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学习分享 2024-02-10 14:35:06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1、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2、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1. 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简短而精悍的儿歌,采用三问三答的排比手法,进行了两组问答,共展示了六种不同的尾巴,同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词简洁,抓住了六种动物独有的特征。儿歌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记忆。

2. 教学设计

A、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认识尾、猴、鼠等12个生字,会写比、巴等4个生字,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排比句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及热爱动物的美德。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课文中不同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能理解长、短、弯、扁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用长、短、弯、扁来形容的物品。

C、教学工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们都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1:猴子。

师:好,猴子。你见到猴子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吗?

生1:长长的。

师:嗯,长长的。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2:老虎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3:大象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师:嗯,同学们都很棒!尾巴长长的动物已经找出来好多了。那有没有尾巴不一样的动物呢?

师:看来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找一找尾巴不同的动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页《比尾巴》。

导入设计意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提问解惑的谈话方式导入,可以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

1.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导字音:比、扁、弯、鼠、伞、孔。

3.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找出课文不同形状的尾巴,并把相应的动物对上号:长-猴子,短-兔子,像把伞-松鼠,弯-公鸡,扁-鸭子,最好看-孔雀。

4. 全班齐读。

(三)析读: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句子中说哪种动物的尾巴像一把伞?(松鼠)

2. 伞是怎么样的?(展示伞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为什么要用好像这个词?(因为松鼠的尾巴不是真正的伞)

公鸡的尾巴弯

1.弯是怎么样的?(在黑板上划出弧形展示弯的形状)

2.公鸡除了尾巴弯还有什么特点?(会打鸣、有鸡冠)

3.请同学们说说公鸡与母鸡的区别。(公鸡会打鸣,母鸡会下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 孔雀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展示孔雀多张图片,尤其是开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最是什么意思?(第一,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为什么要用最字?(显示孔雀尾巴好看的程度)

(四)品读:

1.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同尾巴的特点,同桌之间交流,总结出生活中其他具有这些特点的物品。

2.课件出示:

板凳( ),方凳( ),香蕉( ),饼干( )

竹竿( ),筷子( ),月亮( ),扁担( )

(五)小结:

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同学们下次再去动物园的话可以多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好,我们大家现在最后朗读一下课文,在朗读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全班齐读课文)

(六)作业:

学科内:1.识字写字:将今天新学的生字(带拼音)抄写5遍。

2.阅读培养:熟读课文3遍。

3.口语交际:将文中6种动物的尾巴,描述给爸爸妈妈。

学科外: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科教栏目的《动物世界》,探讨里面动物的特点。

3、一年级上册课文5影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5影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

2.通过看、听、读、议、练、编,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儿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理解、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名字。

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常常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我和他说话,他呀不开口。

你们猜,我的好朋友他是谁?

2.学生回答后随机板书课题,读准音yǐnɡ zi,识记影。

(二)实践活动,了解影子

1.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2.设计影子游戏,交流我的发现。

(1)你们也有这样一位朋友吧?你在哪儿见过他?现在能马上找到他吗?

(2)找到了你的朋友,和它一起玩吧,一边玩一边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也可以回忆你是怎么样在操场上跟影子赛跑、踩影子的。

(3)影子跟我们形影不离,跟随着我们,陪着我们;影子变化无穷,前后左右位置会变,高矮胖瘦形状也会变。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儿歌,看看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吧!

1.学生小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在文中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如果小伙伴都认对了,请你夸夸他。

3.认识新的偏旁犭和宀。

4.检查自学:老师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读生字和带有拼音的词语。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影、常、朋是后鼻音,前是三拼音节,着是轻声)

(3)比赛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5.指导书写:飞、马、鸟。

(1)认识新笔画和ㄅ。

(2)重点强调:飞的不要写成乙。马的第一笔是横折,鸟的第二笔是横折钩,而且不要把鸟写成乌鸦的乌。

(3)学生跟着红色的笔顺跟随描字,再照着范字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5)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再读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正确。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影子可真调皮,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们是怎样捉迷藏的呢?请两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2.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3.同学们看得认真,你发现了影子有什么变化呀?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可结合课文点拨。

4.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原来,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可真调皮,你能读出它的顽皮可爱吗?你可以边表演边朗读。

5.现在要考考你们了,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6.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句。

(1)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小朋友在前面拼命地跑,影子在后面拼命地追。小朋友回过头来一看,看见了什么?

(2)影子像什么呢?理解小黑狗。

(3)真有趣!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后评议,再齐读。

7.学习第二小节,指导读句。

(1)看,影子又在动了。影子跑来跑去的,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它是谁?

(2)指名读后评议,理解好朋友。

(3)学生自由读体会,再指名读并配上动作。

8.朗读全文。

9.指导背诵。

(1)出示课件,进行背诵。

(2)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诵。

(五)快乐体验,发展语言

1.教师激趣:大家背得真好!看,这是什么?(老师在有投影的屏幕上做小鸟飞的动作)

提问:你们想做吗?(指名表演)

2.师评价:刚才你们的表演真精彩,很有创意,想象也丰富。在生活中除了太阳下能看到影子,你还知道什么地方也能看到影子?找找你的周围有影子吗?

3.小结:刚才我看到了有的同学找了很多影子。是啊,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找到影子。

四、板书设计(略)

4、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是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使学生在快乐读文中有效识字,本设计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借助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进而产生探究会意字、积累会意字的强烈愿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准备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导入:(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根据不同字义之间的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更加有趣的字会意字。

2.揭题:(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相机补全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激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指名读字,教师相机强调明是后鼻音。

(2)启发交流: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3)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明这个字的部首是它左边的日,叫日字旁。

(4)引导学生扩词理解明的意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哇,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男女生比赛读,做到读正确。

(6)全班齐读韵文,做到读流利。

(7)师生接读:日月(老师读)明 (学生接)。

(8)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指导学生先和同桌读一读,再大声读给老师和全体同学听。图片 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巩固识字成果。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课件出示小和土,引导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2)思考并交流:怎样才能记住尘字?(小的土就是尘。)

(3)扩词:灰尘、粉尘、尘土。

2.学习木林从双。

(1)课件出示林从双的字理图。

(2)自由交流:看图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什么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

①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棵木双木林。

②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二人从。

③两个又就像一个人手上抓着两只鸟,两只就是一双二又双。

(4)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用过这三个字吗?能为它们组个词语或说个句子吗?

3.学习森众。

(1)实践活动:请根据这两个字的字形分别画出一幅图画。

(2)展示字理图画,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说一说森和众的意思。(树很多形成森,人很多表示众。)

4.总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组合而成。

5.学习心。

课件出示心,鼓励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谜语记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6.对比识记力。

出示刀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交流发现:这个刀字,撇如果出头就变成了力,指名读。

7.借助图片识记条。出示一条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条字,再扩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个苹果。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

2.请学生来认读,如一个学生读:明,日月明。老师问:读对了吗?其他学生一起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3.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类:哪些是由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哪些是由三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效巩固所学生字。

五、观察辨析,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范写:横要写得平直,撇与捺要写得舒展。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

(3)检查点评。

(4)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书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学生尝试写林。

(3)教师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木的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4)学生再次书写林。

设计意图:要培养学生养成先看后写、揣摩字形的习惯。同时注意书写评价,引导学生把字写端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课件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课件小青蛙过河的形式让学生读词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进而达到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而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选择权,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字与词的理解程度的目的。

二、竞赛读文,品味情感

1.过渡: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让老师和同学们见识到了你们的表达能力。那现在我们男生与女生进行一下朗读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正确、流利,还是女生读得更好。

2.教师组织学生推荐4名男生与4名女生比赛,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数。

3.质疑交流: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又读懂了什么。

4.小结:只要团结,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5.导读: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读好这首儿歌。(全班学生齐读儿歌)击打节拍,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图片 要通过反复读,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和美。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达到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而采用集体交流,男女生争夺加分赛胜利的方式去处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段文字,一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合作与团结的作用,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难点,体会韵文所传达的情感目标。

三、观察比较,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力。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力,说一说怎样书写力。

(2)交流明确。

①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②横折钩要在横中线的上边起笔。

③撇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3)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4)自己认真写一遍力,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2.指导书写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心。

(1)请学生观察心字三个点的位置。注意心的笔画卧钩的写法。

(2)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4)学生再次独立书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观察生字笔画及位置,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更能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有效指导,巩固练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课后第三题第一个字泪,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明确。

(1)目代表眼睛,从眼睛流出的水应该是泪。

(2)泪可组词:泪水、眼泪。

图片2.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题第二个字,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休的字音,引导学习休,并扩词。 

3.出示歪,引导学生把字拆开,猜字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中的会意字的经验,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很直观地弄清楚图中要表达的意思。教师顺势教读字音,引导学生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会意字的兴趣。

五、亲子互动,课后拓展

1.将本课的儿歌背给家长听。

2.请你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背诵儿歌,一方面是为了通过背诵使学生加深对会意字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借助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反思

1.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中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的特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具体,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观察每个汉字的书写规律及间架结构,从而发现汉字的形体美,促进学生独立书写能力的提升。

5、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6、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i ei ui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i ei ui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复韵母ai ei ui,记清形,读准音。

2. 学会拼音标调规律,会正确读出ai ei ui的四声调。

3. 会看图,会拼读ai ei ui与声母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

学会复韵母ai、ei、ui,明确单韵母与复韵母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复韵母的标调和拼读。

一、 复习检查导入

1.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走进韵母家族,和韵母家族的小伙伴们交朋友了,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六位,还记得吗?

a、o、e、i、u、v

我们把这六个韵母成为---单韵母

2.介绍复韵母。

看看我们的单韵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动画将单韵母结合成复韵母ai、ei、ui,说说发现了什么?

