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学习分享 2024-03-11 18:39:05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出塞》知识点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意境绝妙,含蓄蕴藉,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注释: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教:令,使。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主题: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鉴 赏: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现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寒(hn) 寒冷 寒冬 心寒

  径(jng)小径 捷径 曲径

  斜(xi) 斜坡 倾斜 斜视

  霜(shuāng)霜冻 霜降 冰霜

  赠(zng) 赠送 赠品 赠言

  刘(li)刘海

  盖(gai) 瓶盖 井盖 盖子

  菊(j) 菊花 雏菊 菊坛

  残(cn)残疾 摧残 残阳

  君(jūn)君王 君主 君子

  橙(chng)橙子 橙黄 橙汁

  送(sng)送别 送礼 送行

  挑(tiāo)挑担 挑水 挑刺

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

断(dun) 断线 间断 断定

楚(chǔ) 清楚 苦楚 痛楚

至(zh) 甚至 至于 至少

孤(gū)孤单 孤独 孤儿

帆(fān)帆船 风帆 帆布

饮(yǐn)饮水 饮食 饮用

初(chū) 最初 初衷 初始

镜(jng)镜子 眼镜 镜面

未(wēi) 未来 未必 未知

磨(m)磨难 折磨 磨合

遥(yo) 遥控 遥远 遥望

银(yn)银河 银子 银行

盘(pn) 盘子 盘旋 盘点

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诗句翻译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诗句翻译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5、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读后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读后感

读后感一:

今天我学会了一首古诗,名字叫做《望天门山》。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仙李白。李白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众人皆知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其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让人百读不厌,与杜甫分称诗仙诗圣,真不愧是一个极其伟大的诗人!

  今天我读的是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他的诗句为: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我刚读完一遍就被李白诗人写诗的那种气势磅礴,言辞潇洒所吸引,所感动。我的一个想法,一种感慨涌上心头:这是多么伟大的诗人写出的多么伟大的诗呀!它让我情绪万分;它让我不禁拥有无限的感想;它让我感到平生见过最文辞优美,气势磅礴的诗在我的眼前

  这是诗么?我不禁问。它好像比歌词还优美;比音乐还动听;比世界上任何一首诗还让我百读不厌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它虽然不是最标准的,但是是我在最用心的时候翻译出来的!

  天门山分成东西两山,让清澈的楚江静静的流过。碧绿的江水每逢流到这里,都会转向往起始地流回。东西两山仿佛互相看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但谁也没有厌倦,唯有那片小舟静静地从太阳那边飘来。

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的是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他的诗句为: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我刚读完一遍就被李白诗人写诗的那种气势磅礴,言辞潇洒所吸引,所感动。我的一个想法,一种感慨涌上心头:这是多么伟大的诗人写出的多么伟大的诗呀!它让我情绪万分;它让我不禁拥有无限的感想;它让我感到平生见过最文辞优美,气势磅礴的诗在我的眼前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凉州词》描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场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塞:关塞 要塞 边塞 塞外 塞翁失马

秦:秦代 秦朝 秦岭 秦始皇 朝秦暮楚

征:征战 出征 征程 征文 南征北战

词:宋词 填词 词语 歌词 义正词严

催:催促 催命 催化 催眠 催人泪下

醉:醉鬼 醉酒 陶醉 沉醉 醉生梦死

杰:英杰 豪杰 杰出 杰作 人杰地灵

亦:亦然 人云亦云 亦庄亦谐

雄:枭雄 英雄 雄伟 雄鸡 雄心壮志

项:强项 项目 款项 项圈 望其项背

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词语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词语理解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①但使:只要。

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④教:令,使。

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8、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课堂笔记

暮江吟翻译:

《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暮江吟主题:

《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暮江吟鉴赏: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傍晚所见到的红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9、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课外拓展积累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课外拓展积累

描写战争惨烈的四字词语:枪林弹雨 马革裹尸血流成河 尸横遍野

体现爱国精神的四字词语:精忠报国 救亡图存 舍身为国 匹夫有责

描写爱国情怀的句子: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1.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4.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0、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4.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11、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笔记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笔记知识点

夏日绝句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夏日绝句主题: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夏日绝句鉴赏: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1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读后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读后感

读后感一:

