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学习分享 2024-04-26 14:35:05

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1、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出塞》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节阅读课,这个的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所以,导入选用这个单元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话题,和《出塞》这首诗歌保家卫国的情怀相契合。

古诗重在朗读,在读中悟情。所以在这一课中,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诗,让学生把诗读熟并完成背诵。《出塞》虽然仅仅四句话,27字,但营造的意境却非常的宏大。尤其是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文字意象简单,但时空的跨度极其大,四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以明月、边关两个意象,来营造意境。诗解一二句,先是让学生回想或引入有关明月的诗句,引出征人在外思乡之情,征人和亲人的彼此牵挂与思念。其次引入描写边关的悲惨景象的诗句,引发学生对征人命运的同情。从而引导学生对这种人间悲剧在历史长河里,亘古不变的理解,进而引出造成这种悲惨命运的思考。征人都憎恨战争但却没有退却,戍守边关、亲人分离的悲惨,引出结束战争的呼喊,引发学生想象作者和征人、亲人们发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在读中悟情。并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情怀。

这节课上,我的课堂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也不够简洁。在迁移学法,拓展学习其他边塞诗时,由于紧张而忘记总结学法,贸然就拓展,课堂衔接不够自然,需要我耐心磨练。

本课教学我注重了课堂预设,忽略了课堂生成。而课堂生成才是一堂课中最闪亮之处。课堂上,预设虽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缺少,只是我经验不足,在课堂上担心学生偏离,不敢去抓住生成的东西,也没有能力去抓。

《出塞》这堂课,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提高自我文学修养和课堂的驾驭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2、明天要远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明天要远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今天教《明天要远足》,在教学之前,我让小朋友自己读了好多次,但是从课堂的朗读反馈来看,大家的朗读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小朋友的语速较快,由于对课文内容的不理解,导致大家在朗读的时候没有情感,读起来和平常的儿歌差不多。所以今天的课堂上,我让小朋友们反反复复读了多多遍,在下午托管的时候进行检测,大部分小朋友能做到熟读成诵。

一、整体感知,以睡不着统领全文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诗歌中出现三次的翻过来翻过去的动作以及在唉的轻叹声中,体会睡不着的心情;然后品读三个小节的后半段,探寻睡不着的原因。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远足前的那个晚上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兴奋、开心、激动、期盼)

2.看插图,感受睡不着,教学睡字。

(1)出示文中插图,配上音乐,让学生说说从插图上哪儿看出小姑娘睡不着。

(嘴角往上扬,开心眼睛瞪得大大的,睡不着;月亮、星星都出来了,她还没睡着)

(2)教学睡字,认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教师手指插图中的星星月亮: 是呀,夜深了,月亮星星也困了,它们都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原来睡和眼睛有关,怪不得这个字是 目字旁。

3.品读诗歌,情感朗读。

二、品读诗歌,感悟睡不着的原因

1.梳理文中小姑娘睡不着的原因。

小姑娘翻过来,翻过去,怎么也睡不着,她在想些什么呢?请学生快速看看全文,找一找。

2.重点品读第一小节,感悟睡不着的原因。

(1)出示第一小节第二句,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2)指导情感朗读,读出问句的语气:这个语气词吗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和小问号在一起做朋友表示疑问的语气。

(3)想象海的颜色。大海真的有那么多种颜色吗?让学生猜猜海里会有哪些颜色?

(4) 配乐看大海美景图。情感朗读

(5)仿说句式,巩固问句。

出示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 )吗?

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只是读了课文,我就问:为什么文中的小朋友会睡不着?很多小朋友说因为她很想去远足/海边,还有的说是因为晚上灯没关才睡不着,还有的小朋友不明所以。由此可见,睡不着应该做为重点教学。

在教学睡的时候,我出示了睡的字形演变和图片,旁边写着眼睛(目)在打瞌睡时下垂。马上有小朋友反应过来:所以睡字表示眼睛下垂了,右边是一个垂。

在朗读时,先指导读好第一小节的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唉,轻轻地叹气,从唉字听出期盼、激动、高兴的心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在这一环节里一些小朋友读哎的时候还是流于表面,他们不觉得这有多么令人无奈,还有小朋友私下里说每次放假我都会出去旅游。

可见,光是要想读好诗歌,还需要深入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光是听老师范读还是不够的。

诗歌一共出现了三处唉,每处唉都占了一行,教学的时候,让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去读,尝试读出唉背后的含义,体会这些唉都包含了什么内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可以摇着头读,皱着眉读;也可以拖长语调慢慢读,读出唉里包含的贪玩、好奇、天真,读出孩子们对于明天远足的渴望和期待。并且联系生活经验,回忆自己远足前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并把这种情感融入唉这一轻叹声的朗读中去。

在第二、第三课时的时候,大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再来读这首儿童诗的时候,明显有了进步。此时,小朋友在课堂上也能说出文中的女孩睡不着是因为太期待去远足了、她很想天快点亮。有了理解读得才会更好。

文中还有很多轻声,我示范一个方之后,便让大家自己在文中把所有的轻声字都圈出来,大部分小朋友反应很快,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小朋友在读轻声的时候还是比较流利准确。

在后续的写话练习中,班里的小朋友们写得也很好,因为课文中提到了海、云,所以班里有很多小朋友在写话的时候写到了沙滩,而且不约而同地写着:那地方的沙子,那么柔软,那地方的大海,那么蓝。

还有一些小朋友别出新意,写到了我要去澳大利亚/日本/西湖/幼儿园,写得很有意思。例如:

我要去幼儿园远足。

那地方的木马,那么好玩。

那地方的沙子,那么奇妙。

那地方的下午还有点心,那么美好。

我要去美丽的西湖远足。

那地方的湖水,那么清澈。

那地方的杨柳,那么茂盛。

那地方的鱼儿,那么可爱。

我要去森林里远足。

那地方的小鸟的歌声,那么好听。

那地方的大树,那么遮阳光。

那地方的花草,那么好闻。

我要去沙滩远足。

那地方的沙子,那么柔软。

那地方的大海,那么蔚蓝。

那地方的小雨,那么可爱。

我要去美丽的长沙远足。

那地方的臭豆腐,那么臭。

那地方的海洋,那么天蓝。

那地方的烟花,那么灿烂。

我要去美丽的澳大利亚远足。

那地方的袋鼠,那么顽皮。

那地方的面,那么好吃。

那地方的椰子,那么多汁。

3、青蛙写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青蛙写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青蛙写诗》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轻快的儿童诗。作为新教材的新篇目,突出想象这一主题,语言富有童趣,十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今天,我进行了《青蛙写诗》第一课时的讲授。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讲授,一些感悟涌上心头,希望可以和各位老师共勉。

首先,要把握学生特点,构建快乐课堂。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他们对图形、色彩、音乐的感知力比较敏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四点底这个偏旁时,利用文章中的小雨点儿创设情境,拖动课件中的小雨点儿图案,摆成四点底的形状,并配以儿歌小雨点儿排好队,领头点左甩头,后面点右甩头,写在底部四点底,学生自然认清偏旁形状、记住偏旁名称,进而认识一串带有四点底的字。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十分好奇小雨点儿是怎么排队变成偏旁的,注意力自然集中,情绪饱满,课堂也充满欢乐的氛围。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阅读,培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开展一年级阅读教学要关注读准确,要把朗读有意识地安排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层层递进,建立充满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小青蛙写诗时有很多小伙伴帮助它,小伙伴说了什么呢?我利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读、扮演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开展朗读教学,有效巩固所学生字,让学生读正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在本课第五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还有部分问题需要加强。第五小节主要由一个呱字组成,中间由逗号、句号、省略号间隔开,可见,标点符号在第五小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引导学生读准标点,体味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到标点符号后怎样停顿、怎样读出不同语气。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语文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是个刚刚出发的新手,但我一直在路上,希望和各位老师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二:

《青蛙写诗》一课是由我国作家张秋生的作品改编而成的,请读原文:

下雨了,雨点儿淅啦啦,淅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要给你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要给你当个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改编后与原诗有三句不同,请读改编后: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改编后的句子和原诗并没有意思上的区别,但是却有文本的变化美,可以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语言也能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就是语文的特点,不像数学一样整齐划一、规规矩矩。起初拿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青蛙真幸福啊,因为有那么多朋友来帮它,帮它完成一首优美的小诗。那么青蛙的朋友为什么帮助它呢?是因为青蛙人缘好?因为朋友们太善良?还是因为朋友闲着没事干?好像都不大正确。这时,一个思路突然跳到了眼前:是因为青蛙需要帮助啊,只有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帮助才是雪中送炭啊!否则,别人不需要帮忙你来瞎忙活不是添乱嘛!

从这一需要入手,看到青蛙的诗除了呱字是自己写的,逗号、句号、省略号都是好朋友帮忙加上的,加上标点符号之后全诗有韵律感、节奏感、美感。如果把标点符号去掉,青蛙的诗单调、枯燥、令人生厌。这时,标点符号才真正体现出其价值。因此,在情景创设之后,我直接引出青蛙的诗:

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本来想学生肯定读得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可是试课时发现,学生读起来依然是223的节奏,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读出来诗一样的感觉来啊!分析原因可能有二:1、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自然读出加有标点的节奏;2、部分学生从小诵读传统文化中的律诗、绝句等,自然读得韵律分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我问道:你觉得青蛙的诗写得怎么样呢?生答:挺好的呀!坏了,如果学生认为不加标点符号就挺好的呀!,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必要往下讲啦,小蝌蚪、水泡泡、荷叶上的一串水珠的帮忙都是画蛇添足啊!可是标点符号的认识又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怎么让学生感受到不加标点不合适呢?是老师范读,读得快一点?是事先找几个同学安排一下防止出错?太假!这时,一串省略号映入眼帘,这不就是无数个呱吗?于是,我把这一环节设计成一连串的呱(5个*10行=50个呱),这时再让学生看这张幻灯片时,学生的反应是:哇塞!啊?然后自己在小声地试着朗读。当提问到一个孩子读的时候,由于读得速度太快直接把gua读成了guo,估计嘴巴都没有知觉了,更不用提读到哪个字了,这下学生才真正体会到:这怎么可以称为诗呢?这简直是胡扯!这一环节的设置也算是我思考一天后有点小小的灵感吧,正如:思之,思之,又重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在执教2、3、4小节时,给学生创造读得情景有些少,一节好的语文课需要有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这一环节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反复朗读并指导读。在指导读这一方面有些欠缺,希望今后提高语文素养,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尽量起到一个评价、主导的作用。最后一个小节,指导学生读出停顿是教学的重点,朱校长指导用拍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停顿时长,是个创新点,但是我没有一以贯之,没有让学生多重体会而是一笔带过,对于新知识显得不牢固,不扎实。今后遇到新的知识点时,一定要慢下来,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忘却目标。

在发挥想象环节,当师问道:谁能当个小小翻译家,翻一下青蛙仿佛在说什么?一个男孩儿站起来说:青蛙好像在说我好帅!这样的回答的确出乎我的意料,当时我是怎么引导的记不清了。后来仔细想想这个孩子长相确实挺帅的,估计这样的赞美听多了就不由自主说出来了。我想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对啊,青蛙的帅是因为青蛙会写诗啊,我们就以会作诗为帅,以会朗诵为美,请你朗诵出青蛙的帅气吧!

