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学习分享 2024-07-08 12:33:05

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其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2.第24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鬼子的?表现了鬼子怎样的特点?

这一段是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鬼子的,表现了鬼子凶狠、可怕的特点。

雨来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3.雨来为什么能成为英雄?他身上具有哪些品质?

(1)雨来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中,父母都是抗日积极分子,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他从小就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2)雨来在夜校老师的教导下,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思想基础。(3)雨来机智勇敢,游泳本领高超,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客观条件。(4)日本鬼子侵略他的家乡,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雨来具有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4.文中共有几次写到游泳?对表现小英雄雨来的性格有何作用?

共三次写到游泳。第一次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写雨来的水性特别好,为下文写雨来从敌人的枪口下脱险作了铺垫。第二次在第45自然段,用一个生动的例子,具体地写出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表现了雨来的机智灵活,这正是他后来和鬼子做斗争的重要条件。第三次在第53自然段,这里不但再次说明雨来游泳本领高,而且进一步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性格,赞扬了雨来确实是一位小英雄。

2、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小英雄雨来组词拼音

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小英雄雨来组词拼音

晋 (jn) 东晋、西晋

炕 (kng) 火炕、土炕

铅 (qiān) 铅笔、铅球

迈 (m) 迈步、迈开

呜 (wū) 呜呜、呜咽

栓 (shuān)门栓、枪栓

胳 (gē) 胳膊、胳肢

膊 (b) 胳膊、赤膊

劫 ( ji ) 劫难、抢劫

绸 (chu) 丝绸、绸缎

扒(bā)扒开 扒拉 扒皮

敌 ( d) 敌人、敌机

尸 (shī) 尸体、死尸

趁 (chn) 趁机、趁乱

慌(huāng) 慌张、慌乱

3、四年级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第3自然段中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再次用了问句的形式,直接抒发了作者在多次猜想过后毫无所获的万分着急之情,与前文相互照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忧与关爱。

2.第4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种反复手法的运用把作者急切的心情表达得更加强烈,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3.文中多次反复出现我真为蝴蝶着急,你怎么理解?

因为作者关心蝴蝶、爱惜蝴蝶、疼惜蝴蝶、怜爱蝴蝶,为蝴蝶的住处而担心、发愁。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以问题和思索为线索来表达。本文以作者的思绪为线索展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再进行否定,再想,再否定,可见作者对蝴蝶非常关心,是在用心思考它的去处。

5.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会躲在哪里呢?

答:可能会躲在冒着炊烟的屋檐下。

6.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答:(1)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2)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3)身上的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4)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7.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蝴蝶的担心、关爱之情?

答:第1自然段中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刻画,第2自然段中对蝴蝶的弱小形象的刻画,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蝴蝶的担心。第3、4自然段,作者的猜想与追寻也表现出对蝴蝶的担心与关爱。

4、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

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3.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4.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卫鸟形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5、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联系全文想一一想: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精心选择住址,把巢穴选在向阳的地方,门口有草丛掩盖;巢六是它一一点儿一一点儿挖掘的,没有半点儿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还会随着天气和身体变化不断地改进巢穴。可见,蟋蟀对自己的巢穴要求多么高,不像其他昆虫那样随便找个巢穴就住下来。

2.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阳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优良,可见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虽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体建成的,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和后腿,这与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块、推土、铺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一个伟大的工程。

6、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2.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3.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不只写脚,而要先写叶子呢?原因有两个:一是爬山虎的叶子靠脚才能够爬满墙,这满墙的叶子,正是脚的功劳,进一步突出了脚的作用之大;二是我们通常先看到的是爬山虎的叶子,仔细观察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所以先写了叶子。

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是怎样变化的?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它在墙上才贴得很紧。

7、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4.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8、四年级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为什么要介绍陀螺的别称?

绍陀螺在故乡的别称是冰尜儿,一方面给读者做更多介绍,另一方面使文章用词更具生活乐趣,让读者倍感亲切,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我的陀螺遭到同伴们嘲笑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3.仔细阅读第9、10自然段,说说在描写斗陀螺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陀螺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把陀螺写活了,好像陀螺也有了思想和意识,将小陀螺和大陀螺交战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4.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

虽然胜利小如微尘,但对于作者这样好胜心强的孩子来说也是足以陶醉许久的一件事情。

5.作者从斗陀螺这件事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作者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才能、品质、行为等是不可能单单从外貌上就能看出来的,海水也是不可能用斗就可以测量出来的。这警示我们在生活中看待事物或问题不能从表面出发,而要看其内在本质。

6.为什么说我取得赛陀螺的胜利是辉煌的时刻?

