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小毛虫课文重难点笔记知识点归纳
1、22课小毛虫课文重难点笔记知识点归纳
22课小毛虫课文重难点笔记知识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小毛虫的成长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小毛虫茧蝴蝶,3个成长阶段。
2.小毛虫看到自己不如别的昆虫,它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它既不悲观失望,也不慕任何人。它知道自已该做的事情,而且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去做。说明小毛虫勤奋、努力。
3.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
不管自己多么笨拙,只要心里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并竭尽全力地去做,就一定会成功。
2、第三课一个接一个课文复习重难点课堂笔记
1.我被喊回家后没有沮丧,为什么?
因为我想到回家睡觉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梦。
2.我喜欢上课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上课可以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
3.课文中写了几件让我感到不如意的事?我是怎么转变看问题的角度使自己开心起来的?
有三件。一是我在月夜玩踩影子游戏时被大人叫回家睡觉。我想到可以做好多有趣的梦,于是开心起来。二是我在做有趣的梦时被大人叫起来去上学。我想到可以和小伙伴玩有趣的游戏,变得开心起来。三是我在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游戏时,上课铃响了起来。我想到上课可以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开心起来。
4.前三小节,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快乐沮丧期待
5.读整首诗歌,可以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读整首诗歌,可以感受到我生活得多姿多彩,对生活充满期待。
3、一年级下13荷叶圆圆课文重难点复习笔记资料
1.读一读,说说荷塘里来了哪几位朋友?
荷塘里来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位朋友。
2.小水珠为什么说荷叶是我的摇蓝?
摇篮写出了小水珠在荷叶上来回滚动的动态,更生动。
3.小蜻蜓为什么说荷叶是自己的停机坪呢?
因为小蜻蜓把自己比作一架小飞机,飞累了就到荷叶上休息。
4.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你从立展开体会出了什么?
立展开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小蜻蜓的快乐心情。
5.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你从呱呱 体会出了什么?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小青蛙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是拟声词,这样的词语还有:喵喵、汪汪、嘎嘎等。
4、20课咕咚复习重难点课堂笔记
1.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2.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3.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
因为木瓜熟透了,所以会自己掉下来。因为木瓜树高高的,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就会发出很响的声音。
4.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例: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5.我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例: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5、四季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四季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哪几个?
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2.每个季节代表性的事物分别是什么?
春天的代表性的事物是草芽,夏天的代表性的事物荷叶,秋天的代表性的事物是谷穗,冬天的代表性的事物是雪人。
6、大小多少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大小多少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通过几组比较,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黄牛和猫,苹果和枣的比较,我们感受到了事物的大小;通过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的比较,我们感受到了事物的多少。
2.量词群、颗、堆有什么区别?
根据它们的意思来区分。(见字词解释)
7、二年级22课小毛虫课堂笔记一:课文主题内容
二年级22课小毛虫课堂笔记一:课文主题内容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工作,最终脱胎换骨,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怕困难,就会取得成功。
8、20课蜘蛛开店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分析
20课蜘蛛开店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分析
1.蜘蛛先后换了几次招牌?
两次,商店由口罩编织店改为围巾编织店,又改为袜子编织店。
2.蜘蛛开店来了哪些顾客?结果怎样?
蜘蛛开口罩编织店来了河马,蜘蛛用了一整天才织完口罩;蜘蛛开围巾编织店来了长颈鹿, 蜘蛛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好围巾;蜘蛛开袜子编织店来了蜈蚣,蜘蛛吓得跑回了网上。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你认为蜘蛛招牌应该怎样写?
这是一只头脑简单的蜘蛛,他按每位顾客一元收费,不论品种,不计大小,不计多少。招牌不能这样写,卖口罩应该按大小计价,卖围巾按长短计价,卖袜子应该按多少只计价,不能一律一元钱。
4.你觉得蜘蛛开店为什么失败?
蜘蛛开店只图简单,没有认真考虑卖什么,怎样计价,而且朝三暮四,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失败。
9、找春天二下语文第二课课文复习重难点探究笔记
1.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中冲出一词用的好不好?