《青蛙写诗》一课从开始准备到正式讲亮相课历时一周的时间,由于时间关系,试讲过两次,正式亮相是在2016年12月16日上午第二节。非常感谢区教研室陈喜玲老师的莅临指导,感谢朱银花校长和一语教研组所有成员对本课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的同时,特此反思以记之。

4、比尾巴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比尾巴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在课堂的初始环节,我通过谈话导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引出课题比尾巴。随后出示生字卡片:猴、兔、松、鼠、公、鸭、最。运用各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去拼音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的必认字和必写字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生字,如:拼音法、加一加、组词法等,之后带生字入文,找出文中出现的小动物。接着,我展示出文中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一起来找一找动物们缺失的尾巴。在找尾巴的过程当中,我相机指引学生说出每种动物的尾巴特点,并让孩子们慢慢学会用完整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进行到这里,氛围已经非常浓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帮助动物找出尾巴,并用自己灵活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对六种小动物尾巴形态的看法。此时,我又巧妙地引出课文中的内容,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之后让孩子们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课文内容,期间,向孩子们传授关于疑问句的朗读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沉浸于课堂,陶醉于知识的获取。

在这节课的教授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的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直观记忆,而后又用游戏的方式间接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渗透,使整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课后通过反思,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课堂上欠缺的一些方面:课堂上,我没有及时地指出孩子们在轻声词语读法上的错误,也没有对孩子的惊喜回答进行及时点评与鼓励;语文教学的过程,我应多注重孩子们的朗读与所获;在孩子预习课文时,让他们提前把文中的主人公及其尾巴的特点圈画出来之后,可以让他们多读一读,并在书籍上的内容讲完之后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让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5、一年级j q x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j q x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整个教学我都在努力地创设情境,以畅游拼音王国的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与拼音宝宝做游戏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拼音,拼读音节,认读生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创设情境,以畅游拼音王国的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与拼音宝宝做游戏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拼音,拼读音节,认读生字。

2.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拼音,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突出了重点,孩子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理解并掌握了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和带有j、q、x的三拼音节。

6、一年级g k h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g k h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评课稿

第一部分:教学实录

师: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一个故事:(便讲故事边播放图片)有这么一个圆,它缺了一角,很不快乐。所以,它就动身去找自己那失落的一角。它找啊找啊这一路上碰到了小虫,它就和小虫说说话。因为缺了一角,所以它滚得不快。有时候它碰到了花儿,就停下来闻一闻花香。这一路上呀,也有很多的困难,比如说它有时候被太阳晒得晕头转向,好辛苦,可是有时候又被一场大雨给淋到了,好冷,有时候更困难,你看冰雹下来了,打到它身上好疼好疼。有一天它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挡住了去路,需要人帮忙。你会找谁帮忙?碰到小河,我们一般找什么帮忙?你说用旁边的小船来帮忙,找艘小船也是好办法,今天,它找不到小船,但是有一批朋友愿意来帮忙。这些你们肯定认识,我想了解一下这个g,我们叫它什么?

生:声母。

师:你说它是声母,真能干,他今天,是林老师第一个记住的孩子,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你确实很棒!那么后面这几个我们叫他是什么?

生:韵母。

师:对,是单韵母。声母和单韵母可以交朋友,比如说你会吗?

生:ga。

师:你看,请到朋友帮忙了。再请一对。

生:ge。

师:好的,谢谢你又请到了。你能请到吗?

生:gu。

师:你看,我们请到了好几个朋友。这里有几个,你能不能都认识他?

师:明白了,这几个声母和单韵母能交朋友。有了它们的帮忙,我想现在过河应该没问题,是不是?那我加大难度,你现在不要拼,直接把它叫出来。会不会?加油!我们帮帮这个圆好不好?孩子们,准备好,好,第一个题,一起来,一起来,你如果不够整齐,圆就跳不动了,要我们齐心合力。

(教师打出图片,学生齐读,教师操作课件,使圆逐一跳过,略)

师:好,在我们的帮忙下,圆,顺利地渡过了小河,掌声来一下,好。

师:渡过了小河,圆开始又往前走。这一路上它找到了不少的角,可是这一角太小了,这一角太大了,这一角又太宽了,你看,还有这一角,这一角,它找了好多好多的角,有一天,它偶然碰到了一个角,看上去非常合适,试一试,非常合适!看来终于找到了!有了这一角之后,圆就变得圆圆的了。现在它就能够滚得很快了,它不能够再和小虫说说话了,也不能够再闻闻花香,蝴蝶也不能停在它身上了。就这样,白天滚,晚上也在滚,突然,它掉到了沟里去了,这沟,还真的像我们同学说的很高,像悬崖一样。那得赶快爬出来,我好疼,再努力一遍,我好疼,怎么办?看来太圆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得学会把这一角给放下,让它去找到最适合最需要它的地方。我们来看看哪里需要它?这里需要它,这里也需要它耶,还有好多地方需要它。那孩子们,你看这几个在一起你学过没有,会不会?

(教师打出图片)

教学反思

《ɡ k h》教学反思一

《ɡ k h》是第二单元的三个声母,配有一幅夏天公园湖边的情境图。天空中,飞着一只衔着花环的白鸽,鸽提示ɡ的音,花环提示ɡ的形。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蝌提示k的音,蝌蚪与水草的组合提示k的形。岸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正在喝水的小女孩,喝提示h的音,长椅的侧面提示h的形。第二部分是ɡ、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以及初次出现的三拼音节。ɡuɑɡuɑ揭示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左下是ɡ、k、h与韵母ɑ、o、e组成的9个带调两拼音节,中间和右下是ɡ、k、h与介母u以及韵母ɑ、o组成的6个带调三拼音节。第三部分是画画、打鼓两个词语,其中画、打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一幅图上是一只小浣熊支着画架在画画,另一幅图上是一只小老虎在打鼓。第四部分是儿歌《说话》。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画、打,要求书写的字母ɡ、k、h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为声母ɡ、k、h和韵母组成的三拼音节、两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拼音节,拼读难度较大,借助拼读示意图讲清拼读规则,然后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及识字单元中已学的火字,帮助学生正确拼读,降低难度。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有三种:一是三拼连读法,二是声介合母拼读法,三是介韵合母拼读法。根据学生学习拼音的具体情况,我选取的是第一种三拼连读法,即课本上三拼示意图ɡuɑɡuɑ提示的方法。借助三拼连读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讲清拼读规则,然后展示具体事物图片,学生反复多次拼读操练,逐渐掌握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虽然刚开始学生学习接受过程比较慢,但是,万事开头难,相信一旦学生熟练掌握了三拼音节拼读方法,今后借助拼音阅读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成功之处

本课书写指导时,重点放到了两个新笔画,竖左弯和左斜右斜,循序渐进。先请学生观察占格位置,教师边范写边讲解笔顺和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学生练习书写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书写,全班共同批改纠错,仔练写,书写效果较好。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声母发音指导时,教师出示顺口溜学生被动接受,如果教师能放手,引导学生自己编顺口溜记忆发音,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己喜欢、有利于记忆的顺口溜识记声母发音。

7、一年级a o e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a o e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aoe》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aoe》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一课,也是小学生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接触语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讲解能够更让好的让学生对aoe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图片展示也能够加深记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联想能力。一节课下来,也有些不足的地方,下面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教学问题:

声调练习不够,应该着重放在二声、三声上。配上手势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没有抓住拼音练习的机会,个别学生对于声调知识把握不足,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很难区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吸取教训,多和学生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

评课记录

《aoe》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aoe》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一课,也是小学生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接触语文。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学习aoe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启蒙课。

01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很感兴趣,表现欲望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与发展阶段。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比较好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学习抽象的拼音符号较为困难。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

02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aoe这三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②知道单韵母aoe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读出带调aoe的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课堂上先多媒体展示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辨别带调与不带调aoe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和学习拼音的兴趣。

针对本课学习要求和语文学习发展特点,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aoe的正确发音和韵母带调读得是否准确。难点是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这两个声调的发音学生很容易弄混。

0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拼音王国)。拼音王国中有很多的拼音,认识了他们你们就能识字,能读书,还能说好普通话,想和老师一起认识它们吗?拼音王国中有三个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今天我们来认识韵母家庭中最可爱的一群孩子,他们就是a o e。

活动一:

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的顶呱呱。

师出示图片,生思考图片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小女孩的头部,你们会发现什么呢?

生答:(小女孩的头像a的半圆,小辫是竖半弯)

师:那我们想不想也学着她来唱一唱a a a在学小女孩唱歌 前,老师先示范读a边读边指导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学生反复练习a的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小火车读)。

师制作卡片a o e让学生找a,并引入oe这两位朋友

师:好了,我们已经与a交上朋友了,那大家和老师一起去把a的其他朋友请出来吧!

师出示图片,生思考图片上有什么?

