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一个接一个分段段意

学习分享 2023-09-14 14:35:05

一年级上册一个接一个分段段意

1、一年级上册一个接一个分段段意

一年级上册一个接一个分段段意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我正玩着踩影子被大人叫回家睡觉,但是觉得睡着可以做好梦。

第2小节:写我正做着好梦被大人叫起床上学,但是觉得去学校依然很开心。

第3小节:写我正和小伙伴玩上课铃响了,但是觉得听老师讲故事依然很快乐很有趣。

第4小节:写产生疑问:别的小孩是否也像自己一样。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接近,所以学生能很快地体会课文中的孩子的心情,同时和学生实际相结合,更能教育学生在今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感,让他们感悟出文中我的情感变化。

2、一年级上册项链分段段意

一年级上册项链分段段意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第2自然段:写了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场景。

3、一年级上册项链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项链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第2自然段:写了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场景。

4、一年级上册影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影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影子常常在我前后,像一条小黑狗。

第2小节:写了影子不离我左右,是我的好朋友。

5、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分段段意

《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介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生长。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

第二部分(2-3):写夏天里植物、动物、山、地、河和铁轨、柏油路都在快速地成长。

第三部分(4):写夏天里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

6、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明真相还自以为是。

段落大纲: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故事的背景,引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第二部分(第2、3段):小鸟告诉青蛙他来自很远的地方。

第三部分(第4、5段):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第四部分(第6、7段):青蛙不相信天很大,小鸟让青蛙跳出井看一看。

7、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分段段意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诗共5节。

第1节:提出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这一问题。

第2节: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借助风力传播。

第3节: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挂住动物的皮毛。

第4节: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靠太阳晒。

第5节:告诉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

8、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分段段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春天的景色和万物生长的样子。

第2小节:写夏天农忙的情景。

第3小节:写了秋天农忙的情景。

第4小节:写出了冬天忙完农事后农民伯伯轻松愉快的心情。

9、二年级上册拍手歌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拍手歌分段段意

全文共10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告诉我们动物世界很新奇。

第二部分(第28节):描绘动物们生活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9、10节):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

10、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来到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大家一致认为不会叫是很大的缺陷。于是,小狗向小公鸡和杜鹃学叫,结果却引起了很大的误会。

段落大纲:

全文共5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孤零零的小狗不会叫,收到了指责。

第二部分(1024):小狗终于学会了像公鸡那样叫,结果,受到了狐理的取笑。

第三部分(2537):小狗向杜鹃学叫,差点儿被猎人打中,小狗吓得拔腿就跑。

第四部分(3852):小狗三种不同的结局。

11、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分段段意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4):想象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做功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59):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妈妈扬起了双臂。

12、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分段段意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第二部分(27):写孙中山在课堂上敢于提问。

第三部分(8、9):写孙中山认为为了弄清楚道理,即使挨打也值得。

13、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分段段意

张之路,生于北京,山东诸城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其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其代表作品有《霹雳贝贝》《傻鸭子欧巴儿》等,凭借《小黑和小白》荣获第二届图画书时代奖银奖。

段落大纲:

全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红头与青头玩捉迷藏游戏,红头悄悄地躲进草堆里,却被一头大黄牛吃草是卷进了嘴里。

第二部分(819):写红头在青头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艰难历程,终于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

第三部分(20、21):写红头感激青头,青头笑着安慰红头。

14、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描写盘古开天辟地及创造万物,赞颂了盘古不怕牺牲、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品格。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沉睡在混沌一片的天地里。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盘古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15、四年级上册观潮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观潮分段段意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景象。  

16、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分段段意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蝴蝶要怎么办?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我是怎么样为蝴蝶着急的。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一个女孩告诉我蝴蝶是有家的,但我没见过下雨时蝴蝶到底藏在哪里。

17、五年级上册松鼠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松鼠分段段意

《松鼠》一课不同于《太阳》,语言活泼有趣,学生没有接触过,并且课文介绍说明松鼠的信息比较多,要求整理这些信息并分条写下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范例引导,梳理个部分层次,帮助每一位学生逐步达标。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先总说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再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来说明松鼠驯良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18、五年级上册小岛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小岛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将军上岛后,发现海军士兵种菜的事,表现了将军和海军士兵心系祖国的情怀和守卫祖国的担当。

脉络梳理:

全文共3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小岛的样子和特点。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写将军刚上岛时发生的事情:发现菜地,最后决定留下来吃晚饭,并住一晚。

第三部分(第2035自然段):写晚饭时发生的事情:将军看到菜地全貌,之后到饭堂给战士们分蔬菜汤。

第四部分(第36、37自然段):写清晨发生的事情:将军离开后向着小岛行了一个军礼。

19、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英法联军野蛮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多和珍贵,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砸、烧以至毁灭的经过。

