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学习分享 2024-01-18 09:30:06

长相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长相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长相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整个教学设计当中,张老师分成了四个板块,从起相思、读相思、悟相思,到叙相思,应该说是比较有自己特点的一种吟诵教学的尝试和思考。应该说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整体来看是比较有效的,而且结合张老师对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这三个环节,她对学生的了解,从年段特点到学生的吟诵基础,都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思考,所以她的教学有效性做得还是挺好的。

首先在开始的时候,张娜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吟诵情况,这也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一种非岁月不可的感觉,就是没有那么多的急功近利,没有太多的今天要呈现出什么来的这样一种想法,而是用课间的时间,或是午饭后小广播的时间,或是清晨的时候用吟诵来做一天的开始,就是这么慢慢地熏染着,让老师和孩子都深深地把吟诵美好的声音,带着诗词的内涵扎进了我们的骨子里面。

然后在读、诵、吟、咏四个方面,张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今天听到的张老师是她进行教学的第二稿,之前看到的第一稿,就像郑老师前面所说的那样,稍微在入短韵长、平长仄短这样的规则里面花的时间和功夫太多,但是我想,在我们平台听课的老师,有的是刚刚开始感觉自己有这个愿望想要去学吟诵,有的是浸淫了一段时间,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那么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老师,我首先建议老师们一定要很认真地去听徐建顺教授的指导,因为我们现在做的述课不是凭空拿出来给老师们做的,它在之前是有一个很详尽的专家解读的。那么张老师今天这个方向定位很好,在方法上有了很好的基础,就是她已经很仔细地去解读了徐老师对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解读,所以在韵上面切哪一个情感更准确,已经很清晰了,然后包括在教学当中的一些难点,也就有了自己的方法。

我们毕竟是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往前更进一步的,自己去解读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有专家引领这么好的条件下,老师们务必要去把这个环节仔仔细细地用起来,多看我们的吟诵教学里面关于语文吟诵的一些内容和要求,我觉得这个是能够让老师们事半而功倍的,所以要提醒一下。

另外一个建议就是,我期待我们更多的老师能够在听完徐老师的诗词讲解以后动起手来,你一定要去写。一样东西,你听到和你得到是有很长的距离的。你听了一遍以后,你自我感觉挺良好的,觉得都明白了,但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会教,当我们能够把别人的知识,把别人学术上面的一些研究,转换成自己的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再表达出来的时候,那个才是真正的习得,所以希望老师们在这上面多下一点功夫。

今天张娜老师的述课,我觉得一个教学三年的老师能够写出这样的吟诵教学设计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她自己是研究生出身,所以会比一般的老师在文学功底上面更好一些,而且她也会对自己要求更高,所以整个教学的板块设计,我个人觉得是相当不错的,没有什么特别要去修改和要求的地方。

如果说对于一个更加成熟,或者是效率更高的课堂教学而言,我想和张娜老师共同探讨这样几个点:

第一个点算是老生常谈,上一次点评《示儿》的时候我就讲过,就是我们不管是诗,还是词,还是文,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不是文学鉴赏课,它是隶属于统编版教材的语文教科书里面的内容。所以老师对于单元的要求一定要有所感知,比方说在这个单元里面,就是五年级上册的第7单元,它强调了一个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我们的这首词里面是确实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而且还比较典型,只是说它在教材的时候,包括课后问题和交流平台里面,都是用了另外两首诗和其它的一些文章,它恰恰没有提到《长相思》这首的静态和动态,它是一个拓展化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在古诗内容的推陈当中要有文本价值的发现。

文本价值的发现,其实就来源于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把单线变成一个组块,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语文要素这种具有比较高的语文知识体系的东西,引领我们的同学、小朋友要借助这一一首的诗、一一篇的课文,落实语文要素。所以关于这一点,上一次的《示儿》也是存在这个问题。今天听张老师的这节课,也是非常希望老师要高度重视这个方面,在一个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古诗的内容,对它的追究,我们已经脱离了那种反复的追问,那种琐碎的分析,而变成了质疑、提问,然后质疑、提问又是紧扣在文字的平仄上面来体现作者的情感。我个人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还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文本的价值。我们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把一篇选入了语文教科书当中的课文,创设出它应该有的语文教学价值,而这个语文教学价值就是落脚在我们的语文要素上面的,切实地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搭建出学生的语文要素,也可以说是一个母语化的知识体系,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凭借和重要的资源。

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那么第二个建议就是吟诵教学当中的语感培养,因为我们的语言就是文本的教学价值,一般体现在两个状态,一个叫语识,一个叫语感。所谓的语识,就是语言的语,认识的识,它是一种理解状态。而语感它是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加上了逻辑性以及自己情感的交融,形成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要把那些隐藏起来的、有陌生感、有新鲜感的东西发掘出来,像今天张老师借助徐教授前面的讲解,她把榆关和那畔做了一个非常深入的点析,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那么有一个点和您商榷,就是文本当中入声字的重视程度,我觉得要单成一个小版块,因为纳兰性德的这首词的韵原本是eng韵,eng韵它是雄浑壮阔的,但是在这里却要吟咏出深沉、悠长,甚至是比较哀愁的感觉的。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必要去给学生讲这个字音的流变,对于孩子来讲,过分艰深,而且在现在的学习阶段,是不需要了解的。我们就简单地讲一下,这个韵一般是雄浑壮阔的,但是在这首词里面,它恰恰要吟出的是深沉悠长的感觉,我们只需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就好了,让他能明白就好了。那么同样的,在这个里面,我觉得在吟唱出自己的体会的时候,与其把eng韵的流变作为一个重点,还不如让学生去感受和探讨一下入声字一在这首词里面不同的感觉。

张娜老师对一的评价是短促高亢,我对短促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我觉得这个地方是不是一定要高亢,可能是个人感受和体会的不同。我在吟诵山一程,水一程的时候,我是把一读得比较哽咽的,有一点点像《锦瑟》里面的那种感觉,一弦一柱,就是那种说到这儿的时候心里挺难过的。因为高亢确实可以体现风雪大,可是在这儿它的意思,山,是一个一个数过去,就是遥遥无期,怎么山总是数不完;水,渡过了一个又一个,但是渡不完的那种感觉。

所以我们在这可以引导孩子去体会入声字在不同的诗句里面吟诵的感受,那么它一个是会有个性化的一种解读,我觉得高亢吟诵,它与整个的情感基调如果很吻合的话也没有错,但是它如果有另外的感受,先把短促体会到了,然后再有一种哽咽感的这种吟诵,我觉得又另成一种情调,也是挺好的。

有了这样的一个语感的训练,和对入声字,也就是在一首诗里面有一个点上面的解读,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有规矩的情况下,去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拓展,它就是一种陌生感、新鲜感的介入,就会引领着孩子对这样的词,有着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探索感。这个才是我们特别期待的,而且也能够和单元要求呈现出来的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个趣字对应起来。这个趣它不仅仅是一种乐趣,它也会是一种情怀,一种感知,把外延再给它扩大一点。

最后一个建议就是,《长相思》的第四个板块叫续相思,也就是一个课后的积累,也给出了一首宋代的词。我们知道长相思这个词牌,调名出自《古诗十九首》,它从古至今流传还是比较广的,从白居易的,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然后到宋朝欧阳修的,甚至明朝,然后一直到清朝的纳兰性德,都有过流传比较广的长相思的词牌。所以我建议这个环节,一个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查,就是在中国的历史当中有过哪些《长相思》的词牌,然后让他去选择他最喜欢的一首来和纳兰性德的这首《长相思》做一个比较。因为前面张老师讲到了,她所在学校的学生对这一块其实非常热切喜爱的,然后也是有探究精神的。那么我们在学生已经具备这样能力的时候,我个人是比较建议学生有自己的一个主题化研究的。他可以先从面上去找到他能够搜到的所有的《长相思》,然后再拓展到选择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长相思》,用同样词牌的词来和纳兰性德的比较,比较它们的韵,比较它们入声的运用,比较他们表达的情感,然后去体会谁写的更倾向于什么,或者是你读过了以后,你觉得谁的比纳兰性德写的更好,或者是纳兰性德写的比谁的更好?

我觉得这种语感的培养是比较高级的,也就是吟诵的魅力,我们是为了唱自己的歌,您说的非常得好,我们也是为了吟诵出自己深刻的体会。但是我觉得这个不是局限,当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基础能力以后,我们是要做拓展的。这个拓展我前面讲了,一个是在语文要素上面的这种,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打开我们的视野,打开我们的眼界,让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都为孩子们所用,让他在其中遨游和探索,然后才能够得到更多的信心,甚至可能会成为他今后永远研究、都会有兴趣的一个方向。人要是没有一点自己真正的爱好是很乏味的,而我特别希望古代的诗词文能够成为我们孩子这一生的爱好,成为他生命当中的一种风骨。

所以最后我想表达的就是,在吟诵当中,在老师潜心的设计当中,让孩子通过正确的诵读,或者是正确的吟咏,能够美读我们的课文,形成非常好的语感。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的画面,产生的话外音,形成的心中的文字,就是我们进行吟诵教学最核心、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培养我们孩子真正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并且形成自己学习的方法,把诗词作为自己毕生爱好的一个方向。

因为我们古代的诗词一直都是用来言志的,所以它表达的就是儒士成长过程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感受。也就是说我们在吟诵教学当中,要看到天上唯一的那一个月亮,然后用这个月亮幻化出水中无数的月亮,选择那一个最适合孩子现在能感知的情意画面来进行设计,所以我觉得今天张老师的设计非常值得借鉴,也希望老师们今后一定要多看徐老师每次的讲解,也有逐字稿,既有文字又有声音,要反复去体会。我觉得张娜老师就体会得非常好,所以她这个方向,还有她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借鉴的地方确实是非常多的。

总而言之,声音的高低快慢,它的疾缓,这种规律,就是把凝固的文字又幻化出了古人的声音,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好的。所以也感谢张老师给我们、给她所在学校的小朋友们带来了这样一个别有匠心的《长相思》,抓住了特点,抓住了陌生感,抓住了新鲜感的这样一个教学设计。

2、青蛙写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青蛙写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分析

《青蛙写诗》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想象,本课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

一、教学目标

01

认识写11个生字,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雨。

02

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03

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作用并会简单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01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书写生字。

02

教学难点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并会简单运用。

三、教学准备

图片贴、文字贴、字卡

四、教学过程

情景激趣 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谁能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学生回答,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讲完整。)

师总结:在一个美丽的荷花池中,有嫩绿的荷叶,交错的水草,游来游去的小蝌蚪,可爱的水泡泡,还有荷叶上的一串串小水珠。呀!下雨了!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今天可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诗人!它说:我要写诗啦!。听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

青蛙怎么会写诗呢?

青蛙是怎样写诗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2.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3.强调:青第五笔是竖;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秃宝盖,生活中的秃宝盖;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生活中的言字旁。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读:

写诗 想要 过来 给你 一串 可以 写成

雨点(diǎnr)儿 我们(men) 当作(zu)

注意三个读音

① 自己读 ②开火车读 ③正音齐读

3. 分享识字记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标红的字中自己喜欢的字。然后上台展示交流成果,生生互动交流评价。

4.小游戏:玩字卡摆长龙(摆一个组一个)

深入读文 随文识字

1.第1小节:朗读指导、随文识字写字

(雨声)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1)师:诶?你听到了什么?

生:下雨的声音。

师:是呀!雨点儿唱歌啦!它的歌声是什么样的?

生:淅沥沥 沙啦啦

师:谁想读一读?(指导朗读:轻轻地读)

师:伴随着淅沥沥沙啦啦的雨声,青蛙要写诗啦,它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开心、兴奋、激动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导朗读:开心快乐的)

(2)随文识点

雨点的点是(上下)结构,偏旁是(四点底),四点底通常和(火)有关,比如热、煮等。

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四点底的字?(热、煮)

(3)指导写字

现在我们来学写下雨的雨字,请小老师上台讲字!

①引导学生观察雨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小老师讲字,强调雨字是独体字,8笔写成,田字格站位,生活中的雨(古诗)

③教师投影仪范写,学生书写。

④学生练习书写(提醒书写姿势三个一),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⑤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其余人评价。

2.自由读第2、3、4小节:合作思考

(1)青蛙要开始写诗了,谁都来帮忙了?

小蝌蚪 水泡泡 一串水珠

小逗号 小句号 省略号

教师拓展:【字理识字:串】

①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

看串字的演变,你能说一说记住它的好办法吗?

②运用:除了一串小水珠,还可以说一串什么?

(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2)思考: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青蛙的?

(小蝌蚪当小逗号,水泡泡当小句号,一串水珠当省略号。)

(3)那你知道这些标点符号的作用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标点符号儿歌,读过这首儿歌我们就能知道它们的作用啦!

逗号像个小蝌蚪,句内停顿要用它。

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标点符号的作用可真大呀,逗号表示(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讲完了),省略号表示(话还没有说完)。

(4)为什么它们可以帮助小青蛙写诗?

(样子相像,引导学生说:小蝌蚪的头像小逗号的圆点,尾巴像小逗号的小撇。【话说完整】)

快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当小逗号?(小豆芽)

(5)仿说:同桌两个说一说还有什么可以当小句号,什么可以当省略号,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说。

①小豆芽 蹦过来说: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②______的______说:

我能当个小句号。

③______的______说:

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3.第5小节:感悟课文,读出停顿

师: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出示没有标点的诗】,快看,它有什么特点?

生:只有一个字呱,好像有点儿单调

师:在好朋友们的帮助下,青蛙的诗是这样的:【出示加标点的诗】,现在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生:有停顿、有节奏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停顿和节奏吗?试着读一读

拓展延伸

虽然小青蛙写的诗只有一个呱字,但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在我们听来它只说了一个字,但其实它表达着很丰富的内容。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小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和你的爸爸妈妈交流交流!

3、比尾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比尾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儿歌和 童诗加起来就是儿童诗歌,但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儿歌主要给不识字的幼儿诵唱,一般句式整齐,有明显得节奏和押韵,好玩有趣很浅显。童诗则是我们大一些的儿童阅读的诗歌,形式自由但内容更有内涵且具有诗歌的要素和特点。例如《明天去远足》是儿童诗,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抒情性。

教学思路1

先阅读后识字

上个世纪阅读教学中把生字词当做阅读的拦路虎,所以大多会在阅读之前进行识字教学,名曰扫除文字障碍。这一做法有很多人到现在还在沿用,看起来很有道理不识字怎么能进行阅读?其实这是违背儿童认知规律的。

相比之下,学生对句子的识记要比对生字的识记快得多,容易的多。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很快的背诵许多古诗或者儿歌,其实他们根本不认识其中的字。但如果让他们识字就困难多了。

处理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之间的关系也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练习读几遍就能够记得住的课文完全可以先阅读后识字写字。

在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小组轮读、按节奏拍手读、同桌游戏读,很快学生就能够把课文背诵下来,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因为其中的11个生字而对课文读不下去。

为了便于背诵,诵读的过程当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儿歌4个小节的逻辑关系,知道先是哪三问哪三答,后是哪三问哪三答。可以配合简笔画给学生提示儿歌的内容顺序。

本课11个生字需要让学生当堂认识。先让学生从课文中认出这些生字,读准字音。

变换顺序开火车等方式让学生熟练认识这些生字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反义词长和短,鼓励说出课文中弯扁的反义词。

鼓励学生发现把和巴的字形关系。

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多音字长,可以补充多音字把谁尾。

指导学生注意公上面是八字头而不是之前学过的人字头。可比较一下伞与公。

本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提示新的笔画竖提,避免与竖钩相混淆。巩固竖弯钩的写法。本课需要写的4个生字笔顺比较难掌握,需要反复练习几遍。本课的朗读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不同。老师读,学生听。分辨清楚之后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问句的结尾语调上扬,陈述句结尾的语调平铺。

教学思路2

朗读-唱读-诵读

低年级学生朗读的时候喜欢拖腔拉调,所以在朗读之前先把尾巴的变调和词组的朗读练习过关。

本课的朗读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不同。老师读,学生听。分辨清楚之后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问句的结尾语调上扬,陈述句结尾的语调平铺。

唱读儿歌的时候,为了读好节奏,我采用音乐简谱的记录方式,按照四二拍子让学生边拍手边读,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把需要拍手的字用黄颜色标记出来。

教学思路3

整体-部分-整体

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必须遵循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这样的一个思路。所以学生听到老师范读完课文以后,要对儿歌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训练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可以把所有的问和所有的答列出来,让学生体会问句与答句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白不能答非所问。

梳理儿歌的结构顺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学完儿歌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你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大自然万物的丰富多彩。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编儿歌,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老师只是在押韵方面帮他们改一改就行了。

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天真,给他们上课会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听到一些有趣的话。有几个班的孩子在上课问候的时候,刚说完老师好就有学生提出应该说校长好。用生字公组词造句的时候,小女生说老公就引来一阵哄笑,说我妈妈经常叫爸爸老公就赢来掌声。拓展自己编儿歌更是笑点频出。

4、朱德的扁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朱德的扁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李玉妮老师执教《朱德的扁担》,这节常态课很扎实,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朱德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指出老师们要学会组织课堂、学会指导学生朗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育人。曾芳枚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指导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完成堂上学习辅导。孙校就曾芳枚老师的疑惑进行解答,指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课堂上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最后张倩老师进行总结,在平时的教学中建议采用小组评价机制,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集中注意力,将学习辅导的题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更好的把教与学相融合。

本次学习共同体活动为成员们提供了一个教学设计展示、教学能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本次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研究,成员们都受益颇多,这将促进我校语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其成长为具有先进理念和较强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并进一步激发我校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

5、寒号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寒号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写字指导,扎实有效

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好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在教学中,孙老师非常重视写字指导。一是注重示范。在板书课题中的寒字时,孙老师提醒学生:上面是个宝盖,横钩的钩要指向字的中心;下面的撇捺要舒展。书写号字时,孙老师示范:中间一横要写长。二是观察比较。在学生默写枯与却后,孙老师展示了两个同学写的字,让学生看一看,评一评哪一个写得更漂亮一些。以此强调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规范、写美观。写枯字,木字旁最后一笔的点要落在垂露竖的中间位置。写却字,要做到左右紧靠,左高右低,左边去的收笔注意避让。三是给足时间。没有充分的时间,学生自己写字往往会走过场。在提示写字要点之后,孙老师让学生对照老师的书写,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再写两遍。写完后,让同学和刚才的字作比较,看看有没有进步。

二、朗读训练,有序推进

教材要求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即扮演喜鹊和寒号鸟,读出各自说话时的语气。为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孙老师精心安排了朗读指导的序。一是读正确。先请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画出来,然后逐句把对话内容读正确。二是读懂意思。孙老师用主问题启发学生:从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中,你能读懂了什么?学生逐步读懂了喜鹊对寒号鸟很关心、寒号鸟很懒惰。三是读出心情。在学生读懂喜鹊和寒号鸟对话的基础上,孙老师引领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再来体会喜鹊和寒号鸟说话时的心情,为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做好准备。四是模仿朗读。对于比较难读的寒号鸟的话,孙老师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怎样才能读出寒号鸟的懒和烦。然后,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朗读,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再加进一些动作,读好寒号鸟的两句哀号。

三、感悟道理,水到渠成

《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寒号鸟贪图一时享乐,不肯搭窝,在寒冬来临时被冻死在崖缝里。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人,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理解这个寓意,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孙老师没有生硬地将故事的寓意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巧妙引领让学生逐步悟出这个道理。孙老师抓住核心问题启发学生:它们原来比邻而居,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在学生回答每天只知道玩和睡时,孙老师顺水推舟:能多玩一会儿就多玩一会儿;能多睡一会儿就多睡一会儿;过一天就算一天。从而让学生理解得过且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记住了得过且过,将来难过的教训,自然悟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6、坐井观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坐井观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题目:《坐井观天》

一、导入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请坐。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大家以前听过童话故事吗?同学们都说听过,这位同学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听过《种太阳》的故事,好,大家啊,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现在大家请看大屏幕,老师啊,给大家播放了一个小小的图片,大家看图片上有什么啊,有一口井,在井里坐着的是青蛙,那在井边站着的是一只小鸟,今天啊,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小鸟和青蛙之间。

二、新课讲授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大家一起读《坐井观天》,跟老师一起读《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坐就是坐着了,观就是看了,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那大家现在说一下,坐在井里的是青蛙,而站在井边的是小鸟。那接下来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标出你不认识的生字词,等会儿啊,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同学们已经读完课文了,那大家找出大家新学的、不认识的生字词,我们一起来学一下。我听到同学说,沿是一个新词。大家注意看老师的写法,先写左边的,再写右边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沿井沿,井沿是什么意思呢?是井边。还有一个词,那就是际,看一下老师的写法,先写左边的挂耳,再写右边的上下结构,这个字念际。大家找一下,课文中是无边无际,际是什么啊?其实际就是两片墙中间的缝隙,或者说是它的边沿,我们叫做际,也就是边界的意思。无边无际也就是没有边界的意思。

今天的新词呢,我们已经一起学习过了。现在就请大家分角色来朗读这篇课文。好,这几位同学为一个小组,三人分别表演话白者、小鸟和青蛙。好,现在开始,在这三位同学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请想一想,小鸟和青蛙,他们眼中所看到的天,有什么不同呢?那好现在开始吧(稍停顿)。现在三位同学都读完了,而且读的非常的好,他们啊,都读的有声有色,我们啊,都沉浸在故事中了。那现在老师有问题问大家了,你们通过读课文,发现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的啊?我们一起找出课文中的话,一起读一读,小鸟说:我从天上来,飞了100多里。小鸟的眼里,天至少得有100里,那后边他还说了,他所看到的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所以,小鸟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那青蛙看到的天,又是怎样的呢?还是找出课文中的话,我们来读一读,青蛙说:朋友,不要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我们一起来看,青蛙眼里的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天空,我们上学的路上,每天都能看到天空,你们说,小青蛙说的对不对啊?天空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很明显是不对的。

那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往后读课文,你们说一说,为什么小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再结合老师刚才老师给大家看的图片来看一看,为什么啊?哦,很好,同学们说了,青蛙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到天,我不会弄错的。青蛙明明是错的,可是他不认错,是因为青蛙坐在井里,也就是他坐在的是井底。小鸟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那小鸟坐在哪呢?小鸟站在井沿上,哎,因为他在井沿上,他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井口了,而是井口以外的世界,所以,因为他们所在的井底和井沿的位置不同,所以他们看到的天也是不同的。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

三、巩固提高

现在呀,我们就来一起做一个小游戏,我们选7位同学,6位同学呢,围成一个圈,有一位同学蹲在圈里,现在开始游戏。现在老师问圈里的同学,老师刚才做了什么,你知道吗?哦不知道。那圈外的同学知道吗,圈外的同学知道,老师刚才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天字。现在请在座的同学说一下,为什么圈内的同学不知道老师做什么,而你们却知道呢?哪位同学来说说一下,这位同学来说一下,他说啊,这位同学被其他同学围住了,就好像青蛙坐在了井底,所以他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那现在请同学们回到座位,大家互相讨论说一说,既然被围住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走出去就可以看到,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啊?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同学们已经有讨论结果了,我们请同学来说一下,这位同学说我们要换一下位置,很好,这位同学说我们要跳出井口,到更大的世界去看一下。

四、小结作业

很好,咱们同学们啊,通过这个简单的小故事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不要总在井底,我们也不要总在一个位置,我们要经常走出去,去看一看。非常好,通过《坐井观天》的故事,我们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这节新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完了。课下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生字词抄写在田字本上,并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好,这节课就上到在这里,同学们再见。

7、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课感受

统编课文二上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单元课文中有许多人物对话,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物语言:关注人物情感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体验,体会人物心情;通过分角色朗读进行比较和感悟。

这堂由小陆老师执教的《曹冲称象》,由游戏导入,引出称字入手,围绕称字展开教学,环环相扣,设计巧妙。教学时,出现了很多次文本再构,这种课文处理方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层层推进,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整堂课的文本再构有层次性、梯度性和针对性,符合儿童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层层深入,随文识字更有层次性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重点,如何将音形义三者结合,又不失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是低段教师应该思考并且追求达到的目标。执教生字时,陆老师巧妙将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有层次和针对地推进汉字教学。学生对字词本义到引申义的理解,简单含义到复杂含义的脱口而出,层层相扣,不停进行螺旋上升地学习,符合低段学生学习特点。

师:我把鱼给拿起来了,我就能感受到这条鱼的重量,这个字呀慢慢地演变,就变成了一个汉字,一起读称。

后鼻韵母读得真好,再读一次。所以成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会意字,表示用手去拎一拎这个物体,感受一下它的重量,所以称最早的意思就是称重(出示词语:称重)

小朋友们听课可太认真了,身板做得笔直,眼睛在发光,老师忍不住要称赞你们(出示词语:称赞)这里的称就是说赞美的话。

可是啊,我用手去拎一拎,只能大致地感受到这条鱼有多重,我想要准确地知道它的重量,你能给我介绍一个工具吗?

