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学习分享 2023-07-09 14:35:04

六年级语文上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1、六年级语文上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鸥听课稿,分享老人与海鸥听课感受和记录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第一篇:

《老人与海鸥》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深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动人的情景,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自读悟情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1、师过渡: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的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老人去世了。

2、师: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遗愿:他说当他离开人世时希望能够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1519自然段,边读边想,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用横线画出来,再读一读,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跟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

预设: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大不一样,提问:海鸥的叫声与姿式与平时会有怎样的大不一样?

(2)师: (出示课件)海鸥们连声呼唤,他们似乎在说什么?

(3)师:同学们,海鸥们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有惊讶,焦急,还有悲伤,谁能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

师渡: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它们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而感人的葬礼。自由读第16自然段,海鸥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2)如学生说到瞻仰,理解瞻仰的意思。瞻仰指恭敬地看,一般指对伟人的尊敬,老人是伟人吗?(学生讨论汇报)

(3)男同学带着对老人 的尊敬与爱戴读读这句话。

C.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师:你体会了什么?(生发表意见)

(2)师;好,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现在你就是一只海鸥,把你最好的祈祷与祝福送给老人吧!(生闭上眼睛祈祷)

师:睁开你们的双眼,把这份诚挚的感情读出来。(生有感情地齐读)

(3)师配乐朗诵《离开你的那一天》: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竟成了诀别了。男同学读16自然段描写海鸥的句子,女同学读描写老人的句子。

师:当我们把遗像拿走时,又发生了什么?

D.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师:读读这个句子,圈出描写海鸥动作的词语。

(2)交流,课文中用了两个扑,而不用飞呢?

(3)一只只海鸥扑过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

师:这是一场让人为之动容的葬礼,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读出海鸥们一片深情。

(4)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意想不到的事?

交流,看视频,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师:十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照顾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老人送上一程。

三、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1、师: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人们在翠湖边上建了一座雕像。老人依旧面带微笑,手捧鸥食,海鸥在老人的手上,身旁翩然翻飞,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被永久定格。老人虽然已经离去,但人们依然关心着海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希望我们像吴庆恒老人和歌曲中的小女孩那样,关心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板书:

老人与海鸥

爱 送

亲人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第二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

1、师:上课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短视频,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去感受一位老人与海鸥之间浓浓的情谊吧。 (出示课题、师板书、生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快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完你有什么疑问?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预习:(开火车读)

重点讲解:抑扬顿挫、模样

3、解决了生字这个拦路虎,那我们先来开始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来说呢?(生答: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在一个,在冬天的翠湖边,一位老人给海鸥喂食,跟海鸥相伴,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是海鸥给他送行的感人故事。)

4、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老人和海鸥,你只要抓住这两个主人公的主要事件就可以很精练地说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刚才老师还问了个问题,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我希望你还能用很精练的语言表述你自己的看法。你来说。老师试着把你们刚才的问题梳理一下,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海鸥为什么有那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啊?

三、品重点句,感悟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

(一)梳理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1.师:孩子们,其实老人和海鸥是联系在一起的。读懂了老人我们也就读懂了海鸥。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重点描写老人的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老人的哪些做法感动了海鸥?把有关句段用横线画出来,圈出关键词,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好开始吧!

(1)(出示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2)这位同学找到的其实是作者对老人喂海鸥的一处细节描写。是吧?你仔细地再读这句话,当你读到哪个小细节的,你最激动?你来说。同学们,老人的这份细心,打动了我们,也一定打动了海鸥,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师:看来,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放饼干丁。其实,无论是老人依着海鸥,还是海鸥依着老人,这并不重要,因为老人与海鸥之间总是那么的默契,总是那么的相依相随。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和谐的场景,它成了昆明市翠湖公园最美丽的景色。

3. 学生汇报,(出示句子):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师:这是老人在呼唤海鸥,句中哪个词让你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亲昵)

师:孩子们,独脚曾经受过伤,平时它最受老人的疼爱,有一天老人正亲昵地跟独脚说:_________________;公主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一位大小姐,干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不紧不慢,连吃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老人就假装生气地跟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老沙的头上有一个金属光,它可是鸥群里的老大哥,吃东西的时候老是让着弟弟妹妹,老人把它叫过来,心疼地对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想象空间,只要透过文字去想象画面,我们就能悟出中间蕴涵的真情。老人的声声呼唤,全是为了海鸥,你们说,这怎么能让那些海鸥们不心动呢?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副如诗般美好的画面。孩子们自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意境美。读吧。

(出示句子)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读得真美,你们从他的读中有没有听出些什么?是呀,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细腻传神的动作向我们传递着款款深情。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

(二)聚焦外貌,感知老人形象

1、师:老人对海鸥的心声一定还有很多很多。文章除了抓住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反映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之外,还对老人进行了什么描写?(外貌)(出示句子)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朴实无华)再次体会老人爱鸥之情。

2、师:【课件出示】这老人名叫吴庆恒,他一生孤苦,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他每天徒步二十余里为海鸥喂食、嬉戏,风雨无阻。他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的饼干他却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吃,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却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牌香烟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多年来,宁可穿着褪色的旧衣,背着褪色的布包,甚至用着褪色的塑料袋,也要把钱省下来买饼干,一到冬天,每天步行二十多里,给海鸥送餐去。怪不得朋友会说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十多年啊,十多个春秋,一千多个日夜 十多年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来,无论老人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着,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配乐读)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走停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 当人们遵照老人的遗愿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2、出示自读提示:自读1517自然段,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呢?画出有关的句子,从这些句子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海鸥们不会说话,但老师却分明听见他们在如泣如述地说着什么,原来他们把自己的语言都化做了一个个的动作,孩子们,你们找到他们的特殊的语言了吗?你说 。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过渡: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它们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而感人的葬礼。课文中还有那些画面是你意想不到的呢?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D.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好,孩子们,白色旋涡中,老沙来了,公主来了,老人的儿女们都来了。公主,你为什么和老沙在老人的遗像前停留得那么久?这是要,这是想要?

师: 同学们,作者又一次通过海鸥的动作向我们传递出了怀念的深情(听不清这个词)你们说此时此刻在海鸥的心目中老人还仅仅是一个还是素不相识的人吗?是啊,老人与海鸥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那样,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5、请同学们想一想,海鸥为什么会有那样不同寻常的举动?

(正是因为老人对海鸥胜似亲人般无私的爱,才有了海鸥对老人难舍的情)

三、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过渡:老人走了,海鸥们对老人肯定有很多的不舍,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向老人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吧!

2、生想象说话

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课件出示),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最后,让我们在一首《丹顶鹤的故事》中结束这一节课,希望我们永远铭记海鸥老人,学习老人关爱动物,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板书 : 老人 爱 海鸥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zh ch sh r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本课出现的声母zh ch sh r以及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和上一节课的声母z c s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有所变化,因此可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2.借助图画,读准字音,记清字形。老师可以充分运用书中的插图教学拼音。

小结:(1)声母加个i就是整体认读音节(2)读声母要短促有力,整体认读音节声音可以拉长。

练习朗读

2.学习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并朗读(当他们加上i就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总结发音规律。

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做游戏、玩中学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容量和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拼音教学中,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借助图画,让学生牢记字母形体。在教学中利用我当小老师互教互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个别学生对r与sh的发音还不够准。在以后教学中,要多关心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耐心与指导,并要多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3、一年级语文上小书包说课稿

课前准备

上课前先让学生把桌子前后左右对齐,桌面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准备好语文课本,拼音田字格本,铅笔和橡皮。喊口令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二、猜谜引题

1、同学们上课前,我先出一个谜语让你们猜一下:带子长长身体方,书本文具里面装。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伴我把学上。(教师适时引导,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并告诉他们会的举手)

2、指名回答:书包。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与书包有关的,接着板书课题:8.小书包。(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强调不拖腔)

3.知道书包什么意思吗?就是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学习偏旁包字头。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每天我们都背着书包上下学,那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学习用品,你真正观察过吗?想一想再回答老师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指名让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书包,边往外拿边说出学习用品的名字,说完后整理自己的书包放回桌洞,老师板书:

橡皮(擦错别字的) 尺子 (连线用的) 作业本 (做作业的本子) 笔袋 (也可以说是文具盒,用来放铅笔,橡皮尺子的)

铅笔(写字用的) 转笔刀(削铅笔的工具

说到这里我还有几个谜语让你们猜一下

1.小小身子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嘴巴尖尖会写算,只见短来不见长。(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有厚又有薄,有长也有方,打开看一看,知识里面藏。(书)

(1)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说明它们的用途。

(2)学生自由读,不会的向小组长或其他同学请教。

(3)指名读,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3、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竖大拇指),那来看看课文中我的小书包里到底有哪些宝贝?它们又是怎样陪我去学校的?读读课本70页的儿歌你就知道了。

(1)老师范读,让学生仔细听(发现前两个字一停,再读后三个字),再领着学生读一遍。

(2)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把课本71页最上面的二类字在课文中圈出来,遇到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并且让他们考虑课文中的小书包里有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3)老师领着学生读。

(4)师:课文中的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四.板书设计:

8.小书包

橡皮 铅笔 作业本

课本 彩笔 图画本

转笔刀 文具盒(笔袋)

尺子

五、拓展练习,整理书包

1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么整理书包的?

2、小结:书包里的朋友有很多,所以我们以后去上学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看看要带的东西是不是带全了,还要爱护书包里的这些文具,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3.回顾整理这节课学的知识。

小书包说课稿第二篇:

小书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认识三个偏旁:包字头,单人旁亻,竹字头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认识自己的小书包,学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的小书包里都有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我们的小书包?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书写课题:小书包。我们去书包里看一看都有什么。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ū bāo chǐ zu y běn bǐ dāo k zǎo xio

书 包 尺 作 业 本 笔 刀 课 早 校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笔 :音节:二拼音节。偏旁:竹字头。认识偏旁:竹字头结构:上下结构,组词:学生说。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反义词

早晚 来去

多少 真假

上下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包字头,

单人旁亻。

竹字头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变一笔

刀(九) 户(尺)

加一笔

木(本)(术)(禾)

少一笔

本(木)

写偏旁

包( ) 作( )

笔( ) 课( )

加偏旁

毛( ) 果( )

反义词

晚 (早) 去 (来)

假 (真)多 (少)

上 (下)

六、升华学习

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并且用这个字组词语,再用所组词语说一句话。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三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五、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在朗读时找一找课文有几句话。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一)我们的小书包(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1、谁来看一看你们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2、学生拿出来给老师看。

3、老师板书: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

(二)我们的小书包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句话?(4句话)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4个句号)

3、同学们齐读第一句话

(1)书包里,什么东西真不少呀?(宝贝)

反义词:真假,小大

(2)你的宝贝是什么呢?我们继续看课文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句话,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你的宝贝是什么呢?(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2)你的宝贝听话吗?我们继续看课文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句话,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宝贝上课怎么做?(静悄悄)

(2)宝贝下课怎么做?(不乱跑)

(3)可是你的宝贝自己不会说话,是谁让它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呢?(我自己)

反义词

上下

6、请学生一起读第四句话

(1)宝贝们睡懒觉吗?(不睡,天天起得早)

(2) 陪你去干什么呀?(上学校)

(3)可是你的宝贝自己不会走路,是谁让它起得早呢?(我自己)

反义词:早晚

7、这些宝贝都是你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爱护他们,不把他们弄脏,书包好书皮

8、老师总结:我们书包里的文具每天都陪着我们上学,我们要爱护他们保护它们,学会整理它们。可不要忘记叫它们陪我们上学。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灵活朗读

接力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朗诵,一人读一句。

六、考一考你

把不是同一类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1、 橡皮 尺子 铅笔 书包

2、铅笔 转笔刀 蜡笔 钢笔

3、图画本 方格本 作业本 算术本

七、课文升华

说一说:你是怎样爱护你的小书包的?

1、我会自己整理书包

2、我会把文具包摆放整齐

3、我会保持书包干净整洁

4、我会给书包上书皮

5、我会把书本的卷边弄平

6、我会不忘记每天睡觉前自己整理好书包里的东西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词语和短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词组和段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早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早共有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书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书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刀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刀共2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尺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尺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五)指导书写汉字本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本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四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4、一年级语文上青蛙写诗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听课稿,分享青蛙写诗听课感受和记录

青蛙写诗说课稿第一篇:

青蛙写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两个偏旁:秃宝盖儿冖,四点底灬。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长什么样子吗?你知道青蛙会写诗吗?今天我们去学习一首诗歌,就是关于青蛙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青蛙写诗》,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带我们去读诗。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xiě shī diǎn yo ɡu ɡěi dānɡ chun men yǐ chnɡ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xi ɡ yǔ

下 个 雨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写: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秃宝盖儿冖,认识偏旁秃宝盖儿冖,结构:上下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要:多音字

yāo 要求

yo 不要

反义词

下上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秃宝盖儿冖,

四点底灬。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六、读一读(课后练习)

1、老师出示课后生字,看一看谁会读。

2、学生读一读。

诗歌 诗人 以前 以后 你们 他们 写字 写作业

七、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写偏旁

写( )

点( )

们( )

过( )

加偏旁

与( )

占( )

反义词

下(上 )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偏旁。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5个小节)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5个地方空一行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1)雨点怎样说话呀?(淅沥沥,沙啦啦)

(2)青蛙说说什么了?(我要写诗啦)

(3)青蛙会写什么呢?谁会来帮忙呢?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小节,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小蝌蚪说什么了?(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2)小蝌蚪长什么样?逗号长什么样?

(3)小蝌蚪真的和逗号很像。

(4)还有谁来帮忙呢?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小节,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水泡泡说什么?(我能当个小句号)

(2)水泡泡长什么样?句号长什么样?

(3)水泡泡真的和句号很像。

(4)还有谁来帮忙呢?

6、请学生一起读第四小节

(1)一串小水珠说什么?(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2)一串小水珠长什么样?省略号长什么样?

(3)一串小水珠真的和省略号很像。

(4)有这么多朋友老来帮忙,青蛙的诗写成了吗?

7、请学生一起读第五小节

(1)青蛙的诗写成了他写的诗歌什么样子呢?

青蛙一共写了三行诗: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2)第一行是谁帮忙的?(逗号,因为第一行是一个逗号)

(3)第二行是谁帮忙的?(句号,因为第二行是一个句号)。

(4)第三行是谁帮忙的?(省略号,因为第三行是一个省略号)。

8、老师总结:小青蛙太可爱了,它让我们认识了逗号,句号,省略号。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青蛙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 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表演朗读

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五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朗诵。

六、考一考你

1、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2、蛙写的诗里面有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请你圈出来。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七、课文升华

想一想:青蛙写诗谁还可以来帮忙呢?照样子说一说。

两只乌龟游过来

身子一缩说:

我们可以当冒号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了课文,背诵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下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下共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个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个共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雨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雨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们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们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三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说课稿第二篇:

《青蛙写诗》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高兴呱呱呱叫,做诗的情景,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儿童喜爱的文,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设计说明】

  《语文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教学目标】

  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会写个们两个字。

  2正确朗读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个生字和正确朗读文。

  【前准备】

  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和生字卡片。

  【时安排】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游戏

  师生玩圈圈变变变的游戏。请发挥你的想象在圆圈上添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呢?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游戏中。在黑板上画出荷叶,小蝌蚪小水泡,一串水珠。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美丽的池塘。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他要给我们写诗了,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齐读题。

  2学习写诗这两个字出示词语卡片。写诗指名读观察一下写可以怎么记呢?写字的偏旁和我们以前学过宝盖头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写诗还可以写什么?师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你能给师找个朋友吗?(诗人,诗歌,古诗)

  二、初读文,随文识字。

  青蛙写诗就是一首好听的儿童诗,这首诗是张秋生爷爷的作品,看他是张秋生爷爷,他写的故事也特别有意思。你听听《顶呱呱的呱呱先生》、《打喷嚏的兔子》有趣吧!介绍张秋生爷爷是想告诉我你们一个诀窍,以后走进书店买书,看到张秋生三个字,把它买来,这样的书,你一定爱看。因为他的书最适合我们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看。

  2请同学们翻开书84页,听老师读文。

  3大家听的这么认真,一定是很喜欢。自己试着读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指名分小节读文。同学从字音正确方面评价。

  下雨了,池塘里的小青蛙可高兴了。它要宣布一事:读第一小节。有个难读的词雨点儿指导读好儿话音。

  (1)认识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2)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6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有条理地说话。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指名读第二小节。

  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

  预设: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当是一个多音字。当心、当做。

  7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呢?一串水珠

  串:古人用这样的图形表示串这个字。后来演变成两个椭圆形被一根竖线串在一起到现在变成了扁口串一起拼读一遍。生活中哪些是成串的呢?

  们:猜字谜门外有人。很多人在一起就是人们。

  以:组词说句子。以前、以后。

  8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1)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2)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9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小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

  (1)出示成说说怎样能记住成字。(拼读)

  指名读第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青蛙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味道。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注意节奏。

  三、中游戏

  雨越下越大,小青蛙要回家了,谁能帮助他过河呢?(生字卡片游戏)

  四、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文里你们会读吗?

  五、写字指导。

  这节还有一个任务,要写好两个字。

  屏幕出示个、们,让同学关注观察这两个字的偏旁说说有什么发现,

  2让同学当小老师提醒。

  3人在上,不变化,撇捺落在横中线,人在旁,捺变竖,左窄右宽要靠拢。教师范写,让同学看清起笔,运笔,收笔。

  4.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5、一年级语文上比尾巴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听课稿,分享比尾巴听课感受和记录

比尾巴说课稿第一篇:

比 尾 巴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录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同学们,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去当裁判。他们比什么呢? 板书:比尾巴

(二)认真看老师写比。谁记住它的笔顺了?指名说,齐写。

(三)谁能记住尾字?

(四)这个字---巴谁能记住?

二 、看录像

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呢?放录像。

三、 初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指名读。

(三)自由读课文,看看哪些动物比尾巴了?在下面划横线。

(四)谁知道哪些动物比尾巴?(板书:猴子兔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孔雀)

(五)学习尾巴 谁 长 短

1.多种方式读:尾巴、 谁

2.加法识记:尾、谁

3.数笔顺识记:长

(六)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四、学习一、二节

(一)学读问句。

1.下面听老师出题,认真听老师出题时的语气。

(1)老师范读第一节。

(2)谁能学着老师给大家出题?指导读好问句。

2.谁会回答?(指名回答,齐答)

3.问答是对读。

五、学习三、四节

(一)同桌一人出题,一人回答,然后再交换。

(二)指名表演。

六、朗读全文,边读边做手势。表现出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问答的形式编儿歌。

八、作业设计

书写长、 巴、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一)朗读全文。

(二)出示生字,认读。

二 、背诵课文

三、学习伞、公、最3个生字

(一)数笔画识记:伞、公

(二)多种形式读:伞、最

1.用最说话。

2.比一比。

巴――把――爸――色 公――松 鸭――鸡

3.练习: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扁――( ) 短――( ) 弯――( )

四、指导书写

长:第二笔横要写长,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叫竖提。

比:左窄右宽。

把:第三笔是提。

五、读一读,画一画

(一)出示课后六种动物的图片。

(二)让学生试着画画它们的尾巴。

六、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了吗?

七、知识外延

动物尾巴的妙用

世界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大部分动物的身体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

鸟的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在飞行时,鸟尾巴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摇摆,促使身体前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而转向游泳。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八、作业设计

(一)背诵课文。

九、板书设计

6. 比尾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公鸡 弯

鸭子 尾 巴 扁

松鼠 好像一把伞

孔雀 最好看

教学反思

本设计通过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 为了提高识字的趣味性和效率,本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抓住识字规律,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比尾巴说课稿第二篇:

比尾巴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和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学情分析:在学生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学生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可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弱,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能死板地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目的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巴等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扌、八。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的语气;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教学方法:

1.读中感悟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我注意引导学生唱读、带动作读、自主发现规律等多种形式读课文,并多次朗读,真正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及背诵课文。

2.情景教学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吉林先生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本节课通过故事串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裁判参与到故事中,引导学生用体验、感悟的方法进行学习。

3.多媒体演示法。在复习生字词、探究动物尾巴的特点、播放再现文本内容、练习等环节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具学具: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当裁判,它们要比什么呢?

生:比尾巴。(课件出示)

(跟老师读、指名读、全班读课题)

师:你们读得真好!原来小动物们今天是要进行比尾巴大赛。

(板书课题)

师:不知道你们刚才听清了吗?我觉得XXX同学有一个地方读得特别好,谁来说说?

生:她那个巴字读得很轻。

师:哦,她那个巴字读得很轻。巴是轻声,你听得真仔细!小朋友们能不能像她那样一起读一遍呢?

生:比尾巴。

师:真棒,一学就会。

二、认读生字词

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比赛好吗?

师:好,请你们翻到82页,小声并指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读准字音,将每句话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指读)

师:小朋友们在下面读得可认真了。究竟有哪些小动物要参加比尾巴大赛呢?一号选手是谁呢?

生:一号选手是:猴子 二号选手是:兔子 三号选手是:松鼠

四号选手是:公鸡 五号选手是:鸭子 最后一个选手是:孔雀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了。大家读读他们的名字吧!

生: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带拼音读)

师:既然参加比赛的小动物都到齐了,接下来就该比比赛了,你们来当裁判好不好?但是当裁判可不那么容易,得先过关才行。

(课件出示:比、尾、巴、谁、长、短、把、伞、兔、最、公)

师:先拼读再读一读。(带拼音指名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小朋友读一读呢?(小老师带读)

师:我们的小老师真棒,声音都特别洪亮。

师:我也想试一试,请你们跟我读。(师领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回到课文中找到与这些字能成为好朋友的词语并用横线画出来,比如谁的、尾巴,你们赶紧找一找、画一画吧。

(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课文并标出已画好的词语)

师:你们都找对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看看大家是不是能读通顺了呢?

