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分享 2024-07-23 14:35:04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1、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经过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的深沉艺术思索,以精美的文字,新颖的联想和独特的构思呈现出来。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互相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的。散文开头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在梦境的想象中,错综的交织在一起,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这其中,昏沉的夜即使做梦所处的大的环境,也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绝望反抗心境之下,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与抒写。

二、说教法

因课文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作者当时的境遇不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要积极引领,适时指导,补充课外资料,学生的探究活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雅、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3.品悟文本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四、说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五、说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六、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由鲁迅先生写故乡情景的话题导入,引领学生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介绍鲁迅先生笔名由来和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好的故事》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四)初步感知

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五)研习探究

出示下面五个问题,引导学生演习探究,学生反馈后,教师明确,是每个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上的认识。五个问题分别是: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2.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3.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这个美好的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九、重点赏析

教师找出课文中三个能够反映作者思想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重点赏析,结合作者的境遇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三处重点分别是: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3.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十、写法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圆形结构(现实梦境现实),懂得作者这种结构留给人们的思考。

探究结尾处的意义深长。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十一、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

十二、说板书设计

现实昏沉的夜

梦境

现实昏沉的夜

板书突出了文章的圆形结构,展示了梦境中的许多景物,这是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

2、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水火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水火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日月水火》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8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图片了解字义并组词、说句子。(重点)

2.认识新笔画:横折点,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和先中间后两边。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书写日、田、禾、火。(重点)

3.看图识字,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难点)。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二、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 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课伊始,我将贴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欢的太阳公公,来认识太阳这个词,这个词并不是本科教学之内,但这是孩子每天都见到的一定非常想认识。所以信手拈来,既不费力气,又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 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 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3、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1. 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简短而精悍的儿歌,采用三问三答的排比手法,进行了两组问答,共展示了六种不同的尾巴,同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词简洁,抓住了六种动物独有的特征。儿歌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记忆。

2. 教学设计

A、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认识尾、猴、鼠等12个生字,会写比、巴等4个生字,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排比句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及热爱动物的美德。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课文中不同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能理解长、短、弯、扁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用长、短、弯、扁来形容的物品。

C、教学工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们都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1:猴子。

师:好,猴子。你见到猴子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吗?

生1:长长的。

师:嗯,长长的。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2:老虎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3:大象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师:嗯,同学们都很棒!尾巴长长的动物已经找出来好多了。那有没有尾巴不一样的动物呢?

师:看来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找一找尾巴不同的动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页《比尾巴》。

导入设计意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提问解惑的谈话方式导入,可以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

1.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导字音:比、扁、弯、鼠、伞、孔。

3.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找出课文不同形状的尾巴,并把相应的动物对上号:长-猴子,短-兔子,像把伞-松鼠,弯-公鸡,扁-鸭子,最好看-孔雀。

4. 全班齐读。

(三)析读: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句子中说哪种动物的尾巴像一把伞?(松鼠)

2. 伞是怎么样的?(展示伞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为什么要用好像这个词?(因为松鼠的尾巴不是真正的伞)

公鸡的尾巴弯

1.弯是怎么样的?(在黑板上划出弧形展示弯的形状)

2.公鸡除了尾巴弯还有什么特点?(会打鸣、有鸡冠)

3.请同学们说说公鸡与母鸡的区别。(公鸡会打鸣,母鸡会下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 孔雀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展示孔雀多张图片,尤其是开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最是什么意思?(第一,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为什么要用最字?(显示孔雀尾巴好看的程度)

(四)品读:

1.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同尾巴的特点,同桌之间交流,总结出生活中其他具有这些特点的物品。

2.课件出示:

板凳( ),方凳( ),香蕉( ),饼干( )

竹竿( ),筷子( ),月亮( ),扁担( )

(五)小结:

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同学们下次再去动物园的话可以多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好,我们大家现在最后朗读一下课文,在朗读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全班齐读课文)

(六)作业:

学科内:1.识字写字:将今天新学的生字(带拼音)抄写5遍。

2.阅读培养:熟读课文3遍。

3.口语交际:将文中6种动物的尾巴,描述给爸爸妈妈。

学科外: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科教栏目的《动物世界》,探讨里面动物的特点。

4、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是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使学生在快乐读文中有效识字,本设计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借助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进而产生探究会意字、积累会意字的强烈愿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准备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导入:(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根据不同字义之间的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更加有趣的字会意字。

2.揭题:(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相机补全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激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指名读字,教师相机强调明是后鼻音。

(2)启发交流: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3)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明这个字的部首是它左边的日,叫日字旁。

(4)引导学生扩词理解明的意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哇,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男女生比赛读,做到读正确。

(6)全班齐读韵文,做到读流利。

(7)师生接读:日月(老师读)明 (学生接)。

(8)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指导学生先和同桌读一读,再大声读给老师和全体同学听。图片 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巩固识字成果。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课件出示小和土,引导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2)思考并交流:怎样才能记住尘字?(小的土就是尘。)

(3)扩词:灰尘、粉尘、尘土。

2.学习木林从双。

(1)课件出示林从双的字理图。

(2)自由交流:看图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什么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

①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棵木双木林。

②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二人从。

③两个又就像一个人手上抓着两只鸟,两只就是一双二又双。

(4)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用过这三个字吗?能为它们组个词语或说个句子吗?

3.学习森众。

(1)实践活动:请根据这两个字的字形分别画出一幅图画。

(2)展示字理图画,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说一说森和众的意思。(树很多形成森,人很多表示众。)

4.总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组合而成。

5.学习心。

课件出示心,鼓励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谜语记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6.对比识记力。

出示刀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交流发现:这个刀字,撇如果出头就变成了力,指名读。

7.借助图片识记条。出示一条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条字,再扩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个苹果。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

2.请学生来认读,如一个学生读:明,日月明。老师问:读对了吗?其他学生一起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3.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类:哪些是由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哪些是由三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效巩固所学生字。

五、观察辨析,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范写:横要写得平直,撇与捺要写得舒展。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

(3)检查点评。

(4)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书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学生尝试写林。

(3)教师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木的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4)学生再次书写林。

设计意图:要培养学生养成先看后写、揣摩字形的习惯。同时注意书写评价,引导学生把字写端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课件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课件小青蛙过河的形式让学生读词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进而达到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而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选择权,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字与词的理解程度的目的。

二、竞赛读文,品味情感

1.过渡: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让老师和同学们见识到了你们的表达能力。那现在我们男生与女生进行一下朗读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正确、流利,还是女生读得更好。

2.教师组织学生推荐4名男生与4名女生比赛,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数。

3.质疑交流: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又读懂了什么。

4.小结:只要团结,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5.导读: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读好这首儿歌。(全班学生齐读儿歌)击打节拍,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图片 要通过反复读,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和美。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达到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而采用集体交流,男女生争夺加分赛胜利的方式去处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段文字,一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合作与团结的作用,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难点,体会韵文所传达的情感目标。

三、观察比较,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力。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力,说一说怎样书写力。

(2)交流明确。

①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②横折钩要在横中线的上边起笔。

③撇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3)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4)自己认真写一遍力,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2.指导书写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心。

(1)请学生观察心字三个点的位置。注意心的笔画卧钩的写法。

(2)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4)学生再次独立书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观察生字笔画及位置,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更能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有效指导,巩固练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课后第三题第一个字泪,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明确。

(1)目代表眼睛,从眼睛流出的水应该是泪。

(2)泪可组词:泪水、眼泪。

图片2.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题第二个字,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休的字音,引导学习休,并扩词。 

3.出示歪,引导学生把字拆开,猜字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中的会意字的经验,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很直观地弄清楚图中要表达的意思。教师顺势教读字音,引导学生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会意字的兴趣。

五、亲子互动,课后拓展

1.将本课的儿歌背给家长听。

2.请你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背诵儿歌,一方面是为了通过背诵使学生加深对会意字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借助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反思

1.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中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的特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具体,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观察每个汉字的书写规律及间架结构,从而发现汉字的形体美,促进学生独立书写能力的提升。

5、一年级上册课文3江南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3江南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荷花、采莲姑娘、莲叶的头饰,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画好田字格)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出示卡片:江南)谁来读一读?江是一个三拼音节,南是小门n。谁再来读一读?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2.简介江南: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的(加动作)地方。到了夏天,那里的荷塘可美了!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啊?(想)(课件出示荷塘图)

3.过渡:江南真美啊!我国汉代有一首民歌,歌曲里描绘得比这还美,想听吗?(想)好,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师配乐读文。

师: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好)你们想不想读?(想)好,就请你们把书打开到73页,自由地边读课文,边想像。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2.师:刚才读了古诗,脑海里出现画面的小朋友请举手。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美丽的荷花。(点击课件:荷花)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粉红色的荷花。师:你呢?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莲叶。(课件: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好多的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绿色的莲叶。评价语:你的想像力可真丰富。(出示生字莲叶)莲是小棍l,叶是整体认读音节。请你读,你读,一起读。

3.师:你来说?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采莲姑娘在采莲(课件:采莲姑娘。出示生字:采莲)采是个平舌音,师领读采、采莲,生齐读。师:你读,你来,齐读。

4.师: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鱼儿在水里游泳。(课件:鱼戏图)生:鱼儿们在水里玩游戏。(出示生字:鱼是个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男生一起读,女生跟他们比比。出示:戏,谁来读?指名读。你。谁能帮戏找个朋友?戏:游戏、戏耍。评价语:你的词汇量可真大呀!