8、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神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精炼,结构清晰。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重点要让学生感受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善良、无私、勇敢、坚强的品质。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咀嚼,达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位天神的这种精神,是在这一课教学中要落实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更要通过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完成。

一、抓关键词

抓住重点词语是帮助孩子们理解文本的一种好的方法。比如第五自然段中的坚定、各种痛苦、决不会、更不会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品质。第六自然段中重点抓住死死地锁高高的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风吹雨淋等关键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苦。相机引导孩子想象:吹在他身上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淋在他身上的雨又是怎样的雨呢?接着进行语言训练: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他既不能 ,也不能 。第七自然段中的啄食、每天让学生体会出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说明宙斯的手段很残忍,同时更加突出普罗米修斯坚毅的品质。

二、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来品悟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朗读指导中,我先抓住这个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从一开始,普罗米修斯就已经看到了拿取火种的后果会有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取火。每学习一段文本,我都让学生回到普罗米修斯的这句坚定回答,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他的坚定,感受他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决心。紧紧围绕这句话,使它作为课文的主旋律,学生层层深入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那坚定不移的决心。对于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采用师生接读的形式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利用引读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突出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苦难。在课件中,我安排了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以及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画面真实可感,给学生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同时对语言文字进行了扎实有效地训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自己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也就是普罗米修斯是受刑的地方处理不够细致精巧,教师牵引得过多。课堂教学还是应该让学生品读文本为主,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才会有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以此为鉴,希望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9、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不求甚解一词是源于晋代诗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意思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而我们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不是要颠过来倒过去在一些字词上过度深挖,还是让学生对古诗中关键字句进行准确理解,有着自己的感悟。于是在准备教案《暮江吟》时,我就从我自己所理解的方面追求小学古诗教学的正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不丰富,语言感悟能力也没有这么强,他们学古诗时在理解词义、诗句方面会有较大困难,该让学生理解的就要想办法让他们理解古诗里到底有什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于是我让孩子预习时就让孩子借助图画帮助他们去理解古诗。我在课堂导入时也给孩子出示了我所画的《暮江吟》的诗画,当我拿出画时,学生立马就知道诗词里蕴含着什么内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就是如此。

老师引导,学生自主

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设计让孩子先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他所理解的古诗词,这时候就少不了小组合作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看到孩子们可以通过合作把任务都完成,并绘声绘色的说着自己的理解。其实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畅游在诗词世界,有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更深刻。我们不能成为诗人本人,谁也无法真正的站在诗人的角度去理解诗词,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着学生可以站在诗人身边,进一步的切身体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教师应该有所作为。

走进诗人,感悟诗情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古诗必然是一个由言到意的过程。学生要进一步的理解诗词,就必然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通过了解背景来感悟诗词才能更准确的站在诗人身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把自己当做诗人白居易的朋友,和他一起漫步江边,配上背景音乐,面对此情此景来朗读、背诵。让学生身历其境一次,把诗词诵出来,美丽的景象也将不请自来。在古诗教学中,我一直都会让学生唱诗词,有着旋律的诗词也更是锦上添花。

在教学中我没有拿捏着字眼去让学生诠释,而是让学生感受,在感受中学生也能理解诗词,甚至在感悟中让学生和诗人做朋友,找到与诗人同乐的乐趣。这就是我对古诗教学的正解。

10、圆明园的毁灭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圆明园的毁灭》入手,鼓励孩子们大胆的提出了问题,老师进行了梳理: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我们还有必要重建圆明园吗?这四道题基本上囊括了本节课的所有内容。宋人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永远对学习保持着一颗好奇心。

2. 顺学而导习得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出了描写圆明园美的自然段,说出了圆明园的美在于布局、建筑和收藏三个方面。写建筑美的时候,用排比句,既丰富了我们的感官,又让读者对美的感受更加直观、形象。我们重点品读了圆明园的建筑美,由建筑美过渡到收藏丰富,我们重点品读了这个过渡句,老师说明过渡句在习作中的作用,并且创设情景进行了当堂训练。

3. 变序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圆明园的美,回到现实,我们眼前的已经是一片废墟了。难怪课文在开头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外加一个感叹号,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损失惨重。

4. 抓住动词、品词析句产生共鸣。课文在描写圆明园毁灭的第5 自然段中,用了连续的动词:闯、略、搬、毁,感悟英法联军的野蛮,感受作者表达的严谨,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5. 依托文本学习写作方法。作者在写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的毁灭,铺垫的到位,学生回答的很到位:因为通过对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整堂课的导入用的就是建国70年阅兵的宏大场面,生活化的导入更接地气,更加让孩子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板书设计的就是提纲式的,为后面的习作列提纲做一个铺垫。

一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思索,不断的揣摩,开始做加法,解读文本的角度会更新,最后做减法,依托单元训练点,上出一堂朴实的语文课。

11、牛郎织女(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牛郎织女(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出自于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属于民间故事。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教材对教学目标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第3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这是建立在第2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上的对学生的进一步要求。第2单元是教会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的阅读策略单元,在掌握了快速默读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能在第3单元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提取主要信息,学会缩写故事。

《牛郎织女》这篇课文由于篇幅和教学的需要,教材将其分成了两部分。《牛郎织女(一)》为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二)》为略读课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运用了5个课时完成。我的核心教学目标是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阅读速度依然较慢,对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较差。在对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这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仍然只能用教材课文中的原话进行说明,欠缺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无法厘清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在课后,我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牛郎织女》虽然属于代代相传、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但是由于篇幅比较长,情节较为曲折。对有些学生来讲,在把握主次情节上仍然有难度,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明很熟悉却把握不了主要情节的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指导。在牛郎织女(一)这篇课文中,可以先理清人物关系,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抓住两点进行重点指导:1、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2、牛郎和织女相见相识的过程是怎么样子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节来复述课文。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且合理的创编,讲出更精彩的故事,为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做了铺垫。在牛郎织女(二)这篇课文中,可对学生提出稍微拔高的要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给这个民间故事绘制连环画,并进行配文,故事的哪些情节不能忽略,哪些情节可以忽略?这样不仅能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如何缩写,为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缩写故事提前做好了铺垫。

五年级虽然属于小学语文的高学段,但是仍然不能忽略对生字的教学。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这一环节匆匆而过,在课后的生字作业中,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及时提醒学生生字的正确书写以及笔顺问题。尤其是在对形声字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读音,字义与声旁、形旁的联系,切记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牛郎织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且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将其收录到了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代表其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不离器,器以载道,因此在扎实完成语文要素的前提下,我也会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故事的生动与神奇,尤其是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2、猎人海力布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猎人海力布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救乡亲变作石头变石头,被后人纪念劝搬家,说实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学,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改变角色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不足之处在于让学生变换角色,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环节,我指导过多,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学为主题,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动人的蒙古族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宁愿牺牲自己变成一块石头的感人故事,赞扬了海力布热心助人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要求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能认识四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2、能根据第二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抓住描写海力布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3、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是:能根据第二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抓住描写海力布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难点是: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在课堂教学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第二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找出海力布做的事情,并在书上作好批注或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然后让学生采用跳读法找出描写海力布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段,感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找出故事中你认为神奇的地方。最后,我让学生重点朗读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段落,展开想象,然后和同桌创造性演一演海力布是怎样劝乡亲们搬家的。有的学生演得真的很入戏,为了劝说乡亲们,同学们扮演的海力布有的哭着苦苦哀求乡亲们,有的甚至跪下来求乡亲们,场景真的很感人。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孩子们的表演无疑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最好的证明。本单元要求的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孩子的表演中得以落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我能够让学生把第二单元的阅读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

不足之处:让学生创造性表演海力布是怎样劝说乡亲们的,虽然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上台表演的毕竟是少部分学生且是优等生,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上台展示的机会。

13、夏天里的成长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夏天里的成长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节意义上较合理的课,讲究的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明确了重难点,再看单元目标。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第一篇课文,全文从把不同方面围绕着中心句展开教学。在解构文章时,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即文章围绕着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具体讲了动植物的生长、事物的生长和人的成长。一般而言,许多老师都会把这生长的三方面当作并列分类,即认为动植物、事物和人的生长是属于同一等级的,但是事实上纵观全文,细细推敲,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文章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作者从动植物的长写到事物的长,写出了看得见的长(看的见的长在文章第二段夏天的长是活生生看得见的长有提到,如果不对教材进行研读,很容易停留在同层级教学中)到看不见的长(山、河、地、铁轨和瀑布的长),也就是在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句,笔者认为作者意在告诉孩子们夏天万物生长是需要我们去发现、观察,细心思索万物的生长,你最终才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现人生道理的过程。最后,由动植物、事物的长,抽象出青少年成长的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的用力的长。即深入到文章第四自然,紧扣住文章难点之一让学生领悟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学习的人生道理。这样由整体感知,初步引出写法: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也为难点的突破铺垫。

初读感知完,笔者通过简洁的过渡语将学生引入文章重点段落第二段学习动植物在夏天的迅速生长。以你认为哪一种动植物的生长最迅速为引线,始终围绕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谈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通过形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瓜藤、竹子高粱、瓜藤等生长的迅速,并始终回扣第二段的段落中心句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看得见地长。引导学生在各种形式地教学中体会、感受和领悟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的写法。达到重难点突破。教学完第二段,笔者又引导学生发现第二段的中心句正是文章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体现,让学生由篇到段,再由段到篇进行感受,为最后的习作练笔提供铺垫和指导。当然,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1.要更注重课堂生成,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必拘泥在教案的流程中循规蹈矩地走教案;2.当精读小结完后,笔者发现自己少贴了一个板书,又返回去多提醒了学生,相当于环节的设置上又回到了精读第二段,显得有些凌乱,也不利于下一个自由环节的引入。3.在学生谈竹子高粱长得最快时,笔者没有回扣中心,环节漏了。在公开课上由于过度紧张,对待此,笔者认为应当多开公开课,新教师要想获得成长,得到老教师的传授,必须要有自讨苦吃的精神。

这堂课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小练笔的展示和讲评。由扶到放,立足单元习作目标,引导学生写作时学会列提纲。笔者透过板书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但是,在巡视小练笔的过程中发现我班学生大部分在围绕着给定的中心写小练笔的大纲,而不是梳理思维导图,笔者一下子手足无措,这与我之前磨课的五个班级相差太大。(其实我大可不必紧张,因为我可以顺势表扬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文章,这就体现了经验不足的缺陷)当时,为了能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展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笔者挑选了运用思维导图能梳理不同方面的学生的作业。但不足之处就在于我展示学生作品质量的先后顺序以及评价的到位之处。我只引导学生可以从一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写,也可以从不同方面的多个角度写,比较空泛。比如一个学生他以树形思维导图方式写精彩的运动会,写了跳高、跳远、垒球等,这些角度都是从运动会项目这个方面来写,那么教师在肯定学生能抓住写法梳理的同时,要立足发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除了抓住这个项目方面,还能抓住哪些方面来写?让学生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小练笔更扎实,更有效。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了时,笔者也是为小练笔设计感到无限遗憾。

但正如王灵燕老师说的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正是遗憾,让我们悦纳每一堂公开课。而作为新教师的笔者,也要抓住机会,努力学习,争取在教师生涯的青少年时期获得成长。

14、祖父的园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祖父的园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老课文。以前,每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问小朋友,你们读过后有什么感受?

