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柚子圆舞曲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1-04 14:47:03

大班音乐柚子圆舞曲教案反思

1、大班音乐柚子圆舞曲教案反思

  大班活动设计——柚子圆舞曲

  一、设计意图:

  在主题《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动中,小朋友认识了仙游的特产——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儿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对文旦柚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许多幼儿都在活动后问我:“柚子这么大是怎么长在树上呢?农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来的?……”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柚子圆舞曲》。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柚子收成的劳动场景.

  2、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柚子园场景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

  3、摘柚子劳动场景录象及FLASH课件。

  四、重难点:

  创造性的运用动作来表现劳动过程。

  五、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感受摘柚子的劳动场景

  师:“我们今天来到了柚子的故乡——美丽的度尾。(播放录象)看看摘柚子的农民伯伯是怎样摘柚子的?”

  请小朋友拿起篮子到柚子园里,模仿录象采柚子,感受柚子园的美景,体会劳动的乐趣。

  师:“你们刚才采柚子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借助录象,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再现到幼儿面前,并创设多元化的情景空间,让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去了解采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纲要》中教育教学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1、提问幼儿:“你刚才是怎样去采柚子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分段欣赏录象,自由创编采柚子动作及采柚子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柚子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图略):

  我挎小篮上山岗,片片柚叶香又香;拨开柚叶摘呀摘,我摘的柚子多又多;大大的柚子装满筐,摘柚的娃娃喜洋洋。

  教学设想: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把农民采摘的过程加以想象,创编出采柚子的舞蹈动作,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大胆创作的勇敢精神。并运用舞谱小人使舞蹈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幼儿自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自主的快乐。

  (三)、通过flash了解柚子的妙用

  1、教师表演舞蹈——《柚子圆舞曲》

  教学设想: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舞蹈动作,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做到动静结合,所以在幼儿小憩的同时,我进行了一段舞蹈表演。

  2、欣赏flash《柚子全身都是宝》,了解柚子的妙用,知道吃柚子有益健康。

  教学设想:通过活泼可爱、节奏感强的flash动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柚子的利用价值。

  (四)、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摘柚子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中班小朋友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设想: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创造成果的舞台、表现自我的机会,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教学反思:

  导入环节没有吸引力,整个活动一直在强调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没有一朵水仙花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没有展示图片,所以孩子们头脑中还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样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种意境,又怎么会真正的 身临其境呢?而且,图谱设计也不是很好,这次活动是音乐欣赏《水仙花圆舞曲》,后来我才想到,既然是圆舞曲,那为什么图谱不用三拍子圆环呢?指挥棒是水仙花,这样一来,给孩子们的感觉就像真的是水仙花在跳舞。后来的这个想法很好,有机会,我会再尝试一下的。不过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致也很高。

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柚子圆舞曲》

设计意图:

  在主题《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动中,小朋友认识了仙游的特产——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儿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对文旦柚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许多幼儿都在活动后问我:“柚子这么大是怎么长在树上呢?农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来的?……”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柚子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柚子收成的劳动场景.

  2、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柚子园场景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

  3、摘柚子劳动场景录象及FLASH课件。

重难点:

  创造性的运用动作来表现劳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感受摘柚子的劳动场景

  师:“我们今天来到了柚子的故乡——美丽的度尾。(播放录象)看看摘柚子的农民伯伯是怎样摘柚子的?”

  请小朋友拿起篮子到柚子园里,模仿录象采柚子,感受柚子园的美景,体会劳动的乐趣。

  师:“你们刚才采柚子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借助录象,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再现到幼儿面前,并创设多元化的情景空间,让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去了解采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纲要》中教育教学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1、提问幼儿:“你刚才是怎样去采柚子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分段欣赏录象,自由创编采柚子动作及采柚子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柚子律动。

3、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猫圆舞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猫圆舞曲

  设计意图: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大班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

  2.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也有个别几个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好像有些暗示性的话语对他们也不起多大的作用,接下来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这整一节活动中让我也总结出一点自己的感悟: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让孩子在愉快活泼的音乐环境中发掘音乐的美妙和谐。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更要注意教学活动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接受。

4、大班音乐教案《跳圆舞曲的猫》含反思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重点做以下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

  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

  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活动反思】

  《跳圆舞曲的小猫》管弦乐曲。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圆舞曲。

  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为三部曲式(A+B+A1),四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预备翩翩起舞;A段主题旋律美丽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诙谐情趣和突出了主题内容。旋律进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那顽皮好动的性格。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用木管乐器主奏。它描绘小猫越跳越兴奋,在快速地转,音乐进行中不时传宋几声猫的叫声,似乎时刻提醒着欣赏者:这是小猫在跳舞。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忽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动,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忽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逃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在本节课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互动方面也完成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方式上有自己的方法。不足之处是在教学设计中遗漏了器乐贯穿课堂的重要性,过于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需要多利用的。另外一年级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认识还不够,有些细节没有交代清楚。对与这些不足主要是教学经验和对教育学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因此,以后还要多加学习,来补充自己的教学能力。

5、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加速度圆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感知 ABAC的曲式结构。

  2. 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 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加速圆舞曲》音乐(节选)、音乐图谱。

  经验准备:课前幼儿多次熟悉过《加速度圆舞曲》音乐,并随乐初步尝试想象创编故事。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乐曲的旋律变化。

  活动难点:根据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故事情景。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加速圆舞曲》全曲,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这几天小朋友听了一首音乐,今天再来听一听,要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首音乐里好像讲了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倾听。

  师:听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觉得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

  ……

  (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己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乐曲中旋律的变化。

  请幼儿集体随乐表演,初步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

  (三)出示图谱,借助故事情景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变化。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们来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这个故事里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分段讲解图谱,引导幼儿随乐用动作表现,感知乐曲abac的段落结构。

  ……

  (四)幼儿自由结伴选择不同情景的小组,创编情景表演,感应乐曲旋律的变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个小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表演一下好不好?

  2.各小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五)集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师:现在有请我们各组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表演展示给大家,哪一组先来?

  ……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听了音乐还创编表演了故事情景,你们表现得真好!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音乐欣赏活动《加速度圆舞曲》,旨在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6、大班音乐详案教案《跳圆舞曲的猫》含反思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来;自.屈;老师;教.案;,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活动反思

  《跳圆舞曲的猫》管弦乐曲。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圆舞曲。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在本节课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大部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互动方面也完成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

7、大班教案《小猫圆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难点: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 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结束活动:

  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大班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

  2.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也有个别几个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好像有些暗示性的话语对他们也不起多大的作用,接下来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这整一节活动中让我也总结出一点自己的感悟: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让孩子在愉快活泼的音乐环境中发掘音乐的美妙和谐。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更要注意教学活动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接受。

8、大班教案《水仙花圆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水仙花是福建特产,誉满全国,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让幼儿学会基本动作,做到动作优美协调。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仙花若干盆,音乐磁带,三用机。

活动过程:

  1.幼儿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仙花,启发幼儿讨论并回答:“水仙花的故乡在哪里?水仙花长得什么样?”

