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椅子律动教案反思

小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1-16 16:11:18

小班音乐椅子律动教案反思

1、小班音乐椅子律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合拍地做游戏动作。

  2、能运用小椅子作为道具创编动作。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我们来请小屁股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亲一亲,屁股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练习若干遍。

  亲两亲:方法同上。(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那我来找啦”“宝 宝,在哪里”

  3、师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师示范:(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习创编的动作。

  5、配上音乐。

  师带幼儿做:“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接着练习其他三个动作,方法同上(练习(2~3遍)。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幼儿找,老师藏。(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X X | X X 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习3~4遍(前奏时,师说:宝宝,在哪里)(整首音乐)

  9、师:除了用小碎步出来还可以怎么出来呢?(幼儿创编,并练习)。

  10、听音乐把自己编的动作表演一次:这次请音乐和你们玩“躲猫猫”了。请你们听着音乐把你们想的办法表演给我看。

  11、玩的开心吗,还想和小椅子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带上椅子出去做游戏吧(音乐)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椅子律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合拍地做游戏动作。

  2、能运用小椅子作为道具创编动作。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我们来请小屁股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亲一亲,屁股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练习若干遍。

  亲两亲:方法同上。(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出自:快思老.师!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那我来找啦”“宝 宝,在哪里”

  3、师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师示范:(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习创编的动作。

  5、配上音乐。

  师带幼儿做:“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接着练习其他三个动作,方法同上(练习(2~3遍)。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幼儿找,老师藏。(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X X | X X 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习3~4遍(前奏时,师说:宝宝,在哪里)(整首音乐)

  9、师:除了用小碎步出来还可以怎么出来呢?(幼儿创编,并练习)。

  10、听音乐把自己编的动作表演一次:这次请音乐和你们玩“躲猫猫”了。请你们听着音乐把你们想的办法表演给我看。

  11、玩的开心吗,还想和小椅子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带上椅子出去做游戏吧(音乐)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动物园》含反思

游戏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内容,有学唱的欲望。

  2、乐意亲近小动物,喜欢小动物。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游戏准备:

  多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熟悉歌曲音乐

  游戏过程:扮演多种小动物,跟着音乐唱唱,学做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准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4、小班音乐律动教案《洗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准备材料:《洗手帕》磁带、钢琴、手帕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讨论: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

  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讨论: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7、与幼儿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洗手是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来示范如何正确洗手,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做到先卷起袖子,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并告诉老师不能玩水。结合动作,幼儿较容易地学会了儿歌,而且能边唱念边表演,效果很不错。但在之后的实践环节中,有的幼儿没有老师的提醒就又开始了玩水,可见,不玩水的行为个别幼儿还是不能控制好自己,需要老师的随时提醒。当然,在一次活动中就想改变幼儿玩水的坏习惯,确实不可能,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对引导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使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5、小班音乐律动教案《身体奏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区分对身体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认识。

  2、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

  3、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4-5件。音乐伴奏带、录音机。嘴巴、手、脚图片标志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1、教师逐一出示并操作打击乐器使其发出声音,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样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2、教师小结:双响绑和三角铁是老师用木棍和铁棒敲一敲发出声音的,沙锤和串铃是老师用手摇一摇发出声音的。

  二、认识身体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发出很多好听的声音的,也是一件乐器。

  1、认识“嘴巴”乐器。

  A、引导幼儿用嘴巴发出多种声音:弹舌头、搓上下唇、弹上颚等。

  B、播放一段音乐,用嘴巴乐器来为音乐伴奏。

  2、3环节为:认识“手”乐器和认识“脚”乐器,方法同1环节。

  三、表演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1、集体自由选择嘴巴、手、脚中的一种乐器为音乐伴奏。

  2、集体自由结合几种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3、游戏:看指令,选乐器。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和你们来玩游戏了。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标志,分别是:嘴巴、手、脚。等一下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要边听音乐边看我举起来的是哪种身体乐器,而且你们要按照老师的标志去选择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游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请部分幼儿参加游戏,其他幼儿观看。

  第二次请全体幼儿参加游戏表演。

  四、亲子同乐。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身体乐器来为音乐伴奏,现在我们请自己的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来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吧!(放音乐,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6、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点点豆豆》含反思

  设计思路:

  记得有句话说的好:培养你的孩子成材,培养我的孩子成材,培养我们的孩子成材,但是培养孩子成材不是我们唯一要做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是快乐的。所以,今天我就选择了适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快乐手指游戏〈点点豆豆〉,把点点豆豆这首儿歌配上一曲活泼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游戏中,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点点豆豆〉是一首韵律很强的儿歌,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一拍一点,从而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结伴游戏的能力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使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本节课采用的都是一些老儿歌老游戏,这些儿歌游戏都是我小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做的,她不仅加深了我们母女之间的感情,而且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现在还记忆尤心。我也很想让这些儿歌把各位家长老师带回对童年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老儿歌老游戏的艺术魅力。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学唱歌曲。

  2、通过歌唱和游戏愉悦幼儿身心,培养幼儿活泼欢快的性格。

  3、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指偶一个、点点豆豆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儿歌〈拉大锯〉,小朋友仔细听听,歌曲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儿歌)

  二、基础部分

  1、小指偶唱大戏〈点点豆豆〉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他们去姥姥家干什么了?