你给我介绍一个什么工具?

生:我给你介绍秤杆这个工具,它可以帮你帮你称一称。

师:太厉害了,你给我送了一条秤杆,我把它做成了一杆秤。

(出示一杆各部分都配备齐全的秤)

古时候,在技术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称东西,人们最常用的是秤,这种秤叫杆秤。

你看一看它的组成部分,告诉我它为什么叫杆秤呢?听你说。

生:因为它是杆状的。

师:它有一条很长很长的秤杆(一起读),所以我们把这样的秤,成为杆秤。

(出示:一杆秤)齐读

放东西的地方,我们称为秤盘(图上标注,出示词语:秤盘)

计算重量的东西,我们称为秤砣(图上标注,出示词语:秤砣)

睁大眼睛,看老师开始称重啦。我把鱼放进秤盘,挪动秤砣,当秤杆平衡的时候,我就能称出这条鱼有多重。所以秤里面有一个什么字?平表示平衡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上课就学了这两个字(PPT出示:秤 称)左边的读秤,表示一个工具。右边的读称,表示一个动作。

哎呀,粗心的老师,把课题里的一个字给丢了,(出示板贴:曹冲 象)。你看看我应该把哪个字填进去,为什么呢?请你说。

生:你应该把称给放进去,因为课文说的是曹冲称象。

师:这里的称就表示称重量。一起伸出右手,把这个重要的字,送进田字格。

在谈话中,引入本课两个易混生字,音形义三者学习都能兼顾到,而且还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理解中并区分这两个字,对学生来说帮助很大,简单又不失内容。除了对易混字的学习,对单字的学习也很有针对性。

师:除了曹冲和曹操,课文里还有谁?请你说。

生:还有官员。

师:真棒,还有官员。(出示曹操带领曹冲和官员们看大象的图片)这次出行,曹操不仅带了官员,还带了一些其他的人,我们把他们统称为随行人员。(出示词语:随行人员)

有负责牵出大象的,饲养大象的,我们称之为饲养员(出示词语:饲养员)

课文里有还有一艘大船呢,在船上工作的人,我们称之为船员(出示词语:船员)

员就表示有特殊身份的一类人。这些人,他们都藏在句子里呢!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本再构时,不仅关注到了学生的整体差异,也做到了关注个体差异,然后用文本再构的方式分层次地选择相应的语言材料讲解,这样学生都能够理解所教内容,能够在文本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情景中体验课文表达的情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表达能力。

二、借助插图,朗读指导更有梯度性

朗读可以发展学生语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时语文教学的支点和重点,但是对低段学生是一个难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句古语中就藏着理解课文的秘密。陆老师在讲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时,先让学生看图片体会大象之大,然后再进行语文训练,学生一个个说出自己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加深对这句话理解的过程。看完图,然后说感受,最后读课文,回答的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这也是本堂课设计的巧妙之处。从图片理解,自然表达,到读好课文,一切水到渠成,朗读到位,教师无需多讲,只需要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

师:真棒!因为没有这么大的秤,可以称那么大的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头大象

(出示课文中描写大象的语段,齐读)

师:是啊,我们的大象牵出来了。(出示:大象图片)

大象的( )( ),真像( )。

引导填写:

大象的(身子)(又高又大),真像(一堵墙)。

大象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挺大的。

大象的(腿)(又粗又壮)真像(四根粗粗的柱子)。

因为柱子也是又粗又壮,所以把大象的腿比作了四根柱子。

我们来看,这个柱子,你看看它的组成部分,你猜猜古时候的柱子是用什么做的?请你说。

生:古时候的柱子用木头做的。

师追问:为什么呀?

生:因为它是木字旁。

师:古时候的柱子大多都是木头制成,用来支撑房子,所以是又粗又壮。大象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挺大的。

大象的(鼻子)(又长又粗),真像(滑滑梯)。

师:真想在上面滑一滑,玩一玩呀。

大象的(耳朵)(又扁又大),真像(一把大扇子)。

师:观察得太棒了,我们一起来把大象的大读出来。

(齐读课文中描写大象的语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我都仿佛看到了一头这么大的象。(出示词卡:这么大的象)谁来读。

生:这么大的象。

师点评:看大象都跑到我眼前了。请你读。

生:这么大的象。

师点评:真大呀,谁再来?请你读。

生:这么大的象。

师点评:真大,我都听到它咚咚的脚步声了。

师:我们一起读这么大的象(齐读)

教学实践表明,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必将阻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文本再构时应关注内容的难易度,从学生容易理解的角度入手,有意识地降低文本难度,但是也应该切记简单、机械、重复呈现,毫无挑战性地呈现文本,陆老师课堂上就很地避免了知识的简单重复出现。教材上的知识多是按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编排的,所以教师在文本解读,并进行再构时应以由浅入深、以旧带新、新旧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排除畏难情绪,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围绕称字,文脉理解有针对性

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在教学时我们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训练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本是怎么构思的,这样就能将思维训练和文本理解结合在一起。从低年级便有意识训练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联结,也为今后学会如何架构作文有利。

在本堂课上,陆老师用一个问题这篇课文里都先后称了什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梳理课文脉络,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对文章地深入研究,然后通过不断追问,学生很快理解了问什么称石头的原因。教师在文本再构时,做到了难易适度、内容丰富、语言准确,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低段开始学习文章结构。

文本再构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用成人和儿童思维不断切换,不停思考。当然,文本再构更能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更好地贴近学生,也能让自己的教学富有创意,增加课堂内容的容量和深度。学生如果对学习材料感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动力,这样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中解读文本,再构文本,也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听课实录

语文味首先体现在字词方面。李老师的设计变化多,训练形式多样。其中,称和秤的字形和读音都很相似,孩子非常容易混淆。李老师通过带拼音读、去拼音读,以及出示杆秤的图片,了解杆秤的每一部位后,再次观察字形,古时候人们经常使用秤来称粮食,所以是禾木旁,有了秤,买卖就公平了,因此字的右边是个平字。李老师巧妙地运用这个方法让孩子牢牢地记住了字形。在多次强化训练中确保学生的识字效果。

再次,语文味还体现在句子与字词的训练都恰到好处。在学习第二段中,李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大象外形的词语,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通过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大象的又高又大。借此机会,李老师又适当进行拓展,大象的耳朵像什么大象的腿像什么,学生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于是李老师立刻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官员们看见这么大的象,有什么反应呢?通过朗读,学生们准确地体会到到底这个词加上或去掉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大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整节课设计精密,教学扎实,加上李老师温润细腻的教态,真是一节好课。上课结束后,沈校长和季老师作了点评,让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收获。

8、小狗学叫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小狗学叫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测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阅读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在探究、评价的过程中提炼预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纸质预测单。

2.熟记故事的结尾。

学生准备:找一个同学不熟悉的故事,朗读预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总结提炼

1.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前两篇课文,我们是怎样一边读课文一边预测的?

2.学生回顾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预测的依据借助题目、插图、故事情节,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3.播放小动物叫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

4.小结揭题:每一种小动物都会叫,它们的叫声都很独特。今天我们来猜一猜一只不会叫的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5.板书课题。齐读。

6.第一次读到课题时,你能猜到故事可能讲了什么吗?

预设:不会叫的狗会去学叫,但一直没有学会。不会叫的狗被别人嘲笑。不会叫的狗勤奋地学习,最终学会了叫。不会叫的狗拜了很多师父。

设计意图:通过听动物叫声,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叫声的独特性。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预测,在实践中运用,进一步感受阅读童话故事时预测的乐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阅读故事,练习猜想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默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地方读读生字表里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准音,读通句。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故事内容。用上前两课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猜想简单地写在预测单上。

图片

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干吗 讨厌 发怒 批评 来访 担保 压根

差不多 忍着 模仿 中弹 发疯 汪汪 搞不清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成果,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本课多音字较多:吗、担、压、中、弹。

课件出示由文中多音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读,并补充这个字的其他读音,掌握不同读音表示的不同含义。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每人轮流读自己的预测单。

(2)互相交流课文与大家的预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6.请一个小组汇报:说说你们所预测到的内容,是怎样预测到的。

图片 要关注预测的依据。

7.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来预测故事后面的内容,比如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预测的本领越来越高了。

设计意图:本课中的预测策略从整体切入,学生尝试自主预测,留足预测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与交流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复习预测的方法,提高学生预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三、读懂课文,预测结局

1.读到这儿,你知道故事中讲到了哪几个重要人物吗?(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你能抓住这几个主要人物说一说吗?(小狗不会叫,小公鸡教它,它喔喔叫时差点儿被狐狸吃掉。后来杜鹃又教它,它咕咕叫时却差点儿被猎人打中,于是小狗开始跑啊,跑啊)(相机板书:学小公鸡 喔喔喔 学杜鹃 咕咕咕)

4.这个故事没有讲完,课文中出示了三种结局,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然后听老师读故事的结局,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四人小组交流。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图片 表述预测的内容时要大胆,还要会倾听他人的预测。

(2)注意听同学的预测,思考是否有道理。

(3)互相说一说自己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

6.你喜欢故事的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

7.小狗学叫的奇遇故事结束了,你有什么话要对小狗说吗? (小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学会做真正的自己。)

(板书:做事不能盲从,做真正的自己)

8.课堂小结:小朋友们学会了预测,还懂得了道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能帮助学生把长长的故事讲简洁,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时,清晰学习步骤与要求,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开放的空间给了学生自主全员参与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倾听、判断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四、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四人小组练习。

(1)把自己找到的其他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拿出来,轮流读给组员听。朗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把故事讲完。

(2)听同学把故事讲完,想想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3)四人交流完后,在组内评出最准预测达人及最佳故事朗读者。

2.各组汇报评比结果。

3.布置作业:课后多读童话故事,练习预测本领。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新的评比要求,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朗读、预测童话故事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喜爱童话、阅读童话的兴趣。

板书设计

小狗学叫

学小公鸡   喔喔喔   狐狸嘲笑

学杜鹃    咕咕咕   猎人开枪

做事不能盲从 要动脑思考 做真正的自己

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要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小组合作给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方式更为开放。在本课中,三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且要求逐步提高。第一次合作只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预测,关注自己的预测与课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预测,还要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有道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思辨能力。第三次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各种角色体验,有故事的朗读,有听众的预测,还有互相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倾听、判断、评价等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方法,更提升了能力。

9、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公开课结束后,全体听课领导和教师同仁到议课教室召开了议课活动,授课教师对此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解说和反思,各位观课领导和教师各抒己见,均对此次公开课予以全面、细致的点评和指导。

以下是各位老师和领导提出的优点和建议:

优点

1.思路清晰,教态大方。

2.以图片入手,让学生预测。

3.结构完整,让学生预测并续写故事的情节。

4.生字词运用了加(+)、减()组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

5.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到位,安排写作很好。

6.注重了听说读写,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建议

1.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加强自主合作探究。

2.环节之间的过渡不自然,学生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发挥想象环节,可以让学生先说再写。

4.三年级学生可以尝试小组讨论,增强趣味性,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

5.课堂评价要及时,要引导学生更细腻的评价语。

6.以PPT与绘本故事来表演课堂,气氛会更好。

7.以表演的形式演出故事情节,贯穿快乐教学。

10、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导入新课

师:咱们这节课,进行经典童话阅读,同时对大家进行品析能力训练。先读一下背景材料。

生:(读)安徒生,丹麦人,童话大师。代表作品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

师:大家对作者是很熟悉的。好,把这几个生字读一读。

生:(读)兜、蜷、梗、橱、腮。

师:用手划一划,注意怎么写。特别是蜷字,这个字用得不多,但是生活中有时候也用到它。橱窗的橱是常用字。谢谢大家。

【评析:开课绝不拖泥带水、故弄玄虚,是余老师的一贯风格。生字的学习,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书空划一划,重点生字也是点到即止,绝不包办代替。】

二、概说人物

师:咱们开始活动,这个时候要有笔了。概说人物。看老师的要求,用一个富有情感的句子概说课文中的小女孩。看老师的例子这是一个有着美丽的金黄色的打成卷儿长头发的小女孩。你看,这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句子。来,美说这个小姑娘。开始吧!

(生自主默读、勾画、概括。)

师:可以说话了吧?

生:这是一个渴望温暖、食物、礼物和爱的小女孩。

师:这位同学,用很概括的语言,根据课文内容,对小女孩进行了介绍。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多么穷苦的小女孩啊!请你来。

生:这是一个懂事的、乖巧的、讨人喜欢的小女孩。

师:她为了这个家庭,为了爸爸不打她,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生:这是一个可怜的、无助的、渴望温暖的小女孩。

师:她最后冻死在墙角里。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渴望幸福的小女孩。

师:她充满了美丽的幻想。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想要摆脱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小女孩。

师:于是,她就不断地

生:划火柴。

师:多好!还有说的吗?请你来。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渴望温暖、食物、快乐和奶奶疼爱的小女孩。

师:嗯,她身边,她的家庭缺的就是这些东西。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而且非常热爱自己的家的小女孩。

师:懂事啊!她终于在划最后一次火柴的时候,和她的祖母一起升到了天堂。好,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这是一个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的小女孩。

天气冷极了,但她赤着脚。

她整天地走着,没有卖出一根火柴。

她美丽可爱,却可怜地冻死在新年来到的时候。

小女孩冻饿而死,死之前幻想着种种幸福。

【评析:概说人物,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之上,学生完全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无须教师过多的牵引。所以,余老师充分相信学生,选择彻底放手。对文本的内容做这样的精炼处理,是为了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文本的形式表达的秘妙。】

三、揣摩写法

师:这就是小女孩在这篇童话里的形象和命运。继续我们的学习,揣摩写法。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时就看到了奶奶这样一种幻觉呢?

师:好,把书本放在桌子上,同样要写旁批。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很好地说清楚的,要一段一段地分析。

(生默读,思考,批注)

师:谢谢大家刚才的表现!好,谁来分析?

生:第一次划火柴,这个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写出了小女孩渴望温暖。第二次

师:好,你说一次,然后把机会让给大家。谢谢!

生:第二次,小女孩看到了一只烧鹅,这可以说明小女孩非常渴望食物,她非常的饥饿。

师:多好的分析啊!继续说下去,请你来。

生:第三次,小女孩又划着了一根火柴,这回她坐在圣诞树下面,说明她渴望她的快乐。

师:啊!坐在那美丽的圣诞树下!她的生活里面没有这样的美景,所以她幻想。

生:她又划着了一根火柴,说明她想得到的是家人给她的温暖。她看到了自己的奶奶,说明她想得到幸福,想得到奶奶的关爱。

师:对,关爱、呵护、疼爱!

生:前三次划火柴,她每次都是只划了一根火柴,看到的幻象也只是一段时间;第四次划了一根之后,又划了一把火柴,这就说明,比起那些温暖、食物,还有美丽的景色,她更希望奶奶回到她身边,说明她更需要更多的爱。

师:她幻想着恒久的亲情,很好!这个发现太妙了!

生:我认为小女孩划火柴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从表面深入到她的内心的。最开始,小女孩最需要温暖,因为她太冷了,而后是小女孩需要食物,是因为她太饿了!然后,小女孩看到的是圣诞树,因为她缺少快乐。最后她才看到她的奶奶,和她奶奶升到了天堂,得到了永恒的幸福。

师: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为什么要写五次划火柴,而不是一次写到位。这就叫做,两个字铺垫。请大家做旁批。我们来看(课件展示)

生:(读)擦第一根火柴: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这实际上就是在写小女孩的寒冷,批上来。这就是小孩子内心的体验。继续读!

生:(读)擦第二根火柴: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师:你们发现,这一个片段是不是和课文开始的部分相照应的呀?往前看,写照应两个字。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照应,美妙的照应!那么,这一段写小女孩的饥饿,正是因为饿得不得了啊,所以她才在幻觉里面感觉到烤鹅向她摇摇摆摆地走来。多么饥饿啊!继续

生:(读)擦第三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这么美丽的圣诞树!表现了小女孩没有节日的快乐。作者把小女孩放在圣诞之夜来写,是极有深意的。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呀!如果把小女孩放在一个平常的日子写,远远没有这样的震撼力。大家都在过年,但是,她,赤着脚,在街上行走,整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多可怜!她只能看着人家的节日,她没有节日。擦第四根火柴

生:(读)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小女孩喊叫起来:奶奶,把我带走吧!写的是小女孩需要亲情,需要疼爱。

生:(读)第五次擦火柴: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人死了,什么都感觉不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最大的痛苦就是死亡,但是没有痛苦了。所以,写的是小女孩在幻觉中冻、饿而死。你看在大年夜,这个美丽的小女孩,有金色长发的美丽的小女孩,冻死了。越写小女孩的美丽,就越能表现冻死的悲哀。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小女孩的冻死啊?那是因为前面都是在做铺垫。一次一次写,越写越深入,最后写到最动人最动情的地方。没有铺垫,就没有故事的情节;没有铺垫,就没有故事的波澜。大家今天感受到的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于读文章的术语,叫铺垫。有时候你看一篇文章,写了几件事情,你就要马上敏锐地感觉到,这几件事情,可能对最后一件事情有铺垫作用。

师:文章运用了反复描写、幻觉描写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铺垫,写出了冻饿而死的小姑娘美丽幻觉的破灭,表现出深刻的悲剧色彩。如果没有多角度的铺垫,我们怎么可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冻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呀,饿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呀,所以,铺垫的力量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评析:余老师用一个问题,串起了一个板块的学习,引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写作方法:铺垫。这是我们很多一线老师没有意识到的语文知识,或者是我们有些老师意识到了但是不敢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教的东西。余老师教了,而且教得很到位,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铺垫,还充分理解了它的表达作用。】

四、品味语言

师:好,谢谢大家!刚才,你们的表现很优秀,你们很好地读出了各个段的作用。继续深化我们的学习:品味语言。有四个句段要大家品析,品析语言的表现力。话题是:这些句段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用低沉的语调读。天冷极了,读!

生:(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师:继续读这一句。

生:(读)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师:读出盼望的色彩,她又擦着了,读

生:(读)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继续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这一段,一定要读出层次。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读到这儿的时候,停顿一拍,继续读小女孩坐在那儿,越读声音越低沉。第二天清晨,读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评析:这四个句段的选择,不是随手从课文中拎出来的,而是余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后作出的精心安排。这个板块教学的指向非常明确:培养学生品析语言表现力的能力。】

师:这四个句子,大家任选一个句子,品析它,为什么写得好,有什么表现力。先看老师的示例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这里写的是小女孩极端穷困的家境,巧妙暗示了小女孩大年夜出来卖火柴的原因。这就是分析它的表现力。好,开始各自思考。这个时候,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写。

(生独立思考约3分钟)

师:我们开始第一个句子的研讨吧!天冷极了,哪一位来帮我们阐释?

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一句话运用了现实描写的方法,我们一般在天冷极了又下着雪的时候,呆在家里不爱出来,而这个小女孩却因为家里的穷苦,被迫出来卖火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是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也可以看出她家里的贫苦,要不这个小女孩就不可能是光着头赤着脚了。

师:嗯!那么,概括地说,这一段有什么表现力呀?它写出了什么呀?好,请你来。

生:这一段衬托除了小女孩家里很贫穷,不论怎样都要出来卖火柴,是用了衬托的方法写出来的。大年夜代表的都是美好、快乐与幸福,可是小女孩必须要在这一天出来,进一步衬托出了她家里很穷。

师: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阴冷、可怕的画面,在这样的画面里,小女孩出场了吧?诶,她不是一个幸福的小女孩,背景给她的就是阴冷、黑暗。好!我们来看(课件出示)这里写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什么背景啊?时间,大年夜,更具体的时间,晚上。环境,冷,黑,所以说,这个背景实际上是让小女孩一出场就表现她的悲苦,所以这里写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处处都在写小女孩的不幸,每一笔都是写不幸,这叫做字字千金,每一笔都有表现力。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一下子就把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形象给我们描绘出来了。

师:好,第二句。请你来。

生: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蜷着腿缩成一团就表示很冷,结合生活实际,我们非常冷的时候也会做这个动作,所以说,这也写出了小女孩她非常冷,她非常可怜、无助。

师:就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吧又黑又冷的晚上。好,你来!

生:这里,蜷着腿缩成一团,是一个动作描写,写出了她的冷。然后,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也写出了她的可怜和贫穷。

师:这位同学,她的分析就要好一点,她说是动作的描写,而且她有一个关注,关注到墙角两个字。墙角这两个字大有深意,能不能帮我解释?试一下。

生:故事的背景是大年夜,大年夜人们一般都呆在家里,呆在温暖的地方,享受生活的乐趣。而小女孩却因生活所迫,不能回家,因为天气原因,只能缩在墙角里。

师:可以避风。还有深意!再试一下。

生:我认为墙角同时也写出小女孩渴望房子里的温暖。

师:在墙角呆着,总比在街上走要安宁一些,甚至感觉上暖和一些。还有深意!

生:墙角可以避风,也为下文擦火柴做了铺垫。

师:多好啊!街上怎么擦火柴呀,那么大的风!分析得好吧?还有什么深意?

生:我觉得墙角是让小女孩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也说明小女孩没有安全感,现在有一点家的感觉。

师:我补充你的话。墙角,就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地方。这个小女孩最后死在哪里呀?

生:墙角里。

师:墙角的深意,就是小女孩冻死在这里了。这叫什么呢?给大家两个字的知识场景,墙角就是故事的场景,人物就在这个场景里演绎她的故事。这个悲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墙角。很普通的两个字,大有深意!同学们品析得多好啊!

【评析:抓住背景和场景,余老师通过对话,一步步将学生带入深阅读的层次。就是说,孩子们会慢慢用专业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课文。这样一来,孩子们的阅读就不再是外行看热闹,而是慢慢成为内行看门道。】

师:第三个地方,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谁来试一下?

生:这是写小女孩第三次擦火柴产生的幻想,写出了小女孩对快乐节日的渴望。同时也写出了小女孩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因为她在生活中一点快乐都没有,她就幻想自己拥有这样的快乐。

师:嗯,分析得好!表现了小女孩的渴望。

生:这一段也写出了小女孩渴望像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圣诞节。

师:嗯,好!你来试!

生:这里写出了小女孩非常孤独,希望得到礼物,也希望得到快乐,也暗示出小女孩家里十分穷,没有钱给小女孩买圣诞礼物!

师:是的,深意还没有出来。有一个词,是这段话里最有表现力的两个字,极其深刻,深刻到我们心疼的地步,哪两个字啊?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生:还要这两个字有更深的意思,写出了圣诞树的美好。

师:也表现了她心灵的更加渴望!但是,最深刻的两个字还没有说出来。

生:我认为是透过这两个字。从透过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小女孩连富商家的门都进不去,也推想出小女孩的可怜。

师:她用专注的目光欣赏着人家的圣诞树的大而美。但是,很遗憾你来试!