冲出一词用的好,冲出指快速地向前闯,这说明孩子们走出家门的速度很快,表达了他们想要看见春天的急切心情。
2.春天在哪里呢?
春天在柳枝上,在风筝尾巴上,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春天无处不在。
3.我们用哪些方式找到春天的?(用文中语句回答)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10、二年级下册识字2:神州谣课文重难点笔记
1.本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
本文介绍了七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课文介绍了传统节日的哪些习俗?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蒿;七月七:乞巧;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敬老、踏秋、赏菊、登高。
11、二下语文第6课千人糕课文重难点复习笔记
1.大米是怎么来的?
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
2.糖是怎么来的?
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3.第9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省略了熬糖的具体过程。熬糖要有很多工具,并经过很多道工序。
4.米糕是怎样做成的?
米糕是由米和糖制成的。先生产加工米和糖制作成米糕,再经过包装送货、销售,最后我们经过购买,米糕才会到我们手里。
5.千人糕真的是指由一千个人做的糕吗?为什么平平常常的糕叫千人糕?
不是,千人是虚指,指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一块平平常常的糕来之不易,它需要很多很多的人付出劳动,才能摆到我们的饭桌上来。
6.以爸爸和孩子的对话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让后读者也忍不住想知道千人糕到底是什么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2、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之亡羊补牢课文重难点复习笔记
1.第二次丢羊之后,养羊人是怎样做的?他明白了什么?
第二次丢羊之后,养羊人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明白了,如果现在不修羊圈,羊还会丢的,现在补救还来得及。
2.你觉得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例:我觉得他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一开始他不听劝告丢了羊,后来他及时改正了错误,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13、妈妈睡了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妈妈睡了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来写描写妈妈的?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2.哪句话体现了我对妈妈的关心?
文章最后一句。
2.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文中的我是一个爱妈妈、懂事体贴的好孩子。
14、三年级下27课漏笔记:必考课文重难点
三年级下27课漏笔记:必考课文重难点
1.漏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2.贼和老虎遇见了几次漏?结果怎样?
贼和老虎遇见了两次漏对方,第一次把对方吓跑了,第二次把对方吓昏了。
3.为什么把贼比作粘胶,把老虎比作旋风呢?
因为此时老虎和贼都把对方当做漏,心里特别害怕。老虎想摆脱贼觉得贼粘在自己身上甩不掉,而贼一心想着老虎要把它驮回家再吃,觉得老虎跑得很快就像旋风一样。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
4.老虎和贼为什么那么害怕漏?
因为他们都误会漏是可怕的怪物;做贼心虚。
15、三年级下第4课昆虫备忘录课文重难点课堂笔记
1.课文中的这份备忘录记录了哪几种昆虫?
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
2.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拟写小标题的?
复眼是根据蜻蜓和苍蝇的特点拟写的,花大姐是根据瓢虫的外形拟写的,独角仙和蚂蚱是根据它们的名字拟写的。
16、3荷花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文中重难点复习笔记归纳
1.作者看荷花的时候,为什么会把自己也想象成荷花?
因为面对这满池美丽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鱼共语。
2.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3.作者观赏荷花时产生了怎样的想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所以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荷花,快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7、守株待兔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课文重难点课堂笔记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宋人为什么没有再次得到兔子?
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宋人再也没有得到兔子。
2.宋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做事急于求成,对意外心存侥幸。
18、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重难点复习笔记
1.《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
有四个方面:(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街市的热闹的?
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街市的热闹的:一是写街上的店铺多;二是写街上人物的性太多。
3.本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安排材料的?
本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材料的。
19、三下第十课纸的发明课文重难点探究课堂笔记
1.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注意: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先前造纸的方法呢?
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术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赞扬了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表达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仰。
5.本文首尾两段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都是在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不同之处:首段简单,尾段更详细。
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
20、三年级上册第14课小狗学叫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14课小狗学叫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学叫的经历。
2.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小动物们对这只不会叫的狗是什么样态度?
在熟读课文的我过程中,结合上下文知道了文中一共出现三只小动物,分别是:小鸡、杜鹃和狐狸。它们对小狗的态度是:关心、同情和嘲笑。
3.狐狸为什么要嘲笑小狗?