他们总会说,萧红好自由,好让人羡慕啊。

确实,这篇文章里的小主人公真是自由,园子里到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追蝴蝶,捉蚂蚱,跟着祖父晃来荡去。哎呀,天那么蓝,云那么轻,生活多么美好。对萧红来说,祖父的园子,园子里的一切,在园子里玩儿的时光,就是童年最美的记忆。

这些内容都是一读就能粗浅感受到的。

可怎么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到我内心的感受?明白作者是怎么写出这样的感受的呢?

这篇文章的课后题是很好的支架,它不但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还能让我们关注到萧红独特的表达方法。

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通过默读课文,定位信息,就能捕捉到很多关键词。

祖父的院子里有的东西可多了:蜜蜂、蝴蝶、蚂蚱、蜻蜓;倭瓜、黄瓜、玉米

她们在一起干的事情也太多了:栽花、拔草、铲地、浇水

把这些事物,做的事情放到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地方多么有趣。多看看,细看看,转个身,哪哪都是风景;做的事情也那么有意思,想干嘛干嘛,想做多久都行,这大概就是人人羡慕的童年生活吧。

疑问也来了?为什么连小小的孩子读这篇文章,都会有这样自由、幸福的感受呢?作者究竟是怎么把这样的感受表达出来的?

仔细一读,你就能发现,文章中有些句子很特别。

比如: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读一读,读一读,再读一读,哦,天啦,怎么会背了?作者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她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就像她在园子里晃来晃去玩那样,随意、自由,晃着晃着,她的形象就刻在我们心里了。原来反复的结构还有这样的好处。

像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好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作者表达的心情就一下明了了。

其实,编者早已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课后第二题就是引导大家通过这些句子来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利用好课后题,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文章的最后,还附了一段阅读链接,讲述了这篇文章,这些故事选自哪里。每次要不要出示这段文字,总让我纠结。作为大人的我当然知道萧红人生的困境,是不是要让五年级的小朋友知道呢?呃,这是一个难题。

15、找春天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找春天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直都很喜欢和季节有关的课文,仿佛自己也能跟随着课文进入到四季的美景之中。二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是以春天为单元主题,当我捧读《找春天》一课时,暗暗决心一定要带孩子一起领略春天的美。

一、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本课我以春天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的图片作为导入,让孩子感受这些春天的细节,并且猜一猜这些图片所指示的季节。接着再让孩子们说一说,他们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借此机会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为了让学生感受文中孩子们的激动,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孩子们的动作描写,并且演一演,在感悟中要求孩子们读出高兴、期盼、急切的语气。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春天的害羞,我仍然采用演一演的办法,理解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孩子们非常乐于参与。

二、书画春天。

正好上完这篇课文,南昌的雨非常难得停了下来,于是我顺势布置了让孩子走出家门画一画写一写春天这项作业。既能给孩子们找机会多接触大自然,又能培养孩子们的写话兴趣,何乐而不为呢?而孩子们也不负所望,交上来许多佳作,我挑选了一些打印了出来,张贴在班上的作品栏中,孩子们课后都兴致勃勃地去看。这次书画春天的活动在班上进行的效果不错,我将会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爱上表达。

16、长相思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长相思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塞外军旅生活中思念家乡的一首词。也是部编版教材继四年级下册《清平乐》之后选入单元必读课文中的第二首词,词的作者是清代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性德。词与诗相比,更适于表达人内心真实世界,纳兰又是少数民族的皇室贵族子弟,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生活经历,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

知人论世:从文本解读出发

长相思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这是一个在闺中的妻子收到远方丈夫送来书信的故事。最早表现的是男女之间的思念之情。后来第一个将长相思从乐府中固定出来变为一个曲调成为后代惯用体式的人是白居易,他创作了五言古诗《长相思》。后代多有文人借用长相思作为词牌,在固有的曲调中填入相应的词,以表情志。

清王朝虽然是满族建立,但我们文化在清代却有了一次很大的繁荣,清统治者鼓动皇亲国戚学习汉民族文化,这使得满汉文化融合起来。满族有个叫明珠的大臣,他的儿子叫纳兰性德,从小深爱汉文化,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年仅22岁被康熙皇帝召为御前侍卫,让人很是羡慕,但是纳兰性德做得并不开心,他并不喜欢功名利禄,受汉文化中放浪形骸,寄情山水的思想影响,心中更多的是愁,是因为心中的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带来很多的不协调。纳兰词中就有好多矛盾的因素在,一方面又要展示自己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又隐藏不住自己真实的内心。纳兰给自己的词集定名为《饮水集》,正是运用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概念。

康熙二十一年,皇帝要去塞外出巡,也就是到北方蒙古地带考察边境,这一次纳兰也跟随一起并写下了一首《长相思》。

词的上阙将军旅行程说得一清二楚,向北走,走过燕山山脉,不知走了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水,走过榆关,也就是山海关,在今天的秦皇岛,是个著名的旅游之地,山海关是北京的一道屏障,想当初,清人从山海关打入北京。汉代时,山海关被称为临渝县,也就是面对渝水的意思,这里的关隘也叫作渝关。后来辽国统治这个地方的时候,在这里种了许多的榆树,所以改成榆关。明代在这里建立关城,关后是山,关前是海,所以叫山海关,这里是明朝与女真等少数民族相隔绝的第一道关隘,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把山海关叫做榆关是词表达中字数的限制,但是把山海关叫做榆关也充分证明了纳兰对汉文化了解得深刻。

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踏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纳兰说身向榆关那畔行,此行是军旅,是纳兰不熟悉、不喜欢的生活,那字突显出内心的排斥。那畔的情况越突出,自己的心越落寞,词的上阙以五个字写出了那畔壮观的景象,在千帐灯中,在光的阴影中站着一个纳兰。看着这些帐灯,这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他是一个在局内的局外人。一般军旅题材的诗歌,多表现奋进,志在必得,兴高采烈的豪迈荣誉之感,如大雪满弓刀是捕住敌军首领的勇气,而纳兰所在之处,夜深刮起了风,下起了雪,夜与风雪紧密相连,感情又低沉下来,带来的是扰乱内心的声音,用了一个聒字,扰乱的是纳兰的乡心。词人终于说白了自己的心事,我的心在家乡,在安逸与自然。所以乡心和梦在夜深千帐灯中那么不协调,塞外的风雪可能更加凄厉一些,不仅仅是自然气候,心中的家园没有这样的声音,战争与开疆拓土,男人的那番事业与纳兰没有太大关系。这也正所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身心何处:从情感基点出发

教学《长相思》之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纳兰性德,简单的记录在书上。2.读《长相思》和纳兰的《渔歌子》,思考:词人借《长相思》表达什么情感?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幅画作《枫江渔父图》,画作上题了一首词,便是纳兰性德的《渔歌子》: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课前孩子们读过几遍,也结合了学习单上给出的注释了解到词描述了夕阳西下,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的场景。自己在读此词时,有所感悟,也作了一幅画,当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很快感受到了烟水蒙蒙中,渔人在船上悠闲自得的状态。结合张志和的《渔歌子》,我引导学生感知文人的儒士情怀是一以贯之的,这首词写出了自己的心志,若心中有太多的不顺意,就写诗词调和自己。我让孩子们分享了课下查阅的有关纳兰性德的生平、性格、人生经历等史料,进而引发他们对人淡淡,水濛濛的思考,学生很快理解到纳兰淡的是功名,是锦衣玉食下的皇权制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就是他隐入画间的心事。眼前的现实与心中理想的矛盾交织,使得他在康熙二十一年同皇帝塞外考察时,又增添了些许愁绪,请看另外一首《长相思》。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本首词的教学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自由读、师范读、小组接龙读、师生合作读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认清字音、字形,把握词的节奏,同时在自主朗读中结合注释理解文本大意,有些同学在分享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预习记录给予了帮助,我也根据了解的史料相机进行补充。

在朗读的感召下,我让学生结合词的上阙,通过想象,感受纳兰性德的征

途是遥远和艰辛的,此时纳兰在何处?同学们关注到身字,远向榆关,进而出示山海关图片,介绍了榆关的来历。当读到词的下阙时,我让学生回顾学过或读过的边塞诗句,想象边塞的恶劣环境,帮助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恶劣之感,通过对比,学生们想象并感悟家乡的美丽、安宁与温馨。由此引导学生关注到词中纳兰发出的感慨,关注到一个心字,虽身在榆关,但心在故园,词人聒碎乡心梦不成,你能感觉是什么梦不成吗?孩子们众说纷纭,是自由之梦,是追寻自我的梦,是安稳生活的梦我想,纳兰的心事,我们也略知一二了,带着体会我们又一次诵读了这首词。

类比起兴:从一首诗词串联起珍珠链

我不愿意自己的古诗词课堂为孩子只呈现树木不见森林,好像一首诗就是一首诗,我们把这一首讲明白了就完。但是它在历史当中是什么位置,它在文学史中是什么位置,作者又借它诉说何种心事,我们无需探究。甚至我们认为这个很高深,很多地方的教学不能满足。其实文化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们给孩子们讲解一下在文学史当中大概的意义,孩子们可能脑海当中就会形成一棵树。那么我们让孩子们了解到诗词更为深刻的意义,就能更好的记住诗词。

自古以来,思乡的诗词那么多,为何选择这一首?再看整个单元,这一单元选入四首古诗词,除了必读三首外,还有一首词在园地的日积月累中,即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这两首看起来谁也不挨着谁,我想,编教材的人很有可能是想把词的各种门类让孩子们都有所了解,不管编教材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我可以利用这首《渔歌子》帮助学生理解到《长相思》中纳兰的心事。渔歌子作为词牌名,很多文人都借用到自己的词中,皆幻化成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借此表达文人的不得志,寄情山水之怀。纳兰性德也作《渔歌子》一首,当代词学家唐圭璋评价此词可与张志和的《渔歌子》相提并论,因而,我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三首词合并在一起赏析。