  幼:看大戏。

  师:那你们想不想也一起看看啊?

  幼:想(教师用指偶在手上唱大戏《点点豆豆》)

  2、学唱歌曲〈点点豆豆〉。

  (1)教师范唱两遍,幼儿欣赏。

  (2)幼儿伸出小手当舞台,小指偶在幼儿手指上唱歌 。

  师:小指偶想到小朋友小手搭的舞台上唱大戏。

  3、幼儿学唱歌曲。

  (1)用不同的手指点豆唱歌。拇指爸爸先唱歌,食指妈妈再唱歌,最后中指哥哥也要唱歌。

  (2)幼儿边唱边点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想一想我们还能在身体哪个部位上点豆豆。

  4、幼儿结伴游戏点点豆豆。

  5、和客人老师一起做点豆豆的游戏。

  师:你们想和客人老师做游戏吗?

  三、结束部分

  送指偶回家。

  师:天黑了,我们把指偶送回家里吧!下次再请他们过来玩。

  另附:儿歌《拉大锯,扯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不让二妞去。

  恩……歌曲《点点豆豆》点点豆豆,开花石榴,小狗搬家,喀嚓一锁。

  活动反思

  ⒈选材合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老师选择的歌曲《点豆豆》,音乐形象鲜明,段落非常清晰,情境性强。歌曲中有趣的点豆豆游戏,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当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时,孩子们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了音乐。这样的音乐素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⒉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⑴点豆豆中,教师准备的不同颜色豆豆图片代表不同味道,请孩子们在学唱的时候观察豆豆的表情,间接地感受他们不同的味道,再假装吃一吃,并把表情、动作做出来。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动手动嘴动脑。加深记忆,也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歌词转化为形象的动作。

  ⑵在学习理解歌词的部分,教师并没有刻意地强调歌词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自身的演示:甜豆豆肯定很好吃,来来来,我们一起来吃甜豆豆吧,甜不甜?吃到甜甜的豆豆是什么表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熟悉理解歌曲,最后巩固点豆豆的游戏,并将两部分串联起来。在和孩子吃不同的豆豆的方式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⑶将整个游戏情境贯穿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最后的点豆豆游戏,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吃的豆豆,这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更高了,把本次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⒊教师教态自然、丰富 老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在这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活动中的每一个孩子。她非常具有表演天赋,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夸张,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所以孩子们始终被吸引。教师范唱的歌曲也非常动听,在动听的歌声中,孩子们感受旋律,完整欣赏。

  建议:丰富幼儿的经验准备。 在《点豆豆》中,不管是点豆豆的游戏,还是吃到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后的表现,都是需要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而表现出来的。我们明显感觉到孩子在表现酸、辣的表情和动作时不够投入,是因为他们对这两种味道不熟悉。现在的家长都什么主意孩子的饮食,会避开这种稍带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幼儿尝一尝,让他们更好的参与活动。

7、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小麻雀》含反思

  一、活动名称:《小麻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大小调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三角铁和摇铃的使用方法。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哭脸和笑脸的卡片

  小鸟玩偶

  三角铁、手摇铃

  四、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

  ——《Hello歌》

  2、音感练耳

  ——老鼠按钟(3、5)

  a、聆听单音(加上柯尔蒙手势)

  5---3---

  b、乐器加嗓音

  c、辨别高低音:55555(双手举起来)

  33333(双手敲地板)

  d、再见

  3、倾听音乐

  ——导入:出示难过的表情和伤心的表情

  今天,娇娇给小朋友带了两个有趣的表情,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表情有什么不同,(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请小朋友模仿一下这两个表情。

  ——出示小鸟玩偶,讲述故事

  教师拿出表情卡纸,幼儿做出相应反应,并听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微笑卡纸表示开心(音乐为大调)

  哭脸卡纸表示难过(音乐为小调)

  4、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音乐律动

  5、表现音乐

  ——主教老师拿难过的表情卡纸,助教老师拿开心的表情卡纸,站在不同的位置,当音乐中出现不同情绪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朋友走到手持相应卡纸的老师身边,用肢体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情绪。

  6、综合呈现

  ——教师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乐器使用方法

  ——(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将幼儿分成两组(一名老师负责带一组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分发两种不同的乐器

  三角铁表示悲伤的情绪(长调)

  手摇铃表示开心的情绪(短调)

  ——乐器演奏结束,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助教老师收乐器,助教老师带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7、再见仪式

  ——《再见歌》

  五、活动结束教学反思:

  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在教《小麻雀》一课时,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创编歌词的。书上的原创歌词是这样的: “ 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支歌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 在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前,我请大家先想一想小麻雀的特点是什么,爱喳喳叫,爱蹦蹦跳,所以作者把它写成一个爱唱歌、懂礼貌的小麻雀。接着我请学生来填词: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爱撒娇呀),见了小朋友(转身跑)。学生们唱得很尽兴,学得很扎实。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过动作感受小麻雀生动的形象。但是在教唱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三句歌词 “ 见了小朋友 ” ,部分同学没能把三拍唱足,还有休止符的停顿等细节的处理,仍需改进。虽然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还是疏忽了课堂中的机动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后,还有余多的时间,只能用来表演唱和比赛,不免有些浪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对有些部分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8、小班音乐律动教案《胡椒小猪》含反思

