观察,以我的家乡在江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你的家乡苏州,写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

大海(色彩绚丽)留心观察、抓住特点

海滨

美丽 沙滩(动静结合)

海滨小城

整洁

庭院(树多、叶美、花美)

小城 公园(榕树大、树叶密)

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

17、海底世界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说课稿

23.《海底世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读懂课文,从中了解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受到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3.认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有: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一重点的目的是通过对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大海的资料。

教具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我主要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交流关于大海的资料,完成认识目标和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完成情感目标、基本技能目标。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

1、听写本生字、新词。

2、回顾大屏幕出示问题:(1)课文围绕第几自然段来写的?(2)哪些自然段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请同学欣赏《海底世界》录相。看完后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

指名朗读2、3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的?这个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是从黑暗中的发光鱼和海底的各种声音两方面来介绍的。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归纳板书,再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后播放发光鱼录相,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海底景色奇异。了解海底声音时让学生齐读文中的原句,再听听海底各种声音的录音,最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2.自学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自然段,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

①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方面来介绍海底物产丰富的?

②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多少种?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活动方法的?(从文中划出来,多读读)③介绍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样描述它们的?④介绍了哪些矿物?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植物种类多、活动形式多来了解海底物产丰富。

(2)自学完后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三万种时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用已经知道和大约来表明动物远不止这么多种,激发学生热爱大海,探索自然的兴趣。交流到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让学生完成大屏幕上的连线题。感情朗读体会海底动物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学生回答完后屏幕出示每种动物的图片,展示一部分实物标本。(画面和实物展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理解课文的难度。)学生对海底植物描写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屏幕出示画面增强直观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矿产时我会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应爱护海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四)总结写作方法

作者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作者先总的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了解海底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的兴趣,最后又用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密。

(五)反馈练习

学生根据自学的内容及师的提示总结全文,完成板书。设计此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

写一个片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处景物进行描写。

(七)板书

黑暗中光点闪烁

景色奇异

宁静中窃窃私语

海底世界动物知道三万多种

物产丰富植物多种多样

矿物蕴藏丰富

18、我不能失信三年级语文下册21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不能失信》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名人故事。本组共有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名人在平凡的小故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赞颂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我不能失信》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前三节课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抓住描写宋庆龄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感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是自己在做人做事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简介宋庆龄生平

(1)你们认识、了解宋庆龄奶奶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简介宋庆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奶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宋庆龄的生平,然后揭示课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二)初读感知

1、你们知道这篇是什么课文吗?(略读课文)

2、学生自渎阅读提示,找出阅读提示里所提的问题。

3、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把不懂的字、词、句画出来,并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想问大家或有那些问题想考考大家。

4、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

5、朗读课文(齐读、小组分自然段读)。

6、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题,交流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

(三)感悟课文内容

1、精读品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描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反复读一读,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小组交流

交流要求:

(1)先朗读自己画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讨论怎样才能读出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

3、全班交流

(1)小组指名汇报: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宋庆龄诚实守信?

(2)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扩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读了本文有什么感想?

2、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宋庆龄崇敬,渗透语文的人文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从而转化内在的行动。

19、三年级语文上册24课司马光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24课司马光说课稿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司马光》,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司马光》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在小时候,面对一个小孩爬瓮,失足落入水中,在危难之际,他用石头砸瓮救出了小孩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本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引领主题、深化情感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是他们初次接触文言文,面对小古文言简意赅等特性会有所不适。但本文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传甚广,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并且在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同时,激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有机整合说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感受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有感情的朗读本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相长说方法

新课标建议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基于此,

教法上:以读为主,读好停顿,读好理解,读中识人。在读的过程中,渗透组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文言语言的训练。

学法上:看图法,朗读法和表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感悟人物真品行。

五、情感交流说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动画激趣,姓氏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上课伊始,我会播放司马光有关的动画片,请学生交流感受,并抓住主人翁提问学生:动画片中的主人翁司马光,根据一年级学过的《姓氏歌》,我们可以明白这里的司马是复姓,他姓司马名光。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过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正与他有关。顺势引入课题《司马光》。

有趣的动画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抓住契机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

环节二:多重朗读,感知文韵

首先,请学生对比本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何不同。交流中明确本篇为文言文的体裁特性,相机结合古人读书的方法,提示学生学习古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

接着,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音,读通读顺。读毕,以击鼓传花游戏,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提醒多音字没的读音。

随后,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要求学生跟读。并指名读,纠正误区,读出节奏。

最后,全班读,与同桌读等多种方式读出韵味。

环节三:图画释意,感悟品质

读通读顺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学古诗的方法: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并出示五幅顺序被打乱的场景插图,请学生对照古文的内容,理清顺序的同时感知文意和人物品质。预设与学生交流如下:

场景变化:嬉闹至淹没

这主要体现在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对于此,

首先,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群儿戏于庭中抓住群这个字通过组词法体会群儿也即很多孩子的意思;并提示对照注释等,明确戏于这一文言句式的用法,进而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大意。

其次,在学生感受孩子们玩耍的喜悦之时,紧紧把握足跌没水中这处语句。相机提示学生总结学文言的方法:注释、插图等。鼓励她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紧急场面,营造紧张氛围。

再次,指导朗读,读出戏于庭时的喜悦以及跌没水中的急促。

面对这突发的紧急状况之时,其他孩子有何表现呢?顺势切换至

场景对比:弃去与持石

此处集中聚焦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基于此,

一方面,紧扣弃这个关键字。在学生明确其为放弃、丢弃之意的基础上,启发思考他们是否真的丢弃瓮中的孩子。相机提示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瓮的图片、感知人物实际心理等,交流中体会出这些孩子并非无情,而是一时间恐慌不适的手足无措。顺势请学生想象其他孩子弃去后的举措,拓展思维。进而在朗读中领悟众儿虽弃亦有情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聚焦司马光持石和击瓮这些动作。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领悟司马光在紧急状况中办法的巧妙;并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参与互动,感悟人物真品行。这样在读演中,在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心理中,进而明确其有情有义,一持一击无不充满着超越常规的智慧!最后,全班朗读,感知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

这样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有力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环节四:交流拓展,学习品质

学生互相交流从司马光身上学到的经验,并谈谈生活中类似的机智情况。顺势教育学生学习他遇事冷静思考,急中生智的智慧!

环节五:回顾小结,汇报收获

课的尾声,学生汇报收获,我予以补充。并请学生课下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讲给父母听。

六、画龙点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袖珍版,我的板书图文结合,力图带给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

结束语: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下面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20、四年级语文上白鹅说课稿

默读(指名读),从哪些地方体会白鹅叫声的傲慢?

是呀,虽说白鹅高傲,可我们还是由衷的喜欢,或许:

我觉得:

在高傲的背后,这还是一只 的白鹅, 。

选用词语:可爱 神气 自信 高贵

3、学生练笔,评议。

4、小结: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喜欢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5、其实,白鹅高傲的吃相和它冷人发笑的一面也是非常有意思。我们下节课再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复习14自然段,体会白鹅的高傲

二、体会吃饭的有趣

过渡:这白鹅走起路来真是傲气十足,特有派头,可是它吃起饭来却让我们常常发笑。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5至7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有趣的句子画下来,好好地体会。

1、学生自渎5至7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很有趣?(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谁再来读读告诉大家我们的鹅是怎么吃饭的?(小组学生接读)

a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让大家听出鹅吃饭的顺序?

b、鹅吃的东西能少吗?这种吃饭顺序能打乱吗?这种吃饭方法就是(师板书三眼一板)

c、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四四

拍,同学们会打吗?

(师生打节拍)

d、老师查了词典:三眼一板比喻说话做事有分寸,有条理。在这里是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鹅吃饭的东西能少吗?(不能)吃饭的顺序能改吗?(不能)是呀,鹅吃饭时就是这样三眼一板。如果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学生接读: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如果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学生接读)

(2)你还觉得哪儿有趣?(预设:;我觉得白鹅吃饭时需要有人侍侯,像个大老爷)是呀,能不能找到句子读一读?

a(出示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

堂倌是什么意思?(古时饭馆里的店小二,现在叫服务员,专门侍侯别人的人。)老爷就是很多事情指挥别人去做,需要别人侍侯。此时,主人都变成堂倌了,白鹅却成了鹅老爷了,这身份的互换,可见这鹅老爷真是个高傲的动物呀。

b为什么鹅老爷吃饭要人侍侯?(因为鹅老爷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是呀:就是鹅老爷这三眼一板的吃法,才给我们上演了更加有趣的一幕。

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吧,看谁能读成一幅会动的画面。

c当这位鹅老爷发现饭馆空空如也时会怎样叫?(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鹅老爷会怎样厉声大叫。预设:(哪位小偷敢吃光本老爷的饭)是呀,狗偷食如此委琐,鹅的呵斥如此厉声,出现如此有趣的一幕都是因为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我们读出这种趣味吧。板书:三眼一板

三、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1.过渡:就是这样一只高傲的白鹅,丰老先生却不胜其烦给这位鹅老爷当起了堂

倌,天天侍侯它吃饭,你觉得丰老先生喜欢这只鹅吗?(喜欢)那他为什么用高傲这个词来形容这只鹅?(这是反语的写法)什么是反语呢?(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反语就是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意思,也叫明贬暗褒、正话反说)谁能用这种反语的形式说一句话。(学生汇报)

2.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丰老生为了把这只白鹅刻画的惟妙惟肖,首先抓住了动物的特点,并运用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不禁让我们也喜欢上了这只白鹅,其次作者运用对比,拟人,反语等表达手法刻画动物的特点,这些都值得我们同学们去学习借鉴。

同学们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有没有对它说过这样的话?你也可以学习丰老先生的这种语言和写作方法,写一写你观察的小动物。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进行自我介绍。

2.积累词语。

3.给生字组词。

13、白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叫声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步态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喜爱之情

白鹅说课稿第二篇:

《白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鹅的图片。

你想说什么?你想用你熟悉的哪首诗来赞美它? (美丽、洁白)(《鹅》这首诗)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 课件出示丰子恺先生的简介,学生了解。

二、检查预习

出示本课词语窥伺 净角 倘若 脾气 侍候 一丝不苟 左顾右盼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从容不迫 大模大样 供养不周。

1、指名学生读。

2、词语小火车。

3、词语分类小练习。

三、自学提示

1、配乐朗读课文,学生默读并思考:说说作者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理解高傲。(中心句教学)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白鹅的高傲,并说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特点的?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过渡段教学)

4、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白鹅的高傲的。

四、交流讨论

1、姿态

(1)学生先说说鹅的姿态,然后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它伸长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你见到这样的大鸟你会怎么想?(出示鹅的图片)(好大的架子,真是目中无人啊;真是傲气十足啊)

(3)有感情的朗读课件出示的句子,要读出鹅的高傲。

2、叫声

﹙1﹚ 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2﹚在什么情况下白鹅会表现出这种情形?﹙学生可用文中句子回答﹚

﹙3﹚发挥想象,将鹅拟人化,说出鹅在不同情况中发出叫声时的心态。

①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你是谁?没有主人允许不准进来,快回去!