早读时间,我带孩子们诵读并学习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理解大致意思。这首《渔歌子》文字营造的画面感强,理解难度不大,学生读完都能了解到在西塞山前有白鹭在自由飞翔,岸边桃花盛开,流水中鳜鱼肥美。一位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不回家。随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位渔翁是在钓什么?多数学生笑然答道:肯定是钓鱼啦!有几个同学仍在思索,突然听到小马同学说:他在钓孤独。同学们诧异又好奇地看着他,我立刻请他分享自己的观点,小马说:记得之前老师带我们读过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藏头诗塑造了一位孤独的江上渔者形象,我猜测张志和应该也想表达类似的情感吧。此时,一部分同学发出了赞同而又恍然大悟的声音,我很欣慰,表扬了善于思考的小马学会联系所学进行理解。借此,我介绍了张志和写作《渔歌子》的背景,因为官场失意,张志和被贬湖州,隐居山林间,当时担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前去拜访他,两人泛游湖上,互相唱和诗词,张一口气唱了五首《渔歌子》以表内心之感。当颜真卿劝他再回朝廷效力,他用词句笑而拒绝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答曰:斜风细雨不须归。因为在这里他可以钓到什么?自由、悠闲、宁静、快乐我想此时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了词人的真意了,我告诉他们,中国文人都是习儒学的,外在世界多有不得意,他们就回归自然寻得内心所求,因而在自然山水中我们能够看到文人的真性情。

反思感悟:从一次尝试探索出发

教材课后有一道题是: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参上给出的引导是让学生体会词人身处羁旅荒凉之地的思乡之情。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通读本词,很快就能找到下阙中的乡字,理解为思乡不是难事。若仅仅就理解思乡也许不够充分,我更希望引导孩子理解到纳兰内心的不甘心和对安逸生活的追寻。因此,我尝试用串联的方式将三首词整合到我的课堂,希望让孩子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可以进行知识经验的前后相连,多一些深层的思考和感悟。

三首词的教学与赏析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课前预学和自主朗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老师的范读引导中启动情感,在想象和思考对比中整体感悟。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让孩子根据词中的描绘联想其它,举一反三,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学生在分享《长相思》词的大意时,提出了疑惑:如何理解风一更,雪一更,我只让个别同学结合预习回答了该同学的疑问,没有因势利导,若顺着这一疑惑,可以引导孩子这个更可以理解为深夜,当雪和风在深夜一阵又一阵,整个场景又显得暗沉,烘托出词人心中的低沉,再去理解词人内心感受可能为深刻。

其次,引导孩子关注纳兰性德的内心情感时,从心字出发,直接提问,让孩子们说梦不成是什么,虽有部分孩子说的很在理,但总体参与度不高,若先带孩子理解故园无此声,然后进入想象回到故园可能见到何种不一样的场景,再结合纳兰的生平资料,性格特点的分析,在众多资料的参照下,再去体会纳兰内心的不甘与寻得自由,可能效果会更明显。

最后,由于时间不够,主要是自己没有把握好进度,本想给孩子们简要介绍下长相思这一词牌名的来历,却没有安排上,留有些许遗憾。

我欣慰这三首词的教学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并基本顺利完成目标,与其说我在引导孩子们诵读经典诗词,不如说这次是将自己喜爱的文字和孩子们共同分享,在阅读中思考,在尝试中教学,古诗词的教学,其实很有趣!

17、月光曲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月光曲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月光曲》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讲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文中没有描写月光曲优美旋律的文字,但我们分明会感受到月光曲变化的旋律、曲调、节奏,它主要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的,在文中是第9自然段,也是课文写得最美的一段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贝多芬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这重点、难点对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要突破它,靠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必须让学生反复地读,自己感悟出来。

上午的语文课上,学生通过读书,把皮鞋匠的联想想象成了三幅画,即:月亮升起,洒满银光;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云涌。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从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化。但是对乐曲的变化正是来自音乐家情感的变化以及情感变化的原因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感觉。我有点着急。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给学生安排的读书时间还不充分,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要想真正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来,应该引导学生着眼于全文来读,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第9自然段。

下午的语文课,我把这个问题专题来研究,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体会到了在创作过程中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即: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心情轻松悠闲,此时心情是平静的;当听到茅屋里穷兄妹俩的对话,有感于兄妹来的善良、纯洁、善解人意、互相体贴,更出于盲姑娘对音乐的奢望,此时贝多芬平静的心情变成得非常感动,走进去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当一曲弹完,贝多芬看到了一个爱音乐而且懂音乐的盲姑娘,他认为他找到了知音,感情变得更加激动,创作激情顿时而生------)

只是,老师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问题设计还应该更加精炼,课堂上仍有点着急,缺乏等待意识。要改!

18、咏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咏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诗即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面读出情感,感悟诗人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时,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不用像一年级那样,我适当放手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而且我还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生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学后两句时,这方面的关注会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进,方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生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几个尖子生可以用,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味没读出来。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时间,每到一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2.低年级重视多读,以读助讲。减少老师的废话。

19、宿新市徐公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宿新市徐公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宿新市徐公店》本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在教学时,我先让把诗中有理解难度的字、词都让孩子们提出,孩子们不能解答的,再由老师提供帮助。比如急走中的急有急忙的意思,和 走在一起可以理解为跑在梳理通字词的意思后,让孩子们连起来说诗意。

接着我就结合插图,让孩子们观察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再次感悟特点。同学们找到了篱落疏疏、径深、树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通过仔细查找,同学们还找到了菜花与黄蝶同色、大片大片。

在找景物及景物特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诗中描绘的画面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对诗意的理解也加深了。此时,引导学生感悟田园诗这一特征,拓展了解《池上》《绝句》等,学生对此诗歌就有了总体的把握。

20、小蜗牛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小蜗牛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一.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碧绿碧绿引导学生积累ABAB式的词语,抓住旁边已经训练学生表达。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二.成功之处:《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中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活动中正是通过慢吞吞的小蜗牛,以它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小蜗牛在来来去去小树林和家的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在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夏秋冬时刻变化着的小树林。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三.不足之处:有趣的故事,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并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给孩子们以享受。 但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显著的特点,易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而其中隐含着的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甚至易被老师所忽略的,而这些东西有的是相当有益于孩子的。在故事中,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去挖掘隐含于故事中的美,感觉是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四.改进措施: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对课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习。所以本课,针对春夏秋冬蜗牛眼中四个季节,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想象,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21、夏日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夏日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灌输、培养。而诵读、欣赏经典古诗,能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得到精神层次的陶冶,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很好途径。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21课的三首古诗表现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也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英雄气概。这其中,《夏日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言简意赅,只需读上几遍,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诗句的意思,但它独特的时代背景以及李清照的个人生活背景是诗歌主题的基础。深入诗中,挖掘出这首诗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但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课上得充满语文味,避免上成历史味道浓烈的历史课或说教为主的品德课,尺度如何把握,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以刚刚结束的《夏日绝句》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预习、拓展,诗中构筑大语文课堂。

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气势非凡,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共情,让学生明白一个柔弱娇滴、才情卓著的女子对一位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的思?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在课前,我布置了预习的作业,让学生查找李清照、项羽的简介及南宋的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对靖康耻和项羽乌江自刎两段历史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为教学预热。

上课伊始,我在释题时指出夏日一词点出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绝句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并指出唐代大诗人杜甫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相机引出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两首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学生在理解李清照的思时,除了让孩子们交流当时的写作背景,我还引入了几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让学生体会当时南宋朝廷上下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只顾自己享乐,全然不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而体会到李清照借古讽今里的爱国情怀。

二、以读悟情,拓展词语谈体会。

诗的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师生配合读、创情境感情读后, 学生能轻松说出这两句的诗意,而且说得很好。但是当我结合课后习题二问你能谈谈自己读这句诗的体会吗?学生面露难色。我就出示了本单元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八个词语,请学生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让他们结合古今英雄人物谈体会,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打开了,再谈体会就有话可说了。接着我让孩子们再读这句诗,学生把诗人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边辩边思,合作中感悟不肯。

如果说诗中的一个思字能让人体会到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赞颂、悲愤;那么不肯二字能让人感受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铮铮铁骨和傲人气节。在教学最后一句时,我设计了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区别不肯与不愿、不能、不想,体会李清照用词的准确性。在合作讨论前,我播放了项羽乌江自刎的整合视频,用直观的影像视觉冲击让学生体会项羽当时的感情,理解不肯,换作不能好像江东的父老乡亲不谅解项羽不让他回去,这是被迫的。而项羽是自己觉得无颜见乡亲不愿回去,感觉上不同,所以不能换。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项羽的骨气和气节,受到了熏陶。

四、总结升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无论是古人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现在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几千年来,家国情怀一直是扎根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培养的不仅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单元,这样一首特殊的诗里。

有了前面知人论诗的基础,我又趁热打铁,在课的结束时,播放了《战狼2》结尾中国护照上面的一行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学生在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用好传统文化这一文化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其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和使命,是我们每个老师肩上的重任,40分钟的教学,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等着我们去思索、前行。所幸,此时的我,已行进在路上。

22、望洞庭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望洞庭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古诗三首》共有三首诗。《望天门山》是唐朝诗人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小诗,描绘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

1.创设情境,理解词意。

众所周知,古诗语句精炼,意思深奥,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望天门山》时,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在教学碧水东流至此回中如何理解至此回?我首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接着让学生起立,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边读边做动作演示,借助具体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古诗的内容形成整体感受,并帮助学生来突破难点,感受、体验并想象意境,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2.狠抓细节,一望到底。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因而才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妙画面。本节课在教学《望洞庭》时,我注重字词基础知识的教学,狠抓细节的指导。我在指导理解诗题目望洞庭时,学生说望就是看的意思,我追问怎样的看才是望呢?学生回答:远远的看才是望的意思。我又问:既然作者是远远地望,我们和诗人一起望望洞庭湖的美景吧。 师生研读,从一个望字着眼,第一、二句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第三、四句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很实际,很有效。

二、成功之处

《望洞庭》这首诗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白银盘里一青螺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前一个比喻句与往常不同,在平时,我们通常说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见得多,容易理解,但是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了。我先向学生介绍古人使用铜镜,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光滑,才能照出清晰的样子,最后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块磨砂玻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月光下的湖面和没有打磨的铜镜以及这个磨砂玻璃都是朦朦胧胧,这样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个比喻句,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望天门山》时,我强调了学习古诗,要知道作者的观察点,有学生问:这首诗的观察点在哪儿?是孤帆上还是江岸边的某处?对此我没有及时让学生依托文本,从诗中找答案。我应该让学生细读两岸青山相对出。两边的山景不断地扑入眼帘,只有舟行水上才会有这个感觉。这样,学生不就很好地理解了吗?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今后我将作如下改进:

本课三首古诗,作者是三个不同朝代的,学生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难度很大。我应该让学生按作者,分类搜集,做一些记录,这样交流起来,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课后可以布置学生继续搜集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打破课内外的界限,延伸课外阅读,丰富学生阅读和情感的积累,升华课文的主题。

