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学习分享 2023-10-11 18:39:05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树长在路边,如果李子甘甜,恐怕早就被人摘光了。而现在满树都是果子,就说明树上的李子不好吃,是苦李。

2、在9,6,4,7,3,5,1,10中,把大于4的数写在下面。 在10,2,0,7,3,5,4,6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动物乐园》

4.在9,6,4,7,3,5,1,10中,把大于4的数写在下面。

在10,2,0,7,3,5,4,6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答案:

大于4的数:9,6,7,5,10

小于6的数:2,0,3,5,4

3、一年级仿写《树和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一年级仿写《树和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这句话给我们展示的其实就是A什么,B也什么。所以我们仿写的时候就可以写。

哥哥喜欢踢足球,我也喜欢踢足球

妈妈喜欢唱歌,姐姐也喜欢唱歌。

爸爸在看电视,我也在看电视。

4、默读枫树上的喜鹊课文。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默读课文。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喜欢的是什么。

点拨:找出带有我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弄清喜欢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喜欢高大的枫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窝,喜欢喜鹊窝里的喜鹊。

5、朗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我是什么 课后练习题答案

朗读略。我是水,我会变成汽、云、雨、冰雹、雪。

6、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第十九课 雾在哪里 课后练习题答案

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示例:在我眼中,雾是个大画家,雾中的景色朦朦胧胧、奇幻无比。花草树木像长在仙境里,这美妙的图景只有雾才能画得出来。

7、通过默读一匹出色的马,说说妹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通过默读一匹出色的马,说说妹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当妹妹走不动的时候,她提出了让妈妈抱的请求,而当爸爸把柳条给妹妹的时候,妹妹就高兴地骑着马回家了,由疲劳变得兴奋。那是因为马转移了妹妹的注意力,妹妹从骑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也是因为这样的马比较的新鲜,妹妹也喜欢新奇的马儿。

8、朗读《“贝”的故事》,给家人说说它的故事吧!

朗读《贝的故事》,给家人说说它的故事吧!

答: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都会使用贝壳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因此甲骨文中的贝字就像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而且因为它漂亮又珍贵,所以很多人会用它来当饰品戴在身上,而且这又不容易损坏所以以前的古人会用这个来当做钱币,这也是为什么赚赔购这类的有关钱财的字偏旁与贝有关于的原因。

9、说说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天然指南针”,如何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说说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天然指南针,如何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课文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

晴天,可以看太阳辨别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晚上,可以靠北极星找到南北,北极星在的方向就是北方;阴雨天,可以让大树来帮忙,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冬天,还可以靠沟渠里的积雪分清南北,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10、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为什么说“不要往下讲了,最好在从头开始。”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为什么说不要往下讲了,最好在从头开始。

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一直在变化的,在这纷繁的变化当中很容易迷失自我,让我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勇敢的找回自我,找会初心的话,就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让一切都变得简单。

11、读下面句子,体会妹妹的变化,说说为什么会有这变化

读下面句子,体会妹妹的变化,说说为什么会有这变化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答:妹妹走不动的时候,她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拒绝了她,其实她有些不开心的,转头就对爸爸去说,当爸爸把柳条给了妹妹以后,妹妹高兴地骑着马回家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妹妹从疲劳到兴奋的转变,其实这是因为那个马将妹妹的注意力给转移了,妹妹从骑马中感受到了快乐。

12、说说课文中“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说说课文中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答:课文中的我指的是水,我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

13、《花的学校》“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三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学校》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答: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蝴蝶一来,他们便亲昵地打起了招呼。(仅供参考,答案不唯一)

14、“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答案:

清风一吹,它们便跳起了轻快的舞。

蝴蝶一来,他们便撒欢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去旅行了。

蝴蝶一来,他们便打开大门欢迎。

清风一吹,他们便礼貌地打着招呼。

蝴蝶一来,他们便大方地献上花粉招待客人。

15、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2、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3、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答:那个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那个家伙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小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钦佩和由衷的喜爱之情。

16、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答:因为如果父亲是猎人,以父亲对鸟的习性的了解,一定能打到许多鸟。那么,就会有很多鸟儿受到伤害。但父亲不是猎人,所以他当然不会伤害鸟,所以我真高兴。(这也从侧面说明父亲和我喜欢鸟,很爱护鸟,不会伤害鸟。)

17、在想象的世界里,“我”变成了一棵树。如果是你,你想变成什么呢?

在想象的世界里,我变成了一棵树。如果是你,你想变成什么呢?

如果我也会变,我想要变成一只小鸟,可以展翅飞翔,可以飞过海洋去国外看看,可以飞跃珠穆拉玛峰看看峰顶的美景。同时我还能飞到城市的上空,看看我居住的美丽城市。

18、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做题目,说说你的理解

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做题目,说说你的理解

我认为自己剃头有天分,剃头的技术比老剃头师傅还要熟练,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但是实际的结果就是小沙的头发被我剪得乱七八糟,最后不得不去理发店剃成光头,这题目和故事结果有一个很大的反差,这样写也会更加的吸引读书。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风趣幽默,体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可爱淘气。

19、“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谁,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谁,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剃头大师指的是我,害人精是指剃头师傅。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且没有给小沙弄痛,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所以称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

20、观潮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

答: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潮来时:潮的声大,浪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横贯江面

潮头过后:潮头奔腾西去,漫天卷地,余威犹在, 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作者抓住潮的特点由远到近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21、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牛和鹅课后练习。

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虽然是一件童年小事,但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了不要因为别人怎么说,就轻易相信,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别人无理欺负你,要敢于制止他,也不要因为自己强,就欺负别人。所有这些,对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直到现在,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22、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夕阳的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23、选做: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习题答案

选做:

排练时的情形,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原因:当时太紧张了。

类似经历示例:

A、 终于轮到我们上台了,我既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终于能上台了,着急的是怕我跳不好。虽然这种舞我们已经练习了无数次,但在等待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怦怦直跳。音乐响起,我面带微笑,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心也逐渐平静。节目很快结束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们成功了。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呀!