②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外面是谁呀?不许进入我的

领地,快走开!

师:从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鹅的高傲。

(4)再读课文,你还能体会到白鹅有什么特点?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步态

(1)请大家小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在这段中,作者如何表现出鹅得高傲的,请把它画下来。

(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2)作者除了写出了鹅的步态,还拿它的老朋友鸭和鹅进行比较,你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出示: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3)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再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4)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这是一种对比手法,这样写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写得这么贴切,说明了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 (板书:对比手法)

(5)让我们也来对比地读一读。

(6)鹅的步态是如此的高傲,那他站在那里时呢?又是怎样的?高傲吗?

(出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7)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了,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读出是喜爱,可从字面上看,作者好象并不喜欢白鹅,老师读不喜爱的语气;作者到底对它怀着什么感情?

(作者对白鹅是一种喜爱的感情。作者虽然使用的是贬义的词语,但是那是对白鹅的真喜欢。)

师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引读有关句子。)

五、课堂小结

1、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条理清楚,选材得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因为作者对白鹅充满了爱意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

2、丰子恺先生家里的这只白鹅就是如此的高傲,它的姿态,它的叫声,它的步态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先生初见白鹅时便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其实,这只白鹅不仅姿态、叫声、步态高傲,它的吃相也是十分有趣的。而且我还听说,就是因为吃东西,这只鹅还跟邻家的狗发生了不小的摩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去一看究竟吧!

六、板书设计

13、白鹅

姿态 左顾右盼

叫声 厉声呵斥

高傲

步态 大模大样

吃相 有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认读了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最后学生学习时通过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特点。学生表演、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

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拟人、对比等手段从姿态、叫声、步态中表现鹅的高傲。

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第四自然段步态特点词语的学习上,词语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以至于学生们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白鹅的从容和大模大样,也没有较好的表现出白鹅的高傲。其次,在课文的朗读方面,也有欠缺,太过平淡,不够生动,点到即止,要读得妙趣横生才好。

最后,我觉得还应该改正的地方是:应尽量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的课堂时刻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21、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天窗》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含蓄地揭示了想象和创新的主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新词,理解词义。

(2)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4.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含义。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茅盾资料。

二、说教法。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形成本课教学中师生研讨的主线。

2.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茅盾先生的这篇散文内容通俗而含蓄,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许多情节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但也确有难懂之处。因此要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课文的第二部分,读的过程中要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主线,展开多种形式的读。从中理解乡下孩子的无奈心情,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并由此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想象。

3.从难理解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读读、议议,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际,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

三、说学法。

1.学生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自己与课文的共鸣。

2.以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温故质疑。

1.以茅盾爷爷的故乡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深入研读,体会课文。

过度: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课件出示这两话。)慰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进一步去体验天窗神奇之处。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什么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这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理解。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47自然段。

6.学习8、9自然段。

也许是天窗外的世界与乌镇美丽风景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在乌镇简陋的房子里他开始了自己文学的创作,从而写下了反映他童年生活的小说《春蚕》、《林家铺子》;优美的小品散文《白杨礼赞》所以茅盾爷爷回忆往事时,这样的夸了天窗: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1)出示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学生齐读)

(2)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8、9自然段,思考问题。

(3)讨论交流,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a.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联系到的种种事件!

b.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更复杂,更确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拓展思维,运用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烦闷或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云?也许是收拾整理自己珍爱的小玩意儿)

2.把自己类似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尽量把让自己释然甚至开怀的那个慰藉写具体一点。

(四)总结全文

天窗外的世界是幅永恒的画面,印在茅盾爷爷的心中,也印在我们的心中。想象是首隽永的小诗,想象是悠扬的曲调,同学们愿你们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那么你们的未来也会像今夜的星空璀璨无比!

22、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一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课题质疑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透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4.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建造者,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把《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能够增长课外知识,又能够锻炼读书潜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限制,在阅读上用的时间不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蟋蟀图片,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对蟋蟀的了解并揭示课题。接着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然后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最后拓展练习: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二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作者全文采取拟人化的写法,到处都能发现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蟋蟀的喜爱与敬佩之情。当学生饱含着对蟋蟀的浓厚兴趣和探求欲望来学习课文时,也就很容易能够掌握蟋蟀住宅这项伟大的工程了,当然,如此学到的知识也会更深入、更真实,受到的启发更大。

1.教学效果(思效)。

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写法上的收获,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学以致用,这是最让我感到欣喜的。

从课文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将蟋蟀的洞穴说成住宅明显是将蟋蟀当作人来写,文中像这样的词句还有很多,比如唱歌弹琴专家等等,都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明了作者对于蟋蟀的喜爱之情。

比如,在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中,通过作者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我们仿佛能看到蟋蟀忙忙碌碌的身影,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的生动、具体呢?主要原因在于作者长期细致地观察,这里就使学生明白,要想把一件事物(事情)写详细,就要耐心地、细致地去观察。我让学生观察教室内植物写出《绿萝》,将课文学习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及其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学生写出来的片段有了明显进步。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题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部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是和它们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采取读、思、议结合的方法,品词品句,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氛围显得和谐而充满活力。

3.不足之处(思失)。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课文理解起来障碍不大,只要多读几遍,就能把课文内容理解个差不多,难度不大。然而,语文课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借助教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逐渐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就本课教学而言,应该说只是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这一浅层次目标,语言文字训练不够。

4.改进措施(思改)。

上课之前,我们往往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查找课件,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我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所以说,不管是备课,还是课上,还是课下,老师心中都要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这样的话课堂会少一些遗憾。

23、五年级语文上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听课稿,分享圆明园的毁灭听课感受和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一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先来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一)回想昨天读书的情景,你读这篇课文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很生气,很愤怒。

(二)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宏伟 灰烬 侵入 瑰宝 殿堂

亭台楼阁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都认识吗?哪一位同学来试试?(抽读)

师:昨天也让大家提前查查文中的词语,现在我要考一考,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分别是什么意思?谁记得最准,来说一说。

[预设]

①学生知道,先找学生说,再点拨方法

(三)抽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来课前大家预习得非常认真,全篇又读得如何呢?哪些同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同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1.注意倾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

2.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3.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读,正音。画句子中的词语。小组交流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师:交流结束。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预设]第一自然段:概括圆明园的毁灭师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很大。(板书)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规模/布局。(板书)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经过。(板书)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有一些妙招。比如说,一般每一段的哪一句话比较重要?

[预设]开头一句和末尾一句。

师: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两段的内容。你找出来了吗?

[预设]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很好。那这一句是什么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预设]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那承上的是哪一段呢?启下的又是哪一段?

[预设]承上的:3段。启下的:第4段。

师:所以第3、4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圆明园的什么?

[预设]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圆明园建筑宏伟 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师:所以,同学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是一定要注意过渡句。

师:同学们,圆明园现在还存在吗?

[预设]不存在。

师:那看着板书的布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二至四自然段都是属于一部分。/写的是圆明园的过去。/圆明园以前的样子,并且很美的样子。/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师:那谁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更简洁的语言。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师:非常好,语言简洁,表达得清楚。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交流资料

师:昨天让大家搜集了清政府软弱的一些资料,大家都搜集了哪些呢?都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师:那么圆明园毁灭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又是怎么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怎样在评价圆明园的毁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三、回顾质疑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上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为什么要拍卖兽首?/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

[预设]兽首是圆明园的珍贵历史文物,是被英法联军抢走的。

四、作业

熟读课文,并预习课后练习。

五、板书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应段落。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2.教学重点

  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二、回顾感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师:好,现在我们看着白板:(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师: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为什么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此痛心、如此愤怒呢?

[预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极大。/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件出示)

生读。

师:这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用了两个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 不可估量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不可估量什么意思?

[预设]不可以计算,无法估计。

师:是啊,作者在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中,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足见其损失之大。(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作者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追忆它的辉煌。(板书:昔日的辉煌)

1.圆明园的布局

师:圆明园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布局)我找一位同学来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着白板,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图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画出来。(课件出示:请你为老师展示众星拱月的布局。)

生读。

师:其它的小园应该怎么画呢?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找学生画图。

[预设]方位不准,不能体现出众星拱月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 )( )( )三面,这就叫众星拱月。(板书:众星拱月)

师:谁是星?谁是月?

[预设]周围的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

师:所以,众星拱月的意思就是比喻许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2.宏伟的建筑

师:那我们又来看看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呢?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老师提醒: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一共有几个有?

[预设]7个。

师:指名逐一读出7个有。第一个,圆明园里有(),

师:跟着我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我读有,同学们读景观,准备好了吗?

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圆明园中还有( ),园中不仅有( ),还有( )。

师:配合得非常好。同学们,从这7个有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

师:那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课件出示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图片)这些图片,圆明园里有没有呢?

[预设]有。

师:你从哪儿判断的,谁能说一说?

生读。

师:那现在一共有8个有,让我们带着骄傲的感情齐读这8个有。(课件出示句子)同时思考:这8个有是不是写尽了了圆明园的所有景观呢?

[预设]不是

师:那得用多少个有才能写尽呢?

[预设]很多/数不清/无数个

师:对,请从第三段找出依据。

[预设]如字的部分,只是举例。/还有很多景观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里的很多。

师: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句。(课件出示: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西洋景观在课文中举例了吗?

[预设]没有。

师:没举例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圆明园景观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圆明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

师:据说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景景迷人,同学们,想看看这些美景吗?