生:我觉得是富商这个词。前面我们知道,小女孩家境贫寒,大年夜还要出来卖火柴,根本买不起这圣诞树,而富商家的圣诞树是特别漂亮的,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阶层贫富相距是多么大。

师:你们多么聪明啊!但是,还没有品出来。

生:我觉得可能是大和美这两个字。可能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小女孩根本没有见过,用美好的东西体现出小女孩的可怜。

师:这是两个词了,继续努力!

生:我觉得是去年两个字。从去年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她每年都没有得到圣诞礼物,缺少快乐和幸福感。

师:关键就在去年这两个字!去年她就在卖火柴,也许前年也在卖火柴,那么小的姑娘,年年大年夜都要出来卖火柴,这才是让我们悲哀的地方!我们所看到的不起眼的文字,就有巨大的表现力。你还要分析去年这两个字吗?

生:我认为它引出了今年她冻死在这个墙角。

师:对,去年的故事,到今年就变成了最大的悲剧呀!

师:同学们,这里写的是幻景,深沉地表现小女孩永远都没有快乐的圣诞节。老师强调的永远,就是从去年这两个字品析出来的。同学们终于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个平凡的字眼的深沉的含义。那么,最后一段话就好说了。来,再读一遍。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这一段话里,又有一个词是表现作者内心的悲痛的。这里写的是悲惨的情景。写小女孩的痛苦死去。那么,在一个词上,作者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你说!

生:我认为是微笑。

师:微笑?

生:因为人们并不能想到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什么能笑得出来。

师:是啊,她一定是痛苦的。但是,她是面带微笑死去的。可能就在幻想最美丽的一刹那,她死了。多么深沉的表现力啊!小女孩是带着微笑带着幻想死去的。

生:我认为是捏,可以看出她舍不得这一切。

生:我觉得可能是新年,新年对人们来说,是很美好的一个词,每年的新年我们都会很快乐地迎接,但是,这个小女孩却在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死去了。

师:哦!说得好!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多么轻快的字眼啊!但是,多么沉痛的结果啊!

生:我也是围绕新年这个词来理解的,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并没有给小女孩带来一线生存的希望。

师:她感受不到温暖了,感受不到美好了!

师:我觉得,最能表现作者内心痛苦的一个词语是尸体。作者应该带着爱抚的心情写这个小女孩,回避这两个字眼,但是,他用了这样一个冷酷的词,太阳照在尸体上,你们想一想内心那种沉痛的感觉。小女孩就是死了嘛,于是他就用尸体这两个字来表现自己深沉的悲哀。当然,你们分析的词都有很生动的表现力,但是,尸体这两个字更让我们沉痛。

【评析:这个板块的教学,余老师抓住幻景和情景,继续展开深入对话。经过一番鏖战,孩子们在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再聆听余老师的点拨,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背景、场景、幻景、情景,一文四景,景景相连,环环相扣。】

师:好,《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谁看的呀?大家一定会说,写给我们看的,我们童年很幸福。我们来看作家的说法,作家的说法就比我们深刻得多。作家梁晓声曾经这样说过,读

生:(读)人,需要人道主义的教育。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不必为了生存在新年之夜于纷纷大雪之中缩于街角快冻僵了还以抖抖的声音叫卖火柴的孩子们看的。

  将同情心和善良人性播在孩子们的心灵里一代又一代

师:梁晓声先生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我们这些幸福的孩子看的。我们没必要再去设想或者重复那样痛苦的生活,但是,我们要把同情心和善良的人性播撒在我们的心中。谢谢同学们!下课!

【评析:余老师的结课,一如开课,简洁有力。引用作家的言论,更是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总评:一边欣赏余老师的这篇经典童话的教学,一边击节赞叹:我们就缺少这样真正的语文课!以前,有很多专家提出一个观点:语文课应该具有语文味,但是,语文味到底应该是什么味,至今没有人能说清楚、道明白。今天,我想说,像余老师这样用语文专业知识来武装学生头脑的课,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课,就是最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就是真真正正的语文课!

综观全课,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学习一篇经典的童话,学生得到的是什么?仅仅是小女孩的形象吗?不,这节课上,学生了解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小女孩的经典形象,远远不是主要收获!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本文最大的写作手法铺垫,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去擦火柴;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场景、女孩的幻景、悲惨的情景,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背景、场景、幻景、情景;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怎样去分析作者的精心布局、去揣摩文章的写法、去品味语言的表现力这样的收获,是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极难得到的!

综观全课,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学习一篇经典的童话,学生一直在忙着干什么?我相信,现在流行的语文课,极少给学生这样的挑战、这样的训练、这样的磨砺!这是一种高密度、高强度、高精度的思维训练和语文能力训练。从一开课,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而且马上进入高速运转的状态,直到余老师宣布下课为止。但是,整节课上,余老师给出的话题(问题、任务)却并不多,与时下满堂问满堂答的语文课截然不同。然而,就是这几个任务,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向了文本的深处、引向了语文学习的深处。学生一次次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认识一次次得到升华。什么是语文实践?这就是真正的语文实践!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这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修订后,很多老师更不知道该怎么上语文课了,余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雄辩地告诉我们:语文课应该教什么、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11、女娲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女娲补天》课例后,内心有许多感慨。感慨朱老师对课时目标的准确把握,感慨朱老师对学生中肯及时有引导的评价语,感慨朱老师收放自如的课堂掌控能力。

本节课乍一看很朴实,没有刻意形式上的花哨,但细细品味确像我们一位领导概括的境界春风大雅:即课堂教学已臻化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能全身心投入去探寻未知世界,风格却十分平易,似乎没什么高妙技巧可言。但若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教学设计处处蕴含智慧,铺陈、转折、抑扬、开合均合情合理,达到几乎无迹可寻的地步。达此境界者,听其课如沐春风,品其课若闻大雅,其教育教学思想必然要产生大范围、长时期的重要影响,其人必然会成为课堂教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朱老师本节课课时目标明确,准确把握了新课标对叙事性作品的要求。在理解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孩子详细复述的能力, 认识了解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结构 。整节课就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正如周鹏老师所言,在小学中、低段教学中,最好是心中有语法、口中无语法术语。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我们很多人恰恰缺乏了这一点。自己对这个年龄段课程标准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做到心中有标准,自然不能很好的把握它,理所当然给课文课时目标定位就不准,没有方向,教学设计怎会清晰呢?

感慨朱老师对学生中肯及时有引导的评价语。朱老师的课给人感觉很真实。学生会出错,回答可以不完美,而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精彩。朱老师就是抓住这种不完美,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变得完美,这就是对孩子能力方法的培养。不像某些课堂上一味的赏识,连评价都变味了,都成了棒、好之类的语言。朱老师的评价中肯及时,有鼓励,更多的是点拨和引领 。

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呈现的由易到难梯度化设计,如复述的要求一步步达成,循序渐进,在复述得有条理的基础上说具体。先概括出女娲补天的过程,然后训练学生利用概括的词语复述课文;再训练学生把具体的语言说精炼;最后训练学生变成自己的语言。由易到难一步一步训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这一课标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朱老师整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我认为他的语文教学意识更值得学习,更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借鉴、运用。

12、盘古开天地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盘古开天地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课:

1.开头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使本单元语文要素贯穿其中。

2.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神奇之处,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

4.板书及时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师生共读课文突出了这节课的亮点。

建议:

1.老师提问频率太高,如果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然后全班一起讨论会更好。

2.课件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图片让学生去发挥更大的想象空间。

3.学生发言应该具有广度,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13、四年级上册雪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年级上册雪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实录

《雪梅》是部编版教材新增加的一首古诗,能搜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多,怎么教?这是一首哲理诗,光是讲道理的话效果可能不太好,小孩子特别喜欢生动的形象;再加上这首诗虽然文字简约,但诗行中留有大量空白可供读者想象的空间,那就引入演的环节。

一、归纳学诗方法

师:上课前,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猜猜老师要问你们什么问题?

生:您要问我们见没见过梅花。

师:你们应该都见过,我不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生:您应该问我们假如还剩三天的光明,你会用来做什么?

师:你的生命那么宝贵,怎么会只剩下三天。

生:你会问我们有没有在雪地里采过梅花。

师:梅花那么好看,我不会采,你肯定也不会采。我要问的问题是:你们准备怎么学这首《雪梅》?

生:首先要读。

师:读到什么程度?

生:读得通顺流利。

师:好,读得通顺流利,这是第一步,咱们写上。接下来,应该怎么读?

生:接下来应该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师:这个时候就要读出感情?你还不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

生:第三步应该是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师:好,第二步读好节奏,第三步读懂意思。你们猜猜第四步是干什么?演!不可思议吧,这首诗还能演出来呢,一会我们就要去演演。

二、自学古诗:读准读好读懂

(一)读通顺流利

师:想怎么把这首诗读通顺流利?

生:自己读,同桌读。

师:好,看谁能最快把这首诗读得通顺流利。

(生练读,读好的五个学生下座检查个别同学读诗情况,每人检查三个人,基本上检测的就是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其他同学同桌互相检测。)

师:好,参加检测的同学来汇报。

生:我检测的三个同学都把阁读成g,注注释里阁通搁,放下的意思,应该读gē。

师:好,提示我们一定要认真读注视,把阁的拼音写上。

生:我检测的同学总是把第一句梅雪读成雪梅。

生:我检测饿同学把降的拼音读成jing。

师:你们检查得很认真,看注视①,降是认输的意思,应该读xing。咱们来复习复习这个字的两种读音。

(二)读好节奏

师:要把节奏读好,你们想怎么比?

生:单个人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师:好,同桌先比,看谁读得好。

对照标出节奏的古诗,同桌比赛读。

师:认为自己比同桌读得好的举手。你们俩都举手了,那你俩站起来读读,让大家听听谁读得好。

(然后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比赛读。男女生对读,就一次机会,男生明显特别投入,读得比女生好。)

(三)读懂大意

师:怎么能读懂大意?

生:自己读、小组读

师:那就先自己结合注视读懂这首诗,然后小组互相帮助每人一句。

生先自己解读古诗,然后小组内合作解读,请一个小组发言。 小组:第一句是:梅花和雪花在争论谁是春天的代表,都不肯服输。第二句是:诗人想评价梅花和雪花的争论,但是评价不出来。第三句: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白。第四句:雪花没有梅花那么香。

三、表演古诗

师:咱们来演一演这首诗,怎么演?一人是旁白,一人是骚人诗人,一人是梅花,一人是雪花。旁白就是描绘当时的场景,小组内先分角色练。

生分小组练,师相机指导。5分钟后,小组上台展演,先介绍自己的角色。

马:大雪纷飞,雪花和梅花展开了一场争论。

管:梅花,你没有我白,我比你厉害。

张:雪花,你没有我香,我比你厉害。

源:(放下笔的动作),让我来评论评论你们俩谁厉害吧。雪花你虽然白,但是没有梅花那么香;梅花你虽然香,但是没有雪花那么白。你们俩就不要再吵了。

师:这个小组表演完了,他们第一个上来,就是好样的。咱们得看看他们的表演还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

生:梅花和雪花在争春,他们没有演出来,应该说我更漂亮,我才能代表春天。

生:诗人评论应该很费力,很不容易,因为诗句里有费评章。

师:你注意到了关键的一个字费,诗人想分清谁更能代表春天,可不容易。

生:梅花和雪花争论没有表演到位,她们俩未肯降,应该一直争论,因为谁也不肯服输。

师:好,很会读诗,你们俩重新表演一下未肯降。

管:梅花,你没有我白,我比你厉害。

张:我厉害,我是春天的代表。

管:我厉害,我才是春天的代表。

(我厉害;我厉害争论了好几个回合)

师:你们光是说自己厉害,恐怕谁也谁也说服不了谁,得说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在刚才同学表演和意见的基础上,再改进你们小组的表演,4分钟时间,请小组再来表演。

旁白: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人们和动物都窝在家里睡大觉。但是有一个地方却热闹非凡,那就是梅花和雪花的比赛现场,比什么呢?比的是谁更能代表春天的到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修整后,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小雪花,今天我主持的是梅花和雪花的争议,首先由梅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梅花:雪花啊,我比你美,你就认输吧。

雪花:我比你美,我更能代表春天。

梅花:谁说的?

雪花:我说的!

梅花:为啥?

雪花:因为我比你白,就因为这个。

梅花:你不就比我白一点嘛,我还比你香呢。

雪花:一到冬天整个世界都是我,你呢,你只在某个地方才有。

梅花:可是你碰到一点热东西就会死的。

雪花:你碰到热的东西也会死啊。

旁白:梅花和雪花的争论不相上下,这时王大诗人听到他们的争论,放下笔,说道。

诗人:哎呀,你们这个争论太激烈了,你们各有各的特点,这可怎么办呢?(王大诗人苦苦思索着)

旁白:王大诗人一番思考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诗人:这样,梅花你虽然没有雪花那么白,但是你很香,雪花你虽然没有梅花那么香,但是你很白。你们各有各的特点,都能代表春天。

旁白:听完王大诗人的话后,两人终于认识到不应该那么争论了,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的优点,之后握手言和。

师总结:是呀,梅花有梅花的优点,很香;雪花有雪花的有点,很白。每个人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不做铁罐,学做陶罐,与人和睦相处。

14、习作例文:鲸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例文:鲸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01教材解析

本单元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一篇是《鲸》,一篇是《风向袋的制作》,分别介绍了鲸的特点和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两篇例文都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写好习作。

02学情分析

学生对说明文的基本方法都有所了解,再通过这两篇例文的学习,学生会对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及写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会顺利完成习作。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

03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说说《鲸》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风向袋的制作》是如何把过程介绍清楚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2.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事物制作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

重点

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2.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事物制作的过程。

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写说明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两篇习作例文。

1课时

04单元回顾

一、学习《鲸》

1.(课件出示鲸的图片和视频)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鲸)关于鲸,你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鲸的世界,看看这个庞然大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3.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读《鲸》这篇例文和旁边的批注。

(1)例文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内容?

(2)例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例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2)①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大的特点。

②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鲸的重量。

③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鲸呼出气体的样子。

(3)总结:这篇例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被说明对象鲸的特点更突出,让人了解得更清楚。

5.过渡:为了说明事物,还有很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就学习另一种。

三、全班交流

1.我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从这两篇说明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鲸》通过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介绍了鲸的相关特点;《风向袋的制作》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通过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我们要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如,习作的对象是介绍恐龙、灯等事物,可以参考习作例文《鲸》;介绍怎样制作风筝,可以参考《风向袋的制作》

四、布置作业

仿照这两篇例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来介绍一个小动物或者介绍制作一种手工作品的过程。

习作例文

鲸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风向袋的制作列数字分条介绍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设置问题引导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再通过比较两篇例文的侧重点,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这节课上,我充分放开了手,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认真阅读,勇于发言,能力得到了提升。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跟不上全班的节奏。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同学。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习作解析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一种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事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点介绍清楚。习作的任务是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可以选择表格中的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介绍一种事物。

第一次写说明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本次习作内容是介绍一种事物,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参观、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再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以说带写,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一种事物,确定写作对象,想好怎么介绍这个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列好习作提纲,确定写作内容。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习作。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

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难点

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一种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

2课时

06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重点

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难点

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07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说我猜。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人,背对屏幕猜物品,其余同学按屏幕上出现的物品用语言给队友提示。(不能直接说出物品的名称,也不能做手势或口型,只能用语言描述)一分钟内猜出物品最多的小组获胜。

(2)开始游戏。(游戏时长不超过5分钟)

(3)游戏结束后请获胜组谈谈获胜的经验,请失败组说说失败的原因。

2.猜不出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队友没有把事物的特点描述清楚。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呢?今天这节习作课,就让我们去观察一个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它介绍给大家。(板书:介绍一种事物)

二、指导方法

1.学生默读习作内容和要求,明确任务。

2.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说你是如何选择介绍对象的,表格中的提示和题目给了你哪些启示。

(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比较新奇的事物;只要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分段介绍清楚,就是符合要求的说明性文章;习作对象的选择可以是多角度的。)

3.如何才能把事物介绍清楚呢?

(在介绍一种事物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多了解这个事物。可以从习性、外形、性质、状态、质量、用途、价格、使用方法、制作过程等方面加以介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这些内容,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但必须准确、真实。)

三、范文引路

对于习作内容和要求我们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如何才能把我们的习作写得出彩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篇习作范文。(课件出示两篇习作范文)

(1)学生默读范文。

(2)针对习作范文展开交流:范文是如何介绍事物的特点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拟写提纲

1.根据自己课前观察的事物的特点,和搜集到的资料,拟写出习作意向单。

15、小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小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公开课前的那个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显示屏,苦苦思索着修改方案,发了好几个小时的呆。

第二天,我带着微调后的教案,战战兢兢地走进了自己的班级。教室后面,坐着一排过来听课的老师。

课上,我直接揭示了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之后,我径直让学生翻开《语文作业本》,完成第1题,以此来检测学生预习时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接着,我先请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将预习时完成的《语文作业本》第2题的答案进行组内核对,然后在组内核对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前,我先请学生说说完成表格过程中的答题心得。吴睿燊立即举手表示:在完成这样的表格题时,要先读懂表格中已有内容所告诉我们的答题规范在这个表格中,从左到右依次填的是将军的见闻、反应和情感。随后,燕竑天站起来核对了整个表格题的答案。当他交流到表格第一行将军登上小岛后,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时的反应和情感时,学生们纷纷发言表示异议,有人觉得将军此时的心情是怀疑,有人认为是纳闷,还有人提出是惊讶。

于是,我让学生重新回归文本,先找到课文中将军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相关语句的所在段落,再在找到的语句前后寻找将军的反应和情感。通过对课文的重新审读,学生们很快在第4段中读到,当将军看到菜地时,紧接着不由得一愣的表示情感的词语,应该是怀疑。由此,我告诉学生这道习题的又一个答题秘诀瞻前顾后填表格。

鉴于前一天的试教课上时间有些不够用,再加上根据表格内容讲述故事梗概不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节省时间,我抛弃了利用表格讲故事的环节预设,直接进入品读故事细节,体会将军情感的教学。

同学们,通过《语文作业本》中的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课文就是按照将军登上小岛留下用餐离开小岛的顺序来写的,这是课文中一条非常明显的故事线索。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一条比较隐秘的线索,但是你通过表格是可以有所发现的。看出来了吗?

学生低头看了一眼刚才完成的表格,略一思考,立即回答:是将军情感变化的线索。

真的是这样。你看,随着故事的发展,将军的情感从一开始的怀疑,经历生气感动心疼感动,最后变成了崇敬。那么,是什么让将军的情感从一开始怀疑变成了最后的崇敬?说着,我将怀疑和崇敬一左一右地板书在课题下方的两边,中间则留出一片空地。

见学生欲言又止、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接着说: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引发将军情感从怀疑到崇敬的剧变细节,用笔圈画出关键词句,特别有想法的地方还可以写一写批注。

看着学生们簌簌动笔的样子,我觉得,相比于昨天的试教课上让学生先圈画心情(神态)的词语再核对自学成果最后交流将军最感动的地方的做法,今天的处理,主问题更明晰,对信息的整合要求也更高,成功地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了学生手上。

学生完成自学之后,通过指名交流,我很快就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中间留白的位置写上了关心长辈不怕吃苦爱岛如家爱国情深等四个关键词,将将军心情变化的原因用凝练的语言补充进板书里。在分析战士们爱岛如家的情感时,学生们大多将战士们将菜种和土带到岛上简单地理解为思乡之情,只有阮丘图读懂了他们把家乡的土和菜种带到岛上,是出于战士们想要扎根海岛的愿望。

接着,我学着黄老师的样子,围绕战士们不怕吃苦的细节,先让学生以课文为主阵地,通过对全文内容的再次浏览,品味文中对于海岛生活艰苦的描写,再请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战士们守岛生活的理解,最后,通过阅读教师准备的文字资料,观看《南沙太阳花》的MV,多角度地走进了海岛士兵的生活。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们对战士们的海岛生活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对将军情感变化的原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于是,我适时出示小练笔,让学生们试着站在将军的视角,写一写看到此情此景时将军的内心独白。在交流小练笔时,学生们并不积极,但阮丘图笔下的将军想到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我成天大鱼大肉,住别墅,吹空调的天真话语却引起了全班同学乃至听课老师的开怀一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流完小练笔,我组织学生齐读了最后两段。读完这两段话,当我再次问学生将军的情感因何而变化时,陈思涵立即借助板书中的关键词作了简洁明了的回答。

于是,我顺势组织了一次现场采访活动:同学们,将军带着满心的崇敬离开小岛之后,立即有记者闻讯赶来采访。现在我就是《爱菊晚报》的记者,哪位同学愿意扮演一下将军,接受我的采访?为了拉近学生与采访的距离,提起他们的参与热情,我特意将校名爱菊与记者的身份做了一个链接。果然,此言一出,学生们立即乐开了花,好几个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为了保证公开课的课堂效果,我分别将吴睿燊和张澈请上了讲台。在采访环节,我先自我介绍,强调我是《爱菊晚报》的记者,再根据学生的姓名分别尊称他们为吴将军和张将军,然后进入正题:听说将军你刚从一个遥远的小岛上回来,一定很辛苦吧?对于小岛上的一切,我们都很陌生,能不能请将军谈谈你在小岛上的所见所闻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两个学生都很聪明,迅速抓住板书中的一个关键词,从一个方面切入话题,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掌握的相关资料,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守岛战士们令人崇敬的一面。唯一的一点遗憾是,在采访环节,我连续两次扮演了记者的身份,而没有在采访第一位将军之后,请台下的学生上来扮演记者的角色。

16、少年中国说节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少年中国说节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题组候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高质量的观摩课,授课内容是《少年中国说》。课文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但是,整堂课却在教师的预设中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悟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李老师的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谈话导入,引出对作者的介绍,既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也为学习本文及感受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2、初识文体,感知内容

  这一环节创设了生帮生朗读和听读环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目标;引导读出本文的停顿、韵律美,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言美。

  3、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本节课出彩点在于教师对课文感悟的引领:先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课文又是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之后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立志向学,把为中华之兴盛而努力的志向扎根心中,使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李老师在这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对于本堂课也还有一点小小的拙见:作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生字的书写应该已经十分熟悉,课堂的时间有限,在生字教学上不必像低段一样,可以节省些时间。

  多听多思,才能创造更好的语文课堂。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互相借鉴,改正不足,日臻完善,给学生一个绝对有效的课堂。

17、猎人海力布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猎人海力布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实录

在上课开始后,首先我让全班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问学生,提到猎人你会想到什么?杨悠然同学说猎人给人感觉很残忍,因为他会杀掉小动物。还有的同学说猎人很辛苦,风餐露宿有时候还打不到猎物,还有人说猎人很勇敢,然后我就顺势提问,通过预习,本篇文章的猎人海力布给你留下了一个怎么样的映像,有学生说到善良,有学生说到舍己为人。然后我就问学生:你们是从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中看出这样善良的海力布的?