B、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我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上台了,紧张的是怕忙中出错,那可会丢了班集体的荣誉的。音乐响起,我们面带微笑,开始朗诵《弟子规》。随着音乐的变化,我们的诵读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重,时而轻。有时我们还轻打快板,敲击铃鼓,和着节奏,把我们的《弟子规》有感情地朗诵给台下的观众。节目很快就结束了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们成功了,心里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24、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后习题答案

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虽然是一件童年小事,但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了不要因为别人怎么说,就轻易相信,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别人无理欺负你,要敢于制止他,也不要因为自己强,就欺负别人。所有这些,对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25、“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其作用是什么?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其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其作用是:强调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是爱自己的祖国,深化主题。

26、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快速默读课文。

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快速默读课文。

①雨来在夜校里面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这为他之后成为小英雄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②雨来从小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是雨来的学习榜样。

③雨来会游泳,而且他还特别的机智勇敢,这也为雨来之后成为英雄有了一个客观的条件。

27、找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找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1)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2)我讨厌母鸡是因为它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喜欢炫耀自己。后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是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一个充满母爱的伟大母亲。

28、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

29、窃读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答: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动作词跨、踮、挤写出书店顾客很多,表现我想读书的急切心情,读书的如饥似渴。)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写出我虽然饿得饥肠辘辘,但是读书让我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充实,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30、窃读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答:作者在 私人开的书店读书,在那儿读书不但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而且经历心里的担忧和惧怕。

31、钓鱼的启示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答:因为我好不容易才钓到鲈鱼,鲈鱼又大又漂亮,而且没有其他人看见,所以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父亲坚持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做一个遵守道德的人。

32、祖父的园子“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链接交代了作者用文字记录祖父的园子的缘由。园子的主人已经不在了,而且园子里的一切也只能想象而不能亲见了,作者的伤感之情显而易见。课文所描写的是一派美好的景象,可这种美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作者是带着一种哀愁来写的。由此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的美好时光,也体会到了作者深深的怀念和哀伤。明白了作者的这种哀伤,那么作者笔下的美好景物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3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5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3、3、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母亲家乡的生活离不开桂花,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34、19、父爱之舟 1.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答:①卖茧给买枇杷吃:

②摇船送上学;

③住旅馆想为加钱换房间;

④庙会上给买豆腐脑;

⑤回家为糊万花筒:

⑥雨雪天背上学;

⑦替铺床;

⑧在船上为缝补棉被。

35、4、结合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不论在布局上、建筑上,还是在所收藏的文物的价值上、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被毁损失巨大。

36、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作者看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作者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7、15*.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四》练习题及答案

15*.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五年级学生排成下面的方阵,最外层每边站15名学生,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可以看成是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因此总人数=总段数。

解:最外层一共的学生有:

(15-1)4=56(名)

整个方阵一共有学生:

1515=225(名)

答:最外层一共有56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225名学生。

38、4.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9”变成“6”。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和平移(二)》

4.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9变成6。

39、通读全文,说说“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读全文,说说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每天夜里做梦我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的时候,我感到惊喜、新奇,于是我和伙伴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向老师问了一连串问题。和老师的谈话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大胆做出九月怀胎的猜想,感到高兴和意外。在几年后的一次生物课上,我因童年的发现与进化论一致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却遭到老师的误解,被轰出教室。这时,我想出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一理由来自我安尉,心中有自豪,也有一丝愤慨。

40、“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

答:右边有口,后面有口,哥哥有口,周家有口。所以大家知道了吗?正确答案就是口

41、说说“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说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答:这句话说的人是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这句话其实是对诸葛亮的外貌描写,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

42、遇到不懂的词语,如“梢棒”“筛酒”,可以猜一猜

遇到不懂的词语,如梢棒筛酒,可以猜一猜

点拨:可以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影视作品、词语特点、上下文语境等方法,大致猜出词语意思。例:梢棒指行路防身用的棍棒,筛酒是盛酒的意思

43、借助注释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及诗人感情

译文: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感情: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44、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桑娜会想:丈夫出去打鱼能安全回来,该是多么好啊!西蒙死了,我把她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也没经过丈夫的同意,我该想他怎么说呢?生活的压力已经够大了。丈夫会同意吗?我们都是穷苦人,他会同意我的做法的。

45、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后练习答案

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答:文章第1自然段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桑娜勤劳、善良的品质。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通过此处环境描写,与桑娜家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4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诗句赏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诗句赏析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峰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47、说说加点的部分给你什么感受,选择一句抄写下来。

说说加点的部分给你什么感受,选择一句抄写下来。

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yōu)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答:幽深说明树林很大很安静,没有鸟的动静;雾蒙蒙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说明早上的雾气遮住了树林,根本看不见鸟。父亲通过听和闻就能在这样的树林里发现鸟,说明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2、我茫然地望着凝(nng)神静气像树一般兀(w)立的父亲。

答:加点部分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树,说明父亲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树林,在用心体会鸟带给他的感受。他专注地找鸟,生怕惊动鸟,表现父亲爱鸟。

3、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答:加点词是我闻到的草木的气息,说明我不了解鸟。父亲能从这样的气息中闻到鸟的气味,得益于他丰富的亲身体验,可见父亲一直在观察、了解鸟,对鸟的喜爱由来已久。突出表现了父亲对鸟的了解。

通过这些词语,一个爱鸟、知鸟的父亲形象更加清晰、生动。

手机扫码阅读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