[预设]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一起去目睹圆明园的辉煌。(课件出示,配乐。边配乐边解说。)此刻,你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热闹非凡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建筑,很宏伟。/听到了流水的潺潺声,泉水四溅的声音。

师:那你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感受呢?(接着配乐)

[预设]我感觉是一种享受。/犹如人间仙境。/像梦幻一般。

师:是啊,漫步园内,起!(课件出示:漫步园内幻想的境界里。)

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句话,读出对圆明园的惊叹与享受。

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

3.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什么?

[预设]: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师:这个自然段是根据什么结构来写的?谁看出来了举手告诉我。

[预设]: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三句话,我们来看最后一句: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不是一个总结句呢?

[预设]是。

师:所以它是(总分总)结构。

师:第一句话,它除了是总起句,在上节课我们还说了它是一个什么句子?

[预设]过渡句。

师:那具体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1)

师:我们可不可以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呢?(课件出示2:有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预设]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有无上自、下至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一些奇珍异宝。(引导:先出示先秦时代和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图片。仅仅是这些吗?再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这些也是圆明园中的宝贝,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了上自、下至加以概括。这说明)

[预设]学生反映不出来,则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加以提示;学生反映得出来,则直接呈现别的朝代的图片,作补充说明。

师:这说明上自、下至的意思是(从上到下),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从未间断。那说明圆明园收藏的文物?

[预设]多/全面/数不( ),应有( )

师:难怪,在这一段的末尾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

[预设]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么美、这么大,又有这么多奇珍异宝的园林,面对这一人间奇迹,你的心里一定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无比的(骄傲、自豪。)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师:但是这些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最后却都被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里。为什么?

[预设]被烧了/被抢了/被英法联军抢了/被毁灭了。(板书:被毁灭)

【设计意图】:巩固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运用图片形式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熏陶,同时体会语言的概括力与准确性。

4.感受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先齐读:

(生读)

师: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恨/很愤怒、很伤心、很难过

师:你觉得恨,是因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预设]它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还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老师想把它改一改,你们看改成这样可以吗?(课件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就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破坏。)

[预设]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预设]通过分析闯进掠毁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通过分析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让学生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贪婪、为所欲为。

师:侵略者的这种行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就是一群:

[预设]土匪、盗贼、混蛋、强盗

师:对,强盗。这些都是强盗的所作所为啊。夺人之美为己有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怎么样?

[预设]火烧圆明园。

师:是啊,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惨不忍睹的场景。(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情感。)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将你的感受融入到这段文字的朗读中。(课件出示:1860年)

[预设]声音特别大的读。

老师适当作朗读指导。

师:什么都没有了,(擦掉板书,让园景图片消失,出示废墟图片。)曾经让人美得心醉的圆明园,在一场掠夺和大火之后,毁得让人心碎。那么你们认为是谁造成了如此的惨况呢?

[预设] 英法联军、清政府

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出示,配乐)

生自由发言。

师: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弱则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记住:(课件展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并板书)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师:学到这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的?(辉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预设]突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衬托手法

师:通过写圆明园的辉煌来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前有,现在没有了,所以你的感受会更加的?(强烈),对这些侵略者也会更加的?(仇恨、痛恨)

师:同学们,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而最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是最令人愤慨的。所以,作者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匠心独运,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更能激发起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见第三环节末尾。

五、作业

同学们,圆明园已经毁灭,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吗?将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写成200字的短文。

六、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闯进、掠、毁、

凡是、统统、任意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二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销毁、众星拱月、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录像等资料。(2)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完成预学案。(2)了解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以及与清朝末年相关的历史资料。(3)读文后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书写课文题目。

(激情叙述: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2、教师引问: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预设:想起了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的各处名胜古迹。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通读全文。提示:遇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通、读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导损、瑰、侵、剔的读音):

损失 皇家 杭州 蓬莱 瑶台 宏伟

统治 销毁 瑰宝 灰烬 侵略 宋朝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2)区别形近字:蓬逢 瑶摇 统流 销消 瑰槐 侵浸 剔踢

(3)记清字形。如: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区别开,不要多一竖。

(4)理解词语。如玲珑剔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三个词可出示图片进行理解。以李白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加深对蓬莱、瑶台这些仙境的理解。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提出要求,同桌交流。

(1)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有哪些内容不懂。

(3)试着梳理课文结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教师可做恰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汇报读书情况。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分别请五名同学读课文。

(随机点拨,第1自然段,提示句中的不同词祖国与世界,要重读。注意量的读音,读linɡ。第3自然段,结尾一句有意境,找学生再读一遍。第5自然段,试问为什么放火烧呢?感受销毁罪证一词的意义。)

2、梳理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两方面:①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②圆明园的毁灭。)

(1)写圆明园毁灭的部分。(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2)找出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过渡句,让学生明白描写圆明园辉煌的部分是第2、3、4自然段。)

3、学生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四、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1、学生谈多次读文的收获,并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2、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

1、播放视频: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

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很大很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连烧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其梳理成本课的两大主要学习问题(出示):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与生谈话:读了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①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它被烧掉了,很可惜。②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悲痛欲绝

3.过渡:同学们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说明同学们学会了读书。同学们阅读本文时要透过恨、惋惜等感受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我们学会思考,我们就会把情感沉淀在心中,把情感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二、初读课文,走近圆明园。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板书:不可估量。

(2)出示废墟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

①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②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

(3)句式转换练习。

①教师导学:这一自然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②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齐读)

过渡: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多好啊!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的过去究竟如何辉煌。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1)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2)学生汇报。结合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①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布局独特 建筑宏伟 珍贵文物)

过渡:这座园林建筑为何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们来细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三、研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一)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

1、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引问:圆明园里有什么?

(1)同桌交流、汇报:买卖街、山乡村野、亭台楼阁(教师板书,最后写不下才用代替)

(2)导学:看来圆明园里的景观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算下来,近三千年啊!如果一年里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近三千件,何况哪能一年就一件呢!所以,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应该是(①数不胜数②应有尽有③琳琅满目④美不胜收)

(3)出示十二属相中的三张奇珍异宝图和几幅名人字画。(师生共同欣赏、感慨: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1)导读:圆明园怎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你要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选择一句,也可以选择一段。

(2)学生纷纷朗读,教师相机点拨:读出自豪之情,读得底气十足。

(3)教师引读: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3、再读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一次让我们扬起头,读出赞美的感觉。

(二)走进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展示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

(1)指导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景观并加以想象,具体描述出来。

(2)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妙!用朗读体现。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学生根据理解画出圆明园的布局。

(1)演示圆明园的俯瞰图,理解众星拱月。

(2)引读:如此独具匠心的建筑,称得上一个奇字。我们共同诵读。

3、圆明园内的美景是数不尽,道不完的。法国大作家雨果是这样形容的: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课文中哪句话也是这么形容的?(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假如你漫步园中,看到眼前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学生慨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呀!通过学习,我们对圆明园有了这样的感受。

顺势导学:这瑰宝和精华是谁创造的?(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圆明园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智慧、劳动、汗水,更是一个奇迹!然而它如今已变为废墟了,让我们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三)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1、带着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理解第5自然段。

阅读要求:

(1)浏览第5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是怎样被侵略者毁灭的?在书上画出相关词语,从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做简单批注。

(2)同桌对比朗读,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要求中的一方面来汇报交流。

(2)举例子理解重点词语。

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统统掠走,到底是怎么掠走?举例子说一说。

②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想象画面,运用动词,如:踢、摔、砍、烧等,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之情。)

(3)出示两份资料: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着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还肆意糟蹋东西。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士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惨不忍睹。

谈谈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带到朗读中。

(4)让我们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大火把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没了,把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烧没了,把至此,圆明园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毁灭了,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板书依次擦掉,一边擦,一边让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等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结合板书齐说:不可估量)

四、情感升华,走出圆明园。

1、穿越时空,联想表达。

导学: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现在我们做一次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五十五年前。现在,你回到那个时候,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朝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面对这样的毁灭,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学生进行沉甸甸的思考,各抒己见。

3、教师感性总结:圆明园在今天已经作为一处遗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离开圆明园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停留在恨上、难过上,还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我愿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懂得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拥有智慧、拥有尊严地活着!

24、五年级语文上慈母情深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听课稿,分享慈母情深听课感受和记录

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一篇:

《慈母情深》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聚焦情深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师:这是一首唱给谁的歌?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都歌颂赞美过母亲,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感悟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

师:对待母亲我们要心怀敬意,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读题目!

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好极了!孩子们,你们一定已经发现,在这个深字底下,有一个大大的着重号,是吧?

生:(齐答)是!

师:为什么?

师:你对文字有相当不错的感觉。

预设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说明慈母的感情非常深。

师:能为深字组个词语吗?

师:是的,感情深厚。往下读的时候,你得特别留心这个深厚啊。(对另一生)你也有话想说,请说!

师:对!题眼!好眼力啊,虽然你的眼睛长得并不大。

师:对这个深字,你们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慈母情深深几许?有了问题,你的感觉会变得更加敏锐,你思考的大门也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完成这道练习题。

师:打开书本根据你在预习时留下的记忆,在书上勾画出填写在括号里合适的词。注意看书姿势,头正肩平背直。

(边巡视边提示)做课堂练习要又好又快,好停笔,自己校对。(出示ppt)谁来读一读?

师:这里面有个字是多音字,一般情况下读guī,在这里读jūn,谁见过龟裂的手?能描述一下吗?

没错,这就是龟裂的手(ppt)齐读

师:好极了,再看看这里面有个字特别复杂,是哪个字?没错,我数过了,整整23笔,在常用字里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右手的食指,闭上眼睛,用右手的食指,在左手的掌心中工工整整地再写一遍。确认自己已经写好了,确认自己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攥字的将左手攥紧。再来读三遍。

师:很好!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争取读得字正腔圆、精神饱满!

