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洞庭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洞庭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新月形如弯弓。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发明: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2.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科学技术空前发展,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古代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一一变成了现实。如今,人们上天入地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联系全文想一一想: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蟋蟀精心选择住址,把巢穴选在向阳的地方,门口有草丛掩盖;巢六是它一一点儿一一点儿挖掘的,没有半点儿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还会随着天气和身体变化不断地改进巢穴。可见,蟋蟀对自己的巢穴要求多么高,不像其他昆虫那样随便找个巢穴就住下来。
2.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阳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优良,可见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虽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体建成的,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和后腿,这与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块、推土、铺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一个伟大的工程。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2.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2.讨论: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公鹅?这是一只神气活现、胆大妄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耀武扬威、趾高气扬的鹅。
3.作者仅仅是对鹅的态度转变了吗?不,对牛的态度也转变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
4.我为什么怕鹅,而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之所以怕鹅,是因为我很相信大家的话,即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我没有去思考;金奎叔不相信大家的话,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正确地看待问题。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2.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4.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因为王戎根据道边多子折枝事先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启示: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纪昌学射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纪昌学射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练眼力与学射箭有什么关系呢?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2.《纪昌学射》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从另一角度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也非常重要。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诗意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诗意理解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1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l.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文章主要讲述了牛郎从小生活孤苦,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结婚的故事。
2.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答:牛郎每天放牛,和老牛很亲密,他把老牛照看得很细致、周到,还会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老牛也好像全了解牛郎的话。牛郎被哥嫂赶出家后,就和老牛相依为命。
3.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答:牛郎和织女是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的。织女与其他仙女偷偷下凡,来到湖里洗澡。牛郎按老牛的指示来到湖边,拿走了织女的衣服,等织女上岸,借机认识了织女。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2.文章的开头就说这是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认为该个故事的哪些地方最动人?
我认为最动人的地方是海力布为了说服乡亲们搬家,自已说出真相,变成石头。他知道自己告诉别人鸟的话后,就会变成石头,可是为了救乡亲们,他选择牺牲自己。他的行为太伟大了,非常动人。
3.从海力布得知可怕的消息后的表现,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从得知可怕消息后白海力布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看出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心里有别人的人。
4.海力布明明知道,如果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会变成石头,为什么他还要说?
因为海力布不仅平时热心地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替他人着想,更令人钦佩的是,在乡亲们遇到灾难的时候,他只有把事情说清楚,大家才会相信,只有牺牲自己,才能换来乡亲们的平安,所以他尽管知道说出来会变成石头还是说了,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鉴 赏: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问题归纳:
1.《己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怎样理解《已亥杂诗》中的风雷万马齐暗两个词语?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问题归纳:
1.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示儿》《题临安邸》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处?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同。《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题:
《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注解]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鉴 赏: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鉴 赏: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问题归纳
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3.九州生气是怎样的?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 ,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示儿》知识点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 赏:
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大的特点?
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看似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
作者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和人的生活三个方面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4.课文说明了太阳的哪些特点?都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课文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①远: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两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②大: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了太阳很大这一特点
③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热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小岛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小岛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将军上小岛发现菜地,与战士们共享青菜的事情。
2.这个小岛有什么特点?
这个小岛的环境很艰苦。(1)小。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2)环境非常恶劣。树少,草少,土也很少。(3)很热。最凉快的时候,是二三十摄氏度。
3.为什么战士们要在小岛上种菜昵?
(1)上岛后没有蔬菜吃,有的战士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
(2)蔬菜运输困难,运往岛上的途中就要烂掉一大半。
4.战士们是怎样在小岛上种菜的?
(1)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2)菜种是战士们从老家带来的。
(3)为了防晒和防盐,战士们用油布棚将菜地遮挡起来,并把菜地放在了小岛的南面。
5.从 13-18 自然段的对话描写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将军?
从将军与秘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将军能与战士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从与队长和战士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将军平易近人,很民主,不硬性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6.从战士们把菜地拼成中国地图,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能体会到战士们心中有祖国,热爱祖国。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守卫祖国的疆土,他们深深的爱国情怀可敬可叹!
7.将军的军礼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将军行军礼,表达了他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敬意,对战士的感激。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2.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3.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能感受到什么?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阙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课文主题: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课文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忆读书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忆读书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文中表明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表明顺序的词语有:七岁时十二三岁时1980年。
3.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4.结合冰心老人的选择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
2.归鸦为什么用点点?大雁为什么用成群结队?虫鸣为什么用听?