(生齐读课文)

师:你们对音节掌握得真好,已经是合格的裁判了,但大家要成为优秀的裁判还需要通过下一关。我们必须还得记住它们的样子。老师先分享一种方法帮助你们去记住他们,接下来呢你们再分享你们自己的好方法。

(课件出示汉字演变图片)

师:老师分享完了,该你们了,我们采取摘气球的形式记生字,但是同桌之间要互相合作才能摘得气球。规则是你分享完你的记字方法之后老师会问你的同桌是不是记住了,如果记住了的话这个气球就是你们两个合作摘到的。

(课件出示摘气球,同桌之间合作摘气球)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鸡和鸭都有同一个偏旁鸟字。把鸡中的又换成甲就变成了鸭。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它们都有一个鸟字旁。你用了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它。

生:我用了加一加的方法,尸+毛=尾。

师:是的,很清晰。

生:尾字我觉得上面的那一撇就像是尾巴,下面是个毛字,就像是尾巴上长了毛。

师:真形象。

生:我用了减一减的方法,把-把字旁=巴。

师:你用了减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它,非常好。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方法记住他们,生字宝宝可乐意与你们交朋友了,但是生字宝宝还有他们自己的好朋友,谁来给他们找一找朋友呢?也就是给他们组组词。

(课件出示词语)

师:最后老师考验一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师挑指生字和偏旁,全班读)

师:到此闯关成功,恭喜大家当选为优秀裁判!

课中操

师:我们一起听首歌庆祝庆祝吧!

(播放比尾巴的歌曲)

三、整体感知课文

师:听了这么优美的音乐之后啊,我们裁判们来任务了,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轮的三个比赛项目,请你们认真读一读。

(生读三个问句,师板书谁、长、短、一把伞)

师:小朋友们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同样的问号。

师:哦,这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这种有问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问句。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声音就要扬起来,下面谁来读一读呢!

师:有问就有答,咱们把比赛的项目弄清楚了,到底谁是比赛的冠军呢?小朋友们快快在书中找出来。

师:现在肯定知道比赛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

生:猴子的尾巴长。

师:你把长这个冠军奖给猴子了,小猴子得了一个冠军可高兴了,你瞧它都高兴地跳起舞来了!还有谁来?

生:兔子的尾巴短。

师:瞧,小兔子也高兴地跳起了舞。

师:还有吗?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板书猴子、兔子、松鼠)

师:你们非常棒!我们再一起读一读第一轮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吧!

师:接下来我们还有第二轮的三个比赛项目,这就需要你们这些小裁判们自己去找到比赛项目并找出比赛结果,就像裁判第一轮的三个比赛项目一样!大家赶紧去读读后面的句子吧!

(师板书弯、扁、最好看)

师:我们一起看看比赛项目,相信你们已经知道比赛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

生:公鸡的尾巴弯。

师:公鸡听了挺直了身子,可骄傲了。

生:鸭子的尾巴扁。

师:很好,小鸭子可乐坏了呢!最后一个小选手没评上,它可着急了,赶快给他也评一个。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生:因为它的尾巴可以开屏,五颜六色的。

(师板书公鸡、鸭子、孔雀)

师:真漂亮,白色的都有呢。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第二轮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吧!

师:读的越来越流畅了,老师觉得这篇课文很有意思,老师觉得啊要是能把它编成一首歌就更有意思了,谁来试一试?

(生唱读课文)

师:唱的真好听,老师还有一个小想法,读课文的时候加上动作就会更有趣,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加动作的,跟着老师学一学吧!

(师带动作读课文)

师:你们一学就会,真厉害!

师:接下来啊大家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观察观察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的小动物们,看看能发现什么呢?

生:第一轮比赛的三个小动物都有四条腿,第二轮比赛的三个小动物都是两条腿。

师:你们太聪明了,这都被你们发现了,那我们在背诵课文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规律可循了呢?

生:是的。

师:那我们试着背诵背诵课文吧,比尾巴,预备起!

(全班背诵课文)

四、练习巩固

1.连一连:请将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连一连。

2.给下面的小动物加尾巴。

3.仿说: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吗?

例子: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牛的尾巴细。

猪的尾巴卷。

鱼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六课比尾巴,认识了11个生字及一个提手旁一个八字头;知道了比赛结果,还会背诵课文了。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回家给爸爸妈妈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6.比尾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一把伞

公鸡 弯

鸭子 扁

孔雀 最好看

6、一年级语文上小蜗牛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听课稿,分享小蜗牛听课感受和记录

小蜗牛说课稿第一篇: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就是可爱的小蜗牛。(出示蜗牛图片,板书课题:小蜗牛)读课题,再读。

你们平时见过它吗?对它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爬得慢;爬过留有一条粘液;冬眠。。。)

3.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打开课本之后,你发现今天这篇课文和以往的有区别吗?(没有全文注音)2.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还能读课文吗?

好,(出示我能读)那就请你大声朗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并标好自然段。

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看看你都标对了吗?(出示答案)

3.此处缺过渡语(出示互助学习)四人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果他的方法好,你就夸夸他;如果他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同桌互助学习,师巡视。

4. 检查认读句子

(1)让我们和这些字宝宝打声招呼吧!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2)字宝宝们去掉了拼音小帽子,躲在树上等着你们去摘呢。PPT摘苹果,齐读生字。

(3)最后一个苹果变出了那么多的词语,你能读吗?开火车认读词语

(4)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字,书上没有注音,看你能认出它们吗?出示图。(课后题看图猜字)

蜗牛 发芽 草莓 蘑菇 雪(个别读 齐读)放在黑板的一侧

后面3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草字头,都和植物有关。)

虽然课文中没有注音,但你们能借助图画和已经学过的字,大胆地猜出了字的读音,聪明!

(三)细读课文,感受四季

1.同学们,字词都学完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和同桌一起分段朗读课文。找找课文中蜗牛妈妈和小蜗牛一共对话了几次?妈妈说,小蜗牛回答,这样就是一次对话。请你一边读一边找,开始吧!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我们请三组同桌来分角色朗读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三次对话,请你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3.我们先来看小蜗牛回答的三次话,课件出示:

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1)谁来学做小蜗牛?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2)从小蜗牛的回答中我们看到树林里的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树长绿叶、树叶变黄、树叶全掉的图画。

(3)认读词语碧绿碧绿,在文中是形容什么的?

齐读:碧绿碧绿的叶子。

说一说:碧绿碧绿的( )

当树叶全变黄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金黄金黄)的树叶。

课文插图中还有什么?你能用( )的( )来说一说吗? 鲜红鲜红的草莓 雪,白雪白的地面 雪白雪白的花朵 嫩绿嫩绿的小芽

(4)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小蜗牛的话吧。

5.在小树不断的变化中,四季早已悄悄走过。小蜗牛爬呀爬,发现其实不仅是小树,还有很多景物也会悄悄地告诉我们四季的信息呢。

这些景物属于哪个季节呢?请你把它放到相应的图(小树图)下面。(发芽 草莓 蘑菇 雪)

6.出示下面的句式:你能用上句式,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

小树 ,已经是 了。

树叶 ,地上 ,已经是 。

7.出示儿歌

四季的景物好美,你喜欢吗?

叶芽叶芽点点,春天已经来到;

草莓草莓甜甜,夏天已经来到;

蘑菇蘑菇圆圆,秋天已经来到;

白雪盖住地面,冬天全变不见。

此处缺过渡语,请许许填上,我脑子疼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对 妈。

(1)出示,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强调:这两个字的左边有变形,作为偏旁要写得瘦一些,为右边让位置。

对:左边的又捺变点,右边的寸横变短。

妈: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往右上略斜。

(2)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笔顺。

(3)学生练写。

学生先按笔顺描一描,再写一个。学生互评后再写字。

(五)课后延伸

1.把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小蜗牛说课稿第二篇:

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2.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教学难点:

1.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3.电教器材:投影仪。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蜗牛吗?蜗牛啊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和蜗牛来交朋友,好不好?蜗牛啊也有爸爸妈妈,蜗牛会和爸爸妈妈发生什么事呢?

二、认识课题

(一)谁认识黑板上的三个字?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小蜗牛》大家齐读。

(三)有谁见过蜗牛?长什么样子?

提出质疑,引发幼儿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简单的生物知识。

(软体动物,吃植物叶子,会伤害庄稼和花草,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

(四)观察蜗牛的爬行动态,想想它们一家在干什么呢?引发情感。

(螺旋形的外壳,半透明的柔软身体上还有花纹,两只触角非常灵活)

(五)你能想象出蜗牛一家它们在干什么?

(构思一副惹人喜爱的蜗牛的一家创作画,相互交流自己的故事。)

三、理解课文

(一)蜗牛我们已经很了解了,想不想到课文里去看看,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哪位同学想读一读课文?那就让几位同学一人读一段吧?

相机指导: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充满鼓励。小蜗牛的动作很慢,读小蜗牛的动作时,要读出蜗牛慢行的状态。

(三)学习课文之前啊,老师想看看你们预习的怎么样?

出示屏幕:哪位同学认识屏幕上的字?来读一读

相机指导读得不标准的同学的发音等。

(四)接下来咱们做个游戏吧?看看哪些同学能最快的说出老师出示的词语,谁就是最棒的。

(五)同学们可真棒,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充分。

(六)出示背景图。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小蜗牛想出去玩,咱们看看小蜗牛去哪玩了?哦,这里有暖暖的阳光,有青青的草地,有美丽的鲜花。看,谁来了?拿出蜗牛卡片,小朋友们好,我是蜗牛爸爸,看我身上的花纹漂不漂亮啊?还有比我更漂亮的呢,你们猜是谁?(蜗牛妈妈)还有呢?(蜗牛宝宝)。它们一家日在玩什么游戏呢?(师幼共同想象描述情景。)

(七)今天呀,我们已经认识了蜗牛的一家,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那么我们下节课就一起去看看小蜗牛都在妈妈的要求下,去了哪些地方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蜗牛的一家我们还记得吗?我看看你们还记得多少?

出示词语,指名读。

这节课啊我们就继续去和蜗牛的一家交朋友,看看小蜗牛都去哪里玩儿了?

二、新课

(一)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的读一读这篇课文,看谁读得认真。

(二)表扬已经读完还能做好的同学,现在请你们拿起笔,画一画小蜗牛一共去了几次树林?

小蜗牛每次都是什么季节去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指名回答:一共去了三次树林。第一次是春天去,夏天回来;第二次是夏天时去,秋天时回来;第三次是秋天时去,冬天时回来。

原来小蜗牛每个季节都去了树林,那么书中告诉我们小树林里一年四季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春天:树发芽。

夏天:叶子多、密、绿,草莓成熟。

秋天:地上长满蘑菇,树叶变黄。

冬天:树叶落光,地上有雪。

(三)小蜗牛爬呀爬,可是每次到树林都需要一个季节的时间,这说明什么呢?

指名回答:说明小蜗牛爬的很慢

三、总结课文

(一)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时间过得很快;要珍惜时间;做事情不能太慢。

(二)其实啊,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它的习性就是比较慢,可是蜗牛也在不停的爬,我想这说明了蜗牛做事情很认真,只要认真就一定能做到,而且蜗牛也欣赏到了四季的美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板书设计:

春天 小树发芽

夏天 叶子绿 草莓

小蜗牛

秋天 叶子黄 蘑菇

冬天 叶子落 雪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7、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姓氏歌说课稿

《姓氏歌》说课稿

一直以来,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是重中之重,多识字是为了便于我们在生活中运用,便于我们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因此,面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将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饶有趣味,让学生感兴趣?我不断思考,并在《姓氏歌》一课中尝试着在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中引领学生认识汉字,规范书写。

下面,我将结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和设计特色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2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相处一学期,有些同学对于班里其他同学的姓名已经能认识,所以在学《姓氏歌》时,认识同学的姓,介绍自己的姓,这样的内容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将习得的方法用于互动交流,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不认识同学的名字,不认识这些姓,也有极少数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姓和名,不明白姓氏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学情,既要保护能力强的学生的成就感,也要照顾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保证他们都学会,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置: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分析,我针对第一课时设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问答的形式,认识姓、氏等12个生字。

2.会写什、么等7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3个偏旁。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巩固识字。正确朗读课文。

4.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本课时重难点:

1.多种方法识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会写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关注儿童心理特点,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在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从而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培养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而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阐述:

接下来,我将结合教学过程具体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教学中,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姓氏歌》,正确朗读,认识更多的姓氏。

1.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2.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3.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4.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一)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由认读同学姓名导入学习,说说自己姓什么,揭示课题后相机认识姓氏。

(二)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读儿歌第一节,随文识字。

2.指读儿歌,再互相听读、指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初读儿歌时,边用手指边读是最有效率的认读方式。发挥小伙伴的合作学习作用,互相听读,检查初读情况,进行交流,指正或点赞。这样又促使他们读儿歌,熟悉儿歌内容。

3.交流姓氏,认读生字,朗读儿歌。

通过认读不同的姓氏,加强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通过同伴问答朗读练习、师生合作朗读、生生互动朗读、创编儿歌这些形式,提高识字的趣味性,体现实用性。

4.多种方法识字,多样形式朗读。

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生生问答读、齐读、配乐拍手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儿歌,通过加一加、组词、说笔画等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不同的姓氏,引出《百家姓》,渗透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所倡导的。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实现了识字的目的,体现出交际运用的价值。并且多种形式朗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本节课,在学生完成了儿歌整体朗读后,我引导他们整体了解本课书的生字表,并聚焦本节课要学写的什么这个词。引导观察汉字的宽窄、高低、长短,关注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和书写,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持续关注写字姿势,重视对书写的评价,指导生生互评。写字环节我是按以下5个步骤进行:

1.观察词语什么。

2.交流,师示范书写。

3.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价再临写。

5.同桌互评。

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帖、写字,在学生用心描红、临写之后,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评价,进一步明确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再次临写,之后再次同桌互评,真正落实书写练习,提高效率。教师在学生独立写字时进行巡视,随时给予纠正和评价,再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让学生互相评一评小伙伴的字。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在探究和发现中体验到写字的乐趣。学生边念口诀头正、肩平、足安、心静,一拳、一尺、一寸、按本,边检查自己的写字姿势。在整个的写字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写字习惯,如:坐姿、执笔姿势和笔顺等,时时注意好习惯的养成。

(四)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指导学生自我感受汉字的书写,对于写得不好的笔画,再次书写时能够有所改进,引导学生生生互评,互相欣赏,共同提高汉字的书写能力。提示下节课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课堂表现观察:

(1)学生听讲、朗读情况。

(2)反馈、书写情况。

(3)同伴互读、互查学习情况。

2.激励性语言评价

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立足于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班级学生的姓名开展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为本,根据学情和身心特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开展识字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学情,促进自主学习

在指导学生认读姓氏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我既鼓励孩子勇于展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又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了解识字方法,从而正确认读。

在指导书写汉字的环节设计中,我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指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书写,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

二、引导发现,设计多元活动。

通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姓氏歌》,通过结合姓氏自编儿歌,通过配乐有节奏地朗读,避免单调枯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感受识字的重要性,感受介绍姓氏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倾听和朗读的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三、重视基础,培养良好习惯。

提笔即是练字时。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但他们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仍然需要特别提醒,时时提醒。在两次书写中,都始终关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朗读、交流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展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声音洪亮,姿态大方。

四、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引导。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传承,学生只有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才能愿意去学习,去探究,通过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增强学生对姓氏文化的认知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8、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春夏秋冬说课稿

《春夏秋冬》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课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识字课。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春夏秋冬》作为全册教材的第一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

(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3)执教此内容时正逢冬去春来,是一年的开春之际,从教材结构编排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顺应了时节特点。

(4)《春夏秋冬》这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的开篇又是识字课,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一单元,从学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谜,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欣赏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通过欣赏,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喜欢的情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实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要求。

2.学情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我对本班又做了进一步的小调查。

课前小调查:

(1)你是否上过学前班?

(2)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

本班有26名学生,情况如下:在课前调查中,你是否上过学前班?56%的孩子选择的是,这说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识字基础。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全班有22人表示为此感到很苦恼,占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100%的学生都能说出一年级上册《四季》这篇课文。可见,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愿意认识更多的字。那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词语学习的魅力成为了我本课思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能力与方法:

通过联想、图文结合、多种形式读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赏词,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

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2个偏旁;读好词语和短语。会写春、冬等7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用互动式与体验式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节课上,根据学生识字较少,缺乏词语欣赏的情况,引入了大量美景图,并设计了画图识字,韵律读词的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包括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下面逐环节进行介绍: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一上课,先请学生回忆背诵一上课文《四季》,顺势提出问题

四季包括哪四季呢?引出课题《春夏秋冬》。

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他们对于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认知,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背诵熟知的课文,唤醒学生对春夏秋冬的美好回忆。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这一问题切入到第二个环节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读好、读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四个词语,我采用了借助拼音初读、同桌检查读,小组开火车带读、去拼音词卡读、看图配词读、图文搭配连线读以及最后的配上音乐有节奏的韵律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断地认读过程中识记、感受学习内容。

接下来,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读词。例如在认识吹时,老师引导:春风一吹,大地一片生机,你会吹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吹字?学生通过做动作、联想、加一加、组词、形声字等多种记字方法识字。在认识霜时通过图片的引入,强化学生对霜字的记忆。

环节意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多种形式的认读,在不断地复现中识记生字词,每一次的认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一层次的提高。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图文结合,加深学生感官眼看的体验,强化他们的感受和认知,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课的教学难度,突出了教学重点。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识记了生字、认读了词语也想象了画面,接下来是不是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呢?这时我又想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话,它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实用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基于这一思考,我们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画图识字,韵律读词。有了前面的引导、铺垫,学生基本掌握了图文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自主权充分地交还给学生,请他们一起来画画,通过展开想象在黑板上描绘出一幅美景图。在学生描绘时,我及时抓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相关信息,相机引导学习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等短语中的生字词。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画画为学习资源,通过联想和想象,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词语、贴图、识字,在情境中学习,玩中学,学中悟。

最后针对这些词语、短语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我将学习内容编成轻松有趣的小儿歌,辅以美景和音乐,学生在欣赏、感受中理解,在节奏韵律中学习,学习形式更为活泼,学习内容更利于学生记忆。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益的法宝。在指导书写这一环节,我不仅注重学生的书写质量,更关注对他们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的引导和培养。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交流感受汉字的整体结构和关键笔画,然后在教师范写与书空的过程中感受每一笔的写法,最后落实在书面上,亲自体验,描一个,写一个。书写后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在修改中进步,在鼓励中成长。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以观察课堂生成的方式将评价贯穿整节课。

2.课堂结束后,观察学生书写的字迹是否工整,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是否能从实际行动中真正去热爱大自然做出进一步的评价。

3.激励性语言评价。

五、教学特色

与以往教学相比,本设计的特色之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结合课内外,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读词,创造性地选择以画画识字、学词和韵律赏词、读词为教学资源。

(一)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教学

根据课前调查,44%的孩子没有上过学前班,识字存在一定困难。全班84.6%的同学会因识字少影响自己的阅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之间的落差较大,因此,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认读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贯彻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

(二)形成互动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整堂课中,既有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又有情景体验。多种形式的读,欣赏和想象,让学生们敢说,爱说,这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凭据,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脚手架;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绘画当中,展开想象,学词贴图,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手说儿歌,在音乐和美景中,强化了学习的效果,从而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9、一年级上册识字1:天地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1:天地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天地人》是本册新版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新字的直接体现,它替换了原先一开始的拼音教学。《天地人》是一个有创意的安排,天地人,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你我他,除了我,还有你和他,构成了世界。这些涵盖了我们的现实世界,天地人你我他,要给孩子们营造的就是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我觉得这个和谐不仅是内容本身所要传递的,在我们教与学的过程中更要将和谐进行到底。识字量本身不大,难度也不大,这对于初入学过渡时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很大的缓冲空间,我们讲得可深可浅,可多可少,让孩子们在整个意境中,认一些汉字,去粗浅地认识一些人与自然,我们的世界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意思,让他们觉得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东西,新的形式。

基于这样的背景,综合汉字教学的一般规律,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定位如下:主要目标有三点,1.认识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这6个字,3.了解字的基本意思并能简单运用。主要流程三部分,分别是初识生字、读记生字、学用生字。教学课时为2课时,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料、游戏卡片等。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天地人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教学建议:

三、说教学过程

1.识字

  本课6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课文编排的特点,建议教学时以3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个字。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6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意读到位。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场景听读正音。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生活场景:铺满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教师手举生字卡片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设交流氛围。如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交给学生;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在交流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6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他带有相同的部件。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本课6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3)动作猜字。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汉字。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2.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6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朗读时,教师应结合内容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6个汉字一字一顿地读。

  (2)理解运用。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境带学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拿着生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明。你叫什么名字?他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但要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读和理解运用。

10、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8.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反思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11、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本节课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还要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来识记生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等,让识字与看图、想象、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轻松识字,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图片,制作字源演变的课件。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片,了解天地由来的美丽传说。

2.导入: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天地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打开书本,教师演示正确的读书姿势。

2.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跟读、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三、图文结合,认识生字

1.认识天、地、人。

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加深理解字义,并借助生活场景、日常交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天字的象形图片。

(1)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2)指导读好天,借助熟知的事物和日常交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如:天上、每天、天真。

课件出示地的图片,如:某地、雪地、沙地的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字义。

(2)口头组词:大地、地面、土地。

课件出示人的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

(1)引导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口头组词:大人、人民、人们。

2.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了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鼓励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刚才看过的童谣视频,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认读。

我:

①联系生活识字。我每天七点半去上学。我叫宋黎黎。这时我们用的人称就是我,我代表自己本身。

②口头组词:我们、我的、我家。

你:①老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给学生。

②口头组词:你的、你们、你家。

他:①出示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正音识记生字)

②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图片。

③口头组词:他们、他人、他乡。

设计意图:

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同时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识记天、地、人,能够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生字词。

四、反复读文,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充分认读。 

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

2.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自己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各种形式读文,巩固所学生字。如:开火车读、随机点名读等。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五、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哪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

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12、二年级语文上狐假虎威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听课稿,分享狐假虎威听课感受和记录

狐假虎威说课稿第一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狐假虎威》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

教材简析:

《狐假虎威》是第三单元的主体课文之一,本单元围绕真伪(现象与本质)的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辨别真伪,分清现象与本质。它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通过一只狐狸狡猾的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还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道理。

教学方法:

《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学生耳熟能详,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最首要的,灵活选择读的形式,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综合运用。

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读的层次,由读通、读熟到读懂、读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其中1个为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寓言故事,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2、揭示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狐狸、老虎和其他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这两个动物你们认识吗?他们是谁?

