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文中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学习分享 2023-10-04 10:31:05

《古诗三首》文中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1、《古诗三首》文中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写了寒食节家家禁火的习俗,《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节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来分类》 练一练 3.分一分,说一说。天上飞的有哪些? 地上跑的有哪些? 水里游的有哪些?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来分类》 练一练 3.分一分,说一说。

天上飞的有哪些?

答案:大雁、燕子

地上跑的有哪些?

答案:兔子、熊猫、小羊

水里游的有哪些?

答案:金鱼、虾

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读一读,填一填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读一读,填一填

莺飞 ,拂堤杨柳醉

◇不知细叶谁裁出,

参考答案:草长 二月天 春烟

二月春风似剪刀

4、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

点拨:一边读古诗,一边想象,在春光明媚的二月天,一群孩子在放风筝;春风吹拂下的柳树,伸展着嫩绿的枝叶在风中舞蹈。

5、选做题: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选做题: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参考答案:

(蒙古族)每年的七、八月是牧畜肥壮的季节,同时也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季节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语可以翻译为娱乐游戏。会上有很多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射箭等游戏,还有美妙动人的歌舞表演。

(藏族)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的藏庆都是在七月一日举行的,为期四五天。雪顿用藏语翻译就是酸奶宴,所以也可以理解为雪顿节为喝酸奶的节日。

6、小学语文《传统节日》选做: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节日,你知道哪些?

小学语文《传统节日》选做: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节日,你知道哪些?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节日,是非常盛大的火把节,这一天彝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着盛装,聚在一起,白天杀牲祭祖,还会进行斗牛、摔跤、赛马等这类的活动。晚上的时候进行盛大的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

7、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风俗都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风俗都有哪些?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祭扫。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蒿。

乞巧节:乞巧。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踏秋、赏菊、登高。

8、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我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和一个多数民族(汉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彝(y)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酥油花灯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彝族的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民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杀牲祭祖,进行斗牛、摔跤、赛马等活动。晚上举大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

9、古诗三首好词好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古诗三首有哪些好词好句?

古诗三首好词好句

清凉

1、这股清凉的山水是从山泉里流淌出来的。

2、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驱散酷热,送一缕清凉给别人。

3、虽然是夏天,谷底还是十分清凉的。

留意

1、我没留意纸条上面写了些什么。

2、诗也是向不留意,侯先生赐示大作,实在是问道于盲而已。

3、这人居心叵测,你要千万留意,别上了他的当。

颜料

1、晚霞似一抹红色的颜料,刷红了湛蓝的天空。

2、太阳像个大喷壶把一壶的颜料毫不吝啬的用来涂抹世界。

3、天空的色彩就像用红色颜料挥洒出的画卷。

枫叶

1、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2、枫叶推开秋天的门,白雪推开冬天的门。

3、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叶。

邮票

1、马克思生活艰难,有时竟到了借钱买邮票的地步。

2、爸爸把一枚自己最心爱的邮票送给了我。

3、 猴年邮票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果树

1、靠近水库的地方,栽了一片果树。

2、爷爷种了一辈子庄稼,对果树可是个外行。

3、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垦山地,种上了各种果树。

菊花

1、向敞开的大门里面望去,院子里种满了美丽的菊花。

2、每年秋天,爷爷家的院子里都会开满金灿灿的菊花。

3、我们到公园参观菊花展。

仙子

1、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像仙女和蝴蝶仙子们的合奏一样。

2、盛开至极致的蔷薇花在春仙子轻抚下,一朵一朵彼此拥着挤着,好一场蝶与花的痴恋,就连回旋的风,都变得十分斑斓。

3、春天像一位散花仙子,把大地装点得像一座花园。

淡黄

1、太阳光从东窗进来,被镂空细花的纱窗帘筛成了斑驳的淡黄和灰黑的混合品,落在林白霜的前额,就好象是些神秘的文字。

2、水仙花的花瓣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花蕾是淡黄色的,细细长长的,象是上天鬼斧神工的杰作。