23、陶罐和铁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陶罐和铁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丰富,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采用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而主要问题的设置也是体会陶罐与铁罐的不同性格。通过朗读,学生能用文中的词汇说出铁罐傲慢、骄傲、神气,陶罐谦虚、懂得和睦相处。

但是我发现,学生仅仅会用文中的词语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往深层递进。比如理解奚落的意义,理解奚落的原因,这两点我引导不够。我是引导学生预习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课上再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词意。也许可以直接让学生在朗读体会后说一说词语意思,而后教师出示出词语的官方解释,两种方法孰优孰略,值得思考。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上,还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问什么?比如针对这一句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没有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明知陶罐不敢碰,却还说你敢碰我吗,这是为什么?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让学生来说,学生自然就会想到这就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用一个词说这就是奚落,进一步说这就是抓住对让弱点嘲笑别人,使人难堪,而奚落的意思就是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这样的推进理解后,学生无论是准确概括词语意思,还是总结课文道理,都水到渠成。因此,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时,教师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引导学生向思维更深层漫溯。在备课时,要想到学生之所想,更要在学生可能想不到地方做功课,思引导启发之策略,巧妙设置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24、树和喜鹊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树和喜鹊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从3月20号修改写完《树和喜鹊》的详案到4月3号录课,中间整整间隔了14天,半个月的时间确实把我的耐心磨没了,尤其是在看了《让学生学会阅读》后,可能是因为自己知道的教学方面的知识太少,所以特别容易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群文阅读的光芒太多,导致我一时间对单篇文章的教学失去了方向,录课前一天想再将文章梳理一下,但总感觉不尽人意,不知从何下手。就这样,带着无奈无趣却又特别在意特别紧张的心情完成了录制,今天结合宋老师的观课反馈,就执教《树和喜鹊》后的一点收获记录下来。

《树和喜鹊》是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文章以三段式反复的结构,用简洁细腻的语言并配以三幅清新明快的图片,向我们讲述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经历,告诉学生有了朋友,一起玩耍,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在本节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识字,扫清障碍

考虑到低段的学情及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知识性的目标,将生字分成单个字窝、都、静,多音字只、种、乐以及词语孤单、邻居、招呼三类,并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认字,如:熟字相加法、找朋友、字理识字等。变幻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欲望。

在指导写招呼二字时时,引导学生遵循一看、二描、三写、四对照的原则,在仔细观察笔顺以及占位的基础上指生提醒大家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笔画,然后教师范写,学生自由描红练写,最后同桌互评,及时修正。

二、多样朗读,理解文本

在朗读课文方面,我设计了自由读、老师范读、接读、指名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如:教师范读时要求孩子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学生接读完课文后师生共评,引导孩子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并把握文章要义。

三、注重感受,与之共情

文章一共两次出现体现心情的词语,一是孤单,二是快乐。在引导学生感受这两种心情时,除了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到相关的词句,还让学生转换角色,通过如果你是这棵孤零零的大树,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孤单的喜鹊,你的愿望是什么?,如果你是小喜鹊,你会与同宿同归的小伙伴说些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与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共情,主动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整节课下来,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比较顺利,但是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导入俗套

谈话导入,虽然将喜鹊这种鸟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但喜鹊代表吉祥的寓意似乎与本节课并无关联,而且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思前想后,可以将导入做如下改动:依次出现文章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大胆猜测一下三幅图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简单汇报。这节课学习的文章就与这三幅图有关,这三幅图到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和喜鹊》。

二、图文结合不到位

在学生理解课文时,未借助到图片的力量,没有将抽象的文字具象化,若能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会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三、初读要求不合理

每位学生都是带着知识进的课堂,何况在布置了预习的情况下,自然段和生字的标注都应该在预习时完成,而不应出现在初读要求中。初读更应该注重将文章读正确,可以改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难度的地方借助拼音读通顺。2.将课前圈划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

四、抗拒生成

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将每一句话都已经想到,以至于上课时,背教案的痕迹比较严重,因为害怕招架不住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不敢放手,所以总是有意识的将学生往自己预设的那一条线上走,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感受。这种对课堂生成的抗拒,导致出现了学生是学生,老师是老师的局面。

总之,这堂课不管是从教材的分析利用、教案的设计还是低段学情的把握都有待提高,在日后的教学中,应该在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特点上多下功夫,能更好的备学生,备教材,同时更要注重课堂中生成性的东西,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其主体地位。

25、山居秋暝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山居秋暝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通过《山居秋暝》的教学,让我发现,在课堂上,弄清一首诗歌的主题和文字字意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提取诗中的意象进行想象、分析和理解。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歌,并没有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里边去。对联想和想象的运用不够,更谈不上陶冶情操。当然,部分学力有余的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兴趣,对此,在课堂上导引不够。还有,阅读后,学生的见解五花八门,引导不是非常成功,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待提高,而且教学设计上也没有强化。今后在这个方面应该加强。课堂上此诗的山水田园特色和本诗的风格点拨不深,不易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对对话的理解和也能用还很不够。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大阅读量,把读书变为- -种习惯,- -种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多给时间学生去想象、品味和交流。

活用多媒体,它可以带领学生、激发学生去解读课文,领略课文语言的妙处。如展示山间月夜图,让学生展开联想,联系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学过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感情,对比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妙处。展示山间月夜,让学生对比文本,找出图片能表现课文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无法表现,并让学生设想如何用媒体来表现诗歌手法的妙处。语文课堂上适当使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看不懂故事时引导学生解读课文语句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文言的解读和理解分组讨论,借助插图和注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站在主体地位,在不知不觉中解读了语文文本,又进行了听说训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由于年代的距离,许多文学形象学生已经无法直接体验,活用多媒体,往往能创设审美情境,达到审美效果。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想象画面这一板块,学生不能打开思维,大胆想象,原因是老师没有给学生一个梯度,让学生逐步深入去理解,引导也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了解学情,充分备课,尽量做到课堂的完美呈现。

26、三月桃花水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三月桃花水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地朗读。

不足之处:

教师讲解引导太多,使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变少,本文是略读课文。后期教学时,针对略读课文,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即可。学生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27、梅兰芳蓄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梅兰芳蓄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1. 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备课时我觉得给学生介绍太多的专业的东西反而会打乱这节课的节奏,干脆就让学生借助课本对梅兰芳做个简单了解,其实这也不会对学生理解课文造成太大影响。孩子们对梅兰芳的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体会得还算深刻。

2. 学习新课时,我首先带着学生借助第二自然段示范用书中的语言概括梅兰芳为拒演所采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完成第三段、第四段、第五至七段的概括。学生们通过认真阅读,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一环节,课文的脉络就十分清晰,学生很快就读懂了。

3. 这节课的字词处理比较巧妙,我把课后的生字所在的词语分成三类:和当时日军侵华背景有关的;和日本侵略者有关的;和梅兰芳先生有关的。重点词语的理解都放到课文讲解中进行。这样,知识点的学习都在读书中进行,使课堂不再割裂为几个零散的部分,而显得整体性更强些。

(二)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自读课,我课前准备的时候就特别考虑到了自读课放手让学生多活动这一点儿,但到课堂上之后,还是有些不够大胆,忍不住就说多了,以至于品读语言描写的环节匆匆而过了。这是最让我遗憾的地方。

28、凉州词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凉州词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反思】

1. 合理利用教材,有效整合课文

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说过: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和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排课文的顺序。比如在这一单元的古诗教学中,冯老师将《从军行》和【日积月累】中的《凉州词》放在一堂课上教学。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分析两首诗的异同,仔细一看,两首诗在形式上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边塞诗歌,都出现孤城,前两句都是写景但是,两首诗却在思想感情上完全相反。《从军行》激昂顿挫、壮志凌云;《凉州词》委婉蕴藉,乡愁难禁。这就注定了两首诗歌在景色描写上必有不同。

课上,通过反复地读,品味意象,学生明显读出了两首诗,两个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在对比之中,学生更加清晰鲜明地明白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不同,情不同。

所以,从这一课中,我了解到,教材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结构,只要教师使用得当,教材可以变得立体。而我们最终的目的,一定是为更高效的教学服务。

29、腊八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腊八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鉴于昨天对《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反思,今天在《腊八粥》一课的备课与执教过程中,我对先学后教进行了再次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有了一些收获:

1.注重预学和预学检测

昨天,《北京的春节》一课,对于学生的预学检测还是依照以往的形式:自由读课文、生字检测、生字指导这对于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只有一个笼统的感知。而且在进行检测的时候,课件出示的是一篇课文中所有的生字,这样就导致教师对学生在先学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再次进行了重复教学,这先学后教是相违背的。鉴于此,课堂一开始,我就对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测词语听写!听写的时候,我挑挑选的了班里处于不同水平的三位孩子,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两人小组内交换批改。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一下子就发现了大家哪些词语错的多,接下来重点指导错的多的生字,这样就做到了学生会的不再教,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2.借助思维导图,搭建自学支架。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借鉴了同步课堂中的思维导图,给学生搭建支架,降低了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也为学生给每部分内容起一个小标题做出了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再去读课文,很快就梳理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下课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思维导图线条过于繁多,影响了思维的清晰度,如果稍作更改,会更好一些。这启发我不要过分相信权威,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去做出改变,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设计真正地符合自己的学生。

3.今日课堂之小惊喜与大鼓励。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专门搜集了关于腊八由来的视频,但是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班里有一位女生搜集了和我一样的视频,她的积极与主动给我今天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惊喜,让我坚定了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事情,要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同时更让我明确,今后布置预习任务时,要做到任务明确、有针对性!课堂上我就此为例,对王旭同学进行了积极的鼓励不只是善于在预习中收集资料,而是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自己去解决!