我希望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对这个故事的概述上,就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来默读课文,默读完之后,举手的同学很少,看来这样一篇文章让小孩子直接去默读后概括时有一定难度的,正好他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于是我就说:看来直接概述这个故事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按先试着把里面的主要人物按出场顺序先罗列出来,然后再去概括,可能会轻松一些。于是学生很快找出了海力布,小白社,龙王,村民。然后板书的时候把海力布写在中间的位置,让学生尝试着说说海力布和小白蛇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举手的人就多了,同学回答,海力布救了小白蛇,我就在海力布和小白鼠之间画下横线,写下救,然后将顺势提问,那小白蛇怎么对待海力布的?这个时候又有学生回答:酬谢于是写下酬谢,接下来,我就让学生顺着这样的思路,用在人物之间画线,填写词语的方式,尝试着把这个故事画成一个人物关系图。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海力布和龙王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概述出来,他们用了龙王感谢海力布,海力布要宝石来概述,但是会遗漏掉小白蛇在三叮嘱海力布的情节,在概述村民和海力布的时候也有困难,因为村民和海力布之间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先,再,然后,最后的复杂过程,之前单一的画线不能够满足学生概括的需求,于是我让学生在村民和海力布直接多画几条线,这样学生在说的时候就说出了层次,顺序。海力布告诉村民搬家,村民不信,然后海力布只好说出真相,村民变成石头。最后村民后悔,搬家,海力布预言成真,世代纪念海力布。

将故事用人物关系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后,让学生对着关系图尝试概述故事,学生在概述的时候就有底气了,三个同学上来讲,都说得不错,于是我提高难度,把横线上的内容擦掉,让学再尝试说,这次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尤其是海力布劝说村民的那个片段,说的会遗漏,不流畅,于是我再课后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下课后尝试着将故事里劝说这个片段和同学互相讲一讲,然后让同学给你打分,提意见,对于说得很熟练的同学让他尝试把这个故事说精彩,为下一课创造性复述教学的展开奠定基础

附(简易板书)

18、将相和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将相和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课建议

她上的比我好,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实在太多了:

首先,备课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晓怡定好课题后,我就开始着手研究课文。我正在教三年级,距离上一次教五年级,已经过去两年了。对于课文的把握,我也有些陌生。于是我仔细地研究教参里的教学建议,并且结合她已经写好的第一份教学设计,开始改。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我和优秀的汤老师一起战斗,汤老师独具慧眼和身上有些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午午睡时,我们一同探讨,下午放学后,我们再研究磨课到晚上十一点。在一天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将相和》的教学设计。

教具的设计上,怎么剪才能让板贴更美观。板书设计上,黑板的字要写多大,教师写板书的时候站在什么位置,学生可以看地更加清楚?每一个环节设计多少分钟?第三个环节是精读课文还是再读课文,仔细琢磨了很多遍,终于确定是再读,因为精读重在品词析句,而这一课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十一点了,我很想快点回家,但是汤老师却说,把教学设计再仔细看一遍,生字词教学里面的每一个词顺序不能出错,再调整一下行距、字体。果然,晓怡把这节课上完,我们的教学设计受到了表扬。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上一堂公开课从教学设计、课件、教具、板书、妆容、服装等等,所有的事情都马虎不得,尽量精益求精。这是我从老前辈汤老师身上学到的。

其次,多学习名师的课例和教案,可以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好的思考。比如在学到再读课文,把握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时,第一次磨课设计的问题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在回答的时候缺乏概括的能力,答案组织的很散很乱,甚至有些学生大段地读课文中出现的文字,而新教师也很难引导学生精简地回答。

后面我们看到有一篇优秀的名师课例,她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时设计成表格的形式,要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回答,不仅理清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当答案清晰地出示在屏幕上时,学生能以第一个故事为支架和示范,能精简地把握概括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关键人物蔺相如和廉颇,还要抓住事情的主要脉络来说。老师这样问,学生就不难了!

19、习作例文:小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例文:小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作方法。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分析课文,突破教学重点。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爸爸的计划》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小站》。

如果学习例文后能接着写作文,效果应该更好。

20、金色的鱼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金色的鱼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简评:主要学习活动,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这是略读课文,重点在学生如何自主的学,不是教师的教。整个学习过程设计,重点稍偏了。】

评课,就是评自己。这话,我信。

同一节课,在不同评课者面前,会成为截然不同的课。特级名师刚上完课,崇拜者眼里,此课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不喜欢者眼里,此君上课太糟糕,此生不再听TA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恕我不举例。

老师还是那个老师,课还是那节课,观感却如此不同!这究竟是为什么?

观者不同也!观者是什么,课便是什么。

21、祖父的园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祖父的园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对老师研读教材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对课文进行精细的阅读、深刻的理解还要有独到的见解。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太少,能力有限,纵使一篇课文读过一二十遍,还是无从下手。活动的设计,话题的提炼,都是难点。

《我和祖父的园子》几经修改,我最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读课文,学概括。话题:走进祖父的园子,从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想到的任意一个角度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园子。;活动二:读精段,赏美点。从读、赏、写三个方面来赏析19段,让学生借助本段写作方法辐射到全文进行写话训练。

可是,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先说余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

亮点:

1)活动一用写的方法训练学生文意把握的技巧。

2)活动二用朗读训练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3)活动二用文段品析的方法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活动三用微文写作的方法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5)课文细节品味:学生的概写,可以先具体,再概括;可以先概括,再具体。学生的朗读,教师多角度细节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借助本段的写法写一些园子的自由。

细部观察:

1)事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篇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于是文中的我就不能与作者划等号。

2)字词教学的厚实不足:凡是学生读音有难度的都得注音。

3)知识渗透的力度稍显薄弱。顺序;详略;层次;照应;画面描写;动态描写;色彩描写特别是没有点示精段中的关键词。(大面积上语文知识教育的高度不能徘徊在修辞二字上)

4)第十九段背诵训练的痕迹不浓。

深度思考:用段进行教学与训练的意义非同小可。

新的创意:

《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语言魅力:

1.语句精短,适合朗读。

2.白描手法,叙事优美。

3.句式鲜明,精致生动。

4.写物寄意,映衬人物。

5.画面丰富,意境清晰

课文教学资源:

1)生动的词语

2)优美的短句

3)排比与反复

4)不同形态的画面(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画面、有动有静的画面、色彩美好的画面、人物的画面、事物的画面)

5)朗读、背诵的材料

6)精彩的语段

教学创意:

导入:铺垫:认字识词 一篇,一段,一节。

一篇 理解一篇

诗意地写话:在祖父的园子里,我

或诗意地写话:在作者的笔下,祖父的花园( )( )( )( )( )

一段 细读一段

朗读、品读第19段,由段及篇,带动其它(3、4、5)段落,实现第19段与前文的照应。

怎样精读这一段:

读出这一段的层次

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读出这一段的一个关键词

读出优美的句式

读出这一段正面反面的表达手法

读出景物描写的顺序

读出这一段与全文的照应:花 蝴蝶 太阳 (这一段与全文有血肉般的联系)

还有一个就字。这一段话中的就字是一个情感的亮点。

一节 背诵几节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节,还可以点示一下第一节层次与关键词。

还可以有一文:

天空 太阳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通过自己的课堂感受和余老师的点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1.教材研读不深入,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极不应该。

2.处理教材能力不强,内容整合不当,重点话题的设计没有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3.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发现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4.在设计话题时,没有着重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设计教学话题不够有力度,没有让学生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地、有细节地研读课文。

5.字词、背诵的积累要更加实效。

以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学习,提升研读教材的能力。

2.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在单元及其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获得对课文的深切理解。

3.阅读教学资料,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学资料,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分析、提炼和组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5.不断反思、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6.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每课一得,利用不同的课文来突显一个点的学法实践,如此积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7.重视知识的积累,加强语言教学,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

当然,不足之处还有太多。但是,我相信有余老师的引领,有自己的努力,我一定会在失败中成长起来。加油,自己!

22、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能紧扣文本进行构思,着力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播放美食视频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接着看图片说美食名字,导入新课,入课不拖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整堂课可以感受到老师对课文的深究。这篇课文要求识记的生字都藏在美食中。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将生字分类识别,由联系图片识字,形声字识字到偏旁归类识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层层深入。

3.设计实践活动多样,关注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情景中运用炸字;让学生找出名称中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分组贴名称。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制作食材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美食,不仅加深对生字的印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容易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思考:给学生多点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课堂上我发现的声音会更多。生字的识记方法可以多样性,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一味地为方法而教而学。

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这篇课文,应该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开课识记菠菜蘑菇茄子,利用形声字识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带有草字头的字在字义上的共性,都是草字头,这些与植物有关,顺势积累带草字头的字,进一步拓展。

23、纸的发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纸的发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要想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就要先知道一个意思是什么,所以还是要去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和重点词句的含义,这与三上第六单元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策略是有共通之处的,但当时的重难点在于通过读懂句意辨析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段意,而这个单元要更进一步,要了解怎么围绕写清楚,所以还要去关注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从说课环节可以看出,备课团队对语文要素的解析清晰明了,尤其是对写清楚的解释很详细。团队紧紧围绕着这一语文要素来备课,在解析文本时下了很多功夫,关注了文本在结构上的安排,关注了标点、句式的使用,如对比开头第一句中有没有逗号的区别,又比如思考文章为什么把薄片和麻纸的部分放在一起写,这些确实是学生(和我,哈哈)容易忽视或想不到的内容。

除了解析教材中的课文,团队还解析了辅助资源,用好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中的表格,并且告诉孩子,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来梳理信息,方便后续有进一步的发现。一般在设计学习单的时候,都会直接提供表头,但这里,老师先告诉学生,表头是概括地告诉我们填哪些信息,让学生在学习单上自己填表头,我觉得这也是重视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实际获得的体现,是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帮助孩子养成用好表格的习惯的。不过关于表头的内容,我个人觉得,除了简洁,还要准确完整。比如表头第二列第一格是记录在哪里,就有失完整,应该是把文字记录在哪里,或者为什么不直接用配套练习册表格中的记录文字的材料呢?感觉原有的表格表头指向比较清晰。除了表头,表格内填的内容也是我想与上课老师探讨的,在听课的时候就做了笔记,想要在一会反思中听听磨课时关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过程。听完反思和薛老师的评课后,我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除了薛老师指出的方便,我当时记录的还有写竹片木片的特点是记录内容少是否有必要,龟甲兽骨或青铜器的可记录并不是材料本身的特点我想,在决定表格里应该留下哪些信息时,是不是首先要想明白,这些信息对下一步的教学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在这里梳理特点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材的课后习题里问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蔡伦是怎么改进的。改进是什么,课上小朋友说得很好了,发明是从无到有,改进是从有到更好,那么就要先明白之前的有哪些不好,才能知道后来的好在哪里。所以教师让学生着重去看之前几种造纸法的缺点,这个思路我也赞同。说回刚才的填表,我想表达的就是,前面表格中梳理的是特点,后文要学习的是蔡伦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上存在难点的地方,就是这个从特点到经验的转换。有的学生能说清楚特点,但是理不出前人经验,所以说不顺蔡伦为什么要改进,也就推不出为什么这么改进能让它得以传承。陈祳老师说突破难点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难度,让它不要那么难,所以我就有了一个思考,是不是可以在表格的最右边加上一列,表头上写经验?于是我开始想,如果真有这么一列,表格内填什么呢?我会写三条:第一,原料要易得、便宜;第二,制作方法要简单、可普及;第三,成品要轻便。这分别对应的是造纸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如果多出这么一阶楼梯的话,学生再来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是不是就会简单一些了?我也没有试过,只是有这样一个粗略的且不一定正确的想法而已。

所有人都提到,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我自己上这一课的时候,也给学生看了造纸视频(和朱煜老师一样放的是李子柒古法造纸的视频),看完后真的问了一问,这种造纸术工序这么多,又要切断,又要浸泡,又要捣烂,又要晒干(视频里还有起纸、裁纸),耗时也长(还要看天气),这些不都是缺点吗?当时同学们的回答提到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我们不能用现代工业化的眼光来看待,或是说这些方法都有利有弊,这种造纸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成本比较低,适合普及给一般人,也就是文中说的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我今天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结合后文造纸术的优点里提到的大量制造来说呢?这种造纸术看起来工序很多,但是一次可以造很多纸,这是不是也体现了好用呢?可是回到原文多读了几遍句子,我又把自己绕晕了,原料容易得到和可以大量制造的关系是什么,是因为原料容易得到,所以可以大量制造,还是不仅原料容易得到,而且可以大量制造?现在,这个问题在我心头萦绕,久久无法散去,希望得到解答或探讨。

24、纸船和风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纸船和风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子聪老师讲授的是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课上赵老师牢牢把握低段识字要求,帮助学生利用象形、会意、形声等多种识字方法猜字;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把握文章主要信息,学习默读技巧,感受文章重点语句;通过反复朗诵感受友谊的珍贵;最后通过学习任务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规范书写。整堂节奏明快,生动有趣,利用模块教学,把握低段学习重点,互动性强,引导孩子们用联想、做动作、诵读等多种形式体会了交朋友的快乐。

姜均均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纸船与风筝》一课,课堂上姜老师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中的景物,识字小口诀以及规范的书写指导等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辅相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性高。

25、只有一个地球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以及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这样,学生便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另外,教学中,我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体内化,激发了孩子的情思。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心声。一声声、一句句饱含真挚感情的话语,多么令人心酸,扣人心弦。那不是仅仅在用语言说,而是在用心说,在用情说,在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说。

26、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从王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片断中,可以看出执教者在突出这一重点上的良苦用心。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王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在通过板书强调州济洨三字后,教师打出幻灯片,集中就创举似乎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很显然,王老师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王老师在学生默读课文时,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打出赵州桥彩色幻灯片,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抵着怎么讲时,王老师照样以分别放映幻灯片的办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第三,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在讲解第三段时,王老师只出示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为了突出训练重点,王老师首先板书设计特点,引起同学注意,接着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此外,王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也是本堂课围绕训练重点成功教学的重要特点。

27、找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找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第一,这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教学的课程,虽然孙老师的教案很简短几乎什么都没写,但是我们从课堂中发现时非常有结构的,很清晰自己的企图是什么,一步步到往他想要的教学理想模式,我们可以从课堂中看出他把要教什么写在板书上告诉孩子。通常这样子的过程是我们在师训的时候,针对准老师做的训练。可是孙老师竟然在低年级孩童的课堂上,一步步他们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可见孩子们能接受这样的提醒,并且努力达到老师所要的目标。

第二,我觉得这是一堂循循善诱可以看到特点的课程,虽然孙老师有自己的企图,但是他还是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老师想要的东西,所以,这样是非常扎实的,因为学生冒出的答案每一个都是变化球,所以这一堂课我们永远不知道学生下一个要说什么,永远都是发展性的,多元性的,也可见老师的功力非常的够。

第三,我们看到非常多的变化,非常有变化的教学方式。我们以朗读来说好了,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注意到,孙老师他用了好多的朗读方法,比如说泛读,当然孙老师的这个泛读100分。不过我觉得这个泛读如果放在最后,可能前面学生引导出来的更多,他还利用到了接读的方式,学生读一句,他读一句。他还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表演出害羞的表情,之后该怎么读。然后,还有一个非常好玩的:他自己读错,让学生说一说该怎么读才对。

然后,在写作方面,通常我们一堂示范课,常常会发现时间不足,因为孩学生写的时间太短,孙老师这堂课真正让学生写的时间其实只有5分钟,他用的方式是每一组分段写,每一组写负责一段的任务,那么这样子的好处每一个人都可以集中思考,他不用每个人从第一句思考,之后要找出几个做示范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不同的段落。

最后,我要说的是孙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用了5分钟时间和学生聊天,这5分钟的时间看起来是浪费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延长了5分钟,可是后来我觉得这5分钟的时间是必要的,在这5分钟学生已经完全接受这位陌生而又幽默的老师吸引了,之后他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而且孙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能随时给予短短评语,比如说,他听到他说一直不断的赞美学生很棒,你像诗人,你是李太白之后,当我们听到汗水这个答案时,他竟然给那个孩子叫起来给他一个特写镜头,我想这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然后他也用了一些游戏的方式,比如说他故意装着自己很笨的样子,老师都不会,需要学生来帮助老师来救老师。

最后我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因为刚在洗手间的时候,有听到那一群孩子在说,喔你是李太白,喔你是什么,那我也有注意到刚才一两个孩子他的回答不是那么的恰当,有一个孩子他回答的是耳环,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把那个孩子的耳环再说了一次,那个孩子原本觉得这个耳环觉得不恰当,老师再给他一个鼓励说这个耳环也不错,可是在第二堂课的时候,像第一个叫小雪的孩子,她说的并不持续的,可惜我们没有第三堂课,让孙老师来弥补这颗可能破碎的心灵,所以我觉得这只是一个片段的课堂,不过我们看到一个教书36年的老师的功底和对学生的付出,我就简单的说这几点。

28、月是故乡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月是故乡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作者那淡淡的描写,含蓄隽永的语言和娓娓诉说的真情,的确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极佳切入点。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创设情境,调动语感

我在课前几分钟用多媒体展示月景图片,并播放《彩云追月》的背景音乐,营造浓浓的见月思乡的氛围,引发学生自由练说:想到了哪些古诗名句,想到哪些成语、哪些人?在引导学生回忆了经典的咏月思乡名句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一一给予肯定,并继续以抒情的语句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思:同学们说得很好,思乡之情最为苦,孤月离愁断肠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故乡,看看那一个让他情有独钟、魂牵梦萦故乡是怎样的情景。这样创设情境,巧妙调动学生语感,自然引导进入课文。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小月亮悟情感。

季羡林先生在文中不只一次把故乡的月亮称为小月亮,此时我引导学生:月亮难道还有大小之分吗?学生立即投入到阅读中,他们先是找到五处所谓的大月亮,这五处都是作者在风光旖旎的地方看到的月亮,其美妙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的小月亮地处穷乡僻壤,实在是很平凡的,因此,小月亮含有平凡的意思,然而就是这个平凡的月亮,伴随作者度过那个美丽的童年,和作者一天长大,是作者情感所托,是作者乡思、乡情的凝聚点。因此小月亮更是平凡而难以割舍的思乡情怀。

(2)多种方法认识汉字。

学好语文的第一要点是会识字,五年级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汉字的方法。本课要求会认识14各生字,这些生字笔画多,就是有的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准确读音。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这些生字的。垠,学生编成儿歌:有金是银,有土也是垠,有了黑土地,才能一望无垠。这样既学习生字,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一举多得。

3.不足之处(思失)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一些句子,和学生平时接触到的文章略有不同,学生读来觉得有点儿拗口,学生们不管是说话还是朗读,都有点儿紧张,语速较快,同时学生的期待感不高,我想:也许是他们缺乏自信,心理素质不高的原因吧。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敢于锻炼自己的勇气。

4.改进措施(思改)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后期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要达到熟读成诵,这样死板板的文字才有丰富的画面感,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中。

以经典诗句为题,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通过交流,感知月这一意象,为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奠定基础。

童年往事部分写的是对童年的回忆,作者选择了典型的、印象深刻的事例,将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写出了自己当时作为一个孩子的真实感受。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体会情感,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入情入境,另一方面能契合文本的表达特点。

作者写成年后的望月经历是为了衬托对故乡深深的眷恋。这部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表达方式,思考如此表达的好处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29、一个粗瓷大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个粗瓷大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成功之处:

一、课堂教学扎实语文要素。

教学中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默读有目标,有针对性,积极采用小组合作互助的阅读课文,先自己阅读,然后和同学交流,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复述课文,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最后,我利用时间,让学生复述课文。众所周知,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复述时,我让学生根据复述提纲,理一理文章的思路,并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复述时要求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

不足之处:

我领读课文时发现,有些学生不开口读课文,我要求学生老师领读时,要发出声音,大胆的读,老师也语速慢,教师要多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来激励和鼓舞学生。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30、乡下人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乡下人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一读课题,眼前就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而本文也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张老师用她优美的语言将这幅画卷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人不由得心生向往,跟随她的脚步,一步步去探索乡村生活的独特之美。全文语言朴素而清新,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一、主线分明,使教学过程清晰流畅。

教学中,张老师始终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条主线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以读促悟,品味诗情画意。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齐读课文,学生读得整齐,有感情。指名读,自读品味,精读感悟,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教学中,张老师还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助文本对话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一组一组的词语,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的美景,长长的藤、绿绿的叶,归巢的鸟儿、威武的公鸡,给人感觉不是在读词语,而是在欣赏画卷。教师采用以读为主的主策略,诱导学生跟老师一道来发现美,欣赏美,感悟乡村人家独特迷人之处。

三、以情动人,激发文本之情。

我觉得这节课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一个情感激发。她用文本之情来感染学生,用教师之情来示范学生;用生生之情,来互相影响。我觉得情感了首先应该具备深情、实情和真情,因此,张老师在情感的激发方面,我觉得这还是做的比较真实自然的,我觉得她的这种情感的波动,主要是通过读书诱发出来的。然后又回到到交流当中,通过适时地提供一些多媒体的资料。这么激发出来的,通过体会表达出的又回到了读书中,所以我们看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饱含着一种感情在学习交流的。

四、适时想象,建立独特感受。

在教学中张老师引导学生广泛的想象,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在瓜架下,想干什么?想象那花儿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样的情景?春笋探出头来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晚霞中在院子里晚餐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从而也对乡下独特迷人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另外,张老师优雅的教态,独特的个人魅力也是这节课如此动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短短的40分钟,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课文中的景美,课堂更美。

31、习作即景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即景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 即景》教学方案

评改指导

【教学目标】

1.根据评价标准,初步修改典型习作。

2.拓展作文思路,自主修改习作,积累动态描写精彩语段。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已完成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在同学们的笔下有笼罩校园的雾孩子,有顽皮地吹拂落叶的风娃娃,有夕阳斜照下的大海,还有晨曦中的公园让我们交换习作,互相欣赏一下吧!(板书习作: 即景 评改指导)

2.小组内互读习作,初步评价习作,得出评价标准。(板书:梳理评价标准)

(1)让学生互相读读小组内同学的习作,议一议谁的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1:小明的习作能按顺序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具体,还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预设2:小丽的习作抓住景物形状、颜色、声音等的变化,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还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启发学生思考:就本次习作而言,好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习作要求和同学的习作,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即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预设:

《 即景》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

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

备注:前一项内容比较基础,分值为2颗星;后一项内容是本次习作修改的重点,分值4颗星,共计6颗星。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自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可为后面的习作评价和修改作铺垫。

二、评改指导

1.探究任务

对典型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明确修改方向,学习修改方法。(板书:明确修改方向)

提示:全班评价、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2.探究活动

(1)出示典型习作一,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习作一:《雾中即景》片段

到了上午,雾就更白了,更浓了。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我站在远处看,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空气湿漉漉的。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眼前只有这白色的雾,像牛奶一样,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道路两旁的路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中午,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①边评价边思考:你觉得这段文章好在哪里?又有什么问题?

《雾中即景》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

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

预设:本片段语言描写较生动,能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写出了雾的动态变化,但顺序有些混乱。

②追问:如果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就更清楚了?

预设:写雾的变化过程,可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清晨的雾,再描述上午的浓雾,最后写中午太阳出来后雾变淡了。这样写作思路就清晰了。

③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习作一。

预设:

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空气湿漉漉的。我站在远处看,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道路两旁的路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渐渐地,雾更白更浓了。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让人们的眼里只有像牛奶一样的白,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中午,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④教师小结:可以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回顾观察顺序,看看是否把变化过程写清楚了。(板书: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

(2)出示典型习作二,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习作二:《月夜即景》片段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一轮月亮把小区照得亮亮的,似乎星星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水里能看见圆圆的月亮,偶尔有小鱼儿探出头。出来散步的人很多。

①边评价边思考:你觉得这个片段少了点什么?

《月夜即景》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

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

预设:这一段按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描写了天空、月亮、小池塘、散步的人,有动态描写,但没写出动态变化。

②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月夜,哪些景物是有动态变化的?追问:怎样描述出月亮和小池塘的动态变化?

问题1预设:月亮和小池塘有动态变化。

追问预设:可以写月亮是怎么一点点升高的。描绘它一开始照到小池塘时,是什么样的场景;描绘随着月亮升到半空中,又是怎样的场景。描绘鱼儿探出头来之后,小池塘又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学生思考:描写动态时,用什么词语能使画面更准确、鲜活?散步的人很多,要如何描写?