律动参考动作

  小猪在厨房做晚餐:双手交替炒菜状

  洒点盐呀加点水呀:双手做撒盐状

  满头大汗:双手交替擦汗状

  小猪在厨房做晚餐:双手交替炒菜状

  手忙脚乱打翻胡椒:快速跺脚

  啊湫:手捂嘴做打喷嚏状

  一、游戏玩法建议

  1、教师示范:使用砂蛋洒盐和水。

  2、提示制作“披萨”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清唱,请幼儿徒手试一试

  3、幼儿使用地垫和砂蛋,伴随歌曲进行情景游戏。

  4、把制作好的“披萨”给客人老师尝一尝。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1张

  幼儿经验准备

  1、熟悉音乐《奇怪的小白兔》,会随音乐一路纵队进场。

  2、会随音乐《玩具兵进行曲》一路纵队行进取放乐器。

  3、吃过披萨,初步了解“披萨”的制作方法,并了解“披萨”的各种口味。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趣味性,能随音乐节奏做律动。

  2、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初步尝试根据歌词大胆想象小猪做“披萨”的动作。

  3、喜欢跟老师一起参与律动活动,并能将自己制作的“披萨”与他人分享。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过程】

  (一)进场:随音乐《奇怪的小白兔》进场

  (二)教学过程:

  1、故事引导:

  爱丽丝在森林里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洞里。哇,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在美丽的花圃和清凉的喷泉后面有一间小房子,里面有一只喜欢做美食的小猪和在跳舞的胡椒。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它们在干什么……

  2、歌曲欣赏:

  (1)全体围坐,欣赏全曲,带领幼儿在膝上拍出节奏。

  (2)回顾语词,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歌曲内容。

  (3)在教师带领下,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肢体律动练习。

  3、情景游戏:

  (1)教师示范:使用砂蛋洒盐和水。

  (2)提示制作“披萨”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清唱,请幼儿徒手试一试。

  (3)听音乐《玩具兵进行曲》领取砂蛋。

  (4)幼儿使用地垫和砂蛋,伴随歌曲进行情景游戏。

  (三)结束活动:

  l、把制作好的“披萨”给客人老师尝一尝。

  2、跟随音乐《奇怪的小白兔》自然退场。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打喷嚏是孩子们平时都做过的事情,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在游戏的过程中提示幼儿打喷嚏时,要用手捂着嘴来打喷嚏,不然会传染疾病,使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保护自己,具有一定的防病意识。

  2、引导小胴友在把“披萨”送给客人老师吃的时候,说一说自己制作的“披萨”是什么口味的,丰富孩子们对“披萨”口味的认知,同时锻炼孩子们敢于跟陌生人交往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9、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含反思

  活动名称:红眼睛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儿歌,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猜一个小动物的谜语。

  (2)师说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

  (3)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呢?(幼儿说说理由)

  2、欣赏儿歌,理解学习

  (1)出示角色,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A、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B、儿歌中听到些什么?

  (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注意:及时纠正幼儿念得不准的字音。

  (3)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3、相互讨论,提升情感

  (1)小白兔一不高兴就哭,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2)讨论:那么,怎样才能做个懂事的乖宝宝呢?

  (3)小结: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要说出来,眼泪没有用,嘴巴才有用,这样才是懂事的乖宝宝。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特别喜欢小动物小白兔的特点,我设计了小白兔、兔妈妈和大灰狼的头饰吸引小朋友,在本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较浓,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巧妙地将情景游戏纳入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培养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但在本班的实际中(有十多个不满3周岁),有部分幼儿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内容,有少数幼儿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说话。

10、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小飞机1》含反思

  目标:

  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准备:

  纸折飞机若干(数目与幼儿人数相等),纸折大飞机一架。场地布置如图。

  过程:

  1.教师手持大飞机,幼儿手持小飞机,四散地站在飞机场上。

  2.游戏开始,大家一手举着飞机在机场内四散走(飞),边走边念儿歌:"小飞机,飞飞飞,飞到西,飞到东,快快飞到高空中。"念完儿歌,幼儿任意走向周围的航线,必须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航线走,边走边发出飞机的声音。教师说:"飞机降落。"幼儿走回机场蹲下,同时手臂放下。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兴趣不高,对认识飞机和绘画飞机不热情。我意识到可能是飞机头饰有限,没能带上飞机头饰的幼儿不高兴,从而影响活动热情。绘画对小班的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通过本次活动我反思到: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多种多样幼儿喜欢的绘画图片,从而吸引幼儿上课的热情。

11、小班音乐律动教案《一二三木头人》含反思

  设计意图:

  《一、二、三,木头人》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全曲歌词内容浅显易懂,曲调简单流畅,节奏变化鲜明,富有游戏性,特别适合小班的幼儿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因为是小班的幼儿所以我设计的游戏规则就是幼儿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并在敲击乐器时候保持不动。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没有什么负担,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电脑课件,木鱼乐器一只。

  活动过程:

  1.复习韵律活动“红绿灯”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音乐王国去玩,路上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词。

  教师:“音乐王国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吧。你们看木头人来了,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来听一听。”

  “刚才你们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幼儿学唱

  (3)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幼儿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刚才我们已经会唱木头人的歌了,这次木头人要和你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这次唱得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教师不断加快演唱速度)幼儿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3.学习音乐游戏

  (1)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集体创编木头人不同的动作造型。

  “现在你们都是木头人,老师说123变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摆一个造型不动,看谁最像木头人。”

  (2)观看课件,讲解游戏规则“木头人先干什么?敲木鱼的时候木头人动没动?”