狐狸真想哈哈大笑。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竭力忍住不笑。因为狐狸觉得小狗很傻,竟然不会狗的叫声,还在学公鸡的叫。
4.那只不会叫的狗非常努力学习,为什么依然很难过呢?
小狗跟小公鸡学叫,经过反复的练习,那声音非常逼真、好听、洪亮,却遭到了狐理的嘲笑小狗学习杜鹏叫,也非常专心,但结果却差点儿被猎人打中,小狗虽然一一直在努力学习叫,但依然没有学会像真正的狗那样叫,它那不伦不类的叫声自然会受到误解和嘲笑,所以小狗很难过。
5.故事结尾有什么特色?
首先,课文没有确定的结尾,而是引导读者去想象,其次,课文提供了三个结局,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结尾很含蓄,耐人寻味。
6.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1)、不幸、可怜:它不会叫,虽然成功地学会了两种叫声,却依然不能像其他同伴一样有正常的生活;(2)、勤奋刻苦: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辞辛苦;(3)、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当发现自己不会叫之后,积极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虽遇到困难却从未放弃。
21、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叙述了蚁王在搬运食物时发现了诱人的的奶酪,它不搞特权把奶酪让给了最小的蚂蚁。
2.蚂蚁们为什么争先恐后的搬运粮食?
蚂蚁们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3.蚂蚁队长为什么两次下了同样的命令?他想干什么?
蚂蚁队长第一次下命令是想让蚂蚁们离开,自己吃了这点儿奶酪渣,因为他实在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这点儿奶酪渣留给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队长具有抵制诱惑的勇气,能够以身作则,也反映了蚂蚁队长关爱弱小的品质。
4.联系全文,谈谈蚂蚊队长面对奶酷渣时的心理活动。
当奶酪渣掉在地上时,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违犯不许偷嘴的禁令。蚂蚁队长心中一时无法抉择,于是心烦地让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独自面对奶酪渣的蚂蚁队长此时偷偷吃掉便不会被发现,但是最后蚂蚁队长决定: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它。
22、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赵一曼用过的这个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解析: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2.赵一曼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解析:只有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
3.碗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日用品,课文中的粗瓷大碗为什么那么珍贵,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
解析:因为那时候生活很艰苦,所以能得到一个大碗就很不容易,同时这是赵一曼烈士用过的,是她关心战士,坚持斗争的高贵品质的体现,我们要继承发扬这个品质,所以要陈列起来。
23、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
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24、三年级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2.作者是抓住大海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作者抓住了大海以及海上船只、军舰、海鸥的颜色来描写的。
3.作者是如何写沙滩美的?
贝壳的寂寞写出了沙滩的静态美,而船队的喧闹则写出了沙滩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形成对比,写出了沙滩的美。
4.为什么说小城笼罩在红云中呢?
因为小城开满了凤凰花,远远看去一片红色,就像红云,作者用这个比喻句说明了花多、花美、花艳。
5.作者在每个地方都抓住什么来写的?
如何写的?作者描写海滨美丽景色时抓住了颜色的变化来写,写沙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它的喧闹。庭院和公园写了作者看到的景物。写街道时不光写了看到的、听到的还写了感觉到的。
6.课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安排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最后进行总结,是按照先分写后总结的结构来写的。这样写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详略得当,把小城的美丽体现得淋滴尽致。
25、金色的草地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金色的草地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结合课文想一想,我可能是如何观察蒲公英花朵的?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我可能是趴在草地上,用眼睛仔细寻找金色去了哪里,用手去触摸蒲公英花瓣;我可能观察了好几次,在早晨、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观察。
2.当我再一次观察蒲公英花时,我发现了蒲公英的什么秘密?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3.草地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蒲公英的秘密与草地颜色变化有什么关系?
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并不总是张开的: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了绿色的了。
26、28课海的女儿课文重难点课堂笔记
28课海的女儿课文重难点课堂笔记
1.小人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小人鱼是一个纯洁、善良、勇敢的人。她没有因为自己的爱去破坏王子和公主的爱情,说明她很纯洁;她因为爱王子,把自己美妙的声音给了巫婆,说明她勇敢;她没有因为求生而杀死王子,说明她很善良。
2.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对王子婚礼的盛大场面进行描写?
