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节日情景是怎样的?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节日情景是怎样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节日情景是怎样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写出了诗人独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想象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而少自己的孤独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该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2、你的脑海中,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你的脑海中,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答:大海的项链是金色的项链,指的是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脚印。
3、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杯子有7个
勺子有5个
盘子有6个
杯子最多。勺子最少。
4、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1.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2.想一想,要找的是谁?3.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
1.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答案:教室前面有黑板,黑板的左边是电视机,
在黑板的上面、国旗的下面有8个大字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教室中间摆了课桌。
2.想一想,要找的是谁?
找第1排从右数第3个同学。(淘气)
3.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
这个物品在电视机的下面。
电视机的下面有书本、花盆和地球仪,是什么呢?
在地球仪的左边。我知道了,是花盆。
5、语文园地三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在写下来。
写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在写下来。
点拨: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交代玩具的名字,然后把玩具介绍一下,再说说你的玩具有哪些玩法,怎么玩。注意把话说完整。
例:我有好多玩具:布娃娃、变形金刚、赛车、积木、皮球、篮球 在这些玩具中,我最喜欢变形金刚。变形金刚是我今年过生日时爸爸给我买的礼物,每天作业写完我就开始玩变形金刚,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汽车,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一个机器人,有时又把它变成一架大飞机。有一次妈妈加班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天很晚了,可是妈妈还没有回来,我心里非常害怕,一抬头看见了变形金刚,它好像在对我说:不用怕,有我呢,我连忙把变形金刚拿到了书桌上,又认真的写起了作业。从此以后,每次妈妈不在家,我都把变形金刚拿过来和我作伴,它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6、选做: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些?
⊙选做: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些?
示例:彝(y)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杀牲祭祖,进行斗牛、摔跤、赛马等活动。晚上举行篝(gōu)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瑶(yo)族的达努节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达努节的日子。这天,人人华服盛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蒙古族的那达慕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射箭等比赛,还有美妙动人的歌舞表演。
7、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参考答案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第一个和第三个是角,其他的不是。
8、下面的词语哪些是写狐狸的,哪些是写老虎的?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试着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是写狐狸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是写老虎的。(表演故事略)
9、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风俗都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风俗都有哪些?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祭扫。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蒿。
乞巧节:乞巧。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踏秋、赏菊、登高。
10、我国拥有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我国拥有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举例:
元宵节:在这一天我们要猜灯谜、吃元宵
清明节:在这一天我们要扫墓、踏青
端午节:在这一天我们要包粽子、赛龙舟
乞巧节: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见的日子,是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节:在这一天我们一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这一天是老人们的节日,要敬老、踏秋赏菊还有登高。
11、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是对是错?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是对是错?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病不是别人的话都不可信,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们自己尝试,我们可以根据别人给的经验做判断。就像有危险的事情,我们就不要轻易的尝试了。
12、你见过什么样的雨,是怎样的情景
你见过什么样的雨,是怎样的情景
毛毛雨:在家里的时候看着天气是阴沉沉的,还以为是多云,可是当走出去的时候就会发现,毛毛雨细如牛毛,斜斜地织成一片,轻轻地如自天而降的轻纱。张开耳朵静静听,却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毛毛雨无声无息地下着,下的天潮潮,地湿湿,真是润物细无声毛毛雨躲过了眼睛,骗过了耳朵,却调皮地跳进了领口,冷不丁地让人缩起了脖子。
阵雨:天空的乌云密布,突然就随着哗的一声,像是千万支箭一齐离弦的声音,豆大的雨珠从天而降,砸在树叶上,砸在人们身上,人们奔跑着,逃离着这枪林弹雨般的袭击,哗哗的雨水酣畅淋漓,洗掉了地上的圬垢,还没走到目的地雨就没有了,来的快去的也快。
暴雨:没有一丝征兆,天突然的变黑了,顿时豆大的雨就下了下来,一颗一颗的非常大,没几秒一个水坑就变成了一个小池塘,大风、大雨就吹过来了,还伴有雷电,很是吓人,这时候爸妈就说,赶紧把电视给关掉,不然电视要坏掉了。
13、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情景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吗?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情景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吗?