5.出示课文,师:谁做第一个小勇士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生评价。

师:老师相信大家如果再把课文读一读,肯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一读吧。

师: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请同桌用我好像选择)说一句话,(句式:我好像看到了我好像听到我好像闻到)

师:你好像。指名说话。(适时奖励头饰)

生:我好像闻到了荷花的香味。(课件:荷花)师:还有谁看到荷花的?

生:我好像看到了粉红色的荷花。评价语:你真了不起,还看到了颜色呢。

生:我好像看到了许多绿色的莲叶。(课件:莲叶)师:你能说说莲叶长得怎么样吗?

6、一年级上册课文1秋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秋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所以说课稿本身没有太多要求,更多的是对说课者在口述过程中的思路要求比较更多一些。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两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诗歌,适于朗读,所以讲析文章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绘的自然美。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5、反馈调控措施

  根据我所授课班级学生底子薄、认知水平低、自觉性差的现状,我估计学生可能会在品秋写秋环节中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出现困难的环节,以对话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拉进师生距离,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秋诵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的。其中我把教学重点突出在诵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2分钟)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秋(8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 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 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20分钟)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15分钟)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观念。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过程中,在此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智力素质中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①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②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五)、板书

  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能够摈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分析、讲授诗歌意境为主的做法,积极尝试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创设校本实例及校本意境,尽量使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还给孩子,积极努力尝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以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我认为这也体现了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孩子们通过读诗来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的品味诗意,领悟意境,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出了语文的人文性,为孩子营造了一个 大语文的氛围。

此说课稿,是采用口头表达的方面进行书写的方式,大家可以从中进行精简分析,按照另一种树状的方式写出来,无论如何,说课稿没有特别规范的文稿,只要你能说的很有条理即可!

7、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zh ch sh r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zh ch sh r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zh、ch、sh、r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会平舌音的基础上学习翘舌音,就以汉语拼音本身而言,内容比较枯燥,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新教材在编排上考虑了这一因素设计了帮助学习声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儿歌之中,寓学于乐,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作为一年级新教材中一个颇有创意的教学内容,给我们每位实验操作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命题。

针对教材的特点,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力求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最高处,接着,便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和学生共同讲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由吃到ch,由狮到sh,由日到 r 的过程,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新的联系过程,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学于玩。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富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此,在学生学习语境歌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联系表音表形图,探究字母的发音方法,并让学生互相说说,在发音时发现了些什么,让学生在体会发音的过程中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寻找新的未知点。

在区别平翘舌音的发音时,我又设计了游戏看谁听得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通过找朋友的方法来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当小老师为主线让学生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及它的四声。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在课的结尾处我把语境歌,以歌曲的形式弹奏出来,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再一次读一读语境歌,唱一唱语境歌,把课堂的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巧妙地运用情境图和语境歌体现了汉语拼音教学是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也使一堂课的内容首尾呼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饱满的情绪中进入新课教学,又在欢乐的歌声里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1.抽读声母卡片: z、c、s, z整体认读音节zi、ci、 si

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记得吗?来,谁跟它打个招呼?

2.指名读,齐读。

z、c、 s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平舌音)zi、ci、 si我们又 叫它(整体认读音节)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复习旧知入手,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这是每个学生都愿意接受的,并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朋友读得这么好,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奖励,讲个故事好不好?实物投影打出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初步感知zh、ch、 sh、r

出示zh、ch、sh、 r

1.师: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是什么时间?

生:日出时

师:对,这就是日出的 r (伺机出示卡片 r ),图上有哪些动物?

生: 一头狮子和两只猴子

2.师:对,这就是狮子的sh (伺机出示卡片sh),这只凶猛的狮子想要干什么?

生:吃小猴

3.师:对,这就是吃小猴的ch, (伺机出示卡片ch),狮子吃上小猴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树上的小猴用一根树枝把这只小猴救上了树。

4.师:对,这就是树枝的2h, (伺机出示卡片zh),这几个字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4个声母 zh、ch、sh、r,教师板书课题。

【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这些字母他们不认识,但是用这些字母识记的语音都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合理地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能化难为易,大大地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

三、借助语境歌学好zh、ch、 sh、 r

1.学习语境歌

老师把刚才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一听吗?

老师范读儿歌(配乐)

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搭救。

想学一学吗?

师生共同读儿歌。

【语境歌短小精悍,语言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一下子就把所学的字母同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读好字母作了良好的铺垫。】

2.联系表音表形图,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1)小组学习

①小朋友读得真好,其实你们刚才在朗读语境歌的时候,已经把zhi、 chi、 shi、 ri都读准了 ,如果老师让上你们单独来读这4个声母能读好吗?

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前学过声母的发音方法,联系书上的图画读好这4个声母并说说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这部分的学习,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路,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交流的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说说在读字母时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对,这几个字母的发音时舌头都要往上翘,所以叫它翘舌音,它们都是声母,发音时声音要轻而短。

③听老师范读。

④指名读(提醒学生发音时要轻而短)

⑤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读(跟老师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2)游戏看谁听得清?(比较zh、ch、 sh同z、 c、 s的发音)

①老师读一个字母,小朋友单相同读音的卡片。

②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举卡片。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这一设计,将枯燥的复习巩固溶人了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区别乎翘舌音的不同。】

(3)看谁记得牢

①zh、ch、sh、r小朋友都会读了,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该怎样来记住它们呢?

②同桌交流,讨论。

③指名回答。

【让学生想个办法来记住字母,这对已有些识记汉语拼音经验,并喜欢探究的小朋友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好机会,他们都会跃跃欲试。】

四、教学zhi, chi、 shi、 ri

1.教学zhi、 chi、 shi、 ri 的读音

(1)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一下子就把zh、ch、 sh、 r给记住了,看来今天的新朋友大家又交上了,zh、ch、sh、r它们也交上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大家请看。

(2)出示: zhi、 chi、 shi、 ri.

(3)谁会来当小老师读?试一试。

(4)小结:这叫整体认读音节,i不发出声音,读时比原来的声稍响一些长一些。

(5)集体练读。

2.练习四声,出示:

zhi

chi

shi

ri及它的四声。

(1)老师给它们分别戴上了帽子,谁能认出来?

(2)自由练习,同桌检查。

(3)指名读。

(4)选音组词。

五、巩固练习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交上了几个新朋友,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唱起歌,跳起舞来吧?

2.老师边弹琴,边唱语境歌,学生跟唱语境歌,边唱边表演动作。

【让学生跟着琴声演唱语境歌,不仅使已学的字母得到了巩固,而且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六、课堂作业

作业抄写四个声母,每个四遍(包括描红)。

抄写音节各一遍。

8、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问对于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大语文观,倡导问题教学。本课基于这一理念尝试从:学有所惑,学有所获,学有所豁,三个层面解读文本,让学生把握小乌鸦 想喝水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这个脉络,并最终学以致用,能够自己创作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的生字词,读通课文。

2.理解重难点词语,会用渐渐许多等词语说话

3.明白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并学以致 用。

【教学过程】

一、学有所惑机灵小不懂

1.读课题,提问题

2.互讨论,解难题

3.齐挑战, 大任务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提问,并自主解答,再到完成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读通课文,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

二、学有所获语文小博士

(一)读之获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掌握疑问语气

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3.再次深读,探寻办法

通过再次深读,我引导孩子慢慢了解乌鸦想办法的过程。

(二)做之获 

我拿出准备好的石子瓶子等道具,让他们模仿小乌鸦亲手操作一下,体会水渐渐升高的样子。与学生一起操作之后,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形象的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亲眼看一看比动嘴读一读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我再相机指导孩子

用渐渐说话

花渐渐

雨渐渐

我们渐渐

完成对课本语言点的训练。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加深理解。】

三、学有所豁最强大脑挑战赛

让学生亲自操作完之后,我顺势突破教学难点同学们,小乌鸦厉害吧,自己想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

1.帮乌鸦 想办法

2.理清文脉 创作故事

起因乌鸦口渴了

经过想办法扔石子

结果喝到水了

看图创编鼠小弟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结升华:启发学生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主动出击,认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王国维先生在《人家词话》里说读书的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学有所惑、学有所获两个大环节之后,孩子将前面的语言积累致以所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丰富语言表达,让学生获得极大成就感的同时,切实地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9、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 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 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0、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重、难点)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板书口语交际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兴奋地与同桌练习。)

    师:谁愿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表演一下?

