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危及的时刻,船长的方法好在了哪里?
1、在那个危及的时刻,船长的方法好在了哪里?
在那个危及的时刻,船长的方法好在了哪里?
当时孩子所处的地方是桅杆最顶端的横木上,稍有不慎就会掉到甲板,如果这时采取找梯子或用气垫接等方法都需要很多时间去准备。船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避免孩子直接掉下来,跳水后孩子不会因为摔伤而有性命之忧,甲板上的水手们都熟悉水性,孩子一落水,水手可以及时跳入海中救起孩子,这样孩子得救的希望就很大了。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1.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2.想一想,要找的是谁?3.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
1.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答案:教室前面有黑板,黑板的左边是电视机,
在黑板的上面、国旗的下面有8个大字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教室中间摆了课桌。
2.想一想,要找的是谁?
找第1排从右数第3个同学。(淘气)
3.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
这个物品在电视机的下面。
电视机的下面有书本、花盆和地球仪,是什么呢?
在地球仪的左边。我知道了,是花盆。
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 2.分房子。把附页中的动物头像剪下,贴在右图中。想一想,说一说。 (1) 谁住在最下面? (2)谁住在第2层?它在谁的上面?它的上面有谁?第3层呢? (3)谁住在最上面?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
2.分房子。把附页中的动物头像剪下,贴在右图中。想一想,说一说。
(1) 谁住在最下面?
答案:大象在最下面。
(2)谁住在第2层?它在谁的上面?它的上面有谁?第3层呢?
答案:小狗住在第2层,它在大象的上面,它的上面是小兔。
小兔住在第3层,它在大象和小狗的上面,它的上面是小猫。
(3)谁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都有谁?
答案:小猫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都有大象、小狗和小兔。
4、枫树上的喜鹊一直在说我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呢?
枫树上的喜鹊一直在说我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呢?
答:枫树上的喜鹊一直在说我喜欢,其实我喜欢的是高大的枫树,喜欢的是枫树上的喜鹊窝,还有喜欢喜鹊窝里面的喜鹊,这些都是我喜欢的对象。
5、河水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他们撒谎了,你觉得对吗?
河水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他们撒谎了,你觉得对吗?
老牛和松鼠的说法其实都没有错,因为老牛和松鼠的身高有存在差异,老牛高大,所以过河就感觉水很浅,松鼠很矮小,并且淹死过一个同伴,所以它觉得这个河很深。所以其实他们都没有撒谎,只是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了。
6、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向同学介绍一下
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向同学介绍一下
年轮:年轮比较密的一边是北方,因为它和阳光有密切的关系,有阳光的方向长的比较快,被阴面的年轮长的会比较的慢,所以可以说南面的年轮长的比较疏而松,北面则密而坚。
竹子:竹子身体颜色比较青的这方面朝南,青黄的朝北,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竹子的尖端一般都是倒向南方的。
7、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你见过怎样的雨?当时的情景?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你见过怎样的雨?当时的情景?
星期三,我们正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起了毛毛雨。毛毛雨下得很小,不影响我们上体育课。
毛毛雨像个调皮的小女孩,一会儿躲在云后面,一会儿又出来散散步。哇!又下起雨了,毛毛雨真是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啊!
我很喜欢下毛毛雨,因为我穿了雨衣,它打湿不了我的衣服,我就可以在雨中玩耍了!
我在雨中等你们来和我玩耍!
8、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为什么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为什么不好意思地笑了?
因为小柳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9、《灰雀》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列宁说: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想:他是不是知道我把灰雀捉走了。)
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想:他是多么喜欢灰雀啊,我应该放了它。)
列宁说:会飞回来?(男孩想:我决定改正错误,一定放了它。)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想:说话吞吞吐吐,难道是他捉了灰雀?)
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想:真是你捉了它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列宁想:看来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好孩子啊!)