介绍复韵母:在韵母家族里有两个单韵母组成的韵母我们把它称为复韵母。

二、 学习复韵母ai、ei、ui的发音

1. 师示范发a、ai的读音,学生说说你听到了、看到了什么不同?

ai的发音是从a到i,a的音要长一些i的音要短一些,而且还有口形的变化。

师引导读,分别点人读,同时纠正。开火车检测读。

2. 根据拼读规则,学生试着读复韵母ei也ui。

老师边纠音,边让学生领读。

3. 点兵点将测试ai、ei、ui的读音。

4. 书写复韵母ai、ei、ui。

学生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他们是一个韵母,写的时候要挨得近一些。

师示范,学生临写,写字姿势提醒,选有代表性的进行展评,学习。

三、 图片中的ai、ei、ui

有这么一副温馨的场面,(出示课本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老奶奶在给小朋友讲故事。

师:不仅是这样,这里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呢,看看谁是火眼金睛。

ai: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坐着;老奶奶挨着大树坐着;最左边的小朋友听得累了,好像发出了哎的声音。

ei:桌子上放着一个杯子;有几个小朋友背着书包。

ui:这个院子围着栅栏;老奶奶围着围巾;小朋友们把老奶奶包围了。

四、学习ai、ei、ui的四声调,学习标调歌

1.出示三个复韵母的四个声调,学生带着手势来读。

师:大家看看每个复韵母只有一顶帽子,可是他们都想戴,如果分配不好,那就会引起矛盾,请你们看看,他们是怎么戴的呢?

2.学习标调歌。

有a给a标

没a找o、e。

iu两个同出现,

谁在后面给谁标。

师引导解释,带领学生理解记忆。

3.检测学生对标调的掌握情况。

出示四组正确与错误的音节,学生选择并说理由。

五、 学习ai、ei、ui的音节拼读

Ti kǎi bēi pi duī zuǐ

学生边拼读边组词。

六、 作业

请你再找一找,ɑi ei ui 还可以和哪些声母相拼,将组成的音节口头组词,并写在练习本上。

7、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自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 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8、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封信》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儿童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因此,在课内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课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一、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课上,我先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然后通过辩论的方式,针对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个更好为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二封信,观点就是:爸爸远在国外,不想让他担心家里的事。而也有人觉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写得那么欢乐,然后又说思念爸爸,就会觉得很虚伪。因为第一次辩论,孩子们热情高涨,在孩子们激烈的辩论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本上。这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理解了露西的心情,把学生带进了露西的内心世界,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利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的办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解决了本课基本的生字,为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3.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整节课,我紧紧抓住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通过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出主人公露西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导致学生比较盲目,没有目的性。

2.在教学生字时,我只是让个别学生起来分享他的识字方法,说完之后就一带而过了,也没有让大家一起重复,所以导致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没有加强记忆。

3.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也没能教孩子书写,练习写字。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2.重视阅读,加强阅读,多读多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3.重视每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生成,及时处理课堂生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9、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这是本册安排的第一次口语交际, 题材聚焦有趣的动物,要求学生向别

人介绍有趣的动物,讲清楚动物有趣的地方,让别人听明白。

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导语、情境图、小贴士。

导语的第一段列举鹦鹉、萤火虫等动物的有趣特点,情境图展示一组很有特点的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趣闻的好奇和思考。

导语第二段和小贴士从两个方面作出提示和要求,一是把话讲清楚一一先

想好要讲的内容,再讲给同学听吐字要清楚,这是讲清楚的基本要求;

二是听明白,既要求认真听,还要能做到礼貌,有问题不随意插话,等对方表达完再提出自己的疑问,或交流自己知道的信息。

二、说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的特点,能说出有趣之处。

2. 初步培养提问的习惯和能力:问要有礼貌,问得明白;补充要等别人说

完,要征求对方的同意。

3.认识动物的特征,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样子、习性等方面,把动物有趣的地方说清楚。

2.学习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难点:

抓住动物的特点把有趣之处说清楚。

四、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乐于识字,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还能根据课文内容主动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但如何根据课文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课文韵味,还有待更多的阅读实践来训练。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听声音,猜动物。

小朋友们,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听,谁在叫? (课件播放公鸡打鸣的声音)公鸡喔喔喔地打鸣,好像在说?

夏天的中午,天真热呀。这个时候,谁在树上叫得最开心呢? ( 课件播放蝉的叫声)蝉不停地在树上高唱,好像在说?

到了晚上,几只老鼠正准备到粮仓里偷吃粮食,突然听到一一(课件播放猫的叫声)猫一叫,老鼠就会吓得四散逃跑,再也不敢来偷粮食了。

2.揭题:小朋友们,动物有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有趣的动物,好吗?

(板书课题:有趣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听声音,猜动物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生活的经验,联想到动物的叫声,好像在说些什么,初步体会动物的有趣之处。

介绍样子,学习表达

1.今天,我把我的动物朋友也带来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听,谁来了? (课件播放小狗的叫声)

2. (出示泰迪狗、牧羊犬、沙皮狗的图片)这有三只狗,我家的小狗到底是

哪一只呢?我来说说它的样子,你们来猜,好不好?(板书: 说样子)。

3.师示范介绍泰迪狗的样子。

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介绍我家的小狗吧。它长得可有趣了。它的毛卷卷的,像烫的卷发。它的耳朵毛茸茸的,搭在脑袋两边,像两个毛球。

眼睛又黑又亮,像黑玻璃球。每次我吃东西的时候,它就眼巴巴地看着我,好像在说:你在吃什么好吃的呀,给我也尝尝吧。

4.你猜出是哪只狗了吗? (泰迪狗) 为什么?

(1)学生说猜的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只狗的样子的不同,抓住泰迪狗的特点:

①泰迪狗的毛是卷卷的。

②泰迪狗的耳朵毛茸茸的,是搭在脑袋两边的。

③泰迪狗的眼睛又黑又亮。

(2)从学生的发言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老师是怎样把泰迪狗的特点

说清楚,说有趣的:

①可以说说动物的什么地方像什么:泰迪狗的毛 (卷卷的),像(烫的卷

发)。它的耳朵 (毛茸茸的),像(两个毛球)。眼睛 (又黑又亮),像(黑玻

璃球)。

②可以想象:动物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它那个样子好像在说些什么一一每次我吃东西的时候,它就眼巴巴地看着我,好像在说:你在吃什么好吃的呀,给我也尝尝吧。

5.小结:小朋友听得很认真,抓住了泰迪狗毛、耳朵、眼睛特点,猜出了我

家的狗就是泰迪狗。我们在介绍动物样子的时候,不用每个地方都介绍,只要抓住它有特点的地方介绍。可以说说动物的什么地方像什么;可以想象:动物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它那个样子好像在说些什么;还可以说说动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样介绍,就把动物的样子介绍得多有趣呀。

6.学生连起来说说泰迪狗的样子。(课件出示支架):

图片

7.学生练习说动物的样子。

(1)看,谁来了?(课件依次出示动物的图片)你喜欢什么动物?向我们介绍介绍它有趣的样子吧。可以说屏幕上的动物,也可以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注意抓住它最有趣的地方介绍清楚。

(2)别人在说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地听,如果你也很喜欢这个动物,有补充

的内容,该怎么做呢?可以补充(板书:听补充)。等别人说完了,征求对方的同意,再有礼貌地补充。谁想给他补充补充?

【设计意图】如何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说有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师示范介绍泰迪狗的样子,让学生猜是什么狗,并说清理由。

这个过程实际上教给学生如何把动物说有趣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支架,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说说动物有趣的地方像什么,动物那样子好像在说些什么。

三、介绍趣事,互动问答

1. 动物不仅样子千奇百怪,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它们怎么吃,怎么睡,

怎么玩,这里也有很多趣事呢。(板书:趣事)。

2.介绍动物的趣事,学习提问。

(1)(课件出示动物图片)瞧,有的动物吃东西时很有趣,有的动物玩耍的时候很有趣,有的动物睡觉的时候很特别。谁能来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趣的事情呢?

(2)请学生上台介绍。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谁有问题想问他的吗?

(3)你能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能再连起来介绍吗?这次介绍,大家满意吗?瞧,这就是进步!

3.师小结:提问:①要有礼貌,要有称呼;②针对别人说得不明白的地方提问,帮助他说清楚,说有趣。

4.再请一个同学介绍一种动物,大家练习提问。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让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问者,在于有礼貌,要问得明白。说者,在于应答,把动物介绍得更清楚,更有趣。

四、设置情境,巩固表达

1.创设交际情境: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是能说会道,老师想交给你们一个任务,

敢不敢挑战? ( 出示动物园图片)动物园里,游客可真多啊。动物园里的工作人员都忙不过来了。小朋友们,我们去当讲解员,帮工作人员给游客介绍动物有趣的地方,好吗?