    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

    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师:(课件出示小朋友讲故事的情境和课间与老师交流的情境)同学们看这两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第一幅图是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

    师:是啊,小朋友在讲故事,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生: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师:哦,讲故事时要大声,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以后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大声。

    生:记住了!

    师:那第二幅图呢?

    生: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

    师: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下课了,其他同学都休息了,不能影响他们。

    师:(笑)哈哈,两位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了,同学们,你们怎么想?

    生:(议论纷纷)大声说!不对,小声说!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本环节用课件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与同桌交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学会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

    师: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要大声说话,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评委老师听清楚。

    师:不错,比赛时一定要有气势。

    生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

    生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

    师: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

    生5: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

    生6:打电话时声音要大一点,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声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生2:我还知道表演时、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生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小学生,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谈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巩固,同时为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平等的互动交往的过程。口语交际更需要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学会与人交往。为此,本节课,我注意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我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地掌握、完善交际要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欲望。课堂中力求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话、讨论、评价的机会。为了改变口语交际课上单纯乏味的说教,课堂上我采用讲故事演一演等形式,把单纯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知与行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表达,喜欢上交流。

  2.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情境,降低了表达的难度。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其理、信其道,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张有弛。

11、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自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 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12、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文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情体验。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露西的两封信。

学生准备:读课文三遍,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1.导入:如果你的爸爸去远方工作了,你想他的时候会怎么与他取得联系呢?(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那么,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取得联系。(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2.认读封字,明确一封是数量词,封字还可以组词为封住密封等。

3.过渡:这篇课文中的信是谁写给谁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同时也通过谈话激趣导学,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圈画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说说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用____画出露西第一次写的信的内容,再用  画出露西第二次写的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读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通句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比体会,合作识字

1.指生回答: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2.(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

①读准削肩冷鲜的读音。

②指导学习多音字朝重结。能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语。如重在本课读chnɡ,另一个读音是zhnɡ,可组词为重量。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削刮胡修冷重的方法。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动作识字削、刮。做一做削、刮的动作,想一想生活中和削、刮有关的词语:削皮、削铅笔,刮风、刮胡子等。

②字谜识字胡。古时明月今相见。

③生活识字修。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修理部)课件出示修理部的牌匾,仔细观察这个字,在书写时不要忘了中间的竖,学生书空练习。

④形声字识字冷。冫,表义;令,表音。组词:冷清、冷气。

⑤对比识字重与量字形相近,对比记忆。

(5)课件出示第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指生读,师生评价,然后生齐读第一封信。

3.露西的第二封信都写了些什么呢?指生回答,课件出示露西写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1)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

指导学生将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信对比一下,确定第二封信应该用高兴、幸福的语气去读。

(2)巩固识字,集体交流, 师适时补充:

①指导学生学习期字可以用生活识字法,如:一个星期共有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另外,期与胡字形相似,两个字的偏旁相同,古和其分别代表着两个字不同的读音,虽然偏旁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胡中的月字旁指肉,而期中的月字旁则表示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②指导学习鲜。图片 鲜字由鱼、羊两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 后来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

(3)指生读第二封信,师生评价。

①课件在第二封信结尾和鲜花的位置出示词语结尾和一大束鲜花,指名朗读词语。并利用课件放大结束和鲜,指名反复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②字谜识字:束口字藏在木中间。

4.小结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在这两封信中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还能把这两封信读得既通顺又流利,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下面会写字中的朋友也着急跟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创设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环节,将本课的重点字集中在露西给爸爸的信中,不仅给汉字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平台,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请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

2.上下结构的字:今、支、笔。

左右结构的字:封、信、珠、灯、影。

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独体字:电。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今、支中都有捺,要写得舒展。

笔和电最后一笔都是竖弯钩,要注意强调这个笔画: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5.展示生字,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把本课的生字读给家长听,口头组词,如果能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就更棒了。

2.将《一封信》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适当巩固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而与家长的合作,既复习了课堂所学,又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复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字,男女生读词。

2.导入:本文的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一封信》,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同时,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3~14自然段,找出露西给爸爸写的两封信。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一想:这两封信有哪些不同?

3.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两封信的内容。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我们很不开心。(板书:不开心)第二封信里,露西说我们过得挺好。(板书:很高兴)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2)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家,不能逗她玩,没有意思。第二封信里,露西说她要和妈妈去看电影。

(3)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的台灯坏了,修不好,很心烦。第二封信里,她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儿,她和妈妈要自己修理台灯。

(4)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很冷清。(板书:冷清)第二封信里,露西写希比希又蹦又跳,家里很热闹。(板书:热闹)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家里总是很冷清说明了爸爸在露西心里真的很重要。

(5)第二封信里,露西不仅写家里一切都很好,还写了她和妈妈很想爸爸。

6.小结并指导朗读。要从两封信中体会到露西的心情和想法的变化。第一封信里处处都是不开心,第二封信里字字洋溢着快乐的情感。

7.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两封信,说说还有什么发现。(第二封信的结尾,露西还画了一大束鲜花。)

8.为什么露西的信前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完成的,妈妈的一句我们过得挺好一下子就让露西开始想开心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心态下,露西的第二封信才会充满快乐的气息。)

设计意图:文中只提到了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的相关内容,没有以信的形式出现。此环节设计,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形象直观的信件再现了露西不同的心情,也为识字提供了具体语境。

三、讨论交流,深化主题

1.讨论交流: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露西带着快乐的心情写的,爸爸读了信会高兴,不用惦记家人了。)

2.思考交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孤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持快乐的心情,想办法解决困难,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设计意图: 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是一个生活道理。只有将这样深刻的道理融进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才会有所领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你像露西一样给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最近的生活很快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诱发学生乐观生活的情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延伸。

13、二年级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田家四季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八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田家四季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是一个识字单元,而这首歌谣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也是由四幅季节图组成的田家四季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赏、看图、说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在赏图中识字、学词、朗读,在说图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图画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做到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很多环节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是他们学习这节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蝴蝶、麦苗等11个词语,掌握场、了两个多音字的读音,会正确书写季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识字和阅读,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而将难点定位:

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体会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快乐。

五、说教学准备:本节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音频等工具有效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六、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激发兴趣法以春季美丽的图片导入,引起兴趣,激发情感。

2.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3.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到四个季节的变化,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4.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我采用这样的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学法:

而对于学生而言,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本篇课文郎朗上口、节奏欢快的语言特点,从而越读越想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时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句子,了解田家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体会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快乐。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彩的导入能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之初我会出示一张充满春天气息的图片,将学生快速的代入到春季的情境中去。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体,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个环节我以读代讲,通过一定情景和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在在学习春天这一小节时,你怎么样才能把春天读得既美好又动听呢?在学习秋天这一小节时提问,什么是喜洋洋?你怎样通过读来表现喜洋洋的情绪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季节的特点,感悟田家生活的与辛劳和幸福。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设计注意到了低年级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边学边记,引导发现,渗透学法。写字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正确书写。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字形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从而直观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例如季字,让学生自主观察字形、结构、写法及田字格的站位等等。

(三)课外延伸,巩固提升

通过把儿歌进行改编,让孩子们觉得语文课堂也是充满趣味性的,从而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首先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对田家生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在作业布置上尊重学生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八、说板书设计

至此,我的教学环节已经基本说完了,然而一个完整的教学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使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的板书设计是由文中四个典型的农事活动和四幅图画构成的,图文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设计了学生共同板书的环节,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加深印象。

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一个积极、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上就是我对《田家四季歌》这篇课文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14、二年级上册课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1、教材简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个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的词语积累。

2、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法、如等10个字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了解薄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知识的渴求。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 强调自主,鼓励参与

1、初读课文采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方式中学习。

2、让举手的学生都起立读书,培养自主意识。

3、鼓励课外收集信息,调动学生主动收集的积极性,开阔视野。

(二) 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有解决问题的兴趣。

2、用各种媒体、实物演示激发兴趣,使学生直观主动地去理解内容,促进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整体感知自主识字赏读情趣拓展延伸背诵积累

1、整体感知

在激趣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读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尝试朗读后,获得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了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2、自主识字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练读生字,然后多种方式指读,最后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了自主识字的效果。

3、赏读情趣

这一环节就是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理解重点。由于诗歌的第二、三、四小节结构相似,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因此我决定导学其中一节,其他两节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是因为低年级阅读教学还不适宜完全让学生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和示范。所以在设计时先以学生最喜欢的一节重点指导,以此带动其他小节的自学,体现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自读自悟的兴趣。

对于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我主要采取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纷纷出发我先利用电脑演示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择义,水到渠成。又如带刺的铠甲,我发给学生每人一粒苍耳,让学生摸一摸。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了词语。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抓住这首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自由读、表演读、想像读、小组读、师生轮读等),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如读第二小节要突出美,苍耳妈妈的办法要读出有趣,要读出豌豆妈妈的方法更巧妙。

4、拓展延伸

在学完第五小节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分别交流在课前收集、了解到的资料,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