10、听听秋的声音课后答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这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生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点拨:理解词语的方法比较多: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查字典理解,可以回忆生活画面帮助理解,还可以寻找近义词来理解
例:憧憬是书面化比较强的词语,一般用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字典中查出它是向往的意思,再回到原句:我对即将到来的这一天充满向往,充满期待,这样算是理解了憧憬一词。
忐忑不安一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前文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后文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前后联系,发现此刻小明内心的不安和纠结;忐忑不安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如果是你打碎了家里的花瓶,你会怎么想?自责、担心、害怕
1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答案,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答:这是一道写片段的训练题。要仔细审题,围绕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然后组织语言写一写。
例:一放学,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放学回家路上的小卖部,拿着被汗水浸湿的两元钱,准备到那里买瓶可乐喝。我跑到了门口,刚刚想伸出手买可乐,忽然看见小卖部旁有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 的一个老人。我于是就想,是把钱给老人,还是买可乐,经过我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竟然选择了买可乐。于是我把钱递给阿姨,拿着冰凉的可乐走了。我一边品尝着清凉爽口的可乐,一边欣赏着路旁的景色,我慢慢地走着一片树叶打到了我的额头上。这时,我才想起刚才那位老人,我想,自己喝着可乐,又不感觉到热,而且很自在,可那位老人就不同了,在炎热的阳光下坐着,估计又渴又累,很不好受,而我很舒服。想到这儿我感到非常惭愧,又感到自己手中的可乐不甜了,喝起来还涩口,非常后悔当初选择了买可乐。这时,路两旁的白杨树被微风吹得哗啦哗啦地响,好像在取笑我说:这个孩子没一点爱心。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把手中的可乐喝完,送给了一个捡瓶子的老奶奶,希望这能弥补我的过错。回到家,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而是用我这支抒情的笔把这件走在放学路上的事记录下来。(仅供参考,答案不唯一)
12、花的学校课后答案,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点拨: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花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
13、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她看见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14、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答: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答: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覆盖了整个森林。用上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 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15、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课后练习及答案
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率也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提示: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花在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体会到花孩子愉快的心情。
16、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习题答案
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她看见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17、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让你明白了什么?
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让你明白了什么?
答:生活中人无完人,不同的人都是存在长处和短处的,所以不能拿着自己的长处去跟别人的短处比较,对人要学会宽容,还有一定要做到尊重。从课文中我们也能看出来,铁罐用自己的长处瞧不起陶罐的短处,但是多年以后,埋在土里的陶罐变成了文物,铁罐却成为了一堆锈土。
18、在想象的世界里,“我”变成了一棵树。如果是你,你想变成什么呢?
在想象的世界里,我变成了一棵树。如果是你,你想变成什么呢?
如果我也会变,我想要变成一只小鸟,可以展翅飞翔,可以飞过海洋去国外看看,可以飞跃珠穆拉玛峰看看峰顶的美景。同时我还能飞到城市的上空,看看我居住的美丽城市。
19、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如果我会变,我想要变成一个泡泡,这样我的身上就会带着五颜六色的斑纹:红的、黄的、绿的、橙的、紫的、青的、蓝的各种好看的颜色,微风轻轻的吹过来把我送到蓝色的天空,带着我到处去旅行,在路途中,小虫子也会到我的身上,跟着我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带着小动物们的心愿,带给世界的各个地方。
我还能随着微风到我看不到的地方,可以看到各个角落生活的小动物,将他们的秘密带给他们的好朋友们,我们一起开开心心的生活着!
20、列宁在和小男孩对话的时候,各自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列宁在和小男孩对话的时候,各自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列宁说: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想:他是不是知道我把灰雀捉走了。)
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想:他是多么喜欢灰雀啊,我应该放了它。)
列宁说:会飞回来?(男孩想:我决定改正错误,一定放了它。)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想:说话吞吞吐吐,难道是他捉了灰雀?)
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想:真是你捉了它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列宁想:看来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好孩子啊!)