  3.教师请幼儿欣赏舞曲,并让幼儿谈谈听完乐曲之后的感受。

  4.教师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曲子,并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想像乐曲表现的动作。

  5.请个别幼儿来示范他想像出的动作,教师进行指导,让幼儿的动作更加优美。

  6.教幼儿学习舞蹈动作。

  (1) 先全班一块儿学习基本动作。

  (2) 请个别幼儿示范舞蹈动作,教师讲解。

  (3) 幼儿找一位朋友,分小组进行练习。

  7.幼儿听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导入环节没有吸引力,整个活动一直在强调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没有一朵水仙花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没有展示图片,所以孩子们头脑中还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样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种意境,又怎么会真正的 身临其境呢?而且,图谱设计也不是很好,这次活动是音乐欣赏《水 仙花圆舞曲》,后来我才想到,既然是圆舞曲,那为什么图谱不用三拍子圆环呢?指挥棒是水仙花,这样一来,给孩子们的感觉就像真的是水 仙花在跳舞。后来的这个想法很好,有机会,我会再尝试一下的。不过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致也很高。

9、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跳圆舞曲的小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圆舞曲旋律,初步学会律动《跳圆舞曲的小猫》。

  2.喜欢并且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律动视频《跳圆舞曲的小猫》、PPT、头饰。

  活动重点:感受圆舞曲的旋律,初步学会律动

  活动难点: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猫花花寻求帮助,邀请大家参加舞会为情境,进入主题。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

  讨论:这首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圆舞曲。

  小结:圆舞曲又称为华尔兹,是三拍子的舞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流畅,因为舞蹈时需要两个人成对旋转,所以叫做圆舞曲。

  二、通过看视频学习律动

  1.观看律动视频。

  通过视频让幼儿感受到律动中的动作。

  2.幼儿学习基本律动动作。

  根据幼儿的回答带幼儿一起做做动作,提醒幼儿动作的方向,并通过语言提示帮助幼儿把握节奏。

  3.配歌谣,完整学习律动。

  以早晨起床去参加舞会为情境,创编歌谣,将律动融入情境。

  我们是 快乐的 小 猫

  洗洗脸 真美丽 穿花衣 上舞台

  摇一摇 摆一摆 走上了 大舞台

  我们是 美丽的 小 猫

  小猫们 准备 亮相 小猫们 跳的 真好

  摇一摇 摆一摆

  我们是 最棒的 小 猫

  4.听音乐,念歌谣练习律动。

  三、与同伴合作表演律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1.戴头饰,跟随音乐彩排练习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去参加舞会。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0、幼儿园大班律动《魔术师圆舞曲》公开课教案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三拍子节奏和AAB的曲式结构。

  2.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表现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3.体验与教师、同伴一起表演变魔术的乐趣。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1.幼儿观看一些魔术表演,感受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2.音乐,帽子(里面粘好拉花)。

  3.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看过的魔术表演

  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怎么样的?

  师(小结):魔术表演很神奇。魔术师有很多道具。在不同的魔术表演中,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二、视觉感受:魔术师做了什么

  1.完整欣赏教师随乐表演的魔术,初步感受音乐性质和肢体动作。

  师:刚才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请你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师(小结):原来魔术师做了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变花、谢幕等动作。(出示PPT)

  2.再次完整欣赏魔术表演,初步理解乐曲的AAB结构。

  师:请再看一次魔术表演,你能看出魔术师变了几次才把花变出来吗?

  师(小结):魔术师需要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两次才能把花变出来。

  三、听觉感受:魔术师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动作

  1.交代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名小小魔术师,也来表演这个变花的魔术。要做好魔术师有一个小小的秘诀,请你们找一找音乐中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完整欣赏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

  3. 再次完整欣赏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听到变花的音乐就挥挥手。

  四、完整练习:学做魔术师

  师:你们都已经学会了这两个秘诀,现在就请你们来当魔术师。

  1.跟着音乐和教师一起完整表演,注意倾听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看图谱,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尝试随乐完整表现。

  五、创编活动:设计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

  1.创编施魔法的动作。

  师:刚才你们说看到过很多不同的魔术表演,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刚才用了用手抓、放的魔法,还有其他施魔法的方法吗?请你们来试一试、做一做。

  2.用自己创编的施魔法动作完整随乐表演。

  六、综合表现:我是小小魔术师

  运用魔术帽,跟着音乐完整表现魔术师变魔术的情境,准确地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活动反思:

  1、本节课从语气上表情上来讲都应该是高昂,可以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那种感觉,不可以低沉。

  2、在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认真听孩子们的回答,并及时的给予点评(适当的展开)、鼓励、帮助或是指正。

  3、在画的时候注意观察谁画得好,介绍作品时就可以叫这个孩子来介绍。若有不会画的,可以悄悄的给予帮助,最好不被发现。

  4、本课的亮点和xx都应该是编广告语,所以这块用的时间相对来说可以稍多一点。所以应该要注意把握画的时间和介绍自己作品的时间,若画的时间超过八到十分钟的话,那么就可能造成编广告语的时间不够,结束语就显得太仓促。

  5、整节课的环节还是很紧凑,设计也还行。

11、大班美术欣赏教案《柚子灯》含反思

  【活动背景】

  阳光灿烂的午后,和正上大班的小侄女一起吃柚子。调皮的小侄女捡起那半个剥得比较完整的柚子皮倒扣在自己头上,对我嚷嚷:“姑姑,你看我的帽子!”的确,真是一顶很形象的帽子。不一会,很爱动手做东西的她开始折腾柚子皮,在铅笔、剪刀等工具的轮番折腾下,柚子皮上留下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洞洞,阳光透过小洞,心里瞬时燃起丝丝暖意,原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竟然会带来如此美妙的体验。将这份美好的感觉和快乐的体验传递给孩子,正符合《纲要》中艺术领域“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的教育要求,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审美情感将从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中去获得,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审美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戳、刀刻的方法进行柚子皮装饰,感受图案的对称美。

  2、能大胆创作,体验成功创作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人手半个柚子皮,勾线笔、牙签、塑料刀。

  2、蜡烛、打火机、细铅丝、小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夜晚,厨房的角落里静静地躺着半个柚子皮,调皮的小老鼠米尼出洞的时候不小心钻了进去。里面好黑呀,米尼害怕极了,他着急地用尖尖的牙齿在厚厚的柚子皮上咬了圆圆的一大口,呀,一束圆圆的光马上从柚子皮外面射了进来,米尼一下子乐了起来,它又调皮地跑到圆的对面“啊呜”一口,一束圆圆的光又从那边的圆洞里射了进来。就这样米尼这边咬一口,对面咬一口,一会儿,黑黑的柚子皮里亮起了各种美丽的图案。米尼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好神奇的柚子灯哦,好漂亮的柚子灯哦!”

  二、柚子灯的设计制作。

  1、出示范例,引导观察。

  1)师:米尼好开心哦,你们开心吗?想不想来看看米尼的柚子灯呀?