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了解的狐狸和老虎?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坏、谗、狡猾、骗子)用你知道的词语讲一讲老虎。(凶猛、凶恶、猛兽、百兽之王)

3、狐狸和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4、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威是什么意思?(威风)

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

[设计意图:狐狸和老虎是两种形象差异极大的动物,读课题时把两者拎出,一方面让学生对课文中即将发生的故事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以前的学习积累,并对课文中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进行定位,定下故事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不丢字,不加字。

2、认识生字。

3、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可以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要求。只有读懂课文才会有感,有悟。]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1小节,看看这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2、想像一下,此时老虎心里在想什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指导朗读)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生练读,动作表演体会。)

(二)学习2-4自然段。

过渡: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它甘愿成为老虎口中的美餐吗?此时,它又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读24小节,看看故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危急时刻狐狸做了些什么?引导体会眼珠一转。指生上台表演,理解扯着嗓子后指导朗读狐狸的话。

3、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4、生读文。

5、全班交流。

预设: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狐狸的狡猾。

A、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

谁能来表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

B、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

C、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

师: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

师: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比一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

(指名读,生练读,师生评价)

6、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

师:它相信狐狸的话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

7、哪两位小朋友愿意分角色读一下第2自然段感受一下狐狸的第次与老虎的对话。(指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过渡:狐狸看老虎半信半疑,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又想了个什么鬼主意?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生汇报。)

指名读: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生以不同形式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地基础上,体会重点点词、句来体会狐狸的狡猾,以各种形式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过渡:森林里的小动物真的是见到狐狸就吓跑了吗?我们到第5自然段中去找答案吧!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和狐狸是怎么做的?现在我们就随狐狸和老虎到森林中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狐狸、老虎表情动作的词。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各自在想些什么?)

2、学生读书,划词。

3、生汇报。此时森林中的动物有什么反应?是狐狸吓跑了森林中的动物吗?它们怕的到底是谁呢?

4、指名上来表演。

5、百兽真的是被狐狸吓跑了吗?它们到底怕谁?你能用自己的话把真相告诉老虎吗?

6、揭示狐假虎威的喻义。

(课件出示:借着别人的势力来吓唬欺压别人)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课文中的狐狸吗?为什么?

师:狐狸其实既聪明又机智。狐狸在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它应该救自己。面对凶猛的老虎,弱小的狐狸不能靠硬拼,只能靠智取。在遇到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妨也可学学聪明的狐狸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既可了解学生对文本地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取向。]

2、写一写。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老虎在森林里做了许多坏事,小动物们对它很痛恨,尤其是它那沾满小动物鲜血的虎牙。小动物们提出了各种对付老虎牙齿的办法。最终。聪明的小狐狸想出了大家都赞同的办法,于是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这个小练笔把课文内容扩展延伸,既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发展思维。]

板书设计:

抓住

老虎 狐狸

6. 狐假虎威

(上当) (逃脱)

欺骗

狐假虎威说课稿第二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分角色表演。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狐假虎威》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揭示寓意:不能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ppt展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动物?谈谈你对这两个动物的印象?(狐狸:狡猾,老虎:凶猛)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两只动物的故事,在故事里,狐狸和老虎又是怎么的动物呢?

(二)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1、书写狐假虎威

2、狐虎分别指什么?假威是什么意思?

狐狸、老虎、假借、威风)

3、这个题目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

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汇总:狐狸为什么要假借老虎的威风?

狐狸是怎么假借老虎的威风?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懂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生字词语的学习

1、生字词语:狐假虎威、茂密、寻找、扑过去、半信半疑、猴子、野猪、梅花鹿、害怕

齐读、波浪式读、去拼音读

2、重点指导:虎、疑(展示)

(三)概括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提示: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三、体会虎之威

过渡: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在哪里可以知道?(第一自然段)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凶猛)

(二)哪里关键字体现老虎的凶猛?(扑、逮)

(三)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凶猛。(齐读)

过渡:老虎是凶猛的,那狐狸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接下来继续学习。

四、合作探究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到七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狐狸是怎么蒙骗老虎吓唬百兽的?用划出狐狸说出的话,用~~~~~划出老虎说的话,小组读一读。

2、森林里的百兽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为什么都吓得撒腿就跑?

五、体会狐之猾

(一)学生找出狐狸和老虎的对话(男女齐读)

(二)探究狐狸和老虎第一次对话

1、通过骨碌碌扯着嗓子等关键字词,想象狐狸心理活动。

2、通过一愣想象出老虎的心理活动。

3、指导朗读。(个人读、男女赛读:男读狐狸,女读老虎)

(三)探究狐话狸和老虎的第二次对话

1、你从狐狸的话里感受到什么?(狐狸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是假的,他想蒙骗老虎,所以读的时候口气要大,要神气。)

2、老虎有什么表现?(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指导朗读。(个人读、同桌齐读)

(四)探究狐狸和老虎第三次对峙

过渡: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如果你是狐狸的话,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更加神气、更加得意)

指导朗读(个人读、男女赛读)

(五)小结:

过渡: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读出他们的语气。(分组读、男女读)

对啊,这真是一个狡猾的狐狸啊,把凶猛的老虎给蒙骗了。我们一起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六、明白谁之威

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这幅图是老虎跟着狐狸走去深林,说的是第六七自然段)

2、默读六、七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怎样?

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3、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4、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5、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七、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一)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狡猾的狐狸。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拓展思维: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借着

狐狸 老虎

百兽

13、二年级语文上雾在哪里说课稿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1、读字音准确☆

1.结构匀称☆

1、书写正确,无错别字☆

1、根据意思理清句子所使用的关联词语☆

河( )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太阳下山了,周围渐渐( )下来。

我国的海( )线很长。

4、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放学后把课文讲给朋友们听一听吧。

板书:

19 雾在哪里

大海

雾 天空

海岸

自己

14、二年级语文上敕勒歌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听课稿,分享敕勒歌听课感受和记录

敕勒歌说课稿第一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4个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在创设的语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草原风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1、课件引领,以景促情。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游。

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播放歌曲《天堂》。

师: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快快来说一说!

学生用最能抒发自己感受的词句自由回答:

生:草原真辽阔!

生:草原真美啊!

生:一望无际。

师: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从古至今,草原人民都在用满腔热情歌颂着自己的家乡。

2、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敕勒歌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悠悠的乐曲声中,一幅幅壮美的草原风光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引领他们很快地走入诗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播放录音,示范朗读。

要求:认真听读,听清字音及诗句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仿效录音,把握诗歌的韵律。

3、读字词卡,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lǒng 敕勒ch l

见xin 穹庐qing l

4、学生跟读:放示范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设计意图:诗歌中出现生僻字、通假字,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放在生字的读音及诗句的节拍的上。通过听录音正音跟读,学生们掌握了诗句的正确读法,为再次品读、体验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品读感悟诗意,升华情感体验。

师:草原那辽阔的风光,用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但在这首诗歌中,只用了27个字便描绘出了草原的景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味这27个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学生再次深入诗歌中,品读词句,进行自主体验。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是什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师生互动,品评诗歌内容,升华情感体验。

3、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品读后充分谈出自己的自身感受,注重激发学生自得的情感体验。

品读重点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并板书。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蒙古包的样子。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

生:这句话把天比成巨大的帐篷,向四外延伸开去,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生:这里的描写好像天和地连在一起,无边无际。让人感受到了草原那一望无际的辽阔。

生:天空又像牧民的蒙古包,一直陪伴着他们的生活。

指导朗读。

⑵天苍苍,野茫茫。

学生自主表达对一两个小句的感受:

生:天空太大了!

生:天空一望无际,非常辽阔。

生:田野也是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板书。

⑶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你能想像一下,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碧绿的牧草是那么茁壮。一阵风儿吹来,草儿被吹得弯下了腰,你会看到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

点拔:这一句让我们看到了茂盛的牧草和肥壮的牛羊,写出了草原上的勃勃生机。

4、学习川字,感受敕勒川的广阔。

这辽阔的草原,就是敕勒川。川在这里指平坦的草地。

指导书写川字。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描写了在高大的阴山的脚下,是一望无限的敕勒川。在阴山的衬托下更显示了草原那辽阔的景色。

5、再读古诗,体会动静交织的美。

师:在高耸入云的阴山的映衬下,辽阔无边的敕勒川更加吸引人。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一赞颂这美丽的风光。

学生齐读。

师:在这幅美景中,哪些是静止的事物呢?哪些又是活动的事物?

小结:天空、草地是静止的,而牧草、牛羊又是活动的,这样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诗歌所描述的画面也就更加生动了。

6、学生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不断地读中去体会诗歌精炼的词句中所涵盖的内容。并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出自己的感受,想像画面,形成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生生、师生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获得体验后,注重指导学生的感情颂读。

四、想象诗歌画面,进行拓展延伸。

师:这首诗只用27个字,便勾勒了一幅草原浩瀚无垠的美景,同学们能不能用几笔便把这景色画出来?

拓展练习:一边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边画自己心目中的敕勒川。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在展示作品的同时,用自己的话来讲解画面内容。

想象画面,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古人作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诗歌内容已有了深入地了解,引导学生用画来展现敕勒川的风光,不仅可以让学生表现已经理解的穹庐、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词句的理解,还让学生在画画时对整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根据诗歌内容,写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读给家长、同学听。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并激励学生把自己的体验主动与人交流,从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空 苍苍

唱出 热爱

草地 茫茫 家乡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出 赞美

敕勒歌说课稿第二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赏析法 比较法 归纳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

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PPT3、4)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PPT5)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PPT6)(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

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PPT7)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n。

停顿提示: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羊。

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天苍苍,野茫茫要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则要读出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羊上,语调中洋溢对美丽大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

3.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4.教师点读,引导学生点评,感受敕勒歌的音韵美。

三、品读,再现意境美

过渡语: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的魅力。

1. 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找出所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描写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PPT8)

(板书:辽阔苍茫、美丽富饶)

2. 根据景物和特点,想象并描绘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教师指导: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PPT9)

示例:★ 敕勒川,坐落在雄伟的阴山脚下。站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环顾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白云朵朵,点点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翠青色的大草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这时一阵清风吹过,茂盛的牧草随风轻伏,一群群牛羊闪现出来了。看,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伙,在悠闲自得吃着草。骑着马的敕勒族小伙子,一边抽着响鞭,一边纵情地唱着《敕勒歌》,那苍劲豪放歌声随风飘扬,引得一些牛羊也仿佛在侧耳倾听!

四、悟读,体会情感之美

过渡语(引导思考探究):敕勒歌这首诗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简单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敕勒川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壮丽富饶的美丽景色,那么在这些意象和美丽的画面中,抒发着敕勒族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品出来的?(PPT10)

1.学生研读诗歌,小组交流探究。

2.学生展示。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

小结:这首诗歌敕勒人歌颂了家乡大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闲富足恬静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敕勒人对大草原感激和热爱、崇敬和膜拜之情!(板书:热爱家乡)

3. 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感受敕勒族人的炽热情怀。

五、析读,品析艺术之美

过渡语: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归纳这首诗的写法特点。(PPT11)

1.学生研读诗歌,组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

★衬托体现了敕勒川的壮阔苍茫。敕勒川,阴山下,用连绵雄伟的阴山,衬托了敕勒大草原的壮阔。

★比喻修辞手法,展现了敕勒川的辽远苍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写天空的硕大是从仰视的角度衬托出了敕勒川的辽阔的。

★动静结合。诗的前六句是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是动态的描写。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

★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最具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草原独特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教师板书:比喻、动静结合、对比、衬托)

教师小结:衬托和比喻手法的使用,使草原更加的苍茫辽远;动静结合,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弥漫着活力,彰显了《敕勒歌》的艺术之美,形成了阔大恢宏的意境!

七、作业布置(PPT12)

八、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整首诗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背背这首诗吧!

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人,一直都在学习它。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这样的一篇篇经典诗词和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学们,传承经典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辽阔苍茫 比喻

热爱家乡 动静结合

富饶美丽 衬托

经典 文化

15、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二年级语文下册24课说课稿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很有趣的科普童话。文中用轻松活泼、通俗浅白的语言,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和谐的生活。本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又是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因此,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词句的品读,感受想象的奇妙。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的留白,引发学生的想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激趣: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多大年纪吗?(学生自由猜)它的年纪已经好大好大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它是怎样长大的呢?(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世界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2.教师指导识记书写世、界。

世,独体字。

界,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田,下面是个介。

3.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猜世界的年纪,再想想世界是怎样长大的,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实现向文本的自然过渡。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世、式是同音字,都是翘舌音,弄注意发音。

教师注意正音并加强读音示范。

(2)你注意到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

教师引导识记:①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纪、须、功、糙、敏、简、睁、秩、哦。

②形近字对比识记:纪记、睁筝。

③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哦、睁、简。

3.自由读课文,自己喜欢的语句可以多读几遍。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出示填空,交流:

这篇课文说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雨这些事物是怎么学习成长的。太阳学会    ,月亮学会     ,水学会     ,雨学会    。

引导学生体会世界还小的时候,生活十分简单。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使识字效果 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

三、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世、界、功、反、复、式。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

2.教师重点讲解关键笔画的书写。(如式字应讲解斜钩的写法。)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师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且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

5.投影反馈,生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写好字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欲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积累巩固,拓展阅读

1.认读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同桌之间互读。

2.课后阅读科普说明文《太阳》,试着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适时引导学生认读本课词语,巩固识字写字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关注基础,旧知导入

1.教师听写本课易错生字。

2.出示填空:这篇课文说了(   )和(   ),(    )和雨这些事物是怎么学习成长的。太阳学会(      ),月亮学会(      ),水学会(      ),雨学会(      )。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时引导学生复习本课生字词,旨在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通过练习填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细读品味,感悟趣味

1.过渡: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文。

3.自主学习,理解文本。

(1)用我喜欢 部分,因为 ,的形式来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留白,展开想象。

(2)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3)如果把世界万物比作人的话,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挑选其中一个事物说一说。(如:太阳是个莽撞的小男孩;月亮的主意变得特别快,似乎很调皮;水是个聪明的孩子,它学流动学得特别快。)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5.借助资料,介绍其中一个事物的成长。

6.理解秩序。

(1)借助工具书,查一查秩序的意思。

(2)我们什么时候会表现得很有秩序?

(3)课文中的秩序指的是什么?

7.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说一说:万物都能做什么事情,让世界很有秩序?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成长?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树立大语文观,时时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借助资料介绍的同时,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简、弄、由。引导学生认读,扩词。

2.强调书写注意点:由是独体字,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简、弄注意观察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回顾,阅读拓展

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

指导学生朗读时,语速减慢,语调渐轻,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语言优美,告诉了我们大自然中万物的成长过程,作者是德国的于尔克舒比格。这篇课文是同名故事集中的一篇,作者笔下的世界是那么美好、简单。花花草草都有了生命,风云雷电都有着情意。希望大家能去读一读这本故事集。

3.出示故事书,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我们要拥有大语文观,要注重课外阅读及积累。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通过书籍介绍,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大自然万物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心问:大自然还有哪些事物在慢慢成长?

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搜集大自然中其他事物的成长资料,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课文内容有趣,语言可爱,适合朗读。

16、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说教材

《曹冲称象》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 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 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 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分别是:(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很多接受知识。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习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习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习了生字,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习生字的学习目的。同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习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学习理解。最初的朗读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过程。

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重点,练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的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的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五、说评价与反思 在本课,我运用了静态图片和动态动画结合的方式,针对重难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巧妙的利用多媒体能突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17、二年级上册课文9黄山奇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9黄山奇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二、说学生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说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四、说教学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五、说效果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18、二年级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文中风娃娃吹动风车吹动帆船这两件事是详写,都是按照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的顺序来写的。风娃娃吹跑衣服折断小树是略写,其后的一个省略号也点明了风娃娃可能还帮了其他倒忙,留给学生想象空间。本文是继《纸船和风筝》后又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遵循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内容,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风娃娃巧妙地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风娃娃的求助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展开合作探究,在充分研读感悟、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和风娃娃对话,帮助风娃娃。最后通过风娃娃的表扬信,给予学生鼓励,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船工拉纤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猜谜激趣:云儿见他让路,小树见他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他点头。孩子们,猜猜看,他是谁?(风)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

3.导入: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学生读题)大家想更多地了解风娃娃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娃娃》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讲述、形象的板画,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风娃娃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了学习。

二、小组探究,读文识字

1.引导学生思考: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和小伙伴提什么要求?

学生提的要求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理解字词方面的。 图片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初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学过的方法猜读。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带有本课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的智慧果开心地跳入。

(2)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助、抽、使、示是翘舌音;栽、责是平舌音。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形声字识记哗、秧;熟字比较识记位拉,戴栽,青责;做动作识记使劲一词中的两个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助和秧;编字谜识记责。

(4)课件出示:带有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每个词语都写在树叶上,树叶随风缓缓飘入。

(5)小组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读好使劲秧苗表示责怪等词语。

(6)课件先后出示带有使劲、表示、责怪等词语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巩固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读课文的要求,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中明确初读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有关风娃娃的情境,使原本枯燥的生字词认读变得有趣味,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读文,说一说:风娃娃都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事呢?

2.学生观察图画,再读课文后交流。

3.你是从哪里知道风娃娃做的这些事的呢?你最想读课文的哪一部分?相机指名读第2、3、5、6、7自然段,指导读通顺。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段落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这样安排,既检查了学生的初读效果,也为精读课文打好了基础。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  )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2.学生口头填空,课件展示填入的词语:秧苗。

3.学生交流书写的感受,教师相机边范写边指导。

秧左窄右宽。禾的捺变点;央的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下侧起笔。

苗上宽下窄。田字稍扁,横折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这两个生字。

5.小组内合作,书写车、路两个生字,相互提提建议。

图片 车是独体字,注意观察横笔长短的变化。

车首笔横较短,第二笔撇折的折段写在横中线上,长短比第一横稍短,第三笔横略长,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路左窄右宽。足字旁的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各的横撇和捺的交叉点在横中线上。

6.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特殊的语境中开展写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课堂小结,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情境: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2.教师引导学生想:风娃娃高兴极了,这一切的变化都是谁的功劳呢?请学生当小小秧苗,想想喝足了水会说什么。

3.拓展训练,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小小秧苗,表达对风娃娃的感激之情,从而让学生能真正体会此时风娃娃高兴的心情,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出示信函,导入新课

1.导入:课件出示求助信,配童音朗读:

求助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风妈妈的孩子风娃娃,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儿都夸我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前几天,风妈妈见我已经长大了,就让我去帮人们做点事。你们知道吗?我可喜欢帮人们做事啦,可是,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责怪我呢?我好委屈呀,呜呜

你们的朋友 风娃娃

10月12日

2.质疑:咦,风娃娃遇上什么烦心事啦?(学生交流)

3.过渡:看到风娃娃这么伤心,你一定想帮帮他吧!可我们怎么帮他呢?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对,要想帮风娃娃,我们就得认真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一封风娃娃的求助信,让学生耳目一新,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了他们的责任心。有了这份情感的牵引,有了这样的期待,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研读课文,感悟内容

1.过渡: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很多事情。让我们跟随风娃娃到田野里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1)自由读,想一想:在田野里,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人们喜欢风娃娃,因为他吹动了风车,让水飞快地奔跑,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3)课件出示句1: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

①引导学生品读:风娃娃是怎样吹动风车的?

②演一演:指导学生做一做深深地吸使劲吹的动作,指导读好这句话。

(4)课件出示句2: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高兴极了。

①引导学生品读:秧苗为什么笑着不住地点头?

②师生合演。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秧苗会对风娃娃说什么?

3.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一个地方做个小调查: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汇报。

6.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1)学生交流:在河边,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理由。

(2)课件播放船工拉纤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船工们为什么要感谢风娃娃?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

(3)边看视频,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要在读中体会。

(4)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船工,会对风娃娃说什么?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7.指导学生默读第5~7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在第5~7自然段中,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词语:无影无踪。

(3)想一想:如果你就是伤心的孩子、来收衣服的人、那棵折断的小树,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呢?