这一环节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中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这一要点,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观察、探索奥秘的兴趣。

5、背诵积累

背诵是学生积累优美词句,为今后写作打下基础的有效手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15、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和结尾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针对这个特点,教学中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带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呢这个问题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这个问题,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与葫芦相关的工艺品、图片、视频。

2.生字词卡片,句子训练的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插图,谈话揭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实物,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芦在词语葫芦中读轻声。相机介绍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2.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目)

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

设计意图:图片与生字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鼓励学生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激励、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葫、芦、感、蚜、盯这5个字。赛可以通过和熟字寒比较来记忆字形,赛过是比过的意思。

设计意图:谁都希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生字教学的环节,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大声地读、大声地说,在教师的激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词句训练,感知内容

1.教师用课件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提醒学生读好藤的读音,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识记藤字。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大多跟植物有关。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图片 朗读时,第(2)句要读出期盼的语气。第(3)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4)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第(1)句。

明确雪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此处可进行词

语拓展练习,如橙黄、湖绿等。 图片

课件突出雪白,引导学生说说雪白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鼓励学生用雪白说一句话。随文识记谢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感谢、谢谢,而在这里指葫芦花谢了。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

第(2)句。

课件突出自言自语,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才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进一步。

第(3)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4)句。

课件突出慢慢,指导学生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再读读这些句子并思考: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挑选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朗读,一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发现一些信息,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字谜,引导学生猜是什么字。

①领队在前。(邻)

②有眼不见灯火。(盯)

(2)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猜字谜,如:治,水在台边;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与奇连用,并不寻常。

做动作,如:想、盯。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棵、盯、治、怪。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的横拉长些,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又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和捺的宽度。

(3)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然后组词。

(4)让学生把写得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用猜字谜、做动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巩固练习,回顾总结

1.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果实

(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

(3)秋天,果园里(    )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总结: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二是回顾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填上合适的词语。

葫芦藤(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葫芦花(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小葫芦(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嫩嫩)

蚜虫(    )的蚜虫(害人、可恨、讨厌)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板书题目,指读题目)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同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落在地上。

3.过渡: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环节的关键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这里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比较不同,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故事的内容充满期待。

三、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学生自读后再交流)

2.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一幅插图。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4)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注意细长长满雪白多么等词。(板书:种葫芦 长叶、开花 结小葫芦)

(5)引导学生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

(2)学生读后交流:要用难过、伤心、可惜的语气读,慢一点儿,声音低一些。指导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

4.学生交流质疑: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最后落了呢?

设计意图:由图片到文字,让学生在读文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不同,从而提出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四、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2、3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 

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指导学生读、悟句子。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一人读描写种葫芦的人的心理及语言的句子,另一个人读描写邻居的语言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感叹号,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板书:叶上长虫 不管)

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表示的感情有赞颂、

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从两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什么?要读出他盼望葫芦长大的急迫心情。(板书:只盯葫芦)

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引导学生思考:邻居为什么这样说?要读出邻居为他着急的心情。(板书:邻居劝)

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问号,读出反问的语气。(板书:不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想象说话,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1)课件出示: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主交流。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小虫子不要紧的。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有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只要葫芦)

4.组织讨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他的想法不对,叶子上的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就吸收不到营养,因此长不大。

②他的想法不对,叶子长得好,葫芦就长得好;叶子没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板书:结果 虫更多 葫芦黄、落)

6.品读感悟:指名读,评读,教师示范读,师生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采用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的方式,使学生由浅入深,由初步感悟到深入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从而体会探究性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五、讨论总结,揭示寓意

1.鼓励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他的葫芦都落了,有什么表现呢?他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之间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板书:只要葫芦不管叶 叶枯果落无收获)

4.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道理。

5.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课后自己写一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想法,自然领悟了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课下续编故事,这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谢、想、言、邻。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谢: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右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的上面。

想:上长下短,木末笔捺要变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些,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些,三横等距。

邻:令的第二笔捺要变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3.学生自行练习书写并组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环节教师先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字的整体布局,关注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学生一个开头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寓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6、二年级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文中风娃娃吹动风车吹动帆船这两件事是详写,都是按照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的顺序来写的。风娃娃吹跑衣服折断小树是略写,其后的一个省略号也点明了风娃娃可能还帮了其他倒忙,留给学生想象空间。本文是继《纸船和风筝》后又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遵循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内容,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风娃娃巧妙地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风娃娃的求助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展开合作探究,在充分研读感悟、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和风娃娃对话,帮助风娃娃。最后通过风娃娃的表扬信,给予学生鼓励,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船工拉纤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猜谜激趣:云儿见他让路,小树见他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他点头。孩子们,猜猜看,他是谁?(风)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

3.导入: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学生读题)大家想更多地了解风娃娃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娃娃》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讲述、形象的板画,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风娃娃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了学习。

二、小组探究,读文识字

1.引导学生思考: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和小伙伴提什么要求?

学生提的要求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理解字词方面的。 图片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初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学过的方法猜读。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带有本课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的智慧果开心地跳入。

(2)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助、抽、使、示是翘舌音;栽、责是平舌音。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形声字识记哗、秧;熟字比较识记位拉,戴栽,青责;做动作识记使劲一词中的两个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助和秧;编字谜识记责。

(4)课件出示:带有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每个词语都写在树叶上,树叶随风缓缓飘入。

(5)小组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读好使劲秧苗表示责怪等词语。

(6)课件先后出示带有使劲、表示、责怪等词语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巩固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读课文的要求,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中明确初读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有关风娃娃的情境,使原本枯燥的生字词认读变得有趣味,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读文,说一说:风娃娃都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事呢?

2.学生观察图画,再读课文后交流。

3.你是从哪里知道风娃娃做的这些事的呢?你最想读课文的哪一部分?相机指名读第2、3、5、6、7自然段,指导读通顺。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段落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这样安排,既检查了学生的初读效果,也为精读课文打好了基础。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  )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2.学生口头填空,课件展示填入的词语:秧苗。

3.学生交流书写的感受,教师相机边范写边指导。

秧左窄右宽。禾的捺变点;央的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下侧起笔。

苗上宽下窄。田字稍扁,横折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这两个生字。

5.小组内合作,书写车、路两个生字,相互提提建议。

图片 车是独体字,注意观察横笔长短的变化。

车首笔横较短,第二笔撇折的折段写在横中线上,长短比第一横稍短,第三笔横略长,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路左窄右宽。足字旁的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各的横撇和捺的交叉点在横中线上。

6.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特殊的语境中开展写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课堂小结,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情境: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2.教师引导学生想:风娃娃高兴极了,这一切的变化都是谁的功劳呢?请学生当小小秧苗,想想喝足了水会说什么。

3.拓展训练,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小小秧苗,表达对风娃娃的感激之情,从而让学生能真正体会此时风娃娃高兴的心情,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出示信函,导入新课

1.导入:课件出示求助信,配童音朗读:

求助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风妈妈的孩子风娃娃,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儿都夸我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前几天,风妈妈见我已经长大了,就让我去帮人们做点事。你们知道吗?我可喜欢帮人们做事啦,可是,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责怪我呢?我好委屈呀,呜呜

你们的朋友 风娃娃

10月12日

2.质疑:咦,风娃娃遇上什么烦心事啦?(学生交流)

3.过渡:看到风娃娃这么伤心,你一定想帮帮他吧!可我们怎么帮他呢?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对,要想帮风娃娃,我们就得认真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一封风娃娃的求助信,让学生耳目一新,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了他们的责任心。有了这份情感的牵引,有了这样的期待,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研读课文,感悟内容

1.过渡: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很多事情。让我们跟随风娃娃到田野里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1)自由读,想一想:在田野里,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人们喜欢风娃娃,因为他吹动了风车,让水飞快地奔跑,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3)课件出示句1: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

①引导学生品读:风娃娃是怎样吹动风车的?

②演一演:指导学生做一做深深地吸使劲吹的动作,指导读好这句话。

(4)课件出示句2: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高兴极了。

①引导学生品读:秧苗为什么笑着不住地点头?

②师生合演。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秧苗会对风娃娃说什么?

3.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一个地方做个小调查: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汇报。

6.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1)学生交流:在河边,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理由。

(2)课件播放船工拉纤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船工们为什么要感谢风娃娃?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

(3)边看视频,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要在读中体会。

(4)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船工,会对风娃娃说什么?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7.指导学生默读第5~7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在第5~7自然段中,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词语:无影无踪。

(3)想一想:如果你就是伤心的孩子、来收衣服的人、那棵折断的小树,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呢?