一是我喜欢赛陀螺,到处找木头做陀螺,但是没有成功,我对赛陀螺充满着期待。二是叔叔送我的陀螺不那么帅气,我对它取胜不抱希望,但它最终战胜了大陀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我非常激动,认为这是辉煌的时刻。

9、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天都峰有哪些特点?

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天都峰有高、陡的特点。在爬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缺乏自信,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在与老爷爷相遇并交谈后,我受到鼓舞,有了爬向峰顶的勇气;最后我克服重重困难,奋力爬上了天都峰顶,此时,我既兴奋又激动。

3.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说明有了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才使我们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使我和老爷爷爬上了天都峰。

10、四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答: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不愿给日本人演戏,为躲避纠缠,他先是藏身上海租界,然后去了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2、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答:(1)四处躲避日本人,想尽各种理由拒绝演出,甚至蓄须明志。(2)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顿,只能卖掉北京的房子。(3)为拒绝演出,找医生朋友打伤寒预防针,连日发高烧,差点儿丢了性命。

3、梅兰芳为什么斩钉截铁地拒绝为日本人庆祝大东亚圣战演出?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将侵略亚洲及其他国家的战争称为大东亚圣战,用以美化自己的侵略行径。梅兰芳不想被其利用,所以拒绝。

4、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答:题目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了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5、从梅兰芳给自己打伤寒预防针一一事可以看出什么?

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打伤寒预防针的做法,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梅兰芳身上所具有的坚定的民族气节。

6、你觉得梅兰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梅兰芳先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11、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鱼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小鱼都游到水面上,与平时小鱼偶尔才会游到水面上的情形不同,这更增加了小白兔的疑惑。都在句中表示所有的。

2.请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燕子为什么低飞?

因为下雨前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燕子要捉到虫子就必须非得很低。

3.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下雨了吗?为什么

不可以。下雨了是雨已经下了。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本文讲的就是下雨之前的一些现象,所以以要下雨了为题更合适。

12、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端午节要吃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2.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从盼着我们回去你能体会到什么?盼着我们回去可以看出端午节也是一个全家团圆的节日。

3.作者写粽子的样子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吗?作者是按由外及里写粽子的样子的。饺子是用白白的面皮包的,里面是肉和蔬菜等做成的馅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

13、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4、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15、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2.五根手指分别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大拇指:(长处)最肯吃苦、默默奉献;(短处)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食指:(长处)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短处)不窈窕,曲线强硬。中指:(长处)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短处)沽名钓誉、华而不实。无名指和小指:(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短处)能力薄弱。

3.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恰当的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严谨,语言风趣幽默。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明五根手指的作用是不同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样子上的差别他们的力气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这让我们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二是让我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集合在一起,就根根有用。人也是这样,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做好。

16、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1)小艇行驶速度极快。(2)到拥挤的地方、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急转弯。

2.课文是怎样表现小艇和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的?

作者通过描写人们乘坐小艇的情景及小艇白天动、夜晚静的对比来表现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7、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沃克医生为什么认定病人是军人?

沃克医生曾经当过军医,根据伤口就能判断出来;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能如此镇定从容,这是一名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由此,也可以判断出来。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病人为军神?

军神是沃克医生对病人在做手术时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扬。病人在手术中能忍受一切痛苦,具有不怕一切的大无畏的精神。他所表现出来的意志跟钢板一样坚强,是一般军人做不到的。

3.刘伯承刚开始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最后又为什么要说出来?

刘伯承在战斗中受伤,深知自己是敌人捉拿的要犯,加上对沃克医生的为人不了解,所以不敢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最后说出来,是因为他看到沃克医生医德高尚,值得信赖。

4.本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

用大量笔墨描写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以此来衬托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

18、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这首诗讴歌的对象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童趣(往事),诗中写我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倾听母亲讲述儿时的趣事。

2.诗中这些事是哪些事?这些事为什么令诗人回忆?

指儿时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菜园里,藤萝垂挂在廊亭边,我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生活中的趣事。这一切都带给我童年的快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述儿时难以忘怀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母亲的依恋。

19、四年级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千年梦指的是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指的是什么?

千年梦指的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千年梦圆在今朝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嫦娥工程探月成功,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2.中华民族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千年梦的?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着不断地尝试。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奇妙想象。明代的官员万户首次尝试乘火箭飞行。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07年10月24日,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3.杨利伟说的三句话向人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1)飞船很安全,很稳定;(2)作为一名航天工作者顺利完成了任务,有着无比喜悦的心情;(3)作为中国人,流露出无尽的自豪感。

4.嫦娥四号探月活动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1)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了第一张月背近距离拍摄的清晰的月表形貌图;(2)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互相拍摄,在月球背面留下了历史性的珍贵影像。

20、四年级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恐龙和鸟各有什么特点?