(4)指导朗读第5~7自然段。

设计意图:围绕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这个问题,先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小组探究,由扶到放,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交流学习体会时,教师在重点处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品读,让学生想象,使他们原有的理解得到深化。

三、讨论交流,感悟明理

1.引导学生交流:对风娃娃说一说哪些事做得好,哪些事做得不好。

2.情境对话。

(1)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及风娃娃的图片。

①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②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2)齐读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风娃娃的心情。

引导学生说说风娃娃该怎么做。 图片

(3)引导学生交流思考:风娃娃凭着力气,为人们做了那么多事,可人们还要责怪他,他真伤心,怎么也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帮风娃娃,和风娃娃对话,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对话交流中初步感悟事理。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分

类的规律。

1.出示得、汗、场、伤四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2.学生交流书写的感受,教师相机边范写边指导。

得左窄右宽。右边多横等距,但长短不同,竖钩从短横处起笔。

汗左窄右宽。右边的干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场左窄右宽。土最后一横变提;右边第一笔为横折折折钩,第一撇略短,第二撇稍长,两撇基本平行。

伤左窄右宽。右下部力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下侧。

3.小组内合作,书写这四个生字,相互提提建议。

设计意图:开展交流书写感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感谢信函,全课总结

1.过渡: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瞧,他又写了一封信向你们表示感谢来了。

2.课件出示风娃娃的感谢信:

感谢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和大家一起学习真快乐!你们真是充满智慧的小朋友,在你们的帮助下,我懂得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个道理,争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娃娃!

你们的朋友 风娃娃

10月13日

3.学生齐读后说说自己从风娃娃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信中与风娃娃一同明白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体会到帮助风娃娃的快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哲理性很强。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一个读字,通过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紧抓一个说字,引导学生读中见悟,表达认识;巧用一个演字,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验角色,从而引领学生一步步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认识。

19、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抓主线,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了)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并围绕这条线索展开学习。

2.联系实际,将读书与生活相联系。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有读和悟的学习过程,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在阅读后的沉淀。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让学生感悟到:通过动脑筋,有些坏事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义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玲玲的心情变化,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你读我诵》的代入,课后名言的拓展,都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量。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生字词复习时课件有点多,有点语病,这还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我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以至于学生在读啪时读错了,老师没有及时纠正。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20、三年级语文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听课稿,分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听课感受和记录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第一篇: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描写了老屋很老,正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一个个小动物来向老屋求助,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是它慈祥、善良、富有同情心。你看,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生活中需要温暖的故事来抚慰人心,己心温暖,世界温暖。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墙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3.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一、儿歌导入,进行预测。

1、《榕树老公公》自由读、承接读、填空读。

2、预测引导

师:榕树老公公,胡子一大把,我问它年纪有多大?请你来预测一下,榕树到底年纪有多大?必须说实实在在的年纪哟!

生:我猜测它大概有60岁了,因为诗里说它是老公公,如果它不到60岁,可能就是叔叔。公公已经很老了,前面还有一个老字。

生:我预测它80岁,或者百年老树。

师:大榕树说:洒下一地绿荫,让我快坐下。请你来预测一下,在老公公也就是在绿荫下,坐了几代的人,它曾经对几代的人说快坐下。

生:可能是我的爷爷辈,我爷爷就在这大榕树旁跟小朋友捉迷藏,大榕树就让爷爷坐在树荫下乘凉。

生:我的爸爸在小得时候也问过大榕树年纪有多大,老公公也没有回答,让爸爸坐在绿荫下乘凉。现在又到我了。

师:这种方法叫预测,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猜测和推想,预先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和结果。

板书:预测

师:大榕树老了,那这座屋子有多老呢?看插图来说说。

生:破旧不堪、脏兮兮、年久失修、上漏下湿、摇摇欲坠

师:预测藏在哪里?

生:预测藏在插图里。板书:插图

二、预测故事的发展,学习课文。

1、我们今天学习有关老屋的故事,出示课题: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看课题预测课文内容。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

生:老屋到底有多老?它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它倒了几次呀?最后倒了吗?

师:我们通过什么来进行预测的,那预测藏在哪里?

生:预测藏在文章的题目里。板书:文章的题目

3、从词语里、句子里预测老屋的老。

师:老屋到底有多老?

生:老屋已经有一百多岁了、黑窟窿、破了洞、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师:老屋老,从文章的词语里进行预测,预测藏在哪里呢?

生:预测藏在词语里。板书:词语

生读: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师:读完这句话,预测藏在这句

生:预测藏在句子里。 板书:句子

师:通过句子来预测的内容还有呢。

(1)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

心里预测:老屋真的老了吗?有多老?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

心里预测:通过这段文字,我知道,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

心里预测:老屋为什么要眼睛眯成一条缝呀?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预测故事的情节来学习课文。

老屋说: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旁白:它这样想着,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师:老屋倒了吗?我们来预测一下故事的情节。板书:故事情节

生:没有倒,老猫出现了。

师:第一个出场的是( ),它会向老屋发出什么请求?

生:晚上有( ),找不到一个( )的地方。

生:晚上有(暴风雨),(小猫)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地方。

( ):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_________,我找不到一个 ___________的地方。

师问:图中的老屋看上去___________,我想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生:图中的老屋看上去慈祥、善良,我想它应该会帮助小猫。

师:实际上老屋也怎么做了?

生:老屋再站了一个晚上。

师: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来判断故事,预测藏在哪?

生:预测藏在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中。板书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师:这一次,老屋可以倒了吧?

生:老屋还是不会倒,还有母鸡来请求老屋不倒呢。

师:母鸡向老屋发出什么请求?

生补充: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师:母鸡不断被别人打扰,我想它可能会?

生:它可能会不耐烦、焦躁不安。

生:它可能还会耐心等待。

师:实际上,老屋怎么做了?

生:老屋再站了二十一天。

师:二十一天耶,时间可不短哦。这真是一个有耐心地老屋!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师: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是一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屋。

生: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因为这是一幢慈祥、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老屋。

学生板书:慈祥、善良、富有同情心

三、创编故事情节。

1、预测故事

师:同学们,让我们给故事进行预测,让它合理化。

( ):等等,老屋!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出预习仿写单,照样子,举例子:

(小鹿说):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好吗?猎人正在森

林里捕捉小动物,我好不容易逃出来,请让我休息一晚吧?

(饶欣怡同学)

(小鸟说):等等,老屋!大雨把我的巢给冲毁了,我找不

到挡雨的地方,你能让我站一会儿吗?

(小狮子说):等等,老屋!我乱跑,跑出了森林,我能在

这里住几天吗?

1、小组合作读自己的作品。

2、开火车展示学生的补充材料。

四、衔接课文第三个场景内容的教学

师:课文中第三个出场的是谁?

生:蜘蛛

师:它向老屋发出的请求是?

生补充: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 )一会儿吧,我肚子( ),外面的树被( )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 )的地方。

师:老屋最后该倒了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生:哦,老屋一直站着,听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师:为什么老屋总也倒不了?

小结:儿歌诵读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啊,活了一百多岁的老屋;

啊,破旧不堪的老屋;

啊,总也到不了的老屋。

小猫遇上暴风雨无处安身,

是您让它在您的怀抱里睡个安稳觉。

默默奉献是您无私的品质。

啊,慈祥的老屋啊;

善良的老屋;

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母鸡想孵蛋,

是您成全它的梦想,

成为了9个小鸡们的妈妈。

成就梦想,点燃希望,

是您的闪光点。

啊,乐于助人的老屋;

富有同情心的老屋;

啊,总也到不了的老屋。

小蜘蛛渴求有一处地方,

让它安心织网抓虫。

是您为它提供便利,

给人方便,给己方便。

啊,老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大家好,《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这个学期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内容。 从教材编写意图看,本单元有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是尝试续编故事。表面看来是三个目标要想具备续编故事的能力,就必须要做好三项基本功:一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二是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将会如何发展;三是学会根据课文故事内容推测合理的故事结局。

第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但根据故事的进程,我们可以在前面的内容中找到后面内容发生的依据,所以可以用来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所以,第一课承载的任务就是习得预测方法。第一篇《胡罗卜先生的长胡子》只呈现了故事的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呈现,就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材这样的编排显然是为了让老师们利用这半个故事来教会学生有依据的预测故事将还会如何发展。这是预测故事情节。而第三篇文本《不会叫的狗》的呈现方式则是开头和故事情节都很完整,只缺少故事的结局,而且结局有三个。它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显然是要老师们利用此课例教会学生有依据地预测合理的故事结局。总结一下,当学生学完三篇文本,他们会学到什么呢?学习第一课,明白预测要有依据,懂得一些预测的基本方法;学习第二课,就学会了如何有依据地预测故事还会如何发展;学习第三课,就学会了如何预测合理的结局。第一课是第二、三课学习的基础,第二、三课的学习是为学生能独立续编故事作准备。如果学生能有依据地续编好将还会发生的故事情节与结尾,那么我们所有的目标就都达成了。

从选课到授课,只有三四天的时间,花了2天时间备课,我想,我的设计肯定是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希望大家多多给以指正,我会认真聆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以便课件能让同组的姐妹们上课。

21、三年级语文上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听课稿,分享父亲、树林和鸟听课感受和记录

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第一篇: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爱鸟、人与自然和和谐相处的情感。(重难点)

3.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串题连句,切入中心。

1、板书:树林 你脑海中浮现了哪些形容词呢?词语也是有温度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也就能赋予它生命。再依次板书出 父亲 鸟 、和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面对这双眼睛,你有什么疑问。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整体感知。

1、在走进课文之前,先检查预习的情况

学生: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有: ,请跟我读

出示所有词语:黎明 鼻子 舒畅 猎人 翅膀 喃喃

一瞬间 热腾腾(一声) 凝神静气

2、个别读、男女生

3、书写:鼻

4、出示、交流以下几个句子

(1)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

a、指名读。

b、读准字音滹沱河。简介滹沱河:滹沱河发在河北省,是一条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河流,滹沱河两岸有着一大片幽深的树林,环境十分优美。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a、这个长句子如何读好?学生探讨:反复读、读好难读的词、掌握停顿

(读准茫然、凝神静气、兀立;掌握停顿: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b 、小结:遇到难读的长句子,我们可以先把难读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根据意思先划出它的停顿,就能读好。

三、以疑串文,细读文本

1、刚才我们讲到猎人都是打猎为生,他们肯定对动物都是了如指掌的,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父亲具不具备当猎人的条件呢?

生:具备

师追问:那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品析父亲对鸟的熟悉。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a找出动词。抓住动词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父亲只看了一次,闻了一次吗?(父亲仔细观察)

b父亲在什么样的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呢?

(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出示图片,体会发现鸟的难度。

过渡:然而当父亲判断了有鸟之后,孩子却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一只一声说明了孩子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找到,看见树叶动,只有父亲知道有鸟,走进树林,只有父亲才能闻到鸟味。这说明父亲经常来树林,对鸟非常熟悉。(板书:知鸟)

这样的对比还有几处,请你找出来,也用这种分析关键词的方法来品一品。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生:这是神态的对比。

我的茫然是完全感受不到鸟儿的存在,而凝神静气和兀立则说明了父亲的安静和专注,他已经沉浸在了鸟儿的世界。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生:我抓住了仔细突出了父亲的知鸟。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说明鸟的气味。

生:我抓住了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说明鸟的味道不容易被闻到,更加突出了父亲观察仔细。

过渡:看见树叶动,只有父亲知道有鸟,走进树林,只有父亲才能闻到鸟味。这说明父亲经常来树林,对鸟非常熟悉。这种熟悉还体现在哪里?

*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shn)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生:父亲刚说到准备唱歌,就真的唱了,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打中,他都知道这种料事如神说明他非常了解鸟儿的习性,就像走进了鸟儿心里一样。

分析一瞬间:约为0.36秒,说明时间短。

师小结,板书(懂鸟)

3、过渡:父亲这样知鸟、懂鸟,知鸟、懂鸟这些足以让他成为一个百发百中的猎人,但是他却成不了猎人,这是为什么呢?(他爱鸟,板书:爱鸟)爱是最掩饰不住的,你从哪里看出了他的爱。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a喃喃指什么?(轻声地自言自语)

b为什么要轻声呢?(怕打扰到鸟儿),足以他对鸟儿的喜爱。

c把这种爱带进你的朗读 (板书:神态)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轻、生怕,不正是好朋友之间的体谅和尊重吗?不正是好朋友之间的关爱吗?在父亲的眼中,鸟是和自己同样地位的生命存在,所以父亲对鸟的一举一动,都是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和体悟,他爱鸟!(板书:动作)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板书:语言)抓住也最快活体会父亲以鸟儿的快乐为快乐,他喜欢听鸟儿唱歌,喜欢鸟

生:喜欢看鸟儿飞翔

生:喜欢看鸟儿在枝头停歇

师:他高兴着鸟儿的高兴,挂心着鸟儿的安危,在他的心里,鸟儿是朋友,是家人,是不能被伤害的精灵。所以,我们和文中的我一样,庆幸父亲是鸟儿的知音,而不是会伤害他们的猎人。看看幽深的树林,听听鸟儿们的歌唱,那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四、课文总结

1、课题中的顿号可以换成哪个字?(爱)

2、其实文中还藏着一个爱鸟的人,你知道是谁吗?对,那就是我,希望同学们和故事中的父亲、儿子一样爱鸟,

3、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树林和鸟,我们应该怎么去爱呢?

4、希望我们身边所有的动物都不要受到伤害,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和谐相处。

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第二篇: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3、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怀,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受到爱鸟、护鸟的情感教育。

重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理解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看,这片树林美吗?听,鸟儿的歌声动听吗?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继续学习第26课《父亲、树林和鸟》。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巩固旧知,通读课文

1、出示重点词语:茫然、凝神静气、黎明、热腾腾、舒畅等词语。(指名读、齐读)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错。

三、品读细节,体会情感

1、读了课文,你都明白了什么?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把相关句子画下来,并作出批注。

1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谈体会。父亲发现了什么?而我是怎样做的,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

全班齐读14自然段,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意思?

2父亲指着一棵树的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还有鸟味谈谈你的感想。

3父亲是如何回答我的话的。(指名读)有。你就会闻到那种鸟类特有的气味。(师范读,全班读)

舒畅是什么意思?能试着说一句话吗?

师生交流,谈对这段话的感悟。

4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父亲此时心情如何?能带上感受读这句话吗?我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形象。

3、父亲说黎明的鸟飞起来沉重。小组内讨论。

交流收获,沉重是因为什么?高兴是因为什么?

4、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同学们,我们喜欢蓝天白云,喜欢快乐的小鸟,也希望空气永远清新,草木永远繁茂,让我们从自己开始行动吧!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我们又该怎样保护它们呢?请同学们设计保护鸟类宣传标语。

五、布置作业

请大家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拍一拍、写一写。

板书设计:

26、父亲、树林和鸟

22、三年级语文上望天门山说课稿

激趣导入教育免费资源, C1 u; [6 k: H$ O9 P

齐读课题

新课教学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范读(课件)

和老师赛读(出示课件,节奏划分)

女生赛读,相互评价

小组里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配合动作随音乐朗读。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感情 和心情呢?(乐观豪迈,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带着这种感情随音乐朗读。

楚江 开 (吞吐山河)

望天门山 碧水 回 (急流回荡) 热爱、赞美

青山 出 (雄山对峙)

孤帆 来 (江水天来)

23、三年级语文上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稿,分享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感受和记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第一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能力目标: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丰富的物

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创建美好家园的观念

1.通过边读边想像画面、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同时借助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

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并逐步学习这种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建立环节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读-划-悟-说-读五步学习法。

2、通过课件出示一些关于小兴安岭的图片,激起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引出课文;

3、老师引领学生整体分析课文

二、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本节课我采用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春季、梳理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精讲点拨总结写法、布置作业。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又来到我们纵横码语文课堂。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我们曾看见过高山上的瀑布,感受过它的雄伟与壮丽。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这段话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娓娓道出,学生自然会想起前面学过的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迫切想跟随作者去游览小兴安岭。

2、复习(课前板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小兴安岭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记得它在哪儿吗?(点击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小兴安岭位置图)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

3、创设情境。(点击课件,出示小兴安岭风貌)放眼望去,这里到处都是绿树,真可谓树的海洋。今天学习完课文,就请你来当小导游,为我们北京的游客们介绍小兴安岭,好吗?

设计意图: 回顾小兴安岭的概况;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当好导游,首先得熟悉这个地方,请你都来读读课文,再来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读课文、汇报,师相应板书)树的海洋、四季景色诱人、大花园、巨大宝库。

2.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段式,将小兴安岭的特点突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小兴安岭的特点;回顾上一课讲授的篇章结构。

3.学习第一段,品词朗读。

过渡:先让我们走进这片绿色的海洋去感受一下,请你自己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预设:①突出数不清,说明数目多②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小兴安岭非常辽阔 。③绿色的海洋突出了颜色,海洋也能说明小兴安岭非常辽阔。④省略号说明树的种类有很多。

指导朗读

(1):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种类超过千种,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啊!

指导朗读

(2):一望无际、一碧千里,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时我国最大的林区,他们集中了全国木材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感受举目都是树,放眼尽是 绿的 特 点,整 体 感 知,降 低 学 生理解文本的难度;体会重点词的表达 效 果,抓 住 重 点 词 汇 品 读,进 行 有 感情的朗读。

(三)细读品味,体验美景。

小兴安岭的四季都是那么美丽,那么诱人,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小兴安岭的四季美在哪里吧。小导游们,快拿起书,读 读 你 喜 欢的段 落 吧,看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张描述美的嘴巴,让大家都想随着你一起去游览。你喜欢哪一季节,就学习哪一个季节的内容。

老师这里有学习提示,请你先来看一看(出示学习提示)

l作者第一段就突出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树木,那么这些树木在各个季节中有什么特点?

l每个季节都介绍了哪些景物?用括号标画出来。

l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美在哪儿?

(学生汇报哪一季节,教师就引领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季节。)

设计意图:教师的学习引领,使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知道学什么;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和简单概括的能力;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作者用词用句的优美。

(四)春天生机勃勃

l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1.抽出、嫩绿: 提问:抽出是什么意思?(长出)换成长出行不行?

小结:作者在这里用抽出一词不仅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而如果用长出一词,就未免显得直白,缺少情趣。

提问: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嫩绿是什么意思?(像刚长出来的树叶那样的浅绿色。)

2.指导朗读。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天景色的特征,是那么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师范读。生齐读。)

l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面的影子。

①拟人的修辞手法:散步、欣赏这两个词语本来是描写人的神态的,作者却用来描写小鹿,显得十分可爱。

②有的有的句式

③指导朗读:小鹿非常可爱,下面我们用活泼,愉快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边读边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 发挥你的想象,尝试运用拟人的手法,还会有那些小动物在哪做什么?(小兔子在绿绿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青草,小猴子在树上蹦来蹦去)

l全段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这是生机勃勃的美,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你自己练习读读这段话。

l积累语段

哪位小导游最喜欢春天的小兴安岭,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介绍呢?

l小结过渡

听着大家的朗读,可以看出,大家好像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里。

是啊!我们还没看够春天的美景呢,夏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谁喜欢这个季节的景色的,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说吗?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汇,用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准、灵动;得 意 还 要 得 言 适时小结写作手法,并让学生在口语中运用。

(四)夏天葱葱茏笼

l听说北京的游客要来,夏天的景物一下子跑了出来,太着急跑乱了顺序,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打乱顺序的四句话)

第一句:描写树木、森林

第二句:早晨雾色中的森林

第三句: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草地

第四句:草地上的野花

l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①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在这句话中,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密很多)这两个词写出了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

②提问:在这个句子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它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封)

提问:封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的意思,请你来判断一下,应该选用第几个意思?(出示字义:封闭;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古时

帝王把爵位或称号赐给臣子)。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封在课文中是封闭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行?和你的学习伙伴讨论讨论。

(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用得恰到好处,再次照应第一自然段的树多得就像绿色的海洋。)

③指导朗读

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以欢快有力的语调,表现树木的茂盛。)指名读;男女生来赛读这句话;齐读。

l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①出示两句话,进行对比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②前后桌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而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

师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要抓住升和浸这两个字来想象。

l小结 : 第三自然段只用了四句话就把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浓雾弥漫、阳光灿烂、野花盛开的诱人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让我们用欢快有力的语调来读读这段话,好吗?(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借助排列句子顺序,让 学 生 感 受 作 者观察以及写作的顺序,抓住典型词语体会夏季树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设计选字义的题目,让学生切实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涵义;换 词 的 方 法,体 会 作者用词的精准。边读边想像画面,范读引领作用。

(四)秋天果实累累

l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看出秋天的森林色彩艳丽。

l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①飞舞是什么意思?(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

②为什么用飞舞不用飘落?(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用飞舞而不用飘落,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也表达了一种活泼、欢乐的情绪。)

③指导朗读: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落叶的样子。

l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这一句是什么句?(拟人)在这句话中,作者用献出一词,赋予了森林以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森林里的野果成熟了,这里的特产正在被采集利用。由此可见,小兴安岭的美 丽 和富 饶 是 联 系 在一起的,既有收获,又无私献出,表现了小兴安岭的奉献美。

l全段朗读: 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要读出赞赏的激情。(指名读)

(四)冬天白雪皑皑

l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积满一词用得非常恰当,连树上都积满了白雪,既可以让人想象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的密密层层。

l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什么意思?(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在文在是吹的意思。为什么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l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这是动物生存的本能。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只好一词赋予了黑熊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这也是拟人句。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齐读小兴安岭冬天美景的段落。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冬天这一段依然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半独立自学相 似 的 段。学 生 说出喜欢冬天的小兴安岭的理由即可;同时抓住重点词汇谈及感受,带着感受朗读,以读代讲,想象冬天的美丽 景 色、小 动 物 以 自己的方式过冬期待春天的景象,继而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五)回顾全文,欣赏美景。

1、读了课文,真想一年四季都待在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地方,欣赏它不同季节的诱人景色。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提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说它是宝库呢?又为什么说它是花园呢?