(4)指导朗读第5~7自然段。

设计意图:围绕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这个问题,先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小组探究,由扶到放,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交流学习体会时,教师在重点处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品读,让学生想象,使他们原有的理解得到深化。

三、讨论交流,感悟明理

1.引导学生交流:对风娃娃说一说哪些事做得好,哪些事做得不好。

2.情境对话。

(1)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及风娃娃的图片。

①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②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2)齐读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风娃娃的心情。

引导学生说说风娃娃该怎么做。 图片

(3)引导学生交流思考:风娃娃凭着力气,为人们做了那么多事,可人们还要责怪他,他真伤心,怎么也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帮风娃娃,和风娃娃对话,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对话交流中初步感悟事理。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分

类的规律。

1.出示得、汗、场、伤四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2.学生交流书写的感受,教师相机边范写边指导。

得左窄右宽。右边多横等距,但长短不同,竖钩从短横处起笔。

汗左窄右宽。右边的干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场左窄右宽。土最后一横变提;右边第一笔为横折折折钩,第一撇略短,第二撇稍长,两撇基本平行。

伤左窄右宽。右下部力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下侧。

3.小组内合作,书写这四个生字,相互提提建议。

设计意图:开展交流书写感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感谢信函,全课总结

1.过渡: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瞧,他又写了一封信向你们表示感谢来了。

2.课件出示风娃娃的感谢信:

感谢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和大家一起学习真快乐!你们真是充满智慧的小朋友,在你们的帮助下,我懂得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个道理,争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娃娃!

你们的朋友 风娃娃

10月13日

3.学生齐读后说说自己从风娃娃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信中与风娃娃一同明白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体会到帮助风娃娃的快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哲理性很强。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一个读字,通过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紧抓一个说字,引导学生读中见悟,表达认识;巧用一个演字,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验角色,从而引领学生一步步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认识。

17、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老师: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你对秋天有哪些了解?请用上秋天是季节。句式说句话。(五彩缤纷、瓜果飘香、丰收、美好..)

同学们课前预习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描写秋天美景的资料,快来展示一下吧!

生1大家好!我搜集到了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

生234大家好!句子段落、诗词、儿童诗

师:大家课前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少!为你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点赞!

师:其实,秋姑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还带来了许多奇妙的声音呢!一位诗人在听到秋天奇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孩子们,你们想听吗?(生:想)师配乐朗诵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齐读课题。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看连接语齐读,划出所提出的问题。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3、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示来学习,

(1).请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秋天有哪些声音?用画下来。

(出示课件)手臂 刷刷 蟋蟀 振动 歌韵 叮咛 掠过 歌吟 辽阔 大厅 绽开 匆匆

2、指名读,正音。

3、指名读诗歌,正音。

4、(生汇报师板书)通过刚才的自学,从课文中,你找到了秋天都有哪些声音呢?

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板书:黄叶 刷刷 道别的话音

瞿瞿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板书:蟋蟀 瞿瞿 告别的歌韵

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声;板书:大雁 暖暖的叮咛

田野在唱一曲丰收的歌吟。板书:田野 丰收的歌吟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吧(生再读。)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 品读第一小节,(看课件)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跟大树再见,课本中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道别什么意思?举例。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评价、激励)

(2) 品读第二小节(看课件)

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小蟋蟀会跟阳台怎样告别呢?指名读、齐读 (朗读指导)

(3) 品读第三小节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什么是叮咛?(课件)

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板书叮咛)请大家再来看看叮咛这两个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一记它们?

师:是啊!用嘴巴一遍又一遍地说就是叮咛,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大雁对(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雁还会对他哪些朋友叮咛呢?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课件出示田野图片)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是啊,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播种、施肥,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面对这一颗颗绽开的谷粒,怎能不欣喜!那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拓展练习说话

师:我们也来学学大雁、秋风和我们的朋友说一说吧!(齐读第3小节)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到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多么美妙多么温暖的秋的声音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下面,就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些诗句吧!齐读1、2、3小节。

(4)学习第4、5、6小节

①师: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一起走进了秋,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好好去听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②指名说。(课件:关于各种声音的图片)

③师:是啊,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了(板书:) 秋的声音,在(师引读第5.6小节)

师:是呀,从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绽开的谷里里,我们都感受到了秋,感受到了秋的声音,感受到了秋的美丽,感受到了秋的丰收、秋的温馨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种温馨与喜悦再来读一读5、6小节吧,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喜悦吧!

三、拓展延伸

秋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看课件,想想看秋天还会有那些声音?

我们也来当一当小诗人吧,看课件,思考,同桌说一说。两幅图

师:孩子们,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那我们是不是也该送份礼物给秋天,来赞美秋天!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声音仿照课文一二小节的样子写一写吧!

四、作业

赞美秋天,画秋天、写诗歌。

板书设计:

黄叶

蟋蟀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田野

18、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能较完整、清楚地讲述暑假里自己的见闻。

2.适当借助图片或实物,有条理讲述具体事例,态度自然大方。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积极参与谈论。

【教学重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绘制假期地图、多媒体课件、收集照片、点赞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他就是大耳朵图图,这不,图图放暑假了,妈妈给他报了一个暑期游泳班,咱们来看看图图的表现吧!

2、教师播放动画短片《图图的假期》,从短片中你知道图图在假期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学会了游泳这项技能,从害怕水到喜欢游泳)

3、看完了图图的暑假生活,是不是也勾起了你对暑假的美好回忆呢?能不能简单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呢?

4、看来一提到暑假,同学们就有很多话想说。那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多彩的暑期生活展示会,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教师板书我的暑假生活。

二、聚焦画面,感受语言

1、请大家认真观察两幅图片,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分别在做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内容描述清楚。(课件出示插图)

2、学生观察并表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注意用完整的话概述内容。

预设

生:从第一幅图上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正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地里学习干农活。

师:有要补充的吗?

生:这个小女孩的神情很专注,她学的很认真。旁边的奶奶看到认真的孙女,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师:你观察的真细致,她注意到了人物的神态。再想象一下,小女孩在学习做农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

生:可能刚开始她并不认识地里的菜,还把它们当杂草给锄掉了,弄的爷爷哭笑不得。后来爷爷奶奶教她认识地里的菜,她才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

师:你是一个善于想象的孩子。是啊,刚来到乡下她还不怎么认识菜呢。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想到当时的画面肯定会忍不住笑呢!

生:我从第二幅图中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摩天轮上非常开心。

师:谁坐过摩天轮?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刚开始摩天轮不断升高的时候我很害怕,都不敢睁开眼睛,怕掉下去。后来我慢慢睁开眼睛。太美了!感觉一切都在脚下。

3、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补充课本里两个泡泡里的内容描述,引导学生寻找相似经历并结合书上的书上的事例进行归类。

小结:原来暑假里有些同学会选择到农村去体验干农活的乐趣,有些同学则会选择在城市游玩,放松娱乐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眼界。

三、借助活动,初步学会选择交际内容

1、激发交际兴趣: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今年暑假都到了哪些地方?经历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老师播放课前收集的照片)

2、引发交际话题:同学们的暑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猜一猜同学们会对你做的哪件事情最感兴趣。(活动设计:请拿出你的暑假生活地图,在这件事情旁边画一个笑脸。)

3、画完笑脸的同学赶快将你们的假期地图和同桌展示交流吧!(活动设计:选择你觉得最新鲜的内容,在旁边画上五角星。)

4、个别生展示暑假生活小地图。

四、小组合作,讲述新鲜事,互相评价

1、师:老师最想了解你们的暑假生活。你的暑假是怎么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请同学们4人一组,在组内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组员共同评价,推选小组代表。)

2、教师巡视,深入小组间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3、师:同学们,刚才听到你们在小组中交流的很精彩,不过到底谁才是口才最好的那个呢?请小组内根据评价单推选出本组的代表,并请小组长简单说明推选理由。

4、出示展示要求

5、小组代表汇报。引导该生观察听众反应,初步感知听众是否对自己讲述的内容感兴趣。

6、生生评价。引导学生从态度、内容的完整性和有趣性、表达清晰度及有无借助实物或图片等对上台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思考总结。(老师适时板书)

小结:(1)最好是选择1~2件有新鲜感的或者有代表性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千万不能流水账的吧整个假期生活笼统介绍;(2)可以借助图片或事物说清楚;(3)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事件,吸引大家注意力。(4)回顾教材提供的事例,明确介绍要点:说地点,说人物,说具体事例干什、,怎么干、说感受。(课件出示)

7、指生根据总结要点巩固练习说话我的暑假生活,师生共评。

过渡:同学们的暑假过得真精彩,老师也带来了两位小朋友的暑假生活,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暑假生活怎么样?

五、提倡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1、出示睡懒觉、沉迷网络游戏等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并进行评议。

2、教师小结,倡导有意义,健康的、安全的暑假生活

结束语:孩子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大家再一次重温了美好的暑假时光。但是因为时间有限不能让你们一一分享这些精彩的生活画面,希望同学们利于课余时间继续和其他同学说说自己最难忘最有趣的暑假生活片段或者平时生活片段,课后还可以画一画自己有趣的暑假生活。

19、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3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3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

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所以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刚才在听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2.自由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和同桌交流。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认读多音字:挨、背、圈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简单介绍:私塾。(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2.仔细读2~9自然段: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交流)

(1)面对这种糊里糊涂的情况,孙中山是怎么想的?