  2)你发现了什么?米尼咬出了哪些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规律?(对称)

  *如果你是米尼你还能变出哪些其他漂亮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这边一个**,对面一个**。

  2、讲解制作要求。

  1)你们想跟米尼一样来做一盏漂亮的柚子灯吗?可是我们没有尖尖的牙齿怎么办呢?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勾线笔、尖尖的牙签和小刀,让他们和你合作。

  *图案

  师:先用勾线笔在柚子皮上画出对称的、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这些图案要画大一些,而且图案跟图案之间还要空出一些地方哦。

  *挖孔

  师:现在我们就请牙签和小刀来帮忙。直直地地方我们用小刀戳进去后慢慢划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弯弯地地方我们就用牙签戳小孔,一个紧挨一个地戳,一定要戳穿柚子皮,这样就能挖下整个图案。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师:是不是都想亲自动手来做柚子灯了?不过在动手之前我们还需再明确一些事情:

  1)幼儿图案要尽量大一点,要画中间一点;

  2)每个小朋友设计的图形尽量不同,这样做出来的柚子灯才会更加漂亮;

  3)牙签要用力戳下去,注意安全;

  4)挖下来的柚子皮不能乱扔,放在一个空的箩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将图案设计得大一点,注意对称及间隔距离。

  四、欣赏、评价

  1、师:我们的柚子灯做好了,你们想看看它有了灯光是什么样的吗?

  请幼儿小心地把作品罩到点燃的蜡烛上。

  2、看到这么多点燃的柚子灯,开心吗?你最喜欢哪一盏?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有灯光的柚子灯,那没了灯光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把蜡烛吹灭了吧!

  师:(出示挑起的柚子灯)大家都知道今年5月12日我们国家的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地震中很多人都遇难了,也有许多人在为他们许愿祝福,小老鼠米尼做了这样一盏手提柚子灯,也想赶去参加祁愿活动,我们大家也一起去参加吧!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本此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就注重了幼儿的自主创造,这条大鱼是幼儿喜欢的任意一条鱼,它身上的装饰也是幼儿自己所设计涂画的。最后,幼儿的作品还可以按一定的思路进行二次创作,比如把幼儿画的大鱼按轮廓剪下来,粘贴成海洋里的鱼群或是鱼的队列,看上去也很有趣。在以前的美术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被动模仿老师的范例而难以有自己的独特创意的现象。当然,这个活动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幼儿在分块时,有的分的太细,装饰时太密,不清楚;有的分的太宽,装饰时太空了,影响了效果,再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还有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在描线条的时候,有些幼儿很不细心,把线条描的很毛糙,会描到外面去,多出很多的小线条,影响了画面的效果。这些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如果让我重新再上一遍,我会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参与度,为幼儿自主活动提供条件,根据活动需要为幼儿提供交流机会,要使幼儿情绪积极愉快,乐于参与到活动当中。

12、幼儿园大班教案:捏面人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京剧的味的歌曲,对幼儿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歌曲采用了演唱与念白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韵律和唱腔都富有鲜明的京的特色。歌曲的内容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以“老爷爷捏面人”为主线,表现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人物形象。为进一步强调“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更好体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将歌曲中两句“你说是啥就是啥”分别改为了“你说捏啥就捏啥”和“爷爷本领真正大”,从而使幼儿对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产生喜爱之情。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即兴在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体验边唱边表演京歌的乐趣,使幼儿产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

  2.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即兴在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3.体验边唱边表演京刷的乐趣,产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几已建立京剧相关知识的经验。教师自备“捏面人的老爷爷”微视频,白纸、彩笔,《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 CD

  【活动建议】

  1.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老爷爷捏面人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捏面人这民间艺术形式。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对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产生兴趣。提问:老爷爷在干什么?你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儿?

  小结:捏面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只有很少的民间艺人会捏面人儿。

  (2)演唱歌曲前半部分,请幼儿欣赏,初步感知本段歌曲的旋律。提问:你想让老爷爷捏点啥?

  2.创设请老爷爷捏面人的情境,引导幼儿以仿编的形式自主学习歌曲的念白。

  (1)启发幼儿思考:你们想让老爷爷捏点啥?

  (2)教师示范第 1 句: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引导幼儿感受并学习:“x.X1xxx1xx1x-”的节奏。

  (3)幼儿根据第 1 句的节奏探索后面几句念白。

  (4)幼儿完整念白,正确说出“x,Xx1xxx1xx1x-”的节奏。

  3.幼儿欣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京的特点。

  (1)教师完整演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京的特色。提问: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像哪一种戏曲?

  (2)师幼对唱,引导幼儿在对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前半部分的旋律特点。

  (3)幼几尝试完整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京的特点。引导幼儿说说歌曲中哪一句最有京的特点。

  (4)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歌曲的京的特点

  4.鼓励幼儿通过表演唱,进一步体验边唱边表演京剧的乐趣。

  (1)引导幼儿为念白部分创编表演动作,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

  (2)幼儿对唱游戏,大胆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歌曲的京的特点。

  5.启发幼儿创编念白部分的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思考: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喜欢吗?你还想让老爷爷捏什么?引导幼儿用“x,Xx1Xx1×x1x-”的节奏创编歌词。

  (2)请幼儿自由讨论:捏一个什么干什么?

  (3)引导幼儿替换创编的念白部分的歌词并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1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摇篮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看到老鼠与猫斗智斗勇的精彩时刻,机灵的老鼠做梦时幻想自己与猫不是天敌而是好朋友,两个一起谁在温暖的摇篮里悠闲的晃荡,结果等老鼠猛地一睁眼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做梦,是猫突然来到自己睡的地方摇晃自己的摇篮。看到小朋友对这个片段很干兴趣,借此想对小朋友讲讲对于他们出生这个时代比较陌生的摇篮,从而衍生出要学会感恩父母。

  活动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3.学会对家人的感恩。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7.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音乐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1. 图片若干

  2. VCD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复习儿歌《小树叶》。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观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老鼠在什么上面呼呼大睡做着甜甜的美梦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认识认识这个东西吧。”

  二.基本环节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摇篮》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名字叫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请你们说一说。 那么好听的歌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不过这次我们要带着问题来听了,听一听这首歌里面唱的都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再次播放歌曲)。

  师:“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歌曲里面都唱的什么?非常的棒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刚才听到的,有蓝天、大海、星星、...那老师还听到了,白云、浪花、小鱼、摇篮、咦?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幼儿回答)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老师告诉小朋友摇篮是一种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非常的舒服。”

  (3)出示第一段图片

  师:“刚才歌曲里面唱的什么是摇篮呢?(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星宝宝)什么轻轻飘呢?(白云轻轻飘)那白云轻轻飘得时候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幼儿回答)谁睡着了?(星宝宝睡着了)”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4)学习第一段歌曲

  师:“这一段里呈现出来这么多好看的图片,下面我们用舒缓、优美的声音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5)出示第二段图片

  师:“那刚才小朋友还听出谁是摇篮呢?(大海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鱼宝宝)鱼宝宝是怎么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什么轻轻飘呢(浪花轻轻飘)谁睡着了呢?鱼宝宝睡着了。”(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6)学习第二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在用优美的声音学习一下第二段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7)两段合起来一起来一遍

  三.结束环节

  师:“我们一起来给这首好听的歌加上好看的动作吧。谁能做一做。(先幼儿进行创编)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幼儿跟学),然后跟音乐来一遍,下面小朋友我们一起邀请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跳一遍吧。”(跟音乐再做一遍)

  四.延伸环节

  师:“小朋友你们小时候做过摇篮吗?那你们知道小时候都是谁为你们摇着摇篮入睡的?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为养育我们长大都非常的辛苦,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来回报他们,今天晚上我们回到家中为你的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反思