鉴于此,我将明天《古诗三首》的导入和学生分享带有节日习俗的诗句,变成了一项预习任务自主搜集带有节日习俗的诗句。

PS:今日之反思,关注点非常小,小到自己都感觉有些微不足道,对于自己之前教学设计中的漏洞进行的一些总结,随手记录下来,勉励自己以往的停滞不前,也希望可以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带来一丝帮助

30、纪昌学射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纪昌学射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1.抓住课文主线,解读文本内容。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的内容富有趣味性,所描写的故事浅显易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以扁鹊几次给蔡桓侯看病为主线,引领学生研读在每个阶段蔡桓侯的病情怎样,应如何医治和蔡桓侯对扁鹊持什么态度来探究文本,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深刻地体会到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侯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

2.补白训练,深化理解。

另外,教学的实效性来自教者对文本的解读,这是最为根本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能潜心解读文本,适时地利用文字来进行补白训练,如《纪昌学射》中,纪昌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了两年,这两年之中,他是如何刻苦练习的呢?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迸发,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在自由的想象中,读懂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1、惠崇春江晚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惠崇春江晚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针对实践效果总结如下:

一、在线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已经一月有余,特别近期部分家长已经复工,离开老师的监督与家长的督促,部分学生白天学习时是处于无监管状态,小学生本身自制力较差,这对他们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根据班级情况,我却发现部分学生自学能力明显有所提高,从另一面来讲,小学生依赖心理较强,在有老师和家长多方细致入微的督促时容易丧失自主能力,在脱离监管时不得不负起责任,反而提升了自学能力。在学生提交的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导学案来看,通过自主预习,学生基本能理解诗词内容,超出了预期效果,特别在针对《惠崇春江晚景》进行梳理对话时,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学生基本能够不假思索的答出,在课堂教学时反而需要诸多引导,可见线上教学一定程度的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时我应多注重引导,而不是取而代之的灌输式教学。

二、空中课堂,整合优质资源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地域经济、生活习惯、教育水平以及其它一些师资条件方面的限制因素,很难实现大面积范围内都由优秀教师任教。针对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由我担任语文教学,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存在教学风格模板化,学生有时候在思考问题时也会陷入思维定式。在停课不停学的这段时间,我寻找到了改变的契机,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在准备新课线上教学之前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在网上观看优质的教学视频,教育理论文章,从而到达个人参与网络培训的效果,年级组学科教师也会通过网络分享优质资源或者自学心得,在经过筛选整理后再将优质的教学视频分享给学生学习。空中课堂让学生不再局限于1对N教学,即一位老师针对一群学生的整体教学,疫情期间各省都在组织名师录播空中课堂,学生有机会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思维方式和眼界会更加开阔。

经此,我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以及学无止境的意义,教学时不该让自己待在舒适圈,陷入模板教学,应当不断的汲取新的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真的爱上我的语文课。

三、网络对话,建立沟通自信

步入三年级后,班级存在一个现象,上课发言的人变少了,简单的读课文读词语时还好,可到了回答思考型问题时几乎被特定的几位学生垄断发言权,我一直都在想办法鼓励学生建立自信,从发言奖励贴画、从不批评发言错误的学生、举办班级活动、针对发言的同学都会有鼓励性评价,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通过线上教学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在进行线上课堂梳理时,每当提出一个问题都会收到十几条的语音回复,其中不乏平时从不曾举手的同学,他们回答问题不仅声音洪亮,声音充满自信还有条有理,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善思不善言的沉默型学生。我想从小学生心理角度来讲,部分学生本身内向,伴随着年龄的成长,思想包袱会越来越重,过于在乎旁人怎么看待自己,导致心思敏感,特别在课堂环境之中要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之下发表看法,更是困难。线上教学时,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注视,心理负担减轻,加上对线上教学存在新鲜感,反而更加容易走出舒适圈,和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观点。在之后的线上教学中,我要鼓励更多的学习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课堂发言同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线上发言到敢于课堂发言的过渡。总之,一堂课能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是我的目标,今后我会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

线上新课教学不到一周,在疫情的消极影响下,我在努力探索线上教学的有效性,尽管有积极的一面,但网络教学仍然有其缺陷性:

线上教学的本质决定了老师与学生是一种分离状态,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监管,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状态;很多学生对于线上学习还处于适应期,尚未体会到线上学习的优越之处,家长以及学生对线上教学有一定的排斥;教师和学生脱离严重,教师无法及时的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进行针对性教学。

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动的线上教学,大到国家教育机构,小到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探索,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和努力,疫情结束之后,回归到正常的教学秩序,是否这一段时间关于教育教学的探索就会抹空?我在思考这一次线上教学所搭建的各种平台,所整合的资源,建立的新的教学流程,是否能够成为未来教学实践中的一部分,所有的教学问题都不是一个闭环,问题之所以存在是考验我们该怎样去解决。虽然平时我们一直都在有意无意的探索如何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结合,但从未产生过如此碰撞,展望未来的科技发展,焉知此次被动的网络教学是一次灾难,还是一次教育变革的契机。当然关注疫情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真正春暖花开,人间无恙的到来,作为一线教师,当务之急要认真的思考如何把握疫情后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

32、寒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寒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皇家花园柳枝随风轻摇的曼妙春色,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独特迷人风光。

本案设计做到以下两点:

1、把握课型特点,自主解读诗意。

诗情体验和感悟的基础是对诗意的准确理解。诗词诵读课型特点是以诵读为主,提倡在诵读中领悟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结合文后注释,在自主感悟和同学的讨论中去整体感受诗意,不作一对一的直译,在字词的理解上不锱铢必较。

2、遵循年段特点,合作鉴赏诗文。

高段的诗词诵读教学,教师不应该止步于引导学生对诗情的体验和感悟,还要适当的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本课的鉴赏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情的多元解读。对《寒食》一诗,自古以来就有两种看法。有的认为这是首讽刺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现象;有的认为这是首摹景诗,选点典型,写出了唐朝寒食节市井民情,赞颂皇恩浩荡。既然诗的主题没有定论,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只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诗文,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鉴赏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感受诗文中的形象。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因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诗中典型形象,可以使学生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鉴赏关注的第三点是佳词妙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佳词妙句的品评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33、古人谈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古人谈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1.方法体系的回顾与建立

因为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的相关经验,所以,课堂上就带领学生回顾了文言文学习的相关方法。

◆读准字音。长句学会断句,读出停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明白其中的道理。

◆背诵课文。

当然,这还是认知层面的知识。知识要真正落实,还需要运用的场景。于是,在教学中,我又创设了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背一背问一问等环节,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最后,用选段二让学生自主尝试。

2.文言与自我的关系

教学中,我借助两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建立联系。环节一是初次与文本建立联系。环节二是理解之后与文本建立联系。

环节一:你发现了什么?

环节二:问一问:以读书时,你做到了______吗?同桌互相问一问,答一答。

3.文言文学习与单元目标整合

单元页上提出的阅读要求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我让学生想一想这三句话提醒我们读书要注意什么呢?,并让学生选择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这叫按要求梳理信息,最后又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筛选,这叫把握内容要点。

导师们进行了评课,整理如下:1.教感有退步,要处理好行政与专业发展的关系;2.重新思考、定位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3.教学太过粗线条,比如当学生不会借助注释说话,教师应该明确并教予方,再比如学生对学而不厌中厌的理解出现了错误,教师没有能够进行纠正;4.教学太注重方法,结果道的层面涉及太少;5.语文要素的落实是否可以在教完三个语段之后再进行梳理信息、把握要点?6.尽可能不要让学生上黑板写字,板书要有示范作用;7.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单元页上花费的时间偏多了;8.教学文言文,应该营造一种课堂氛围,要能够从学科语言、文本语言、组织语言等层面为学生充分营造学习文言的环境。9.文言文要通过读来理解意思,要充分地读。10.文言文教学应该意大于技巧,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要感兴趣,爱上文言文。

我的反思:这次上课,自己准备得确实比较仓促。走上管理岗位,目前正处于适应、调整阶段。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断断续续的过程中完成。接下来,要完善两节课的执教设计,并到班级予以实施落实。检视问题,落实教学。

34、繁星一五九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繁星一五九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诗歌的大门,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在这个单元里,我要带着孩子们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诗歌的魅力。

本文的三首短诗都是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冰心,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母爱童心自然美是其三大创作主题。《繁星》共164首短诗,我们这篇课文主要学习的是其七一、一三一、一五九。

为了教好这个单元的诗歌,我特意去查阅了有关诗歌的资料,知道诗歌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的话,主要是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作者的思想,体会诗歌的韵味以及蕴含的情感。备课的时候,《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两首短诗都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以及母爱的温馨和赞颂,所以我将这两首短诗放在了一起教学。

《繁星》(七一)诗人通过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体现了母爱的温馨和对母亲的依恋。作者用三个结构相同的短语,营造出具体的情境。即有具体的情境,又为回忆的内容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繁星》(一五九)诗人由鸟儿为躲避风雨而归巢,联想到自己遇到心中的风雨唯有投入母亲温暖的怀里,深情地赞美了母爱的温暖与无私。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本单元的课文,比较之前文章的不同,带领孩子们认识诗歌,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短诗三首》的作者冰心,我们在上一学期通过《肥皂泡》的学习就已经认识了,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顺势介绍了冰心创作的三大主题。接着是朗读,在哪些地方要停顿,在破折号处要绵长(此时作者正在回忆),读出回忆中对母亲的依恋等等。然后永不漫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回忆会永不漫灭呢?我们一起走进冰心奶奶的回忆中。哟,回忆中有明亮的月光,有温馨的园子,有美丽的紫藤萝,还有温柔慈爱的母亲。多美好的一幅童年时光图啊!那请孩子们想想,诗人和母亲会做些什么呢?陈世青林说,母亲会温柔的抚摸我的头;伍玟轩说,母亲会跟我讲有关月亮的故事;肖馨说,我和母亲一起在看星星温馨又美好的回忆,所以作者才会说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繁星》(一五九)的学习,我主要抓住两个风雨和两个躲。这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都知道,第一个风雨是指自然界的风雨,第二个风雨,王雅彤说是作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心情很低沉的时候;彭宇说是作者遇到不畅快,心中的烦闷无处发泄等等。作者将大自然鸟儿遇到风雨归巢类比自己心中风雨来临,躲进母亲的怀抱,深情的赞美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要说两课时的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自己的教学写作能力不够。在仿创《繁星》(七一)的指导方面缺乏艺术,学生的成品效果不理想。

35、繁星七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繁星七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书面形式,展示方式是合作编小诗集;第二种是口头形式,展示方式是举办诗歌朗诵会。反思这次活动,我有以下几点做得较成功:

一、整体规划,分阶段开展活动,为展示环节提供了保障。

在进入本教学本单元之前,我便对这次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明确每

一环节的内容,设计每一课的相关活动。这次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搜集整理、尝试创作、成果展示。

1.搜集整理阶段。从进入本单元学习一开始,我便布置学生每天阅读现代诗,并摘抄2-4首,旨在激发阅读和收集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醒学生可以分类收集,摘抄的诗歌篇幅不宜太长。学生大多搜集的是一些儿童诗,如《繁星》《春水》《新月集》中的诗歌,通过阅读、积累,学生充分感知到了现代诗的特点,为之后的诗㰤创作、编写诗集做好了准备。