2.明确交际要求:当讲解员要把动物有趣的地方介绍清楚,可以介绍动物的样子,也可以介绍它的趣事。

如果你能先介绍样子,再介绍趣事,那可就是金牌讲解员了。金牌讲解员将得到神秘的礼物哟;哪位游客认真地听,还能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就被评为文明游客,也将得到神秘的礼物哟。

3.同桌交流,角色扮演:要做好讲解员可不容易,同桌的小朋友拿出自己喜

欢的动物图片, 一个当讲解员,一个当游客互相练一练。

4.上台互动,交际表达:

①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第一个上场的是谁呢? ( 出示动物图片)哪位

讲解员想为游客介绍这种动物呢?

②哪位游客来夸夸这位讲解员哪里介绍得有趣?谁有问题想问讲解员的吗?谁愿意来补充?

5.组织评议,奖品激励:评选金牌讲解员和文明游客。

【设计意图】创设当动物园讲解员给游客介绍动物这个交际情境,是对,上两个环节的巩固练习。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游客和讲解员的角色,在反复训练中强化说 提问和补充这三种能力。

五、总结升华

(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尾曲)

同学们,动物世界,丰富多彩,无奇不有。大家想知道更多有趣的动物吗?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也可以在书中去了解。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这本书是一位叫蒂皮的法国小姑娘写的。她在10岁前,随爸爸妈妈在非洲生活的一段时间里,与大象狮子、长颈鹿、鸵鸟等动物交朋友。

在这本书里,你会深深地感受到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让我们和动物和睦相处吧。

七、说板书设计(略)

10、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说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11、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教学中注重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抓住雾淘气的特点,引导学生揣摩雾的心理活动,学生围绕雾的特点进行了合理想象,能够带着体验去读雾说的话,恰当地读出了雾说话时的语气。对于较长的句子、特殊的排比句,教师进行了范读,从语调、停顿等方面做好引领,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2.注重积累运用。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如甚至、悠闲、散步等,通过直观图片、做动作表演、造句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出示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子,观察总结其结构特点。同时,适当地进行拓展训练,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说一说雾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学生兴趣高涨,不仅能结合图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还能结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进行表达,体验到了表达、运用的乐趣。

12、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来,呈现出大雾笼罩下的世界的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生动有趣。本教案设计的思路着重体现了三关注:一、关注识字、写字目标的达成。这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二、关注语言,感悟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基于此理念,教师应向烦琐的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统领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尝试揣摩雾的心理活动,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在停顿、语调、语气上进行指导。三、关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新版教材的特点,结合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语句进行说话练习,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注重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生字词卡片。

3.印发儿童诗《雾》的阅读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雾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出示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猜出谜底雾。(板书:雾)

3.出示生字卡,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雾:雨+务=雾。

4.运用字族法识字。引导学生发现带雨字头的字大多与天气有关,并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带雨字头的汉字?

5.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图片及汉字:雪、雷、雹、霜

6.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与雾有关的课文。(把题目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由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见过雾。学习生字雾时,引出雨字头家族的字,运用字族识字法识记,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圈出不懂的字词。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把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

3.同桌互读生字,检查预习情况。

4.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注意生字的读音:

淘气 于是 黑暗 街道 桥梁 甚至

躲藏 散步 房屋 海岸 不久 消失

5.教师出示带有拼音的字卡,请学生拼读,教师重点强调:

甚、至都是翘舌音,放在一起表示更进一步。散是平舌音。暗与岸是同音字,看图演示区别。梁是三拼音节的字,原本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所以有木,也有氵。

6.出示去掉拼音的字卡,开火车读一读。

7.课件出示重点句子,组织学习。

   图片 引导学生由重点句开始巩固生字,熟悉课文。

(1)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2)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3)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4)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8.学生自由练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第(3)句的停顿和第(4)句的疑问。

9.检查朗读情况,相机正音,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创设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与生字见面。在认读生字时,孩子对词语的把握要好于对单字的认读,由词语到单字,由出示拼音到去掉拼音,再到读句子,反复出现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同时,教师对于生字比较多的句子,带有问号、顿号等特殊标点的句子进行了重点指导。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导学生自读,说一说雾这个孩子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词卡:淘气。

3.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淘。

萄的艹换成氵,就是生字淘。

4.组织学生快速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5.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明确:雾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都藏起来了,最后把自己也藏了起来。(板书:藏 大海 天空 太阳 海岸 自己)

设计意图:课文第1自然段的淘气概括了雾的特点。教学时,从识记生字入手,由认字过渡到理解词语,引导学生运用词语练习说话。抓住关键词语淘气,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脉络。教学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于、论、散、久。

2.指名读生字,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3.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示关键笔画的书写。

4.教师讲解书写要领,进行示范。

于:两横长短不一,稍向右上斜行,下横起笔于横中线,竖钩的竖段写在竖中线上。

论:左窄右宽。仑首撇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捺脚落在横中线上,撇、捺罩住匕,匕两笔相接不相交。

散:左右宽窄相当,左边长,右边短,左下部月的首笔是竖;攵首笔的撇尖收于田字格中心,末笔捺脚超出上部。

久:横撇与捺在甩出笔锋时要相平。

5.学生注意书写要领,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在田字格中各写两遍。要求做到正确、美观。书写时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来练习书写。本环节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再进行示范,重点点拨书写要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2.拓展: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评价。

设计意图:畅谈收获,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熟读课文为生字的掌握及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重点词语,开火车读,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淘气 甚至 躲藏 无论 海岸 房屋 街道 桥梁 一切 散步

2.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__________一会儿说__________一会儿又说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回顾雾这个淘气的孩子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4.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更深入地认识这个淘气的孩子。齐读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几个难记、难读、难懂的重点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低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在回顾主要内容时,给学生相应的提示,引导学生说一说雾的特点及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二、精读课文,积累运用

1.过渡:雾把整个世界都藏了起来。那么,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1)读第2~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找到了哪些相关的句子。

(3)边读边想象画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的句子,逐句指导朗读。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板书:看不见 海水 船只)

◎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板书:看不见 天空 太阳)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板书:看不见 房屋 街道 树木 桥梁 行人 小黑猫)

(1)①指名看图读第一个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注意雾说话时的语气,读出雾的可爱的语气和淘气、骄傲的语气

(2)①课件出示雾说的话: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指导学生用调皮的语气读一读。

 图片我可稍作停顿,语气上扬。

②课件出示:雾__________地说: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指导学生用得意洋洋的语气读一读。

③引导学生想象:雾真的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了,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④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霎时,四周都看不见了。

⑤理解霎时的意思(极短时间)。引导学生给霎时找一个近义词。

⑥出示视频。(碧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白云,明亮的太阳挂在天空。接着,一阵雾飘过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引导学生理解暗的反义词就是明。试着给暗组词。

⑦指导读句子。

(3)出示课文插图中海岸边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①出示雾的话引导学生齐读: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②引导学生想象:雾把城市藏了起来之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色?

③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图片 3个顿号间隔停顿稍短,4个词语可采用高低高低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之感。

④学习生字屋、切。引导学生用甚至造句。

⑤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顿号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稍短一些;甚至一切可以适当加重语气。

(4)比较发现:这几个句子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①学生汇报。

②课件出示: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都________。

③教师引读。

(5)出示山谷、森林、小河及岸边的野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瞧,雾又来到了美丽的山谷、茂密的大森林、清澈美丽的小河的上空。仿照课文说一说: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①课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雾来到__________。我要把__________。于是,无论是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都__________。

②出示合作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分一分,每个人完成一个句子。说一说,仿照课文来说句子。

③全班交流。

            图片 朗读时,在的语音稍微拖长,或略作停顿。

(6)课件出示雾的话: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①自由读一读这两句话,猜一猜雾说话时的心情。

②指导学生读好问句,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试着体会雾的心情。

(7)引导学生想象:雾真的把自己藏起来了,现在又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板书:都露出来了)

②指名读句子,读好停顿,学习生字岸。读准露的字音。

③听老师读这个句子,注意听老师朗读时语气的高低、轻重变化。

④学习生字步。通过做动作理解散步的意思,并造句。

⑤圈出这句话中多次出现的词语连同,并讲解其意思。

⑥出示三幅图片,指名配乐读相应的句子。

⑦引导学生说一说感受:

我很高兴,一切又都能看清楚了。我觉得很有趣,原来一切都看不见了,现在又都露出来了。我有些疑惑,雾把自己藏到哪里了呢?