恐龙:凶猛 、笨重、迟钝、茹毛饮血;

鸟:行动敏捷、性情温顺、可爱

2、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的能力。

21、四年级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小人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小人鱼是一个纯洁、善良、勇敢的人。她没有因为自己的爱去破坏王子和公主的爱情,说明她很纯洁;她因为爱王子,把自己美妙的声音给了巫婆,说明她勇敢;她没有因为求生而杀死王子,说明她很善良。

2.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对王子婚礼的盛大场面进行描写?

王子和公主神圣的婚礼仪式,是小人鱼羡慕而不可及的,看到王子幸福,小人鱼也就放心了。这里王子的幸福和小人鱼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小人鱼舍己为人、善良的高贵品质。

3.文中的巫婆、小人鱼的姐姐们的出现,对文章的故事情节起到什么作用?

他们的出现能使故事更加奇妙,情节更加曲折,更加引人入胜,增强了童话的魅力。

22、四年级下册第27课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7课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春天不肯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什么?巨人明白了吗?

巨人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是因为自己太自私了。他不该把孩子们赶出花园,不该独享花园里的一切,因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2.作者写了乡下的景色,又写了巨人花园里冬天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乡下春天的美丽景象与巨人花园里的寒冬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能更加突出巨人花园里荒凉、寒冷的景象。

3.第11自然段写巨人看见一幅奇特的景色,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孩子们来到花园里,桃树纷纷开花了,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而孩子没有触摸到的桃树依然被雪霜覆盖。

4.巨人为什么拆除了围墙?

巨人看到花园角落里小男孩因爬不上树而哭泣,桃树想尽力帮助小男孩而最终无能为力的情景,明白了是自己的自私赶走了孩子们,也赶走了春天;认识到有孩子的地方,才会有春天,才会有快乐。因此,他拆除了围墙。

5.本文是怎样揭示出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道理的?

本文抓住巨人的态度变化、感觉变化和花园的景色变化,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巨人由自私、冷酷地驱赶孩子们,到后来看到可怜的小男孩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并幸福地生活在孩子们中间的过程。故事在无比的幸福中结束,揭示出了道理。

23、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海面上雾很大,能见度低。

2.文章第2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诺曼底号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为后来诺曼底号的遇难作铺垫,给以读者强烈的冲击力。

3.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忘记了。哈尔威船长是真的把自己忘记了吗?

不是,哈尔威船长认真负责,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想到的只有乘客和其他船员的生命安全,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因为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忠于职守,舍已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已,最后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1)他是一位沉着镇静的船长。在轮船遇险的时候,他组织大家井然有序地进行救援,有序撤离,表现得异常沉稳,临危不乱。(2)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面对人们争抢救生艇逃生,哈尔威船长迅速稳住局面,肩负起挽救更多人生命的责任。(3)他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乘客得救了,他却仍在轮船上。

24、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月黑雁飞高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诗既交代了时间月黑之夜,又烘托了战斗的紧张气氛。

2.诗的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好处?

对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25、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说明理由。

从 落花未成阴推断应该是暮春季节。

3.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

26、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把雨来比作小鸭子,既表现了雨来游泳本领高,又表现出了雨来的顽皮可爱。

2.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3.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用鹰的爪子来比喻扁鼻子军官伸出的两只大手,表现了敌人的凶狠,表达了作者对鬼子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4.有志不在年高。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5.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运用反复,强调了大家见到雨来还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感情。

27、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55段,可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写雨来上夜校读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第1524自然段):写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第2541自然段):写雨来与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第五部分(第4246自然段):写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

第六部分(第4755自然段):写雨来在敌人的枪口下巧妙逃脱。

28、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由老媪磨铁杵的行为,你想到了哪句俗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文中为什么要写李白未成,弃去?

未成,弃去与故事结尾处还卒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妇人铁杵成针的意志对李白的影响极大。

3.这则文言文,作者是怎样的塑造李白这个人物的?

通过对李白前后不同表现的刻画,表现了李白及时悔改而发奋用功的品质。

29、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

(1)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2)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3)它既胆小又勇猛。

2.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的特点的?