21、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然而,哈尔威船长在生死的关键时刻,选择了坚守岗位、舍己救人,将生的希望让给他人,将死亡留给自己。他的行为是英雄的壮举,他的生命是无私而崇高的。
22、“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首先下达命令,用救生艇施救;然后站在岗位上指挥救援;最后所有乘客和海员被救出,他自己却和诺曼底号一起沉入了大海。我从中感受到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3、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为什么不是幸福,而是烦恼?
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王葆逐渐发现宝葫芦原来不分青红皂白,只懂盲目服从,多次让王葆处于尴尬境地,让他哭笑不得。宝葫芦还让王葆偷懒、说谎,失去了朋友。后来,王葆发现自己得到的东西都是宝葫芦偷来的。王葆终于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自己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于是气念败坏,把宝葫芦扔了。
24、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脑海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
1、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脑海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画面:迷人的秋夜,阿妈牵着我,在月光下,沿着乡间的小路,沿着小溪走着走着人和美丽的月光、潺潺的流水、芳香的山草、野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乡村夜景图。
25、1.在“迎国庆演讲比赛”中,需要演讲15分,笑笑准备了3000字的稿子,够吗?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习题及答案
1.笑笑演讲时的平均语速为每分215个字,在迎国庆演讲比赛中,需要演讲15分,笑笑准备了3000字的稿子,够吗?
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并和同伴交流你的计算过程。
估一估:
20020=4000(字)
21515=3225(字)
32253000
答:不够。
26、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画面:迷人的秋夜,阿妈牵着我,在月光下,沿着乡间的小路,沿着小溪走着走着人和美丽的月光、潺潺的流水、芳香的山草、野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乡村夜景图。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画面还有: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的响着。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田地。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种过蚕豆。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飞得好高。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乡村夜晚田间美景图。
27、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虽然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就算人死了。也是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的。我们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生命长短,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生命的价值。
28、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这诺曼底号遇难哈尔威船长指挥大家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就能感受到他遇到危险首先想到的时候别人,他拥有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9、“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遇难的做法是临危不乱且机智果断的前后下了两个命令,并且指挥着船员和乘客井然有序的全部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30、鲸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答:主要 说明须鲸除了虾和小鱼外,还吃其他的食物。
(2)鲸膈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答:必须说明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进行呼吸的必要性。
(3)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答:总是说明鲸喜欢群居的特性。
31、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孩子随时都可能从横木上掉下来,如果这时采取找梯子去救或用气垫接住孩子等办法都需要很多时间去准备。所以此时让孩子跳到海里是最好
的办法,海水有浮力,孩子不会淹死;而且这里有很多水手,他们可以及时跳入海中救起孩子,这样孩子得救的希望就很大了。
32、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 请你在百数表中接着圈出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
请你在百数表中接着圈出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33、在百数表中圈出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
在百数表中圈出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4、5.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左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左边平行四边形的相等?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
5.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左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左边平行四边形的相等?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图中①三角形的面积是左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5、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体现了我怎样的内心?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体现了我怎样的内心?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感受:因为我在园子里感觉十分自由,所以觉得黄瓜也是自由的。我将自由的感受寄托在了黄瓜上。
36、“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感受:园子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爱园子中的一切。
37、跳水.在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跳水.在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当时的情况也是非常紧急的,孩子随时都有可能会从横木上面掉下来,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采用梯子或者气垫这种方法的话,都是需要时间准备的,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等待,掉到甲板上面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粉身碎骨。所以只有让孩子跳到水里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海水是有浮力的,而且这边有那么多的水手,只要救援及时,还是是没有问题的,得救的希望非常的大。
38、跳水课文课后题在哪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跳水课文课后题在哪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当时的情况也是非常紧急的,孩子随时都有可能会从横木上面掉下来,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采用梯子或者气垫这种方法的话,都是需要时间准备的,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等待,掉到甲板上面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粉身碎骨。所以只有让孩子跳到水里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海水是有浮力的,而且这边有那么多的水手,只要救援及时,还是是没有问题的,得救的希望非常的大。
39、跳水中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那里
跳水中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那里
当时的情况也是非常紧急的,孩子随时都有可能会从横木上面掉下来,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采用梯子或者气垫这种方法的话,都是需要时间准备的,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等待,掉到甲板上面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粉身碎骨。所以只有让孩子跳到水里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海水是有浮力的,而且这边有那么多的水手,只要救援及时,还是是没有问题的,得救的希望非常的大。
40、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体现了小艇什么特点?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体现了小艇什么特点?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可以从加点的部分看出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好的抓住了小艇的特点,突出了威尼斯小艇外形的特殊、美观实用等特点。
41、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就能取胜?这种方法好在哪里?