4.指导学生用疑问的口气再读题目。

设计意图:以雾把周围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作为一个大问题统领此环节的教学,问题明确,思路清晰。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他淘气的特点;读好被雾藏起来的景色,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从而在读中了解景色发生的变化;想象雾的心理活动,表演着去读。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较难字的识记,重点词语的积累运用。

三、归纳整理,拓展延伸

1.介绍资料,科学地了解雾。

2.课件出示有雾的天气图,教师相机补充介绍: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称为雾。我们看到的雾一般是白茫茫的,随着温度的升高,雾会逐渐散去。雾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科学地认识雾,减少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创造语言表达运用的机会,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说一说雾把它们藏起来之后的景色,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简单了解雾的形成原因,解决题目在学生心中留下的疑问雾在哪里,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四、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岸、屋、步、切。

2.课件演示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注意每个生字的笔顺,观察生字的结构安排及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逐笔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察。

岸:山扁、窄,首笔在竖中线上,厂宽大,干的上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右侧。

屋:尸居上居中,长撇从左上格到左下格,至偏右,右侧超出尸右端。

步:上部宽、扁,下部窄、长,止首笔在竖中线上,第四笔长横在横中线上方,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七笔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

切:左窄右宽,图片首笔起笔在横中线,刀首笔起笔在竖中线,长撇舒展,撇穿插至图片下侧。

4.学生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学生的字,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体会自己书写的字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6.学生再次练习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在写字教学中,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规律,引导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再通过书空、描红、练写、评议的过程,掌握书写要领,提高书写能力。

五、课外拓展,阅读积累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给家长讲一讲自己的学习收获。

2.借助拼音阅读儿童诗《雾》,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词句。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家长请教。

雾最喜欢

在田野里开Party。

一直玩到

太阳公公来催,

这帮捣蛋鬼

才慢吞吞地

起身离去。

临走的时候,

还洒了小草

满身的水。

设计意图:布置读课文、讲收获的作业,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课文内容,巩固对生字、句子的掌握。在儿童诗的拓展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更多的作品来看看别人眼中的雾。

板书设计(略)

13、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说明: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眺,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丰盛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诗意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在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诗中的两个生字苍、茫,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背诵。

3.通过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

教学重点:

通过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草原高远辽阔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游。(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快快来说一说!(师生交流)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敕勒歌,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美景吧!(板书课题敕勒歌)

二、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请大家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出示字词,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盖 穹庐 敕勒川 见牛羊

3.师范读,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

三、品读感悟诗意,升华情感体验

师:草原那辽阔的风光,用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但在这首诗歌中,只用了27个字便描绘出了草原的景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味这27个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品读重点句子,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并板书。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蒙古包的样子,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指导朗读。

⑵天苍苍,野茫茫。学生自主表达对一两个小句的感受,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板书。指导书写:苍 茫

⑶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你能想像一下,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碧绿的牧草是那么茁壮。一阵风儿吹来,草儿被吹得弯下了腰,你会看到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点拨:这一句让我们看到了茂盛的牧草和肥壮的牛羊,写出了草原上的勃勃生机。

2.再读古诗,体会动静交织的美。

⑴ 师:在高耸入云的阴山的映衬下,辽阔无边的敕勒川更加吸引人。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一起赞颂这美丽的风光

⑵ 学生齐读。

四、想象诗歌画面,进行拓展延伸。

师小结:孩子们,在诗歌的长廊中,还有很多赞美草原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秀丽的草原风景图,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无名《草原诗》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天空 四野

想象画面

草地 牛羊

14、二年级上册课文16朱德的扁担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6朱德的扁担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面窄,了解的知识并不丰富。朱德及本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离学生很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我列举了以下几点较为成功的做法:

1.补充资料,拉近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之间的距离。首先,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再由老师出示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文中的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让学生了解当时环境的险恶,为理解下文挑粮的艰苦做了铺垫。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加深了他们对朱德的了解,从而为体会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2.紧扣关键词,想象说话,体会人物品质。本文并不长,简练的语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很好地写出了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及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老师帮助,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说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15、二年级上册课文23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3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教写生字祝。

2.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3.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PPT课件,松鼠头饰,小熊头饰,纸船,风筝。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吧!

2.板书课题:纸上干净没有点,船头几字不带勾,和字长捺变成点,风字斜勾要出尖,筝字倒山右出头。(藏头诗:纸船和风筝)

二、童话世界大闯关

(一)了解风筝(学生配音:风筝:又叫纸鸢,中国人发明。在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山东潍坊是风筝鼻祖地,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风筝种类很多,有人物造型、动物造型等,色彩也各不相同,无不惟妙惟肖。)

(二)情境复习(小熊、幸福、快乐、松鼠、扎风筝、折纸船、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

1.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扎zā风筝)还可以扎什么?(扎辫子)

2.是谁扎的风筝呢?(小熊)我们看到小熊的脸上洋溢着怎样的笑容?(幸福、快乐)

3.故事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是谁呢?(松鼠)松鼠做了什么?(折纸船)

4.类似折纸船、扎风筝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听音乐、打篮球)

5.纸船漂到了哪里?风筝又飘到了哪里?对比读两句话。

(1)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2)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飘哇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仿句练习 (3)小鱼游哇游,游到了大海中。

(4)蝴蝶( ),( )。

6.出示图片: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区分漂、飘)

小小纸船顺水漂,美丽风筝风中飘。

水中漂用到水,风中飘用到风。

漂和飘,仔细瞧,小小汉字真奇妙!

检测:(1)国旗在空中飘扬。

(2)小小纸船顺水漂流。

(3)空中飘荡着各种各样的风筝。

三、学习2-6自然段,感受友谊的快乐

过渡:孩子们,我们的童话故事就要开始了(播放动画情境,学生配音朗读第1自然段。)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一)默读2-6自然段,思考: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出示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

1.松鼠折( )送给小熊,小熊扎了( )给松鼠,( )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2.采访一个学生,收到礼物的心情怎样?松鼠和小熊收到礼物后,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高兴坏了,开心极了。)

4.小熊,小熊,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呀?(找关键词:纸船,松果,祝福。)

5.指导朗读:谁来做快乐的小熊,读读这一段?(引导表情,动作,语言)

6.第4和5段以读代讲:小松鼠收到了小熊的礼物,也乐坏了。

7.从哪里看出松鼠乐坏了?(一把抓住风筝的线)让学生做动作体会一把抓住。

8.猜猜抓的读音,你是怎么认识的?(抓: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9.男女分角色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快乐。

(二)再次默读3-5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小熊和松鼠互相祝福的句子

1.松鼠送给小熊的祝福是:祝你快乐。

小熊送给松鼠的祝福是:祝你幸福。

2.孩子们,祝福不但可以写出来,而且还可以表达出来呢!试着把祝福送给同桌吧!

3.请2组同桌表演送祝福。(面带微笑,嘴角上扬。)

4.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送祝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想一想,住在山顶的松鼠和住在山脚的小熊会怎样送祝福呢?(请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孩子做示范。)

过渡:童话世界中的小朋友不但会表达祝福,而且还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呢,猜猜这个哪个汉字呢?

四、指导写字

1.祝:一个人在祭祀的石桌旁跪着,张大嘴巴在祷告。

2.示字旁的字:福、祈、视、祖。

3.观贴:祝。(一看左右宽窄;二看左右高低;三看穿插压线。)

4.组词:祝福,庆祝,祝寿延年。

5.我把祝福送给你:祝你健康。我把祝福送给你:祝你快乐。

6.你想把祝福送给谁呢?(引导学生说句子)

过渡:是呀,我们在互相送祝福的时候,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可是,有一天,他们俩因为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配乐朗读,去板贴:纸船和风筝)

五、学习811自然段,体会情感变化

(一)默读811自然段

(1)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用画出来?

(2)最终是谁先提出和好的?

(默读要求:不动嘴唇,不手指。)

1.生反馈:小熊很难过,松鼠也很难过。(师引读:可是小熊还是会每天扎一个风筝。松鼠还是会每天折一个纸船)

2.小熊,小熊,你们都吵架了,为什么还要扎风筝呢?

3.松鼠,松鼠,你为什么还要每天折一个纸船呢?

过渡: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

4.松鼠再也受不了呢?于是,他是怎么做的?

5.生反馈:于是,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个风筝吧!然后把纸船放到了小溪里。(师再次贴纸船的图片)

6.傍晚,松鼠看到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怎么样了?(高兴得哭了。)

7.松鼠,松鼠,你为什么会哭呢?(兴奋、激动)

8.成语:喜极而泣(高兴得哭了)

过渡:孩子们,故事讲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局吧!(配音动画最后一自然段)

9.同桌合作交流:.小熊看到这么多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么样呢?

六、情感升华

1.小熊和松鼠因为彼此宽容,谅解,最后和好如初,是纸船和风筝在山顶和山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2.当你和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化解的?

过渡: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世界上最纯真的感情,只要我们多一些爱和宽容,我们的友谊就会越走越远。

3.拓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贺卡传真情:我想把 祝 福送给( ),希望( )。

七、作业设计

1.把童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收集有关友谊的格言。

八、板书设计 (略)

16、三年级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走过了一段神奇的历程。

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借助自主阅读、情境再现、自由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按照课前导读语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

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那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那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那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逐步解题。在获得对题目准确理解的同时,也为理解全文情感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会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出来。

2.大声读一读画好的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再借助课后识字表准确认读每一个生字。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本课的8个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选出组员识记不准或识记有困难的生字,小组商议识记的好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有困难的字?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

用图片识记锯、斧。

加一加识记:奴+力=努。

动作演示识记:折和拆。

换部首识记:径茎、难推。

字族识记:拟声词吱,吱描摹了椅子和地板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对比识记:缩伸。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费力。

5.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并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小组成员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大声朗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设计意图: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由局部到整体。此环节设计,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最后回归整体,建立起完整的文本印象。

三、朗读交流,感知文本

1.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

(1)读一读预习时圈画的含有会很好一词的句子。

(2)再读一读这些句子所在的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填写学生活动卡。

(3)读一读填写的词句,你有什么感受?简单记录在表格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图片 引导学生清晰地梳理主人公的生命历程。

2.汇报交流: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相机板书: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段历程进行分角色表演。

4.教师扮演记者,在小组表演后采访:此时,你觉得很好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站起来会很好会跑会很好坐下会很好躺下会很好,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手推车跑动、椅子悠闲自在、地板躺着沐浴阳光的舒服感受。