二、品尝鼻子一酸

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师:想哭,难受,伤心,痛苦,这一切的一切搅在一起,就是鼻子一酸。但是,孩子们,不对呀!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少,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按理,我应该感到

生:高兴、满足、幸福

师:没错!但是,此刻的我不但没有丝毫的高兴、丝毫的激动、丝毫的快乐,相反,此刻的我只有想哭、只有伤心、只有难受、只有痛苦,只有(大屏幕凸现:鼻子一酸)

师:再读,读出那种想哭的感觉。

生:(齐读)鼻子一酸。

师:为什么?(稍顿)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四人一小组一边用心体会,一边讨论,文中母亲的哪些表现、哪些细节描写令我鼻子一酸?请在这些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三、体会震耳欲聋的张力

画好的同学坐正,人人有收获,看来,这四分钟的交流效果相当不错啊!也说明大家读得很用心,很会思考。在刚才的巡视中,我发现有位同学发现的一个句子相当特别、与众不同。来,我们来听听她的发现。

预设生:(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你为什么会特别留意这个看起来极不显眼的句子?

点出环境描写,板书。

因为我是第一次发现母亲工作的环境这样恶劣,所以,我才会鼻子一酸的。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的句子。

师:读好了震耳欲聋,也就读好了整个句子。

你们是怎么理解震耳欲聋的?

生3:就是声音很大,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师:对!就是将要的意思。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这是多大的噪声啊!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震耳欲聋的感觉来。

生:(齐读句一,声音很响。)

师:孩子们,假如是你自己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耳边传来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师:所以,你愿意呆在那里吗?

师:这噪声,这震耳欲聋的噪声,停止过消失过吗?

师:依据何在?依据就在课文中,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快速浏览,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哪些描写向我们传递着噪声不断、噪声不停这个事实。

师:我为什么要大声地说?因为(手指大屏幕中的句一。)

师:这是第一个依据,请继续。

师:母亲为什么要大声问?因为

师:这是第二个依据,这样的依据在课文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对另一生)你请。

师:那个女人就在母亲的身旁,为什么说话还要喊、还要大声地喊?因为

师:已经是第三个依据了,还有吗?

师:又是喊,为什么呀?因为

师:这是第四个依据了,还能找出别的依据来吗?看看谁对课文读得细、读得深?

生12:(朗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师:看,又是一个大声!为什么?还不是因为

师:够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声,一次又一次的喊道,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提醒我们(齐读句一。)

师:孩子们,这还只是在今天、只是在那么一段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我们这些孩子,母亲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在震耳欲聋的噪声里,工作着,煎熬着。当你亲眼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挣钱,当你亲身体验到这一刻不停的噪声震耳欲聋,孩子们,

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来!让我们怀着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却意味深长的句子

生:(齐读句一。)

师:所以,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边说边在课题下画波浪线),这个句子能少吗?

师:文中一次又一次的大声说、大声喊能少吗?

师:学语文,不但要留意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思考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你的语文能力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一唱三叹,我的母亲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令我鼻子一酸的,还有哪些描写、哪些句子。

生1:(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为什么发现母亲的这副神情,我会鼻子一酸呢?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以下简称句二。)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师:这段话中我的母亲一共出现了几次?

师:整整三次,一模一样。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感受句子中连续出现的三次我的母亲。

生:(齐读句二。)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对一生)你请。

生3:母亲。

师:请把话说完整,谁的背直起来了?

生3:我的母亲的背直起来了。

师:谁的身转过来了?(对一生)你请。

生4:我的母亲的身转过来了。

师: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对一生)你请。

生5:我的母亲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照刚才三位同学说的,我的母亲应该放在每个句子的最前面才是啊!但是,课文呢?作者呢?却把应该放在最前面的我的母亲放在了最后,是吧?

师:特别!写得太特别了!按照常理,我的母亲出现一次就足够了,而且,完全应该放在最前面才是。大家看!(大屏幕呈现)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孩子们,这两个句子,意思并没有变化。但是,相同的意思,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的表达,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两句话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朗读,各自体味。)

师:孩子们,读第一句,你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而这种味道在第二句中却是感受不到的。

师:你对文字有一种很敏锐的直觉。来,孩子们,我了解一下,大家看过电影吗?

生:(齐答)看过。

师:好,都看过。那大家一定都记得电影中有过的一些慢镜头吧?这样,如果用电影中的慢镜头和快镜头来比喻这两种写法,那么,哪一句带给你的是慢镜头的感觉?

生:(异口同声)第一句。

师:第一句,是吗?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慢镜头来描写母亲的神情呢?(稍顿)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随着这个慢镜头地推移,你看到了什么。

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孩子们,睁开眼睛,你看到了母亲一个怎样的背?

但是不应该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背可不是这样的啊!我母亲的背是

师:确切地说,是结实的、丰满的、健壮的,这才是我记忆中母亲的背呀!可是,如今,现在,我分明发现,母亲的背不再挺拔了,不再结实了,不再健壮了。孩子们,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你看到了母亲的脸,孩子们,那已经是一张怎样的脸了?

师:孩子们,这是我母亲的脸吗?这是我母亲的脸吗?我母亲的脸不是这样的呀!她的脸是

师:这才是我记忆中母亲的脸啊!她是那样光洁、那样红润、那样美丽。可如今,这张脸不见了,消失了。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孩子们,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细细地看,慢慢地看。

师:(点头)这是我母亲的眼吗?孩子们,母亲的眼睛曾经是哪样的

师:母亲的眼睛会说话呀!然而,这一切,如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发现,母亲的背不再坚挺,母亲的脸不再红润,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不再炯炯有神。母亲啊,我的母亲!你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稍顿,全场一片静寂。)

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描写母亲神情的这段文字。怎么读呢?我读三次我的母亲,其余的文字你们一起读。好!带着你刚才的种种想像、种种疑惑,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这个慢镜头。

生:(齐读)背直起来了

师:(低声朗读)我的母亲

生:(齐读)转过身来了

师:(语调上扬)我的母亲

生:(齐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语势下挫、语速放缓)我的母亲

一定要找到这样一种感觉,用声音、更用自己的心来朗读这段文字。来,我们重读一遍。现在我们做一下调换,三次我的母亲由你们来读,注意语调和语速的变化。好,现在开始!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背直起来了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转过身来了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好!就是这种感觉。现在,请你们把整段话连起来,用心用情地读好这个描写母亲的慢镜头。

生:(齐读句二,读得声情并茂。)

师:生活的重担、工作的艰辛、岁月的煎熬,让我的母亲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此时此刻,作为儿子的我,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怀着这种心情,让我们再来动心动情地读一读。

生:(齐读句二,读得很是感人。)

五、体味立刻

师:好!令我鼻子一酸的,除了刚才读过的这两处文字,还有别的发现吗?比如,描写母亲干活的动作的。

生1:(朗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以下简称句三。)你读的这一句,跟鼻子一酸有什么关系吗?

生1: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干活非常忙碌,我从四个立刻中体会到了。看到母亲干活这样辛苦,所以我会鼻子一酸。

师:你对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看来,你是真读懂了。孩子们,如果说前面一句对母亲神情的描写,是一个典型的慢镜头的话,那么,这一句,描写母亲挣钱动作的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快镜头了,是哪个词语带给你这种快镜头的感觉?

师:对,四个立刻。一个不够,两个;两个不够,三个;三个不够,四个。整整四个立刻。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快镜头的感觉。

师:立刻是什么意思?找个同义词。

生4:马上。

生5:迅速。

生6:立即。

师:我查过《同义词词典》,立刻的同义词多达20几个。我就纳闷儿了,既然有这么多的同义词,作者为什么不用它们呢?你们看!(大屏幕呈现)

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这样多好!第一,显得词汇丰富;第二,整句话不呆板,显得有变化。是吧?

师:看来意见不统一。这样,你们自个儿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各自不同的味道。

师:好!孩子们!我先提一个问题,这两句话,都在写母亲干活非常忙碌,意思完全相同。是吧?但是,哪句话带给你一种十分急促、十分忙碌的感觉和节奏?

师:我的感觉跟你们的感觉完全一致。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点出排比句

师:说得好!真是一件命中红心啊,第二句呢,尽管意思完全相同,但是,四个表示立刻词不同了,所以,就无法形成一种排比的语势、排比的节奏,所以,那种急促的、忙碌的感觉就被淡化了。是这个理儿吧?

师:好!带着这种非常急促、非常忙碌的感觉,带着这种排比的语势和节奏,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眼睁睁地看着极其瘦弱的母亲为了挣钱、为了养家糊口,如此忙碌、如此疲惫,你的心里翻腾着一种怎样的滋味?

生11:难过,非常难过。

师:把这种滋味带进去,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母亲陷入了忙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做儿子的我却深深地陷入了痛苦

师: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令人难受、令人悔恨、令人鼻子一酸的快镜头。

师:这就是语言的味道,记住,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往往有着不同的味道。我们一定要仔细体会、仔细理解。

六、攥紧塞的温度

师:孩子们,在母亲工作的地方,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已经变得这样瘦弱、这样憔悴,第一次发现母亲干活是这样拼命、这样劳累,母亲挣钱非常不容易,作者在文章中曾写道,母亲一个月才赚27元钱,平均每天9毛钱。一元五角,相当于母亲拼死拼活干两天的工资啊!如果说,来工厂之前,你还找不到某种感觉,那么,现在,此刻,你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你目睹了母亲憔悴的神情,你目睹了母亲忙碌而极其瘦弱的身影,作为儿子的你,这么多的钱,你还想要吗?

师:心酸啊!心疼啊!要不出口啊!可是,母亲呢?当儿子开口要钱,一次要这么多钱,我的母亲是怎么说的?

生7:(朗读)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母亲丝毫没有犹豫、丝毫没有舍不得,她是高兴,是挺高兴。母亲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生8:(朗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先是数钱,数了钱之后呢?

生9:(朗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师:(大屏幕呈现此句,以下简称句四。)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如果说,写母亲神情用的是慢镜头,写母亲干活用的是快镜头,那么,写母亲给钱用的就是特写镜头。这个特写镜头,放大了母亲的手、龟裂的手,放大了一张张揉得皱皱的毛票,更放大了母亲给钱的动作,一个字塞!把塞圈出来!请问,这是怎样地塞呀?

师:有力也罢,慷慨也罢,毫不犹豫也罢,其实都无须再说,因为,它们都已经深深地嵌入了这个塞字,深深地印在了母亲的这个特写镜头上。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句四。)

师:孩子们,请你再琢磨琢磨,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那一元五角钱吗?