3、荔枝树的花是乳白色的,慢慢地变成了淡黄色,一簇一簇和绿叶相衬,从远处望去,整个荔枝园就像一个黄色的花海,美丽极了。

气味

1、鼻子可以感觉气味,耳朵可以感觉声音。

2、空气中弥散着一股焦灼的气味。

3、一股股浓郁的芳香气味扑鼻而来,使人心醉。

香甜

1. 为了酿造香甜的蜂蜜,小蜜蜂在花丛中不停地奔忙。

2. 劳累了一天,此刻他睡得非常香甜。

3. 清风徐来,挟带着阵阵香甜的果香。

香味

1、当你的香味轻巧地飘过,我再也按捺不住。

2、沁透心脾: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3、 野外很静,微风不住地把要熟的小麦香味送过来。

过冬

1、 大雁是候鸟,冬天要飞到南方过冬。

2、冬天就要到了,小动物们忙着储藏食物准备过冬。

3、小松鼠收集了许多松果准备过冬。

丰收

1、农民们扭起大秧歌,庆贺农业大丰收。

2、今年风调雨顺,农业获得大丰收。

3、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农民们乐得心花怒放。

10、古诗三首课后生字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有哪些生字词?

古诗三首生字词

寒(hn) 寒冷 寒冬 心寒

径(jng)小径 捷径 曲径

斜(xi) 斜坡 倾斜 斜视

霜(shuāng)霜冻 霜降 冰霜

赠(zng) 赠送 赠品 赠言

刘(li)刘海

盖(gai) 瓶盖 井盖 盖子

菊(j) 菊花 雏菊 菊坛

残(cn)残疾 摧残 残阳

君(jūn)君王 君主 君子

橙(chng)橙子 橙黄 橙汁

送(sng)送别 送礼 送行

挑(tiāo)挑担 挑水 挑刺

11、《古诗三首》综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综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青山在河的两岸相对矗立,远处一条帆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远远而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答: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12、古诗三首课后答案,综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综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答: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3、三上第4课《古诗三首》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14、三上第4课《古诗三首》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15、第17课《古诗三首》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平滑光亮。

16、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 +104 +95=3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17、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货比三家》 练一练 1.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还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货比三家》

练一练 1.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毛巾:小熊商店3.80元,小猫商店4.00元,小狗商店4.10元

牙刷:小熊商店2.50元,小猫商店2.60元,小狗商店2.40元

牙膏:小熊商店4.30元,小猫商店4.50元,小狗商店3.80元


(2)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80元 4.00元 4.10元 小熊商店便宜


(3)你还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3.80元 4.30元 4.50元 小狗商店便宜

18、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8.关于年、月、日,你学过哪些知识?整理一下,与同伴说一说。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8.关于年、月、日,你学过哪些知识?整理一下,与同伴说一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一日。

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叫一月。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叫一年。

一年有12个月

7个大月(31天)1、3、5、7、8、10、12

4个小月(30天)4、6、9、11

(特殊)二月28天(平年)

29天(闰年)

平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余1天;

闰年有366天,是52个星期余2天。

一年有四个季度,

1月、2月、3月为第一季度;

4月、5月、6月为第二季度;

7月、8月、9月为第三季度;

10月、11月、12月为第四季度。

平年上半年有181天,

闰年上半年有182天,

每年的下半年有184天。

1年=12个月

一天=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

记住几年闰年年份:

1992年,1996年, 2000年,2004年,

200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

19、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分别代表了哪些节日?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分别代表了哪些节日?

答:《元日》代表了春节,从爆竹声中一除我们就能够看出来这代表的是春节了。《清明》代表了清明,我们从题目也能看出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个代表了重阳节,我们都知道九月九是重阳。

20、《清明》古诗原文翻译,这天你们会做什么?

《清明》古诗原文翻译,这天你们会做什么?