6.集中思考:一粒种子在漫长的历程中(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

车椅子木地板),追求的很好为什么不一样?(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追求)

设计意图:阅读注重小组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文本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自由朗读,感受种子每一个阶段舒服快乐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描写会很好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图片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想象交流:一粒种子从长成大树,到最后被做成地板铺在阳台上,这粒种子成为木地板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它心中的会很好又是什么样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请你试着写一写。

4.小结:不同的时期,我们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像文中的那粒种子一样享受每一个阶段,让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变得幸福而美好。

5.拓展延伸:读一读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看一看,小溪流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写法,感知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拓展阅读,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拓展和学习交流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 ― 一棵大树 ― 手推车 ― 椅子 ― 木地板

站起来会很好  会跑会很好  坐下会很好  躺下会很好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感悟。

因此,本教案在引导学生感悟会很好时,采用了读画读悟的方法。引领学生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种子的心态,体会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要树立不同的目标,找到不同的幸福和快乐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大量的、不同方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还不断鼓励、引导学生从浅显的、反复的文字中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这种以读促讲、自读自悟的方法,在本节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7、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说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自我反思,也有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1.课堂内容的取舍,容量的把握都需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3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想教得面面俱到,容量上显得过大。

2. 为了呈现教学中好的一面,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困生,这是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注意的。

总之,此次参加赛课,让我成长,让我收获,让我思索,我将以此次赛课为基点,继续努力,修炼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做一名风格独特,务实创新的语文教师。

18、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能较完整、清楚地讲述暑假里自己的见闻。

2.适当借助图片或实物,有条理讲述具体事例,态度自然大方。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积极参与谈论。

【教学重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绘制假期地图、多媒体课件、收集照片、点赞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他就是大耳朵图图,这不,图图放暑假了,妈妈给他报了一个暑期游泳班,咱们来看看图图的表现吧!

2、教师播放动画短片《图图的假期》,从短片中你知道图图在假期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学会了游泳这项技能,从害怕水到喜欢游泳)

3、看完了图图的暑假生活,是不是也勾起了你对暑假的美好回忆呢?能不能简单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呢?

4、看来一提到暑假,同学们就有很多话想说。那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多彩的暑期生活展示会,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教师板书我的暑假生活。

二、聚焦画面,感受语言

1、请大家认真观察两幅图片,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分别在做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内容描述清楚。(课件出示插图)

2、学生观察并表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注意用完整的话概述内容。

预设

生:从第一幅图上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正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地里学习干农活。

师:有要补充的吗?

生:这个小女孩的神情很专注,她学的很认真。旁边的奶奶看到认真的孙女,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师:你观察的真细致,她注意到了人物的神态。再想象一下,小女孩在学习做农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

生:可能刚开始她并不认识地里的菜,还把它们当杂草给锄掉了,弄的爷爷哭笑不得。后来爷爷奶奶教她认识地里的菜,她才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

师:你是一个善于想象的孩子。是啊,刚来到乡下她还不怎么认识菜呢。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想到当时的画面肯定会忍不住笑呢!

生:我从第二幅图中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摩天轮上非常开心。

师:谁坐过摩天轮?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刚开始摩天轮不断升高的时候我很害怕,都不敢睁开眼睛,怕掉下去。后来我慢慢睁开眼睛。太美了!感觉一切都在脚下。

3、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补充课本里两个泡泡里的内容描述,引导学生寻找相似经历并结合书上的书上的事例进行归类。

小结:原来暑假里有些同学会选择到农村去体验干农活的乐趣,有些同学则会选择在城市游玩,放松娱乐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眼界。

三、借助活动,初步学会选择交际内容

1、激发交际兴趣: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今年暑假都到了哪些地方?经历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老师播放课前收集的照片)

2、引发交际话题:同学们的暑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猜一猜同学们会对你做的哪件事情最感兴趣。(活动设计:请拿出你的暑假生活地图,在这件事情旁边画一个笑脸。)

3、画完笑脸的同学赶快将你们的假期地图和同桌展示交流吧!(活动设计:选择你觉得最新鲜的内容,在旁边画上五角星。)

4、个别生展示暑假生活小地图。

四、小组合作,讲述新鲜事,互相评价

1、师:老师最想了解你们的暑假生活。你的暑假是怎么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请同学们4人一组,在组内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组员共同评价,推选小组代表。)

2、教师巡视,深入小组间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3、师:同学们,刚才听到你们在小组中交流的很精彩,不过到底谁才是口才最好的那个呢?请小组内根据评价单推选出本组的代表,并请小组长简单说明推选理由。

4、出示展示要求

5、小组代表汇报。引导该生观察听众反应,初步感知听众是否对自己讲述的内容感兴趣。

6、生生评价。引导学生从态度、内容的完整性和有趣性、表达清晰度及有无借助实物或图片等对上台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思考总结。(老师适时板书)

小结:(1)最好是选择1~2件有新鲜感的或者有代表性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千万不能流水账的吧整个假期生活笼统介绍;(2)可以借助图片或事物说清楚;(3)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事件,吸引大家注意力。(4)回顾教材提供的事例,明确介绍要点:说地点,说人物,说具体事例干什、,怎么干、说感受。(课件出示)

7、指生根据总结要点巩固练习说话我的暑假生活,师生共评。

过渡:同学们的暑假过得真精彩,老师也带来了两位小朋友的暑假生活,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暑假生活怎么样?

五、提倡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1、出示睡懒觉、沉迷网络游戏等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并进行评议。

2、教师小结,倡导有意义,健康的、安全的暑假生活

结束语:孩子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大家再一次重温了美好的暑假时光。但是因为时间有限不能让你们一一分享这些精彩的生活画面,希望同学们利于课余时间继续和其他同学说说自己最难忘最有趣的暑假生活片段或者平时生活片段,课后还可以画一画自己有趣的暑假生活。

19、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要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小组合作给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方式更为开放。在本课中,三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且要求逐步提高。第一次合作只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预测,关注自己的预测与课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预测,还要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有道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思辨能力。第三次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各种角色体验,有故事的朗读,有听众的预测,还有互相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倾听、判断、评价等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方法,更提升了能力。

20、四年级上册13课精卫填海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3课精卫填海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3.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与命运,化为了一只精卫鸟。我们再来看插图。

3.指导看插图: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等)

4.面对波浪滔天,凶险的环境,精卫是怎么做的?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 。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 。

面对 ,精卫 。

学生根据句式汇报想象。

师:文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引导: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抓住常衔,想象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意志坚定、毅力顽强.....)。板书:不屈不挠

五、拓展阅读(《学习巩固》13课《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开《学习巩固》42页,结合注释理解这篇文言文。思考:1.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推荐阅读《山海经》。

21、四年级上册4课繁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4课繁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3.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2.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图片。学生观察,说说图片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

3.出示资料,了解作者。

【1923年暮春,巴金怀着离开家庭,到社会中去,到人民中间去,做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者的初衷,离开了家乡成都,就读东南大学附中(南京)。后来,巴金对那段生活进行了一段抒情描写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

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透过这段话,既能感受到巴金对繁星的热爱,也可以触摸到他那颗寂寞的心。】

简要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①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②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随机正音,加深印象,教学生字,预设:

①认识昧,昧字读mei,不要读成wei。这个字容易与味混淆,可以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未指树木上部的柔枝嫩叶,日与未合起来表示日上树梢,这时天还没有完全明亮。

②坠字为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③怀字与杯字进行字音、字形的辨析比较。

小结:课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不同时间在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尽管时间在变,地点在变,但是我对繁星的喜爱不变。我所看到的画面,你们看到吗?描述一下。

三、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我看到了天空中密密麻麻的星星。

师:密密麻麻是什么意思?生:又多又密

师:什么时候看到的?生:纳凉的时候。

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舒适、愉悦

师: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2.师:还看到了什么画面?生:静寂的夜晚,菜园上面星群密布的蓝天。

师:静寂什么意思?生:夜晚的宁静,我离开家乡的寂寞。

师:还记得作者在南京求学的目的吗?生:为人民谋幸福。

师:星光在我们的肉眼光明无处不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生:星光虽然微小,但是这么多星星在一起,就让人感觉到光明,让人看到了希望。

师:是对光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吗?生:是。

师:圈出词语静寂、微小、光明,把这些词语读好,这段话就能读出感情了,试一试。

3.师:默读第三自然段,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看到了深蓝色的天空中半明半昧的星星,摇摇欲坠。

师:摇摇欲坠是什么意思?生:不稳固将要落下来。

师:星星会落下来吗,作者为什么会有感觉?生:因为他躺在船上,船在动,自然感觉到星在动。

师:这样的画面是生:美好的。

师:美好的画面总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好像看见( ),

仿佛看见( ),

仿佛听见( )

这些都是作者产生的联想。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像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抱里一样。

师:这种感觉是怎样的?生:踏实、温暖、幸福

师:那就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联系生活,交流自己看过的繁星及感受。

1.画出文中描写繁星的词语及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

2.写一写: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繁星的,看到的繁星是什么样的有怎样的感受?