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也是无比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

材及珍贵动物。(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有价值,有贡献,美得实

在而不空洞。这是对全文的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3、(结合学生汇报小兴安岭的树木是小兴安岭的宝物时)你能结合日常生活说一说树木有什么用处吗?(做桌椅、家具、建房屋)

4.法制渗透:这么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么美丽的环境,这么美丽的树林,这么富饶的森林。你有什么想法?(保护它,让它永远美丽)。为了保护森林,,国家立了法来保护它。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施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小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侵犯。 第二十一条 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夸赞小兴安岭。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小兴安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做的贡献可真不小啊,欣赏着小兴安岭的美景,想着小兴安岭为我们做出的贡献,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兴安岭说吗?(生赞美小兴安岭)

6、回顾全文

我国的小兴安岭如此美丽、富饶,多么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的美,知道它的富饶啊。我播放小兴安岭风貌,请你来解说,你愿意吗?看看谁是最优秀的小导游。

(找学生读全文,课件播放画面,使学生边听边欣赏景色美。)

那好,我们就用课文内容作导游词,看一看你能不能用你动情朗读去打动游客们的心,让他们也产生同你一起走进小兴安岭,去踩一踩那里的松针,摸一摸那里的古木的想法。

找学生按段读,其它学生欣赏。

小兴安岭的四季(课件出示,学生分组代表朗读)

春:树木抽枝条,小鹿齐欢笑;积雪汇小溪,影子发现了。

夏:树木葱茏了,视线遮住了;雾升起来了,森林模糊了;太阳出来了,森林清楚了。

秋:叶子叶子变黄了,松柏苍翠的不得了;落叶飞舞好漂亮,葡萄葡萄酸死了;

蘑菇木耳好嫩噢,药材药材真不少。

冬:雪花飞舞,北风呼啸,动物冬眠,盼望春天,快快来到。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深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结 合 生 活 实 际,让学生对于祖国的大好山河产生喜爱之情;练习口语表达,同时是学完课文之后 的 一 个 升 华,检 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的思想感情;争当优秀导游,积累 语 言 ,欣 赏 优 美 语句。

板书设计:

树海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抽出新枝 生机勃勃

四季景色诱人 夏 密密层层 葱葱茏茏

大花园、巨大宝库 秋 落叶飞舞 硕果累累

冬 树上积雪 动物过冬

(六)小资料:

兴安岭为什么要叫兴安岭?它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大、小兴安岭都是我国主要的木材基地;大兴安岭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小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属低山丘陵,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

【林木资源】林区森林茂密,树种较多。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

【动植物资源】小兴安岭的森林、沟壑中,栖息着兽类50余种,鸟类220多种。山林内有野生药材320多种,山野果30多种;山野菜资源20多种,在黑龙江水域,生长的鱼类有70多种。

【矿产资源】据初步勘探,有金、银、铁、铅、锌、铝、锡等金属矿藏20多种,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非金属矿产资源25多种,矿点140多处。

【旅游资源】巍巍的小兴安岭绵延起伏,茂密的大森林郁郁葱葱,层峦叠翠。冬长夏短,日温差大,气候变化悬殊。林区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各有特色的四时景观:春天的雪中花、夏季的清凉地、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洁白的世界。依此可开展春游、夏漂、秋赏山色、冬嬉雪的四季养生旅游。这里不仅四季带给你不同的景象,就是每一天、每一时都是气象万千,令人心潮起伏,显示着大自然强悍不可抗拒的伟力。

(七)欣赏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我们在好听的歌曲中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告别吧。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第二篇:

一、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虽已接触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用词准确这一方面还处于学习和积累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及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成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材简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文章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由于它文质兼美,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学法指导,还要通过剖析景色美、文字美、结构美、情感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三、目标预定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全文 学习生字词 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攀登过黄山的天都峰,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今天我们将一起去东北的(板书: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与富饶。课前你们已去收集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谁能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介绍你所知道的小兴安岭。(生发言)

(随生的介绍相机学习第一小节)师:是啊,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储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有段文字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第一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谈感受指导朗读)

师:啊,好一片绿色的海洋!这海洋里头又蕴藏着怎能样富饶的物产与独到的景致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眼睛走进大兴安岭,去寻找、发现她的美吧!(补充课题:美丽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美美地读文,感兴趣的句段可多读几次,难读和句段可请学习伙伴一起读。

2、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

3、小组开火车轮读全文(学生互提建议)。

4、你能说说作者眼中的小兴安岭是怎样的吗?(美丽的花园、巨大的宝库、绿色的海洋)

  (相机学习第六段抓住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谈感悟指导朗读)

小结:是啊,小兴安岭美在树木,美在四季。那么,在不同的季节,小兴安岭的美又会呈现出哪些不同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再跟随作者的脚步走入小兴安岭那迷人的春、夏、秋、冬。

三、书写(重点指导赏、线、献、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请小播音员简介小兴安岭:(课件出示文字辅助: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 、 、 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 。)

二、精读重点

1、随着同学们的简介,我看大家都已陶醉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了。小兴安岭这么美,你们想去那儿游一游吗?如果想,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嘘,先别急着回答,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去走一走,看一看,好好感受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美。(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

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相对应的段落。

 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找出欣赏或感兴趣的景物。

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绘画、表演、理解等)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随机教学春、夏、秋、冬四版块):

  春天:

  a 、请一小导游介绍美丽的春之景(读春天段),其它游客准备好相机拍下你最感兴趣的景物。

①、生读

②、交流感兴趣的景物(学习相应的句子)

  如: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通过换词、讨论,体会抽出用词之妙)

师引:哗,祖国的语言文字可真奇妙,仅抽出一词就让我们读懂了这么多,看来你们跟作者可真是心有灵犀!知道吗,像这样的好词,这段文字中还有很多,如果你的放大镜(手指眼睛)够厉害,你肯定已有所发现运用理解、表演、朗读等形式交流体会嫩绿、汇成、散步、欣赏等词。

  b、啊,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像,真叫人喜欢!现在谁愿意将你们刚才的种种感受用声音来传叙呢?

  指名读四小组接力读喜欢这节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夏天:

  a、过渡:就在我们还沉浸于小兴安岭春天的勃勃生机之时,夏天已悄悄来临,让我们跟随喜欢这一季节的小组代表们走进这迷人的夏之景吧。

  ①、一生读文,众生思考:手捧五颜六色的蜡笔画一张夏天的画,哪只蜡笔你会用得最多,为什么?

②、交流想法,并阐述理由

绿色的蜡笔繁茂的树木(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利剑等词中感受)

各色蜡笔各种各样的野花(从美丽的大花坛等词中感受)

想象:你要是置身其中,感觉怎样?

b、引:此情此景,你们愿意将它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个别读赛读齐读)

  小结过渡:灿烂的阳光、弥漫的浓雾、葱茏的树木、盛开的野花,构成了小兴安岭迷人的夏之景。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好学的同学们肯定已有所感悟了。好了,欣赏了美丽、诱人的春景与夏景,小兴安岭秋、冬两季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赶紧听听小组代表的介绍。

  秋天:

  a、一生读,众生思考:秋天的小兴安岭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①森林中的变化: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中飞舞。

  是呀,这一切变化又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迷人,谁愿意美美地向人们传达这一讯息?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②人们的收获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图片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甜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人参等名贵药材)

这么多的东西,假如咱们也可去采集一些,你会采集什么?想象当时的快乐情景吧!(想象说话)

  b、这么多的收获真让人目不暇接,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同学们,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读出来吧!

c、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

小结:是啊,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就是这样紧密相连的,让我们一起奏响这美的赞歌吧!(齐读)

  冬天:

  a、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

  ①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

  ②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

  (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的方式展示出来。)

  三、再读最后一段,联系所学的,有何新的体会(突出巨大的宝库)

生谈体会

小结:是啊,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美得有价值,美得有贡献,美得实在而不空洞!

四、研究性作业

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大森林中的一员,你最希望自己会是什么?(生畅所欲言)

小结: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可以看出,你们是那么地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机动环节:昨晚老师意外地收到一封邮件,打开一看,是写给我们班的同学们的,要不要看看为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广告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 听写词语

二、为风光片配解说(根据提供的音乐背景四人合作配解说)

三、驻留美景(背诵喜欢的段落)

四、回顾全文,寻结构之美

快速扫读全文,寻找发现(预设发现:a、结构总分总、b、四季景色按时间顺序介绍、c、抓住树这一景物在各个季节中的变化特点来描写小兴安岭四季之美的)

五、课外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写法,来描写一下我的家乡。

24、三年级语文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海面部分  

海底部分  

师:欣赏完瑰丽无比的海水,我们该去哪儿了? 生: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课文都写出了哪些海底生物?(生自由读3、4段,圈画生物)

 师: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告诉老师 生:

师: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生:

师:这就是珊瑚,好看吗? 生: 

师: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

 师:大家说得好,课文写得更美,快快读一读吧(生自由读)这是什么句?生:

 师: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还有的像什么呢?生1: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珊瑚,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珊瑚的特点?  生:板书:各种各样  

  b、师:这是海参,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生自由读)   生1:  

师:哪个词写出了海参的特点?  生:板书:懒洋洋  

c、师:快看,这是大龙虾。有什么特点?找一个词形容。 生:  

师:做出威武的样子(生做出威风、神气十足的样子)  

师:在这几种海底生物中,你最喜欢谁呢?喜欢美丽珊瑚的举手,喜欢懒洋洋的海参的举手,喜欢威武的大龙虾的举手。请同学们合作完整地读读这一段吧。

  d、师: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鱼。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看那里的鱼吧。老师找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来体会。此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1: 生2:

师:从哪儿看出鱼的多呢?从哪儿看出鱼的美呢?生1: 生2: 生3:

师:鱼真的是一半吗?   生:

师: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出示课件一半一半)你能把这句话夸张地读一读吗?(生读这句话,重读一半)生4:

(师生对读这一段话,合作填空背诵)

  师:这四段文字,语言美是一个特点,在写作上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完整,写具体了,接下来,我们就仿照这种写法来个小练笔。   小练笔:围绕中心把话写具体、写完整。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 

  四、合作学习,游览海滩和海岛,再次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

师:看来海底世界不但有各式各样的动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咱们游览完了海底,还有哪些景点?老师感觉有些累了,你们自己去游玩,一会儿和老师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自读五、六段

 海滩:  师:孩子们,你们回来啦!海滩、海岛上好玩吗? 生:

师: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好玩的东西呀?快跟老师说说! 生: 

师:用课本上的词语来说就是  生:

师:海滩上只有贝壳吗? 生: 师:怎样有趣?说来听听! 生:

  师:真是有趣。你们在海岛是看到什么呀?

海岛:  生:看到了好多的树,树下还有鸟蛋,鸟粪呢。  生:

  师:因为西沙群岛上树多,所以岛上的鸟多,鸟蛋多,鸟粪也多。所以说,西沙群岛是  生:

  师: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拍了一些照片带回来了呢,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片)

  五、升华中心,积累拓展

师:通过一节课的游览,你想说些什么?  生:

师:(笑着说)你都给西沙群岛做起了宣传广告。生:

板书:(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师:让我们带动着对西沙群岛的向往,带着对西沙群岛深深的祝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西沙群岛一日游,就到此结束了,我们回想一下刚才的游玩经过,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围绕文中哪一句话来写?  生:

2、师:作者在写作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在第一自然段中,总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通过描写五光十色的海水来表现它的美丽,通过描写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来突出他的富饶,最后再次进行总结,这种由总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具体描绘分写,再到总结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 板书总分总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游览了西沙群岛,感受了他的美丽与富饶,还学习了作者由总到分的写作手法,可谓是收获不小。请同学们看着作业超市:你喜欢干什么?任选一项:

1、美美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还可以背下来;

2、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沙群岛中你最喜欢的美景;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第二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5、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过西沙群岛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又位于哪里呢?

2、板书:西沙群岛,让生齐读。

3、讲解:富饶

4、出示课件:看,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5、补充说明:对,这就是西沙群岛,它不是一个岛,而是许多岛屿在一起。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面,许多解放军战士在这里守卫着,所以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又叫祖国的海防前哨。(点课件出现:海防前哨)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交流体会后,教师组织概括.

3、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两个特别好的词语,把我们感受到是西沙群岛的可爱概括出来。(教师随机板书:物产丰富,风景优美)

4、补充课题:

物产丰富如果用课题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是哪个词?(富饶)。饶是一个生字,右上角特别容易错,大家伸出小手,跟的老师一起写右上角,第一笔:横,第二笔:斜钩,第三笔:撇。右上角写完了吗?

5、其实,在课文中还有许多生字,现在它们来到我们面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教学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学习新课

1、复习

2、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为此老师送给大家几张美丽的海水图片。(点课件)

3、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写海水的段落吗?

4、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文中概括海水特点的句子,划出来。交流,出示课件。(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5、提问:五光十色是不是就是说五种光十种颜色?书中写了多少种海水的颜色?(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其实海水还有许多颜色没有写出来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是的,海水有许多种颜色,这些颜色交叉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这时候,太阳出来了,阳光往海面上一照,海面上就出现了各种美丽的光彩。这才叫五光十色)

6、这五光十色的海水是最美丽的,没有别的景色能超过它,书中有一个词语怎么说?(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7、齐读第一句,再问: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出示课件让学生来说明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造成的。)进行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8、谁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再欣赏一下。(指名读)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丽,那么海底有些什么物产呢?让我们一起来默读第三段。边读边划出海底的物产。

2、组织交流。然后让学生用海底有什么、什么和什么的句式来说。(海底有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这句话说明西沙群岛海底物产的种类非常多,那么种类多就能叫物产丰富吗?(引导学生说到数量也要多。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各种各样,到处都是。)

4、所以,我们在介绍海底物产的时候,不仅要说出种类多,还要介绍出数量多,那这句话怎样说更加好呢?(海底有许多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5、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一句写珊瑚,一句写海参,一句写大龙虾,我们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这就是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明白了吗?这些丰富的物产,你们想看吗?

6、出示图片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记住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我们再读书,看看海底物产的样子。

7、出示第三段文字课件,现在老师给你增加点难度,请你用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每一种物产的样子。

美丽的珊瑚为什么用美丽?什么是绽开的?(慢慢地像花一样裂开,用手势做一下)还像什么?(分枝的鹿角)你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吗?

懒洋洋的海参为什么用懒洋洋这个词?它是怎么动的呢?(蠕动,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动的时候一拱一拱的,像我们见过的什么动物一样?(蚯蚓、青虫)也用手势来表示一下。指名读。

威武的大龙虾为什么说是威武的大龙虾?指名读,齐读。

(教师随机板书:珊瑚 海参 大龙虾)

8、练习背诵。

9、运用联想:让生介绍自己看到的鱼。

10、过度:

11、生读第三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西沙群岛的鱼。

12、诵读、师范读、生比赛读

13、学生自学:海滩、海岛两部分,师检查。

(三)小结铺垫:

1、课文中是用哪两个词语来描写西沙群岛的?

2、学习了课文之后我们可以从哪几部分了解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丰富物产呢?

五、板书

总: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分:海水 海底 海滩 海岛

总:优美 富饶

25、三年级语文下11课赵州桥教案说课稿大纲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六、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26、三年级语文上册24课司马光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24课司马光说课稿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司马光》,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司马光》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在小时候,面对一个小孩爬瓮,失足落入水中,在危难之际,他用石头砸瓮救出了小孩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本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引领主题、深化情感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是他们初次接触文言文,面对小古文言简意赅等特性会有所不适。但本文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传甚广,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并且在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同时,激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有机整合说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感受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有感情的朗读本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相长说方法

新课标建议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基于此,

教法上:以读为主,读好停顿,读好理解,读中识人。在读的过程中,渗透组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文言语言的训练。

学法上:看图法,朗读法和表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感悟人物真品行。

五、情感交流说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动画激趣,姓氏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上课伊始,我会播放司马光有关的动画片,请学生交流感受,并抓住主人翁提问学生:动画片中的主人翁司马光,根据一年级学过的《姓氏歌》,我们可以明白这里的司马是复姓,他姓司马名光。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过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正与他有关。顺势引入课题《司马光》。

有趣的动画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抓住契机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

环节二:多重朗读,感知文韵

首先,请学生对比本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何不同。交流中明确本篇为文言文的体裁特性,相机结合古人读书的方法,提示学生学习古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

接着,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音,读通读顺。读毕,以击鼓传花游戏,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提醒多音字没的读音。

随后,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要求学生跟读。并指名读,纠正误区,读出节奏。

最后,全班读,与同桌读等多种方式读出韵味。

环节三:图画释意,感悟品质

读通读顺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学古诗的方法: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并出示五幅顺序被打乱的场景插图,请学生对照古文的内容,理清顺序的同时感知文意和人物品质。预设与学生交流如下:

场景变化:嬉闹至淹没

这主要体现在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对于此,

首先,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群儿戏于庭中抓住群这个字通过组词法体会群儿也即很多孩子的意思;并提示对照注释等,明确戏于这一文言句式的用法,进而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大意。

其次,在学生感受孩子们玩耍的喜悦之时,紧紧把握足跌没水中这处语句。相机提示学生总结学文言的方法:注释、插图等。鼓励她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紧急场面,营造紧张氛围。

再次,指导朗读,读出戏于庭时的喜悦以及跌没水中的急促。

面对这突发的紧急状况之时,其他孩子有何表现呢?顺势切换至

场景对比:弃去与持石

此处集中聚焦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基于此,

一方面,紧扣弃这个关键字。在学生明确其为放弃、丢弃之意的基础上,启发思考他们是否真的丢弃瓮中的孩子。相机提示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瓮的图片、感知人物实际心理等,交流中体会出这些孩子并非无情,而是一时间恐慌不适的手足无措。顺势请学生想象其他孩子弃去后的举措,拓展思维。进而在朗读中领悟众儿虽弃亦有情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聚焦司马光持石和击瓮这些动作。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领悟司马光在紧急状况中办法的巧妙;并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参与互动,感悟人物真品行。这样在读演中,在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心理中,进而明确其有情有义,一持一击无不充满着超越常规的智慧!最后,全班朗读,感知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

这样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有力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环节四:交流拓展,学习品质

学生互相交流从司马光身上学到的经验,并谈谈生活中类似的机智情况。顺势教育学生学习他遇事冷静思考,急中生智的智慧!

环节五:回顾小结,汇报收获

课的尾声,学生汇报收获,我予以补充。并请学生课下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讲给父母听。

六、画龙点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袖珍版,我的板书图文结合,力图带给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

结束语: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下面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27、四年级语文上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是快乐的听课稿,分享给予是快乐的听课感受和记录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第一篇: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4、由课文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是快乐的,比如:认识一个新朋友,得到一件礼物,受到老师的表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就是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所以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助人为乐。

二、初读课文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朗读,并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感悟两次错了

课文提到了保罗两次以为,两次错了,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一)第一次错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错了,请一生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投影)这次保罗错在哪里?小男孩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小男孩的表现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1、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深情。在想什么?2、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小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并不富裕。说明什么?3、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睁大眼睛是因为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小男孩你为什么惊叹啊?)

从男孩轻轻抚摸的动作、羡慕的神情以及惊叹中,我们以为男孩希望

(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也能送他汽车。)

然而小男孩希望的却是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保罗哥哥那样的人。)

这两个希望有什么不一样?

(保罗没有想到,男孩那么爱他的弟弟,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么大的志向。要知道保罗是个成年人,而小男孩只是个孩子,而且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车是要很多钱的。)

一个希望是索取,另一个希望是付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试着读读保罗额小男孩的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个别、男女生读)

(二)第二次错了

请你快速默读8111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保罗又错了,他错在哪里?他为什么会又想错了?

保罗想到是什么?实际呢?

(他想小男孩是要板书:炫耀一下。实际是小男孩让弟弟看来保罗的新车,并许诺将来也要给他买一辆。板书:送车)

看,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来屋。此时他的心情?不一会儿,请一生接读: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

女生读第11自然段中小男孩的话。

生读男孩的话。

学生谈感受。

此时兄弟两都是快乐的。小男孩想送弟弟的是新车。

现在能实现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小男孩现在太小了,又没有钱。)

虽然是实现不了的愿望,但对于弟弟来说却是一个希望。那么他为什么要给予弟弟一辆新车,一个希望呢?他能带给弟弟什么?

(因为他弟弟是一个残疾人,他能带给弟弟快乐。弟弟快乐了,他觉得自己的付出也是快乐的,这就是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小男孩给予他弟弟的不仅仅是希望。其实这是小男孩向他弟弟的真情告白,蕴含的是对弟弟深深的爱,浓浓的情。送车给弟弟包含了男孩对弟弟的板书:关爱。

生齐读。

真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哥哥,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让保罗震撼投影:生读: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啊,同学们相信你们此时已心潮起伏,现在请你拿起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投影:小男孩难忘,因为________。

小弟弟难忘,因为________。

保罗难忘,因为_________。

我难忘,因为__________。

这个圣诞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道理,目睹了人间的一幕真情。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对孩子们,相信你也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快乐的经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它也许是物质,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本堂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生齐读。

《给予》

一束花,

一句话,

送去的是温暖,

表达的是关爱。

伸出你的手,

别人握住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别人感受到的就是阳光。

课后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获得与给予的矛盾化解、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升华人物品质,从而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着重抓住保罗的两次错了,通过小男孩表情、动作和语言和保罗的以为形成对比来领悟这个道理,学生对男孩爱惜车子的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此时再知道学生朗读体验。随着我的步步引导,学生也更加投入了,说感受,说难忘,说心里话水到渠成。

本堂课给我的启示是如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概括过于啰唆或抓不住课文的中心,反而对擦边的内容泛泛而谈。这些都需要我在平时扎扎实实地多做有关练习。

在课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的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主角,而我只是一个引路的角色。之前,我一直埋怨孩子们思维太窄,让他们说感受等总说不出个所以然,现在我清晰地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说不出个所以然,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很好地搭建平台,很好地为他们的说作好铺垫。这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第二篇: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3、由课文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有过快乐的情绪体验吗?那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的事?请对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就是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是快乐的,用一个成语说就是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朗读,并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关键词语

饶有兴趣 吃惊 不由自主 湿润

羡慕 惊叹 神气 喜悦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是保罗的心情 或神态,第二组是和男孩有关的)

派代表回答

2、小组内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派代表发言

结合吃惊、湿润谈谈原因。

四、感悟两次错了

1、自由阅读

刚才我们提到吃惊和湿润是保罗发现自己都错了,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试着做批注。

2、小组内先交流,补画上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

3、集体交流:

1、)第一次错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错了,请一生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投影)这次保罗错在哪里?小男孩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

小男孩的表现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深情。在想什么?2、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小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并不富裕。说明什么?3、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睁大眼睛是因为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小男孩你为什么惊叹啊?)