(1)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淘气;(2)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疼;(3)肆无忌惮地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

3.第4段中,既写到猫什么都怕,又写猫勇猛,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这正好揭示了猫性格的古怪,胆小与勇猛敢斗同时体现了在猫的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4.文中小梅花指的是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小梅花指猫的脚印,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猫踩在稿纸上的爪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作者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老实时,列举猫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的事例,写猫贪玩时,列举猫一天一夜不回家的事例,写猫尽职时,列举了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蹲守、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事例都具体表现了猫古怪的性格。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列举了它玩妈妈的尾巴、玩鸡毛、摔跤、打秋千等具体事例来表现。

30、四年级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在第1小节中,作者用了温柔来形容泥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温柔一词描绘了泥路的柔软,表现了泥路的美好。

2.智慧书页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风蝶儿五彩的翅膀比作智慧书页,风蝶儿在阳光下下扇动美丽的翅膀,一开一收,表现了它的自由快乐与生命的活力。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一句中,把一瓣瓣改成一瓣一瓣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一瓣一瓣不能够把小白菊连续开放的情形表达出来,体现不出绽透所表达的程度。

4.读最后一小节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雨后的太阳照着大地,云开雾散,溪水在温风中漾起美丽的波纹,山中的绿树在雨后显得更加翠绿,天上的云朵也在悠闲地飘动。

5.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哪些词句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这首诗中不少词句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比如本来雨后的泥路泥泞难走,令人生厌,诗人笔下雨后的泥路却是温柔的,写出了泥路的柔软和可爱。又如诗人写小草炫耀它的新绿,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小草的快乐与自豪。

31、四年级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白桦的?

这首诗是按总分的顺序来描写白桦的。

2.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白桦的美?

写白桦在雪中的美、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在朝霞中的美。

3.文章以白桦为描写对象,表现了白桦怎样的形象?

本文以白桦为描写对象,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白桦之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挺拔之美。

4.白桦外在形象是怎样的?内在气质是什么?

白桦外在形象是挺拔、秀美、洁白;白桦内在气质是含蓄、高洁。

32、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铁罐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2.课文第一部分,铁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陶罐呢?

铁罐的态度由傲慢变成轻蔑,后来又变成恼怒;陶罐的态度一直没变,始终是那样谦虚而平和。

3.人们为什么没有找到铁罐?

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当它遇到溶解在水中的氧时就会发生反应,随着时间流逝,铁就会被层层氧化直到最后完全被氧化,变成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连影子也没见到的原因。

33、三年级下册第4课昆虫备忘录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4课昆虫备忘录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中的这份备忘录记录了哪几种昆虫?

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

2.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拟写小标题的?

复眼是根据蜻蜓和苍蝇的特点拟写的,花大姐是根据瓢虫的外形拟写的,独角仙和蚂蚱是根据它们的名字拟写的。

34、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本文的题目是《燕子》,为什么要写美丽的春景?

描写春景是为了交代燕子活动的背景。春天有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黄的白的花,青的草,绿的叶这已经是烂漫无比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是在美丽的春光中活动的,进一步突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

2.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这样美丽的景象比作图画,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赞美了象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5、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枣核为什么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

枣核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不断地折腾衙役,是让衙役困乏和大意,这样,呀真的迁走牲口时,也就不会遇到麻烦了,体现了枣核的聪明机智。

2.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不仅勤快、聪明、动作灵敏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36、三年级下册第21课我不能失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1课我不能失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在大家要出门的时候,宋庆龄因为什么停住了脚步?这时她可能在想什么?

因为她突然想起小珍今天要来家里找她学叠花篮。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应该做到,所以她停住了脚步。

这时她可能在想:我不能去伯伯家,我要在家等小珍,我不能失信。

2.你认为宋庆龄为了不失信于人而放弃去伯伯家的做法值得吗?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值得。因为诚信是做人之本,只有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宋庆龄这样做让人非常敬佩。

我要向宋庆龄学习,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37、三年级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梦幻泡泡

2.作者围绕吹肥皂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围绕玩吹肥皂泡写了做肥皂水、吹泡泡、欣赏泡泡和产生的联想四个方面的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肥皂泡的美丽?

作者从肥皂泡的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等方面描写了肥皂泡的美丽。

38、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剃头大师指的是我,害人精是指剃头师傅。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所以称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

2.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因为表弟小沙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可以在他头上随意乱剪,只要能把头发剪下来,没伤到耳朵,小沙就觉得满足,所以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

  刚开始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

4.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比剃头师傅还熟练呢?

因为我是随意乱剪的,并没有技术,所以速度很快,这使我生出了自己比老剃头师傅还熟练的错觉,反映了孩子的单纯与淘气。

5.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得好不好?为什么?

服务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答应付给我的五块钱。

6.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39、六年级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小说的重点部分是写鲁滨孙漂流到岛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想方设法克服了那些困难。

2.浏览节选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节选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3.鲁滨逊是靠什么来估算日子的?