译文:江南清明的时候细雨总是纷纷飘落,路上行走的人一个个的像落魄断魂。

当我询问当地的人哪里可以买酒,牧童笑着指着远处杏花深处的村庄。

参考:这首诗从题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指的是清明这个节日。这一天我们都会去踏青、扫墓,祭拜已经去世的亲人。

21、三年级下古诗三首第三首三衢道中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前两句写出游的天气和路线。后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全诗有声有色,以动衬静。晴空、舟行、绿阴、鸟鸣,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认识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和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古诗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就有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和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的学习训练,因此,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虽然有难度,但是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准备:

课件、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到了,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出示图片,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绝句》)指名背诵,齐背。

2.大自然的美景总会令人心荡神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曾几,走进三衢山。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三衢道中,提醒学生读准衢的读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题的意思。

诗题的意思大家能读明白吗?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称三衢。道中:就是路上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在去三衢山的道路上。

2.接着让我们来了解诗人曾几,课件出示: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曾几为人正直,勤于政事,学识渊博。其诗句律严整,有一种清新活泼、明快流畅的风格。

三.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少的古诗,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谁能来说一说吗?

(1)指名说,把古诗读通读顺,读准字音。师相机出示: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师:由字到句再到整首诗,就可以理解诗意了。相机出示:理解诗意。

(3)还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师:诗人借助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相机出示:体会诗情。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要反复吟诵。相机出示:诵读积累

2.让我们赶紧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请同学们根据自读要求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3.检查自读情况。

(1)这首诗中生字大家能读准吗?出示生字:梅 减 溪 泛 指名读,字音读准了,字形能记住吗?说说自己的发现(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记忆字形:梅、溪右边部分体现了两个字的读音,左边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你是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记忆这两个字的。)泛眨 (形近字比较记忆)

重点指导写溪,学生观察字形(左边三点水,右上爪子头和中间的幺要写得紧凑,下面的大写得扁),师范写,生临写,师指导,展示评价,。

(2)生字会读了,读通诗句应该难不倒大家。出示古诗,指名读(评价,相机正音,注意读好后鼻音晴、行、声);再请一名学生读,适时进行指导。

4.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再次练习,体会古诗鲜明的节奏。

师:古诗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我们就读出了节奏,读出韵律,才能读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四.诵读感悟,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1)诗人是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你是从诗中哪些关键字读出的?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预设:

(一)梅子黄时日日晴

(1)梅子黄时点明此行的时间,相机补充相关资料:梅子黄时是农历五月,正是初夏,也是江南梅雨时节,江南这一带会出现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多日不见太阳。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大,温度高,人也感觉不舒适,器物极易获潮霉烂,故又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成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同学们,梅雨时节,由于长时间阴雨天气,草地上、树根部都会长满青苔;有时家里的地板总是湿漉漉的;晾晒的衣服都不容易干透,这样的天气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那诗人这次游三衢山与往年不同的是日日晴,江南梅子黄时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诗人此次出游的心情吗?(欣喜、开心、愉快)相机板书:愉快

(2)同学们真会学习,抓住一个关键字晴字让我们读懂了诗人心情大好。你来读,你通过声音的延长和语调上扬来表达开心;再指名读,你通过自己的表情来展现开心;下面我们比赛读,男生读,(男生读出了内心的喜悦)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女生的朗读,同学们越读越欢快。再让我们一起读,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

(二)过渡:在这样的好天气出行游玩,真是一件乐事。

出示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 你读懂了什么?(你借助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真会学习。)

诗人乐而不返,你来读,通过你的表情,老师猜这里一定是风景美如画。

出示图片,假如你在这么美的地方游玩,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已经到了小溪的尽头,为何不返回呢?一个却道出了诗人游兴高涨。指名读(读出诗人开心之态),齐读前两行诗。

(三)三衢道中,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出示: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指名读。诗人又有什么意外的收获?指名说,教师总结:真是不虚此行呀。

2.相机出示黄鹂的图片和播放黄鹂的叫声,说说自己的心情。

3.绿树成荫,爽静宜人,伴着黄鹂的叫声,怎能不让人心情舒畅、愉悦呢。黄鹂是诗人经常歌咏的对象,在古诗词里也经常出现,指名学生说,老师相机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齐读后两句。

4.小结:一减一添带给诗人多少情趣啊,这次出游他不仅收获了美景,还愉悦了心情,真是不虚此行。

5.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景?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梅子 小溪 绿阴 黄鹂。师小结:作者正是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6.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齐读整首诗(配乐读)。