3.学生交流,互相评价,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优美词语及语句。

四、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学生观看板书),作者尽管观看繁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但流露的感情始终不变喜爱繁星、热爱大自然。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只要我们用心看,用心观察,只要拥有一颗美好的心,从美的角度去记录它,发现它,你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生活好美,只等你去发现。

板书设计(略)

22、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处理了生字词之后,抓住课文的主线: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门豹的智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突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学习简要复述.这么长的课文,为了避免学生在复述的时候照本宣科,我交流平台的方法和建议提前搬出来,抛给孩子们,接着进行实践指导,出示兴修水利部分原文改编内容,通过与原文对比,让学生明白适当删减的方式方法,接着让学生对调查情况的环节用上所学的方法进行简要复述,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不足的是,这是第一次学到课本剧,虽然课上布置了拓展的作业,但后期的展示做的不到位,如果再给学生演一演,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

23、四年级上册20课陀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0课陀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陀螺》是国家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洋思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几个互助小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按照文章的结构美、内容美,语言美、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四、说学法

1.圈点勾画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一篇《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以下这些字应值得注意:

冰尜(ɡ) 妩媚(wǔ) 挑(tiǎo)衅(xn)镟(xun)

绰(chu)号头晃齿豁(hu)恍(huǎnɡ)惚(hū)

2.学生把以上词语齐读两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扫清学生对字词的障碍)

(四)自学指导①

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6分钟以后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提示理清课文思路:说陀螺()陀螺得陀螺()陀螺()陀螺

2.文章中心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前面却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它事呢?

3.文章哪几段是作者斗陀螺之后的感悟?找出来后齐读这几段文字。

4.作者说:陀螺赠与了我极大的快乐和由衷的自豪,你知道这快乐是什么?我为什么自豪?

5.从斗陀螺的经历中作者学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学生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理解)

自学指导②赏析文章语言美

小声朗读或默读文章,给精彩片段、句子词语做上记号并在旁边批注,学会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语言。(3分钟后回答问题)学生自主品读,探究,教师引导归纳.

1.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我对陀螺的酷爱之情。如拟人句: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不可一世。

2.幽默诙谐的语句。如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等。

3.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

(五)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道理?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课后练习: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板书设计

陀螺

得 欢乐

人不可貌相

斗 海水不可斗量

(玩中学)

悟 自豪

24、四年级上册16课麻雀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16课麻雀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从第一次接触分享课堂开始,就感受到课堂灵动背后对教师文本解读、知识容量、智慧点拨等各方面的极高要求,所以总会畏首畏尾。在班级尝试了一段时间后,虽然收获到很多点滴感动,但是从上周开始,当我真正准备分享课堂时,才发现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度是要站在高处、挖到深处的。从以往的备环节转变为备学生,备如何智慧引导,如何统筹,如何追问,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无疑是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从内心奔溃、害怕到静下心来再思考文本、聆听学生,让我有了很深的触动。

说完心路历程,回归课堂,一节课下来,通过切身体会和教师交流,说几点触动:

第一:尊重学生,不要忽视学生的小问题、真问题。我们在分享过程中会让学生提取有价值的问题,但是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是大问题?那小问题就没有价值?或许我们在引导中慢慢地为了问题价值性,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迎合老师问题取向的习惯,而非真实来自于学生内心的真问题。小问题或许也有大世界!真问题或许才有真感情!

第二:如何在小组中淡化个别孩子家长式的强势领导。课上完,本来想回去调整小组成员,不能安排一个表达能力强的和几个不爱表达的。但是针对这个问题和朱副校沟通过,我释然了。有时候我们大人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想有一个强势的人来指挥,我们并没有反感,而是乐意。那么随流而下,或许在某些学生心中,他是强烈呼唤这样一个领导人的,他们需要一个人给他们指明方向。他们想被管理,老师又何必紧张,至少那些偏弱的学生也分配到了话语权,他们发声了,这就是进步。所以走走看,耐下性子。

第三:规则建立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建立规则不能一蹴而就。在规则建立时,我们自己建立的所谓规则就是对的吗?通过反思,看老师们的课堂反馈、留言,以及和余校的谈话指点后发现,把问题交给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磨合问题,适合师生,最后留下的可能就是真规则。如:礼让规则。我们让学生礼让,殊不知很多孩子其实是很固执的,他不认为礼让就是对的,他认为我的想法需要被展示,这也是他的需求,不应该被忽视。但是通过矛盾冲突,慢慢地,他们会发现不一定他的思想要他自己表达,小组内成员代替他表达获得大家认可,他在小组内实现自我满足,也是一种乐事。所以感觉规则有时也是可变的,它在实践磨合中形成,在可变和适应中碰撞更多智慧分享。

对于分享课堂,需要摸索的东西太多太多,勿急勿躁,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25、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评课稿教学分析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希腊神话,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扎根语言,引导想象,让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在学生自主的阅读中丰厚而饱满。

我让学生用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推进的方法,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勇敢,顽强,富有同情心。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教学本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焦痛苦,感悟坚强

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画出普罗米修斯受惩罚的句子,找出反映他承受痛苦的词语,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我让他们抓住 锁和啄两个词,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苦。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他还会受到怎样的灾难。再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这一环节,我从同学们看到普罗米修斯受难时紧锁的眉头,凝重的神情,看得出同学们体验到了这种巨大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从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感受到同学们同情着普罗米修斯,并被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人类造福的精神所折服。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他动摇了吗?屈服了吗?从哪里看出来?我用这样的质疑将学生引到普罗米修斯的惊天动地的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抓住绝不会更不会体会他的态度坚定,不动摇不屈服。再通过师生对读:(所以当宙斯将普罗米修斯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时,他摇摇头,坚决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所以当普罗米修斯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时,他果断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所以当凶恶的鹫鹰啄食他的肝脏时,他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来升华情感。这一次次地对读,燃起了学生的情感之火,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聚焦造福,感悟善良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忍受这非人的折磨?他心里又想到了什么?那人类没有火是怎样的情景?有了火又是怎样的情景?我将学生带到学习普罗米修斯取火的部分。通过让学生找句子,用句式想象来明白没有火人类生活的悲惨,有了火给人类带来的幸福生活,同时我还穿插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提升人物形象一次次作铺垫,如: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感悟:自从有了火:人们从黑暗走向______,从寒冷走向_____,从痛苦走向____,从疾病走向______,从野蛮走向_____。然后及时总结提升普罗米修斯看着人类灿烂的笑脸,看着人间富有的生气,看着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他的那份信念更加坚定了,这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人类。然后我让学生读火神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的句子,让学生领悟火神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从而使学生再次聚焦在造福上,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善良。

三聚焦英雄,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评价众神,为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作进一步的衬托,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加感到普罗米修斯的可敬,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在评判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众神,闪现出个性的光芒。在教学中,对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因势利导,于是课堂上新的观念,新的问题不断生成,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展现和提高。

四聚焦神话,拓展阅读

有位诗人雪莱也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深情地诵读,又一次深化了主题。我乘势利导:读到这里,相信你们对这位英雄有了许多感受,他勇敢、坚强、博爱、无私,这正是英雄高尚品质的真实写照。或许你对课文内容还有些疑问:比如宙斯为什么不给人类火种?赫拉克勒斯是谁?他为什么就不怕宙斯,敢去解救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课文虽然不能给我们解答,但是有一本书会给我们答案,那就是《希腊神话》这样让学生产生对神话的阅读兴趣,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有效地推荐了阅读书目,使学生的阅读得到拓展。

26、五年级上册6课将相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6课将相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将相和》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第十册第五组第一课的内容。《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这篇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有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说学情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

  对于六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这篇课文写作年代相比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容易与文本产生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读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理解课文。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品悟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体验以和为贵的深刻道理。

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根据历史故事改写而成的,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着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的效果。

在学法上,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题《将相和》,随即提问:文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通过谈话,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如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小故事的情节,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段落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和片段,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迫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撞在这柱子上 时,用多媒体展示蔺相如举璧欲撞的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将学生们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体验蔺相如的聪明过人。当读到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出示廉颇背背荆条的图片,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廉颇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向文中的两位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做人的高贵品质。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蔺相如、廉颇各有什么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爱国的图片,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作为小学生应如何爱国。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写一写: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先在黑板上写上将和相, 再在对应写上廉颇和蔺相如,用一根横线将二位人物连起来,写上一个和。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课文的大体脉络,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识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我力争在以后做得更好。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7、五年级上册5课搭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5课搭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搭石》,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说一说我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我们有点儿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三、说目标。

1.认识间、谴2个生字,会写汛、挽等7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把对作者情感的流露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受到熏陶。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通过让学生理解景色美人性美等方面,从而受到熏陶。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点。以这篇文章为依托,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观察生活,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美。

五、说教学过程。

1.搭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我通过课题直接引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采用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种方式。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不仅布置了巩固课堂知识的题目,还布置了运用所学让学生付诸实践的题目,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图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我让学生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明白,美不仅存在于景物中,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默默奉献中。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我让学生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能力。

28、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晰,主要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浓郁悠远的意韵。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此,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分享描写白鹭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个小游戏对对诗,谁来来分享分享有关白鹭的诗句呢?根据之前所学和课文积累,预设学生会答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清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本课生字词,并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后请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不难,学生们读完全文,稍加归纳就能够知道,文章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色素、身段)和生活习性(觅食、栖息、飞行)两个方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这将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为此我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深入分析。为了将学生的目光牵引到重点内容上,我将抛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美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身段美哪里可以体现出?白鹤、朱鹭、苍鹭也是流线型结构,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此处写出了白鹭的色素和谐,用对比凸显了白鹭身段匀称,就像一首精巧的诗。接着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至此已经完成第一个重点内容,体会白鹭的静态美。