从男孩轻轻抚摸的动作、羡慕的神情以及惊叹中,我们以为男孩希望

(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也能送他汽车。)

然而小男孩希望的却是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保罗哥哥那样的人。)

这两个希望有什么不一样?

(保罗没有想到,男孩那么爱他的弟弟,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么大的志向。要知道保罗是个成年人,而小男孩只是个孩子,而且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车是要很多钱的。)

一个希望是索取,另一个希望是付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试着读读保罗额小男孩的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个别、男女生读)

2、)第二次错了

请你快速默读811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保罗又错了,他错在哪里?他为什么会又想错了?

保罗想到是什么?实际呢?

(他想小男孩是要板书:炫耀 一下。实际是小男孩让弟弟看来保罗的新车,并许诺将来也要给他买一辆。板书:送车)

看,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来屋。此时他的心情?不一会儿,请一生接读: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

女生读第11自然段中小男孩的话。

生读男孩的话。

学生谈感受。

五、情感升华 总结主题

此时兄弟两都是快乐的。小男孩想送弟弟的是新车。

现在能实现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小男孩现在太小了,又没有钱。)

虽然是实现不了的愿望,但对于弟弟来说却是一个希望。那么他为什么要给予弟弟一辆新车,一个希望呢?他能带给弟弟什么?

(因为他弟弟是一个残疾人,他能带给弟弟快乐。弟弟快乐了,他觉得自己的付出也是快乐的,这就是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小男孩给予他弟弟的不仅仅是希望。其实这是小男孩向他弟弟的真情告白,蕴含的是对弟弟深深的爱,浓浓的情。送车给弟弟包含了男孩对弟弟的板书:关爱。

生齐读。

真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哥哥,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让保罗震撼投影:生读: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啊,同学们相信你们此时已心潮起伏,现在请你拿起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投影:小男孩难忘,因为________。

小弟弟难忘,因为________。

保罗难忘,因为_________。

我难忘,因为__________。

这个圣诞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道理,目睹了人间的一幕真情。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对孩子们,相信你也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快乐的经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它也许是物质,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8、四年级语文上搭石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听课稿,分享搭石听课感受和记录

搭石说课稿第一篇:

搭石 (教学设计)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远处有什么?)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句、长句多读几遍。 ②、读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2、检查字词。

(1)小老师教读。(2)强调字音:绰、俗、俩 (3)去掉拼音读(4)理解字词1

谴责(责备) 懒惰(勤劳) (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

汛期: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

俗语:民间流传的通俗、定型的语句。 俩人:两个人。

联结:连接。 理所当然:按道理讲应该这样。

哪些事情是必须要这样做,一定要这样做的,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老师?

生: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清波漾漾: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柔美。 (查字典理解)

协调有序:十分协调,有秩序,配合得很好。

师:还有这几个词语也一定要读准,一个一个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人影绰绰这个词理解起来有点儿难度,咱们一起来理解一下。白板出示绰的三个意思,指导学生选出在人影绰绰中恰当的解释,并理解说出人影绰绰的意思。师:大家能描述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吗?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人影绰绰的美景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都是那样地美!像画一样请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

(2)理解词语2

间隔 一行人 相背而行 (多音字)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抓关键字体会)

你们看?屏幕上的三个词语谁能读好?

生:第一个词语是间隔。

师:这三个词语有什么特点?(里面都有多音字)

师:没错。都有多音字,能不能用另外一个音组个词语?第一个,请你来。

生: jin 还可以读成jiān。空间

师:正确第二个字,第二个字,请你来说。

生:相背而行的bi,还读bēi,背书包。

师:正确,第三个有点儿难度。放到句子里你还能读好吗?

生有的读xnɡ,有的读h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h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一行(xnɡ)人

生:他的作业每一行都写得工整。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都读准了,但加了一个字儿,一行人走搭石。同学们一行,一行人。一行指我写我的作业,操场上,咱们站队的时候,那一排一排也可以说是

生:一行人。

师:没错。那一行人指的是,一同去做什么。家乡人一同去做什么呀?生:走搭石。

同学们看,四字词语在词语王国当中是个特殊的家庭,本课中还有不少四字词语呢!请看

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①、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

②、查字典理解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做动作理解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

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读一读?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读正确、读通顺。(4)指导读文中的长句、难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课件)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围绕搭石讲了哪些内容呢?请给不同的内容拟个小标题吧。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归纳小标题。

话搭石 (第1自然段)

摆搭石 (第2自然段)

走搭石 (第3.4自然段)

赞搭石 (第5自然段)

2、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描写(摆搭石)、(走搭石 )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美了搭石( 默默无闻 )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四、重点精读,品味搭石

什么是搭石呢?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句子对比: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的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对比体会,感受人们的用心,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有感情地朗读。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这个挽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啊?(生:卷)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了什么?

师: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如果没有搭石,人们从溪水上过去会非常地困难。

师: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家乡的人们非常需要搭石,搭石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

师:是的,搭石在家乡人的生活当中很重要。同学们,一个脱鞋绾裤就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体会,多好啊,就这样读,就这样品。

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不便,就会很麻烦,可那些都是在夏天,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为什么这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作者却说它是一道风景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暴、衡、序

搭石说课稿第二篇:

搭 石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1.66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

  (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

  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

  B(两个人走)

  师:你想办法超过他?

  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

  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突然上步。

  D三人依次走。

  师:这就叫(协调有序)

  【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2.3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1.5秒;用黑白照片,要1.2秒,用彩色照片,要用0.9秒;用实物要用0.4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

  师:还有呢?

  假如遇到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

  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

  【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 四读,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

  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

  (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 板书: 心美)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搭 石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29、四年级语文上母鸡说课稿

(1)读,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勇敢)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呢?

(你关注了上下文,做了合理的想象)

《猫》 《母鸡》

通篇表达喜爱之情。 先贬后扬,强烈对比。

结构 两部分构成,过渡自然。

段式 总分段式。

表现小动物特点 描写了生动具体的点滴小事。

语言 生动、通俗、朴实、生活化。

母鸡母亲英雄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叫声讨厌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发狂炫耀 勇敢

辛苦

推荐阅读

柱子上的母鸡

春天,邻居给了四只鹅蛋。我们把它放到我家那只外号叫黑桃皇后的母鸡窝里,黑桃皇后孵出了四只淡黄色的小鹅。它们唧唧叫着,口哨吹得和小鸡完全不同。黑桃皇后一副自高自大的样子,蓬起了羽毛,它压根儿不想分辨,依然像对待小鸡那样,以母亲般的关怀来对待小鹅。

  夏天来了,到处都是蒲公英,小鹅伸伸脖子几乎比它们的母亲还要高了,但是它们还是跟着它到处走。有时母鸡用爪子刨地,招呼小鹅跟着它学。可它们只管玩着那些蒲公英,用嘴打它,把蒲公英的团团绒毛打得随风飞扬。这时黑桃皇后就朝它们那边瞅一瞅,似乎有几分怀疑。有时它竖起羽毛,一连几个小时咯咯叫着、扒着。可那些小鹅只唧唧叫着啄食绿草。有时,一只狗想从母鸡身边经过,嗬,没门儿!母鸡猛扑过去,把狗赶走,然后瞅一眼小鹅。有时候母鸡一边瞅它们,又似乎在想什么

  我们开始留意母鸡,看它什么时候才能弄明白,这些孩子根本不是小鸡,也不值得为了它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和狗斗。

  这样的事终于发生了。六月一个晴朗的弥漫着花香的日子,忽然间,阳光暗淡了,公鸡打起鸣来。

  咯咯咯,咯咯咯!母鸡一边回答公鸡,一边呼唤小鹅到屋檐底下来。

  天哪,黑沉沉的乌云来了!女主人们喊起来,三步两步跑过去抢收晒在院子里的衣服。

  雷声轰鸣,电光闪烁。

  咯咯咯,咯咯咯!母鸡黑桃皇后还在固执地叫着。

  那些小鹅把脖子扬得很高,就像四根柱子,一个个跟着母鸡来到屋檐下。我们惊奇地注视着四只几乎和母鸡一般高的小鹅,怎样听从母鸡的命令,变成一个个小东西,爬进母鸡的身下;而母鸡,蓬松着羽毛,在它们上面伸开翅膀遮盖着,用母亲的温暖焐着它们。

  雷雨很快过去了。

  乌云散开了,太阳又照耀着我们的小花园。

  房檐水也停了,各种小鸟又开始唱起歌,小鹅在母鸡翅膀下听到这些声音,都想出来自由自在地玩。

  放开我们,放开我们!它们吹起了口哨。

  咯咯咯,咯咯咯!母鸡回答。

  这意思是说:再呆一会,这会儿还太凉。

  还凉呢!小鹅叫着,放开吧,放开吧!

  突然,它们一齐站了起来,扬起脖子,母鸡就像被四根柱子举了起来,远远离开地面在空中摇摆着。

  直到这时母鸡才明白过来,它可不想再一次被举到那几根柱子上去。从此以后,黑桃皇后和小鹅的关系才算彻底结束了。它开始独自走来走去,而小鹅也单独行动了。

30、四年级语文上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说课稿

写一封互相沟通、消除误会或倾诉烦恼的信吧。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说课稿第二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又因为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本课教学应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书信的格式,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的道理。)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五、课堂检测题

1. 给生字注音:

( ) ( ) ( ) ( ) ( ) ( ) ( )

冒 昧 寂 寞 和 睦 分 析 患 者 受益匪浅 年逾古稀

2.填空完整并理解: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的道理。

2.书信的格式包括( )、( )、( )、( ).( )五部分。

附:

一、课件

二、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书信的格式

(1) 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事,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 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齐全。

(5) 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好!并此问好!

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信封的格式

(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地名要详细。写地名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给农村写信,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信封的左上角画着六个方格,应在里面填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志收或先生(女士)收等,此处应避免写称谓,如,不宜写爷爷收。

(3)在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写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信件万一出现投递困难的情况,邮局可以凭借这些信息,迅速地把信退还给寄信人。

(4)信封正面距右边55毫米至160毫米、距底边20毫米以下的区域是条码打印区,不要在这个区域里写字或署名,以免影响投递。

(5)信封上的字不能用铅笔写,以防模糊不清;更不能用红笔写,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6)托人转交的信,在信封上要写面交烦交等字样,在信封第三行的后半行上,写托或拜托就可以了。

31、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天窗》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含蓄地揭示了想象和创新的主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新词,理解词义。

(2)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4.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含义。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茅盾资料。

二、说教法。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形成本课教学中师生研讨的主线。

2.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茅盾先生的这篇散文内容通俗而含蓄,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许多情节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但也确有难懂之处。因此要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课文的第二部分,读的过程中要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主线,展开多种形式的读。从中理解乡下孩子的无奈心情,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并由此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想象。

3.从难理解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读读、议议,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际,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

三、说学法。

1.学生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自己与课文的共鸣。

2.以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温故质疑。

1.以茅盾爷爷的故乡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深入研读,体会课文。

过度: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课件出示这两话。)慰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进一步去体验天窗神奇之处。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什么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这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理解。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47自然段。

6.学习8、9自然段。

也许是天窗外的世界与乌镇美丽风景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在乌镇简陋的房子里他开始了自己文学的创作,从而写下了反映他童年生活的小说《春蚕》、《林家铺子》;优美的小品散文《白杨礼赞》所以茅盾爷爷回忆往事时,这样的夸了天窗: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1)出示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学生齐读)

(2)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8、9自然段,思考问题。

(3)讨论交流,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a.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联系到的种种事件!

b.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更复杂,更确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拓展思维,运用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烦闷或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云?也许是收拾整理自己珍爱的小玩意儿)

2.把自己类似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尽量把让自己释然甚至开怀的那个慰藉写具体一点。

(四)总结全文

天窗外的世界是幅永恒的画面,印在茅盾爷爷的心中,也印在我们的心中。想象是首隽永的小诗,想象是悠扬的曲调,同学们愿你们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那么你们的未来也会像今夜的星空璀璨无比!

32、五年级语文上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听课稿,分享狼牙山五壮士听课感受和记录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第一篇:

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

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检查字词,理清脉络

(一)字词部分

1.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出示)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哇啦、纷纷滚落

请你来读,哦,坠落山涧,请再来一次,咱们一起读读。

2、这一组谁来读?男生读、女生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哦,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3、这两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是的,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另外一组是描写敌人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4、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你提醒大家,昂字不要多了一撇

你认为写豪字的时候,可以把上半部分写扁一点,这个字就美观多了,咱们也来试试。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预习得不错。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预习学习单的第二题,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2、好,你们小组先来。

你们认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大家同意吗?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三、合作学习,细读感悟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从中我们提炼出划、圈、品、读四字学习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全班交流,引导体验

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五壮士的哪些言行让你震撼?哪个小组先来?

①五壮士包括哪些人?

②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

(班长: 沉着:镇定、不慌张 神态描写;

葛振林:满腔怒火心情描写;

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动作描写;

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表情描写;瞄准射击动作描写。)

③从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英勇善战,对敌人无比的恨。)

师相机指导:学了这一段,我们作文时,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心情、动作、神态描写具体,还应注意学习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3)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默读思考:

①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他们是如何选择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③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④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热血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

这里,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只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他们做出了与班长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4)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

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带着体会读。

(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石头非常密集、迅猛,体现了壮士们杀敌的决心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5)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从悬崖往下跳

①画出五壮士跳崖前的动作,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五壮士喊出了什么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心声吗?

(这不仅是五壮士的心声,也是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声音吧。

三、回顾升华:

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要这样写? (写了两次,第三自然段有一次,第六自然段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突出了五位壮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

(一)品读引上绝路部分

A品读走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哦,你们交流的是这一部分。

哦,你们对两条路所代表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走字,最能表现班长马宝玉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说得非常好,两条路,要么生,要么死,在生死关头,为了群众和部队主力,马宝玉选择了牺牲自己。

让我们斩钉截铁地读读这句话。

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B品读紧跟

请你们接着交流

你们认为一个跟字能够表现战士们的勇敢。

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

哦,你们认为应该是紧跟,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战士们的勇敢。

大家同意吗?很有道理。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但战士们――(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五位壮士(生接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

小结:壮士们这一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豪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豪不畏惧)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豪不畏惧的《狼牙山五壮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抓住一个走字,细品一个紧跟,逐渐走进了五壮士的内心。哪个小组接着交流?请你们来。

(二)品读顶峰歼敌部分

A品举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你能联系上文中马宝玉受伤的细节,从一个举字感受到他的勇敢、坚强,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你想读读这句话。

这位同学重点处理了马宝玉的几个动作,读得非常生动。大家也来试试。

你看,处理好重点词语,就把人物读活了。

B品砸

请你接着交流。

你从砸字中体会到战士们的力量大,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你觉得作者把石头比作雹子,不仅说明力量大,还说明速度也非常快。

你觉得这个比喻还表现出了战士们必胜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

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读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

小结:壮士们这一举,这一砸,尽显英雄本色。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勇敢顽强,就是这种宁死不屈,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宁死不屈)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三)品读跳下悬崖部分

此时,前是万丈深渊,后是咆哮之敌,是玉碎还是瓦全?他们毅然做出了选择。

出示课件:最后一部分。

哪个小组来交流对这一部分的收获。

A品屹立

你们认为屹立这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哦,屹立就是站得很直。有点道理,你还有补充?就是像山一样笔直不动摇的挺立着。非常准确。

是啊,此时五们壮士屹立在顶峰,像山一样雄壮、巍峨。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师引读课文)

B品望

读了这一段,还有哪个动作感动着你?请接着交流。

说得非常好,同样是一望,意义不同,感情也不同。眺望远方,他们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这是满怀深情的一望;

回头望望,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山顶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

想像一下:他们还望到了什么?

是的,想到群众和部队已经成功转移,面对死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视死如归)

来,带着你的感受,让我们把这幅画面读进心里。

C品读跳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此时此刻,假若能再给他们一点点的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

小结:说得真好!在祖国和生命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这种精神、这种气概,正是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深深的敬仰,再读这一段。(生齐读此段)(开头到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D理解最后一句

引读:此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小结:这豪迈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五位壮士?

这就是我们的(生齐读课题)舍生取义的《狼牙山五壮士》

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子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课件出示)

四、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1.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2.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的生还。这奇迹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3.让我们一起背诵这段,把这幅画面铭刻在心里吧。(出示画面,背诵)

五、课堂总结,推荐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一份感动,重温了七十多年前那难忘一幕的几个片断,对五位英雄的品质有了进一步了解,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在八年的战史上,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读书和上网,继续去感受他们的英雄形象。

出示课件:1、拓展阅读:

《北国雄师赵尚志》

《中国陆军战神张自忠》

《中华空军勇士阎海文》

《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10、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音乐起)

  11、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例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仿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_____,带着_____壮烈跳崖。

5、学完课文,你一定有更多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__________________。

6、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读文章关键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让同学们各自回忆自己所接触过的爱国英雄的故事,选代表上台发言,这样从同类别的故事中比较容易导引到本课主题上来,同时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一两个即可)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自然段):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自然段):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自然段)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自然段)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自然段)壮烈跳崖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同学自由朗读,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互相交流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人感动。

2.老师引导同学解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都运用的非常生动,比如斩钉截铁和动词走,掷地有声,表现出班长铁一般坚定的态度和果断的决定,间接体现出五壮士昂扬的斗志和对人民的爱,这种牺牲精神可谓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而这里也没有描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和班长一致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说明他们都和班长一样,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有的同学说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你能谈谈好在哪里吗?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石头的有力、迅猛,同时这两句话也饱含着五壮士杀敌的英勇决心和血战到底的气概,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如果此刻五壮士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像五壮士学习,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维护祖国的利益,以后做国家的栋梁,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六)课后作业

课下阅读其他描写爱国英雄的文学作品,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因此在课程主体部分应该安排学生多读课文,尤其是在梳理完文章结构,赏析了重点词句之后,这时再朗读课文,学生的感情已经不一样了,正好趁热打铁,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诉诸言表。

33、五年级语文上慈母情深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听课稿,分享慈母情深听课感受和记录

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一篇:

《慈母情深》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聚焦情深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师:这是一首唱给谁的歌?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都歌颂赞美过母亲,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感悟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

师:对待母亲我们要心怀敬意,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读题目!

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好极了!孩子们,你们一定已经发现,在这个深字底下,有一个大大的着重号,是吧?

生:(齐答)是!

师:为什么?

师:你对文字有相当不错的感觉。

预设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说明慈母的感情非常深。

师:能为深字组个词语吗?

师:是的,感情深厚。往下读的时候,你得特别留心这个深厚啊。(对另一生)你也有话想说,请说!

师:对!题眼!好眼力啊,虽然你的眼睛长得并不大。

师:对这个深字,你们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慈母情深深几许?有了问题,你的感觉会变得更加敏锐,你思考的大门也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完成这道练习题。

师:打开书本根据你在预习时留下的记忆,在书上勾画出填写在括号里合适的词。注意看书姿势,头正肩平背直。

(边巡视边提示)做课堂练习要又好又快,好停笔,自己校对。(出示ppt)谁来读一读?

师:这里面有个字是多音字,一般情况下读guī,在这里读jūn,谁见过龟裂的手?能描述一下吗?

没错,这就是龟裂的手(ppt)齐读

师:好极了,再看看这里面有个字特别复杂,是哪个字?没错,我数过了,整整23笔,在常用字里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右手的食指,闭上眼睛,用右手的食指,在左手的掌心中工工整整地再写一遍。确认自己已经写好了,确认自己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攥字的将左手攥紧。再来读三遍。

师:很好!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争取读得字正腔圆、精神饱满!

二、品尝鼻子一酸

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师:想哭,难受,伤心,痛苦,这一切的一切搅在一起,就是鼻子一酸。但是,孩子们,不对呀!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少,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按理,我应该感到

生:高兴、满足、幸福

师:没错!但是,此刻的我不但没有丝毫的高兴、丝毫的激动、丝毫的快乐,相反,此刻的我只有想哭、只有伤心、只有难受、只有痛苦,只有(大屏幕凸现:鼻子一酸)

师:再读,读出那种想哭的感觉。

生:(齐读)鼻子一酸。

师:为什么?(稍顿)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四人一小组一边用心体会,一边讨论,文中母亲的哪些表现、哪些细节描写令我鼻子一酸?请在这些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三、体会震耳欲聋的张力

画好的同学坐正,人人有收获,看来,这四分钟的交流效果相当不错啊!也说明大家读得很用心,很会思考。在刚才的巡视中,我发现有位同学发现的一个句子相当特别、与众不同。来,我们来听听她的发现。

预设生:(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你为什么会特别留意这个看起来极不显眼的句子?

点出环境描写,板书。

因为我是第一次发现母亲工作的环境这样恶劣,所以,我才会鼻子一酸的。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的句子。

师:读好了震耳欲聋,也就读好了整个句子。

你们是怎么理解震耳欲聋的?

