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都快乐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怎么都快乐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怎么都快乐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块、捉等12个生字和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会写他、也、地3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准不字的变调。读好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的友情。3.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一个人可以独自玩哪些游戏。
第2小节:写两个人可以合作玩的游戏。
第3小节:写三个人合作玩游戏也很快乐。
第4小节:写许多人合作可以玩各种游戏。
2、一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很大和有时候很小的比较,使学生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如何变大。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1、2自然段):写我觉得自己很大,因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
第2部分(3、4自然段):写我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有些事情自己还做不了。
第3部分(5、6自然段):写我有时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盼着自己快点长大。
3、青蛙写诗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青蛙写诗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了这些标点符号。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下雨了,青蛙要写诗。
第2自然段:写了小蝌蚪要当小逗号。
第3自然段:写了水泡泡要当小句号。
第4自然段:写了一串水珠要当省略号。
第5自然段:写了青蛙写成了诗。
4、一年级第7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7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了这些标点符号。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下雨了,青蛙要写诗。
第2自然段:写了小蝌蚪要当小逗号。
第3自然段:写了水泡泡要当小句号。
第4自然段:写了一串水珠要当省略号。
第5自然段:写了青蛙写成了诗。
5、一年级第5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5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影子常常在我前后,像一条小黑狗。
第2小节:写了影子不离我左右,是我的好朋友。
6、大小多少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大小多少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儿歌,配有四副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告诉我们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运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黄牛和猫比大小。
第2小节:一群鸭子和一只鸟比多少。
第3小节:苹果和枣比大小。
第4小节:一堆杏子和一个桃比多少。
7、江南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江南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课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译文:
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8、秋天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秋天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文分段: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天气转凉、树叶飘落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了蓝、高的天空,大雁飞行的方向和队形变化。
第3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叹。
9、二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邻居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要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的长势良好。
第2段:写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有蚜虫,但是一点儿也不在意。
第3段:写邻居劝告种葫芦的人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但是种葫芦的人并不在意。
第4段:写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10、二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说明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会付出惨重代价。
段落大纲: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
第二部分(第24段):写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做窝。
第三部分(第57段):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决心明天就做窝。
第四部分(第8、9段):写寒冬腊月,寒号鸟在北风中受冻,最后冻死了。
11、二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明真相还自以为是。
段落大纲: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故事的背景,引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第二部分(第2、3段):小鸟告诉青蛙他来自很远的地方。
第三部分(第4、5段):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第四部分(第6、7段):青蛙不相信天很大,小鸟让青蛙跳出井看一看。
12、妈妈睡了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妈妈午睡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妈妈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课文分段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妈妈哄我午睡,自己却先睡着了。
第2段: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第3段: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第4段: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13、二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女孩露西给爸爸写信的事。露西前后写了两次,第一次信的内容很伤感;第二次在妈妈的感染下,露西在信里告诉爸爸,她们在家生活得很好。两封信都表达了露西对爸爸满满的爱意和浓浓的思念。
课文分段
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露西想给爸爸写一封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5段):第一次写信,露西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坏消息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将信揉成一团。
第三部分(第614段):在妈妈的提醒下,露西重新写信,她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好消息,并抒发了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14、葡萄沟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重点介绍了葡萄的品种多、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分段: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葡萄沟出产水果,其中人们最喜爱的是葡萄。
第2段:写葡萄沟不但出产的葡萄数量、品种多,而且那里的人们非常热情好客。
第3段:写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及特点。
第4段:总结全文,点明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5、二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生动地介绍了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写出了黄山岩石多奇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及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分段:
全文共6段。
第1段: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
第2段:写仙桃石的神奇。
第3段:具体描写猴子观海的样子。
第4段:介绍仙人指路的样子。
第5段:介绍金鸡叫天都的样子。
第6段:概括介绍了其他奇石。
16、三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那根胡子因沾到甜甜的果酱而越来越长。于是小男孩用它来做风筝线,鸟太太用它来当晾尿布的绳子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世界的神奇。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胡萝卜先生因为每天都要刮胡子而发愁。
第二部分(24):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因为果酱沾到上面,所以那根胡子越长越长。
第三部分(56):小男孩剪了一段胡子,用来放风筝。
第四部分(79):胡萝卜先生走过鸟太太家时,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尿布。
17、三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以合理的丰富想象,讲述了一间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每当老屋准备倒下的时候,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现,请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帮助他们,老屋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直没有倒下。故事塑造了一个慈祥的、乐于助人的老屋形象。
段落大纲:
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很久很久没人住了,认为自己该倒下了。
第二部分(36):小猫请求老屋一个晚上后再倒下,老屋又坚持了一个晚上。
第三部分(710):老母鸡请求老屋再过二十一天,让它孵出小鸡后在倒下,老屋答应了它的请求。
第四部分(1117):小蜘蛛需要在老屋里织网,老屋同意了,后来老屋一直听小蜘蛛讲故事,至今也没有倒下。
18、五年级第15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15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将军上岛后,发现海军士兵种菜的事,表现了将军和海军士兵心系祖国的情怀和守卫祖国的担当。
脉络梳理:
全文共3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小岛的样子和特点。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写将军刚上岛时发生的事情:发现菜地,最后决定留下来吃晚饭,并住一晚。
第三部分(第2035自然段):写晚饭时发生的事情:将军看到菜地全貌,之后到饭堂给战士们分蔬菜汤。
第四部分(第36、37自然段):写清晨发生的事情:将军离开后向着小岛行了一个军礼。
19、少年中国说(节选)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少年中国说(节选)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20、五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21、五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 : 概括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二部分(3-8):讲述了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部分(9-21)到课文结尾,讲述了牛郎得到老牛相助,与织女相识的经过。
22、桥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桥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513):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1423):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2427):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23、故宫博物院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交代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三部分(3~15段),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介绍。
第一层(第3段),介绍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汉白玉石桥。
第二层(4~10段),介绍三大殿,重点介绍太和殿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及功用。
第三层(第11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四层(12~14段),略写后三宫,突出它以凤为主的宫殿图案。
第五层(第15段),介绍御花园。
第四部分(第16段),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和谐统一。
24、六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 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与满足的感情。
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段(2-4):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段(5-18):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段(19-29):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25、纸的发明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纸的发明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默读课文。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3、明白围绕着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正确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自然段: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及其特点。