7.学到这里,谁能背一背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

四.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这首诗是一幅出行图,也是一幅风景画,如果让你来为这首诗配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指名说,师评价: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相间。

五.经典咏唱,传唱经典。

诗歌那么优美,可吟可诵,可读可唱,最后让我们一起唱一唱《三衢道中》。

六.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画笔为《三衢道中》这首诗配一幅画。

2.再积累几首写景的古诗。

22、“漏”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漏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23、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注音组词

融 rng 融化 融洽 通融 金融

鸳 yuān 鸳鸯 枕鸳 双鸳

鸯 yāng 鸳鸯 梁鸯 鸯浆

惠 hu 恩惠 贤惠 惠风 惠临

崇 chng 崇尚 崇拜 崇高 崇敬

芦 l 芦苇 芦荟 葫芦 芦花

芽 y 麦芽 豆芽 发芽 嫩芽

短 duǎn 短发 短处 短剧 长短

梅 mi 梅花 冬梅 腊梅 红梅

溪 xī 小溪 溪水 溪流 溪谷

泛 fn 广泛 泛滥 泛舟 活泛

减 jiǎn 减轻 减少 衰减 削减

24、三下古诗三首之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的几枝桃花、戏水的鸭子、满地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②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25、元日主要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场景如何?

元日主要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场景如何?

答: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有关于春节的,诗中描写了燃放爆竹、和屠苏酒、更换桃符等春节常见的民间习俗,还写了人们迎接照样的画面,将春节的热闹和欢乐的气氛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26、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堂笔记

诗文简析: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重难点:

1.《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

《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秋末的景色,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可以看出来。

2.这首诗明明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为什么题目是《赠刘景文》呢?

这首诗其实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这种方法叫作借景抒情。诗人抓住荷尽菊残等景物描绘了秋末的萧瑟景象,在景物中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自然引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景象,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所为的黄金阶段,从而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希望他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所以题目是《赠刘景文》。

27、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课堂笔记

诗文简析: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重难点:

1.《山行》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前两句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的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2.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停车后,诗人看到了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28、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一首

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

梅花

献给教师节

纪材尚

冰天雪地里,

谁高举火把,

带人们向春进发?

刺骨寒风下,

谁抛酒暗香,

惹众花草竞发芽?

梅花呀,

你鞠躬尽瘁,

终将自己的青春年华,

化作初春的第一抹朝霞。

(摘自中国诗歌网)

29、《猫》和《母鸡》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1.都有过渡部分,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分为母鸡孵鸡维以前和孵出鸡维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采用的都是总分段式

  采用总分来表现小动物特点时,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进行描写

  3.在语言的运用上

  都是生活化的语言风格,生动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不同点

  1.在情感的表达上

  《猫》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母鸡》情感上产生变化:讨厌到不敢讨厌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上

  《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0、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f rng lu( ) ch h( ) qin kūn( )

lu yng( ) bǐ m zhǐ yn( )

二、组词。

1、形近字。

洛( ) 雁( ) 砚( ) 伸( )

络( ) 雇( ) 现( ) 坤( )

2、多音字注音、组词。

单( )( );( )( );(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平明:( ); 冰心:( ) 单于:( )

骑:( ) 遁:( ); 乾坤:( )

孤:( ); 寒雨:( )

练习答案

一、芙蓉楼、 茶壶、 乾坤 、洛阳 、 笔墨纸砚

二、1、洛阳、 大雁 砚台 伸手

络绎不绝 雇佣 现在 乾坤

2、(dān)(简单);(chn)(单于);(shn)(单县)

三、(天刚亮);(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骑兵);(逃走);(天地间);(独自,孤单一人);(秋冬时节的雨)

3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 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守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九死一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的埋怨,但他们仍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意思:如果醉卧在沙扬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将士们战死沙场,为的是保护国家的安宁,牺牲少数是为了更多数人的安全。这种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壮举是爱国精神的体现。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战争使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尸骨埋葬他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这两句诗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32、四年级下古诗三首《塞下曲》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

(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

(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n。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②生交流。

课件出示:

,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③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

④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

⑤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

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⑦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⑧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板块三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

(1)课件出示诗题:《塞下曲》。

(2)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吗?