  (3)幼儿随教师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点拍木头人走的节奏。

  (4)幼儿跟着琴声,再次练习。

  (5)幼儿四散随乐玩游戏,并在教师鼓励下,寻找空间进行活动。

  “木头人准备出发了,注意了这次我们会边走边唱,看谁会找空地方。”

  (6)幼儿边看课件边根据音乐快慢变化,完整游戏。

  “我们来和动画里的木头人一起来玩一玩,这次更难一点,音乐会越来越怎么样呢?你们来边听边做。”

  活动反思

  首先是学习动作,小班音乐游戏的动作编排比较简单,单一,就是按节奏走路和摆造型,所说设计了玩123变的游戏,通过进行的游戏,帮助幼儿可以更好的进行动作造型的创编。然后是介绍游戏规则,制定的游戏规则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幼儿观看多媒体里面的木头人的表演,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然后教师利用清唱歌曲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到游戏的歌唱部分是根据节奏走,在敲乐器的时候是要摆个造型不能动了。是让幼儿在敲乐器的时候定住摆一个造型不动。掌握好游戏规则后让幼儿在座位上进行慢的旋律部分的动作练习,并用提示性的言语帮助幼儿记忆规则。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后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可以四散进行游戏。最后继续增加难度,完整听着音乐进行游戏。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一步一步带领幼儿挑战自己。最后在我们的歌唱声中,玩着木头人的游戏结束活动。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体验游戏的乐趣。

12、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鲨鱼一家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鲨鱼一家子》属于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律动部分。通过观察模仿鲨鱼一家五口的特征——嘴巴,并跟随音乐进行律动。

  设计思路(结合《纲要》)

  《纲要》中对小班幼儿在艺术领域的目标有:

  1.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通过对《纲要》的解读,我联系幼儿实际生活,从有趣的谜语入手,引出本次活动的主人公鲨鱼,通过直观的图片观察从鲨鱼嘴巴的角度,让幼儿理解律动动作,并创设“鲨鱼一家要表演节目”的情景,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律动,动作设计既包含了幼儿小肌肉运动的训练,也包含了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在趣味游戏中锻炼能力,体会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能初步了解歌曲内容以及基本的律动动作

  动作技能目标:学会韵律动作并相互配合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用肢体动作模仿动物的乐趣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初步了解歌曲内容以及基本的律动动作

  难点:学会韵律动作并相互配合表演

  物质准备歌曲音频、PPT、鲨鱼头饰、鲨鱼一家的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基本的节奏律动经验,对鲨鱼的基本认知

  活动方法

  观察法,参与法,模仿法,情境创设法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

  谜语导入:

  教师边说边表演谜语引出本次活动主人公——鲨鱼:

  强壮的身体水里游,

  小小的眼睛大嘴巴,

  尖尖的牙齿吃鱼虾,

  海中霸王就是它。

  幼儿根据老师的表演猜谜语。通过谜语的方式导入本节课,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好的开展活动。

  基本部分

  一、认识鲨鱼一家

  1.教师依次出示鲨鱼一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鲨鱼的嘴巴和牙齿的特征(鲨鱼宝宝嘴巴小,鲨鱼妈妈嘴巴优雅的张开,鲨鱼爸爸嘴巴最大,鲨鱼奶奶没有牙齿但很优雅,鲨鱼爷爷没有牙齿但嘴巴很大)。

  2.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鲨鱼一家子。

  3.教师创设情境:鲨鱼宝宝和鲨鱼一家去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日的表演,当鲨鱼一家出现在海底的时候,其他的小鱼们。都是什么反应?创设小鱼们逃走,躲藏,鲨鱼走后开心跳舞的情景,并创编动作。

  二、一起动一动

  1.教师示范律动“鲨鱼一家子”,引导幼儿模仿。

  2.教师结合图片带领幼儿回忆鲨鱼一家的动作,注意带有节奏地进行练习。

  三、跟着音乐动起来

  1.教师创设情景:鲨鱼宝宝邀请我们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加入他们去幼儿园表演节目。

  2.教师分发鲨鱼一家魔法卡片,播放音乐,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律动。

  幼儿根据教师的引导观察鲨鱼一家游的特点,并进行模仿。

  幼儿根据教师的情景创设模仿小鱼们的动作

  幼儿观察教师的示范。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有节奏的练习动作。

  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律动。

  这一环节用到观察法,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使幼儿能够更加形象的模仿鲨鱼的动作。

  这一环节用到情境创设法,通过鲨鱼一家出现,小鱼们逃跑躲藏的情景,使幼儿能很快理解。

  动作的练习加入节奏为后面的音乐做铺垫。

  结束部分教师人物模拟代替鲨鱼宝宝对幼儿表示感谢,并邀请幼儿下次再来海底世界玩。

  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将这个律动和爸爸妈妈分享,拍成视频,明天带过来分享。将这一活动延伸为亲子活动,增进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这是一节小班艺术活动《鲨鱼一家子》。