鲁滨逊采用用刀子在木杆上刻痕的方式来记录日期,为了计算一周、一月而把相应的刻痕画长一倍。这说明鲁滨逊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4.鲁滨逊为什么希望狗能同自己聊聊天?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非常寂寞,以至于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反映了鲁滨逊孤独和无奈的心情。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好处和坏处相比,实际上是什么的对比?鲁滨逊将它们都列出来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好处和坏处相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

鲁滨逊将它们都列出来反映了他能够理智地对待自己目前的处境。

40、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而且,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4.是什么让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留下了这样一段传奇?

(1)唐东杰布有一颗为民造福的善心,发下誓言并坚持实行;(2)得到了善良的藏族人民的支持,如能歌善舞的七兄妹,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等。

41、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他(她)怎样的一种情感?

主人公是织女;《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2.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从中任选两种,并举例加以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夸张、比喻、反复(叠词)、反问等(任选两种);示例:对比,以织女灵巧却织不成章,用对比手法描写了不幸的织女的孤独、哀怨、痛苦;夸张和比喻:以如雨的夸张手法,表达织女对牛郎的日夜思念,有力地别打了作者对织女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反问:追问河汉并不长,为什么不能相见,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反复(叠词):增强了节奏感和音韵的协调,自然贴切地状写了物性、传说,抒发了不尽的情思,形成独得之神韵。

3.这首诗中多处运用叠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一共十句,却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等。这些叠音词不但在表现出质朴、清丽的民歌特点,而且很富有音乐感;在内容上,也能更好地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细腻地表达出深婉的情思。

42、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为什么要略写?

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等待喝粥的过程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文章对八儿等待喝粥时的各种心理活动描摹得非常具体、细腻,写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逐步渲染,层层蓄势,把八儿想吃而不可得,焦急、期盼,好奇而惊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八宝粥的香甜、诱人,也展示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童真童趣。而在吃粥环节,并未详写吃粥的过程,而是描写吃粥的香甜和满足,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2.这篇文章在写等粥部分时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等粥部分是以八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为线索的。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对腊八粥充满美好想象,最后到亲眼看到腊八粥时的惊讶,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构成了等粥部分的线索。

3.从描写八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孝顺的孩子。

4.文中描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

文中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作用是从侧面烘托出腊八粥的香甜、好喝。

43、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3.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4.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

44、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为什么说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呢?

因为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所以说真有意思。

2.作者猜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3.作者猜测孩子们在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他们在森林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4.文中几次提到祖先的摇篮?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文中两次提到祖先的摇篮,因为祖先在原始森林里过着快乐的生活,他们在那里生活、成长。原始森林为祖先提供了生活的保障,就像为婴儿提供安全、快乐的摇篮一样。所以说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5.我们应该向祖先学习些什么?

学习祖先的乐观,简单的生活方式,以苦为乐的精神。学习祖先对森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你怎么看待祖先掏鹊蛋的行为?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只能通过采野果、掏鸟蛋等方式维持生存。我们现在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生活资源,所以我们不能掏鹊蛋,而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

45、二年级下册第21课青蛙卖泥塘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21课青蛙卖泥塘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青蛙为什么卖泥塘?

青蛙觉得这儿不好,想搬到城里去住。

2.老牛是怎样评价泥塘的?他为什么没有买泥塘?

老牛觉得在泥塘里打滚很舒服, 但是对泥塘周围没有草不满意,所以没买。

3.青蛙听了老牛的话是怎么做的?泥塘周围有了怎么的变化?

青蛙听了老牛的话,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4.野鸭为什么没有买泥塘?青蛙听了野鸭的话又是怎么做的?

野鸭觉得泥塘里的水太少,所以没有买泥塘。听了野鸭的话,青蛙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导泥塘里来。

5.青蛙的泥塘变得这么好,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青蛙能够虚心接受小动物们的建议,并能通过辛勤的劳动努力去改造它,让泥塘逐渐完美起来。

6.青蛙为什么不卖泥塘了?

因为泥塘变得很美丽,适合居住,所以青蛙不卖泥塘了。

46、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老马让小马去做什么事?小马的心情是怎样的?

老马让小马帮她把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

2.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小马不知如何是好。他看见一头老牛,于是就向老牛请教。

3.同是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和松鼠对河水深浅的判断会截然不同?

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刚没过它的小腿,它说的河水很浅,是符合自身实际

的;小松鼠个头矮小,河水是可能把它淹没的,所以他说水很深。

4.为什么小马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又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因为小马比老牛矮,比松鼠高。虽然河水的深浅没有改变,但小马从水淹没自己的身体的位置,感觉到河水并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手机扫码阅读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