阵雨:阵雨的季节,一般都是在夏天。特别是连着的太太阳的,大家都觉得室内特别的闷热,室外又是特别的热,所以长期积存的热气,在云中积水,由于承受不住,就会从空中掉落下来,阵雨一般都是不连续的,而且范围也非常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的阵雨,明明是同一个地区,但是这边地上特别湿还伴有风下着雨,另外的一边却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就好像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罩子遮挡住了一样。
14、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情景那还记得吗?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情景那还记得吗?
阵雨:阵雨的季节,一般都是在夏天。特别是连着的太太阳的,大家都觉得室内特别的闷热,室外又是特别的热,所以长期积存的热气,在云中积水,由于承受不住,就会从空中掉落下来,阵雨一般都是不连续的,而且范围也非常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的阵雨,明明是同一个地区,但是这边地上特别湿还伴有风下着雨,另外的一边却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就好像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罩子遮挡住了一样。
15、你喜欢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哪个情景?和同学说一说
你喜欢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哪个情景?和同学说一说
我见过阵雨。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在空中挥舞;一阵阵雷声,像一面面巨鼓在空中敲打。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来。滴答,滴答雨声越来越大。哗啦啦瓢泼大雨来了,那雨猛烈极了。霎时间,从那灰蒙蒙的云中撒开千丝万线,将天和地缝合了。
16、学着课文《雷雨》写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情景
学着课文《雷雨》写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情景
我见过阵雨。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在空中挥舞;一阵阵雷声,像一面面巨鼓在空中敲打。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来。滴答,滴答雨声越来越大。哗啦啦瓢泼大雨来了,那雨猛烈极了。霎时间,从那灰蒙蒙的云中撒开千丝万线,将天和地缝合了。
17、结合课文,说一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结合课文,说一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答: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像个小姑娘,她是害羞的,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她同样是美丽的,有嫩绿的眉毛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也是活动的,能够熟练地弹奏着动人的音乐,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18、课文中给大家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习俗?
课文中给大家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习俗?
答: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蒿;七月七:乞巧;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敬老、踏秋、赏菊、登高。
19、三上第4课《古诗三首》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0、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九》练习题及答案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43=12(厘米)
(12+4)2=32(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周长是32厘米。
21、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2、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些传统节日?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些传统节日?
答:《元日》写的是正月初一春节
《清明》写的是清明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2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三年级语文下册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表达作者背井离乡在重阳节对故乡对亲人的真挚思念的一首诗。学习这首古诗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字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总结概括能力还是较弱。,要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生用多种读的方式展开教学把握全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难点是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探究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我将谈话法进行导入,并伴随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在他乡苦读。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开开心心地过节,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感受千古佳作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深入研读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
1.理解首联独、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体会出作者孤独、无奈的情感。
2.理解颔联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3.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
4.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巩固提高
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我设置了思考问题: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
这是一步学以致用的做法,学生不但对本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还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至此,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教师总结: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业:搜集王维的其他诗词,研读并赏析。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好的板书应该结构清晰,构思新颖,内容高度凝练。因此,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便于学生理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思念家乡亲人
少一人
24、清明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怎样的节日场景?
清明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怎样的节日场景?
答:这一首诗写的是有关于清明这一传统节日,从诗中的雨纷纷欲断魂等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春雨纷纷,同时也写出来了路人的的心情,本应该是家庭团聚,上坟扫墓,而今却是孤身一人,将内心的触景伤怀表现了出来。
25、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6、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练一练习题及答案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精确数: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
近似数:达3万多平方米,超过了7308万人次,约40万人次
27、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 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习题答案
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 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为祖国的医学事业而读书。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每年有几百万人死于癌症,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我现在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医生,攻克癌症,让人们健康、幸福地生活。
为了快乐成长而读书。入夜了,月光撒向大地,我静静地坐在台灯旁,看着《中外名人名著》,感觉特别好。看完后,许地山的《落花生》让我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冯骥才的《花的勇气》使我明白,在成长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去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28、蟋蟀比作人,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样写的好处?