(3)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4)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

①师引导:了解作者,对我们学习古诗、读懂古诗也有很大的帮助。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③师指名读,思考: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

④生自由交流。

⑤师简介: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2.品读,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3)理解诗意。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②示例: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③师引导: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

④示例: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

⑤师引导: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

⑥示例: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相机板书:逃、逐)

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

(1)解读逃。

①课件出示第1、2句诗。

②师指名回答: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预设:夜晚)(板书:夜)

③师顺势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预设:夜黑风高,夜深人静)

④师: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

⑤示例:狼狈不堪、惊恐万状。(相机板书:狼狈不堪、惊恐万状)

⑥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

⑦生齐读。

(2)解读逐。

①课件出示第3、4句诗。

②师指名读,引导: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预设:率领轻骑追赶)

③师引导: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

④示例:写了将军正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

⑤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相机板书:满)

⑥示例:满字,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严寒。

⑦师小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环境恶劣、英勇无畏)

⑧师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4.课堂总结。

(1)朗读全诗。

(2)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5.拓展延伸。

(1)师引导续写古诗: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追到了单于没有?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

(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最后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

33、你读《将相和》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后练习及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1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15)分钟。

34、古诗三首之稚子弄冰诗句解析与翻译

①字词释义: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②词句赏析: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两句诗声意俱美,写出了声音从玉磬穿林响的高到玻璃碎地声的清脆的变化,且颇具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看到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③古诗词大意: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35、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寒食与哪个传统节日有关?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6 (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6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6、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寒食》写了寒食节家家禁火的习俗,《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6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7、《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其实这三首诗都是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虽然表面上说的是这个物,但是实际上确是在赞颂某一种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还有自己要坚守的节操。

38、《寒食》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结合古诗资料说一说

《寒食》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结合古诗资料说一说

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39、六年级下册10课古诗三首之《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诗谜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开动开动脑筋,猜两则谜语。

请看第一则: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唐代】李峤

【简析】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二)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爆竹》【明代】黎淳

【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2.男女生分读两首诗。

一、了解咏物诗

1.我们学过写景诗、送别诗,那么大家说以上两首诗是什么诗呢?(板书;咏物诗)

2.什么是咏物诗呢?抽生说。

师:简而言之,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板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

二、学诗悟情

(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三步学习法,即: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习《竹石》(板书;竹石)

1.解诗题,知作者

(1)读诗题,知道了什么? 竹石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郑燮的资料,其他学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们看到的竹子是长在什么地方?从诗题你猜猜作者郑燮要写什么?猜猜作者郑燮想表达什么情感?

(4)学生猜测

究竟作者郑燮写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我们来登上第二级台阶读诗文明诗意。

2.读诗文,明诗意

(1)请大家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和已有的经验读读诗文,想一想每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2)看大家学得认真,大家都是自信、勇敢的学生,谁来试一试说说诗意?

《竹石》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3.第二级台阶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来挑战最难任务悟诗情。

同学们,《竹石》这首诗中哪一个词最打动你?为什么?

预设:

(1)咬,咬字什么意思?(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竹子他有牙齿吗?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手法,表现出竹子具有与人一样的倔强和坚韧的性格。,

谁来读出竹子的这种性格。(你就是那棵竹子,读出你的性格,抽2生读)评价:一个咬字使我们感到竹子多么顽强的力量呀!齐读。

(2)作者在这里写的破岩东西南北风写的是什么?面对这些竹子有什么表现?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竹枝咬住青山,扎根破岩,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寒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我们能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精神?