师:说得好!母亲塞给儿子的,是,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读懂了《慈母情深》的四个重要镜头。母亲的工作环境,那是一个广角镜头;母亲瘦弱而憔悴的神情,那是一个慢镜头;母亲工作的忙碌和疲惫,那是一个快镜头;母亲塞钱给儿子,那又是一个特写镜头。现在,让我们把这四个镜头重新放回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文,你们读四个镜头,其余的话由我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从课文开头一直读到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为止。)

七、由我的母亲到天下母亲

师:(大屏幕呈现以下内容,播放音乐)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攥着母亲的辛劳和血汗,更攥着母亲那伟大而无私的爱,跑了出去。此刻,此景,作为母亲的儿子,作为她的亲生骨肉,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要对母亲倾诉啊!

孩子们,拿出你的笔,写下我的悔恨、我的心疼、我的感激、我的愧疚、我的决心、我的懂事、我的内心独白。无论你写什么,请千万记住,妈妈这个词语至少出现三次。

生:(学生各自写话,教师巡视。)

师:孩子们!面对慈母的深情,感受慈母的深情,咀嚼慈母的深情,我心情彭湃,我感慨万千,于是,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

师:多么真诚的表白。你对不起的是母亲的辛劳,但你对得起的却是自己的一片孝心!你长大了!

师:多么感人的倾诉。你理解了母爱,你就理解了人类最无私、最美好的感情。孩子,你也长大了!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母爱是不图回报的。你的内疚、你的志向,就是你对母爱最好的回报。

孩子们,慈母的情,滋润着我的心田,震撼着我的灵魂,在无言的教诲中,我长大了,我们共同长大了。这一切,因为什么?因为这春风化雨般的四个字!

生:(齐读课题。)

师:慈母情深深几许?慈母情深深似海啊!孩子们,读着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感动着梁晓声的慈母深情,老师相信,你们都会很自然地想到

生:(齐答)我的妈妈。

师:其实,作家梁晓声跟你们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他在小说原文的结尾,有过这样一段充满深情、意味深长的话:(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教师配乐朗读。)

由我的老母亲

想到千千万万的几乎一代人的母亲中,

那些平凡的

甚至可以认为是平庸的

在社会最底层喘息着

苍老了生命的

女人们,

对于她们的儿子,

该都是些高贵的母亲吧?

一个个写来,

都是些充满了

苦涩的温馨和坚忍之精神的故事吧?

孩子们,来!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抬起头,挺起胸!

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普天之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亲献上最真挚的情感,一起来诵读这几句歌颂母亲的名言。

八、布置作业

1、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的母亲。

2、摘抄关于母爱的诗歌、名句。

板书:

慈母情深

瘦弱

忙碌 买书

深 贫苦

通情达理

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二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深情。

2、运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情感‛这个方法,拓展阅读其他篇目。

教学重点:

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的方法学习课文及拓展篇目,体会父母之爱。

学习难点:

运用方法学习阅读课外篇目,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链接的篇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方法。

1、《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通过对父亲的哪些描写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呢?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来感受梁晓声笔下的慈母情深。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抓住题眼,齐读课题。

二、运用方法,学习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咱们就先来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阅读提示。

3、指名说要求。

4、师:在细细品读课文之前,咱们还要先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认真默读学习要求。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细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试着用一两个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6、学生运用方法自学课文,小组交流。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随机板书。

8、作者梁晓声从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到创作多部作品,他最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这永远难以忘记的慈母情深(学生再读课题。)

9、难忘那时(生接读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说出慈母情深深几许,深藏在 。‛

10、教师小结。

三、运用方法,拓展阅读。

(一)阅读链接《秋天的怀念》。

(二)阅读课文阅读链接‛中的《纸船寄母亲》,感受儿女对母亲的爱。

四、课堂练笔,情感表达。

25、五年级语文上遨游汉字王国说课稿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日代表太阳,画的时候是圆的,写的时候是方的,冬天出来的时间短,夏天出来的时间长。

第二个是香字,因为千字头,木字腰,可以联想到是禾字,太阳出来从下照,也就是下面有个日字,组合在一起就是香字,再加上人人都说味道好,这就更说明是个香字了,香味的香。

第三个字谜是立,一点一横就是一点加一横,两点一横长就是两个点下面再加上一横,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这就提醒我们这个字是立字。

有心走不快就是曼字加上一个竖心旁,就是快慢的慢;见水装不完是三点水的漫出来的漫;长草难收拾就是蔓延的蔓;遇食就可餐是馒头的馒,它们都包含一个曼字,所以就是曼。

第一幅图的谜底是休,因为图画上画着一个人靠在一棵树旁休息,提示字形就是休。

第二幅图的谜底是斗。因为图画上画的时钟是十二点,一个十加两点组合在一起就是斗。

篮球运动员姓林,因为他指了指两棵树,两棵树就是两个木,合在一起就是林字。

跳高运动员姓杜,因为一根木棍就代表木字旁,旁边是一个土堆,就是土,合在一起就是杜字。

武术运动员姓刘,因为他拿着教练的书,书就是文,剑就是立刀旁,所以合在一起就是刘字。

围棋运动员应该是姓孟,因为棋子放在瓷盆上,上面的一个棋子就是子,下面是瓷盆是一种器皿,因此是个皿字底,它们两个加一块儿就是孟字。

谜语没有难倒大家,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能手!让我们来总结猜字方法。

明确:组合法、象形法、意会法、综合法

汉字是多么的神奇呀,每一个汉字,都能生发出一个有趣的谜语,就像一个个活泼的精灵,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大家刚才的表现真精彩,可以说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看看哪些同学最善于倾听,老师的话中藏了一个歇后语,谁听出来了?

同学们,仔细看,这个歇后语有什么特点?

老师表扬大家高水平,用的是哪个字?

歇后语的前半句说的是哪个瓶?

平和瓶两个字字音相同,这样的现象就叫做谐音。谐音是汉字特有的一种现象,巧妙的利用,会让我们的语言更加风趣幽默。谐音歇后语就利用了汉字的这一现象。像这样带谐音的歇后语我们书中也有几个,请大家读,感受一下谐音歇后语的妙处,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记下来,开始。

同学们,从刚才同学们的表现中,张老师已经感受到大家的快乐,相信大家也一定都感受到了谐音歇后语的妙处,如果把歇后语巧妙地运用到我们的文章和讲话中,也能为我们的表达增色不少呢!谐音的现象在我们的汉字中随处可见,可是,如果用不好,还会闹出笑话来呢。这不,有一位古人送枇杷时就闹出了一个大笑话。赶快读一读书中的这则笑话吧,看看这则笑话可笑在哪儿?(生自读)

提问:同学们,这则笑话可笑在哪儿呢?

明确:这个笑话可笑在,这个人把水果枇杷写成了一种乐器,送到县官那里去了,县官的一位客人说,要是乐器琵琶能结果,那另外一种乐器箫管就能开花了。

你的回答真是上鞋不用锥子真好。(出示两个琵琶对比图,)唉,此枇杷非彼琵琶,此人张冠李戴,错把乐器琵琶当成了水果枇杷,别人才会说要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出示萧图)。老师也看到过一则有趣的谐音笑话,想听吗?

师:有一群学生在树下军训,教官对同学们说:第一排报数。只见第一排的同学都惊讶地看着教官,教官见他们没动静,就又大声地说了一遍:报数!你们猜结果怎么样?

生:那几位同学跑到树下抱住了树。因为学生错把教官所说的报数当成了抱树。(众生笑)

师:看来,谐音确实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乐趣。其实,谐音不仅存在与歇后语、笑话中,还存在于古诗和对联中,同学们不妨在课下也搜集一些,感受它给你带来的乐趣。

26、五年级语文上落花生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听课稿,分享落花生听课感受和记录

落花生说课稿第一篇: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品质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2.了解《丑石》的品质及写作方法。

3.能够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歌颂某些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落花生的视频解题。

2、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新授

1、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思考:花生有哪些好处?

2、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花生的优点?

3、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对比、关键词句)

4、对比读、范读、齐读父亲的话,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可贵品质。

小结: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父亲把花生与苹果、石榴相比,虽然不如它们漂亮,能炫耀于枝头,可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5、学习父亲的话中借物喻人的写法。

(1)思考:课文读到这里父亲还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2)哪句话明明朗朗的告诉了我们父亲是在说做人的道理?

(PPT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PPT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思考: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5)思考:你怎样理解我的话?我们身边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吗?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小结:父亲是借由花生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三、扩展升华

以文带文,了解丑石品质,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丑石》1-5自然段,讨论:丑石的丑在哪里?

(2)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3)再读第7、8、13和15自然段,讨论:丑石美在哪?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5)作者通过美丑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小结:所以啊,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丑石貌不惊人,却精神可赞。落花生朴实无华,却品质可佳。作者在文中、诗中不仅仅是在讴歌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更主要的是在讴歌有其精神的人。

2、请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歌颂一种事物。

五、板书设计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找时候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落花生说课稿第二篇:

《落花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深化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27、五年级语文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说课稿

体会作者此时此刻伤心的感觉

编织毛衣

办时装展

28、五年级语文下册16课田忌赛马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田忌与齐威王的第一次比赛,由于齐威王的每一个级别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输了。第二次比赛,孙膑为田忌出主意。鼓励田忌同齐威王再次赛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全文分四部分。12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了,312自然段讲孙膑让田忌要求齐威王再赛一次,齐威王同意了。1317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二次赛马,田忌赢了,第18自然段讲田忌取胜的原因。从教材本身看,本课有三个特点:一是课题概括了主要事情;二是全文描写生动,叙述清楚,比赛层次分明,人物形象鲜明丰满;特点之三结尾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因此,本文是训练学生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的好教材,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中地位都很重要。本课我准备分二教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一二三段,弄清赛局,了解转败为胜的原因;第二课时仿照第二段进行人物对话的片段练习并复述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自主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三)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次赛马孙膑劝说第二次赛马)为线索,了解段和段之间的承接关系,并给课文分段。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2.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懂得要分清主客观情况后再行事,这佯才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

3.从田忌两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却能转败为胜。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田忌赛马》是一篇传统好教材,课文主要讲了2500多年前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由忌和齐威王赛马转败为胜的故事。全文分初赛失败、孙膑献策,再赛获胜三部分。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做事要多动脑筋,广开思路,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使用力量。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根据课题推想课文主要内容。从编排的意图看,作为首篇课文,起着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