  首先,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有趣的谜语入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本次活动的主人公——鲨鱼一家,通过图片的形式在板上展示歌曲的图谱,并展示每个角色的特点,比如鲨鱼宝宝的嘴巴小等特点,在动作理解时加入节奏,为后面的动作学习做铺垫。

  其次通过故事情节的设定——鲨鱼一家表演节目,要请小朋友加入,教师示范律动时,我加入动作的讲解,使得动作更好的理解。同时鼓励幼儿和我一起模仿律动动作。

  接着结合板上的图,向幼儿直观的观察各个动物的特点,然后学习动作。

  最后使用“魔法”卡片串起前面的故事情节进行律动展示。

  本此活动基本实现了我预设的三个目标,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活动,幼儿的大肌肉能力得到巩固,小肌肉能力、节奏感也得到了锻炼,符合小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而且活动内容简单有趣,活动形式丰富有趣,做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这一要求。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微反思,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13、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小青蛙找家》含反思

  活动名称:《小青蛙找家》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图谱的形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学习2/4拍的节奏型。

  2、感受律动游戏的快乐。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荷叶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二、进入主题,教幼儿学习青蛙跳跃的本领。

  1、引导幼儿学习第一种本领。

  2、幼儿练习青蛙跳。

  3、学习第二种本领。

  4、幼儿练习青蛙跳。

  5、将两种本领合在一起,带领幼儿跳跃。

  三、游戏活动。

  1、分组让幼儿练习跳跃。

  2、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跳跃。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声音都惟妙惟肖,孩子们的表演都棒极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幼儿在学歌过程中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这样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及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和锻炼。

14、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可爱的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教具、响板、教学课件及音乐。

  2、幼儿对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小蚂蚁爬呀爬重点:有节奏的听着音乐爬爬玩玩做游戏——歌表演:蚂蚁搬豆师: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散散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把自己变成可爱的小蚂蚁好吗?蚂蚁的头上有什么的啊?(播放音乐)——出示小蚂蚁,听着音乐做律动小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师:你们看看,我的小蚂蚁是怎么和我做游戏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还想让小蚂蚁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结:我的小蚂蚁是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们,跟上喽。

  2、拍拍玩玩:出门找食物重点:情景中用响板表现快和慢的节奏。

  ——听蚂蚁的脚步声。幼儿听听说说,分辨声音的强和弱。

  出示两种乐器:大鼓和响板。“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为什么?”

  小结:原来响板的声音和小蚂蚁的脚步声有点像,小小的,轻轻地,你们听小蚂蚁高高兴兴的出门找食物去了......

  ——幼儿拿起响板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演奏,快快的,欢乐的。

  ——故事继续讲述:幼儿在情景中听辨上行和下行的音乐,并使用响板听着音乐表现蚂蚁快快慢慢的脚步声。

  ——观看媒体:小蚂蚁发现什么啦?幼儿使用响板表现蚂蚁爬树的脚步声。

  ——小蚂蚁你们找到豆豆了吗?找到什么豆豆呀?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把豆豆搬回家。用响板快慢交替的演奏表现故事情景。

  ——该游戏可视情况反复玩一次。教师注意提醒孩子“小蚂蚁要慢慢走哦,听着音乐一步一步走,别让身上的豆子滚落下来哦”

  3、音乐游戏:搬起大饭团——猜猜看看,小蚂蚁发现了什么?观看媒体:局部——整体——结合媒体变化,教师用响板表现,(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蚂蚁叫伙伴搬饭团,伙伴越来越多,脚步声越来越响的故事情节。

  ——那么大的一个饭团我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呀?

  ——听辨,听听我的朋友是不是来得越来越多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饭团搬回家。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好,非常喜欢跟着音乐做出各种肢体动作,而这样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儿谣适合幼儿感知节奏。

15、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小鸟找家》含反思

  游戏目标:

  1、倾听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出相应的小鸟动作。

  2、喜欢玩音乐游戏。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游戏准备:

  鸟妈妈的头饰。

  游戏过程:

  1、听音乐走路: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站立不动。

  游戏反复数遍。

  2、听音乐找座位: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迅速找到任意一个座位坐下。

  游戏反复数遍。

  3、幼儿学做音乐游戏:

  教师戴头饰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小鸟,妈妈带娃娃出去玩。

  幼儿听"鸟飞"音乐,做鸟飞动作,音乐停止,提醒有热找到家(座位)。

  教师变化音乐的快慢速度:

  "音乐有什么变化?""音乐快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很快乐,自由自在地在飞翔)"音乐慢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在捉虫、休息)"音乐停止了,小鸟就干什么?"(找家)游戏反复数遍。

  建议与提示:

  在学会做"小鸟找家"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小动物的音乐,如小兔、小猫等,让幼儿听音乐做"小兔找家"、"小猫找家"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16、小班音乐律动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借助看教具演示、表演动作、理解记忆歌词。

  3.让孩子体验、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感受、感知相亲相爱。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小鸟的指偶。

  2. 已学过的鸟飞的动作。

  3. 小鸟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结队进入教室,向客人老师问好。

  教师:春天到了,脱掉厚厚的外套,春天的天气可真好,暖暖的阳光,宝宝们,我变成了…〔师模仿鸟飞,鸟叫〕。

  2.引导幼儿观看ppt,认识两只小鸟名字。

  教师:宝贝们真聪明,今天除了请来了客人老师,还请来了动物朋友,咱们来一起看看,她们是谁?(播放ppt)

  教师:哇,这棵大树上坐着谁呀?〔播放ppt,两只小鸟同时站在树上的时候停止播放。提炼歌词: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

  教师:这两只小鸟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有什么颜色的?