预设1:描写动态时,用动词、叠词等词语能使画面更准确、鲜活。

预设2:散步的人很多,可以写他们是绕着池塘走的,还享受着银色的月光。

④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习作二。

预设: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月亮慢慢地爬上楼顶,把小区照得亮亮的,连平日里亮闪闪的星星似乎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像一面镜子。走近池塘,能看清池塘里粼粼微波中颤动的圆圆的月亮,好像伸手就可以触到它。在我凝神遐想的时候,水里的圆月悄悄地挪移了,依然是那样颤动,池塘里楼群的阴影也挪移了,整个池塘也成了一个人间的圆月。偶尔有调皮的小鱼儿探出头,荡起的水纹一圈圈扩散开来,让这圆月微微动起来。池塘边的小路上,出来散步的人很多,他们绕着池塘边走边聊,享受着这银色的月光。

⑤小结:抓住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数量、声音等),来描述景物的动态变化。同时,恰当运用动词、叠词,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修辞等方法,能将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得更加生动。(板书: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设计意图:习作完成后,结合典型习作(可以从学生作品中选取典型片段),指导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进行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改。让学生在评改活动中,明确修改方向,学习修改方法。

三、习作分享

1.互评互改,分享习作。(板书:评改、分享习作)

提示:小组成员之间阅读、评价、修改习作,并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分享。

(1)指导学生按照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按顺序、写出动态变化)和修改典型习作的思路,再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看看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写得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提示学生关注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等。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学生修改习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改的。小组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交流分享。

2.教师小结:同学们,按顺序写,要写好事物之间的衔接;写出动态变化,不仅要有动态描写,也要有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这样的文章才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佳作《日出即景》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评改,能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在交流中反复修改,巩固学到的评改方法。而习作分享活动,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得到一些习作的灵感。

四、佳作赏析

1.出示与本次习作主题 即景相关的习作例文供学生阅读。

日出即景

今天,我特意早起去看日出。我遥望着东方的天空,焦急地等待着。①

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寂,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鸟鸣。②

一会儿,天边浮起一片红云,山峦、树梢都像盖上了一层红色锦缎那是朝霞,太阳就要出来了。

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害羞少女,悄悄窥视着人间。缓缓地,太阳一点一点地向上升,终于,它露出了整张脸。

这时,霞光万道,半边天空被染得通红,广阔的大地也被涂上了一层鲜红的油彩。片片翠绿的树叶在晨风的吹拂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鸟儿披着一身红霞,唱着歌,在天空飞着。此刻,寂静的村庄也醒了,人们开始了晨炊。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过了一会儿,红光悄然散去,太阳射出万道金光。天更蓝了,像深沉的大海,辽阔而明净。云也变了,白花花的,显得无比柔和。远处的山峦露出了清晰的轮廓。近处的树木,秀美挺拔,亭亭玉立。③小路上,人影点点,笑语阵阵,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④

这美丽的景色感染了我,陶醉了我,我觉得自己仿佛已经融入了朝阳的光辉里。⑤

2.师生合作,简单分析范例,教师对这篇范例进行整体评价。

(1)批注:

①交代时间和要写的景物。

②描写日出前幽静的环境,与日出后的热闹景象形成对比。

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升起后的景物变化写得生动形象。

④前6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

⑤结尾点明主题,表达自己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之情。

(2)总评:这篇习作按时间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不同时间的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形象。语言简洁生动,景物变化丰富多彩,值得大家借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在赏析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布置作业

1.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2.有条件的话,选择同学的习作中打动自己的风景进行观察和欣赏。

32、我的长生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我的长生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对于一堂课来说,课前精心的准备、课堂清晰的呈现和课后及时的反思,这三点缺一不可。所以在教师成长课后,整个语文学科及时进行了评课活动。教师们在评课中就如何精准把控课堂时间将力气花在刀刃上;如何根据学生具体的生情在问题设置上再细化优化,降低学生突破重难点的难度;在课前预习、课中研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如何做到布置得精、让学生完成得好,每一题的设置有更明确的指向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和交流。青美教师们悉心听取了教师们的评课意见,在之后的教学反思中,条分缕析积累经验,反思自己授课中的问题,在评课中吸取养分,获得成长。

33、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背景

当今世界是一个智力时代、头脑世纪和思维新千年,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思维导图在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创始人:东尼.博赞。

自从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之后,就被人们当作终极思维工具。迅速带领人们走上一段神奇的旅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二、实践构想

实践构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课前准备阶段,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并积极应用于课前预习中。其次就是建立四人小组,建立小组时要确立规则,明确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借助课前预习时画的思维导图,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创造生成性的课堂。

三、《望洞庭》教学实践及点评

1.课前导入:看图猜诗句

在导入环节分别是出示有关图片猜对应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猜出诗句并背诵整首古诗。

【如是我思:我想的是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旧知的同时将已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古诗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相连接,形成知识上衔接。】

【点评:导入很好,通过看图猜诗句的形式将图画与诗句连接起来,不仅复习旧知,同时打开学生的思维,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解题目

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一步是解题目,这个步骤是分解题目进行字面意思的理解,如《望洞庭》,将题目拆分成望和洞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知道望即远远地看,洞庭结合注释可知是洞庭湖,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远远地看洞庭湖。当然古诗题目不止一种解法,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题目,如从类型来看是七言绝句,从内容上来看,这是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也就是山水诗。后面两种解法是学生不知道的,所以教师要做到适时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

【如是我思:在解题目这个环节一开始我想的是这个题目很简单没有其他的解法,但是在S老师的课例启发下,我发现古诗题目的解法不止一种,可以有多种解法。】

【点评:解题目这个步骤处理得很好,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作用是穿针引线,适时指导,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未知适时引导,而不是处处指导。】

3.知诗人

这是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我先请人介绍作者刘禹锡,学生结合所查阅的资料知道刘禹锡字孟德,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接着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也能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这首古诗是在刘禹锡贬官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但是学生把贬官说成了贬值,所以我即使纠正了学生说法的错误,刚买回来的东西价格就下降了这才叫贬值,古代被皇帝降职叫贬官。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就是在按照流程走,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都是 学习古诗不可避开的环节,是为理解古诗服务的。唯一的考量就是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与学习古诗相关的信息,无关的则不必多讲,也就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把握好适度原则。】

【点评:这个步骤没问题,与理解古诗无关的信息简单处理即可。】

4.明诗意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最难的一个步骤。包括三读,懂诗意,记图标。

(1) 三读

三读包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悟。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是一起进行了,思维导图上有教师提醒的难读的字音,当然学生觉得难读的也可以标注好拼音,关于节奏是标注在书上。这都是课前预习做的。课上需要小组讨论他们的预习效果,目的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质疑、补充。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目的。小组讨论完成后就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小组展示。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我是没有真正理解其每个步骤的目的的,所以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主要问题就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小组合作的目的。】

【点评: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作用不明显,所以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两个目标完不成。一教师抽小组展示时没有着重强调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应该用PPT展示出来。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目的意识,因此小组合作没有起到作用。二是小组展示应该多样化。】

(2) 懂诗意

这是最难实践的一个步骤,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环节也是课前预习过的,但是一个学生的力量的和知识水平是有限的的。所以小组合作的目的也是纠错、质疑、补充。在学生合作完成之后,也是通过随机的方式抽取学生展示,要求是一人一句,先说词语的意思,在整句连起来说意思。在学生刚说完意思时我就急着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时时牵着学生再走,如对于两相和的理解,先让学生理解和的意思,两指的是水光和月光互相融合,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面的宁静之美,怎么引导学生也说不出宁静,最后说了个平静,但是我知道,这两个词语意思是有差别的。于是再让第一个学生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接着又是第二个学生分享第二句古诗的意思,我出示未打磨的铜镜给学生看,问未打磨的铜镜给你什么感觉?生说模模糊糊的,我出示图片,看此时的湖面就像未打磨的铜镜,又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了很多词语都没能说出我想要的朦胧一词。于是我自己说出了朦胧一词。接着第三句古诗,没有点播,最后是第四句古诗,我结合课前学生对洞庭湖的了解问八百里洞庭作者为什么觉得像一个小小的盘子,偌大的君山怎么像一个小小的青螺呢?学生很快明白是因为看的角度问题,因为诗人站得远,始终哪个词体现了作者看的角度,生回答望字。我说是怎样的望,生说是遥望。接着就是出示图标背古诗。

【如是我思:这个步骤我是没有扯清楚的,思路不清晰,时时牵着学生走,上得很痛苦。】

【点评:一学生上课不能看参考书;二没有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一人一句,小组内纠错、质疑、补充,不行再是班级内纠错、质疑、补充,还不行教师再指导,或者PPT补充,小组长总结全诗意思,读古诗意思,会背的举手,展示图标试着背诵,如有些不能背诵给时间背诵,教师巡视看谁图标画得好,再挑学生的图标背诵;三一句古诗意思讲完才能点播,中途不能随意打断学生;四学生诗句意思讲得好就不管他,进行下一句。但是要点出学生说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五小组合作要求应该打在PPT上;】

(3) 记图标

这个 步骤主要是针对背诵。上面已经说了。

5.悟诗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背着背着仿佛来到了洞庭湖边,假如你就是刘禹锡你会说些什么?抽生说。作者把眼前的洞庭湖写得这么美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呢?生说喜爱。

【如是我思:在我没有明白思维导图的看图顺序时,我是强行把这个环节放在这里的,所以显得刻意,突兀。】

【点评:先入诗境再悟诗情,顺序搞错了。】

6.入诗境

怕学生入不了诗经,我特意安排了配乐朗读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画面写一写。我巡视着孩子们,发现这个环节对他们来说有点难,学生能把古诗的意思写出来就不错了。但是也有个别的写得稍微好点的。用上了一些比喻形容洞庭湖的美。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一开始我就觉得很难,实施起来的确还是有点困难,因为前面的明诗意我没有上好,学生的思维没有彻底打开,所以在这一环节也出现了问题。】

【总结】

1.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上古诗是我第一次,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也有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形式相似,导入环节、解题目和知诗人这三个步骤都处理得不错。这是成功之处。

2.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如梦初醒,明白了看思维导图不能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是按照顺时针方向看的,所以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的最后两个步骤是反的。

3.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从原来的思维导图的皮相更深入了一步。我在原来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确定了小组的规则:小组内分为一二三四号,一号是组长也是主持人,负责维持组内秩序,负责给组员分工,负责主持组内的讨论。在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环节,组长先读,读完后问有没有人提意见,如果有,针对组员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做到准确后即可下一个成员朗读一遍,组长问有没有提意见,以此类推,目的是为了达成小组合作的目标。当然小组长还要确定小组展示的形式,展示时负责起头。这是点评后我对小组合作的细化。当然在懂诗意环节也是如此进行。

4.我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主题,思维为引线,教师为引导,适时点播的原则。

5.导图是思维工具,小组合作是思维碰撞,入诗境是高阶思维。

6.整体点评:学生朗读有点拖,纠错、质疑、补充需强化;声音太小音响思维碰撞。

34、陀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陀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高洪波的《陀螺》,能够让很多小学生产生共鸣,尤其是男生。男孩子喜欢各种能够用来与小伙伴一决输赢的游戏。虽然电子游戏成为了今天很多孩子游戏的主要选择,那些能够让人体验赢的快乐的传统游戏,仍然对很多男孩有吸引力,比如弹玻璃球。如果算上体育游戏,那么,男孩女孩就都会因为输赢经历切身的、丰富的心情体验,或心潮澎湃,或兴高采烈,或心绪低落,或

所以,读《陀螺》,学生容易代入角色,产生较深的体会。

让学生默读课文,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学生最有可能会针对哪些内容,批注些什么呢?大概很多学生会针对我不同情况下的心情做批注吧。如果是这样,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句,就很自然地得到了聚焦,我的心情变化线索也就清晰了,作者为什么多年后还会写这篇文章,就叫人心领神会了。

对语言特别有感觉的学生,可能会针对词句段的运用做批注。文章的确有很多值得关注和品味的词句段。

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妩媚一词,用得实在是令人遐想:那转动的姿态,该有多美妙啊!同时,妩媚一词,也表现出了我对抽冰尜儿游戏的由衷喜爱。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这句话,是文章内容的一个转换,告诉读者,故事开始了,有趣有料的故事开始了。

因此,曾有一段很长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去了。这句话对我失落心情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的同时还会回味无穷,因为运用的比喻,新颖、形象。

叔叔的礼物不错!简单的一句话,独立成段,足见我此时的开心和满足。

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躲闪。不仅仅是拟人写法的活泼幽默,用词里已经藏着玄机了摇头晃脑与不动声色,两个词语已经为结果的反转埋下了伏笔。这两个词,也透露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底色,是快乐而骄傲的。

这真应了一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既是对我的鸭蛋取得意料之外胜利的感叹,也是作者从这件事中真切体会到的道理。

当然,学生可能还有个性化的体会比较深的地方。

这样从学生的角度考量,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就不应该是一个完完全全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批注方法的学习活动,而应该在学生阅读批注之前,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下,阅读时,体会一般会来自哪些方面。这是可以与提问策略单元的学习建立起联系的。提问,可以针对内容理解,可以针对写法,还可以针对收获的启发。本单元前面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批注,就应该与提问策略单元的学习建立联系。那么,针对不同方面的体会批注,也就是顺势而为了。

还需要思考的是,学生针对体会比较深的地方批注,是第一遍读课文时就批注,还是通读课文后再读时进行批注合适呢?

课堂学习,既要考虑学习活动的目标和设计,也要以学生最本真的阅读体验为基础。笔者觉得,最好是让学生经历两度批注,即第一遍阅读时,边读边批注,然后再读再批注。第一遍阅读,与文本素面相对,会有第一印象,批注的体会既有直觉感受,也会有思考得来的想法。全文读完,对整篇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回顾一下,消化一下,再读,思考会有整体作为背景,体会会有深入或不同,批注就包含有补充、修正和深化等多方面的意义了。

课堂学习活动,可以简单一些,三个主要板块

第一个板块,两度批注。批注前明确:1、针对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批注;2、体会要从内容理解、写法(词句段运用)、启发等不同方面入手。

第二个板块,分享批注。先小组内分享,再组织面向全班分享,全班分享时,梳理结合表现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读出我的心情。分享要有思路:按不同方面的体会有条理地进行分享。内容理解方面,重点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写法方面,重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生动、活泼,感情色彩鲜明浓郁。

第三个板块,梳理字词,丰富积累。这是常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白,字词学习,要自主,要主动;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课堂上,不是每篇文章的学习,都是先解决字词,在不影响阅读理解的情况下,字词可以放在后面解决。

当然,可以在《陀螺》的学习之后,结合交流平台,监测、澄清和总结一下,运用批注方法的实践体会,鼓励学生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

35、四季之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季之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师站位。教师在教室的站位,不要因为点击课件的习惯导致只关注班级里某两组学生。

教师语言。一方面,考虑文本的特点,《四季之美》因其散文性质,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是诗意柔美的,在带读和范读的时候尤其要凸显。另一方面,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的语音语调也要变化,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朗读层次。品读的课文的大致流程应该是读品(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谈感受)教师引导小结要求再读,因此朗读指导要有层次的递进,学生赏析完文段就应该带赏析后的体悟去朗读,这样才能读中悟,悟中读。

学习任务单。学习要有检测成果的环节,课堂任务单应该贯穿课的前中后进行,课后作业要开放性、层次性。

教学引导。教师应该充分预设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当教师问到春天黎明的天空还会有什么变化时,学生已经说了会出现各种事物,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用上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一说。在导入的时候,问学生最喜欢什么季节,教师可以先给个模板,如我喜欢秋天,是因为秋天硕果累累,我感受到丰收的快乐。抛出问题不是追求学生回答完就结束了,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一定要多次反复强调,并落实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本课的动态描写。总结方法后学生应有会找、能写的运用能力。

板书问题。板书要提前设计好尝试摆放,关注其大小和颜色。这次的副板书字体太小。

内容设计。本课的思路很清晰,但是要考虑一下要不要把四个季节一起教,去掉字词教学。调整的思路,应该是复习导入赏析春季(扶)自学其他季节(放,小组合作)练笔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真实情境和学习任务群对课程的牵引作用,优化教学设计时,尝试考虑加入真实情境和用任务群串连教学内容。

36、四个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个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进行了训练,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评价语及时、到位。

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 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作。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

37、司马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司马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毕老师执教的是统编教材小学中段的一篇文言文《司马光》。英春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第一个是读好这篇小古文的停顿,并背诵下来。她教给学生一种古文背诵的技巧,也就是切割句子,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读着读着,很自然地就背诵下来了。

第二个目标是:说出文意,感受到司马光的机智,并与王戎对比,拓展学生思维。英春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尝试着去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用重复教。重点是帮学生解决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如瓮和缸的区别,如弃、去等重点字的理解等。语文的学习还是从字、词、句到篇,写人的文章要有事,因此抓住司马光击瓮这事,抓住重点词,学生感受到司马光的仁、智、勇。与《道边李苦》的王戎对比,学生发现了相似点,都是七岁,都很聪明。但聪明又有不同,司马光是急中生智,王戎是事还没做就知道结果,做事理智,这儿的拓展延伸很有意义。第三块延伸到了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语文与做人,与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合。

第三个目标是初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简约而意丰。英春老师在开始时用册、典的图片导入,引起动机,让学生知道册是用线把竹简串起来的书,这跟后边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对比,发现文言文为什么字简而意丰做好了铺垫。古文与现代文比较的差异,跟书写的工具有关系,后来纸、笔的发明改变了很多,现在的人可以整天不拿纸笔也能活下来,因为可以借助网络。一节课后,学生已感受到了文言文简短、单字成词、从右往左排列等一些特点。

另外,英春老师把表现特别好的学生名字写到黑板上,有了老师的鼓励,说不定这两孩子将来也会成为特级教师。教师课堂上播下的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好老师要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学尝试犯错的机会,给学生相当大的空间。

评析台北教育大学 林于宏

38、树和喜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树和喜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老师执教的《树和喜鹊》是一则有趣的童话,老师在整堂课上能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心里感受,让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谈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用自己投入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因此,整堂课上自始至终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一开始,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孩子们积极地响应,能想想自己什么时候觉得孤单,后来体会树和喜鹊的快乐,老师引导到位,突破了教学难点,理解了有伙伴的重要性。

39、书戴嵩画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书戴嵩画牛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很有意思,看着看着,你觉得差不多了,老师又会给你一些惊喜;看着看着,你觉得有点不畅,细细想来,又不好突破。是一节能给人启发,也能让人思考的课。很有意思。

课前交流

1、自我介绍

2、出示小古文《性缓》,师朗读。

师:我看有同学在笑,你笑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儿。一个人性子很慢,差点让另外一个人的衣服烧着了

生:本来这是一件急事儿,却被他说得慢吞吞的

师:这个人性子很缓,人都火烧屁股了,他却觉得这不是急事儿。在听一个

3、出示小古文《靶子》,生自读。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玩儿。神将说,你为什么救我呢?靶子说,因为你平时没有一处伤害我

师:这个武官是一个怎样的武官啊?

生:武术很差,箭术很差

师:一个无能的武官,指望在战场上获胜,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所以这个故事也很可笑。课前简单放松一下,准备上课。

【点评】课前交流的两篇文章都很好玩儿,从阅读和反馈的情况看,小朋友们阅读的能力不错。展现出来的状态也不错。这样的交流也很有意思,对课堂的内容做了铺垫,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了学生的情况。

一、 一读,读通顺

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几百年后,关于这幅图,苏轼写了一篇文章,来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板书:书戴嵩画牛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题

生读

师:你在书后停顿,说说你怎么理解的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可能是写代嵩画牛的故事

师:所以你觉得应该这样停顿是吧。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那这篇文章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得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请大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师: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第一自然段给大家听。你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

课文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师: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是不是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我们看这个字。所宝以百数这里要读哪个音,还要看它在这儿的意思。

你们看

师:你说?

生:我觉得应该读数。(音树)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没有

师:所宝以百数,什么意思?

生:宝物有上百个

师:有上百件多吧。这个以这里是珍藏的意思,他藏的宝贝,要用百来

生,沉默

师:计算。所以这里应该读数(三声)把音注在书上。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

师强调最后一句的读音。

师: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师:读得很流利,这个曝也读对了,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沉默

师:晒的意思。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一曝十寒

生应和

师:我们拿起课文纸,一起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课文。

【点评】常规的教法,通过理解意思,查字典等方式明确了字音。这个环节在这个阶段看起来没有问题。从后面的教学中暴露出来的是,有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梳理是不能解决读的问题的。这也是高段教学的一个难点,小朋友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积累到六年级,有了很大的差异。班级两级分化严重。

二、二读,明意思

师:不错,读准了字音。这篇课文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

师:学习需要分享,谁还有不理解的词句?

生:我不理解的是今乃掉尾而斗

师:谁知道?

生:尾巴垂在屁股这个地方的下面,下头

师:还不清晰,听听他说的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在这幅画中,这个牛吊着尾巴,尾巴是松松散散的。

师:这个尾巴是

生:收缩在大腿里

师:这一句,你说尾巴是飘着的,其实是?

生:尾巴是在摆动的。请大家看两幅图。你看哪一幅图,是摇动着尾巴,牛尾在摆动?

生:第二幅

师:那就是文中第二句话,读

生:掉尾而斗

师:前面这幅图,是文中的哪一句话?

生:应该是尾搐入两股间

师:你能不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尾巴夹在两个大腿中间。那这句话就是这幅图说表现的内容。这个股的意思就是

生:大腿

师: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

生:四川有一个姓杜的处士很喜欢书画,有好几百张

师:有好几百张?想想

生:应该是有好几百幅书画。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欢。用锦衣做囊,玉当轴常随身携带。

师:不简单,你读懂了。一轴就是

生:一幅。

师:锦囊玉轴就是画的

师:画轴。一个字读出了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你接着说

生:他一日摊开书画,一个牧童看见了,拍掌大笑起来,说,此画画的是斗牛,斗牛时,牛的力在角,尾巴应该在两腿中间,今却是摇摆着尾巴特别可笑。

师:谬矣就是

生:非常可笑

师:就是错的对吧。那处士怎么反应的?

生:处士笑了笑

师:然之呢

生:认为他说得对

师:对,请你继续讲

生:古语有云,就是古人说得好,耕田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婢女,这是不可改的道理。

师:大家太理解了,读了几遍,我们都知道这个文章的大致意思。我们看,这篇文章里有两个主要人物,是谁?

生:杜处士和牧童

师板书杜处士、牧童

师:两个人围绕斗牛图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天,杜处士在

生:一日曝书画

师:用一个字他在干嘛?

生:晒画

师:课文是哪个字?

生:曝

师:这是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我们一起写,左边是个日。右边四笔,应该是点提撇点。那小牧童,你能不能也用一个字讲讲他在干什么呢?

生:笑

师:笑话。我们抓住了主要人物,讲清了事件,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点评】从学生中来,小朋友借助朗读,借助注释和同学互帮互助,基本上疏通了文意。老师通过板书进行了梳理。抓住主要人物、讲清事件,就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看起来还是非常落实的。小朋友的自学能力比较强。部分同学对小古文的理解很到位。相互帮助有价值。

三、三读,悟趣味

接下来,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趣味。同样的斗牛图,我们却读出了不同的趣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处士和牧童的句子,再用一两个词写写他们不同的表现。

师:谁先来读读处士的句子?

生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师:这个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不是处士的句子?

生:不是

师:对了,你找得很准,我们看这段话集中写了杜处士,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看,他怎么对待斗牛图的?

生:非常喜爱

师:你怎么能读出这样喜爱的感觉?

生读

师:有所爱,是真的爱。他有所爱表现在哪儿呢?

生:锦囊玉轴。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锦衣做袋,用玉做轴。

师:对,这当然是。有所爱还表现在哪儿呢?

生:常以自随,随身带着

师:你觉得什么时候带着?

生:吃饭、睡觉都带着。

师:谁能读出这样喜爱的感觉?

生读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我来读读怎么样?

生:好

师读

师: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有所爱,小牧童是怎么表现的呢?

生: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如果要用一个词,就是笑。我们要读好小牧童,就要读好他的笑,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说这幅斗牛图错了,你肯不肯定?

生:肯定

师:那你就肯定点

生再读

师:牧童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是抚掌大笑,有表情,也有动作。你们来练一练。牧童是怎么说的?