2.尝试创作阶段。在《短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诗歌仿写的环节。我并未对仿写做过多要求,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同学们大多仿照《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三一)两首,尝试进行创作。在学完《绿》这一课后,我同样安排了仿写,学生可以选择仿写其中一节,也可以仿写整首诗。两次仿写经历,让学生对于自己写诗有了一定的信心。教学完《白桦》一课后,我根据课后的活动提示,安排了两项任务,一是组织学生对收集的现代诗进行阶段性交流,通过交流打开视界,进一步丰富了收集现代诗的途径和摘抄的类型;其二是让学生尝试写现代诗,有了前两次的仿写经验,这一次的自主创作较为顺利,一个个小诗人诞生了,一首首小诗破壳而出。对于孩子们的诗,我并未做过多修改,而是给予肯定,给予表场。尽管这些诗的内涵还不够含蓄,语言还不够优美生动,但大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真情实感。

3.成果展示阶段。有了之前两个阶段的准备与过渡,最后的活动成果展示环节就十分顺利、水到渠成了。这一阶段的活动安排是由学生们自主讨论,最后确定的。

二、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对现代诗的了解与喜爱。

诗歌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得相对较少。这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目

的就是引导学生接触诗歌、了解诗歌,从而走进诗歌的广阔天地。因此学生的兴趣培养是最重要的,基于这种考虑。我便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开展了阅读诗歌、搜集整理诗歌、创作诗歌、合编小诗集、诗歌朗诵会、诗歌手抄报展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是教材中安排的,也有学生们集体讨论后确定的,如诗歌手抄报比赛。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引导他们按照确定标题搜集资料设计版面动手创作的步骤制作手抄报,同时结合范例,引导学生了解手抄报在内容安排、版面设计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学生们态度积极,充满自信,大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不少同学制作的手抄报图文并茂,非常精彩。

总体上说,我尊重学生意愿,拓展了活动形式,丰富了活动内容,加强了学生对现代诗的了解与喜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多项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

当然,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存在很多不足:虽说人人参与,但少数同学由于家庭环境或是个人学习态度等各种原因,导致活动完成度不够。如积累诗歌时,部分留守儿童便无法落实。少数态度不端正的同学,只能监测到他们是否积累了,却无法确定他们是否用心阅读了,积累的是否是自己喜爱的诗;在创作诗歌时,部分同学受教材中或积累的诗歌影响较大,仿写的痕迹较重,部分诗句牵强附会,缺乏真情实感;在展示环节,部分学生由于时间原因,作品没有集中展示;有些学生由于紧张、怯场,诗歌朗诵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还有同学在制作手抄报时未能事先明确具体要求,理解上有偏差,展示的作品不符合要求;合编小诗集环节,部分同学诗歌分类不合理,诗集名称值得商榷。

轻叩诗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孩子们会来到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漫游诗歌天地的脚步不应停下,应带领他们继续与诗歌相伴,领略诗歌的独特魅力。

36、村晚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村晚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这一次大家比较统一。《四时田园杂兴》里的这个小家伙勤,《村晚》里的这个小家伙闲。

理由是,乡村里的生活比较辛苦,大人们早起要出去耕田,晚上回来要把麻搓成线。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忙来忙去。小朋友看到大人们这样忙碌,自己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跟着帮忙。可以看出,他是非常勤奋的,能体贴大人们。

《村晚》里的小朋友是天黑了要回家,夕阳西下,一切都那么美好,他一个人骑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口吹着,非常悠闲,让人羡慕。

这两首诗中的孩子,特点没有那么多元,理解的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在学完了古诗的内容之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你更喜欢哪一首诗?其实,跟《稚子弄冰》一样,还是在了解作者的写法妙在哪儿。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所以课堂上又有了很多精彩的答案。

一位喜欢《四时田园杂兴》的小朋友说,这首诗看起来是农忙,其实不然。忙的是大人们,他们整天在田里耕种,晚上回家的时候也还在干活。可是学种瓜的小朋友并不忙,他虽然也在种瓜,可是是在玩游戏,所以,这首诗歌里有忙和闲的对比。

一位喜欢《村晚》的小朋友说,这首诗特别美,你看绿草长满了池塘,水溢出了岸边,青山衔着落日,阳光洒满池塘,可是,这些都是环境的美。这样的环境中突然来了一个小牧童,他那么悠闲,就让这个画面有了一种美好的感觉。景色+人物,这样的描写让景变得更美了。

另外一位小朋友补充说,不仅如此,除了有景色和人物之外,这里还有动静结合的描写,景色是静态的,人物是动态的,动静结合的美景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一个折中了一下,再次分析了两首诗歌的不同。一首写出了劳动的繁忙与闲适,一首写出了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村晚,各有千秋。

反正通过这一问,大家把两首诗歌的妙处找到了。

这节诗歌课还是挺有意思的。

37、慈母情深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慈母情深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受邀到儿子所在的小学去上一堂交流课《慈母情深》,原文的作者是梁晓声,他是一个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作家,生活的艰辛炼就作者厚重、坚实的性格,也奠定了文章深沉的情感。这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无法体会也不易理解。授课老师必须熟谙文本,精心选择角度,仔细咀嚼细节方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身体力行。

此文的解读角度通常会聚焦在母慈这一点上,此点最亮,最易捕捉。但我们是不是忽略了文中的另一个人儿子,这个初始未晓世事艰难的青年,为了孩子梦寐以求的《青年近卫军》,忽视了家境的艰难,来向母亲要钱买书。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目睹了环境的恶劣,感受了劳动的艰辛,体会了母爱的伟大,他长大了,逐渐懂得了关爱自己的母亲。难道他不让我们感动吗?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天下,以自我为中心,只晓得心无挂碍地接受来自他人的关爱,却从不奉献自己的情感。与其用那说教意味浓厚、教条思想严重的思想品德去叨唠他们,还不如用具有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去熏染他们,这是语文课应以承担的责任。

有了这一观点,我确定了双向的体验与思考角度: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去感受母爱的伟大,另一方面还要带领学生跟随我的情感去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去经历、感受、思考,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目的。

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一个环节,要求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学生大多数是复述故事情节,而不是精炼的概括。如何把握叙述的基本要素,如何做到文从字顺还有困难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

韩老师问我:你觉得小学生与初中生有哪些不一样呢?小学生上课发言要积极得多,举手如林,老师课前有鼓励:今天发言的人加双倍分,中间不乏滥竽充数之人,发言质量不高,答非所问亦有。初中生,尤其高年段的学生更喜欢静静地听你讲,其实关键在他们是否在跟随老师的思路思索。

韩老师再问:你觉得那些学生前后的发言质量有所提高?这还把我问着了,举手的人太多,发言太频繁,我还无暇留心。我反思是不是我设问太繁、提问太多呢?学生是否真正进步了呢?这一点值得深思。

还有一个感觉:小学生与初中生在知识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却相差无几,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到位,学生是可以理解一些较深的文本的,尤其是情感类的。

38、春夏秋冬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春夏秋冬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春夏秋冬》是识字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以词串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这篇起始课作为新学期的开篇内容,组织好课堂学习至关重要,因此,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掌握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伊始,为了拉进师生距离,我与学生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从而引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对一年四季的认识情况。接下来我播放课件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中是什么季节,并说出这个季节有什么特殊?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认8个生字,在识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用学过后识字方法主动进行识字。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写字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让学生说一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之后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笔画笔顺,学生观察,书空,之后描红,仿写,学生了解了生字的结构,写起来自然觉得容易多了,我知道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写字的热情。从而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39、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4.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的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题目的意思。板书课题:出塞 王昌龄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

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板书:秦汉

(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板书:人未还

(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联想战争的残酷。

(4)拓展理解人未还所表现的战争激烈。

(5)朗读前两句:

a.学生自由读。

b.指读,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场景。

c.同学间互相评读。

d.想象画面朗读。

e.在音乐的烘托下朗读。

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自由读后两句。

(2)自由谈谈对但使的理解。

(3)抓住但使、不教一词,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威武、英雄气概。板书:但使

(4)小组讨论后,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指名朗读,教师评价。

(6)学生带着对飞将军的崇拜之情读文。

(7)教师激情引读。

(8)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再次朗读体会作者赞颂汉将李广,渴望平息战事的理想和慨叹边将无能、朝廷无能的悲痛。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学生自由组合朗读全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个性,配乐朗读全诗。

3.在教师的引导下试背全诗。

4.观看课件背诵全诗。

(五)展开想象,入情练笔

师:人间最难过的是离别亲人,远征战场。作者面对荒凉的关山,举头望月,思念亲人,此时此刻你一定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用你的笔描绘出当时的悲壮景象好吗?

【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边塞的诗歌,比较、赏读、摘抄下来。

40、猜字谜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猜字谜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这考验着老师的智慧。学习生字本身很枯燥,如果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往往事半功倍。今天我展示了《猜字谜》一课,在课上学生积极发言,踊跃举手,可以通过这堂课引起对生字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

一、 教学效果

这节课主要设计思路是:设计了四个关卡,难度逐步递增,每一关由不同类型的字谜组成,通过自主猜测,传授猜谜方法,让孩子借助不同的方法猜测汉字,从而实现轻松学字,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第一关,与 趣味语文中的猜测方法类似,孩子们轻松猜出了谜底,但到了第二关却被难倒了,主要原因是孩子们不能很好的从句子中发现共同点,思路比较狭窄,引导后逐渐找到了感觉,并习得合成法这一方法。之后的两关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最终猜出了谜底。整堂课孩子们的思路比较活跃,尤其是平日里不太爱举手的孩子,能从这类课堂中展示自我,让人另眼相看。

二、 成功之处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教学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再者,我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另外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增加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力,然后我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小红星,这对学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我在学生猜谜底时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给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视觉刺激,使教学目标很好的完成。

三、 不足之处

在指导书写汉字时,更多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达到一个标准,但孩子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在等待能力弱的学生时,让更多的学生产生了消极等待!浪费了良好的学习时间。

四、 改进措施

猜字谜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很大。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办法很多:一堂课的中间做一次课中操,缓解学生的疲劳;适当利用多媒体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运用肢体语言把走神的学生拉回来。猜谜语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猜谜语,一开始就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在识字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总之,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向老教师们学习,多听课、多思考,不断提升自己!

手机扫码阅读出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