王子和公主神圣的婚礼仪式,是小人鱼羡慕而不可及的,看到王子幸福,小人鱼也就放心了。这里王子的幸福和小人鱼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小人鱼舍己为人、善良的高贵品质。
3.文中的巫婆、小人鱼的姐姐们的出现,对文章的故事情节起到什么作用?
他们的出现能使故事更加奇妙,情节更加曲折,更加引人入胜,增强了童话的魅力。
27、四下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之课文重难点探究
四下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之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海面上雾很大,能见度低。
2.文章第2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诺曼底号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为后来诺曼底号的遇难作铺垫,给以读者强烈的冲击力。
3.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忘记了。哈尔威船长是真的把自己忘记了吗?
不是,哈尔威船长认真负责,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想到的只有乘客和其他船员的生命安全,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因为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忠于职守,舍已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已,最后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1)他是一位沉着镇静的船长。在轮船遇险的时候,他组织大家井然有序地进行救援,有序撤离,表现得异常沉稳,临危不乱。(2)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面对人们争抢救生艇逃生,哈尔威船长迅速稳住局面,肩负起挽救更多人生命的责任。(3)他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乘客得救了,他却仍在轮船上。
28、14课母鸡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重点难点笔记
1.文章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文章第7段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的什么特点?
从母鸡教鸡雏们本领、给鸡雏们取暖、身体供鸡雏们游戏这三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慈爱、不辞辛苦的特点。
29、白鹅四年级下册第15课,课文重点难点复习笔记
1.白鹅的吃相可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白鹅的吃相可笑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鹅吃饭需要水、泥、草三样东西下饭;二是鹅一丝不苟的吃法;三是鹅循规蹈矩,不知变通的做法。
2.作者为什么称鹅为鹅老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所以称呼鹅老爷,是因为鹅吃饭时的确像个老爷,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饭被狗吃完了,鹅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这样反语式的称呼,明贬实褒。言语中流露出亲昵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文中写鹅架子十足,是不是表明作者讨厌鹅呢?
作者表面上说鹅架子十足,实际上不但不讨厌它,反而非常喜欢它。这里运用了反语的手法,彰显了鹅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0、四下26课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知识点归纳
四下26课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知识点归纳
31、四年级上册第4课繁星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4课繁星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32、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4.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33、繁星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繁星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作者写了三次观星的经历,观星的地点分别是哪里?
第一次:家乡庭院;第二次:南京菜园;第三次:海上舱面。
2.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看星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在南京看星星,那时作者脱离了封建家庭,来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
在海上看星星,船动星移,追引起梦幻之感。那时作者在去法国求学的路上,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得又回忆起童年来了。
34、五年级跳水课文重难点探究笔记
五年级跳水课文重难点探究笔记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课文开头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全文作了必要的铺垫:(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条件。正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会轻松悠闲起来,才有兴趣拿猴子取乐。(2)暗示了事情的结局。正因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转危为安。
3.船长真会对儿子开枪吗?你可以看出船长有怎样的品质?
船长不会真的开枪。他只是拿开枪来吓唬自己的儿子,让儿子尽快跳入海中。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跳海才有得救的可能。而假装开枪,是逼迫儿子跳海的最有效的办法。船长有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优良素质。
4.从船长的表现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35、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2.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特点?描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作用?