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
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这样写比较真实可感。这是视觉描写。
夜幕降临后,看不到虫子,但是可以听到叫声,这是听觉描写,这样写符合常理。
3.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对冬天早晨的赞美?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既写出了冬天早晨的三种情况下的不同美景,又点出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1.《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德d(美德、德行、品德)
鹊qu(喜鹊、鹊桥、声名鹊起)
蝉chn(蝉联、金蝉、蝉蜕)
2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之诗文翻译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之诗文翻译
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2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0、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德、渚,理解诗文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感受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入
1.谈话导入:分享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进而引入课题《宿建德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渚)、明确朗读节奏
2.解诗题:《宿建德江》以舟泊暮宿在建德江。
3.学生自读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渚是什么意思?(水中小块陆地)
3.愁新是什么意思?(为思乡而忧思不堪的心愁)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情景吗?(充满诗意,日暮时分,行走了一天的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岸边。)
5.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忧愁、情绪低落)
6.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7.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意境深远)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天地广袤,夜色宁静,一轮明月把天和树,还有水连接在了一体,漂泊的游子只有明月的陪伴,明月来慰藉。)
3.你们这样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孟浩然,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
八、作业
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九、板书设计
3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s建jin德d江jiānɡ
【唐tnɡ】 孟mnɡ浩ho然rn
移y舟zhōu泊b烟yān渚zhǔ,
日r暮m客k愁chu新xīn。
野yě旷kunɡ天tiān低dī树sh,
江jiānɡ清qīnɡ月yu近jn人rn。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①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②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的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树,此境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亦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整首诗于轻淡处着笔,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故宫博物院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故宫博物院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
(1)规模宏大壮丽
(2)建筑精美
(3)布局统一
3.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4.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1)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2)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3)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5.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6.本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不难看出作者对故宫倾注了很深的感情,那就是爱和赞颂。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示例: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我们要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文明游览。
7.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约写出了两米是朱漆方台的大致高度,符合实际,去掉就不准确了。
8.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5、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灯光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怎么会想起这件往事的?
答:课文主要写了这样一件事: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看到这种情景,作者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种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勾起他对往日艰苦环境的回忆。由天安门的灯光想起了一个有关灯光的真实事情。
2、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与开头照应。这样写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含义深刻。
3、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引起了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正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促使郝副营长在战斗中不顾自身安危,点燃了那本书,用微弱的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4、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些什么?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在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千万盏灯引起的。作者看到灯光,勾起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的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读书,发出的自言自语。他当时可能会想在灯下读书多好哇,多明亮啊!第三次出现,是在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所说的充满深情的话语中。郝副营长看着书上的插图,可能会想到:等革命胜利了,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有明亮的教室,孩子们可以专心地认真地去学习。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为什么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通过自己的劳动,土地变得平整、松散,在三黑看来简直是一张软床,为麦籽儿准备这么好的床,是幸福的,而三黑以前不曾拥有自己的土地,虽辛勤劳作却不曾拥有这份幸福,所以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3.诗歌展现了哪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小标题。
诗歌展现了四幅画面。小标题:(1)喜获土地;(2)劳动场景;(3)所见所闻;(4)未来畅想。
4.第一至三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营造了极强的画面感:农民有了土地像旱天的鹅见了水,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还恨不得尝一尝泥土的味道,变成种子在土里面躺一躺。农民对土地的珍视与热爱之情立刻由抽象变得具体可感。
5.诗中的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三黑是一个翻身后的农民,面对着获得的土地,他内心充满了热爱。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是他生活的希望所在,在三黑眼中土地是最宝贵的东西。所以他是那样细心地热情地侍弄土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着无限爱意。
该这篇课文后我认识到土地对于人们的重要作用,土地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源,甚至给予人们无穷的精神力量,人们对土地充满了深切的情感。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2.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
本文不仅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2.课文围绕闰土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3.我与闰土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生活环境不同: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
②阶层不同: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
③见闻不同:闰土见多识广,我却孤陋寡闻。
虽然生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但我们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多么难得啊!
4.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闰土怎样的特点?
①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②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
5.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9、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走,跑的意思。
40、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4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重难点探究:
1.《石灰吟》这首诗是抓住石灰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
这首诗抓住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来写的。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更突出石灰不怕击打。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粉,全不怕突出石灰甘愿经受磨炼,奉献自己的品质。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