自己练一练

生练习

师:谁来当当小牧童。我们加上表情,带上动作来读一读。哪位勇敢的牧童来尝试一下

沉默

师:你就当小牧童,说说,你会怎么说?

生读

师:这个牧童指错的时候有点紧张,谁再来指指错。

【我的思考】这个地方为什么小朋友会紧张,细细想来,值得研究。讲故事在高年级应该不再是日常的常用教学方式,这是一;第二,读到这里,小朋友对文段还不够熟悉,这句话不能浏览表达;第三、用表演的方式来学习,来促进理解,还没有成为习惯。老师突然要求,学生有点难以转换。那么,这里需不需要通过表演的方式来促进理解呢?从老师后面的教学转换不同的身份来讲述来看,是有必要的。只是看到这儿的时候,觉得没有必要。

生读

师:真是一个勇敢的牧童。你们都来当牧童,我来当处士,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如何?

生:好

师生互读

师:你们猜,此时看到一位聪明的牧童,我这位处士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可能会说,不行,这是大画家戴嵩画的,你不能否认他

师:我是这样的,会怎么说

生:有道理,毕竟是,牧童嘛,见得多

师:牧童观察仔细,经常接触牛,言之有理啊

生:这个牧童真是聪明啊,以前我怎么没有发现呢?

师:汝乃我知音也。同样是笑,牧童是抚掌大笑,处士是笑而然之。这两处笑,能不能换一换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能,这个牧童是为这幅画来指错的,如果他笑而然之,那么他觉得这幅画,笑笑也就是对的,这个不符合意境。处士抚掌大笑,也不能认为不对。刚才同学们都说他对,如果抚掌大笑就不对了。

师:你关注内容,所以觉得不能换。

生:我也觉得不能换,这个牧童笑而然之就觉得特别老练。像一个大人,很有地位,这个不符合他的身份。处士抚掌大笑也不符合,有失身份。

师:汝甚聪慧。你关注了人物的身份。你看,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精妙。我们读好了文章是我们的文章,是我们的收获。我们讲好故事是我们的本事。讲故事需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感情

生:注意语速

师:你的意思是语速要慢,要让别人听清楚

生:有时候需要一些动作

师:这样就更吸引人。如果你能加入想象,这样来讲故事,就会让故事的内容更丰富。我们先来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画讲讲他们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我的思考】复习了要求之后再来讲述,会比前面那个环节好。小朋友讲述的时候仍然没有打开。原因估计还有,这可不是一般的场子,毕竟四千多人看着你,还要从容讲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自由练习。

一生讲述故事:四川有一个姓杜的处士

师:谁评评他讲得如何

生:我能不能单从讲故事的方面来说一下。他只是把原文简单翻译了一下,没有表情和动作。

【我的思考】这个小朋友特别了不起,他能把老师前面提的要求和自己对讲故事的期望做整合,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难能可贵。

师:我听的时候注意的不一样。他有没有想象?

生:有

师:杜处士是怎么喜爱,怎么讲的,还想到了杜处士的心理活动。这样故事的内容就更丰富。我们提高难度,转换一下角色,来讲一下这个故事。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讲讲我的故事。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由练习。

师:小牧童在哪里?

生以小牧童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这个小朋友讲述得非常生动。但是在角色的互换时,文句是很乱的。

【我的想法】这个小孩就是刚才评价别人的那个小朋友。可以看出,要在短时间理解一篇文章,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的讲述,是少部分能达到的,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目标。

【点评】这个环节真是精彩,还带给我很多思考。读出趣味的前半部分与理解文意有很多一致的部分,但又有很多的不同,画出句子,是承接上一个环节的理解,用一两个词来归纳,又是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考察的是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体会趣味用了很多方法,比方说,练读,换角色思考,练习说话,讲故事等等。学生的学生活动变得很丰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明显能够感觉到,这个设计是针对人人的,但是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我在想,换成我,我会怎么来设计,怎么来上呢?好像也很难。我觉得这个部分,很值得琢磨。

四、四读,悟道理

师:杜处士和苏轼的角色下课后讲给大家听。我们读懂了故事,又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我觉得我明白了,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专长。虽然这个戴嵩的牛画得很好,但是对牛的认识是缺乏的。别看这个牧童小,但是他对牛非常理解。所以,我觉得各行各业都有专业从事经验的人。

师:那你觉得,你要做好一件事要怎么办?

生:要多向别人问

师:也就是多向别人请教。你看,我们大家又从故事中明白了道理,术业有专攻,要想做好事,就要向内行请教。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师:寥寥的93个字,把我们传统的画作之美,语言之美融为一体,讲述了一个丰富有趣的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最后,让我们拿起课文再读全文,感受文言文的简约优美。

生齐读全文。

【点评】这个总结干净、清爽,很显然,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的小朋友从这篇短短的文章中明白了深刻的道理,老师前面的引导起了作用。浸润入心。

40、守株待兔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守株待兔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三月明媚的阳光里,五小校园中的玉兰盛放,美丽的校园中飘散着花香与诗意。春天,破解着所有的迟疑,诠释着生命的律动,带来新生的希望和勇气。

第三周,我校的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评级活动步入新的阶段,在学校成长课堂评价标准修订之后,老师们对信息技术2.0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注重学科思维培养、素养提升。我校会继续把课堂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依据学情,立足教材,全员参与,合作共进,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评级活动的开展。

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一课,首先通过看图猜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回忆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解题明义。然后通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懂意思鼓励孩子在一遍一遍的读之中理解课文。接着运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句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并抓住细节,对话文本,揭示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达到熟读成诵。拓展延伸给孩子推荐读本,再一次激发孩子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整堂课紧扣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重难点突出,落实了语文要素。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既读懂了寓言故事的内容,又明白了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上午第四节,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集中评课。首先苏老师从教材内容、学情分析、课堂环节的设计思路、学习目标的制定及达成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和自评。接着评委会委员、各教研组长和同年级老师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1.本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及学情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板块清晰,过程分明,环环相扣。2.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发展规律,适时搭建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双向建构、共同成长。禹校长和评委会委员从细节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要深钻教材,利用好手中的文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朗读等能力。

添加王老师微信dyqywx03 免费送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与生字组词课后答案

41、十五夜望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十五夜望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上学期我听了一堂区名师工作室送教下校的课,教学内容为古诗诵读《十五夜望月》(鄂教版五年级上册),执教者选择在四年级上。这是一首唐诗,描写诗人在中秋佳节的晚上,站在院子里望着圆月,思念家乡的亲人。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好读易懂,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执教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情流溢、激情荡漾的课堂,把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引入进典雅而精美、深邃而隽永、浩瀚而辽阔的经典诗文大世界,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学习古诗,体味诗人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生:我想用美夜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师:用你的美读来读给我们听,请学生读古诗一、二行。

师:你还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我能用静谧来形容。

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一、二行)。

师:久在异地的亲人他会想到什么?(师请生自由读三、四行,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生不懂人尽望。

师:要想知道人尽望,必须懂得尽的意思,请大家查字典理解尽。

师:在句中选第几种?

生1:应是都或全。

生2:所有的人都在望月亮。

师:还有什么不懂?

生3:秋思是什么意思?

生4:秋天的思念。

师:他还在思念什么?

生5 :思念家乡和亲人。(师请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师:平日里你有没有和亲人分别的感受?(请学生谈体会,老师还把自己收集的一首艾青关于月亮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诵读给学生听。)在这圆月之际,你有过亲人不在身边的感受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学生们深思片刻后,有的学生已现出激动神情。)

生:是啊,我有这种体会。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很长时间见不到他,我很想他(说到这儿,声音已哽咽。)

师:你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吗?

生1:《十五夜望月》,说完已泪流满面。

生2:我的妈妈在孝感打工,好久才回一次,我很想她(她已不能自持了。)

师:你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生2:《十五夜望月》(读完眼泪直往下淌。)

生3:我很想我的爷爷,待我最亲的爷爷已去世了,每到过节时,我都会特别思念他说着她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十五夜望月》,读完已痛哭失声了。此时,班上的学生们都哭了,听课的老师眼睛都湿润了。

老师利用学生激起的情感,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谈出感受来。

师:是啊,当人们都在合家欢乐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思念亲人呢?请生再配乐读(达到高潮)

古诗教学向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古诗文的课堂教学很少有人给予充分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这也就导致了以前的古诗文教学形式单调,缺少创新,除了让学生读读背背,老师似乎无可作为。再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大,加上学生阅历背景太浅,他们往往很难与诗人产生共鸣。而在这节课中,执教教师运用了和诗文意境浑然一体的音乐,生动再现诗文意境的图片,有机地结合,帮助学生感悟、理解诗文。在这一案例中,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体会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迁移情感,与诗人对话,进而达到对诗情有更深切的体会。当平面的诗句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生活再现,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诗文深深打动了师生,以致在课堂上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最后,执教教师还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堂课中,教师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们反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进入意境。这就是新课标所要求的要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听了这节课,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形成了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42、神州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神州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云房子》一课后收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评课稿

一、坚持以读为本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将反复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熟读成诵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思,寻言明象,入情入境。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通过反复地读去分析、解决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阅读能力。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诱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读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惧情绪。接着,我重点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弄清课文大意,读得融会贯通,让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二、创设个性体验的空间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种种差异。阅读教学多元论也指出: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这堂课中,陈老师说:你们这些小鸟想不想造云房子呀?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给学生戴上小鸟头饰,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学生的'表演五花八门,精彩分呈的。

三、注重语言表达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本课的最后,学生通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大脑就会如电脑被访问一样,把所有感悟的语词、图像、情景、事件等都贮存入记忆仓库中。可见口语表达,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3、清平乐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清平乐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长久以来,我们以散文的方式朗读诗歌,以散文的方式教学诗歌,诗歌自身的语文知识是极其含混的。我曾多次以《寻隐者不遇》为例,试图说明:如果把这首诗用叙事的方式去理解,认为它是写了一个故事,那正反映出我们远离诗歌太久,已经不认识诗歌的真面目了。以此诗为例,它乃是围绕一个隐字,用松下采药云深不知处不遇等意象和符码,勾勒出一个并未出场的隐者形象,或者说渲染了一种高洁的隐士文化。问题不是在松树下还是在柳树下;问题不是当时有没有云雾弥漫;问题不是最终有没有相遇;问题不是贾岛究竟是否真去访问一位隐者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是用诗歌特有的意象、符码,营造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境界,一种中国特有的形象。彭才华老师执教的 《清平乐村居》,正是抓住了意象、符码,用共时画面的方式,而不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揭示了这首词的妙处,揭开了这首词的隐秘。在彭老师的解读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村居正是全词的内容提纲,而其魂魄,倒在作为词牌名的清平乐三字上不妨暂时把它读成快乐之乐,孔颜之乐的乐。而构成村居整个画面的,正如彭老师课堂所呈现的那样,是溪上青草,是白发翁媪,是锄豆的大儿编笼的中儿和卧剥莲蓬的小儿,再加上低小的茅檐,整个画面已经呼之欲出。村居的主题,中国田园诗歌的主旨,或者说由学生发现的祥和之家,安宁之家,幸福之家,开心之家的情意,正蕴含于这组意象和由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中。课上到这里,我认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这已经不再是停留在以散文的方式教学诗词了,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以诗词的方式教学诗词的意识与方法。但彭老师的课堂不止此,他在此后所作的两度深读,正表现出他在诗词教学上欲穷其林的执着追求。第一次深挖,是解析溪这个中国诗词特有的符码,或者说文化密码。他通过溪和江河湖泊的对比,通过与辛弃疾其他有溪字的诗歌的互文印证,揭示了词中的这条清溪,并不是普通的农居之溪,而是辛弃疾心目中的桃源之溪。第二次深挖,是把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入课堂,和《清平乐村居》进行比较阅读。这个比较是主题与诗歌境界的比较,而强烈的主题反差、艺术风格的反差,最后在家国中得到了统一,从而让一首无论怎么看都现为清平乐的小词,有了一个深厚博大的时代背景和生命背景,它的美好也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当然,走到深处,也就是走到险处,作为最前沿的诗词教学探索,会不会有过犹不及之嫌?这正是我辈所需自我警惕的。就这首词而言,我认为值得商榷的关键点就在于村居究竟是不是辛弃疾自身的理想生活?如果是,那么无论是溪的文化秘密,还是小家与大国的统一,就不成为问题,彭老师此课堪称完美的诗词教学探索。但如果不是,那么这一幅安宁和乐的村居图,就是词人勾勒出来的农人之乐,而非直接就是词人之志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作为隐秘符码的溪,还是小家与大国的统一性,就可能需要多一番咀嚼。也就是说,不同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辛弃疾可能并不是自居为渴望清平之乐的农人,而是渴望保家卫国、

让天下百姓过上和平幸福生活的将士。彭老师的课堂当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诗词的微妙正在这毫厘之间。所以无论是解读还是教学,道路依然敞开着尽管彭老师的课,已经把这首词的理解和教学,推进到如此深远。

44、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了马江南老师的课,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件设计精美,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结合使画面生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扶到放的指导学习。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的事物,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从封、挡、遮中感受树木的葱茏,茂密,从升中感受雾的动态美,实物演示浸泡整个森林被雾包围,让生感受到雾气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后小组学习其他的季节。

3.结合三单进行教学,落实课堂的练。

建议:

1.在课堂练习中,多处写出描写的事物,可在文中勾画,节省写的时间在读中领悟小兴安岭的美丽。

2.给学生写的时间不充足。

饶玉兰

马江南老师课堂优点:

1.结构清晰,流程顺畅,环节紧凑。不仅善于落实知识点,教学环环相扣,而且注重启发引导,夯实了知识的基础,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马老师也很重视品词析句,如在教学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飞舞与落下等,让学生通过词语替换的方法以及朗读的形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建议:

1.课堂上给了两次学习任务,但学生所汇报的只有任务中的第一项内容,后两项均是在老师的引导中完成的。可以让学生完整汇报后老师选择性地讲重点,并且还应给足学习时间。

2.本课内容丰富,提到的事物众多,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整理,提取关键词,也为小导游介绍也做好了准备。

黄茜

听了马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有以下一些看法:

1.马老师全身心地投入,自导式五精课堂的模式相结合,环环紧扣,并借助课件有声有色地向孩子们再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把他们领入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中,从而形成了真实的个性化的朗读。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马老师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采用先教师引导学习,然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后总结全文。

2.教材处理主线清晰,学生体会深刻。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文中二至五自然段描写四个季节部分是重点,马老师能通过导学到引导合作,再到学生自学,教学的同时不断总结学法,并从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换词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词、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巧妙。

建议: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深入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老师在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并迁移、延伸到课后小练笔,鼓励学生按照所学习的习作方法去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内化并升华情感,这样才能更加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代永红

马江南老师此课的优点有:

1.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的美丽,上课伊始,马老师播放小兴安岭的视频、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并让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

2.注重学习写法指导,先教后放,循序渐进。这篇文章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马老师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指导教学春天和夏天的段落。指导学生先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再通过找关键词和句子理解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读出感受。接着合作学习小兴安岭的秋天,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好学习题单进行汇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值得探讨的地方有:

1.指导朗读要更到位,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2.课堂语言值得精炼,不要重复学生说的话,可以改为评价。

杨会

马江南老师的课堂非常完整,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感情,同时还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注重引导孩子围绕一句话、抓关键词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句子意思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巧妙地突破了难点,使孩子易于吸收新知识

另外在教学各种各样一词时,注意点拨除了表示数量多,还有品种多。总之,本节课优点很多,值得学习。

古智丽

4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下面,我就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方面谈谈听课的收获。

一、确定课堂教学之灵魂教什么

有位老师说过,课堂教学的灵魂更多取决于教什么。那么《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该教什么呢?我觉得姜老师的这堂课有很多的闪光点,对教材有独到的见解,教材处理非常有特*。从教学内容看,姜老师教的不仅仅是这篇课文,还拓展到阅读名著上,力求达到了感受作品的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的目的。今日引导学生读这篇课文,是为了激励学生明天去读更多的名著。因此,在这堂课中姜老师很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提高课堂教学之效率怎么教

从宏观看,本文只是《鲁滨孙飘流记》这部小说的一个梗概和部分精*章节。那么,如何抓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学习呢?姜老师做得比较好,她先引导学生读梗概部分,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浏览精*片断,感受人物的形象。姜老师并没有就此而止,而是精选并及时出示名著中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片段,补充阅读。姜老师在这堂课中,将梗概部分内容和精读部分内容的学习安排得非常合理,并将课内的(文本)与课外的(名著)进行有机地融合,进一步丰满了主人公的形象。

从微观看,姜老师在细节引导处颇显精*。一是注重概括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么长的课文,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呢?姜老师首先就是引导学生把它读短。概括能力是思维加工的能力之一。经过思维加工,才能整体把握,长文读短、厚书读薄,没有这种加工能力,阅读只能停留在感*阶段,不可能获得深入、全面的理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概括能力培养的重要*。本堂课中,姜老师就非常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读梗概部分时,姜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时间、人物、事情、主要经历把它读成几句话二是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读精*片断时,姜老师引导学生划出描写鲁滨孙内心的孤独感和绝望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批注。现在的学生,不能潜心读书是最大的缺点。指导学生写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引领学生潜心读书的方法。所以,姜老师的这一做法,很值得借鉴。

就像上面有位老师说的,这堂课近乎完美,很值得我学习。这堂课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是一个大大的!,但我也有个小小的?,老师示范写批注在学生读书写批注并交流之前好还是之后好呢?

上面,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46、腊八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腊八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重难点清晰,同学们从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

课后教师互相交流听课意见及感受,授课教师认真吸取经验,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学区负责人也进行一对一指导,给每堂课提出具体建议,使教师受益颇深。

47、昆虫备忘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昆虫备忘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课老师认真观察,记录师生课堂表现。从学生的视野出发,看教学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重点围绕三方面观察。一、观察教师的工作态度、讲授过程、教育机智;二、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思维状态、参与情况、交往过程;三、观察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从中找出亮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

老师们的设计层层递进,情节紧凑,有张有弛,力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各科课堂氛围融洽,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

课后,老师们积极开展评课交流,每一位听课教师根据本节课特点对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的效果作出恰当的分析评价,在肯定长处的基础上,侧重于提出存在的不足或值得商榷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地评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浓厚的评课氛围,既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也对整体教学素质提高带来切实的帮助,充分体现了评课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听评课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我校一直贯彻落实听评课制度。此次听评课活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我校全体教师将以此为契机,提升自己的基本功,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

48、军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军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军神》一课是一篇歌颂军魂的典范之作,赞扬了刘伯承将军超人的坚强意志。文字朴实细腻感人至深。文章讲述的是88年前的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会很难。可是,邹老师却以自己精心的设计,巧妙的构思,使文章与学生拉近了距离,让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启发下得以发展。现就邹老师的这节课,谈谈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导学单贯彻始终,激发兴趣

本节课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是导学单的巧妙运用。课前,邹老师就将导学单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课上,教学伊始,邹老师在简单复习词语之后,就请学生抓住导学单上的问题对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课末,邹老师又出示导学单上的题目:刘爷爷,我想对您说。以此结合课内外,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能心生向往,学以致用,进一步深化主题。

品味细节,抓住人物品质

本文在教学时的重难点就是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人物刘伯承钢铁般的顽强意志。邹老师带领学生细致品读文本,抓住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语言,抓住刘伯承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抓破等动作,抓住沃克医生不悦愣住亲切等神情从正面和侧面两方面体会刘伯承军神的钢铁意志以及沃克医生对他由衷的佩服。邹老师带领学生抓住细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走进了文本,走近人物。

多样朗读,感悟人物品质

邹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有方,多角度,多层次的让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情。感情朗读方式多样,方法不一,但万变归宗,读、体、悟、说,不仅让学生进入了文本,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读、说能力。学生在多层次的朗读中加深了对人物的感悟,深化了情感。

学以致用,学习人物品质

课末,邹老师出示导学单上的最后一题,让学生说说学了本课,想对刘伯承说的话。学生集思广益,大胆述说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都已经体悟到要学习刘伯承坚强不屈的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感受到要坚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邹老师还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拓展深化感悟。

49、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快板引入,梳理文路

师:(说快板)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这一天,思念亲人回家乡。

中途经过景阳冈,那山上,斑斓猛虎把人伤,

赤手空拳打老虎,为民除害把名扬!

师:这段话说的是什么事?

生:武松打虎。

师:这篇课文按照顺序都讲了什么?

生:先写喝酒,再写上山,最后写打虎。

师:这篇课文文白夹杂,是古代的白话小说,我先考考你们:大虫是什么?

生:老虎。

师:什么是吃酒?筛酒?

生:喝酒,倒酒。

【点评:快板书是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之一。用快板书开课,形式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梳理了课文,拉近了学生和古代白话小说的距离,一举多得,简洁明快。听!好汉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就要开讲了!】

二、喝酒研读语言,体会倔强

1.体会喝酒酒量大,动作爽

师:好!我们先来看武松喝酒。武松喝酒与众不同古代的酒度数比较低,一般人可以喝到三碗,武松喝了几碗?

生:十八碗。

师:对,十八碗酒!相当于六个人的酒量!而且,十八碗酒他都是怎么喝的?

生:一饮而尽。

师:连起来,一起读。

生:十八碗酒,一饮而尽!

【点评:好一个一饮而尽!武松的豪爽、率真、坦荡的性格尽显无疑。】

2.体会语言豪爽、倔强的性格

师:我们来读一读武松和店家的对话。这样吧,同桌两人一人读武松的话,一人读店家的话,先来练一练。(出示对话。生同桌合作读。)

【点评:由读到演,让学生扮演一回武松和店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种感受。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

师:选一组同桌来读。

(一组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师:大家给他们提提意见。

生:武松读的时候没表情,声音不够洪亮。

生:店家好像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念书。

师:是啊!说话还是要更自然一些。不过,他的台词比较多,我们表示谅解。我们看武松他很留心,一边读一边做动作,把括号里的内容都表现出来了,真好!但是后面有个表情不对武松的笑,这个同学嘿嘿一笑,行吗?

生:不行!

师:应该豪爽地哈哈大笑! 下面一起来,你们都当武松,我当店家,我们来试一试!

【点评:由读书到讲话,从拿腔捏调的读到自然平实的说,是读的升华,需要在练读中下功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相互转化既有助于提高读的质量,也有利于增强说的能力。】

师:我们看,在这个过程中武松一直在干什么?

生:叫人筛酒。

师:叫人筛酒就是要酒。第一次他敲着桌子说快来筛酒,第二次他奇怪地问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第三次他笑着说哈哈!我可不醉,第四次,干脆直接把钱拿了出来别胡说,给你钱。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一段对话很精彩,但不能光看表面。谁说说,从这个要酒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倔强。

生:固执。

师:对!倔强你不让喝,我非喝!从这一段的描写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的武松,一个酒量很大的武松。(板书:倔强,酒量)

【点评:在学生活动之后,师生理清层次,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层去发现语言背后的意蕴从要酒的过程看出怎样的武松。在文本具象的描写中,引导学生尝试初步的抽象了解武松的性格。这既是一种语言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三、上山研读心理,体会犹豫

师:武松吃了十八碗酒,然后要上山。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他不相信,执意上山。可是上山之后,武松看到一张官府的榜文(出示)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师:谁把这段话解释一下。

【点评:榜文半文半白,语言简洁。教师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字斟句酌,很有必要。把关键词语弄懂了,这段话自然就懂了。这也是阅读我国话本小说的方法之一。】

生:近期因为景阳冈老虎伤

人,如果有客商经过,要结伴过冈。

师:就是说过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

生:趁午间过冈。

师:二是

生:结伴过冈。

师:武松现在是午间过冈、结伴过冈吗?

生:不是。是独自一人,黄昏过冈。

师:(指勿)请勿自误。这个勿是什么意思?

生:不要。

师:(指误)这个误呢?