空间低矮、四壁潮湿、光线阴暗、酷热难耐、空气污浊、噪音震耳。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工作条件极差、劳动高度紧张,说明母亲挣钱十分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给钱买书,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3.你从对母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刻画了其身体瘦弱的形象。极其瘦弱说明长期的贫困生活使母亲的身体瘦弱不堪,脊背弯曲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也为我很难张口要钱作铺垫。
4.你有过鼻子一酸这样的经历吗?说给大家听听。
东门车站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大红色的募捐箱格外醒目,募捐的人却寥寥无几。10 点钟左右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个乞丐拄着木拐杖,缓慢地走到募捐箱前,将碗里乞讨来的钱都倒进了募捐箱中,然后缓缓地走了。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一酸,快步走到募捐箱前,从口袋里掏出妈妈给我买书的一百元毫不犹豫地投了进去,我想妈妈是不会批评我的。
36、珍珠鸟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珍珠鸟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作者为什么要介绍珍珠鸟怕人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介绍珍珠鸟怕人的这一特点是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作铺垫。因为怕人,才有下文鸟的居室;也正是因为怕人,才有了小珍珠鸟与我慢慢熟悉的过程,才使得这份信赖弥足珍贵。
3.珍珠鸟是怕人的鸟,为什么从鸟笼中传出的声音却格外轻松自在?
因为我精心为鸟儿布置了幽静、安全的环境,向鸟儿表明我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新生活的小鸟发出的叫声,自然格外轻松自在。
4.小家伙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家伙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就像父亲称呼自己的小女儿一样称呼小珍珠鸟,可见对它有多么喜爱了。
5.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我和珍珠鸟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意?
课文从珍珠鸟的外形、叫声、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它的可爱:(1)小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2)大珍珠鸟发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小珍珠鸟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3)小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4)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小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活动范围由笼子到屋里,从桌面到我的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画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悠闲。这一过程反映 了我和小珍珠鸟之间亲密、友好的情意。
37、鲸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鲸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鲸》一文介绍鲸,为什么要先写象呢?
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
2.《鲸》一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例: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体重、身长、舌头的重量及口腔的宽大四个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了鲸的确非常大。
38、北京的春节课堂课文重难点笔记
北京的春节课堂课文重难点笔记
课文重难点探究:
北京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写了有关春节的哪些习俗?
北京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隆重、热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以下习俗: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二十三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东西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祭灶王,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各种吃的预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正月十五 看花灯,小孩子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39、为人民服务课文重难点知识归纳
为人民服务课文重难点知识归纳
1.本文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
提出论点(1段)证明论点(24段)提出号召(5段)
文章开头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俞伯牙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那么在文中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2.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 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5.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6.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7.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一下他的心理。
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之后,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8.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41、故宫博物院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故宫博物院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材料一中作者的参观顺序是怎么样的?
参观顺序:天安门端门 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2.材料一中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1)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2)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3)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4.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5.材料二中太和门被毁的原因和经过分别是怎样的?
原因:贞度门值夜班的护军富山、双奎把旧洋油灯挂在贞度山后墙后檐柱上就睡了觉,时间一久,灯油烧着柱子,继而引发大火。而且,当时消防器材不全及灭火水源不足。
经过:贞度门失火,向东延烧至太和门、昭德门以及整个太和殿南庑。
42、竹节人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竹节人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作者为什么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2.作者写破旧的课桌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破旧的课桌,一方面是交代玩耍竹节人的主要场地,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竹节人作为玩具带给我们不可或缺的童年乐趣。
3.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
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3、爸爸的计划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爸爸的计划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1)爸爸给每个人都订了计划,并且给我制订了好多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爸爸给我制订了非常全面的暑假计划,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
2.读订暑假计划段落,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部分写具体?
爸爸在各个方面都喜欢做计划,却格外重视我的暑假计划,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这与我息息相关,爸爸特别关心我;二是暑假生活很长,爸爸认为这值得做计划;三是这样的计划容易产生戏剧效果哪个孩子不愿意暑假轻松度过啊,可遇到个这么爱订计划的爸爸就倒霉了。所以作者把这件事写得格外详细。
3.课文的主要写法是怎样的?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44、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
老班长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
老班长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是青稞面吃完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解决的办法是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4.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5.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45、二年级下册第22课小毛虫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二年级下册第22课小毛虫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第1自然段:写在小毛虫的眼里,昆虫的生活是美好的,可它自己却什么也不会。
第2自然段:写小毛虫的爬行速度很慢。
第3、4自然段:写小毛虫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它努力地为自己编织一间温暖的茧屋。
第5、6自然段:写小毛虫在茧屋里耐心等待。
第7自然段:写小毛虫破茧成蝶,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