基于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文的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以读代讲、以练代讲、合作探究的导学式教学法,其教学程序分如下六个环节:揭示课题,推想内容;自学课文,初步感知;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细读课文,弄清赛局;深读课文,探究原因;延伸课外,培养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练、思、演、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看课题推想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的逆向推理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及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课时的教法设计和学法选择是遵循语思统一原则,以读为本原则。

五、说学法

结合教法,我准备运用以下四种学法:自学讨论法、质疑提问法、朗读理解法和动手操作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田忌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突破难点。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探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谈话了解故事背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种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介绍主要人物,问题导入学习:《田忌赛马》一课讲的就是是战国时期田忌参加赛马的事,故事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孙膑是当时齐国的军事家。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每次的情况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借助字典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

(1)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①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用序号标出小节,看看能读懂什么。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②交流预习,学习字词。

③指名分节读文,问题导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④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2)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①多媒体出示问题引导交流,学习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②自由交流交流学习第四部分(第十八自然段)。

③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交流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④自由朗读学习第三部分(第十三到十七自然段)。

3.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强化认识,积累实践。(35分钟)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给课文加上什么题目?(斗智)

(2)小组交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孙膑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

(3)教师小结,学生朗读全文。

(4)课外阅读,积累资料。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布置作业:

通过字词练习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通过词句练习,巩固生字,理解新的词语;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课堂上我对教材顺序做了适当调整,在引导学生阅读了田忌第一次赛马失败的内容后,我直接引导学生阅读描写第二次赛马的结果的课文内容,使学生长生悬念:同样的马匹参加比赛,怎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样激起了学生了解和探究第二次比赛过程的欲望和兴趣。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以读为本,读中生情。

叶圣陶说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在读中悟出来的。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去揣摩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指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精妙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的第二段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虽然文字浅显,但细细品味,回味无穷,在这一段教学时,我设计了指名读、对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读育人,坚持渗透性: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二)悬问质疑,引导探究。

新课程提倡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为基点,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机因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巧妙地设置悬问,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课堂上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例如教学第二次赛马时,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比赛时马的出场顺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齐威王的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比赛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比赛过程可以看出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给课文加上什么题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孙膑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问题成螺旋式逐步上升,教学重点和难点逐步突破。

29、最后一头战象生字词及好词好句

六年级课文最后一头战象生字词有哪些?

最后一头战象生字词:

劈pī 劈风斩浪 劈里啪啦 劈裂 劈山救母

寇ku 日寇 盗寇 贼寇

蕉jiāo 芭蕉 香蕉 美人蕉

筒tǒng 圆筒 竹筒子 筒子楼 袖筒 烟筒 邮筒

躁zo 急躁 浮躁轻狂 焦躁不安

革g 皮革 革除恶习 革故鼎新

遭zāo 横遭不幸 遭难nn 遭受 遭殃 遭遇

泣q 泣不成声 抽泣 哭泣 涕泣 泣下如雨

浴y 浴血搏杀 浴血奋战 浴池 浴缸 浴室

搏b 搏斗 搏击 奋勇搏杀 脉搏 搏动

碑bēi 石碑 碑刻 碑林 碑文 丰碑 墓碑 口碑

最后一头战象生字组词练习:

劈( 劈开 ) 寇( 日寇 ) 蕉( 香蕉 ) 筒( 筒子 )

辟( 开辟 ) 冠( 冠军 ) 焦( 焦急 ) 桐( 梧桐 )

僻( 僻静 ) 蔻( 豆蔻 ) 礁( 礁石 ) 铜( 铜号 )

躁( 暴躁 ) 革( 革命 ) 遭( 遭受 ) 泣( 哭泣 )

燥( 燥热 ) 草( 小草 ) 糟( 糟糕 ) 立( 站立 )

噪( 噪音 ) 靳( 靳令 ) 曹( 曹营 ) 粒( 颗粒 )

浴( 沐浴 ) 搏( 拼搏 ) 碑( 石碑 ) 垃( 垃圾 )

欲( 欲望 ) 博( 博士 ) 卑( 卑微 ) 拉( 拉扯 )

裕( 富裕 ) 傅( 师傅 ) 脾( 脾气 ) 笠( 斗笠 )

亢( 亢奋 ) 凛( 凌冽 ) 哉(呜呼哀哉) 瞌( 瞌睡 )

吭( 吭声 ) 禀( 禀告 ) 栽( 栽树 ) 嗑(嗑瓜子)

圾( 垃圾 ) 冢( 象冢 ) 篾( 竹篾 ) 蔗( 甘蔗 )

极( 极度 ) 家( 大家 ) 蔑( 蔑视 ) 庶( 庶出 )

唏( 唏嘘 ) 嘘( 唏嘘 ) 炯(炯炯有神) 槟( 槟榔 )

稀( 稀疏 ) 虚( 虚心 ) 迥( 迥异 ) 滨( 海滨 )

椭( 椭圆 ) 糯( 糯米 ) 粑( 糍粑 )

随( 随便 ) 需( 需要 ) 把( 把手 )

隋( 隋朝 ) 儒( 儒学 ) 疤( 伤疤 )

六年级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好词好句有哪些?

急躁:1.处理事情不能急躁,否则欲速不达。

2.青年教师做班主任,要注意克服急躁情绪。

搏斗:1.警察与歹徒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

2.那个老渔夫冒着狂风巨浪同那只大鱼进行着殊死搏斗。

最后一头战象专项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

《最后一头战象》一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 英雄垂暮 )、( 重披战甲 )、( 凭吊战场 )、( 庄严归去 )四个感人片段,表现了嘎羧( 善良、忠诚 )的高尚情怀。本文作者( 沈石溪 ),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作品有《(第七条猎狗 )》、《(狼王梦)》。课文体裁是( 动物小说 )。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 安静 )下来,用鼻子( 呼呼 )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 久久 )地在上面( 摩挲 )着,眼睛里( 泪光闪闪 ),像是见到( 久别重逢 )的( 老朋友 )。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 斑斑血迹 ),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 奇特 )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 破旧 )了,仍显出( 凝重华贵 );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 英武豪迈 )的气概。

④ 太阳( 落山 )了,月亮( 升起来 )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 越来越稀 ),长鼻抛土的节奏也( 越来越慢 )。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 平静 )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30、最后一头战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点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在充分朗读、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进行有详有略的讲述。如再见象冢凭吊战场葬在百象冢三处就要复述得详细些,其他部分可以说得简略些。

31、六年级语文上鹿和狼的故事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听课稿,分享鹿和狼的故事听课感受和记录

鹿和狼的故事说课稿第一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鹿和狼的故事》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

二、设计思想

本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是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必须让学生自学,知道作者的思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学习中既要注重共性发展,又要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新词:繁殖、狩猎、锐减、相悖、乃至、一命呜呼、难逃厄运、面目全非、罪魁祸首、苟延残喘。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堂上适时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同时采用自读自悟,充分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的错误所在,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物界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制作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及资料。)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这些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边出示课件,并配上恐怖的叫声),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吗?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2、板书题目,齐读。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并设计悬念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你认为好的和不懂的词语划下来,弄懂词义,并写在积累本上。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习题1的自学效果。(投影出示: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②四字词的积累。)

3、检查习题2的自学效果: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故事的。

4、请同学简单复述这个故事。

5、学生就思想内容质疑,将重点的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的障碍,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1、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

①老师将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用描绘性的语言进行渲染,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②老师出示几幅充满生机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

③在想象、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的自然。

2、被摧毁后的森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①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说话:美丽的鹿在嬉戏,生活在天堂里。)

②(播放凌乱的枪声及凄厉的叫声。)同学们,当我们睁开眼睛,25年过去了,凯巴伯森林已变成这番模样(出示图片)

③指导朗读课文中描述森林的句子。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采用悟读、想象、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语言文字后面蕴含的思想内容,】

④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苟延残喘的鹿了吗?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出示画面)!

3、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绿色会消退,疾病会蔓延,温馨的家园早已不复存在,灾难是怎样降临的?同学们,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出示罗斯福的资料)就是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

(出示问题: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与伙伴们交流。)

4、学生分组学习。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5、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子。

①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

②得到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

③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

④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设计意图: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句子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1、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罗斯福所愿意的,现在他想听听大家的建议。鹿、狼还有明白真相的你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出示课件:鹿 、狼 、我对罗斯福说)

【设计意图:读书,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和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

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归纳出道理,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个道理是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出来的)。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创设情境多读课文。

(1)、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

(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响亮地读给大家听。(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谈自己的看法,以本为本,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和读书中得到充实和提高。】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那么多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简单破坏,不要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引狼入室――(出示美国政府 引狼入室计划。)

2、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让凯巴伯森林万古长青,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3、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蛇与庄稼》

【设计意图:让学生相互分享收集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短文《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作为课内教学的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4、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八、作业

写出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

九、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说课稿第二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设计

  1.认识狩、宠、厄、悖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1.课前查阅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大屏幕演示总结语,引起学生注意。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由生活导入

  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

  《鹿和狼的故事》,看看课文又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解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3.主要内容。

  〈三〉理解

  1.导言

  昔日的森林松杉葱郁,而今却面目全非;原来的鹿群活泼自由,现在却苟延残喘。这严重的生态灾难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疾首。然而,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如果有人能够劝阻他不再继续这个错误的决定,必将会挽救森林,挽救鹿群,挽救整个生态系统,可惜,罗斯福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向总统先生进见直言吧!我们来以形式的创给他写一封信,好吗?

  要想使这封信更具有说服力,我们需要以课本为依据,可以用事实说学文欲望话,可以讲明道理,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要有理有据的阐明你的观点。

  2.自由研读课文,思考如何写信。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一封封发自肺腑的信,不仅使罗斯福醒悟,也会使更多的人警醒。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个惨痛的教训不要再重演。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请同学们再回味全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老师这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领悟文旨

32、六年级语文上金色的脚印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脚印听课稿,分享金色的脚印听课感受和记录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第一篇: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以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几件事为主线,以正太朗与狐狸之间的情感变化为暗线品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

  教学重点:

  以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几件事为主线,以正太朗与狐狸之间的情感变化为暗线品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狗和狐狸

  生谈感受:故事讲完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阴险等)

  过度:同学们狐狸就真的专干坏事吗?其实不然,狐狸也是一种有情有意的动物,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一篇有关狐狸的感人故事。

  2、揭题

  a.板书课题《金色的脚印》。

  b.齐读课题

  c.当金色的脚印这五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些什么问题?板书:为什么说这脚印是金色的?