《题西林壁》是作者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题的一首诗,当年苏轼去了庐山,却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又为什么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呢?我在细细品味之后,才懂得诗中说得很有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觉得自己做得的事很好,但在他人眼里可能就不一定是那么好,应了那句俗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要想自己做得更加完美,我们就要更加努力,要全面思考问题,仔细检查出自己的缺点,就拿我们平时考试来说吧,做完考卷,检查了一遍又遍,都检查不出错的地方,总以为自己做得全对,能考个满分,就交了考卷,到了老师手上总有那么几题错了,而且还是特别简单的题目,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打牌的人也是这样,不知道对手将要出什么牌?而旁边看的人却能一清两楚,而且头头是道,打牌者一经提示才恍然大悟。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很多,也许有人会说,那我们就当旁观者吧,我想这样也是不对的,因为只有身在其中地通过实践,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突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局,才能做到当局者清。

读后感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世界地图引出的一课,这篇课文我受的启发最大。我认为课文中的魏格纳非常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因为教授都叫他不必为此事枉费心机了,可是他的心却毫不动摇,坚持不懈,不轻易改变自己想。后来他勤奋钻研,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又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证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哪!魏格纳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并做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并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我要好好学习魏格纳这种永不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精神。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1.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山村月夜图。写出了着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3.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想象到从春天到秋天我和阿妈在地里劳动、玩耍的美景。这些细腻,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课文主题: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散步的场景。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4、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读后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读后感

读后感一: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着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因为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人民。

读后感二:

  《夏日绝句》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5、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好词好句摘抄

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好词好句摘抄

1、独倚胡床酒初醒。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2、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杜甫《夏夜叹》

3、误他双燕未归梁。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4、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5、昔年于此伴萧娘。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7、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8、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李梦阳《夏城坐雨》

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10、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11、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12、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13、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4、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15、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16、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17、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18、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19、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远近 高低

横竖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3.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题西林壁》知识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文主题: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注释]

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③岭:高大的山脉。④峰:高而尖的山头。⑤识:认识。⑥缘:因为。

鉴赏

1、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2、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暮江吟》中,为什么是真珠而不是珍珠?

白居易《暮江吟》的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的真珠一词,在本诗中是珍珠的意思。但真珠和珍珠之间,却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二者不能随意互相替代使用。

4.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0、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相关资料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课文大意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2.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大家都说毫无疑问说得是对的,所以我们都相信也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分句,分别说出了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及其原因。简洁明了,对比鲜明,为下文做了铺垫。

2.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完全两样一词的转折体现了我们对鹅的态度与对牛的态度的不同,过渡、衔接非常自然;两个才敢表现了我们特别害怕鹅。

3.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从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中可以看出我们走路很轻、很慢,可见我们很害怕。有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4.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从竖起头看了看爬到走过来伸长叫着扑打着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看出鹅见到我们时一副傲慢神气、目中无人的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

5.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跑了过来赶上张开咬住拉住这一连串的动作再加上啪嗒啪嗒的跑步声和吭吭的叫声更突出了鹅的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6.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公众号:小学语数)拖啄扑打写出了鹅对弱小的我越来越残暴了,它无视我的哭叫,反而更凶,也可以看出我当时的胆怯和无助。

7.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课文主题:课文讲述了一个童趣十足的故事:我在放学回家途中,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在他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及态度。作者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2.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女娲不辞辛劳地找五彩石,她是一个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人。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天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不怕危险和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期盼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5、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

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词:c(歌词、词语、单词)

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

醉:zu(陶醉、沉醉、醉生梦死)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凉州词》知识点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简介: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注释:

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④沙场:战场。

主题:

《凉州词》描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场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鉴 赏:

诗一开头就切入了宴会场面。夜光杯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显示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土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介绍陀螺在故乡的别称是冰尜儿,一方面给读者做更多介绍,另一方面使文章用词更具生活乐趣,让读者倍感亲切,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是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3.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

4.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本句直接表达了我的新陀螺战胜大陀螺后的自豪和开心的心情。

5.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成长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0、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扁鹊只是站了一会儿就能发现蔡桓侯的病情,表现了扁鹊的医术很高明。