  备课时,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片段为切入点,导入环节师幼互动良好。

  在活动基本环节中,就幼儿来言,基本上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老师起主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但还是在幼儿自主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一块儿做的欠佳,老师急于给予幼儿答案。

  就老师而言,准备充分,切合主题,课堂氛围较为融洽。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幼儿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角色。但在活动中,仍不乏许多正确的废话,急于给予幼儿答案,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预想到,采取逃避的态度。

  就整节课而言,突出重点的目标实现了,但没有突破难点。环节交代清楚,整节课下来还算流畅,但是话语较为啰嗦,不精练。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欠佳,还需多多努力。

  听了听课老师的意见后,我觉得以后的课还需多多推敲,特别是要尽可能的能接住幼儿抛给我们的“球”,不要采取逃避,要正面回答,这才是“传到授业解惑也。”

14、幼儿园大班音乐娃娃上灶教案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娃娃上灶》是一首 24 拍的歌曲,用欢快的旋律、形象化的歌词表现了小朋友炒菜、烧鱼的有趣情景,以游戏的方式表现了劳动的快乐。

  《娃娃上灶》共两段歌词,第 1-10 小节歌词内容不变,展现了娃娃上灶的自豪和切肉做鱼的自信;第 11-25 小节分别展现了贪玩烧焦饭菜和用心做出美味的不同情景,体现娃娃懊悔和喜悦的不同心情。教师可引导幼儿在情景中感受、想象烹任食物的过程,体验烧饭时的不同心情,用声音、表情和动作表达歌曲的情绪变化。

  歌曲中的弱起和念白幼儿掌握起来较困难,教师可采用反复倾听、重点练习、动作表现等方式给予幼儿支持。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掌握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能有节奏地完整演唱。

  2.能用不同的情绪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3.感受烹任的乐趣,知道做事要专心。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玩具小锅、炉灶,卡片,鱼、肉及其他食物,木偶娃娃。

  【活动建议】

  1.出示木偶娃娃和玩具锅、灶,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谁来了?她要做什么?

  2.请幼儿看木偶娃娃表演,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操纵木偶娃娃表演唱(《娃娃上灶》第 1 段,引导幼儿分句理解歌词。

  提问:姓娃在用什么做饭?谁来上灶?她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肉可以怎样吃?鱼可以怎样吃?菜焦饭焦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做?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第 2 段歌词。

  提问:这一次娃娃上灶会怎样做?做出的饭菜是怎样的?

  教师用歌词进行小结:围着炉子瞧瞧,再来尝尝味道,菜香饭香,味道真好。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分别用沮丧、轻快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绪变化。

  提问:第 1 次做饭发生了什么事?心情怎样?引导幼儿用沮丧的声音演唱。

  第 2 次做饭成功了吗?闻着香香的饭菜心情怎样?

  (2)引导幼儿自编动作表演唱歌曲。

  可灵活变换方式,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例如:改变菜名演唱或“给爷爷、奶奶烧菜”、

  “给爸爸、妈妈烧菜”、“给好朋友烧菜”等。

  【活动延伸】

  活动区活动时,引导幼儿继续利用食物卡片创编歌词。

  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15、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礼貌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

  2.初步学唱《礼貌歌》,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唱准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

  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7.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平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 录音机、录音磁带《礼貌歌》。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好孩子有礼貌》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按节拍进入活动室。说一说,平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教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你都会说哪些礼貌用语呢? (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您好)教师: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

  (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礼貌歌》的歌词内容。

  1.幼儿倾听教师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这句之前的部分歌词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我”解决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从“你---泼水的人”、“我---被水泼到的人”两方分别讨论: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起来?

  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帮助理解音乐的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4)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较慢的)整首学唱《礼貌歌》。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

  教师:歌词这么长,你们在唱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假如我们不能很快的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记忆歌词的方法?

  上次我们学歌曲时,老师出示了一张图,我们用的是看图学歌的方法;还有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编了许多动作,然后在动作的帮助下记住了一首歌词很长的歌,那么我们这次学《礼貌歌》可以选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儿原有经验中没有记忆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动作记忆法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幼儿反思:是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首较长的歌曲呢?)4.帮助幼儿明确在此活动中,可以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来熟悉理解歌词。

  5.教师和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尝试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帮助,不带唱,或只唱幼儿有困难的部分内容,让幼儿尽快学会这首歌曲。

  (四)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

  1.幼儿散点站位,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两个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此时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体验宽容带来的乐趣。

  教师:刚才我们还因为被人将水泼到鞋上这件事不高兴,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呢?

  活动延伸:

  1.这首歌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与音乐性质更加和谐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从而更好的体验和表现音乐。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标记,粘贴在活动室的适当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宽容与理解”的积极意义,以便在今后幼儿遇到问题时,成人能够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鼓励、支持幼儿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日常看到过的文明礼貌行为,用纸、笔来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的节奏型较为复杂、变化较多,特别是弱起节拍,幼儿难得接触,不容易掌握。我一开始以“我昨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谈话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范唱歌曲请幼儿回答歌曲中相应的内容来熟悉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我及时画出简图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有了简图,幼儿很快掌握了第一段歌词,但幼儿在掌握附点音符时还有些欠缺,比如“那天我从你门前过”的最后一个字“过”和后面这句中的“你正提着水桶往外泼”中的“你”总衔接不上。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我让幼儿说了一些使好朋友和好的方法,幼儿想出的办法不是太多,我还是采用了简图的方式,但第二段中间一句对不起的话的内容掌握的不好,可能与我在之前提问的时候有关。我反思这一环节的失败,可能在我让孩子熟悉这里的歌词的时候只问了互相生气了应该怎样再和好?没有深入引导。于是我换了种教学方法,让幼儿思考:道歉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后来幼儿对这句歌词的掌握比较好。再者每次唱到“你”这个歌词,总是唱得很响。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学会歌曲,我在活动当中加插了节奏型的学习环节,带领幼儿学打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再配以歌曲中的歌词,一边打节奏一边唱。这样,孩子们既能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熟悉歌词,真是一举两得。

  整节活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较高,声音都很宏亮。通过这节活动幼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宽容,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1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数鸭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自己歌声与伴奏音乐、同伴歌声的协调统一。

  2.学习并理解休止符;体会说唱歌曲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节奏图(下面有马路和小树);画有背景的图片;鸭子小图片若干;数字2.4.6.7.8;移动小鸭子一只;红绿灯;红圈一个(贴在手掌心)。

  活动过程:

  1.节奏激趣。

  (1)出示红绿灯:这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小鸭子走在马路上看到红绿灯会怎么走?

  (2)出示节奏图,学习并理解休止符。(∣●●●●●∣●● ●●●●∣●● ●● ●●●∣●● ●●●●∣)

  教师:我走在马路上,心里真高兴,看到绿灯走走走,看到红灯停下来。

  鸭子边走边叫,怎么叫的?我们看着红绿灯来试试。

  (3)学习用鸭子的叫声表现节奏∣●●●●●●∣。

  这里还有一组红绿灯,我们用小鸭的叫声把节奏表现出来。

  创编鸭子的不同叫声,表现节奏。(咕嘎)

  2.“数鸭子”游戏。

  (1)出示图片:今天不光来了一只鸭子,还来了许多鸭子。我们现在来玩“数鸭子”游戏。我们先来看图上有什么?