(3)补充作者郑燮辞官回乡卖画为生的故事

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

(4)引读

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但是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那里还只是竹子,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他什么都不怕!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下面让我们把体会到的情感带回全诗,有感情地读诗,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竹子的精神,诗人的品质。

学生练习感情读。

抽三个学生读

预设评价:你的读让我们感到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预设评价:你的读让我们感到郑燮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预设评价:你的读让我们感到郑燮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三、书法展示(配乐)

学懂了诗,背会了诗,请同学们认真地将这首诗写到展示纸上。

四、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我们描摹歌咏的对象。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咏物诗,进一步积累。

同学们,《竹石》这首诗给了我们以生命的感动,让我们伴着优扬的乐曲一齐来背诵这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面临怎样恶劣的环境,怎样大的困难,都要像竹石一样刚强勇敢,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40、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字词解释与译文

字词解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1、六下10课古诗三首常用近反义词与词语造句

六下10课古诗三首常用近反义词与词语造句

近义词:

坚劲坚韧 烈火猛火 焚烧燃烧

等闲平凡 清白纯洁 放松松开

千锤万凿千锤百炼

反义词:

留去 尔吾 等闲不凡

清白污浊 坚劲泄气

词语造句:

络 lu 脉络 网络 这部著作的脉络很清楚。

锤 chu 锤子 锤炼 运动员必须经过反复锤炼。

凿 zo 确凿 开凿 詹天佑在开凿了京张铁路。

焚 fn 焚烧 焚毁 焚烧垃圾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42、三首古诗分别代表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方法有何相同之处?

三首古诗分别代表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方法有何相同之处?

答:《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赞颂某种精神或品质,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和固守的节操。

4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翻译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翻译

宿建德江古诗大意: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大意:

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 ,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大意: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44、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三首古诗词都描写了自然景物,而且在描写过程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不同点:三首古诗词表达的情感不同。《宿建德江》一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表达的是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45、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四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脱冰作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村晚诗人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多音字:

解:jiě解释 ji押解 xi 浑身解数

供:gng供品 gōng提供

46、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裳 shang 衣裳 红裳 传 chun 传播 传说 还 hi 还行 还有

chng 霓裳 云裳 zhun 传记 自传 hun 还钱 归还

47、四上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及造句

暮 m 艹 上下 暮色 日暮 暮色笼罩下的小山村非常美丽。

吟 yn 口 左右 吟唱 吟诗 溪水在岩石间欢快地吟唱着。

题 t 页 半包围 题目 问题 我们应以长远的目光来看问题。

侧 c 亻 左右 侧面 侧门 那尊塑像表现的是他的侧面。

峰 fēnɡ 山 左右 山峰 峰顶 险峻的山峰直插云霄。

庐 l 广 半包围 庐山 庐舍 庐山的风景美极了!

缘 yun 纟 左右 缘分 缘故 不知什么缘故,小红哭了。

降 xinɡ 阝 左右 投降 降服 敌人举手投降了。

费 fi 贝 上下 浪费 费力 我们不能白白浪费青春年华。

须 xū 彡 左右 胡须 必须 爷爷长着浓密的胡须。

逊 xn 辶 半包围 逊色 谦逊 我们为人处世要谦逊礼貌。

输 shū 车 左右 输赢 运输 这列火车运输着一批木材。

会认

字 暮、缘、降、逊、输见会写的字

瑟 s 萧瑟 鼓瑟 骚 sāo 骚扰 骚人

字词释义 题:书写,题写。 缘:因为。 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 逊:不及,比不上。 可怜:可爱。

多音字 jinɡ 降低 降落 pū 铺床 铺垫

降 铺

xinɡ 投降 降服 p 店铺 床铺

主要内容:

《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一半绿一半红的江水、像珍珠一样圆润的露珠、弯弯的新月,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雪梅》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雪和梅的特点,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译文:

《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词句赏析: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诗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这两句诗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就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

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48、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生字组词与笔画

芙蓉 芙蓉花

蓉 芙蓉 莲蓉

洛 洛阳 洛河

壶 茶壶 水壶

雁 大雁 雁阵

砚 砚台 砚池

乾 乾坤 朗朗乾坤

坤 乾坤 坤角

49、三下语文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生字组词

三下语文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生字组词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住在成都时写下的一首诗。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江山如画多么秀丽,春风轻轻吹拂着,送来了花草的清香。燕子衔着湿软的泥土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地上,安静地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为什么要用融来形容春泥吗?因为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泥土解冻,雨水也多起来了,泥土就会变得湿润松软,这样的泥土正好适合燕子筑巢。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轼的一首题画诗。什么是题画诗呢?就是在画上题写的诗。这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相得益彰,欣赏起来更有意思。这幅画是由苏轼的好朋友惠崇画的。惠崇是北宋时期很有名的一位僧人,也就是和尚,他非常有才气,不但会写诗还会画画。

三衢,就是指浙江省的衢州,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所以,衢州也被人叫做三衢。三衢道中,意思是在去衢州的路上。南宋诗人曾几在去衢州的路上有哪些见闻呢?