《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侯,屡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非常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拖成了大病,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侯的悲惨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夕阳的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2、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3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

b: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

ch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

s:寺(寺庙、寺院、少林寺)

y:榆(榆关、榆树、榆荚)

pn:畔(河畔、池畔、耳畔)

3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祭:j(家祭、祭祀、吊祭)

乃:nǎi(乃父、乃兄、乃至)

熏:xūn(熏陶、熏人、臭气熏天)

杭:hng(杭州、苏杭、杭绢)

亥:hi(丁亥、亥时、辛亥革命)

恃:sh(仗恃、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哀:āi(哀痛、哀家、悲哀)

拘jū(拘束、拘谨、不拘一格)

3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已亥杂诗注解与鉴赏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已亥杂诗注解与鉴赏

[注解]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鉴赏:

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3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注解与鉴赏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注解与鉴赏

[注解]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鉴 赏: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3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注解与鉴赏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注解与鉴赏

[注解]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

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3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及造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及造句

祭:祭拜 祭祀 祭奠 祭天 祭坛 祭文 供来宾欣赏潮剧或祭拜天地。

乃:乃父 乃至 乃至于 有容乃大 心系百姓,有容乃大;反腐倡廉,无欲则刚。

熏:熏风 熏陶 熏肉 熏染 臭气熏天 那些臭蛋使整个房间臭气熏天.

杭:杭州 苏杭 杭绸 我们来到杭州西湖,饱览江南秀丽风光

亥:亥时 我当然去,但不是现在,黎先生说了,要等到亥时。

恃:自恃 有恃无恐 恃强凌弱 恃才傲物 那几个犯罪分子有恃无恐,干尽了坏事,

哀:哀伤 悲哀 哀悼 哀怜 哀兵必胜 对于死去的的人,我们除了哀悼,还能做些什么?

拘:拘束 拘谨 拘禁 拘管 不拘一格 他在生意场上应变无方,不拘一格,所以左右逢源,发展得很快。

3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生字组词:

亥:亥时

恃:自恃 有恃无恐 恃强凌弱 恃才傲物

哀:哀伤 悲哀 哀悼 哀怜 哀兵必胜

拘:拘束 拘谨 拘禁 拘管 不拘一格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主题:

《己亥杂诗》写了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感痛心,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注解]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鉴 赏:

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生字组词:

祭:祭拜 祭祀 祭奠 祭天 祭坛 祭文

乃:乃父 乃至 乃至于 有容乃大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同tng (相同)(共同)

同tng (胡同)

空kōng (天空)

空kng (空地)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2.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3.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能感受到什么?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阙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y:榆(榆关、榆树、榆荚)

pn:畔(河畔、池畔、耳畔)

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

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课文主题: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江南春诗意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江南春诗意理解

江南春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村寨城郭,酒旗迎风招展。南朝遗留下来的,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地矗立在风烟云雨中,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

4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4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读后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读后感

《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好词好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好词好句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书湖阴先生壁好词好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之书湖阴先生壁好词好句

诗意:茅草房的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s建jin德d江jiānɡ

【唐tnɡ】 孟mnɡ浩ho然rn

移y舟zhōu泊b烟yān渚zhǔ,

日r暮m客k愁chu新xīn。

野yě旷kunɡ天tiān低dī树sh,

江jiānɡ清qīnɡ月yu近jn人rn。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同步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同步习题及答案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3)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意对即可)

(2)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意对即可)

(3)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4)

是旅途中暂时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小洲边上,苍茫的暮色给客旅之人增添了一缕新的愁绪.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统领全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

2.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給细细打碎。

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出三黑翻地,然后围绕这一层意思,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之情。

3.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似乎看到了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希望。

4.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呼应开头,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因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从军行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赏析

《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56、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凉州词》这首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写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典故来讽刺南宋朝廷投降逃跑的行径,表达了诗人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感情。

我会读组词

塞:si(塞外、塞北、关塞)

秦:qn(秦腔、秦岭、秦国)

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

词:c(歌词、词语、单词)

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

醉:zu(陶醉、沉醉、醉生梦死)

杰:ji(杰出、英杰、英雄豪杰)

亦:y(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

雄:xing(雄鸡、雄风、雄壮)

项:xing(项链、颈项、强项)

我会认组词

将:jing(将领、将士、将官)

57、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课后习题答案:

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5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59、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手机扫码阅读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