此时用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68段,并重点研读,圈画出描写白鹭的动词和形容词,批注阅读感受。抓住钓鱼悠然不安稳清澄等词体会白鹭的动态美;利用给68段描绘的三幅图画起名字这一个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白鹭的悠然灵动美。此时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完成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四: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写清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语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安排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加深理解。

环节五:夯实基础,布置作业

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将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两个小作业:

背诵课文。

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50字)

板书设计(略)

29、五年级上册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这篇课文简洁易懂,在教学中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体会父母的爱。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含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学生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题目,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学生能够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通过课前预习也能够知道,这两个词语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我会指名学生回答,最后进行总结: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就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深入研读环节。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我会让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母亲所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找目前的动作和神态。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接着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能够说出,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2.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学生也会从语言、动作和神态三个方面找出父亲的态度。然后,我会提问,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总结出,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

3.最后,我会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深入研读环节,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分享一下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你如何体会到父母的爱。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手法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不少于200字。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板书(略)

30、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如何使推荐的人物形象更吸引别人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题,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范例,引领学生边听边思,自我总结。例如,在集体交流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时,我抛出了一个话题经过几位同学的介绍,老师更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了,话语一出,就吸引了学生极大的注意,为什么同学的发言能让老师更喜欢孙悟空呢?孩子们都在努力地思考问题,几经思考,他们就会领悟出只有将人物的特点说得清楚,说得具体,才会让别人听得明白,产生喜欢的情感。随即,我又趁热打铁,抛出了老师喜欢孙悟空的原因,学生在倾听和思考中进一步明确我们喜欢人物,并不只是喜欢这个人物的优点,还要包容他的缺点。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基础上的体验才是最深入人心的、最有价值的。

31、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二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一、研读课题,自然带入

1.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2.学生齐读课题,结合所学谈谈自己见过怎样的四季之美。

3.导入:我们知道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研读课题,抓住关键词分析,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的题目中的哪个词值得我们探究?

预设:美。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美吧。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课时所学,初步感受作品语言的优美特色,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文本,感悟美

1.抓四季,明顺序,学以致用。

(1)从课题中的四季一词,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

①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②四季一词还暗示了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时间顺序。

(2)过渡:对,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其实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都藏在文章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3)课件依次出示段首句: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引导学生静静地读,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构段方式。(什么季节最美是什么时候。)

①引导学生集体轻读这几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

几个句子都有相同的部分最美。前一个词是表示季节的词,后面都有表示一天中的时间的词。

②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四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交流发现有什么作用。

预设:

都在自然段开头,且是中心句,能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③小结:像这样的既是段首句,又是中心句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总领句(总起句)。很多文章中都有这样的句子,这么多作者喜欢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鲜明。

(4)课件出示:晋朝诗人陶渊明的《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主要运用刚刚学过的写法来说。(春天最美的是水,夏天最美的是峰,秋天最美的是晖,冬天最美的是岭和松。)

②鼓励同学们试试,能不能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换一种说法。

     图片重点从云、萤、鸟、火四种景物上体会四季的情趣。

2.究情趣,悟意境,读中升华。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并且根据自己的读书收获填写手中的阅读卡片。在小组内和同学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2)生读书交流,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情趣?从哪句话、哪个词中体会到了这种情趣?

①抓住天空与云彩的颜色体会这是一种柔和安静之美静态美。(板书:云)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②抓住流萤体会在夏夜里流萤飞舞的美丽情景。(板书:萤)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夏季多雨,引导学生想象:下雨时有什么景观或乐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夏之情趣。(配乐)学生听后自主朗读第2自然段。

③抓住鸟儿体会秋天黄昏时的动态美。(板书:鸟)

引导学生从归鸦和雁群及风响虫鸣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男生读,读出悠闲;女生读,读出和谐;齐读,读出情趣。

④抓住火体会冬天与众不同的闲逸与和谐的情趣。(板书:火)

结合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理解生活中洋溢着暖暖的温馨。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闲适与惬意。

设计意图:从四季和情趣入手,真正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中感悟到文章的语言优美与精妙,教学思路与学习思路清晰明了。

三、深入研读,提炼写法

1.过渡:作者之所以能感受这些情趣,是因为她内心有爱,爱生活、爱自然、爱生命。(板书: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板书,你发现了作者注重对景物哪两方面的描写?(静态和动态)

3.小结:写景的文章,抓住动态景物与静态景物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充满情调而且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使用。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写法,鼓励学以致用,培养读写能力。

设计意图:在体会情趣之后提炼动静结合的写法,更容易让学生自主发现和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有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四、读写结合,升华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

2.教师点拨写作方法:段首句做中心句,采用总分结构,描写一个季节的情趣。最好抓住这个季节的动态与静态进行细致描写。(板书:动静结合)

3.结合课后选做题进行读写训练。

4.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在作者的笔下,春天的柔和,夏夜的迷人,秋日的悠然,冬季的温馨都是那样的细腻真挚。细细品味,这份溢于言表的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感染了你,感动了我。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去享受自然的馈赠,享受生活的情趣吧!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练笔,既是对情感的陶冶,更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

板书设计(略)

32、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演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语交际,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指导学生会写演讲稿,并学会一些演讲的技巧,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方设法地从细节入手,给他们指明方向。

2.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种形式。在这情境里,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担负不同的角色。其次,围绕演讲引导学生点评,让他们发现演讲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便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

33、六年级上册4课花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4课花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

2.书写课题:4.花之歌

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 qing )孕育(yn )摇曳( y)馥郁(f)赠予(yǔ)

硕大(shu)琼浆(qi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

(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苍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难字突破法。

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飞奔,词语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

祭献: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过对花的描述,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四、品读句子,展开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放而鼓掌傍晚,太阳就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

师:对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读着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启迪与感悟呢?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也不自卑。

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心的生活。

五、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4.花之歌

教学反思:

1.理解散文诗中的意象,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感悟生活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并生活的珍爱。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含义,感悟道理。比如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就表明作者的态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34、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

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4.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

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

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别枝 惊鹊鸣蝉 说丰年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 茅店 社林 忽见)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五)写作指导

过渡:

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战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配乐)

推荐同学们上台表演。(我们班谁创作现代诗最厉害?有请黄怡昕同学边说边演。

你们想编吗?现在拿起笔来,写下来吧。

提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想到了( ),走着走着,忽然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了《》:

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六)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

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35、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1、学会生字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赞美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古诗课件、背景音乐、诗人简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雨吗?谁来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遮读翘舌音,是遮住、遮盖的意思。

3、默读本诗,给古诗划节奏。

黑 云 / 翻 墨 / 未 遮 山 , 白 雨 / 跳 珠 / 乱 入 船 . 卷 地 风 来 / 忽 / 吹 散 , 望 湖 楼 下 / 水 / 如 天 .

4、解释诗中词语。

5、教师范读,强调注意停顿。

6、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三、精读课文,理解诗意。 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学习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6、学习第二句 (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

(6)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7、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 (1)学生自学

(2)提问考察 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

(3)让学生说说三、四句诗的诗意。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四、感受诗意境美:(品 诗) ①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场雨的过程) ②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 ③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⑤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这里可加唱诗歌。五、背诵古诗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各种形式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小结 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陶醉了) 七、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 墨水

白雨 跳珠

大风 忽 吹散 去得快

湖水 水 如天 奇(景象)碳解更返社残釉

36、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月光曲》。具体程序如下: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本组教材是以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和教材的,《月光曲》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德国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作者借这个优美感人的故事,既体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怜悯和热爱,又体现了他富厚的想象力和杰出才气。课文语言优美、情感富厚、意境优雅,相宜有情感的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质料。依照本课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环境,我确定了以下的讲授目的:

  1、学会茵、蜡、陌等生字

  正确读准谱写、幽静、入场券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3、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为:

  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难点为:贝多芬喜遇知音,寄情乐曲,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感基础。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教具准备为课件。

  二、以学定教,说教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以读代讲,读中求悟,悟后品读的教学方法。

  三、因人而异,选学法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四、人文统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伊始播放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同时出示贝多芬的照片。引出贝多芬。进而,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贝多芬。然后总结: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穷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课件出示)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一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重点指导券的读音和蜡烛中蜡的写法。

  (三)、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通读文章,小组讨论文章的大意。初步感受贝多芬对贫苦劳动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读中求悟,悟后品读,解决问题

  1、引出问题:同学们,音乐的旋律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的,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使得心情平静的贝多芬弹了一首又一首呢?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拿起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

  2、围绕第三自然段来讲解。

  就是兄妹俩的谈话,我会这样引导: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有句俗语叫弹琴知音,谈话知心那么贝多芬从这段话里听出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并写上批注。

  学生可能会体会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引导学生体会盲姑娘热爱音乐。我会抓住那有多好啊这五个字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可能会体会出家境贫寒,此时,抓住两个太子品读家境贫寒,并从课文中找出其他表现家境贫寒的句子,进行品读感悟。

  听到这里贝多芬听出了盲姑娘虽然双目失明,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向往和热爱,他的心被这穷兄妹俩触动了!(同时板书触动)

  学生还可能体会出妹妹的懂事、善解人意。然后我会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盲姑娘的话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对,穷哥哥爱妹妹,盲姑娘又是多么体谅哥哥,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也同贝多芬一样被深深感动了,(板书感动)。