融rng 融化 融洽 通融 金融

燕 yn 燕窝 燕子 海燕 燕雀 (yān 燕赵 燕山 燕京)

鸳 yuān 鸳鸯 枕鸳 双鸳

鸯 yāng 鸳鸯 梁鸯 鸯浆

惠 hu 恩惠 贤惠 惠风 惠临

崇 chng 崇尚 崇拜 崇高 崇敬

芦 l 芦苇 芦荟 葫芦 芦席 芦花

芽 y 麦芽 豆芽 发芽 嫩芽

短 duǎn 短发 短处 短剧 长短

梅 mi 梅花 冬梅 腊梅 红梅

溪 xī 小溪 溪水 溪流 溪谷

泛 fn 广泛 泛滥 泛舟 活泛

减 jiǎn 减轻 减少 衰减 削减

50、三上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及造句

寒 hn 宀 上下 寒冷 寒冬 寒冷的冬天悄悄来临了。

径 jng 彳 左右 半径 小径 溪流旁边有条小径。

斜 xi 斗 左右 斜坡 倾斜 她从斜坡上慢慢走了下来。

霜 shuāng 雨 上下 冰霜 霜降 屋子的窗户上覆满了冰霜。

赠 zng 贝 左右 赠送 赠品 他赠送给我一本精装书。

刘 li 刂 左右 刘海 姓刘 她留的平平的齐刘海。

盖 gi 皿 上下 瓶盖 覆盖 这座山常年被冰雪覆盖。

菊 j 艹 上下 菊花 墨菊 美丽的菊花在风中频频点头。

残 cn 歹 左右 残疾 残害 这场车祸导致他左腿残疾。

君 jūn 口 半包围 君主 君子 兰花被称为花中君子。

橙 chng 木 左右 橙子 橙汁 你喜欢吃橙子吗?

送 sng 辶 半包围 赠送 送别 他要出国了,我们去机场送别。

挑 tiǎo 扌 左右 挑战 挑衅 我们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会认字 径、斜、赠、刘、残、君、橙、挑见会写的字

犹 yu 犹豫 犹如 傲o 骄傲 自傲 橘j 橘子 青橘

多音字 挑 tiāo 挑选 挑食 行 hnɡ 银行 行业

tiǎo 挑唆 挑拨离间 xnɡ 行走 行人

课文解读之《山行》

主要内容:

《山行》描绘的是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生:产生、生出。 斜:伸向。 坐:因为。

古诗大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诗文简析: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重难点:

1.《山行》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前两句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的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2.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停车后,诗人看到了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课文解读之《赠刘景文》

主要内容:

《赠刘景文》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字词解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古诗大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诗文简析: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重难点:

1.《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

《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秋末的景色,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可以看出来。

2.这首诗明明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为什么题目是《赠刘景文》呢?

这首诗其实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这种方法叫作借景抒情。诗人抓住荷尽菊残等景物描绘了秋末的萧瑟景象,在景物中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自然引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景象,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所为的黄金阶段,从而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希望他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所以题目是《赠刘景文》。

课文解读之《夜书所见》

主要内容: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人通过对秋风吹梧叶、儿童捉促织、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中期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字词解释:

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古诗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诗文简析: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重难点:

1.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第二行诗句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第二行诗句里的客是指诗人自己,因为他身在异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借助景物和回忆往事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怀念情人的情感。

51、六年级古诗三首小练笔

淘 檐 绕 壁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簸( )( )( ) 涯( )( )( )

莺( )( )( ) 郭(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淘( )( ) 檐( )( )

陶( )( ) 瞻( )( )

绕( )( ) 壁( )( )

饶( )( ) 璧( )(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b( ) jiānɡ( )

簸 将

bǒ( ) jinɡ( )

手机扫码阅读《古诗三首》文中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