第三自然段:麻纸出现的时间及其特点。
第四自然段: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26、在天晴了的时候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在天晴了的时候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诗歌朗读的方法,感 受朗读的乐趣。2.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读出诗的韵味,理解生 命的活力。3. 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戴望舒诗歌的特点,用 小诗的形式写一写雨过天晴的景物。
脉络梳理:
全文共4小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走走,会看到泥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儿。
第二部分(第2、3小节):写和朋友家人在天晴了的时候携着手一同出游,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事物。
27、月是故乡明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月是故乡明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人们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从而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回忆在故乡看月亮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在他乡看月亮的感受。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抒发对故乡月亮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故文章一些诗句来源不能一一点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28、一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知识与能力维度:1.写田字格里的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2.正确认读12个生字。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1、2自然段):写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他们都感到很孤单。
第2自然段(36自然段):写后来这里有了好多树、好多鸟窝、好多喜鹊,他们不再孤单了,感到很快乐。
29、小蜗牛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小蜗牛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会写全回2个字。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写了春天,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
第2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夏天了,妈妈又让它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第3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秋天了,妈妈又让它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第4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冬天了,妈妈让它待在家里过冬。
30、四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能够让人们更健康。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1.重点突出。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在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之后,抓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进行学习。学生在读、画、说的学习中,对纳米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好处。2.学习说明方法。作者在文中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品读、比较等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31、三黑和土地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黑和土地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总写热爱土地。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48):精耕细作。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
第三部分(914):美好憧憬。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第四部分(15):心如蜜甜。三黑高兴地耙地。
32、千人糕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千人糕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本课以爸爸和我的对话为线索,记叙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称之为千人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爸爸端来一块千人糕和孩子一起品尝,孩子看到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第二部分(第69自然段):写爸爸通过提问孩子的方式引出对米糕制作过程的介绍。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孩终于明白了千人糕得名的原因并发出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的感叹。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本所承载的内容、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观点和情感进行独立体验,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语文经验亲近并思考文本。
一、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文章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了多次变化,每一次情感变化都建立在与父亲交流后的心理活动中。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历,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所处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深刻的。
二、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例如孩子的语言、爸爸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33、牛和鹅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牛和鹅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甚至、顽皮等14个词语。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3、能借助相关词语,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脉络梳理:
全文共1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们不怕牛却怕鹅。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我被鹅咬住不放,吓得又哭又叫。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写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并告诉我如何赶走鹅。
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34、梅花魂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梅花魂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3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因乘船遭遇大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硬汉形象。本课是小说的梗概及节选,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运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比较梗概及原文节选的区别。
段落大纲:
梗概部分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英国人鲁滨孙喜欢冒险。
第二部分(26):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定居下来。
第三部分(78):鲁滨孙救了野人,取名星期五,他们在岛上愉快地生活。
第四部分(9、10):鲁滨孙和星期五救了船长,船长带他们回到了英国。
节选部分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7):具体描写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充满困难,而且很孤寂。
第二部分(810):写鲁滨逊记录并列出自己的处境,决心开始安排自己在岛上的生活。
本课是名著梗概和节选片段赏析,虽然是外国名著,但内容比较浅显,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读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再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节选片段中的好处与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逊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今后在主题为学会生存的口语交际中打下基础。
36、六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匆匆》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前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融具体的人、事、景物中。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提出问题,春去秋来,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第二部分(24):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部分(5):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
37、昆虫备忘录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昆虫备忘录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
段落大纲:
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我对复眼产生的疑问和由复眼产生的联想。
第二部分:写了花大姐的种类及特点。
第三部分:写了独角仙独特的外形和力气大的特点。
第四部分:写了蚂蚱在画画时形态好掌握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怎么让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呢?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结合具体的描写,发现昆虫的可爱、有趣之处。面对自己喜欢的昆虫,找到它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让大家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它,认识它。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引领学生朗读对应的语句,并引领学生为它画像,为它做份备忘录,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综合地体现出来。在交流与倾听中学会思考,学会提升。
2.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结合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说说昆虫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可以发挥想象,针对某一项技能,假设开发出某种产品为人类服务。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借鉴与他人交流的成果,必会畅所欲言。
38、琥珀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琥珀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脉络梳理:
全文共18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推测琥珀形成的时间。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39、荷花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荷花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部分(2、3):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三部分(4、5):写我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在本节课中,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学生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40、富饶的西沙群岛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富饶的西沙群岛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挺等12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第1自然段从海水、海底、海里、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语句来写的。3.借助文中语句,尝试围绕一个意思介绍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第二部分(25):按照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第三部分(6):写西山群岛必将变得更美丽,更加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