  教师: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2只;

  教师继续问: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4只;

  教师边问边依此贴上2只、1只、1只鸭子,幼儿快速作出反应。

  (2)提炼归纳:老师是怎么问的?数到了几只鸭子?

  3.结合节奏图学习说白,提醒幼儿注意休止附。

  4.随琴声学习歌曲演唱部分的前半段。

  5.继续“数鸭子”游戏。

  (1)教师:又有小鸭子游来了,数数有多少?教师快速在图上贴上鸭子,问:现在有几只?

  (2)教师轻声哼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3)幼儿跟唱歌曲后半部分。

  6.完整学习演唱歌曲。

  7.师幼共同小结歌曲的特点。

  8.师幼共同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1.学习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之美。在演唱部分的乐句末加上“嘎嘎”,分组演唱。

  2.学习歌曲的第二段。

  3.欣赏其他的说唱歌曲。

  活动反思:

  教具设计巧妙,在节奏练习中创设了小鸭过马路走红绿灯的情境,抽象的休止符用红灯来表示,浅显易掌握;演唱部分的教具是一张背景图,简单的图片实用性强,尤其是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鸭子,让幼儿快速反应出鸭子数量,在游戏中幼儿轻松理解了歌词。贴在教师掌心里的红圈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需要特别提醒的地方,教师就及时把红圈亮出来,便于幼儿对停顿的掌握。

  活动的难点是休止符的掌握与表现。教师通过红绿灯、掌心的红圈来突出休止符,通过红灯停来表现休止符,所以难点基本得到解决。活动中还注意到了个别指导,对个别幼儿加强关注和提醒,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休止符。整堂课以游戏贯穿,以小鸭的角色串联一个个游戏,难度也逐步加深,幼儿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活动需改进的地方:课前没与幼儿接触,所以幼儿有一些拘谨;积极性还要调动的更强一些;对于停顿和说唱歌曲的特点,幼儿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今天幼儿的练习多了一些。

17、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盖房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歌表演。

  2.借由乐器联想表现盖房子的过程,并歌曲伴奏。

  3.体验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点难点:

  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歌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音乐MP3、打击乐器若干、盖房子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1.你看过工人盖房子吗?房子是怎么样盖起来的呢?

  2.播放盖房子的视频(或户外观察幼儿园对面楼房的修建过程),并说一说工人叔叔在干什么?

  3.听一听盖房子时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玩玩、想想:

  1.出示打击乐器,请幼儿自己探索乐器。

  2.想一想盖砖块、抹水泥、钉钉子可以用什么乐器表现,并选择出乐器。

  3.引导幼儿将乐器的声响与盖房子的动作连接。

  三、听听、唱唱:

  1.播放音乐,幼儿听一听。

  2.听赏并学唱歌曲《盖房子》

  3.幼儿练习演唱歌曲。

  四、唱唱、演演:跟着音乐节奏敲奏乐器。

  一组扮演搬砖块,一组扮演水泥。两组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活动反思:

  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大班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大班幼儿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式所以,我觉得要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大班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提高大班幼儿兴趣入手。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不足的就是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本次活动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

18、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猴子学样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5至6岁年龄段,是幼儿探究思维、分析能力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好奇、好问、爱模仿、爱体验。幼儿天生就喜爱各种小动物,渴望与他们亲近、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 用动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与诙谐。

  2、 和同伴讨论、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幼儿园发的)。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1、用歌曲中的话来讲述故事《猴子学样》。

  张老汉喜洋洋,扁担草帽上山冈哟。太阳晒,山路窄,老汉走得汗直淌哟。

  有棵大树在路旁,树叶遮住大太阳。老汉树下来乘凉呦,老汉树下来乘凉哟。

  上岗上有群猴,看见老汉在乘凉哟。大草帽头上戴,这个样子真好玩哟。

  猴子跑来围着老汉看,拿着草帽也往上戴。学着老汉一个样哟,学着老汉一个样哟。

  2、故事中有谁?

  张老汉,在干什么?师幼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小朋友认真倾听。

  2、幼儿学唱。

  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哼唱。

  一段段地练习学唱。

  3、指出不妥之处。

  三、创编表演。

  1、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表演,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儿分组创编,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讨论、交流动作设想,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其他组的经验继续创编。

  四、游戏:猴子学样

  一名幼儿扮演老汉,其余幼儿扮演猴子,音乐一响,老汉自由做动作,猴子跟着学,跟上歌曲节奏。

  活动反思:

  戏是幼儿的主体活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去“再现”成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比如角色游戏)。整个活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幼儿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帮互学;教师成为幼儿的伙伴、朋友、倾听者、合作者,体现良好的生生互助、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生动、活跃、协作的氛围,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想象、大胆模仿,积极发言表演,共同内化知识、获取体验,达到既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又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语言讲述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在孩子们的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让幼儿乐于在活动中表现和参与,这是整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19、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三只熊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多年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以下几类歌唱活动掌握较好:朗朗上口的经典儿歌、结构简单节奏鲜明的歌曲、能够通过图谱理解记忆歌词的歌曲。

  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歌唱教学模式,因此,在平时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将体态韵律活动与歌唱教学相结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轻松学会歌曲。“三只熊”是一首韩国的经典童谣,旋律明快且富有诙谐、幽默的情趣。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比较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在快乐中体会音乐带来的感染力,因此,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标

  1、 感受外国童谣的特点,唱准歌曲的附点节奏。

  2、 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能大胆的表演。

  3、 体会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感情,积极参与活动,情绪愉悦。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6、 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7、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诙谐、幽默的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歌表演。

  2、唱准歌曲的节奏,注意前附点的演唱。

  活动准备

  背景图 三只熊教具 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幸福拍手歌》

  二、故事导入活动:

  1、提问:刚刚我们唱的是什么歌,你们知道幸福是什么吗?

  你会用什么的方式表达你的幸福?

  2、发声练习:

  师:在森林的一座美丽的房子里就住着幸福的一家。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敲门)怎么没有开门的呢?(话外音)你是谁?来做什么的?想要进入我房子就得用我们的暗号(啦啦歌)

  三、新歌教学

  1、熟悉歌词:森林里面住着三只熊, (展示背景图)

  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只出示三只熊的头部)

  熊爸爸长得胖嘟嘟, (出示完整的熊爸爸)

  熊妈妈长得真漂亮, (出示完整的熊妈妈)

  熊宝宝长得真可爱。 (出示半身的熊宝宝)

  一天,一天 (出示完整的熊宝宝)

  在长大~~

  教师:三只熊住在一起真快乐!熊爸爸长得怎样?熊妈妈长得怎样?熊宝宝又长得怎样?引导幼儿表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动作可以夸张一点。

  2、教师按歌曲的节奏再次朗诵歌词,幼儿配合老师速记歌词。注意前附点的节奏。

  3、学唱歌曲:

  师:三只熊说它们和小朋友在一起很高兴,所以它们把刚刚的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去听听。

  4、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5、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熊宝宝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一天一天的长大,你怎样来表现长大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用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学会歌曲,还能训练幼儿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

  (引导幼儿用之前创边的动作演唱歌曲,在最后一句熊宝宝长高的地方可用举手、跳跃的方式表现长大。)

  6、幼儿边用动作表演边唱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动作表演。(用表演法让幼儿自己进行动作创编表演,既有助于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又让幼儿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7、反复演唱歌曲:

  A、分角色演唱

  B、分小组分角色演唱

  四、结束部分:

  其实这是一首韩国小朋友的歌曲,看看我们是不是很棒,外国小朋友的歌曲我们也会唱了。这可是三只熊的功劳哦,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准备上这堂课的时候,我有很多的顾虑,幼儿能否按照我的思路和我好好配合吗?会不会中间出现很多的状况?