生:错误。

师:应该是耽误,请不要自己耽误自己,就是自己送死自己负责,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个告示,武松读出了八个字

生:山中有虎,单身莫行!

师:看到这样的公文,武松心里有了想法,请你拿出笔,打开书,读第4、5、6自然段,把几处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来,看看他都想了什么。

【点评:研读榜文,读出山中有虎,单身莫行八个字。此情此景,武松怎么会没有想法呢?让学生在相关段落中把武松的想法画出来,认真研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也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生边读边批画。之后师生共同交流,找到四处心理描写的语句。师相机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点评: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从人物的神态、语言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品读就是让学生慢慢品尝,细细品味。】

师: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读第一句。

(生读)

师:这时,武松相信有虎吗?

生:不相信。

师:但是,当他看到了官府的公告,他想

生: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武松怎么样了?

生:他想马上转身回酒店。他有点害怕了。

师:武松也怕老虎吧?但是转念一想

生: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心里害怕不害怕?

生:害怕。

师:但是他要做

生:好汉!

师:武松怎样?

生:爱面子!要脸面!

师:在面子和性命之间,武松宁愿选择

生:面子。

师:后来,他细想了一回

生: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师:他有什么心理?

生:侥幸心理。

师:再看最后一句

生: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师:什么意思?

生:他在给自己壮胆。

生:他是在自我心理安慰,在骗自己。

师:你看,害怕的武松,要面子的武松,有侥幸心理的武松,自欺欺人的武松,是这样吧?

生:是。

【点评:这一部分还是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去体会。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了解只有通过学生内心的体验方能领略一二。对小学生不必作过高的要求。】

师:整个过程在上山和下山之间,武松其实一直在干什么?一个词

生:犹豫。

生:矛盾。

生:纠结。

师:但武松最后还是

生:上山。

师:说明他有什么?

生:胆量。

【点评:犹豫,就是心理矛盾,内心冲突。在特定的情势下的犹豫是人之常情,即使武松也不例外。关键是犹豫之时如何抉择取舍,是否当机立断,这也是杰出者和平庸者之间的重要区别。课文中这一段细致的描写,课堂上这一段较长的对话,绝非可有可无。它清晰地展示了武松从犹豫到决断的心路历程,为后文写景阳冈打虎作了必要的铺垫。】

师:有人说,文章这样写有问题。如果让我来写,我就写:武松看了公告,然后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山打死老虎,为民除害。这样好吗?

生:人毕竟打不过老虎,他怎么可能主动去打?

师:是啊,武松以前打过老虎吗?

生:没有。

师:所以,他一听说山上有老虎,就说我上去打死它,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这样写真实不真实?

生:不真实。

师:他写武松害怕了,要面子,自己安慰自己,这样写真实吗?

生:真实。

师:真实!这就是武松的犹豫,武松的胆量!(板书:犹豫、胆量。)

【点评: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武松乃血肉之躯,本是个普通的人,他也会害怕,也会要面子。但是武松又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有胆量,有气魄,有本事,所以他才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四、打虎研读动作,体会慌乱

师:不管怎么说,武松还是上山了,最精彩的打虎场面开始了。我们来读打老虎的场面。先请一个同学来读打虎的第一段。

生1:(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流利。但是,他放的是慢镜头吧?(生笑)我们再来试试,读出紧张的气氛,语速要快!

生:(语速很快地读)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师:这样读才能再现场景,一起读一遍,要读出武松闪得快。

(生齐读)

师:大虫的所有动作,都突出了一个字

生1:快。

生2:猛。

生3:凶。

师:快,猛,凶。我们要通过朗读把这些读出来。我先问问你,这一段实际上是写谁在进攻?

【点评:大虫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再闪三闪,均在毫发之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浓缩成三个字:快、猛、凶。这是引导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训练。此时,教师又让学生回到文本,通过读来感悟,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而且使武松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由隐而显了。】

生:大虫。

师:谁在防守?

生:武松。

师:我问你,大虫做了三个进攻动作,分别是

生:扑、掀、剪。

师:武松也做了三次动作,但是这三次动作用了一个字叫什么?

生:闪!

师:好!现在我们明白了,大虫是扑掀剪,武松是闪闪闪。是这样吧?

生:是。

师:(指一个学生)你就是大虫,来,我请你做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掀!你把这句话读一读,你一读就知道怎么掀了。大虫背后看人

生: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做相应动作)

师:你先看前面大虫扑过来,武松往旁边一闪,现在武松在大虫的哪里?

生:背后。

师:对,背后,所以大虫要背后攻击。这个大虫是个高手啊,知道现在回头来不及了,怎么办?

(一生表演大虫用腰胯掀的动作,师生鼓掌。)

师:掀完了还不算,还有一个动作更难做,要用尾巴一剪!怎么剪?读这句话

生: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师指导生用手当尾巴,表演剪的动作。)

师:大家想想,假如老虎的尾巴碰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受伤。

师:假如老虎的腰胯撞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很危险。

师:是啊,一切都在瞬息之间!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表演之后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打虎的情景。这样指导学生读书,有趣有效。学生学习了语言,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还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师:我们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再现了打虎的场景。老虎扑掀剪,武松只用了一个动作

生:闪!

师:我把它换一个词,换哪个?

生:躲。

师:哪个词语好?

生:闪的速度很快。

生:用躲的话说明他很胆小。

师:所以他是闪,闪了以后就是后面的进攻,这叫以退为进。

【点评:换词比较,足见作者用词之精妙。看,一个闪字,武松的英气、豪情、胆识尽显无遗。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词语,必要时咬文嚼字,值得提倡!】

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你们来读写武松的语句,我来读写老虎的语句。力求读出紧张的场面。

【点评:武松一闪又闪,化险为夷。先挫其锐,避其锋芒,再蓄势待发。看!武松是怎样收拾大虫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教学过程波澜起伏,起承转合,过渡承接自然流畅,可见教师的功力。】

师:大虫扑完了,该谁打了?

生:武松。

生:(读)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师:好,这两句话跟我读一读: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生接读)

【点评:此处,教师的范读很有必要。烘托了气氛,读出了气势,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形象,也为学生树立了朗读的榜样。此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找出描写关键动作的词语。的确,说的不如做的,英雄行为更能表现英雄的精神品质。】

师:好,武松动手了吧?可惜,唯一的武器哨棒断了。这一次武松要赤手空拳面对老虎进攻,我们来看最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一段我来读,但是你们有一个任务,这里面武松做了很多动作,你们边听边把最关键的动作找出来。(师范读,生听读,梳理出几个关键动词:跳、按、踢、打。)

师:武松有几个关键的动作。第一个是什么?(生:跳。)第二个是(生:按。)然后他就干什么?(生:踢。)最后是(生:打。)在这四个动作中,有一个动作至关重要,是武松转败为胜、转守为攻的关键。你认真比较一下,是哪个动作?

生:按。按住老虎的头,他就控制住了老虎。老虎的爪子、尾巴、腰胯都不能用劲了。这时他才可以踢老虎。

师:对啊,按住老虎,转败为胜!这个动作最关键!

【点评:行为由若干动作构成。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描写动作的关键词语品读,不但使武松打虎具象化,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辨析哪个动作最关键,看似平常,却是引导学生去分析事情的关键点,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师:打虎过程异常紧张。你觉得武松整个过程的表现怎么样?

【点评:让学生说说武松打虎过程的表现,是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由放到收,由开到合,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特色。】

生:非常勇猛。

生:动作很快。

生:惊恐。

师:惊恐?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他是不是非常冷静?

生:不是。

生:要不他也不会拿棒打的时候棒就折了,武松有点惊慌。

生:武松按住老虎之后,是乱踢,说明他比较惊慌。

生:武松是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是乱打,也说明他慌乱。

师:但是从按这个字,我们也看出武松具有超人的气力,如果是你去按,我估计老虎一抬头,你就到树上去了!(生笑)从这一段我们看出了武松的慌乱和武松的力量。(板书:慌乱 力量)想不想看看武松打虎的场面?

生:想!

师:注意: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感受惊险的场面。(播放《武松打虎》录像)

【点评:教师这里的提示十分重要: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看语言描写如何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

师:惊险吗?过瘾吗?我们再来读一读打虎的场面。你们读,我来闭眼想象画面。

(生齐读,在对话处分开对读。)

五、总结拓展

师:真过瘾!好像看见真的一样!你们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如果我们从头来梳理一下阅读的感受,就会发现:武松酒醉要上山,我们的心就

生:提起来了。

师:后来店家劝他,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了。

师:结果他不听,我们的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当他看见了公文,我们以为他要回去,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来了。

师:结果他非要上山,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老虎一攻他,他躲过去了,我们放心了;拿起棒一打,折了,我们的心又提起来了。整个过程我们的心随着描写一起一伏,一提一放!这就是一波三折!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读书真揪心!

师:(指板书)你们看见没有,第一排我写了这几个字

生:倔强。

生:犹豫。

生:慌乱。

师: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一般人身上都有的,对不对?所以这个叫什么?

生:人!

师:但是第二排写武松的酒量,胆量,力量这是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生:不是。

师:这是

生:神!

师:清朝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评论家金圣叹讲了一句话,讲到武松,他说武松是人,也是(生:神!)他有人的(生:倔强。)神的(生:酒量。)人的(生:犹豫。)神的(生:胆量。)人的(生:慌乱。)神的(生:力量。)

【点评:教师引用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适时、准确。当然,金圣叹的评论是对武松一生英雄行为的总结,而武松打虎不过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许多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即将展开。此时,本课的拓展延伸就顺理成章了。】

师:这就是《水浒传》中最闪光的英雄,千百年来人们最喜欢的好汉!施耐庵浓墨重彩描写了一位亦人亦神的好汉武松。关于武松,《水浒传》一共有十回书描写,他还有很多故事,谁知道?

生:斗杀西门庆。

生:醉打蒋门神。

生:大闹飞云浦。

生:血溅鸳鸯楼。

师:对,最后武松上了梁山。同学们,看看武松一生的经历,你觉得他只是打了一只虎吗?(生答)对!除了景阳冈的猛虎,人间的恶虎他也打!欺男霸女的西门庆杀!强抢豪夺的蒋门神杀!陷害好人的张都监杀!武松的一生,就是打虎的一生!这些故事你们随后去读《水浒传》。下课!

【点评:留下回味的余地,留下故事的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这时再要求学生读整本书,就不勉强了。】

【总评】

张学伟老师的《景阳冈》是一堂渗透了课改新理念的好课,是一堂体现语文特点,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有特色的课,是一堂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课。

张老师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采用读、思、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段、关键词语,通过读书,让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又通过抠关键词语,回归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还通过议,让学生自行揣摩,探究字里行间背后的意蕴。议后多有小结归纳,意在从形象到思想,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中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有分有合,分合有度;有疏有密,疏密有致。学生活动面大,参与度高,教师只是从旁指点,在关键时点拨疏导,在衔接过渡处穿针引线,表现出教师极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由话本演进而成书。作者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不像西方小说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教师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对人物的语言主要通过读来体会,对人物的动作,除了读,还通过演来加深印象,从而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武松打虎作为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即不畏强权、迎难而上、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英雄故事,不应以类似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所谓的现代解读来曲解武松打虎的文学形象和思想价值。

教学总会有遗憾。本课有几处议多读少,失之于碎,需要改进。

50、江南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江南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前年,一批外地同行来沪交流,我为大家上了《江南春》。课后互动,一位老师问: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感叹岁月匆匆,物是人非,怎么不跟学生讲讲呢?我笑笑说:讲了,学生能懂吗?

教小学生读古诗文,教师最要紧的是控制住自己的讲述欲。教师是成年人,有生活阅历,能读到一些参考资料,自觉对古诗有一定理解。于是走进教室就想多多讲给学生听。但孩子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教师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感受,或者把鉴赏辞典的注解灌输给学生,是不合适的。当然,有的同行也许是这样想的,哪怕学生现在不懂,我先说给他们听。以后总会懂。或许某些孩子确实如此,但一定有更多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教师用灌输的方式教厌恶灌输的学生,那么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学不好当下的知识,连以后总会懂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了。总之,教学古诗文尤其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适切性上花功夫。我在《让课堂说话(古诗文卷)》中列举了八种常用的古诗教学方法。但如果在一节古诗课中,数种方法一拥而上,那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前几天就听到一节这样的古诗课。多形式的朗读,仿写,补充资料,问题辨析,重点字词的理解,情境想象等等,一应俱全,可以全都用得不合适。

也是前年,素芬在农村学校支教,邀请我去为农村教师上示范课。去之前,素芬几次提醒我,那边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上课基本不发言。我让素芬录一段学生读课文的音频给我,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那次上了《半截蜡烛》,仍是用上海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不少,而且还组织了情境表演。据说那节课给当地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过了一年,还有人提及。如果探究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字适切。首先教学设计要适切。其次,教学实施也要适切。该慢的时候要慢,该快的时候就快。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就做足铺垫。

适切真要做到,也是难的因为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真正关注学生成全学生。

51、狐假虎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狐假虎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

1.抓住重点、理解成语、精妙导入。上课伊始,王老师引导学生找到老虎和狐狸的成语,激趣导入。用书中的话解释狐假虎威的意思,并特别强调了假的含义。这样,学生在整体上对成语有了大概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2.利用五精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环环紧扣,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朗读指导到位。王老师用狐狸是如何蒙骗老虎的?作为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抓住狐狸的动作、老虎的动作朗读体会。让学生明白百兽之王是被狐狸给骗了。

3.角色定位,现场表演。对于七、八两个自然段,王老师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处理,并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建议:

1.在分角色表演时,我觉得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对词语进行想象表演,最后把整个句子和段落表演出。2.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对角色的各种动作、神态更加了解,表演起就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了。最终达到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的目的。

二:

1.环节紧凑、语言精练

教学环节紧凑,教师课堂用语精炼。一节课安排了很多内容:从导入、生字词复习、新课、角色表演到拓展延伸,环环紧扣,紧密衔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2.以读代讲、加强理解

王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等,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

3.角色体验、情感升华

在学习到狐狸和老虎走进森林时的情景,生生小班合作扮演老虎和狐狸的角色,以演代悟,为学生理解文本打好了基础。学生轻松领悟课文内容。建议:学习文本过程老师可以更加大胆放手一些,相信孩子能够充分体会角色特征,能够自己从文本中找到表现个性特征的词汇和语句进行理解。更加凸显孩子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三:

这是二年级的一篇寓言故事,王老师按照五精课堂下的活力课堂设计,环节清楚,流程清晰,课件精美,重点突出,课堂评价及时,充满了童趣。从一开始的精妙导入猜寓言故事引出本课课题《狐假虎威》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检查精心预习中的认识词语,收集到关于狐和虎的成语达到了检测学生的收集、整理、巩固词语的目的。精彩展练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重点词句中体会狐狸的狡猾,明白了吓走百兽到底是谁最威风。朗读形式多样,在接龙读,老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精彩展练中进行读中悟,理解了狐假虎威的含义,精要测试想对课文中谁说,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课本剧的表演充满童趣,课后作业的布置合理,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学生回答语句的完整,学生对同学的评价看出老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是学习的主人。

建议:在文中描写狐狸和老虎的句子让学生回答后课件再出示。问题的设计不要太多,让学生说出读后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再响亮些,充满自信些。

52、红楼春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红楼春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上完《红楼春趣》一课,自己还蛮喜欢的。

除了书上的这一则故事,我还跟大家分享了两个小片段,一是宝玉自己被贾环烫伤了,还忍住说都怪自己;二是他逗趣林黛玉,给她编了一个小故事。

小朋友们学得挺认真,一个家伙说:以前还以为贾宝玉是一个花花公子,对他没什么兴趣。现在才发现,这人还挺有人味儿的,有趣。另一个小家伙说,通过这节课,我开始饶有兴趣地读《红楼梦》了。

好吧,大家喜欢,就好!

一、课堂导入

1.出示《红楼梦》前三回的回目名,学生齐读,教师简单介绍故事梗概。

2.介绍《红楼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红学研究包罗万象:饮食、家具、体制、服饰)

3.学生将课文选自的回目抄写在课题旁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4.游戏:

教师念一段描写贾宝玉的文段,旁边出示一张贾宝玉的画像。

学生边听边对照观察,说出画像与文字不符之处。

(学生根据文段,找出服饰上的不同)

二、共读课文

1.介绍课文故事前情众人在林黛玉处玩填词游戏。

2.师生共读课文:教师读旁白,学生读宝玉,并勾画下来,初步读出人物语气。

3.课文中的贾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先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4.学生发言:

图片

三、课外延伸

1.教师节选《红楼梦》十九回耗子精偷香芋和二十五回贾环烫伤宝玉的故事,师生共读。

2.学生根据今天的阅读的三则故事,5min写一写自己对宝玉的印象。

(提示:评价+举例)

四、课堂小结

1.介绍曹雪芹的传奇经历与创作历程,鼓励课后阅读。

2.分析人物多元化的特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53、好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好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资料的选择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但是资料的过多使用,会造成负担,在这里我们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教学目标,一节课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哪,在本课中要着重思考。

从教师教学用书来看,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希望老师通过教师教学用书来帮助老师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我们的教学。

《好的故事》可以借助课后题中的阅读要求,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难读的词语进行引导,还可以结合五下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中的阅读方法,比如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整句理解,会用反复,逐步解释,只要联系上下文,知道大概意思就可以。

老师应该对于全套教材有所了解,最好记在自己的心中。统编教材中应该关注的词语,学习、初步、试着、尝试、综合运用、借助等,是有能力发展的层次性,程度要把握好。

《好的故事》中出现三个问题

1.教学目标与要求定位太高,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对比和象征的表现手法。

2.资料的使用,目的性,时效性不强,甚至有点泛化。怎么借助资料方法?本课中鲁迅的年代和我们有所不同,鲁迅的资料可以是学生自己收集的,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以老师提供的资料为主,我们提供的资料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帮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后面两篇课文就是最好的辅助本课的教学资料,课文插图第七自然段所描写的梦中的船、狗、树等具体景物。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梦境中好的故事美丽优雅有趣。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细学生的经验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的经验包括生活和阅读经验,而教学中学生生活经验往往被忽视。统编教科书每册设置的快来读书吧,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应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无论是阅读或是表达都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来实行教学目标。好的故事可以结合《爱丽丝梦游仙境》和孩子自己做梦的错综和杂乱,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

最好的资料是什么,最好的课程资源是什么,一课之本,用好本,少用课件。

3.对课文的整体关注不够。零打碎敲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学不能忽略课文整体的存在。要求整体把握教材。

思考:语文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怎样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以及站在儿童的角度定目标。

54、海滨小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海滨小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说文解字》中,对于城这个字的解释是,以盛民也;而市则是买卖之所,可见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抛除经济基础的影响,一个城市对于个人的植入骨髓的影响则不仅仅在于经济,更多的是百姓的居住之所,是一日三餐,是胡同里弄,是那浓郁的人情味儿。

这学期仔鱼团队磨课的第一篇课例就是《海滨小城》。能代表小组出课,我紧张且满怀感激。

由于我们生活所在的城市与文中的城市相差较大,所以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上课伊始,请学生先谈一谈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样子,再引入课文插图,发现图中城市的不同。孩子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靠海的城市,顺势引入海滨一词,并拓展河滨、湖滨等词语,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开始是检查预习的环节。我将本课词语分了两组:第一组是海滨小城中出现的景物,第二组则是易读错的词语。我将本课出现的多音字放入一句话中,游行的人们挥舞着手臂(b),朝阳为他们的脸和胳臂(bei)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降低学生的识记难度。

在写字指导中,本着同类项优先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我选择的是载、栽两个字。先从字形上区分两个字,让学生交流,得到一个小口诀有木来栽(zāi)树,有车来载(zi)货。此时再出示色块、辅助线等工具,从结构上认识它是半包围结构,出示辅助线明确小撇的穿插,主笔斜勾要写的舒展。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载的书写口诀车字避让,斜勾舒展,小撇穿插,学生仿照着这个字的口诀,补充完成栽字的口诀木字避让,斜勾舒展,小撇穿插。出示这一类的字还有截、裁、戴都可以用类似的技巧进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同桌交换评价,修改再写。

我们团队的指导老师李乐老师和郝雁冰老师以及队友老师们,针对这一部分给出了很多批评建议,先不提我那令人发指的烂字,但是从细节上就有很多问题。我在PPT中给出的生字太小了,辅助线选择的颜色不清晰,孩子看不清楚;而在我的学习单上给出的田字格则太大,学生不会写那么大的字,把字都写散了。并且指出了我们对于写字教学上的研究远远不够,二年级有二年级的研究方向,并结合优质课中出现的几个写字指导的范例,与我们进行探讨。同时我个人由于紧张的关系,还忘记了再我范写结束后,对照着小口诀,再标红一些穿插、避让、舒展的笔画,我的教学基本功不行啊。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进行了指名轮读全文,查读正音。交流围绕文中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我有意识的让回答完的同学站着等待其他同学进行了补充,希望训练学生提取信息要完整,但是我相应的总结没有到位,课后我思考如果当时我进行总结海与天、船舰、海鸥、云及早上镀上了金黄色的事物,勾画出了海上的场景;各色的贝壳、喧闹的船队,写出了海滩的场景。此时板书海上、海滩才显得行云流水。之后板书了孩子比较容易找到的庭院、公园、街道,并且在这里指出,海上和海滩两处场景是写海滨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是写小城的,借助课题完成了一个思维导图,并请学生根据板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此时完成了对全文的初步整体感知。

接下来就是进入这节课的重难点了,学习找关键句。我用了一个非常尬的处理方法,重点学什么就直接上什么。我直接跳过了前三个自然段,看第四自然段。我认为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情况来讲,或者前摄干扰等诸多因素,直入正题,有提高注意力、明确重点的作用。

在原定的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学生的前置学习基础,这篇课文是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紧接着出现的,而那一课借助泡泡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学生学完后就应该掌握了寻找关键句的方法,即先读懂每一句话,再想想这些句子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那句话我们就叫它关键句。在这样的学习基础上,我这时要求学生自己默读《海滨小城》第四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圈出有关词语。

然而通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这样处理是十分失败的。我前一天去见学生的时候,确实了解到学生的还没有学习本课所在的第六单元,这样我教学设计中的前置假设就不成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在明知道学生还没有学习找关键句时,就让他们回顾之前的方法这是不合理的,没有及时调整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没有真正尊重学生,仿佛我给出我的剧本,孩子们就跟我一起演下去。

在听了李乐老师和郝雁冰老师的指导后,我渐渐明确,先学方法,才能用方法。要让孩子充分的读后三段,以第四自然段为例,先读,理解每一句,在看看这些句子都是在写什么,都是写树多,都是围绕第一句写的,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可以帮我们理解整段内容,之后到了第五、六段,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写的,围绕着哪一句写,通过读来感受。也可以拓展阅读,继续找关键句;或者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成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

针对团队老师们提出的怎样处理课文第1-3自然段,指导老师给出了围绕着读进行,整体感知后顺着读,通过读来感受美。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静思默想、滔滔不绝。而我原来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抓住颜色词,进而提出了感官参与的概念,则过于拔高,部编版教材编排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课处理好一个问题,积累下来就能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有些偏离正轨了。

在课文的语用点训练上,结合本单元习作与交流平台,要求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是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我设计了看图,利用抓关键词、感官参与两个方法说一段话,也就显得十分唐突了。

纵观这节课,我有许多的问题,但从备课到三次校内试讲,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我们学校学生人数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我先用了五年级讲了这节课,感觉就是无比顺畅,但是我想孩子们是在帮我,本身是没有什么收获的;之后在三年级讲,真的遇到了几个问题,我们学校的同事们一起帮我想办法,思考怎样解决。最后又在四年级讲了一遍,算是帮我巩固。这其实也在提醒老师,要向郑立平老师说的笑着做教师,蹲着看学生,真正去了解学生,知其所需,授其所用。