  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地读读兄妹俩的对话。

  究竟是什么又一次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又弹一首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3、出示语段二: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从这段话中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盲姑娘激动、难以置信的心情以及什么叫知音,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悟朗读,我重点指导两个您的读法,第一个您表示猜测声音要拉长,第二个您表示肯定,要读出激动、肯定的语气。一曲弹完盲姑娘万分激动地说

  一曲弹完盲姑娘热情飞扬地说

  一曲弹完盲姑娘喜出望外地说

  让学生深情的、反复的读这一句话。

  有句话叫知音难求,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却遇到了懂得他音乐、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尝不是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呢?他怎能不又一次被深深打动呢?(同时板书打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让学生再一次感情朗读。

  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要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盲姑娘的回答。

  贝多芬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学生接着一齐读第八自然段。

  月光普照大地,沐浴一切,却照不进盲姑娘的心田,盲姑娘爱贝多芬的音乐,懂得他的音乐中的情感,却很难欣赏到他的演奏。面对这知音,面对这如水的月光。此情此景触动了贝多芬的情思,触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这情思、这灵感、这激情由指端流露到琴键上。

  让我们一起来听,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读。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此时,贝多芬究竟在想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体会贝多芬的想法。

  (五)、展开联想,学习写法。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英华的表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开导性。我的板书以贝多芬的情绪变革为主线,表现了大音乐家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37、六年级上册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组成。今天我上的就是第二篇文言文《书戴嵩画牛》,《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內容。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此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凝练隽永,寓意深刻。学生在理解文意,读懂文本,揭示道理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复述的能力,能讲述故事大概内容,但是如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展开合理想象,深入情境,让故事内容更丰富,更生动,依旧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单元目标、教材内容及学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文章大意。写好轴。曝两个生字。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明白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我将教学目标的2,3点定位本堂课的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感悟法、点拨引领法、诵读体悟法。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

四 说教学过程

1、解题,知背景

简要介绍戴嵩,引出课题。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指名读题,相机引导理解书即是写,从而明白课题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2、通读,知文意

这一板块我分两个小环节进行推进。

板块一:通读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文本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通读两遍。再指名学生读文,相机正音。教师范读,生根据范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板块二:知文意,梳脉络

首先让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自由读一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其次,反馈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全班交流讨论,根据班级学情我预设的句子是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借助图片帮助理解这句话。

最后,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主要人物,事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在这过程中,我相机指导了生字曝的书写,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最后四笔是点,提,撇,点,不要写成水。

趣读,品人物

以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处士?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让学生体会杜处士的知错就改,体会牧童的观察仔细,把发现送入句子中读一读。接着我抓住了:拊掌大笑指导学生读文。同时思考,笑而然之,和拊掌大笑是否可以调换一下,最后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想象,讲故事

先让学生说说讲故事要注意是什么?师补充想象。生自由练习讲故事,再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指导生点评表演。

38、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学习协商解决意见有分歧的事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具体任务是就课本提供的两件事例来讨论解决的办法。

我认为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所任角色的意见,有理有据,比较成功。

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对真正锻炼口语交际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今后,我要切实从课堂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随机处理,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39、六年级上册21课三黑和土地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1课三黑和土地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三、说教法

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B.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五、说板书设计

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40、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41、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书湖阴先生壁》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前两行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行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院内洁净雅致、花木成畦,院外绿水青山,让学生在诗句中品味诗画意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享受田园生活愉悦的心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4.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1.体会诗人借景抒发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1、谈话导入(由熟知的古诗词引入,切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画生字)

2.点名试读,生评价,(师相机指导畦、闼正音。)

随文识字教学。师范读,引导学生采用多形式朗读,体现古诗节奏与韵律美,实现整体感悟。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回顾古诗词内容学习的方法,做好教学先导。

采用边读边圈画出诗画所描述景物,想象画面。让学生进去情景之中,适时地提问让学生将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去理解院落之美,湖阴先生勤劳,热爱生活高雅的生活情趣。(指导朗读)

(四)赏析写法。修辞手法运用及好处,回顾旧知,积累古诗词。由课堂走向课外,再回到课内。加强理解与记忆。

五、总结收获。立足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

六、作业布置。(趣味赏析。欣赏古诗新唱,体会诗词趣味。为作业布置做铺垫)

(作业布置具有灵活延伸性、发散性,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拓展新思维空间,立足古诗由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学科综合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2、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江南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江南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透过《江南春》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古诗抓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让学生由景物来感受自然之美,有景入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中,诗人由景物来表现自然地美,又由景入情,流露出为国担忧的淡淡哀愁。这种感受学生不太容易体会到,因为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看完图片的感受,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

2.引入主题。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图。(激发兴趣)

(二)知识讲解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圈画景物,明意悟情。

(1)学习前两句诗赏今。

①圈出诗句中描写的是景物,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 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 触觉风

③再读诗句,说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想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江南春天?

课件展示:我仿佛看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听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闻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花红柳绿、莺歌燕语、鸟语花香、充满生机)

你在这样的春景中心情是怎么样的?作者和你的心情是否一样呢?

(愉悦、轻松、快乐

(2)学习后两句诗怀古。

自读后两句诗,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你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学生展示收集的背景资料。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诗句中的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伤感、担忧?

(四百八十寺、烟雨中)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理解诗意: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此时作者心里会想写什么?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三)课堂巩固练习

5.带着感情,吟出诗韵。

看着花红柳绿感受着鸟语花香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看着江南山村喜爱美景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忧心忡忡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关心国事的杜牧想:

齐背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小结

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的向我们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了这首诗,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那么就让我们伴着《江南好》这首曲子,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为这首诗配上一幅你心中的江南春景图吧!

43、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一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一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44、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在本次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我听了3节课,每位教师都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展现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因为同在五年级,所以我黄浩老师所授《桥》印象特别深,下面我就对这一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这篇课文语言简练,结构简短,这节课说课老师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议一议等语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老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优秀品质和人格力量。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的特别好:

1.抓住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在教学时,说课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同时说课老师还注意到了修辞方法的指导,环境渲染写作方法的介绍,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2.设置矛盾,老汉的大山形象品读到位。如: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说一说,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3.感受人们的哀思与崇敬,理解生命桥。说课老师在课堂结尾设置问题: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并拓展延伸了解了新时代的像老汉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从而深化了主题。

45、青山不老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青山不老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虽然有些老师对这些观点颇有异议,但是不懂不承认一个事实反思是一个老师教学进步的重要渠道。

回顾今天的课堂有喜、有忧、有笑、有累,亦有花、有果,还有一笔难得的经历财富。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放在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的位置,编者意在通过这一片课文来检查本单元的学习效果,提升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在授课之前,我根据文章特点,尽可能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

一、从连接语入手,带着问题自习

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连接语是有目的的,意在引导学生能自行地抓住连接语,自主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连接语中找到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画出相关句子,写批准。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反复阅读,读懂了文本。以后遇到略读课文时,学生也可以沿用这种方法自学。

二、抓住重点句子,次次研读,层层挖进

高年级文章篇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只有一棵树而忽略整片森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略。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形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打,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了八名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它不再只是数字说明的问题,环境恶劣、参与绿化人员的势单力薄的反衬,更能让人体会到老人的了不起。

从这个教学处理策略,让我明白:文段之间他们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能通过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便能把有效信息整合,在沙子中间掏出我们需要的金子,优化教学。

三、尊重个体差异,课堂上多一分钟等待。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在语文学习中也表现为不同的潜能。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存在着个体差异。意识到这些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放在语文学习较弱的学生身上。课堂需要我们多一分钟的等待,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尊重,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表现。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耐性地多一分钟等待,等待他们的思考,不要把课堂全力集中在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学生身上;多一分钟的等待,给他们不完善的回答以启发、指导,让他们能求得更好;多一分钟的等待,给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做课堂真正的参与者。

学生自学部分,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学生只有在文本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才能真正融入课堂中,不做听众,做积极的参与者。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经历由少知到多知真学的过程,。

四、阅读指导贯穿全课,方法总结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课文只是个例子,通过例子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能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阅读指导贯穿全文,在学生阅读开始前指导他们回顾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尝试用上方法阅读文章。阅读过程中,点拨他们认识新的阅读方法,即将下课时,引导他们对小结新的阅读方法。在这堂课上,李俊龙总结出了:可以结合文章的说明方法理解文意;刘焌林提到了:独立思考讨论汇报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将为学生将来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五、重视课堂生成资源

上课前我们可以有千万个预设,让教案熟悉于胸,但是真正开始上课时,我们就不能全盘按照剧本走,必须根据学情,根据课堂生成资源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在这堂课中,钟梓元回答提到了我们要秉承老人的精神,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提问:我们要秉承老人什么精神?老人还有什么愿望呢?接下来理解文章的难点青山不老就如破竹,一顺到底。

课堂的生成资源是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火花,是课堂的智慧,如果老师能抓住它,我们就能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课堂的高潮。

六、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示弱有时也是一种智慧,教师示弱能成就学生。今天上课伊始,我实话实说:昨晚帮年轻老师改演讲稿,凌晨两点才睡觉。没有好好备好课,请同学们多多支持、帮助我。这时不少同学使出了浑身解数,要帮我度过难关,这一举措已经调到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是本人教《青山不老》一课的反思,坚持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手机扫码阅读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