表达了孙中山什么样的学习精神?

(2)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责罚他,但他还是问了。说明他是个有勇气、学习认真的孩子。)

3.对于孙中山的做法,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大家有什么反应?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小组讨论:

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向老师问问题很可怕吗?同学们到底在怕什么?

4.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先生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动词和语言描写。必要时请几个同学演一演。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会背,结果会怎样?

学生大胆发言。

5.最后的结果怎样?孙中山挨打了吗?

预设: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思考:孙中山没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孙中山学习勤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6.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7.同学们都不敢问,只有孙中山去问,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尤其读好最后一段孙中山的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想一想这段话与题目的关系照应题目,点明中心。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

颜真卿的《劝学》

七、课后作业

1.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

2.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3.不懂就要问

只读不讲

孙中山大胆提问

不懂就要问

先生讲 学生听

20、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阅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表达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说教法

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感情朗读课堂总结。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朗读训练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教师扮演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阅读评价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拉近距离。

1.同学们,你去过海滨吗?你想了解海滨小城是什么样子的吗?

2.板书课题:19 海滨小城。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学。)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本。

1.学生齐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内容?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交流,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学习成果。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三)目标导读,唤醒思维。

1.教师出示以下几个目标问题,唤醒学生阅读思维。

①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③文中描写了哪几处景物?把点明这几处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2.教师点拨引导。

(四)探究问题,启动思维。

1.学生带着以上3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一划,用脑想一想,探究文中隐含的答案。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汇报,碰撞思维。

1.学生探究问题结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各小组的探究结果,让思维在小组汇报中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让学生在小组汇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无目的的阅读,收到的阅读效果更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通过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唤醒、启动、碰撞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本文虽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文质兼美,表达晓畅,结构清晰,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齐读、赛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欣赏美景,在读中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欣赏、品味,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受到爱家乡、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教育。)

(七)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

2.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一说或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达到语文教学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树立生活语文的思想。)

五、说板书设计(略)

21、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第一节教学《一个粗瓷大碗》,为了巩固《灰雀》的生词,课堂前五分钟进行了听写,因此本堂课较赶,后面部分没有上充分。

教学流程:介绍背景导入教授生字词理解第一段,粗知倒叙梳理谁+干什么,完成《课堂》第二题鱼骨头品析赵一曼人物形象,笔记特点

课后反思: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22、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父爱之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几个场景,表达父亲了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感情深沉而浓烈,从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感人至深。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验生活中父亲的爱。这样既解决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课件和点拨的方法来理解文本。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解决生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我还设置了精读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握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4.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设置了以小见大写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写法写一写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和统一。

5.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父爱之舟第二部分: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深沉、令人

感动的父爱

第三部分: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第一个场

第二个场景

场景描第三个场以小见大

第四个场景

第五个场景

板书设计采用结构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清楚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深沉,从小事中展现伟大的爱。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引导,让他们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效果良好。

23、五年级上册26课忆读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6课忆读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畅游书海的时候,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感悟书香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变得更加高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忆读书》。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解读立根原在文本中

书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伴侣。因此教材在小学教材中,安排了多个以书为主题的单元。《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冰心老人89岁时,在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写得一篇回忆录。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分析学情知彼所知与所疑

经过四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用画情节曲线和列提纲来概括主要内容,通过提问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人物特点等。同时,对于现在的孩子,书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中很好的伙伴,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定目标目标引领向前行

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做到有机整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精神以及我对教材的研读领会、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分析把握,我计划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独立识字学词。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重难点)

3、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精心设计简实高效显特色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一个课时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力求惜时、增量、提效。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预设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主题导入。

(二)自主读识。

(三)合作读议。

(四)读写结合。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具体的设想是这样的:

(一)主题导入(在名言中相遇----让书走近孩子)

我这样导入:书是神奇的,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书主题单元,学习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题课和作者,齐读课题。以主题书来导入,语言简洁,带学生快速入题。最后出示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二)自主读识(在初读中相识----让书亲近孩子)

1、谈所得。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运用学过的方法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要利用工具书去解决,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留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后,我将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来谈所得。如:谈对冰心的了解、讲讲自己对文中所提到的四大名著的有关知识,我会课件出示相关内容随机补充。我准备以抽测学生读文的方式来检测课文朗读情况,对天罡地煞、着力、怒发冲冠这几学生不容易读准准的词,我会注意做好纠正与强调。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学生可能会说的比较零散,我准备从课题来这样来引导:课题的忆是回忆的意思,冰心奶奶在文中都回忆了什么?她在这篇文章里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文章的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很容易被提炼出来,我随机板书。

2、释所疑。

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通过自主读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准备借用同桌或小组的形式来提出所疑,解决疑惑。对于疑难的问题,我要及时释疑。

(三)合作读议(在交流中相知----让书浸润孩子)

1、针对中心,确定议题。

恰当议题的确定是这一环节最为关键的一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中心句,是冰心奶奶对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孩子们的期望。让学生理解并努力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准备把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合作议题,用核心问题来统领全文的学习。

2、提示方法,悉心指导。

教法得当,一个环节的多重功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针对合作议题,我准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提示学习方法,做好悉心指导。把课堂变学堂,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及时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和问题相关的词句,读一读,在感受深刻的语句旁做批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巡视及时提示。如:学生可能会圈画出时间词,书目名称,从读书的时间长,读的书多来理解多读书,而会忽视还可以从书的种类多来理解。我会及时给个别学生提示,指出古典诗词外国文学文言文等词语,这样会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多读书。

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还需借助同伴来完善自己的理解。我又会及时提示:小组合作交流,抓住一个或多个方面来展开讨论,由代表做好发言的准备。我会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完善理解。如:对读书好的理解,学生可能只会把直接描写读书好处的语句找出来来概括,理解不够透彻,我会及时点拨学生,要结合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或自己的读书感受来谈理解。学生就会这样来谈:读书对作文课有帮助,因为作者读《聊斋志异》是文言文的。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还可能会结合自己读过的书来谈感受。这样学生谈到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有理有据。

全班展示,巧妙引导。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在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与指引。如:学生可能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理解不深刻,谈不出读书带来的快乐。我引导学生可以结合冰心奶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词句来谈体会,这样学生会从听得津津有味、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含泪上床、等词,感受到冰心奶奶读书时,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这是读书带给她的另一种享受。在语言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将会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理解逐渐加深,逐渐透彻,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读写结合(在读写中相忆---让书引领孩子)

为了落实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这一目标,我会运用读中悟法,读中学写的方法,再次引导学生先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冰心奶奶在写回忆自己读书经历时,都用了哪些方法?学生可能会总结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先写都读过那些书,最后写读书的感受,还可以选取感受不同的书来写。明白了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读书经历,此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本可仿,我适时安排读写结合,准备学写《我忆读书》,进行能力迁移。因为课堂时间关系,我只让学生写出习作提纲,

布置作业:(在阅读中相伴---让书滋养孩子)

课后布置作业:完成习作。课内延伸到课外。还会建议学生选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等书,扩大阅读量。

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总结和激发学生:孩子们,正是由于冰心奶奶在少年时代读过那么多有益的书,为她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爱让书籍,爱上阅读,让浓浓的书香伴随我们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直观体现,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为内容,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再以书的简笔画做衬托,使板书形象、美观,给学生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

总之,本节课我将努力做到:文本解读把握编写意图;目标定位注重综合能力;教学流程简约实用;方法指导灵活多样,提高学习效率。有不到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谢谢!

24、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25、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多给学生一个问题,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让学生体验能学习,会学习的成功喜悦。

2、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要紧扣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入品味、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美,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3、以月为明线索,以感知美;欣赏美;探究美;抒写美为暗线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课文内容,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难点:

正确归纳课文内容;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三、 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6)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 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出示课件9)

明确:(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1)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 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12)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3.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略)

26、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下)午好!