  在结束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我的预期目标已经达成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与教师的配合很默契,特别是在理解歌词的环节中,幼儿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理解记忆住歌曲的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我结合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少出现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幼儿,再加上与多位老师的互动表演更加为这次活动加了分。

  虽然这次的活动得到了很多教师的一致好评,不过我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出,比如在活动刚刚开始我给幼儿提出的“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这个问题时,我的问题提的有点太成熟,很多幼儿还不能理解幸福的含义。我完全可以提的童趣一点,更接近他们一点吧!

20、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教案《倒霉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诙谐的情绪和AB的音乐结构,能在游戏中用创造性的动作、表情等表现音乐。

  2.通过镜像模仿游戏,能够大胆创编动作并愿意准确模仿出同伴的动作。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音乐,场地的颜色地标,兔耳朵。

  活动过程:

  一、大家一起交流"倒霉"一词引出故事。

  "有这样一个词,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一下,你们知道什么叫倒霉吗?"

  二、故事导入

  1."今天我就要讲一个关于倒霉的故事。有一只兔子,很倒霉,倒霉。它把它聪明的耳朵丢了。一只兔子,没有耳朵还像兔子吗?""怎么办呢?"(去找)"对,赶紧把兔耳朵找回来呀。可是有一个问题:它的本领不够,怎么办?"

  三、聆听音乐,加入动作,感受音乐。

  1.简单动作"很好,请大家帮忙,去学习。你会向我学习吗?我做一个动作,你会做吗?"

  2.组合动作"我换一个动作,你会吗?""嗯,如果你丢了一个东西或者是遇到什么倒霉事,没关系,你可以努力学习,就会变成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3.初步感受音乐。

  "好,我们跟音乐一起来做动作。""在你跟我学本领的时候如果不仔细看能不能学会?""来,看你能不能和我学得一模一样?"

  四、挑战游戏:

  1、加入猜拳游戏"这次呢,我有个新玩法。石头剪刀布会玩吧?我们来玩石头剪刀布。"(跟音乐带口诀:倒霉的兔子不是我比一比)

  2、再次听音乐,加大难度,两个幼儿互动。让幼儿说说用什么动作表示成功和失败。

  "这次我们不仅在本领上有新的变化,你们还要理解什么是成功和失败。输赢要用动作告诉我"(不放音乐试一次)"赢了的就要把耳朵高高举起,输了的就要把耳朵垂下去。现在大家一起比啊!"放音乐再来一次。

  3、第三次听音乐,让幼儿说说第三种情况,如果打成平手用什么动作表示。

  "刚才说成功的兔子找回耳朵,把手举起来当耳朵。。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失败的兔子耳朵耷拉下来,那如果打成平手怎么办?"(拥抱、握手)提问:"你们两刚是谁教谁学本领的?"小结:谁赢了谁就帮助对方学本领。

  4、再次听音乐游戏,确保每位幼儿都清楚游戏规则。(座位上)教师可请一名幼儿扮演聪明兔来验证游戏规则是否清晰。(1次)口诀:"聪明的兔子就是我(第四次说)跟我学本领。""这次一定要愿赌服输哦,输了的就把耳朵垂下来。输了也没关系,后面我会挑一个更难的本领,你一定能赢回你聪明的兔耳朵。"5、座位前站立游戏:捶腿…一替换…原地踏步(1次)小结:祝贺你们都能努力认真的学习本领,你们是最棒的小兔。

  6、加入空间圆圈游戏,幼儿尝试感受挑战游戏的快乐。

  老师准备小贴画,让幼儿两两手拉手,前后站在贴画上。

  "看我带来了什么?兔子是有耳朵还是没耳朵啊?有耳朵的兔子是什么兔子?现在两个两个拉手围圆圈,前后站在我的小兔子上。我们跟音乐玩游戏,如果你赢了就可以和他换位置。最后谁站在里圈谁就可以教对方本领,本领要合拍哦!"

  7、加大游戏难度,让幼儿感受团体游戏的快乐"如果每一次都和他打平手,你还想不想和他比?""这次我们换个方法,刚才我是不动的,现在我是移动的,看我移动了几个位置?对,可以向前换一个朋友。这可是超级厉害的办法哦,看你们能不能学会""有兔耳朵的小朋友不移动,外圈的小朋友移动,现在我们来试一试。"

  8、请客人老师表演,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猜拳游戏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将本次活动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形式,感受音乐中诙谐的情绪和A和B的音乐结构,能在游戏中用创造性的动作、表情等表现音乐。通过镜像模仿游戏使幼儿能够大胆创编动作并愿意准确模仿出同伴的动作,愿意与同伴友好游戏,感受游戏中分享与合作挑战的快乐,培养孩子勇敢努力不放弃的精神。

  本次活动我能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我比较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比如说,在猜拳游戏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不同的音乐情绪变化让孩子感受“聪明的兔子就是我比一比”达到了教与学的共同目的。这样,不仅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还能鼓励其他孩子去创新。

  这次的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在玩游戏时孩子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空间方位的移动,这使整个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本次的活动虽说效果还不错,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1)音乐B段开始之前老师指点的不到位导致幼儿的动作有点局限,模仿老师动作。没有完全达到创新。(2)座位安排略有些不合理,对个别幼儿关注的还不够。(3)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风趣幽默,以至于兴趣点还有些浓厚,教育机智还有所欠缺。

21、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我是快乐的小蜗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能完整连贯的唱出歌曲。

  2、感受3/4拍节奏。

  3、演唱中注意衬词“哟哟”要轻声唱,顿音要唱得跳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6、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7、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山、树、花、草背景图,蜗牛图片,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咿呀儿哟,呀咿儿哟。

  要求: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

  2、节奏练习:感受3/4 拍节奏。

  3、学习新歌:

  (1)出示蜗牛图,问这是谁呀?——小蜗牛,他好长时间没外出旅游了,这不,他背上自己的小房子出发了,他看见外面的景色好美呀,有山、有树、有花、有草(出示背景图),高兴的唱了起来,放录音:“咿呀儿哟,呀咿儿哟。”

  (2)打拍子练习,强调3/4拍强弱弱的特点。

  (3)学习歌词:

  听,小蜗牛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师随音乐说歌词,提问他是一只怎样的小蜗牛?——快乐的小蜗牛;他要去干什么?——去旅游;怎样去的?路上又是怎样看景色的?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4)师清唱歌曲,进一步让幼儿倾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5)幼儿跟随琴一起学唱歌曲。

  问:小蜗牛你们快乐吗?——快乐。找几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快乐”,这一遍我要看看哪只蜗牛最快乐?请两名幼儿到前面来演唱歌曲,让其他幼儿评价,谁唱的好?好在哪里?