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就能取胜?这种方法好在哪里?
孙膑之所以让田忌将马匹的出场顺序做调换,其实同等情况下,两人的马其实相差无几,就是相对来说齐威王的会有一点点明显的优势,如果再以这样的出场顺序比赛,田忌总是失败告终,但是做了调换以后,这样最弱的对最强的,抵消了齐威王的优势,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这样田忌的马优势就上来了,所以比赛的结果2:1,田忌会获胜。
42、比赛时,田忌的神态变化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赛时,田忌的神态变化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田忌的神态变化:不动声色微微一笑满意地笑了。田忌在第一场比赛输了后却不动声色,是因为田忌信任孙膑,坚信他的办法切实可行,能有效致胜,所以才表现得如此平静;第二场取得胜利后微微一笑,表明了田忌对孙膑的赏识和对接下来的比赛充满信心;第三场田忌取得最终的胜利后满意地笑了,既是对比赛结果的满意,也是对孙膑的赏识和满意。
4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画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画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答: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革命者在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从这玩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怕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例: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休的寒意,摸模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本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 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微弱的光深深的寒来意与前文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 互相呼应,都是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了旧中国的昏暗与冷酷,宜染了 种悲凉的气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穷苦的百姓怎能过上好日子呢?
44、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描写游子的思亲的诗句?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秋思
作者: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5、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撘一撘,你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搭积木比赛
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撘一撘,你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自己搭一搭。
46、13.一个圆的周长是62.8m,半径增加了2m后,面积增加了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五参考答案
13.一个圆的周长是62.8m,半径增加了2m后,面积增加了多少?
C=2r
r=C(2)
=62.8(23.14)
=62.86.28
=10(m)
r增加后=10+2
=12(m)
S=S增加后-S原来
=(r增加后-r)
=3.14(12-10)
=3.14(144-100)
=3.1444
=138.16(m)
答:面积增加了138.16m。
47、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后练习答案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重点阅读了第二至八自然段,知道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存在生命;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但根据宇宙飞船的观测,火星上也基本不可能存在生命。我又查阅了资料,对课文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虽然有新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据。
这位同学告诉了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文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需要仔细读,关系不大的只需要浏览即可;文章有的信息可能不准确,还需要查阅资料判断。
48、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了哪些事?时间顺序是怎样的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了哪些事?时间顺序是怎样的
作者文中举例了三个科学家,分别是1962年谢皮罗、19世纪末密卡尔逊、魏格纳这三位科学家,他们都是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出真理的。
49、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50、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和联系,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和联系,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答:文章开头写了1927年4月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4月28日,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给你怎样的感受?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让我想起了与母亲相处时的情景,我依偎在母亲身边,诉说心事,给人温暖安逸的感觉
52、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印象最深的是?
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印象最深的是?
答:①卖茧给我买枇杷吃:
②摇船送我上学;
① 住旅馆想为我加钱换房间;
④庙会上给我买豆腐脑;
⑤回家为我糊万花筒:
⑥雨雪天背我上学;
⑦替我铺床;
⑧在船上为我缝补棉被。
53、从生与死的价值的对比中,你明白了什么?
从生与死的价值的对比中,你明白了什么?
答:精神和身体是可以分开的,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