20、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21、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分段段意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有着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童年时代与桂花有关的一些事情,表现了桂花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和喜悦。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我离开家乡到杭州后,常常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并时常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22、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分段段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们姐弟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精心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写父亲和我们吃花生、议花生。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23、五年级上册搭石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搭石分段段意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溪是乡亲们的必经之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为了通过小溪,人们在小溪里摆放搭石。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老人摆搭石的情景,反映了老人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24、六年级上册穷人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穷人分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部分(第1227):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25、六年级上册草原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草原分段段意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写作者初到草原时高兴的心情和看到的草原美景。

第二部分(25):写草原人民身着盛装热情欢迎和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26、六年级上册灯光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灯光分段段意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部分(12):写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了这位年轻的战友。

27、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分段段意

在茫茫的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这些问题既有文学的浪漫想象,又有科学的理性追求。文章前言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生命之谜怀着极大的兴趣。所以这篇文章是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出发点选入教材的,既符合六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29):写人类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研究历程。

第三部分(10):写人类一直在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28、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分段段意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述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赞美了大榕树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29、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分段段意

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分段段意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

30、四年级上册天窗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天窗分段段意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通过对大人的感谢说明天窗是神奇的。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是两次,而是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感受再读相关的句子。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31、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分段段意

《梅兰芳蓄须》 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 主要讲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交代了梅兰芳先生的身份、职业、习惯等。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具体记叙了梅兰芳先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以及抗战胜利后又重新登台演出的事,体现了他坚定的民族气节。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深化主题。从表演艺术和民族气节两个方面对梅兰芳先生进行了高度评价。

32、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分段段意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科学家们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辽西有了重大发现。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主要写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历史进程。

1.引导学生归纳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是课文的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把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简单化。2.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33、三年级上册赵州桥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分段段意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县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3.结合图文,能初步了解赵州桥,知道赵州桥的设计为什么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赵州桥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2、3):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第三部分(4):总结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34、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本文作者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还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正面描写和小通讯员、炊事员等人的侧面描写,叙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要求他还回去。

第三段(第5~8自然段):赵一曼倒掉了通讯员给她盛的高粱米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第四段(第9~11自然段):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35、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分段段意

本课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

段落大纲: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9):写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1017):写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1.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对话、重朗读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

2.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36、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分段段意

《父亲、树林和鸟》本文主体部分由我和父亲的对话组成,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也应对了第七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题。除了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感受本课独特的语言特点,积累句子。

段落大纲:

全文共2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写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树林和歌唱的鸟。

第二部分(223):具体写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37、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分段段意

这则寓言故事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在故事中,池子嫌河流太累,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那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本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发现人物本质追求上的不同。分角色朗读则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展现对人物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悟人物品质,明白寓意。也在交流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字词方面侧重于学生活动卡,让学生在预习之时主动认识、记忆生字,课堂以小老师领读,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对生字的学习为主,提高学习效率。

38、六年级上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分段段意

这篇课文介绍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掉敌人的 暗堡为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第一部分(1):描述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第二部分:(2-7):讲述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

第三部分(8):前进的道路被炸开,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解放了隆化。

39、二年级上册找春天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找春天分段段意

1.会读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本课冲、寻等10个生字,会写春天、寻找等9个词语。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春天来了,孩子们去田野里寻找春天。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早春景物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们找到春天时的欣喜之情。

这节课主要选择以读代讲的方式展开教学。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第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句子,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掉冲出奔向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学生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

40、二年级上册一匹出色的马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一匹出色的马分段段意

这是一篇短小而优美的散文,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写景与叙事交融,巧妙地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满含亲情和关爱的家人郊游情景中。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

第1自然段:写我们一家去郊外散步,欣赏郊外的美丽风景。

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田野里的景色。

第3自然段:写景色太美了,我们不舍得回去。

第4、5自然段:写妹妹因为走不动而央求妈妈抱着她,可是妈妈没有答应。

第6自然段:写爸爸拾起一根柳条,让妹妹骑着柳条马回家。

第7自然段:写妹妹骑着柳条马第一个回到了家。

要先入境,方能入情。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了情境体验对于情感理解的重要作用。

1.借助想象再现情境。借助景物描写体现人物心情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知文字中蕴含的景物,并对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借助音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学生带进文字描绘的画面中;接下来,引导学生将这些头脑中的画面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最后,借助画面建立的美感,引导学生诵读。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情境再现,使文字与情感完美融合。

2.借助表演再现情境。妹妹因为年纪小,走不动,向爸爸、妈妈求助的画面,以及妹妹看到那根又长又细的枝条兴奋地骑上当马的画面,都是文章的留白处,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再现画面,趣味中感知妹妹的天真与可爱。这样富有情趣的设计不是比一味地讲解、分析更深入人心吗?

手机扫码阅读一年级上册一个接一个分段段意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