我是语文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乱飞的活泼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情感表达充沛,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其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二、说学情

现在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的阶段,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是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鸟的天堂这样难得的奇观,而且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学法

下面我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依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法:一是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二是启发式教学,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讲授法,补充讲授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他们深入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会学。针对本课,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法等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说说整个说课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五个板块来进行本课的教学,它们分别是: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本课教学时间是1课时。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在导入环节,我计划采用从题眼入手的方法导入,指着黑板上的题目问学生: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叫做天堂?先让学生分别解释下天堂的几个意思。在学生弄懂文中天堂的所指意思以后,接着追问: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哪里?写了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有点明中心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题眼入手,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导入完毕,新课开授。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他们边听、边读,边在文中勾画出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词,并且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

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③勾画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感受的语句。

听完朗读以后,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这一环节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词语,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不可计数的数的读音,应接不暇的暇的写法,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我设置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我会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榕树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体会静态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59自然段),把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出来,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在学生朗读后,根据学生的分享发言进行小结:榕树的特点是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然后,指名读一下描写榕树大而茂盛的语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指导学生:

(一)指导学生体会榕树大的特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如第6段中的许多株一株两株等词语,针对这些词语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我认为是许多株,有的朋友认为是一株,还有的认为是两株?同时,还应让学生朗读此段,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榕树的大。

再如第7段中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三句话,引导学生分析不可计数一词,追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能回答出枝上又生根。

2.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学生自由想象枝上又生根的画面,来体会榕树的大。

3.利用多媒体。我会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边讲解边理解枝上又生根的意思,这样更直观可感。

(二)指导学生体会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

1.抓关键词语和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如第8段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几个句子,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来体会榕树多而密的特点。再通过抓住翠绿颤动等词语来体会榕树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特征。

2.抓抒情性的句子。如第8段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无比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其实是对大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赞美与喜爱。

这一环节,有方法,有指导,在理解关键词语和语句深刻含义的基础上,也使学生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了他们心灵上琴弦,引起了学生情感上共鸣,也解决本次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此环节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我通过指名读1213自然段,提示学生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课文。当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引导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等方面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学生通过想象讲述鸟可能会有的各种形态,从而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可感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此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在前几个板块的学习后,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最后布置作业。请你为旅游景点大榕树写一篇导游词。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最后我来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显示教学思路,利于学生理解,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鸟的天堂

第一次  榕树 大  美 (静态)

第二次  鸟  多 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以上就是我对《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

27、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写景文章的学习,强调: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那就要通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本设计依题导入,抓住四季和美两个关键词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通过了解作者,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通过研读感悟,感受作品语言的温度;通过情境感染,引领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读写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阅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文章或同龄人的习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板书四季)激趣:你想到了什么?(春夏秋冬,大自然,雨雪霜雾)

(板书之美)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春天美得生机盎然,夏天美得郁郁葱葱,秋天美得天高云淡,冬天美得银装素裹)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猜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件出示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语言有什么特色?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想象画面和依题猜想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经历语言重组的简单实践运用,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学习方法。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留心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第一组:凛、冽、逸。要求:读准字音,借助生字带出词语,初步理解字义。(凛冽是刺骨地寒冷的意思,所以部首是两点水旁。逸别忘写兔的点。)

(2)第二组:黎、晕、漆、幕、愈、旷、怡、逸、免。要求:从易错字形、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汇报自学收获。

①晕是多音字,光晕、月晕、红晕中晕都读四声,晕倒、晕厥、晕头转向中晕都读一声。

②下列生字可以用形近字对比法识记字形:

幕慕,愈愚,怡抬,免兔。

(3)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形的书写。

①本课上下结构的几个字,都要把各部件写得扁一些,避免整体拉长。如:黎、晕、幕、愈。

②黎的下部和漆的右下部不是水。

③逸要先写兔,后写辶。

3.小组合作,生字回文。

(1)教师出示生词学习卡,小组内认读、抢读、比赛读、领读。

(2)以小组的形式分段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提示学生关注字词的不同方面,拓宽学习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夯实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哪句话最能体现本段主要内容,用____画出。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相机出示每段的首句,即中心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味。

(3)教师引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哪里?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什么最美?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看到什么?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一起感受。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5)小结: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把四季之美描绘得如同一幅幅风景画,又不失动感之美。品读课文,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这是我们学习阅读的好方法!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图片 可引导学生男女生引读,男生读中心句,女生补充后半部分。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让语言具有画面感的呢?

预设:

每个季节用一句话带入,又抓住一个时间,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有被染红的彩云等静景,也有飞舞的萤火虫、比翼的大雁和归窠的乌鸦等动景。有动有静,体现出了大自然中的四季之美。

(2)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鼓励背诵。

3.抄写优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之美;通过反复诵读,抄写句子来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多种方法。

四、拓展质疑,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针对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主解决。

3.搜集描写四季的诗句。

设计意图:触摸语言的温度是在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中逐步达成的目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选择地背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再通过质疑引起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思考,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

28、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通过创设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3.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对仗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插图、音乐渲染、多样化朗读和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完成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和态度

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初读词意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五课的前两首古诗,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意犹未尽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三) 初读《长相思》

1.一读 读准音

请同学们将《长相思》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文)

正音:哪位同学愿意读(指读)

生字正音,形近字练习

2.二读 品节奏 (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看谁能读出好听的节奏。

请同学们到白板上标注出应该如何断句。

3.三读 找不同

同学们读的很准,也读出了好听的节奏,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这次请你找一找这首《长相思》和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

《长相思》和《忆江南》都是词,请大家再观察,两首词在结构上又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词的概念分类 特点

二、品读感悟 理解词义

(一)四读 知上阕

1.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的上阕,结合书中的插图,和书中的注释想想这上阕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曾在何处?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学生自学 讨论 )

2.汇报 :曾经身处山上 身处水中身处山海关 身处军营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小结;

是啊,他怎会轻视离别?为了朝廷为了国家他不得不离,好男儿爱故园,更要爱家乡,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长相思》中有离愁,也有男儿为家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29、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惑,做了一个梦,通过很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里的这个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一份安宁,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之情。

多音字

差:cī(参差不齐)ch(差生)

曾:cng(曾经)zēng(曾祖父)

澄:chng(澄澈)dng(澄清)

削:xuē(瘦削)xiāo(削铅笔)

晕:yūn(头晕)yn(晕车)

近义词

预告预报 幽雅幽静 昏暗暗淡

参差杂乱 朦胧模糊仿佛好像

澄碧清澈 瘦削枯瘦 赶忙赶紧

退缩畏缩 凝视注视

反义词

缩小扩大 昏暗明亮 朦胧清晰

幽雅喧杂 退缩前进 有趣乏味

参差齐整 结束开始 瘦削丰满

30、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交际方法

1.选定主题。

从下面的任务中选择单一个,试一试怎样才能获得支持:

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说服同学,在班里设立生物角。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同学们大家好,我提议在我们班里设立生物角。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物角里种上绿色的芦荟、仙人掌,养一些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让我们亲近大自然。

在班里设立生物角,一方面可以美化教室环境,给我们的教室增添无限生机;另一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休息、讨论的地方,丰富我们的课间生活。

生物角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细心地观察各种花草和小动物,了解他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帮助我们增加一些知识。

设立生物角后,我们可以分小组来照顾这些花草和小动物。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而且能培养我们爱护生命、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操,还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

2.说服别人的基本要求。

说话有针对性;

说话有吸引力;

说话善于打动别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交际表观点:

根据自己的主题,小组分角色扮演,模拟交流的过程。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说说谁最有可能获得支持。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4.说服别人支持你的语言技巧

(1)有的放矢,迂回出击。

说话要做到有的放矢,就要找准说话的方式。在阐述观点时,不必直接攻击别人的观点,可以采用迂回的办法,设法让他放弃自己的观点,站到你的一边。

(2)先退后进,变守为攻。

说话时,特别是当你的观点处于不利的境地,为了达到说服他的目的,先不妨有意识地退一步。你先肯定他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然后在获得其信任的基础上再寻找机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设问题等方法巧妙地提出你的观点,变退为进,化守为攻,从而最终有力地说服他 。

(3)因势利导,激发共鸣。

听你说话的人,是因为你说的话对他有帮助,有价值。只有你向他表明,你尊重他的观点,才能使之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如果一开始,他的观点与你的不一致,那就要因势利导,经过充分的说理,并在感情上打动对方,使他接受你的观点。

5.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看说的同学说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理由是否充分,能否打动听众。

31、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第()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桥》。因为面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所以我主要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洪爆发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后说体会,这节课就在学生对山洪的恐慌、害怕中拉开了帷幕,接着我直接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所以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自学,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生词,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感知全文。鉴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又通过刚才的自由读文,学生对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写下本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汇报,老师适时指导梳理并加以鼓励。

三、抓住重点,走近老汉

这里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在旁边做好批注,以体悟老汉的高贵品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在一旁引导,让学生随机汇报句子谈想法。如:

学生汇报课文15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动作描写冲、揪、吼,及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老师范读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悟老汉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小学生正处于爱模仿的年龄,老师范读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学生汇报课文第8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感悟,从哪里能看出他像一座山?学生能找到不说话、盯着,我趁势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对比老汉的表现与人们的表现。这里我会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的关键词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与老汉的表现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不说话盯着、沙哑的喊话来对比,并且把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其进行一对一的相互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两者间的反差。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汉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精神。

四、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从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它的内心,所以此时我引导学生聚焦课题,并质疑课题:文章主要写的是老汉,描写桥的内容并不多,为什么作者会以桥作为本课题目呢?当学生想不到时,老师适时引导:这桥通向的是哪,意味着什么?这时,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是一座生命桥,又是一座连接党员和百姓的亲民桥。

2、为了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将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一个小练笔:山洪过后,老汉的坟前跪了一排又一排的村民,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回顾课文,又能在练笔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

32、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说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说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说教学方法

总体上采用读书指导法。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师采用确定阅读范围、出示阅读练习、激发阅读兴趣等手段,尽量放手让学生读书,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说板书设计