  (6)师加上“哟哟”声,让幼儿比较和以前唱的不一样的地方?听,小蜗牛又说话了,他还要唱一遍,让我们么好好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提问“哟哟”是谁的声音?——小蜗牛高兴的声音。引导幼儿用活泼、跳跃的声音唱出“哟哟”。

  (7)师幼合作演唱:

  a、师唱快乐的歌声,幼儿唱快乐的叫声;

  b、幼儿唱快乐的歌声,幼儿唱快乐的叫声。

  (8)师幼完整的演唱歌曲(加上动作);

  (9)随音乐唱着歌曲走下去,小我怒我们要外出旅游了,让我们唱着歌出发吧!

  活动反思: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这是一节音乐活动,教学中运用有趣、游戏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并且以提问的方式进入,这样幼儿不但知道小蜗牛的背壳的很多的作用,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比如,小蜗牛带着谁去旅游去了,幼儿就会完整的回答说,小蜗牛带着他的房子去旅游。

  当幼儿听着音乐顺其自然的就摇摆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在这里我并没有着急着让幼儿去唱这首歌曲,而是让幼儿去面对面找好朋友一起来扮演蜗牛去旅游,这样不但满足了幼儿的表演的欲望。也让这节活动不再有这么乏味,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这首歌曲。

  小朋友在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旅游中边唱边表演,所以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会了这首歌。

  反思:如果当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幼儿倾听,弹琴让幼儿学习,这首歌曲对然也能同样的学会,但是幼儿会少了很多乐趣。根据歌曲挖掘精髓,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取。在学会歌词的基础上去唱歌,这一点上我已经知道去注意,而不是当幼儿还在歌词的模糊当中,就去跟着钢琴练唱。让我明白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不管是什么活动,都要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游戏是幼儿在活动中最好的兴趣。

22、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反思《国旗红红的哩》含反思

  教学活动:国旗红红的哩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学习用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唱准休止符。

  2、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体会歌唱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喜欢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名称:《国旗红红的哩》

  活动重点:能够用跳跃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的部分歌词。

  活动难点:在歌唱时不拉长声,能够在指定的歌词处停顿。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学过有关国旗的歌曲

  物质准备:国旗图片;歌词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练习单音的音节"哩"和"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不要拉长声,唱出快乐活泼的情绪。

  二、国旗多美丽

  1、观察国旗图片,说说自己对国旗的了解是什么?

  2、复习曾学过的有关国旗的歌曲教师小结:观察国旗的外形和颜色,重点提出来国旗是红红的,五颗星是黄色的。

  三、学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欣赏歌曲"请你听一听这首歌歌词里是怎么说国旗的?"

  2、学习歌词

  (1)看PPT学歌词

  (2)分组利用小图卡摆一摆歌词顺序

  (3)展示每组摆的顺序,和音乐确认最后结果

  (4)随音乐念歌词

  3、演唱歌曲

  (1)看图片随音乐进行演唱。

  重点指导: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强调幼儿注意空拍,声音要断开。

  (2)尝试轮唱、对唱(与老师)

  (3)利用课件指导幼儿唱准"哩哩"和"啦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分清"啦"和"哩"的标志。在唱这两个字时不要拉长声。

  4、我爱国旗

  (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国旗的什么地方。

  (2)讨论升国旗的时候要怎么做。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国旗红红的哩"是一首表达幼儿对国旗喜爱之情的一首歌。过去我们曾学过一首有关国旗的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与这首个不同的是"国旗红红的哩"是从国旗的外观上展示给小朋友国旗的美丽。所以为了使幼儿能够直观的看到国旗的外观,我将一些国旗的图片配合歌词向幼儿展示出来,形象化的歌词更容易使幼儿记忆。为了使幼儿能够正确记忆歌词我利用各种方法,实物对应;倾听范唱;图片排序这些方法,用不同的途径激发幼儿学习记忆歌词的兴趣,并利用集体和小组两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歌词。但活动环节的进行中还是出现了幼儿听的多,唱的少的情况,而且在听、学休止音的环节我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是进行了直接教授,这样没有使幼儿主动的去听,去感受歌曲中的休止。最后我以"你喜欢国旗的哪里?"的一个小的谈话结束了活动,孩子们通过学习歌曲,也从歌词中感受到国旗外形的美丽,都纷纷举手发言,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国旗的喜爱之情。

23、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案《起床歌》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小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在“走近小学”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为孩子解除疑惑,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中包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即时纠正,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通过平日里的观察,发现班级里总是有几个小朋友经常会来园比较晚,在日常的谈话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很多都是因为晚上睡的太晚,早上起不来造成的。其他小朋友中也有晚上很晚也不肯睡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预设了本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习惯。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并尝试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谁?(出示小猫睡觉图片)它在干吗?奥,上课时间到了,让我们赶快把它叫起床,要不它会迟到的,

  2、师:哎,叫不醒,又要迟到了!看来这是一只爱睡懒觉的小花猫,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快快起床吗?——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用闹钟来叫自己起床。

  3、总结:你们想了那么多办法,有……,……都很好。我的办法是和XX的办法一样的,也是用小闹钟。那你们能告诉我闹钟叫别人起床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幼儿模仿学一学)(出示小闹钟的图片)这可是一个很特别的小闹钟,听!它在说话呢!(教师念儿歌)

  4、提问:它都说了些什么呀?(请小朋友说一说,其他小朋友学一学,巩固对歌词的认识)

  5、小闹钟真厉害,它还会用好听的歌声来叫小猫弟弟起床。想不想听一听?

  二、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一遍乐曲。(初步感知歌词)

  2、再次倾听一遍教师弹唱。(熟悉歌词,提问孩子,解决第一遍中没听清楚的乐句)

  3、集体学小闹钟唱歌(幼儿跟唱练习唱)

  (1)解决孩子还不太会的乐句,巩固练习。(;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师:小朋友,还有哪个乐句不太会唱吗?

  师:学会小闹钟的起床歌,我们就可以一起唱给小猫听,催它快点起床上学去了。

  4、大闹钟唱歌。变换形式跟唱(玩游戏的形式:师生互相跟唱、男女跟唱)、

  由强至弱变换唱猫妈妈说小猫在睡梦中,你们一下子就唱得很响亮会把猫宝宝吓坏的,如果你们能由轻到响、由弱到强地唱,小猫可能会很快醒来的)(幼儿唱两遍)

  三、轮唱歌曲

  1、大闹钟的歌声真好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猫现在起床了吗?(出示第3小猫睡觉的图片)还是没起床,真是个磨磨蹭蹭,贪睡的小猫,看来我们需要用两个闹钟来催催它了。

  2、两个闹钟可以怎样唱歌呢?(让幼儿讨论,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3、教师与个别幼儿示范。(通过示范,引导幼儿发现轮唱的真正含义)

  师:就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催它快一点是吗?这个办法好。谁先和我试试看?