  过度: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六阅读提示

  1.借助课文前边学习提示,用比较快地速度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边读边思考: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它们和正太郎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划出相关词句。拿出抽屉里的表格边读边填。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2、说一说哪些地方体会出了狐狸一家的深厚感情,请标出有关词句。

3、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谈谈你对正太郎、狐狸一家的印象。

5、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二)反馈:咬铁链、喂奶、做窝喂养、咬木桩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一)4-8自然段

  师:看到同学们刚才读书时认真的神情,聆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你们被这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感动了,心灵受到了震撼。接下来请你们用比较快的速度去读读4-8自然段,划出老狐狸第一次救小狐狸里感动你的句子。PPT出示4-8语段

  这天半夜,秋田狗汪汪地叫着,正太郎被惊醒了。爸爸、妈妈都睡得十分香甜。正太郎悄悄地爬起来,睁大眼睛看着仓房那边。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duō)哆嗦(suō)嗦的鸡。(奋不顾身、不顾一切)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秋田狗向黑暗中追去。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

  这时,另一只老狐狸悄悄地出现了。小狐狸一见老狐狸,就不停地哼叫着,用鼻子蹭着老狐狸的身子。它想跟老狐狸走,但是,刚迈出两三步就被铁链拽住了。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现了铁链。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不知什么时候,把狗引出去的狐狸爸爸又回来了。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它们放哨。过了一会儿,狐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林里。(思念妈妈、救子心切、亲密无间、依依不舍)

  后来,老狐狸再没来过。

  1.生找出相关语句及重点词,说说从这些词中读懂了什么?请生板书

  2.指名读第6自然段。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3.师:同学们,当我目睹了两只老狐狸这感人一幕时,心理会是怎么想的?(产生怜悯、可怜小狐狸

  过渡:在老狐狸救小狐狸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二)(14---17自然段)

  正太郎探头往地板下面看时,不禁吓了一跳。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那正是小狐狸的父母。它们瞪了正太郎一会儿,就悄悄地攀着从地板底下通向上面房间的砖块,爬到镶着地炉的地方,不见了。(相互畏惧)

  老狐狸在地板下面做了窝!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din)记小狐狸,明显地消瘦了。(十分思念、惦记小狐狸、寝食不安、日渐消瘦、过度劳累)

  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就在这时,老狐狸开始做一件不寻常的工作,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老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正太郎想,让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救出小狐狸,可能更好一些。

  1.老狐狸在地板下面做了窝!补充狐狸相关资料:狐狸是昼伏夜出

  2.他们将会面临哪些危险?

  3.为什么还把家安到这最危险的地方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死相依、浓浓亲情)

  (毛色黯淡、明显地消瘦十分思念、惦记小狐狸、寝食不安、日渐消瘦)

过渡:面对两只日渐消瘦的狐狸、看着他们一家三口为团聚而苦苦挣扎,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18自然段)

  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他就留下一些,扔到地板下面;还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地板下面那只破碗里。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du)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1.面对我的帮助,狐狸一家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原先的直勾勾地盯着变成?指名读。

  2.从这种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生板书)

  过渡:在老狐狸救小狐狸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四)(21自然段)

  正太郎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踩到了悬崖边的积雪上,和雪块一起头朝下栽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正太郎觉得脸蛋热乎乎的。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a.从中你读懂了什么?(知恩图报、有情有意 生板书)

  b.教师小结:是呀!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都需要亲情、需要爱。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感情朗读,点拔提升(播放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

  1、同学们,跟小狐狸一家三口相处的日子里,他们给了正太郎太多的感动。相信这感人一幕幕也深深感动了你们。来再次捧起书本到课文中去读一读使你感动的句子。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老师巡视,指3-5名学生动情朗读.

  2、同学们,这一个个句子包含了狐狸多少的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不能言,但我们能言。拿起笔来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

  PPT小练笔。

  在多少个夜晚,光秃秃的柞(zu)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悲伤地嗥(ho)叫着。

  两只老狐狸就一直在不远处默默守候着,每当听到小狐狸悲伤地嗥叫时,心里也在默默回应着:。

  3.看着眼前狐狸一家三口这感人的一幕幕,正太郎心如刀绞,他想:

  4、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道出了狐狸一家的心声,同时也道出了正太郎的心声。故事结局也有如我们想像的一样第二天齐--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和爸爸一起到山谷里把它放了。

  小狐狸刚跑出十几米远,老狐狸不知从什么地方奔了过来,兴高采烈地在小狐狸周围跳来跳去,然后一齐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了。

  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四、点题提升

  1、同学们,狐狸一家三口消失在密林深处,留下一串金色的脚印,这脚印里闪着金色的光芒。在我们看来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那么在课文中,你认为这金色还含着哪些珍贵、有意义的东西?

  生作答,师整理

  ①老狐狸对小狐狸那种誓死相救、生死相依的动物之间的浓浓的爱。

  ②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关系。

  ③一串金色的脚印也预示着狐狸一家获得新生,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五、总结

  师:三只狐狸,一个男孩儿,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和动物之间要学会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附:《的狗和狐狸》 一天夜晚,人们正在酣睡,狗在农舍周围巡逻。忽然,狐狸叼着根肉骨头,走近狗的身旁,狗警惕地竖起了耳朵。狐狸吐下骨头,娇滴滴地说:狗大哥!你很勇敢、勤劳。我是最崇拜你的。今天路过这里,特地登门拜访。这根肉骨头,就算是小小的见面礼吧!我愿意跟你交个朋友。

  狗听了,打心眼儿里高兴。它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便叼起骨头啃起来。这时,狐狸又低声说:好朋友,咱俩到小树林去,那里还有许多肉骨头哩。当狐狸和狗在树林里大吃大笑时,狐狸的同伙恶狼,窜进羊圈,把一头肥羊拖走了。

  第二天晚上,狐狸就威胁狗说:蠢东西!以后你必须听我们的话,让我和狼拖走猪、羊、鸡、鸭。你还要替我们放哨。要不然,我们就向你的主人告发。只要你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们有了吃的,也不会忘了你啊!

狗终于乖乖地被狐狸拖下水去了。可是过了不久,他们干的坏事被人们发觉了,都得到了惩罚。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第二篇: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课文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重点是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谈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围绕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进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解析课题

看老师写一个作家的名字。板书:椋鸠十(注音请生读) 这个作家你了解吗?(请生读资料)

▲:椋鸠十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独耳大鹿》、《消失的野犬》、《雁王》和《老鼠岛的故事》等,先后被日本文部省指定为向中小学生推荐的主要课外读物;在日本全国的少年儿童中间拥有众多的读者。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板书金色的脚印。)▲

读过课文,你知道这一串串的金色的脚印是谁的吗?(板书:老狐狸和小狐狸)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说出了课文的三个角色,课文除了写到他们还有谁? (正太郎 师板书)

那围绕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马上打开课文,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正太郎家的佣人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救出小狐狸,正太郎被感动暗暗帮助他们,与老狐狸一家建立了有好的关系。后来当正太郎为要回被送走的小狐狸时,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又救了正太郎。最后狐狸一家终于团聚了的故事。)

师:板画板书。 请生说,补充说同桌说说再请生说.

2.略读提示

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来看看略读提示(▲),大家浏览一下,说说怎么学习本课

a、老狐狸为了营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

b、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集体交流。

师:根据略读提示进行学习,会使我们更有方向更有目标。那现在就让我们深入的走进课文。

3、交流第一个问题(老狐狸为了营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自己读读4到19段,想一想老狐狸为了营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

给事例列标题的时候可以简洁点,能用四个字就最好。

舍命引狗/调狗离窝 咬链喂奶 (苦心、冒险)做窝 (死命、拼命)咬桩(师相机板书) 小标题加上体现情感的词就更好!

三、精读课文,细致品读

▲(1)师:在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四件事情中,你感触最深,最打动你的是哪件事,画出相关的语句写写你的批注。

(2)汇报交流。

▲片段一: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生交流)

师:这句是对狐狸什么的描写?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师:同学们,日本秋田犬因原产地秋田县而得名。属尖嘴犬系,力大强壮,在日本多被用来做火警备犬,是人们十分喜爱养的家犬。那这只狐狸是怎么啦,如此大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为什么)

师:原来狐狸夫妻俩为营救小狐狸而不顾危险设的调虎离山之计啊。

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位狐狸爸爸?

师:是啊,这是一种大无畏的勇士精神啊,对孩子深切浓厚的爱才会使他们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就让我们带着对狐狸爸爸的敬佩之情齐读这句话。             

片段二:这时,另一只老狐狸悄悄地出现了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师:当狐狸妈妈发现小狐狸被锁链锁住之后,狐狸妈妈又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找找6、7段中的关键词来谈谈狐狸妈妈。

师:从狐狸妈妈的身上同学们也感到了浓浓的亲情。这割不断的亲情,使我们从它们身上读出了人性的美好。

片段三:做窝

师:老狐狸为什么把家搬到最危险的地方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勇气。正因为非常危险,当正太郎看到的时候,他发出拉这样的感叹! 你读出了什么?惊讶

此时正太郎看到的老狐狸的模样是怎样的?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明显地消瘦了。

师:而小狐狸呢?通过这样的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苦心

片段四:咬木桩

一个一直没忘。打动了正太郎,相信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个同学。

多么坚定的意志。多么伟大的亲情啊!

5.交流第二个问题:体悟正太郎的善良以及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狐狸对孩子的爱深深感动了我们,也深深感动了正太郎,他决定暗中帮助老狐狸,让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就出来。就在这样的帮助中,他和狐狸一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学生交流:陌生、警惕熟悉、亲密)

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关系非常亲密?同桌一起找找看,教师重点▲:

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柔和地舔他的手。

①自己读读这句话,从这句中抓关键词说说你体会到什么?抓住:舔、轻松自在、踱来踱去谈感受,读出亲密。

②平常野生动物对人们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警觉,生怕受到伤害,可是这里呢?踱来踱去就像在自己家轻松自在 舔表示友好 )

③舔是一种怎样的动作?舔在动物中代表着什么?(爱的表现啊)

④为什么能这样亲密?正太郎为他们做了什么?