  教师:黄色的小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丁丁,和丁丁打个招呼。

  教师:蓝色的小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东东,和东东打个招呼,咱们的宝贝儿可真有礼貌。

  教师∶下面会发生什么呢?咱们一起来看看。〔继续播放ppt〕教师:丁丁和东东怎么啦,怎么离开了呢。树妈妈没有了朋友,心里可孤单了,怎么办呢?(叫丁丁和东东回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要不咱们一起帮助小树,把丁丁和东东叫回来吧。(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小结:两只小鸟回到树上了,又见面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快乐。

  二、幼儿欣赏教师朗诵、演唱歌曲《两只小鸟》。

  1.教师:我把丁丁和东东的事情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不过啊,唱歌之前,我要有礼貌的请出我的小鸟朋友和我一起表演,(带纸偶 )看,他们来了,哦哦,等一等,它们要给我说悄悄话,丁丁和东东让我告诉小朋友,它们有些害怕,有一点不好意思,你们能鼓励他们一下吗,谢谢大家,那接下来欣赏我们的表演吧。(钢琴伴奏表演、2遍)

  2.教师朗诵歌词。(播放ppt 2遍)

  教师:好听吗,丁丁和东东表演得真好,我的表演不仅有唱歌,还有朗诵呢,宝宝们,竖起小耳朵听听哟。

  三、.幼儿学唱歌曲《两只小鸟》。

  1.教师先表演并轻唱。

  教师:嘘,小鸟又回来和我一起表演节目了,接下来请宝贝们欣赏歌曲表演《两只小鸟》。

  2.幼儿再跟随老师一起演唱。

  师∶宝贝们,丁丁和东东好喜欢你们,刚刚他们悄悄告诉我,希望老师邀请所有小朋友站在你的小椅子前面,和我还有丁丁东东,我们大家一起表演。那起立准备好吧,勇敢的宝贝,那你可真棒。(唱2遍 教师模仿提醒幼儿)

  四、感受和游戏 :我和小鸟捉迷藏

  1.再次感受:幼儿带纸偶,学做小鸟飞。

  师:--你的小手也来玩一玩吧!(师生一同边唱歌,边用手偶做游戏。)师:--我们来和小鸟捉迷藏吧!(引导幼儿回忆游戏)

  2.扮演游戏:

  --现在,把你的小椅子变成变成一颗小树吧!(把小椅子放到红点上。)--想想你要做那只小鸟呢?想好了快点飞到鸟妈妈的身边。

  --鸟妈妈唱到小鸟飞走了时,小鸟就藏起了,玩捉迷藏时,怎样躲才不让人家发现。

  3.教师边唱边带领幼儿做游戏。

  4.感受和提升:我带小鸟去玩耍。

  宝贝们,来到我的身边,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教室里,有很多的小鸟,聪明的宝宝找到黄色的丁丁,蓝色的东东分别一只,要悄悄的找到他们哦,太大声会吓跑他们的。然后将他们戴在你的中指姐姐上,带不上的话,看看后面有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请他们帮忙吧,记住哦,一定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带好了咱们来作游戏。

  (1).音乐游戏师:宝贝们,来我面前,知道你们最爱玩游戏,不过玩游戏可要听清楚游戏的玩法哦,小耳朵凑过来一点,想变成小鸟丁丁的宝贝站到老师的左边,(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变成东东的宝贝站到右边。(手示意)丁丁东东们,我是你们的鸟妈妈,小鸟们跟我一起来吧,(演唱歌曲)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它叫丁丁它叫东东,丁丁飞走了,(当唱到丁丁飞走的时候,扮演丁丁的宝贝们飞到你们这边的小板凳后面藏好,小板凳就是咱们的小森林),东东飞走了,(当唱到东东飞走的时候,扮演东东的宝贝们飞到你们这边的小板凳后面藏好)当唱到回来吧丁丁的时候,扮演丁丁的宝贝们就飞回到我的身边,回来吧东东,扮演东东的小朋友也飞回来。

  (2).师小结∶回来了,我的宝贝们都回来了,找不到你们,着急死了,看看好朋友们也都回来了吗,抱抱你的好朋友吧。我也要抱抱你们。两只小鸟非常懂事,听到树妈妈呼唤,就快快飞回来了,而树妈妈也会在下雨天为小鸟撑起一把小伞,他们会你关心我,我关心你,咱们也要象两只小鸟一样相亲相爱。我的宝贝们,我爱你们。

  (3).老师饰鸟妈妈,带领幼儿模仿小鸟飞行,跟客人老师再见,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幼儿在游戏表演中学唱歌曲,学会和同伴结伴游戏。在表演过程中,很多小朋友都很开心,知道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有礼貌地按要求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导地位。

  教材的选择:《两只小鸟》是一个韵律比较欢快的音乐。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提问:两只小鸟坐在哪里?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两个好朋友为什么会各自飞走?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且结合自身的动作暗示,让幼儿在第一次倾听的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学说歌词。这个环节中,我发现这首歌曲的歌词对小班孩子而言是有一定的体验的,所以在学的时候,孩子很乐意去说、去唱。这次活动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也很能抓住小班孩子的兴趣。