  提问:我们是怎样唱的?有什么秘密吗?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24、大班最新教案《勇敢的小兔子》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能根据音乐的高低不同分辨出不同动物的出场次序。

  2.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和表演音乐的能力。

  3.听音乐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教学准备:活动投影胶片一套,兔子和凶恶动物的音乐各一段,兔子的头饰和幼儿人数相当,大灰狼头饰一只,塑料泡沫制作的砖头若干;投影仪、录音机各一台。

  教学重难点:

  1.分辨音乐的高低不同,听懂音乐。

  2.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反馈:

  纠正措施: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谈话: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小动物,那你们和老师说一说,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好吗?(幼儿自由讨论,汇报)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听一个非常好听的就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新授.游戏《勇敢的小兔子》

  1.看投影,将故事,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情节。

  老师边操作活动投影片边讲解: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小兔子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采,心里可高兴了。突然,从树林的深处窜出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这只大灰狼已经好几顿没有吃饭了,它看见了一群小兔子,心里想:这下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于是它张牙舞爪地向小兔子扑过来。正在这时,兔妈妈大喊一声:勇敢的小兔子,快来打大灰狼啊!小兔子们听到妈妈的喊声,都勇敢地捡起地上的石块,向大灰狼砸去,大灰狼被砸得嗷嗷直叫,夹这尾巴逃跑了。小兔子们高兴地唱起歌,跳起舞。

  2.教幼儿做游戏,感知游戏的乐趣。

  (1)老师先做兔妈妈和大灰狼,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次。

  (2)请一名孩子做大灰狼,师生共同游戏一次。

  (3)让孩子们听音乐,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的不同.

  (4)听音乐,师生共同游戏。

  3幼儿分小组,自由组合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自己分配角色游戏,充分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4.请配合最好的一个小组表演给全班的孩子看。

  三.放松活动,结束本课。.

  全体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动物的动作出室。

  教学反思:

  从孩子们来看,在这堂课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知道根据音乐的高低不同分辨不同动物的出场次序,在与老师共同的游戏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体验了和同伴合作分享的快乐,明白了遇到坏人要团结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在和情境、和材料的互动中真正体会到了音乐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5、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歌曲《上学歌》幼小衔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能大胆创编动作边表演边唱。

  3、在演唱中体验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喜悦之情。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前参观小学。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图片或课件,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的高兴场景(录像)。

  活动建议:

  1、欣赏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和明朗的节奏。

  (1)听歌词,感受歌曲的特点。

  提问:歌词中唱到了些什么?听到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欣赏第 2 遍歌曲,感受节拍、节奏,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达感知的节奏特点。

  2、利用图片,理解并学习歌词。

  (1)用歌曲做背景音乐,出示图片,学说歌词。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创造的方式表现节奏(如:点头、拍手、拍肩等),并随音乐有节奏的念歌词。

  如:X XX X |X- |X XX X |X –

  太阳 当空 照,花儿 对我 笑。

  3、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特点和做小学生的自豪感。

  (1)跟唱:以听为主,小声哼唱,一边听一边自然的学唱《上学歌》

  (2)引导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提示幼儿用声音和表情表现自豪、喜悦的心情。

  如:第 1 段歌词的前两句“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要以充分朝气和舒展的歌声唱出:“小鸟说早早早”要唱的跳跃轻快,表现出美好快乐的心情:最后一句“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要唱的坚实饱满,声音可强一些,表现出自己要好好学习的决心。

  4、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演唱,进一步体验做一个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反思:

  《上学歌》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简单易学,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性格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前导入,我用动情的范唱在加上合适的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有学习歌曲的热情和欲望。

26、大班音乐优秀教案:音乐喷泉反思

  目标:

  1、欣赏音乐,能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大胆地合作,尝试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2、感受音乐喷泉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

  观看音乐喷泉的视频,了解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了解各种小乐器的特性,并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小乐器。

  2、教玩具:

  截取音乐“动物狂欢节”

  小乐器:小铃、三角铁、圆舞板、沙球、铃鼓、串铃、锣、鼓、钹。

  活动过程:

  一、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1、你见过音乐喷泉吗?谁来用你的动作表演一下音乐喷泉是怎样的?

  重点指导:知道喷泉有高低、起伏、旋转等各种姿态。

  2、教师一边哼唱音乐,一边随音乐舞动。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讨论喷泉是怎样听着音乐跳舞的。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喷泉与音乐的高低起伏是相匹配的。

  4、小结:

  1)当轻柔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慢而优美;

  2)当强烈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快而激烈;

  二、音乐喷泉的双重美

  (一)理解音乐:动物狂欢节

  1、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音乐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优美的、欢快的、热闹的)。

  2、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思索用什么样的动作可以分别表现这三种不同的感觉,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音乐喷泉的视觉美

  1、自由组合成6人一组,围在一起协商:怎样用好看的动作表现喷泉随着音乐跳起舞来?(有音乐背景)

  重点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小组,了解各组的队形以及动作组合。

  2、每一组分别上前表演最满意的一段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组幼儿用了不同的队形以及动作表现音乐喷泉。

  3、小结:我们可以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用身体表现出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让人们看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三)音乐喷泉的听觉美

  1、出示乐器若干,自由选择一种乐器。

  2、讨论与音乐相匹配的乐器。

  重点指导:

  1)前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2)中间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后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根据乐器分组,教师指挥,幼儿常使用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高低起伏。

  重点指导:根据所选乐器分组,引导幼儿看老师指挥为音乐喷泉配乐。

  4、教师指挥,幼儿合作表现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根据音乐完整地表现音乐喷泉。

  5、小结:我们还可以用各种美妙的声音来表现音乐喷泉的姿态,让人们听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活动反思:

  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

27、大班音乐教案《音乐火车》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创作能力和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在能唱、会跳、能欣赏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我班幼儿音乐素质发展水平和幼儿对创作节奏的浓厚兴趣,便生成此活动《音乐火车》,让幼儿尝试创作2/4拍的节奏型,并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创编节奏型的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2、熟悉2/4节奏型,有一定音乐节奏感。

  3、尝试创编2/4节奏型,发展幼儿创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经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掌握其时值。

  物质准备:

  磁带《萤火虫》、《小火车》、录音机、小鸭头饰、一列带有音符的火车、和火车车厢一样大小的卡纸、记号笔。环境准备:幼儿坐成马蹄形,卡纸和记号笔放置每个幼儿的椅子下。

  活动流程:

  感受乐曲、分析节奏型-尝试创编节奏型-大胆表现自编节奏型-进一步创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萤火虫》的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师生有节奏地拍手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萤火虫》的乐曲,熟悉2/4节奏型。

  教师播放乐曲,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2/4节奏型的乐曲。

  2、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节奏型。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列长长的火车,引导幼儿观察火车车厢上的《萤火虫》节奏型,请幼儿分析每节车厢上的音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相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合起来都唱2拍。

  不同的是每节车厢里的音符都是不一样的。

  3、出示小鸭的头饰,小鸭要上火车,引导幼儿用开口音“嘎”唱出车厢上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车厢,你们想上火车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激发幼儿创作2/4节奏型的欲望。

  5、提出要求:只创作一节车厢的节奏,可以用各种音符,但是它们合起来只有2拍。

  6、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7、创作完的幼儿轻声唱出节奏,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8、幼儿将作品接在车厢后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9、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三、结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自己创作了2/4节奏型的一节车厢,太棒了!想不想创编2/4节奏型的一列火车呢?那我们下次活动来试试吧!

  2、播放《小火车》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鼓励幼儿把平时学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真正将自己的作品在同伴面前展示、分享。它需要幼儿有一种经验,更需要有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音乐柚子圆舞曲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