火星

与地球相似点很多干燥、土壤无有机分子、表面无微生物

黑色线条(运河)环形山、斑点

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植物颜色)风吹尘土

33、六年级上册4课花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4课花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

2.书写课题:4.花之歌

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 qing )孕育(yn )摇曳( y)馥郁(f)赠予(yǔ)

硕大(shu)琼浆(qi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

(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苍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难字突破法。

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飞奔,词语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

祭献: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过对花的描述,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四、品读句子,展开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放而鼓掌傍晚,太阳就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

师:对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读着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启迪与感悟呢?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也不自卑。

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心的生活。

五、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4.花之歌

教学反思:

1.理解散文诗中的意象,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感悟生活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并生活的珍爱。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含义,感悟道理。比如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就表明作者的态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34、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

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4.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

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

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别枝 惊鹊鸣蝉 说丰年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 茅店 社林 忽见)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五)写作指导

过渡:

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战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配乐)

推荐同学们上台表演。(我们班谁创作现代诗最厉害?有请黄怡昕同学边说边演。

你们想编吗?现在拿起笔来,写下来吧。

提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想到了( ),走着走着,忽然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了《》:

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六)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

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35、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经过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的深沉艺术思索,以精美的文字,新颖的联想和独特的构思呈现出来。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互相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的。散文开头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在梦境的想象中,错综的交织在一起,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这其中,昏沉的夜即使做梦所处的大的环境,也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绝望反抗心境之下,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与抒写。

二、说教法

因课文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作者当时的境遇不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要积极引领,适时指导,补充课外资料,学生的探究活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雅、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3.品悟文本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四、说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五、说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六、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由鲁迅先生写故乡情景的话题导入,引领学生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介绍鲁迅先生笔名由来和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好的故事》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四)初步感知

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五)研习探究

出示下面五个问题,引导学生演习探究,学生反馈后,教师明确,是每个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上的认识。五个问题分别是: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2.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3.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这个美好的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九、重点赏析

教师找出课文中三个能够反映作者思想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重点赏析,结合作者的境遇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三处重点分别是: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3.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十、写法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圆形结构(现实梦境现实),懂得作者这种结构留给人们的思考。

探究结尾处的意义深长。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十一、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

十二、说板书设计

现实昏沉的夜

梦境

现实昏沉的夜

板书突出了文章的圆形结构,展示了梦境中的许多景物,这是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

36、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

【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文章的生字词、多音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自然段。

2、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经验丰富的农家少年,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第十六段,领悟其中蕴含的含义及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接着深入学习有关段落,体味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根据】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闰土的喜爱之情,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在课时学生已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了一至五自然段。因此,我一开课的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复习与回顾课文内容中导入新课。我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听我的配乐介绍自然段的内容。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从而加深了对闰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 )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堂上的主人。

(这一部分结合教案、幻灯片来讲 内容为教案的二三部分)以评价代讲,以画代讲,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我用课件演示,同学评价老师的课件做得好坏,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讲得出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

在教学刺猹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评价,他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我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教学看跳鱼儿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研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拨亮学生思维过程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突破难点时,对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四)争辩研读,开放创新

此环节,我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这样把辩论活动引入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同时争辩是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同时,学生在争辩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当时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课后拓展

我建议孩子们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板书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写人记事一类文章的特点,充分的凸现人物形象。

【总结】

总之,我在体现新课标精神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积极的、努力的尝试。当然,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如何在开放性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正让全体学生都能各有所获,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在语文积累,有感情朗读指导,教学环节过渡等方面也还需要改进。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37、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月光曲》。具体程序如下: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本组教材是以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和教材的,《月光曲》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德国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作者借这个优美感人的故事,既体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怜悯和热爱,又体现了他富厚的想象力和杰出才气。课文语言优美、情感富厚、意境优雅,相宜有情感的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质料。依照本课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环境,我确定了以下的讲授目的:

  1、学会茵、蜡、陌等生字

  正确读准谱写、幽静、入场券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3、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为:

  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难点为:贝多芬喜遇知音,寄情乐曲,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感基础。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教具准备为课件。

  二、以学定教,说教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以读代讲,读中求悟,悟后品读的教学方法。

  三、因人而异,选学法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四、人文统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伊始播放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同时出示贝多芬的照片。引出贝多芬。进而,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贝多芬。然后总结: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穷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课件出示)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一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重点指导券的读音和蜡烛中蜡的写法。

  (三)、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通读文章,小组讨论文章的大意。初步感受贝多芬对贫苦劳动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读中求悟,悟后品读,解决问题

  1、引出问题:同学们,音乐的旋律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的,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使得心情平静的贝多芬弹了一首又一首呢?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拿起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

  2、围绕第三自然段来讲解。

  就是兄妹俩的谈话,我会这样引导: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有句俗语叫弹琴知音,谈话知心那么贝多芬从这段话里听出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并写上批注。

  学生可能会体会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引导学生体会盲姑娘热爱音乐。我会抓住那有多好啊这五个字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可能会体会出家境贫寒,此时,抓住两个太子品读家境贫寒,并从课文中找出其他表现家境贫寒的句子,进行品读感悟。

  听到这里贝多芬听出了盲姑娘虽然双目失明,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向往和热爱,他的心被这穷兄妹俩触动了!(同时板书触动)

  学生还可能体会出妹妹的懂事、善解人意。然后我会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盲姑娘的话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对,穷哥哥爱妹妹,盲姑娘又是多么体谅哥哥,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也同贝多芬一样被深深感动了,(板书感动)。

  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地读读兄妹俩的对话。

  究竟是什么又一次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又弹一首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3、出示语段二: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从这段话中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盲姑娘激动、难以置信的心情以及什么叫知音,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悟朗读,我重点指导两个您的读法,第一个您表示猜测声音要拉长,第二个您表示肯定,要读出激动、肯定的语气。一曲弹完盲姑娘万分激动地说

  一曲弹完盲姑娘热情飞扬地说

  一曲弹完盲姑娘喜出望外地说

  让学生深情的、反复的读这一句话。

  有句话叫知音难求,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却遇到了懂得他音乐、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尝不是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呢?他怎能不又一次被深深打动呢?(同时板书打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让学生再一次感情朗读。

  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要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盲姑娘的回答。

  贝多芬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学生接着一齐读第八自然段。

  月光普照大地,沐浴一切,却照不进盲姑娘的心田,盲姑娘爱贝多芬的音乐,懂得他的音乐中的情感,却很难欣赏到他的演奏。面对这知音,面对这如水的月光。此情此景触动了贝多芬的情思,触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这情思、这灵感、这激情由指端流露到琴键上。

  让我们一起来听,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读。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此时,贝多芬究竟在想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体会贝多芬的想法。

  (五)、展开联想,学习写法。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英华的表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开导性。我的板书以贝多芬的情绪变革为主线,表现了大音乐家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38、六年级上册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全文的重点字词理解和全文的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分析学生特点:

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他们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虽然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教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理念: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

在讲述第七单元文言文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具体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任务当中有简单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让他们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忙;第二课时主要是汇报他们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准备: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这个动画只有三分多钟,大致讲述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相遇到相知的过程。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本文的一个辅助资料,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准课文节奏,读出感情。

2.师范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重点指导难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我为每个小组设定好了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明确的题目和要求,学生自学起来就有了目的性。从题解、文章出处的简介,到重点字义的解释,每一句话得翻译,再到涉及本文的相关问题,文章寓意等,都由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学习。

而在他们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字义理解或句子翻译会出现错误,这时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讨论、解决,而老师就作为一个助手帮他们做出一些补充说明。

此外,我会适当穿插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和解决。而在本课,由于课文中有一些文言虚词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哉兮夫这些词语,尤其是语气词,对文章的感情抒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此可以指导他们的朗读;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例如形容山高的峨峨兮形容水势盛大的洋洋兮可以换成其他词,再为他们创设伯牙鼓琴的情境,让学生仿造句式完成句子。

最后,把每个小组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解决。

(四)学生质疑,共同探讨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各小组提出问题;并让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作点拨。

1.伯牙和子期是怎么相遇认识的?

(师适当补充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

2.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写得更多的是钟子期?

3.何是知音?何是知己?两者是否一样?

有一个小组提到,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文中多次写钟子期。通过这个题目的解答,可以让学生拓展一些文言知识,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知道有一些篇目是没有题目的,而后人在整理编辑的时候常常用文章的首句作为题目,例如《论语》中的《学而篇》,还有《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等。而还有一个小组提出知音和知己有何不同,虽然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咬文嚼字和钻牛角尖,但是通过补充一些资料对他们进行点拨,会让课文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五)教师总结

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课外拓展

让学生收集有关知音知己的诗歌。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39、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学习协商解决意见有分歧的事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具体任务是就课本提供的两件事例来讨论解决的办法。

我认为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所任角色的意见,有理有据,比较成功。

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对真正锻炼口语交际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今后,我要切实从课堂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随机处理,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40、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手机扫码阅读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