  教法的安排:在学习《两只小鸟》的时候,我巧妙地运用了示范,第一次我用两只小鸟的手偶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在观看的同时理解好朋友之间应该相互谦让,没有朋友会很孤单,同时激发幼儿学唱歌曲。这一环节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大胆地猜测故事的发展情部。最后引导幼儿自主表演,让孩子更好地感知了根据歌词来做动作,让孩子更好地,更直观地感知歌词。

  本次活动总的来说比较成功,思路清晰,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过程中还是有所欠缺,特别是最后孩子们自己带上纸偶完整演唱歌曲时,手上纸偶的角色分工不是很明确,边唱边做动作有点顾不过来,所以显得有点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经验,将教学活动组织得更好。

17、小班音乐律动教案《我爱洗澡》含反思

  活动目标:

  一、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二、积累幼儿洗澡经验,让幼儿爱上洗澡。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洗澡录像。

  2、各类洗澡用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幼儿随《喜唰唰》音乐做律动。跳一跳。

  2、热了怎样才会舒服?

  3、看一看妈妈是怎么给宝宝洗澡的。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介绍洗澡的步骤。

  娃娃是怎样洗澡的?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教师引导幼儿洗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打开水龙头,试试水温。

  第二步:用水冲冲身,湿润身体。

  第三步:打上肥皂,洗洗身体,洗洗头,搓一搓。 提示: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泡泡水流到眼睛里,耳朵里和嘴巴里哦!

  第四步:冲干净,用毛巾擦身体,换上干净衣服。

  师:洗好之后,还可以抹上香香,这样就更加舒服啦!

  三、听音乐表演。

  1、教师边喊:"宝宝们,洗澡啦",一边做拧水龙头的动作,然后给每个幼儿"抹香皂", 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及时给予肯定。

  2、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3、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四、跟音乐做律动,并总结。

  1、洗澡都会用到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毛巾、浴花、沐浴露、洗头膏、肥皂"后老师分别出示实物)

  2、为每个小朋友准备礼物。看!是浴花,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洗洗澡吧!

  3、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闻一闻,告诉幼儿"香极了"。

  4、教师总结:天气热了,容易出汗。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朋友都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洗澡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洗澡的动作,幼儿参与性高,对音乐的行进和停止掌握得很好,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有部分幼儿不能较好的跟着节奏做洗澡的动作,在节奏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采用趣味节奏语言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压准节奏。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总之,在小班韵律活动的组织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韵律的美和快乐。通过此活动使幼儿喜欢洗澡,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18、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大风和秋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美丽景色的情感和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会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叶飞舞飘落的情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能作出反应。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秋天的落叶,知道秋天到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都落下来了。

  2、小树叶每人二片。

  3、用乐器演奏的刮风声音(钢琴刮奏的声音)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秋天的课件。(边看图片,边引导并有节奏的朗诵)

  1、提问:“小朋友们,刚才那首诗好听吗?”

  2、师:它有个一好听的名字叫《秋天》,老师把它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并运用动作表现。

  1、教师清唱2边,幼儿倾听。

  2、钢琴伴奏2边,幼儿倾听。

  3、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跟教师学唱歌曲。

  三、学习分辨和表现音乐节奏的快慢。

  1、请幼儿猜想:秋叶跳的很欢快时,会是什么样的?

  2、钢琴节奏的快慢,来感受风的大小。

  3、幼儿听音乐集体表演。

  四、《大风和落叶》的游戏。

  1、每个孩子带上树叶,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一片小树叶,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表现落叶。

  2、钢琴节奏快慢,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作出反应。

  孩子听音乐想象自己是一片落叶,当听见大风声音时赶紧抱在一起。

  3、听音乐玩2-3遍。

  五、活动结束。

案例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小班《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一个音乐活动,活动基本上让孩子在歌曲的旋律中做小树叶飘的动作。为了让小班小朋友想出不同的飘的动作,我事先铺垫了经验,让孩子室外观察小树叶飘的动作。孩子们有了前期的经验,表现的比较好,有的是左右飞、转圈圈飞等等。飘好了,小树叶累,你觉得它会在哪里休息?问题一提出课堂氛围马上又很活跃,孩子说地上、水中、房子上等等,这次活动我也出示了图谱让孩子把一首难懂的歌词简化,孩子学唱部分还是记得比较牢的。这次活动的设计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活动中玩的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会了这首歌曲。

19、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咿呀咿呀呦》含反思

  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 ××| × ― |"。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准备:

  1.彩色纱巾、音乐。

  2.图谱。

  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

  (一)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1、师幼一同欣赏乐曲,教师随音乐节奏轻微摆动身体,当出现"咿呀咿呀呦"乐句时,教师与幼儿目光交流、呼应。

  2、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请大家挥挥小手。(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教师把手放在耳边以示专注倾听。(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当"咿呀咿呀呦"乐句出现时,教师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儿挥手互动,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导幼儿注意并不是每一乐句都会出现"咿呀咿呀呦"的。)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乐句出现的规律。