谁说动物没有亲情呀!正是因为这样的举动,让狐狸一家感受到了朋友般的友情,所以,齐读:(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柔和地舔他的手。)

师:还从哪些句子看出他们关系的亲密?

▲:不知过了多久时间,正太郎觉得脸蛋热乎乎的。他费力地

这里有感动你的地方吗?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描述他们的亲密的?(动作)

圈描写狐狸的动词:舔、蹲、温暖

① 通过这些动作的描述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② 没有狐狸的这些举动,正太郎将面临什么?

③ 不停地做着这些动作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读读(23个学生),齐读。

师: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人和动物是可以在地球上和谐共处的。

四、理解:金色的脚印

我们看看课文的结尾:▲最后一段齐读,思考:课文的题目金色的脚印又有什么含义呢?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五、▲师总结: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

六、作业:

小练笔:

(▲)师:几个月过去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狐狸一家又和正太郎相遇了,这时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写写)也像作者一样通过他们动作的描述来表达情感。

(▲)推荐书目:再被狐狸骗一次

金色的脚印

狐狸

正太郎 小狐狸(被捉)

33、六年级语文上跑进家来的松鼠说课稿

对松鼠的喜爱,

自己垫窝 意想不到

六、教学反思

3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向我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这篇《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线为纬线结构全文。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大人孩子忙着准备置办春节前的年货。

文章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文字朴实自然,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表现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他们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能够理清课文的顺序,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他们对于作者的选材,分清文章的详略、主次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训练,需要教师适时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记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为什么这样写?3.体会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祥和,感受传统节日风俗的氛围。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选材的构思。因此我将采用朗读与默读结合法,引导点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则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

图片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刚好这一篇课文也是新学期后的第一篇,学生对自己刚刚过去的春节,应该有说不完的话题,因此,教师抓住契机引导。

同学们,你们刚刚过完春节,谁能说一说你们过春节时的感受和体会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过春节的心情和感受,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感同身受,也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疏理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后猜想:北京的春节只写了春节这一天吗?那么作者老舍先生是从哪一天写起,到哪一天结束?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此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梳理课文内容)

图片

(三)细读品味,体会年味

在这漫长的一个多月里,老舍先生重点写了哪几个节日,这些节日习俗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完成思维导图。

腊八一一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

除夕一一家家赶做年菜,吃团圆饭

初一一一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正月十五一一悬灯结彩

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把这五天写得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注重思考选材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与中心意思有关的内容详细写,与中心意思无关地一笔带过,且要引导注意选材是为主题服务的意识,切不可记流水帐)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学完课文,再阅读阅读链接想一想,与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形式不同的语言表达是为主题服务的意识)

(五)运用方法,学会表达

学完课文,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自己过春节的体会和感受吧!快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此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学会抓主线,突重点,灵活选材,为下阶段学习迁移的运用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左边是时间轴线,右边是人们的活动,脉络清淅,详略突出,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35、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第()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桥》。因为面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所以我主要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洪爆发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后说体会,这节课就在学生对山洪的恐慌、害怕中拉开了帷幕,接着我直接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所以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自学,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生词,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感知全文。鉴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又通过刚才的自由读文,学生对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写下本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汇报,老师适时指导梳理并加以鼓励。

三、抓住重点,走近老汉

这里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在旁边做好批注,以体悟老汉的高贵品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在一旁引导,让学生随机汇报句子谈想法。如:

学生汇报课文15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动作描写冲、揪、吼,及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老师范读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悟老汉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小学生正处于爱模仿的年龄,老师范读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学生汇报课文第8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感悟,从哪里能看出他像一座山?学生能找到不说话、盯着,我趁势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对比老汉的表现与人们的表现。这里我会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的关键词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与老汉的表现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不说话盯着、沙哑的喊话来对比,并且把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其进行一对一的相互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两者间的反差。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汉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精神。

四、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从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它的内心,所以此时我引导学生聚焦课题,并质疑课题:文章主要写的是老汉,描写桥的内容并不多,为什么作者会以桥作为本课题目呢?当学生想不到时,老师适时引导:这桥通向的是哪,意味着什么?这时,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是一座生命桥,又是一座连接党员和百姓的亲民桥。

2、为了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将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一个小练笔:山洪过后,老汉的坟前跪了一排又一排的村民,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回顾课文,又能在练笔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

36、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37、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

【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文章的生字词、多音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自然段。

2、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经验丰富的农家少年,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第十六段,领悟其中蕴含的含义及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接着深入学习有关段落,体味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根据】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闰土的喜爱之情,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在课时学生已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了一至五自然段。因此,我一开课的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复习与回顾课文内容中导入新课。我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听我的配乐介绍自然段的内容。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从而加深了对闰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 )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堂上的主人。

(这一部分结合教案、幻灯片来讲 内容为教案的二三部分)以评价代讲,以画代讲,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我用课件演示,同学评价老师的课件做得好坏,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讲得出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

在教学刺猹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评价,他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我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教学看跳鱼儿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研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拨亮学生思维过程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突破难点时,对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四)争辩研读,开放创新

此环节,我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这样把辩论活动引入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同时争辩是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同时,学生在争辩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当时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课后拓展

我建议孩子们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板书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写人记事一类文章的特点,充分的凸现人物形象。

【总结】

总之,我在体现新课标精神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积极的、努力的尝试。当然,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如何在开放性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正让全体学生都能各有所获,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在语文积累,有感情朗读指导,教学环节过渡等方面也还需要改进。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38、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趣,体会马鞭的趣、亮相的趣,借助作者的娓娓道来,想象舞台场景的生动传神,为此,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一是初识京剧,感受京剧的与众不同;二是结合资料,感受京剧的韵味不凡;三是从马鞭亮相,感受京剧的艺术趣味;四是欣赏京剧,感受京剧的耐人寻味。四个环节从课外的资料到课内的自读再到课外的欣赏,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京剧,也让课内阅读立体化,学生一定会爱上京剧。

39、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古诗《迢迢牵牛星》。接下来,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迢迢牵牛星》是编排在粤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个课题《汉魏晋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古诗十九首》映了时代的动荡,社会的乱离《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为学好以后的诗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为以后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似的诗歌并为简单地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知识,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2.技能目标: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叠音词作用和表达效果。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理解诗歌所表达出的渴望普天下夫妻团聚的愿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叠音词作用和表达效果,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2.教学难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牵牛织女星等天文知识、光年的定义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3.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天文知识、光年较抽象,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的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一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朗读法、讲授法、读写结合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还采用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利用叠音词串联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意蕴,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按照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讲授的内容突出本课的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中有导,讲中有练。使学生主体作用凸显出来,把课堂进行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注入式。

3.读写结合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后面的叠词练习进行快速地思考,组织答案,我来总结这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和规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叠音词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说学法

根据本文篇幅简短,又是浅显的文言文的特点,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进行预习,并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和提问法去推动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出初步真实感受。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从学生的回答情况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此之后,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起来讲述他们所了解到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总结学生的回答情况,并由我来详细地向学生交代故事的起源、发展,最重要的是突出这样一个常识让传说与课文有了紧密的切合点,牛郎和织女是因为王母娘娘的一根发簪化成的银河而相隔两地,不得相见,后来真情感动天地,遂允许二人七月七日相见。

2.示范朗读:

教师朗读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容易读错的多音字词。教师用语言鼓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读上,同时又能激气学生当堂背下诗歌的兴趣和信心。

3.学生朗读: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以读为乐。

4.学生背诵

在经过反复的听读和朗读之后,学生已经基本能粗略知道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以诗歌的思想内容。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名师一号》P110页第三题

七、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重点字词如多音字读音让学生动手去查阅,自己作初步的记忆,教师扮演辅导者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对《古诗十九首》及《迢迢牵牛星》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古诗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课文,使他们进一步的理解文章,梳理思路,提高诗歌鉴赏阅读的语感和鉴赏的思路。完成《名师一号》的习题,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对以后的古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讨论法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40、六年级下那个星期天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那个星期天教学说课稿课案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继续从技巧、文章的情感体味出发进行朗读的指导。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方法,但通过动作的细节、环境的烘托来表现的手法学生还没有透彻理解掌握需要加强引导和练习。同时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情感世界丰富、敏感、细腻,文章以孩童视角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六年级的学生基础较为扎实,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欠佳,学生分层较为严重,但思维较为活跃,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正确读写蚁穴、急遽、惊惶、依偎等词语。

2.初步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课时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那个星期天》,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那个星期天我有什么盼望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一起走进课文。

4.简介作者

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作家、散文家。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本文选自《务虚笔记》的《童年之门》这一章节。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检查学习效果。

耽搁 蚁穴 急遽 咔嚓

依偎 缥缈 惆怅 惊惶

念念叨叨 空空落落 翻箱倒柜

三、再次感知 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时间顺序)

3.教师追问:随着时间的变化顺序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我的心情。

4.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到与时间相对应的段落,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我的心情。

愉悦期盼 焦急兴奋 委屈无奈 失望伤感

四、重点研读 体会心情

1.作者又是怎样把我这种心情变化的过程写清楚地呢?聚焦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小男孩那种焦急又兴奋的情感表现出来的呢?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他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2.读完之后发现了吗?整段话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段时光不好挨,那在这段时光我都做了些什么呢?结合插图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3.那作者又是怎样通过这些具体的事表达情感的呢?

4.再读读看除了动作描写外在句子表达方面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5.这段话中除了描写了我的举动,我的想象还描写了什么呢?

6.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五、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我们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借助课后的交流平台来小结一下,来快速的读一读这段话:

有时,我们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如,《那个星期天》有一段叙述了我怎样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通过交流平台的小结我们知道了在写作时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这样的表达我们读起来也就更加的真实、自然。其实在课文中像这样的表达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继续学习课文的其它片段。

2.布置作业。

请描写一次你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第四自然段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早晨 上午 中午 黄昏

愉悦期盼 焦急兴奋 委屈无奈 失望伤感

具体的事 具体的景物

动作描写 反复表达

课件

那个星期天

手机扫码阅读六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