生3:就是声音很大,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师:对!就是将要的意思。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这是多大的噪声啊!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震耳欲聋的感觉来。

生:(齐读句一,声音很响。)

师:孩子们,假如是你自己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耳边传来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师:所以,你愿意呆在那里吗?

师:这噪声,这震耳欲聋的噪声,停止过消失过吗?

师:依据何在?依据就在课文中,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快速浏览,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哪些描写向我们传递着噪声不断、噪声不停这个事实。

师:我为什么要大声地说?因为(手指大屏幕中的句一。)

师:这是第一个依据,请继续。

师:母亲为什么要大声问?因为

师:这是第二个依据,这样的依据在课文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对另一生)你请。

师:那个女人就在母亲的身旁,为什么说话还要喊、还要大声地喊?因为

师:已经是第三个依据了,还有吗?

师:又是喊,为什么呀?因为

师:这是第四个依据了,还能找出别的依据来吗?看看谁对课文读得细、读得深?

生12:(朗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师:看,又是一个大声!为什么?还不是因为

师:够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声,一次又一次的喊道,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提醒我们(齐读句一。)

师:孩子们,这还只是在今天、只是在那么一段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我们这些孩子,母亲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在震耳欲聋的噪声里,工作着,煎熬着。当你亲眼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挣钱,当你亲身体验到这一刻不停的噪声震耳欲聋,孩子们,

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来!让我们怀着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却意味深长的句子

生:(齐读句一。)

师:所以,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边说边在课题下画波浪线),这个句子能少吗?

师:文中一次又一次的大声说、大声喊能少吗?

师:学语文,不但要留意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思考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你的语文能力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一唱三叹,我的母亲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令我鼻子一酸的,还有哪些描写、哪些句子。

生1:(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为什么发现母亲的这副神情,我会鼻子一酸呢?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以下简称句二。)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师:这段话中我的母亲一共出现了几次?

师:整整三次,一模一样。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感受句子中连续出现的三次我的母亲。

生:(齐读句二。)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对一生)你请。

生3:母亲。

师:请把话说完整,谁的背直起来了?

生3:我的母亲的背直起来了。

师:谁的身转过来了?(对一生)你请。

生4:我的母亲的身转过来了。

师: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对一生)你请。

生5:我的母亲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照刚才三位同学说的,我的母亲应该放在每个句子的最前面才是啊!但是,课文呢?作者呢?却把应该放在最前面的我的母亲放在了最后,是吧?

师:特别!写得太特别了!按照常理,我的母亲出现一次就足够了,而且,完全应该放在最前面才是。大家看!(大屏幕呈现)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孩子们,这两个句子,意思并没有变化。但是,相同的意思,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的表达,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两句话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朗读,各自体味。)

师:孩子们,读第一句,你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而这种味道在第二句中却是感受不到的。

师:你对文字有一种很敏锐的直觉。来,孩子们,我了解一下,大家看过电影吗?

生:(齐答)看过。

师:好,都看过。那大家一定都记得电影中有过的一些慢镜头吧?这样,如果用电影中的慢镜头和快镜头来比喻这两种写法,那么,哪一句带给你的是慢镜头的感觉?

生:(异口同声)第一句。

师:第一句,是吗?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慢镜头来描写母亲的神情呢?(稍顿)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随着这个慢镜头地推移,你看到了什么。

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孩子们,睁开眼睛,你看到了母亲一个怎样的背?

但是不应该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背可不是这样的啊!我母亲的背是

师:确切地说,是结实的、丰满的、健壮的,这才是我记忆中母亲的背呀!可是,如今,现在,我分明发现,母亲的背不再挺拔了,不再结实了,不再健壮了。孩子们,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你看到了母亲的脸,孩子们,那已经是一张怎样的脸了?

师:孩子们,这是我母亲的脸吗?这是我母亲的脸吗?我母亲的脸不是这样的呀!她的脸是

师:这才是我记忆中母亲的脸啊!她是那样光洁、那样红润、那样美丽。可如今,这张脸不见了,消失了。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孩子们,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细细地看,慢慢地看。

师:(点头)这是我母亲的眼吗?孩子们,母亲的眼睛曾经是哪样的

师:母亲的眼睛会说话呀!然而,这一切,如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发现,母亲的背不再坚挺,母亲的脸不再红润,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不再炯炯有神。母亲啊,我的母亲!你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稍顿,全场一片静寂。)

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描写母亲神情的这段文字。怎么读呢?我读三次我的母亲,其余的文字你们一起读。好!带着你刚才的种种想像、种种疑惑,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这个慢镜头。

生:(齐读)背直起来了

师:(低声朗读)我的母亲

生:(齐读)转过身来了

师:(语调上扬)我的母亲

生:(齐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语势下挫、语速放缓)我的母亲

一定要找到这样一种感觉,用声音、更用自己的心来朗读这段文字。来,我们重读一遍。现在我们做一下调换,三次我的母亲由你们来读,注意语调和语速的变化。好,现在开始!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背直起来了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转过身来了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好!就是这种感觉。现在,请你们把整段话连起来,用心用情地读好这个描写母亲的慢镜头。

生:(齐读句二,读得声情并茂。)

师:生活的重担、工作的艰辛、岁月的煎熬,让我的母亲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此时此刻,作为儿子的我,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怀着这种心情,让我们再来动心动情地读一读。

生:(齐读句二,读得很是感人。)

五、体味立刻

师:好!令我鼻子一酸的,除了刚才读过的这两处文字,还有别的发现吗?比如,描写母亲干活的动作的。

生1:(朗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以下简称句三。)你读的这一句,跟鼻子一酸有什么关系吗?

生1: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干活非常忙碌,我从四个立刻中体会到了。看到母亲干活这样辛苦,所以我会鼻子一酸。

师:你对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看来,你是真读懂了。孩子们,如果说前面一句对母亲神情的描写,是一个典型的慢镜头的话,那么,这一句,描写母亲挣钱动作的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快镜头了,是哪个词语带给你这种快镜头的感觉?

师:对,四个立刻。一个不够,两个;两个不够,三个;三个不够,四个。整整四个立刻。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快镜头的感觉。

师:立刻是什么意思?找个同义词。

生4:马上。

生5:迅速。

生6:立即。

师:我查过《同义词词典》,立刻的同义词多达20几个。我就纳闷儿了,既然有这么多的同义词,作者为什么不用它们呢?你们看!(大屏幕呈现)

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这样多好!第一,显得词汇丰富;第二,整句话不呆板,显得有变化。是吧?

师:看来意见不统一。这样,你们自个儿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各自不同的味道。

师:好!孩子们!我先提一个问题,这两句话,都在写母亲干活非常忙碌,意思完全相同。是吧?但是,哪句话带给你一种十分急促、十分忙碌的感觉和节奏?

师:我的感觉跟你们的感觉完全一致。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点出排比句

师:说得好!真是一件命中红心啊,第二句呢,尽管意思完全相同,但是,四个表示立刻词不同了,所以,就无法形成一种排比的语势、排比的节奏,所以,那种急促的、忙碌的感觉就被淡化了。是这个理儿吧?

师:好!带着这种非常急促、非常忙碌的感觉,带着这种排比的语势和节奏,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眼睁睁地看着极其瘦弱的母亲为了挣钱、为了养家糊口,如此忙碌、如此疲惫,你的心里翻腾着一种怎样的滋味?

生11:难过,非常难过。

师:把这种滋味带进去,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母亲陷入了忙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做儿子的我却深深地陷入了痛苦

师: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令人难受、令人悔恨、令人鼻子一酸的快镜头。

师:这就是语言的味道,记住,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往往有着不同的味道。我们一定要仔细体会、仔细理解。

六、攥紧塞的温度

师:孩子们,在母亲工作的地方,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已经变得这样瘦弱、这样憔悴,第一次发现母亲干活是这样拼命、这样劳累,母亲挣钱非常不容易,作者在文章中曾写道,母亲一个月才赚27元钱,平均每天9毛钱。一元五角,相当于母亲拼死拼活干两天的工资啊!如果说,来工厂之前,你还找不到某种感觉,那么,现在,此刻,你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你目睹了母亲憔悴的神情,你目睹了母亲忙碌而极其瘦弱的身影,作为儿子的你,这么多的钱,你还想要吗?

师:心酸啊!心疼啊!要不出口啊!可是,母亲呢?当儿子开口要钱,一次要这么多钱,我的母亲是怎么说的?

生7:(朗读)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母亲丝毫没有犹豫、丝毫没有舍不得,她是高兴,是挺高兴。母亲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生8:(朗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先是数钱,数了钱之后呢?

生9:(朗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师:(大屏幕呈现此句,以下简称句四。)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如果说,写母亲神情用的是慢镜头,写母亲干活用的是快镜头,那么,写母亲给钱用的就是特写镜头。这个特写镜头,放大了母亲的手、龟裂的手,放大了一张张揉得皱皱的毛票,更放大了母亲给钱的动作,一个字塞!把塞圈出来!请问,这是怎样地塞呀?

师:有力也罢,慷慨也罢,毫不犹豫也罢,其实都无须再说,因为,它们都已经深深地嵌入了这个塞字,深深地印在了母亲的这个特写镜头上。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句四。)

师:孩子们,请你再琢磨琢磨,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那一元五角钱吗?

师:说得好!母亲塞给儿子的,是,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读懂了《慈母情深》的四个重要镜头。母亲的工作环境,那是一个广角镜头;母亲瘦弱而憔悴的神情,那是一个慢镜头;母亲工作的忙碌和疲惫,那是一个快镜头;母亲塞钱给儿子,那又是一个特写镜头。现在,让我们把这四个镜头重新放回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文,你们读四个镜头,其余的话由我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从课文开头一直读到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为止。)

七、由我的母亲到天下母亲

师:(大屏幕呈现以下内容,播放音乐)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攥着母亲的辛劳和血汗,更攥着母亲那伟大而无私的爱,跑了出去。此刻,此景,作为母亲的儿子,作为她的亲生骨肉,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要对母亲倾诉啊!

孩子们,拿出你的笔,写下我的悔恨、我的心疼、我的感激、我的愧疚、我的决心、我的懂事、我的内心独白。无论你写什么,请千万记住,妈妈这个词语至少出现三次。

生:(学生各自写话,教师巡视。)

师:孩子们!面对慈母的深情,感受慈母的深情,咀嚼慈母的深情,我心情彭湃,我感慨万千,于是,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

师:多么真诚的表白。你对不起的是母亲的辛劳,但你对得起的却是自己的一片孝心!你长大了!

师:多么感人的倾诉。你理解了母爱,你就理解了人类最无私、最美好的感情。孩子,你也长大了!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母爱是不图回报的。你的内疚、你的志向,就是你对母爱最好的回报。

孩子们,慈母的情,滋润着我的心田,震撼着我的灵魂,在无言的教诲中,我长大了,我们共同长大了。这一切,因为什么?因为这春风化雨般的四个字!

生:(齐读课题。)

师:慈母情深深几许?慈母情深深似海啊!孩子们,读着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感动着梁晓声的慈母深情,老师相信,你们都会很自然地想到

生:(齐答)我的妈妈。

师:其实,作家梁晓声跟你们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他在小说原文的结尾,有过这样一段充满深情、意味深长的话:(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教师配乐朗读。)

由我的老母亲

想到千千万万的几乎一代人的母亲中,

那些平凡的

甚至可以认为是平庸的

在社会最底层喘息着

苍老了生命的

女人们,

对于她们的儿子,

该都是些高贵的母亲吧?

一个个写来,

都是些充满了

苦涩的温馨和坚忍之精神的故事吧?

孩子们,来!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抬起头,挺起胸!

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普天之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亲献上最真挚的情感,一起来诵读这几句歌颂母亲的名言。

八、布置作业

1、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的母亲。

2、摘抄关于母爱的诗歌、名句。

板书:

慈母情深

瘦弱

忙碌 买书

深 贫苦

通情达理

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二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深情。

2、运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情感‛这个方法,拓展阅读其他篇目。

教学重点:

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的方法学习课文及拓展篇目,体会父母之爱。

学习难点:

运用方法学习阅读课外篇目,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链接的篇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方法。

1、《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通过对父亲的哪些描写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呢?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来感受梁晓声笔下的慈母情深。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抓住题眼,齐读课题。

二、运用方法,学习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咱们就先来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阅读提示。

3、指名说要求。

4、师:在细细品读课文之前,咱们还要先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认真默读学习要求。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细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试着用一两个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6、学生运用方法自学课文,小组交流。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随机板书。

8、作者梁晓声从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到创作多部作品,他最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这永远难以忘记的慈母情深(学生再读课题。)

9、难忘那时(生接读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说出慈母情深深几许,深藏在 。‛

10、教师小结。

三、运用方法,拓展阅读。

(一)阅读链接《秋天的怀念》。

(二)阅读课文阅读链接‛中的《纸船寄母亲》,感受儿女对母亲的爱。

四、课堂练笔,情感表达。

34、五年级语文上有趣的汉字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汉字听课稿,分享有趣的汉字听课感受和记录

有趣的汉字说课稿第一篇:

《有趣的汉字》教案

  教材分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负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优势,长期承担着人们用书面语言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书法、篆刻等独特的艺术。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培养学会生热爱汉字的热情。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字的产生、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2

  了解汉字的形意。使学生感受到平时在语文上学习的枯燥的汉字,不但寓意深远,而且具有趣味性。

  3

  了解书画同源,能够把汉字变成具有趣味性和美感的中国画。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形意,感受蕴含在汉字中的智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

  利用汉字的形与意,发挥想象力创作国画作品。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新导入

  以鱼羊导入,引起兴趣。

  是不是很有趣,让我们进一步认识有趣的汉字

  与教师互动。

  激发学生对本内容的兴趣。

  导出本题有趣的汉字。

  出示题

  有趣的汉字

  新知传授

  出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字的图片

  讲解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过程以及特点。

  思考:从这组图片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同学研究讨论排序。

  介绍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介绍不同书体,使学生对汉字认识更加系统。

  解决构图:出示图片,了解字的变化和构图

  欣赏大师的作品,从中学习字与画结合变形的方法。

  学生对自己找到的象形字和会意字进行变形。

  讲解不同的对汉字变形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这种方式,感受字与形紧密关系与对字进行趣味变形的乐趣。

  动手实践

  你能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汉字,对它们进行这样有趣的变形吗?

  比一比:

  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谁的变形与字形字意最贴切

  如果把刚才变形了的作品,添加上颜色和背景就更漂亮了。

  我们来试一试!

  作业要求:

  谁的创意新颖、贴切

  谁的画面最具有美感。

  学生作画

  教会学生集中方法,可以把变形的字变成美丽的画,感受字与形的联系,也感受字与画的联系。

  总结、评述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学生互评

  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回顾本知识

有趣的汉字说课稿第二篇:

《有趣的汉字》

教材分析: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字谜,⑤⑥是画谜,⑦是动作谜语《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 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 记性等。《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 木头上写字有关。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4.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教具准备:

课件

主 备 设 计

个人备课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计划)

一、预习探究

1.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2.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读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和活动建议,在小组内商议制定一份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要求:.完成学习目标中的前两个问题。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2.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课件出示: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a.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b.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

c.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4.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  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四、课堂达标:

1.以小组为单位制定 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课时(搜集和调查资料)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第三、四课时(交流活动成果)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几节课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体验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活动成果。

板书: 有趣的汉字。

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

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汉字的趣味性.2.了解汉字的起源.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也搜集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课件出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巩固延伸,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汉字的有趣,而且增强了很多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收获真大!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探索汉字的奥秘。

六、课堂达标

1. 我会猜字谜。

十二月一日(   )  半部春秋(   )

一年少三十天(   ) 耳有所闻(   )

2.我能写出下面歇后语中的本来的字。

  (1)天下雨不戴帽──临(  )到头上

  ( 2)胸口上张草──心慌(  )

  (3)旗杆上放炮──想(  )的高

(4)森林里生火──就地取材(  )

35、五年级语文上珍珠鸟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珍珠鸟听课稿,分享珍珠鸟听课感受和记录

珍珠鸟说课稿第一篇:

《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信赖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依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4.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教学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猫》一课,懂得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板书课题)

2.介绍珍珠鸟。珍珠鸟体形小,因后背有珍珠似的小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和同学们交流生字的读写。

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葱茏 愈发 繁茂 雏儿 蓬松 柜子 画框 细腻 流泻 信赖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

⑴指名认读生字词语后,全班齐读。

⑵重点读音、字形指导。字音:巢、雏、瞅、睁、茏、蓬、框、腻;字形:腻、巢、框。

⑶指名逐段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读情况。

2.理解词语。

信赖:信任并依赖。

深幽:深而幽静。

细腻:本课指珍珠鸟的羽毛精细光滑。

神气十足:本课指珍珠鸟精神饱满的样子。

3.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段落层次。

第一段(1~5):写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第二段(6~13):描写我与珍珠鸟和睦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段(14~末):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学习第一段

1.教师:课文讲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可是为什么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一点儿也不怕人?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

2.指名读第一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引导体会:

⑴开头用真好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喜悦、喜爱的心情)

⑵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巢指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笼内还有一卷干草。舒适而温暖的巢是我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的关爱之情。)

⑶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⑷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喜爱地、亲切地)

五、课堂小结

教师:正是因为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并且很少去惊扰它们,所以我们就一点点熟悉了。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会从绿叶中伸出来,它们还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六、作业设计

1.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生字词语。

2.比一比,组成词。

睁( ) 愈( ) 柜( ) 茏( ) 蓬( ) 瞅( )

挣( ) 愉( ) 拒( ) 笼( ) 篷( ) 揪(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彼此之间的信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

2.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有什么感受,你还记得吗?

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读了课文,你知道说的是谁信赖谁吗?(鸟儿信赖作者)

二、品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它会伸脑袋瞅瞅我。(板书:大鸟 伸脑袋瞅瞅)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

2.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阅读第六至十六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⑴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很强呀!

⑵屋里飞: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些地方?(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

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

教师: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地点变了,方式也变了,如果我是作者,谁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

师:你为什么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的名字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不飞出去呢?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⑶喝茶水: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它先离我很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 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瞅瞅我有感受,它真是一只 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 的小鸟。

⑷啄笔尖:同桌互读。

⑸肩头睡:作者为什么不惊扰它?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三、回读一至六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了,我们感到它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变了,它越来越亲近我、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请找出来。

3.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

⑴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⑵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⑶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上彼此创造的

1.教师:不论是大鸟,还是小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是我精心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信赖)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体会。

六、课堂小结

因为爱,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大千世界,处处都需要关爱,处处都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的话吧!

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细腻(n n) 画框(kuānɡ kunɡ) 待一会儿(dāi di)

3.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先然后再

珍珠鸟说课稿第二篇:

《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读中感悟,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创造美好的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课文描写动物细腻人微、语言运用准确传神的写作特点。

2、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

人之爱和鸟之爱两方面的结合,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准备:

资料的收集:作者冯骥才资料、珍珠鸟图片、音乐。

课件的制作:《珍珠鸟》课件

活动的准备:让学生课前通过查资料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请静静地聆听!(播放清脆的鸟鸣声)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画。边听边介绍珍珠鸟外形特征的句子。

2.介绍作者冯骥才。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生汇报,师强调重点词

小组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选你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2、那么,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大胆起来的呢?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3.组员交流体会,并运用:首先接着然后再最后的句式组织语言,回答第二题。

欣赏课件,初步感知,看看大致分几个过程:起先 渐渐地 后来

3、研读探究

文中哪儿重点写的?自读第四节,小组合作讨论,

⑴我如何让小鸟产生信赖?用~~~~~~画出描写我行为的句子。

⑵信赖使小鸟产生了什么变化?用画出描写雏儿活动的句子。

4、指名汇报交流:

⑴起先怎么样?读,悟,读

⑵渐渐地呢?读,悟,竟然什么意思?我会有什么反应?

⑶后来?读,悟,感觉?怎样交流?啄,好像在说什么?抚呢?再啄?

5、连起来说,加进想象更好。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师课件出示。

(三)课堂小练笔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和哪个人或者自然界的花鸟草虫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你认为这种信赖是怎样建立的?

1、一天,我漫步在森林中,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受伤的小白兔。我轻轻地走了过去。

提示:这只小白兔见到我会有什么反应,结果会怎样?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可以用上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后来等反映过程的词语,并用上居然、不由自主这两个词语。

2、四人一组交流。

3、指名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4、学生各自完成小练笔。

(四)完全信赖,美好境界,有爱会爱。

1、完全放心还从哪儿看出?再读第六节,深化情感。

因为信赖,小家伙美美地睡着了,因为信赖,它做起了甜甜的梦,会梦见什么呢?

这不就是因为信赖而创造出的板书:美好境界

2、我究竟为什么能获得珍珠鸟的信赖?指名说,板书:有爱。

配乐朗读感悟。

3、你喜爱这样的小家伙吗?你有过这样的小鸟依你的情景吗?文中的我为什么能够呢?

生自由表达。

师小结: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温暖地抚摸是爱,静静地注视也是爱;逗它玩是爱,让他独自耍也是爱;为它做这做那是爱,啥也不做,放在心里默默地关注也是爱;给它舒适的家是爱,放飞它,让它自由飞翔也是爱。所以我们不仅要心中有爱,还要学会选择如何去爱。

板书:会爱

正因为我有爱,因为我会爱,所以这个小家伙才完全信赖了,是不是?