  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粉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三)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教师示意幼儿解下纱巾,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在"咿呀咿呀呦"处挥舞纱巾。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1、教师将纱巾拉直,幼儿模仿。(师幼手持纱巾坐在位子上,听音乐在固定乐句出现的时候来回拉动纱巾,以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2、这里有一棵大树,哪个小木匠先来试试锯木头?(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伸展肢体。被邀请的幼儿模仿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伸展肢体扮演大树,教师调整个别幼儿的站位。)

  3、幼儿一一对应地寻找合作伙伴,教师根据情况调配,以便每位幼儿都有合作表现的对象。

  4、锯木头好辛苦,赶紧拿毛巾擦擦汗吧!(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按照节奏在脸上轻拍表示擦汗。教师和个别幼儿互动,按节奏给幼儿擦汗。)

  三、结束活动

  1、木头锯好了,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教师高举纱巾并抖动,以表示莲蓬头,幼儿自然聚集到教师身边。)

  2、拿好你的洗澡海绵球,一起来搓搓搓…… (幼儿将手中纱巾团成团变成小浴球,和教师一同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活动反思:  对于上奥尔夫音乐活动,我没有多少经验,在授课之前我自己研究了教学过程,反复听音乐,在心 里演练了很多遍,才安心。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一节课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能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短短短短长。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气氛较好,活动开展的`很顺利。  可是教学就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课堂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在幼儿开展锯木头游戏时,我没有讲解好幼儿如何参与游戏的方式,只是放羊式的让孩子找同伴,导致这个环节有些混乱,其实我应该用摸头的方式选定幼儿扮演角色。

20、小班音乐律动教案《春雨沙沙》含反思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用歌声和动作感受春天的美景。

  2、能跟随歌曲有节奏的进行游戏。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游戏准备:音乐磁带

  游戏过程:

  1-4小节:由一部分幼儿扮演下雨的动作。

  5-8小节:由一部分幼儿扮演种子。

  在场地中间自由做动作。随着音乐种子做慢慢长大的动作。

  交换角色扮演。

  活动反思:

  《春雨沙沙》是一篇非常好听、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它描写了春雨中迷人景色。歌曲节奏较简单,歌词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这首歌曲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的演唱歌曲。活动中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回应幼儿,不仅能梳理提升幼儿的经验,还能肯定鼓励幼儿激发幼儿思维学习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非常好,幼儿兴趣高,能感受歌曲的优美,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歌曲。而且幼儿是以角色的身份来演唱。演唱的时候非常有感情,很投入。

21、小班音乐律动游戏教案《小红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悉歌曲小红帽,能进一步表演歌曲。

  2、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敏捷速度。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听过或已经熟悉歌曲小红帽

  2、小红帽的动画音乐

  3、郊外的图片,小红帽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小红帽

  1、师:小朋友喜欢自己的外婆吗?

  2、师:外婆会买好吃的东西给小朋友吃,小红帽也喜欢自己的外婆的,她还带好吃的东西给外婆了,为什么她会带好吃的东西去给外婆啊?

  幼:外婆生病了。

  3、师:外婆的家住在哪里啊?

  幼:住在森林里,住在郊外。

  4、老师总结:小红帽的外婆生病了,她去看望她生病的外婆,可是外婆家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那里可能会有大灰狼出现,小红帽一个人去太危险了,我们一起陪她去看她的外婆好吗?

  二、请幼儿跟随小红帽的音乐一起唱唱

  1、教师扮演小红帽教幼儿唱

  2、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小红帽很高兴,她把帽子送给了老师,老师现在就是小红帽了。小朋友,你们能陪我一起去看我的外婆,我很高兴,谢谢你们小朋友,可是我去看外婆的时候,我喜欢边唱歌边去看外婆,你们会唱我的歌吗?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唱好不好?我们把好听的歌声也带去给我的外婆好吗?(幼儿跟唱)

  三、请幼儿拿着糕点和小红帽一起去看外婆小朋友,你们唱的真好听,外婆听了一定好高兴,小朋友我们去看外婆时要注意了,当心附近有大灰狼,如果在路上听到了大灰狼的声音一定要躲起来哦,要躲在大树背后,这样大灰狼就发现不了我们了,等大灰狼走了之后我们再去看外婆。

  四、请幼儿游戏

  1、请幼儿和小朋友边走边唱去看外婆,唱完或中途出现大灰狼声音,请小朋友躲起来,第一次到外婆家的时候,外婆不在家,请小朋友再玩一次。

  2、期间用各式各样的食物代替原段中的糕点,可以替换着游戏。

  五、结束语:

  天太晚了,我们早点回去吧,和外婆再见,带着小朋友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原来准备用小铃、圆舞板、铃鼓,但受学校已有的乐器数量影响改为铃鼓、串铃、木鱼,这些乐器的使用方法就花了不少时间,然后看指挥演奏又是一个难点,好在小红帽乐曲比较熟悉,因此孩子们还是打击乐活动有了一个较好的了解,这节课比我预期的时间要长,因为中间有很多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例如对之前学习的乐器使用方法掌握不牢固,个别幼儿需要重新指导幼儿太多。另外活动内容有点多,以至于课堂节奏有点快没有留出给孩子们消化的时间。授课效果比较满意的是找男女幼儿分别表演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男女分别表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要是能在区域中组织幼儿演奏那就更好了。

手机扫码阅读小班音乐椅子律动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