蟋蟀比作人,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样写的好处?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
作者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样写的作用是(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更能吸引读者)。
课文主要采用拟人化的写法,本来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语言更加风趣幽默,使读者产生亲切之感,引起阅读的兴趣。而这个片段则是采用直接说明的方法具体地介绍蟋蟀的外形、体色、发声器、产卵器。语言准确,但没有课文那么生动有趣。
29、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孩子随时都可能从横木上掉下来,如果这时采取找梯子去救或用气垫接住孩子等办法都需要很多时间去准备。所以此时让孩子跳到海里是最好
的办法,海水有浮力,孩子不会淹死;而且这里有很多水手,他们可以及时跳入海中救起孩子,这样孩子得救的希望就很大了。
30、1、默读课文,说说牛郞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牛郞和老牛相处: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让有一点儿草叶土粒。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虽然不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牛郎也就满意了。
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
他和织女认识:
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一片树林,树林前边一个湖,那时候有几个仙女会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去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去做,果然认识了织女。
31、(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cm,宽是5cm,他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二》练习题及答案
10.(1)用字母表示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S=ab
C=2(a+b)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cm,宽是5cm,他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S=ab
=85
=40(cm)
C=2(a+b)
=2(8+5)
=213
=26(cm)
32、6.乐乐家书房的面积是16m²,正好用了32块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多少?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
6.乐乐家书房的面积是16m,正好用了32块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多少?
1632=0.5(m)
答:每块地砖的面积是0.5平方米。
33、7.已知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cm²。它的上底是4.5cm,高是3cm,下底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一》练习题及答案
7.已知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cm?。它的上底是4.5cm,高是3cm,下底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决。)
解:设下底是xcm。
(4.5+x)32=15
4.5+x=1523
4.5+x=10
x=10-4.5
x=5.5
答:下底是5.5cm。
34、5.明明的头长是20cm,身高是120cm,明明头长是身高的几分之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约分》
5.明明的头长是20cm,身高是120cm,明明头长是身高的几分之几?
20120=20/120=1/6
答:明明头长是身高的1/6。
35、说说牛郞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后练习及答案
默读课文,说说牛郞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牛郞和老牛相处: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让有一点儿草叶土粒。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虽然不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牛郎也就满意了。
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
他和织女认识:
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一片树林,树林前边一个湖,那时候有几个仙女会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去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去做,果然认识了织女。
36、“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感受:园子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爱园子中的一切。
37、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想一想,说一说。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天安门广场》练一练答案
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想一想,说一说。
第一幅是在1点拍的,第二幅是在4点拍的。
38、周长是160m,长和宽的比是5:3,这块长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答:这块长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500平方米。
39、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3.146-3.142
=113.04-12.56
=100.48(cm)
3.14(6-2)
=3.1432
=100.48(cm)
4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了哪些事?时间顺序是怎样的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了哪些事?时间顺序是怎样的
作者文中举例了三个科学家,分别是1962年谢皮罗、19世纪末密卡尔逊、魏格纳这三位科学家,他们都是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出真理的。
4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给你怎样的感受?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让我想起了与母亲相处时的情景,我依偎在母亲身边,诉说心事,给人温暖安逸的感觉
42、元日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节日情景是怎样的?
元日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节日情景是怎样的?
《元日》写的是过春节,写出了过春节时人们燃放爆竹、饮屠苏美酒、开门迎日、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节日。
古诗《元日》写的是春节,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43、三年级语文第九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第九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字组词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我会写:
旧ji(怀旧、旧事、念旧)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44、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欲 病好后,她的食欲大增。
魂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借 我需要借用你的卷笔刀。
酒 爸爸平常都是不喝酒的。
何 你为何要说谎呢?
牧 牧民们十分热情。
兄 他们家兄弟姐妹众多。
独 我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异 这两件物品差异太大了。
佳 元宵佳节,市场上热闹非凡。
字词解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45、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字词
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字词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我会写:
旧ji(怀旧、旧事、念旧)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46、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的关键。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表达了兄弟登高却独少我一人的遗憾之情。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的作品,语言质朴,构思简单,但感情真挚,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道出了所有漂泊他乡之人的内心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
4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什么的景色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什么的景色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亲人团聚、插茱萸、登高望远的场景
48、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知识点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知识点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一、生字组词
旧ji(怀旧、旧事、念旧)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二、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三、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四、问题归纳
1.《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写的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2.《清明》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清明节。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五、课文主题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写出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六、课后习题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主要描绘了春节人们放爆竹、畅饮屠苏酒、用新桃换旧符等热闹场面。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南春雨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亲人团聚、插茱萸、登高望远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