(五)延伸拓展

1、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2、在本文中,冯骥才描绘了一幅人与小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画面,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真情。

展示幻灯图片:小女孩与猛兽亲若一家,只要人们愿意,人和自然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3、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播放一组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画面)

谈感受。(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信赖。)

学会尊重、关爱、宽容,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条件,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所以我们说: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需要用真诚去灌溉。

(展示幻灯片: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需要用真诚去灌溉。 )

试着仿照作者的这个内心感受,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你自己的格言。(学生开始动笔,写后交流)

集体交流,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

信赖,是友谊地久天长的标志。

信赖,会使我们的家园充满色彩。信赖,是打开和谐美满生活的金钥匙。

信赖,虽不是金钱,但比金钱宝贵的多,因为它能使人与人变得理解、宽容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相通,真情相融。

信赖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和谐共存。

(六)情感升华,动情结课。

人与鸟因为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那我们人与人之间有这种信赖吗?请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件出示人与动物、运动场上人与人、国家之间战火纷飞的画面。(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具体情况,谈点体会。)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中创造出美好地境界。正如韦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我们在爱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节课吧。(播放歌曲)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视生命、善待动物、爱护自然,同时也能善待自己的同类人,那么我们都将会拥有一个美好的世界。

联系现实,谈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2)今天,我们如何把信赖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为自然、为社会、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呢?这个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创造美好的境界。

(七)作业园地(选做)

1、搜集关于鸟或其它动物的成语、古诗句,体味其中的意蕴。

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

36、五年级语文上落花生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听课稿,分享落花生听课感受和记录

落花生说课稿第一篇: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品质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2.了解《丑石》的品质及写作方法。

3.能够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歌颂某些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落花生的视频解题。

2、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新授

1、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思考:花生有哪些好处?

2、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花生的优点?

3、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对比、关键词句)

4、对比读、范读、齐读父亲的话,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可贵品质。

小结: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父亲把花生与苹果、石榴相比,虽然不如它们漂亮,能炫耀于枝头,可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5、学习父亲的话中借物喻人的写法。

(1)思考:课文读到这里父亲还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2)哪句话明明朗朗的告诉了我们父亲是在说做人的道理?

(PPT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PPT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思考: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5)思考:你怎样理解我的话?我们身边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吗?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小结:父亲是借由花生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三、扩展升华

以文带文,了解丑石品质,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丑石》1-5自然段,讨论:丑石的丑在哪里?

(2)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3)再读第7、8、13和15自然段,讨论:丑石美在哪?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5)作者通过美丑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小结:所以啊,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丑石貌不惊人,却精神可赞。落花生朴实无华,却品质可佳。作者在文中、诗中不仅仅是在讴歌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更主要的是在讴歌有其精神的人。

2、请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歌颂一种事物。

五、板书设计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找时候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落花生说课稿第二篇:

《落花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深化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37、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重点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中有益的读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朗读,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中有益的读书方法。

【难点】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教师点拨法、组织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有关书籍的图片,并配以激情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知、诲

急(古今异义):古义(要紧、重要)今义(急躁、着急)

2.了解主要内容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三句名言谈读书。

第二部分:朱熹谈读书,重点强调了三到读书法。

第三部分:曾国藩谈读书,重点强调了三要读书法。

(二)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论语》中的三句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谦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学习要踏实认真,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觉得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勤奋好学,永不满足)

2.朱熹谈读书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做事都要用心,只有事事用心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3.曾国藩谈读书

读书有三要: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作者采用了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河伯观海、井蛙观天的例子来证明这些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强调了立志是人生的成功之本。立志已定,便要付诸实践,在恒字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环节三:巩固提升

1.拓展延伸知识面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畅谈跟读书有关的文字、故事。

教师:读书这个话题亘古不衰,而且历久弥新,你还知道哪些古人或今人谈读书的文字、故事,说出来和大家共享吧!

2.教师补充作小结

这三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古人是怎样谈读书的,《论语》强调勤奋、谦虚而又踏实认真的读书方法;朱熹提倡读书要做到三到;曾国藩则强调读书三要,这些读书方法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环节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录成小视频,录得好的作品会被发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号上。

2.搜集更多的古今中外跟读书有关的文字、故事,在下周读书会上做分享。

五、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一、《论语》

二、朱熹三到

三、曾国藩三要

38、六年级语文上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听课稿,分享只有一个地球听课感受和记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第一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听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动,老师想写一首小诗来赞赞我们的地球,大家愿意和我合作吗?课件。地球妈妈:你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你明亮的眼睛,是你浓密的秀发,是你宠爱的精灵,是你呼出的气息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过渡: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 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可以自主开展六个一的环保活动: 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太可爱: 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保护地球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

煤电机关学校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第二篇:

《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该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而本文则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从而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难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本课的教学。本节说课主要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四、【教法和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特点,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跟随我们的宇航员到太空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可爱的地球资料片。学生会看见一个旋转的晶莹透亮的球体,听到悦耳的配乐朗诵,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中。)当宇航员目睹了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宇航员感叹的那句话。

(二)选读探究

浏览课文后,学生很快找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抓住这个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通过梳理,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课件)1、地球美丽又渺小、2、资源有限、3、不能移居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深入探究。

1、地球的美:

(1)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句子(课件)(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去感受地球的美。

(2)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的。

2、地球的易碎性:

(1)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枯竭、滥用、再生等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再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课前搜集的人类破坏地球资源的材料。

(3)(课件)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组数据,再配上敲击键盘的声音,目的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使其心灵受到强烈震憾。

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地球的唯一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

引起学生争辩: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无法移居别处,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

(三)升华情感(课件)

1、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联系实际,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作业拓展迁移(课件)

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一份保护地球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形式不限,要求表达真情实感。

五、【板书设计】:

9、只有一个地球

保 美丽渺小 人

护 资源有限 人

地 不能移居 有

球 责

39、六年级语文上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鸥听课稿,分享老人与海鸥听课感受和记录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第一篇:

《老人与海鸥》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深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动人的情景,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自读悟情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1、师过渡: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的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老人去世了。

2、师: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遗愿:他说当他离开人世时希望能够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1519自然段,边读边想,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用横线画出来,再读一读,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跟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

预设: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大不一样,提问:海鸥的叫声与姿式与平时会有怎样的大不一样?

(2)师: (出示课件)海鸥们连声呼唤,他们似乎在说什么?

(3)师:同学们,海鸥们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有惊讶,焦急,还有悲伤,谁能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

师渡: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它们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而感人的葬礼。自由读第16自然段,海鸥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2)如学生说到瞻仰,理解瞻仰的意思。瞻仰指恭敬地看,一般指对伟人的尊敬,老人是伟人吗?(学生讨论汇报)

(3)男同学带着对老人 的尊敬与爱戴读读这句话。

C.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师:你体会了什么?(生发表意见)

(2)师;好,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现在你就是一只海鸥,把你最好的祈祷与祝福送给老人吧!(生闭上眼睛祈祷)

师:睁开你们的双眼,把这份诚挚的感情读出来。(生有感情地齐读)

(3)师配乐朗诵《离开你的那一天》: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竟成了诀别了。男同学读16自然段描写海鸥的句子,女同学读描写老人的句子。

师:当我们把遗像拿走时,又发生了什么?

D.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师:读读这个句子,圈出描写海鸥动作的词语。

(2)交流,课文中用了两个扑,而不用飞呢?

(3)一只只海鸥扑过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

师:这是一场让人为之动容的葬礼,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读出海鸥们一片深情。

(4)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意想不到的事?

交流,看视频,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师:十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照顾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老人送上一程。

三、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1、师: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人们在翠湖边上建了一座雕像。老人依旧面带微笑,手捧鸥食,海鸥在老人的手上,身旁翩然翻飞,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被永久定格。老人虽然已经离去,但人们依然关心着海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希望我们像吴庆恒老人和歌曲中的小女孩那样,关心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板书:

老人与海鸥

爱 送

亲人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第二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

1、师:上课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短视频,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去感受一位老人与海鸥之间浓浓的情谊吧。 (出示课题、师板书、生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快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完你有什么疑问?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预习:(开火车读)

重点讲解:抑扬顿挫、模样

3、解决了生字这个拦路虎,那我们先来开始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来说呢?(生答: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在一个,在冬天的翠湖边,一位老人给海鸥喂食,跟海鸥相伴,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是海鸥给他送行的感人故事。)

4、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老人和海鸥,你只要抓住这两个主人公的主要事件就可以很精练地说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刚才老师还问了个问题,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我希望你还能用很精练的语言表述你自己的看法。你来说。老师试着把你们刚才的问题梳理一下,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海鸥为什么有那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啊?

三、品重点句,感悟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

(一)梳理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1.师:孩子们,其实老人和海鸥是联系在一起的。读懂了老人我们也就读懂了海鸥。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重点描写老人的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老人的哪些做法感动了海鸥?把有关句段用横线画出来,圈出关键词,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好开始吧!

(1)(出示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2)这位同学找到的其实是作者对老人喂海鸥的一处细节描写。是吧?你仔细地再读这句话,当你读到哪个小细节的,你最激动?你来说。同学们,老人的这份细心,打动了我们,也一定打动了海鸥,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师:看来,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放饼干丁。其实,无论是老人依着海鸥,还是海鸥依着老人,这并不重要,因为老人与海鸥之间总是那么的默契,总是那么的相依相随。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和谐的场景,它成了昆明市翠湖公园最美丽的景色。

3. 学生汇报,(出示句子):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师:这是老人在呼唤海鸥,句中哪个词让你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亲昵)

师:孩子们,独脚曾经受过伤,平时它最受老人的疼爱,有一天老人正亲昵地跟独脚说:_________________;公主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一位大小姐,干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不紧不慢,连吃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老人就假装生气地跟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老沙的头上有一个金属光,它可是鸥群里的老大哥,吃东西的时候老是让着弟弟妹妹,老人把它叫过来,心疼地对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想象空间,只要透过文字去想象画面,我们就能悟出中间蕴涵的真情。老人的声声呼唤,全是为了海鸥,你们说,这怎么能让那些海鸥们不心动呢?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副如诗般美好的画面。孩子们自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意境美。读吧。

(出示句子)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读得真美,你们从他的读中有没有听出些什么?是呀,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细腻传神的动作向我们传递着款款深情。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

(二)聚焦外貌,感知老人形象

1、师:老人对海鸥的心声一定还有很多很多。文章除了抓住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反映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之外,还对老人进行了什么描写?(外貌)(出示句子)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朴实无华)再次体会老人爱鸥之情。

2、师:【课件出示】这老人名叫吴庆恒,他一生孤苦,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他每天徒步二十余里为海鸥喂食、嬉戏,风雨无阻。他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的饼干他却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吃,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却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牌香烟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多年来,宁可穿着褪色的旧衣,背着褪色的布包,甚至用着褪色的塑料袋,也要把钱省下来买饼干,一到冬天,每天步行二十多里,给海鸥送餐去。怪不得朋友会说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十多年啊,十多个春秋,一千多个日夜 十多年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来,无论老人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着,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配乐读)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走停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 当人们遵照老人的遗愿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2、出示自读提示:自读1517自然段,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呢?画出有关的句子,从这些句子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海鸥们不会说话,但老师却分明听见他们在如泣如述地说着什么,原来他们把自己的语言都化做了一个个的动作,孩子们,你们找到他们的特殊的语言了吗?你说 。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过渡: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它们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而感人的葬礼。课文中还有那些画面是你意想不到的呢?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D.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好,孩子们,白色旋涡中,老沙来了,公主来了,老人的儿女们都来了。公主,你为什么和老沙在老人的遗像前停留得那么久?这是要,这是想要?

师: 同学们,作者又一次通过海鸥的动作向我们传递出了怀念的深情(听不清这个词)你们说此时此刻在海鸥的心目中老人还仅仅是一个还是素不相识的人吗?是啊,老人与海鸥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那样,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5、请同学们想一想,海鸥为什么会有那样不同寻常的举动?

(正是因为老人对海鸥胜似亲人般无私的爱,才有了海鸥对老人难舍的情)

三、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过渡:老人走了,海鸥们对老人肯定有很多的不舍,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向老人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吧!

2、生想象说话

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课件出示),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最后,让我们在一首《丹顶鹤的故事》中结束这一节课,希望我们永远铭记海鸥老人,学习老人关爱动物,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板书 : 老人 爱 海鸥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向我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这篇《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线为纬线结构全文。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大人孩子忙着准备置办春节前的年货。

文章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文字朴实自然,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表现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他们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能够理清课文的顺序,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他们对于作者的选材,分清文章的详略、主次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训练,需要教师适时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记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为什么这样写?3.体会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祥和,感受传统节日风俗的氛围。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选材的构思。因此我将采用朗读与默读结合法,引导点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则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

图片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刚好这一篇课文也是新学期后的第一篇,学生对自己刚刚过去的春节,应该有说不完的话题,因此,教师抓住契机引导。

同学们,你们刚刚过完春节,谁能说一说你们过春节时的感受和体会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过春节的心情和感受,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感同身受,也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疏理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后猜想:北京的春节只写了春节这一天吗?那么作者老舍先生是从哪一天写起,到哪一天结束?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此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梳理课文内容)

图片

(三)细读品味,体会年味

在这漫长的一个多月里,老舍先生重点写了哪几个节日,这些节日习俗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完成思维导图。

腊八一一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

除夕一一家家赶做年菜,吃团圆饭

初一一一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正月十五一一悬灯结彩

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把这五天写得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注重思考选材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与中心意思有关的内容详细写,与中心意思无关地一笔带过,且要引导注意选材是为主题服务的意识,切不可记流水帐)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学完课文,再阅读阅读链接想一想,与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形式不同的语言表达是为主题服务的意识)

(五)运用方法,学会表达

学完课文,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自己过春节的体会和感受吧!快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此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学会抓主线,突重点,灵活选材,为下阶段学习迁移的运用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左边是时间轴线,右边是人们的活动,脉络清淅,详略突出,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41、语文第八课匆匆说课稿,六年级下册

01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3.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4.学习本课生字词。

02教法和学法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03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04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 释题质疑

揭题板书后,首先由学生简要介绍朱自清,了解作者的大致情况,然后向学生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学情,巧妙的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读通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讨论,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通文章。

(三)细读读懂

好文章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这一环节,围绕读展开,结合情景创设,学法选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后悟情。

1.在MTV中赏读课文

把学生带入如诗入画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自由选择学文方式细读读懂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边读边思考,或不动笔墨不读书,或感情朗读,或默读等方式细细研读文章,悟出道理。

3.合作交流生生对话

在学生细细读书的基础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心中有话要说,营造一方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一吐为快,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4.自主汇报思维碰撞指导朗读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并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为美读打好基础。

(四)品读读美

1.自由组合感情朗读

读中悟情后还应再读,在读中走个来回。读中悟,悟后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配乐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独诵,或领读,或齐读,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相融合,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学生评价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五)升华体会

营造课堂上的空白,让学生静静的聆听时间的飞逝,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谈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时空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到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问题: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小组合作补充启迪

(三)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学生的运用语言奠定基础,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启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训练,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流逝,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

05拓宽延伸练笔尝试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积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诗词,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时间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诗歌、散文等),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厚集薄发,实现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06课下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2、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筒、篷、缩等14个生字,理解新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写盼的。

3.找出心理描写的地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她叫蕾蕾。  

2.蕾蕾得到一件好东西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大家知道雨衣是下雨天穿的。可是蕾蕾一直想穿上它。于是,她就盼呀盼呀。(板书:16.盼)

3.她盼到了吗,穿上新雨衣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每天盼下雨的孩子吗?你想知道她盼望的事情实现了吗?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文章语言富于儿童化和生活化,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我得到了新雨衣

1.我怎么得到了新雨衣,喜欢吗?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蕾蕾得到雨衣后什么心情。

3.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4.小结: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展开,蕾蕾的新雨衣确实很漂亮,如果你们都到了这么美的一件雨衣,是不是也想穿上它,是不是也想让老天快点下雨。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1.读一遍这段课文,画出中心句。(我开始盼着变天。) 

2.从这一段你读出了什么?

(蕾蕾不管白天还是黑天,都观察天空。因为她看到白天天上是瓦蓝的,夜晚是满天星斗。)(雨衣好看,但没机会穿。)(埋怨老天总是晴天)

六、教学417自然段,体会盼

(一)抓重点句子,体会蕾蕾的心情。

1. 路旁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嘻嘻地笑是蕾蕾心里认为的,和埋怨老天的时候心情不同。这一次,她的心情十分高兴,因为要变天了。)

2. 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雨点打在头上,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这才是最美的事情。)

3. 蕾蕾看见下雨了,兴奋地跑进了楼门。她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蕾蕾找了好几个借口,都被妈妈否定了。)

4. 场景表演。老师当妈妈的角色,指名同学当蕾蕾的角色,表演对话一部分。

(学生评价谈体会,说说蕾蕾的心情。)

5. 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尽管我很不情愿,可是没办法。因为蕾蕾找不出一个十分合理的理由。)

6.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鼓点好吸引人,把雨点比喻成鼓点说明雨点对我的吸引力之大,我在急切地盼)

7.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看着看着雨后的景色,蕾蕾又想起了穿雨衣的事情。她太盼了。)

七、课堂小结,做好过度

1. 蕾蕾拥有了那么好看的一件雨衣,所以她一直想穿上它,到大街上去享受雨中的美景。好不容易下雨了,可妈妈又不让出去。蕾蕾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雨点往地上落,不知不觉,她又想象起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

2. 她的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呀?他就这样一直盼着,盼到什么时候才能盼到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斗篷 浸湿 喧闹 厚墩墩 满满当当 逗引 腥味 理直气壮

筒 缩 疯 甩 酱 唇 蹦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蕾蕾穿上雨衣后什么表情,什么动作,她的心情怎样。

二、学习最后1821自然段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从这一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三、讨论探究

(一)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

(提示: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汇报 这篇课文围绕 选取了多件事例,使我们看见了一个 的儿童形象。)

(二)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

(学生自由说,班内指名汇报,师生点评)

(三)你看出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语言浅显易懂,很具生活化和儿童化。2.心理刻画生动逼真)

四、学以致用

1.请同学们以下面一句话为中心,写两件事例。

(1)爸爸读书十分专心。

(2)叔叔开车的技术真高!

2.交流,评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3.教师小结: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来写,还要注意重点突出。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有一件新衣服,你很想穿上它到外面去走一走,可是妈妈却不同意,你会怎样想,把你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43、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描述了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文章巧妙运用对比烘托人物形象。文中的对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态度的对比,池子贪图安逸,沉迷享受,而河流积极进取,奔流不息;二是不同结局的对比,池子枯干,河流长流不断,通过鲜明的对比,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河流长流不断,池子一年年淤塞的原因。

3.学习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河流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于思的原因。

难点:

体会河流与池子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学习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本文是一首寓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要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情入境,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质疑问难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性趣和创新思维。

五、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池子和河流是邻居,河流每天奔流不息,池子却安于享受自己安逸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自的命运也截然不同。让我们共同走进文中去看看河流和邻居池子的对话,去了解他们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学生自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忙碌、遵循、实验等)

3.教师领读,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相机正音。

4.小组选出代表,朗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三)情境教学,解读文本。

1.学习诗歌第1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并说说诗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拟人)

(2)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这里连用两个一会儿表现了什么?(PPT出示河流繁忙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

预设:(表现河流十分忙碌,再现了河流承载着沉重的货船、长串的木筏的景象。)

PPT出示一会儿一会儿句式,让学生练习口头说话。

A.小猫钓鱼三心二意,它一会儿,一会儿。

B.天上的云真是多变,一会儿,一会儿。

2.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激趣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式?池子为什么会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涯?

2.学习诗歌610节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诗歌610节,思考下面问题:

A.在睡梦中推究哲理说明了什么?

B.河流为什么受到尊重?

C.池子与河流的下场有什么不一样?请学生代表发言。

D.为什么说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呢?(相机解释懒惰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2)举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配乐读)

(四)说作业

1.课后将诗歌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其他关于勤奋上进的小故事。

44、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古诗《迢迢牵牛星》。接下来,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迢迢牵牛星》是编排在粤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个课题《汉魏晋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古诗十九首》映了时代的动荡,社会的乱离《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为学好以后的诗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为以后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似的诗歌并为简单地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知识,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2.技能目标: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叠音词作用和表达效果。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理解诗歌所表达出的渴望普天下夫妻团聚的愿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叠音词作用和表达效果,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2.教学难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牵牛织女星等天文知识、光年的定义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3.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天文知识、光年较抽象,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的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一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朗读法、讲授法、读写结合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还采用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利用叠音词串联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意蕴,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按照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讲授的内容突出本课的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中有导,讲中有练。使学生主体作用凸显出来,把课堂进行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注入式。

3.读写结合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后面的叠词练习进行快速地思考,组织答案,我来总结这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和规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叠音词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说学法

根据本文篇幅简短,又是浅显的文言文的特点,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进行预习,并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和提问法去推动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出初步真实感受。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从学生的回答情况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此之后,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起来讲述他们所了解到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总结学生的回答情况,并由我来详细地向学生交代故事的起源、发展,最重要的是突出这样一个常识让传说与课文有了紧密的切合点,牛郎和织女是因为王母娘娘的一根发簪化成的银河而相隔两地,不得相见,后来真情感动天地,遂允许二人七月七日相见。

2.示范朗读:

教师朗读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容易读错的多音字词。教师用语言鼓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读上,同时又能激气学生当堂背下诗歌的兴趣和信心。

3.学生朗读: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以读为乐。

4.学生背诵

在经过反复的听读和朗读之后,学生已经基本能粗略知道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以诗歌的思想内容。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名师一号》P110页第三题

七、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重点字词如多音字读音让学生动手去查阅,自己作初步的记忆,教师扮演辅导者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对《古诗十九首》及《迢迢牵牛星》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古诗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课文,使他们进一步的理解文章,梳理思路,提高诗歌鉴赏阅读的语感和鉴赏的思路。完成《名师一号》的习题,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对以后的古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讨论法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手机扫码阅读六年级语文上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