另外,本课人文要素就是体会作者对小城的热爱,反复朗读最后一段,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另一位老师引用的作者介绍,作者生在河南,却说自己的家乡在广东,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放在这里十分合适。

指导老师也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疑惑。我觉得写景状物的文章,其归根到底是为了抒情,关注的终究还是人的情感。我在这篇文章中真的读到了人情味儿。寂寞的贝壳其实是写物产的丰饶,喧闹的海滩则是写丰收的喜悦,石凳上坐满了人是生活的惬意,整洁的街道就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人们幸福、和谐生活的体现。对于这些人文情感,老师要不要渗透?或者怎样渗透?指导老师指出了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应该是深刻的、全面的,但是课堂上带给学生的应当是慎重的,要把握好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

虽然我的这节课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正如,李乐老师所说关键是研讨的过程。通过这样一次研讨交流活动,带我走出原有的闭塞,打破原有的孤寂。在讲课、听课、研课中,我有尴尬的小九九,有紧张的怦怦跳,有羞怯的红脸蛋,有张扬的不安分,有上万字的手写稿,有其他老师无私的帮助,有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这点点滴滴都将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愿所有的小语人,在与语文的邂逅中找到人生的坐标,在与教学的缠绵中活出精彩。

55、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论说不上,我觉得每次听课的过程呢,就是我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听完老师的课,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身上自带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我们都知道,像古诗的教学往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但今天的王老师,他打破了传统的这种古诗教学,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他以寒山寺的钟声来进行一个导入,这个声音是学生们不常听到的声音,本身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这时呢,再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这种氛围感,是一个写写着终生的诗句,将学生的探知欲拉满,此时他在顺势导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那此时此刻在学生心中啊,他这首诗就已经醒了,有了一种厚度,同时也蒙上了一种一种这个比较神秘的面纱,吸引我们学生去一探,究竟想走进古诗中第二步呢是感受式的画面时,感受画面之前王老师他先引领学生反复的去诵读在读中去感受诗人的这种情绪,在和学生交流诗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无论是月落,乌啼啊等等,这些意象都让人有一种凄凉孤寂之感,以景融情。此时再让学生去体会诗人想表达的这种情绪,那这个情意就疏通了。第三步,学生他只知道愁,但是不知为何愁,那学生对诗的理解一定是不够深刻的,因此王老师他就引导学生从诗人客居他乡,然后科举落榜,生逢乱世的时代背景入手,让学生去体会他们内心那种复杂的愁,最后让学生反复的诵读来感受股市的经典,当学生感受到枫桥夜泊,他的这种魅力的时候,往往是在带着诵读导入时一开始出现的那些诗句,在读的过程中,再来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我们诗歌就是经典的魅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张纪的内心,走进古诗枫桥夜泊,那么这是课堂上那种语文味就出来了啊,以上就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谢谢大家。

56、繁星一五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繁星一五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侯老师:

1、教改优质课。有板块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熟练运用,归类识记字词,查字典理解字义为后期进入高段学习做铺垫。

2、有没有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要培养语感、提升文感,两位老师的课基本功扎实,评价语言丰富,课堂规范,但是,课上学生的表现,课前学生的预习需要老师改变方式方法纠正。

任老师:

1、出示作者及代表作,在语境中理解词语会更好。

2、解决问题,要交给学生梳理文本的方法,

3、可以对课题进行提问繁星,这样密密麻麻这个词就可以解决。

读的少,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太模糊,没有为后面的交流做好铺垫。

在反思总结后我开展了第二课时的写练环节,在第二次补救学习中,我看到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的迸发,在一篇篇小练笔中我看到自己的课堂中学生如点点星光照亮了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其实,学生才是课堂中最亮的星,作为教师永远要把蔚蓝的星空,广阔的舞台留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才会有兴趣有动力,老师的教才会有源头活水,教学才能点亮星光闪闪,汇聚灿烂星河。

57、大自然的声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了古老师的《大自然的声音》感触颇多:

1.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以感受风之声、水之声和动物之声三个环节层层递进。

2.在教学中古老师巧妙地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青蛙等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3.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通过对朗读语气、语调和重音的强调,让学生的感情逐步得到了升华。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古智丽老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巧妙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注意象声词的学习。

大自然是美丽的、奇妙的,亲近自然是幼儿乐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在本节活动中,她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鸟叫声、流水声、风声、雷声、雨声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倾听、去感受。

2.品读语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去理解什么声音美妙,怎样美妙?用心倾听,细心品味,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小练笔巩固练习中,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详细、精美。

建议:

1.读的形式可以再多样化一些。

2.教师的评价语可以再丰富一些。

58、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村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方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整堂课环节紧凑,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利用朗读和想象让学生细细体味词的韵味,入情入境,沉醉于优美的田园风光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这种文学形式,感受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深入浅出地带学生掌握词的相关知识。最后,延伸拓展三首同样带有醉字的作品,透过画面、文字,透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去触摸作者的心灵世界,一同醉心那无纷争的田园之乐。

课堂上的三个亮点。一、温故知新,化难为易,借已学过的高鼎的诗和《清平乐村居》进行对比,再分析解读,用浅显易懂的输出让学生理解词的形式。二、淡笔勾勒,浓墨渲染,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受大儿的勤劳,中儿的手巧,特别是小儿的顽皮可爱,并抓住相媚好这一留白之处,顺水推舟让学生展开想象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中。三、语言之趣,趣在融情,年轻教师需要学习方老师干练的语言。教师有了生动、趣味的语言,课堂便焕发了生机。接着,姚建国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方老师课前认真地备课为本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诗文的节奏去品味词句,读中有层次。其他教师也依次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最后,姚小军主任总结,教师备课要充分,把握好课堂时间,教学要在读上面下功夫,以读为主,多种角度多层次地去读。

示范引领显真章,听课评课促成长。通过此次示范课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为教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授课艺术和教学水平都有了相应的提高,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59、慈母情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慈母情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 慈母慈在支持阅读,情深深在长远

关于这篇课文的不少教学设计喜欢分慈母和情深两方面进行讲析。

课堂上老师也着重引导学生剖析母亲辛勤、坚韧、通情达理的形象,再通过一些重点句的品读引领学生体味母亲深长的感情。

课堂这样展开当然也可以,只是这样的教材处理有点隔靴搔痒,应该说没有吃透文章的意涵,没有触及母亲的核心魅力和价值,没有真正体认到她对孩子的深厚感情。

其实,慈母与情深不应割裂,慈者,仁爱,母慈就是对孩子的爱,爱得到位,爱到点子上才称得上情深。

相较于一般母亲,梁晓声笔下的母亲爱孩子爱得得法,爱得深刻,体现了她眼光的独到和见识的高远。只有理解了她的这些特质,才能真正解悟课文中母亲对孩子的这份深情。

母亲爱孩子有很多种方式,有的重在物质上的给予,有的重在精神上的哺育,有的只是一时的愿望满足,有的则看重长远的人生基础的夯筑,有的宠溺无度,有的则抠门吝啬。

但正所如《战国策》所言: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很显然,按人们的共识,只有那些真正有助于孩子成长,有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言行,才可以称得上慈母,尤其是非常年代,能牺牲自己,成全孩子,更有资格谓之情深。

毋庸置疑,课文中的母亲契合了这个标准。

梁晓声的母亲是一个文盲,却有远见卓识,能鼓励、支持孩子阅读,志在长远,在那个时代、那样的环境下,确实难能可贵。

梁晓声本人也因母亲这样的别样慈爱而改变了命运,成为这份母爱的最大受益者。无论是作为孩子,还是作为文章的作者,拥有这样的母亲,亲身感受这样的教诲,其感受自然是慈母情深。

在梁晓声这一代作家,尤其是知青作家群体中,他是难得的一个中文科班出身的。而这份幸运首先要归功于他的母亲,归功于她对孩子阅读的坚定支持。

1968年,在时代的大潮中,年轻的梁晓声插队到北大荒,因为他看过不少书,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他担任过生产兵团的教员和报道员。期间,梁晓声也写过一些作品发表在当地的小报上。

1974年,复旦大学到黑龙江招生的老师在入住的招待所里看到了梁晓声发表在《兵团战士报》上的小说,深为叹服,就按图索骥,找到了梁晓声,推荐他进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试想,如果梁晓声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理念和行为发生了偏离,他的人生走向可能就截然不同。

在长篇散文《母亲》里,梁晓声就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写母亲如何不遗余力地鼓励他阅读,如何冒着危险保护他的那些书。

在作者的心目中,母亲就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引路人。

成名后的梁晓声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从事全民阅读的推广事业,担任了全民阅读的形象大使。

梁晓声是从小阅读,持久阅读的真正受益者。

回眸来路,他必定深深感激母亲为他做的这一切,尤其要感激母亲在阅读上超越时代的深邃眼光。

在社会获得长足发展的当下,父母鼓励孩子多看书,爱阅读并不稀罕,但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个没有文化的工厂女工能有如此见识实属不易。

课文中,母亲的一个女工已经很好地做出了对比,况且她还比课文中母亲年轻不少。

这样的母亲堪称伟大,我们应该带着孩子读透这份伟大,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析中国那个时代大多数母亲都具备的艰辛慈祥、通情达理等品质和形象上。

在教学上,我们只要抛出一个问题,问问孩子课文中的母亲与一般母亲爱孩子的方式有何不同,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快速抵达课文的主题。

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与现实生活中进行比对,在课文中的母亲与自家母亲之间区分异同,在这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费太多的口舌和时间,学生就应该能理解课文中的母亲慈在何处,情意深在何处。

从这个角度处理这篇课文,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阅读,培养起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应该也是编者编排这篇课文的一个潜在意图,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借势落实。

二 学习课文层层铺垫烘托的绵密手法

梁晓声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字功夫非常扎实,这篇课文值得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很多,亮点迭出。

像场景描写、细节刻画、反复手法都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至于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也能见出梁晓声笔触的细胞,值得学生品读揣摩。

但这些写法在很多课文中都能见到,不应是这篇课文写法上的学习重点。我以为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最有价值的应该是它在整体布局上层层铺垫烘托的手法。

虽然这篇课文只是节选,却能独立成篇,浑然一体,无疑与这种写法的充分运用密切相关。

课文就写了一件事,写母亲掏钱给我买《青年近卫军》,但梁晓声没有直接切入,而是设置了很多铺垫。

也就是说,作者为了表现母亲支持买书、鼓励孩子阅读的情怀,做了很多的铺垫和烘托,层层推进,步步渲染,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爱孩子的深情款款道尽。

有的老师在梳理这篇课文的思路时习惯性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勾勒出想买书,初至工厂,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我买了罐头,我买到了书这样一个写作思路。

可这样的梳理显然体现不出作者文笔的绵密精到。

如果我们换个思路,不按时间线展开,围绕钱与书进行分析,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表达上的铺垫效应和思路的严密。

如果围绕钱与书梳理课文的思路,那第一部分作者写了家贫钱缺,买书无望,第二部分则重点写母亲赚钱艰辛,不该买书,第三部分写了母亲给钱爽快,支持买书,第四部分写母亲再次给钱,我买回了书。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有效的铺垫,反衬出母亲掏钱的干脆,写出了母亲支持孩子阅读的鲜明态度,写出母亲眼界的高远和深沉的母爱。

而我给母亲买了罐头,母亲毫不犹豫地再次给钱买书,这个情节一方面写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体谅,一个能被孩子体谅的母亲肯定是深爱孩子的,另一方面再度突出了母亲对我买书的坚定支持,这两个方面都从侧面烘托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强化了文章的中心。

此外,同厂女工反对母亲掏钱给孩子买书,这个情景同样起到侧面衬托的作用,突出了母亲在孩子阅读上态度的坚决,认识的深刻,也有力地支持了文章的中心。

铺垫和烘托使得课文中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都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文章开头写到收音机,这个环节既点明作者想买《青年近卫军》的缘由,又写出了家境的贫寒,实在不该买书,有着鲜明的中心指向。

再说课文中写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既可为下文孩子体谅母亲作铺垫,又能突出母亲赚钱的艰辛,反衬出母亲掏钱支持孩子买书的伟大。作者收放自如,形散神聚,毫无废言。

这种紧密围绕文章核心意旨精选材料,层层铺垫烘托,有序布局的写法,使得文章无闲笔,处处有向心力,行文紧凑,针脚绵密。

我国古代的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这篇课文就是这样的文章,不宜再增删,此文选作课文后,相较于原文,一些删改客观上还是损害了一些表达效果,好文章是不容轻易删改的。

小学高段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写法已基本理解,欠缺的是认真精到的练笔,但他们更缺的是谋篇布局的能力,如何强化主题的能力。

这篇课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只要我们教师讲解到位,五年级的孩子应该能够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应该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写法。

比如,我们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收音机?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工作的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写同厂的女工反对母亲给钱?作者为什么用四个立刻写母亲的忙碌?

老师抛出一二个问题作为示范,在讨论过程中再适当追问,课文的主题和写法就会越聊越清晰。再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问自答,学生就会越读越深,课堂目的自然达成。

所谓恰当的语言,也包括有层次地高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课文这种层层铺垫烘托的手法也是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学生如果能学会并运用,无疑也是对本单元语言训练要求的一种有力呼应。

一篇课文解读的角度可以很多,只要我们能应和时代要求,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设想能落地,那么就不必太拘泥于既有思路,重复于陈词。

教学如爬山,偶尔走走新路,有时能欣赏到全新的风景。

也希望在校的师范生们能精读梁晓声的《母亲》全文,参悟文章感情上的深沉和写法上的精妙。

60、草船借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草船借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4月22日,东南片协作体活动在我校召开。我听了辽河农场魏清华老师的两节语文课,她讲课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19课《草船借箭》。听了魏老师的课后,我感受颇多,现在谈谈我对这两节语文课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这两节课上得很成功,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有活力。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想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魏老师本人很有亲和力。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和蔼亲切,自始至终都面带笑容,很有亲和力,使学生乐于亲近。在她的带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让静止的课堂变成流动的活水。二是魏老师使用了情境教学法。首先,她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们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这首歌曲不仅跟本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且还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当中,使学生消除上课初始的紧张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有就是魏老师在解读人物形象上,能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揣摩同一句话,从而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流程设计合理,处理各个环节的尺度和分寸把握得很好。魏老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个环节上。在处理重点内容时,她注意抓住神机妙算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她让学生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他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且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我认为很好。另外,在这个环节中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魏老师力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点拨,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的把握更准确。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魏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有梯度、有层次、有目的,朗读的方式多样,还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例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的时候,指名分段朗读,师生共同指正读错的地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时,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处理重点问题时,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默读课文;在指导有感情读重点语句时,采用指名读、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

四、教学方法符合高年级学生特点,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细读课文时,魏老师让学生在文中圈、点、批、画,学生边读边画重点词句,然后在组内交流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学生读书动笔,能够助读、助思、助写,这样设计符合高年级学生特点。另外,魏老师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她不是单纯以文本教参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获得思想的启迪。在她的启发、点拨和引导下,学生的心智被打开,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真的很不错。

五、教学设计考虑全面,用意深刻。这一点体现在她在引导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时,每总结完一个原因后都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样设计,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下面解决周瑜到底哪里比不上诸葛亮这个问题为学生做了铺垫,真是一举两得啊。

最后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两点有待改进:一是魏老师在处理草船借箭的原因时,只让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了一遍,就让学生谈自己对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的认识,这样做我认为有点操之过急,因为这篇课文单从字面上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不是很容易,只读一遍,我想多数学生是不会有太多太深到位的认识的。我个人认为在这里应该采取自主默读的方式,适当的时候老师再加以引导和点拨,学生会体会出来的。虽然当时读完一遍后学生们都回答得不错,我想这多数跟学生在课前查找工具书有很大关系,很多见解未必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究的结果。二是魏老师在带领学生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第三个原因识人心时,可能是她考虑到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缘故,自己急着先把识人心这个词说来出来,而且还没让学生说出具体依据和理由。我想这里应该继续用通过重点语句进行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反复读一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通过句子里面的一定这个词,再结合后面曹操的做法,我想学生很快就会体会到诸葛亮太了解曹操这个人了,进而归纳出诸葛亮识人心这个特点。之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诸葛亮除了识曹操的心之外,还识哪些人的心了,如鲁肃憨厚诚实,靠得住,周瑜用心险恶也早就被他看穿等。

61、伯牙鼓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伯牙鼓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老师亲切朴实,课堂内容循序渐进,知识点渗透到位,注重课堂语言艺术, 朗读训练层层递进,关注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指导。王佳佳老师声情并茂,以读为主线,注重方法指导。课堂教学以读带讲、以读促悟,各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学生情感投入,最后共情共鸣。

听课老师用心聆听,认真记录,课后反思、交流、评课,研讨氛围浓厚。在评课研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两堂伯牙鼓琴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环节迥异也得法,各有千秋。张老师沉稳巧设计,朗读激趣环环练,助生理解加背诵,师生沉醉觅知音;王老师干练效果佳,朗读指导层次明,深知伯牙和子期,配音巧妙意知音。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真正体现了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魅力。

62、北京的春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北京的春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先说说我自己的好课观:第一,学生有没有收获,尤其是语文学习方面的收获;第二,学生有没有动起来,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动起来;第三,师生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第四,教师的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这节课无疑都是很出色的。

第一,学生知道了散文写作的一点秘密,明白了散文阅读的一点窍门。

歌德有一句话现在大家很熟悉,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进入高年级的学生,要不要开始领略文章的秘密?我认为是需要的,而且很有必要。缺少对文本秘妙(言语形式)揭示的教学,我认为是不完整的教学。缺少对文本秘妙关注的阅读,我认为是不完整的阅读。

这节课,汤俊老师通过他的慧眼(其实是深厚的学养功底),看出了文本的秘密,而在课堂上,他又很有策略地让孩子们领悟到了这个秘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象叠加,还知道了选材的秘妙选择合适的意象,意象指向的感觉要一致。尽管汤老师给学生的关于意象的定义不是非常准确,但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至少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意象的痕迹,这对孩子们今后的散文阅读、散文写作是很有帮助的。以后读散文,孩子们会主动去文中寻找并思考: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作者想借这些意象表达什么感觉?这些感觉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作者的什么情感?比如,孩子们再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也许就和以往不一样了。孩子们也许就会捕捉到花德国人种花这两个意象,就会想:花给人什么感觉?美好?奔放?热烈?应该都有!德国人种花给人什么感觉?为他人着想?对他人的尊重?为别人奉献?我想也应该都有。那么,这两个意象的后面,又藏着怎样的情感呢?那无疑有对生命的尊重,对美好的向往,对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社会的憧憬这样的阅读,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散文的表面。

以后写散文,孩子们也许会主动思考,我想表达什么感觉?我的这些感觉需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我的感觉表达得是否充分?是否需要添加新的意象来强化?我选择的意象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是否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其实,不仅散文阅读与创作如此,诗歌的阅读与创作更是如此!从这一点来说,汤俊老师此课的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

第二,学生理解到了本文的内涵,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里蕴含的文化。

我一直以为,无论我们教学什么类型的文本,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引导孩子们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没有文本内容的理解做基础,其他方面内容的学习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也是我一直不赞同语文本体教学论的原因)。只是有的文本内容浅显,我们无需着力,孩子们可以自能得知(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往往在前两个板块中安排文意把握训练后,再安排其他训练项目,或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把握文意)。汤俊老师在着眼于教意象的时候,没有忘记这个任务。他让孩子们一次次体会意象给自己的感觉,就是文本内涵的解读。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欢乐、温暖、富足、祥和一一注到孩子们心头。感受尤其深刻的一点,汤老师课件背景音乐的运用非常妥帖。那悠扬的音乐,让我们深深沉浸在春节的美好氛围之中,勾起我们对春节的无限回味,与文本内容浑然一体。对于在课件中使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的做法一贯持审慎态度的我,也忍不住在这里为汤俊老师点赞了。

我们再来看,孩子们有没有动起来?

这节课上,我们先看到孩子们是比较沉默拘谨的,但是,随着汤俊老师的朗读指导,孩子们慢慢打开了,口打开了,心也打开了。绷着的脸放松了,笑声也多了表情也自然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生发生这么神奇的转变,可见汤俊老师课堂驾驭能力之高超。这一段选择的意象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选择了九个意象?梁实秋先生选择了哪些意象?给我们什么感觉?可否把斯妤文中的一段插入到梁实秋先生的文中?这些问题密切指向本文的核心教学任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还有,课堂上汤俊老师多次安排的朗读训练,也保证了学生的参与面。

接下来看师生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北京的春节》篇幅较长,汤俊老师没有平均用力,而是选择了课文前面几段,引导学生细细品、细细读,从中发现作者的表达秘妙意象叠加,感觉的强度与意象的多少成正比。这一部分做足做充分之后,学生便可以大展拳脚了。根据全息理论整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含有整体的信息,比如,一块玻璃碎片的构成元素与整块玻璃的构成元素是一样的,人的某个部位的DNA与整个人的DNA是一致的学生便能运用意象分析的方法,解读整篇文章了,不仅能读这一篇,还能读梁实秋的散文、斯妤的散文,乃至这一类的散文。这不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坦途吗?现在,很多老师研究的群文阅读其原理不就是如此吗?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汤俊老师本课的教学是符合语文学规律的,具有普遍学术意义。

最后看教师的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

真实的学情,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用师生的双边活动改变学生的学情。我从来不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一条必须遵守而且永远不变的真理。如果有,那就是遵循规律、顺应规律。而运用这个规律的前提,依然是尊重学情、符合学情。只要你尊重了学情,符合了学情,你的做法就应该是值得肯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很多问题便不再是问题。很多命题,便是伪命题。比如,我第一课时应该干什么,这还是问题吗?比如,我这节课没有教写字,是问题吗?这节课,我没有让孩子动笔,是问题吗?语文特级教师郭蕾说: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不在于他(她)可以把课上得多么精彩,也不在于他(她)的讲座讲得多么美妙,而在于他(她)对自己每个学生学习状态的了如指掌。我觉得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这个学习状态就是学情,而且这位老师强调每个学生的学情都要清楚,不仅是目前的学情我们老师要清楚,还意味着我们知道怎么帮这个孩子们改变目前的学情,让他(她)不断进步。汤俊老师的课,对学情是有充分预测和准确预测的,所以,他的教学很有针对性。通过他的教学,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上,有看得见的变化和进步。当然,我们更要练就的本领是怎样巧妙地去调控学情,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当然,这节课也略有自己的不足,我也跟大家一样期待汤老师加以改进,下次能以更完美地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余映潮老师的告诫也应时时回荡在我们耳边:摒弃碎问碎答!摒弃浅层问题!合理利用课文!注重集体训练

教学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所谓最好的课,永远是下一节!

63、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 识字教学的多样化和层次性。

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识字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赋予字词生命力,大大激发学生丰富的识字乐趣, 学生在这种兴趣情感支配下识字、释意,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在理解徜徉时,更是图文结合,建立字形符号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对形近字的辨析、识记抓细、抓实。使学生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了词义,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丁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借助短语描述这棵白桦高洁的品质,说说白桦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理解了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丁老师的词语讲解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

二、巧妙地运用了读的艺术。

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对朦胧一词的处理,丁老师出示了这个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抓住词意读诗句,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这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一种梦幻般的,似有似无的寂静。并读出朦胧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读出来。雪地寂静无声,在冰雪的映照下,四周呈现朦胧的光线。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

读,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丁老师巧妙的运用了读的艺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去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正是这样充分有效的读书,学生自然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道、读出神,读的特别有层次。

三、充分留足学生对话的时间。

教师真正俯下身子去倾听,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精彩对话,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诗歌的魅力在于诗人情感的流露,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抒情诗,应该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

丁老师作为引导者,总是默默等待,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在读中熟悉内容,领悟情感。现代诗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承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行在语文路上的我们,且行且思。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这便是:教师得法,闲庭信步;学生得法,学趣盎然。原来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也可以上的这样扎实灵动!丁老师丰富的教学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手机扫码阅读长相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