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练一练6

学习分享 2023-09-07 09:30:05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练一练6

1、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练一练6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练一练6

第1个盘子:1

第2个盘子:3

第3个盘子:5

第4个盘子:7

每次多2个

2、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一) 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年级加与减(一)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

与减(一)》。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把小学数学分为二个学段,本册教材属于第一学段,这一

学段是第二学段学习的基础,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1.经历数与代数抽象、运算过程;体会数与运算的意义;掌握必

要的运算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掌握测量、识图、画图的技巧

3. 理解常见的量

数学思考:1. 在探索排列和组合的过程中,形成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2.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1.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能力,即:发展四能。

情感态度:1. 具有好奇心,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积极评价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研读第一学段目标,确定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1.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了解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

2.会比较20内数的大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钟表(整时、半时)。

空间与图形

1.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图形。

2.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统计与概率

能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综合与实践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依据这两层目标,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我确定本单元的

重点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感受算法的多

样化。

3、能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练一练5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练一练5

兔子:3+2=5

萝卜:1+2=3

4、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练一练2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练一练2

1+4=5

2+3=5

5、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1.说一说,填一天。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1.说一说,填一天。

2+3=5

2+2=4

3+2=5

6、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试一试 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试一试 一共有多少?

3+1=4

2+1=3

7、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 2.画一画,算一算。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 2.画一画,算一算。

图1:5-2=3

图2:5-1=4

5-2=3

5-3=2

5-4=1

图3:4-1=3

4-2=2

4-3=1

8、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 试一试 还剩下多少?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 试一试 还剩下多少?

盘子里有4个苹果,小刺猬拿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

4-1=3

书桌上有3本书,爸爸拿走了2本书,还剩下几本书?

3-2=1

9、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1)看一看,把附页的图剪下来分一分。(2)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1)看一看,把附页的图剪下来分一分。

(2)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①按颜色分:黄色、蓝色、绿色

②按形状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10、二年级数学上册(1)一共有多少只鸟?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儿童乐园练一练及答案

一共有多少只鸟?

加法算式:3+3+3+3=12(只)

乘法算式:3x4=12(只)

11、二年级数学上册8.(1)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 (2)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习题及答案

8.(1)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

124=3

答: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3倍。

(2)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45=20

答:笔筒里有20支铅笔。

(3)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4+12+20=36(支)

答:这三种笔一共有36支。

12、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进位加》练习题及答案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7=72(名)

答: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72名学生。

1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练习题及答案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2=67(人)

答: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37名学生。

14、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 练一练 1.(1)买1个奶油面包和1个巧克力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2)1个巧克力面包比1个火腿面包贵多少元?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 练一练 1.


(1)买1个奶油面包和1个巧克力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14+2+5

=7+5

=12(元)

(2)1个巧克力面包比1个火腿面包贵多少元?

5-123

=5-4

=1(元)

15、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练一练 4. 哪两个数相加最接近500 ? 哪三个数相加最接近800 ?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练一练 4.

哪两个数相加最接近500 ?

220+290=510


哪三个数相加最接近800 ?

196+385+210=791

16、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03+109+98

=212+98

=310(本)


答:四年级一共捐书310本。

17、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二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 3.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实际看一看,连一连。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二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

3.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实际看一看,连一连。

18、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 813 -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

813 -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813- 689求的是郑州到洛阳之间的里程。

解决根据里程表提出的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观察,再列式计算。

19、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689一146=543 (千米)

答:保定到郑州有543千米。

20、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 (1)水上天地比冒险乐园少售出多少张票? (2)冒险乐园和卡通世界一共售出多少张票?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

(1)水上天地比冒险乐园少售出多少张票?

290+315-475=605-475=130(张)


(2)冒险乐园和卡通世界一共售出多少张票?

290+315+395=605+395=1000(张)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冒险乐园比卡通世界多出售多少张票?

290+315-395=605-395=210(张)

21、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 1.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1)淘气两次跳绳,一共跳了多少个? (2)笑笑踢毽子,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个?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

1.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1)淘气两次跳绳,一共跳了多少个?

75-23=52 (个)

52+75=127 (个)

答:一共跳了127个。

(2)笑笑踢毽子,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个?

125-35=90 (个)

90+125=215 (个)

答:两次-共踢了215个。

22、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运白菜 练一练 4.卖气球。 (1)红气球上午卖出395个,下午卖出315个,还剩多少个? (2) 蓝气球上午卖出255个,下午卖出340个,还剩205个。原来有多少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运白菜 练一练

4.卖气球。

(1)红气球上午卖出395个,下午卖出315个,还剩多少个?

1000-395-315

=605-315

290(个)

1000-(395+315)

=1000-710

=290(个)

答:还剩290个。


(2) 蓝气球上午卖出255个,下午卖出340个,还剩205个。原来有多少个?

255+340+205 =800 (个)

答:原来有800个。

2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运白菜 练一练 1. (1)李阿姨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2)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用连减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运白菜 练一练 1.

(1)李阿姨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200-78-35=87(元)


(2)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用连减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爸爸买了一件. 上衣、一条裤子,给了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200-78-75

=122-75

=47(元)

200-(78+75)

=200-153

=47 (元)

24、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 7.下面是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 沿线主要车站的火车里程表。 (1)在图中画一画,再填一填。 (2)1142-820表示的是哪两站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

7.下面是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 沿线主要车站的火车里程表。

(1)在图中画一画,再填一填。

820-694=126(千米)

978--820=158(千米)

1142-978=164(千米)



(2)1142-820表示的是哪两站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答:那曲到拉萨之间的里程。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安多到当雄之间的里程是多少?

978-694=284(千米)

25、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 7.(1)买4箱苹果和6箱梨,分别需要多少元? (2)幼儿园买了3箱苹果和3箱梨,一共需要多少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

7.(1)买4箱苹果和6箱梨,分别需要多少元?

苹果:17X4=68(元)

梨:15X6=90(元)

(2)幼儿园买了3箱苹果和3箱梨,一共需要多少元?

17X3=51(元)

15X3=45(元)

51+45=96(元)

或:

17+15=32(元)

32X3=96(元)

26、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丰收了》 (1)奇思用6天看完这本书,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笑笑已经看了80页,剩下的要在5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3)再想一个生活中用(180-80)+5解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丰收了》

(1)奇思用6天看完这本书,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806=30(页)


(2)笑笑已经看了80页,剩下的要在5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180-80)5=20(页)


(3)再想一个生活中用(180-80)+5解决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说。


小红带了180元,买书包用去了80元,剩下的钱正好买5支钢笔,一支钢笔多少元?

27、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巩固应用 12.下面是李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收车时汽车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从表格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 (2)算一算李叔叔每天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巩固应用

12.下面是李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收车时汽车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从表格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


(2)算一算李叔叔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

周一:360-187=173(千米)

周二:525-360=165(干米)

周三:640-525=115(千米)

周四:730-640=90(干米)

周五:905-730=175(干米)

90km115km165km173km175km

答: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星期四最少。

28、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巩固应用 10.(1)笑笑上学有( )条路线,走哪条路线近?在图中标出来。 (2)妙想列出了一个算式180+305一405,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巩固应用

10.(1)笑笑上学有( )条路线,走哪条路线近?在图中标出来。


笑笑上学有2条路线

205+305+445=955(米)

405+180+305=890(米)

955米890米

答:走经过妙想家和医院去学校的路近。


(2)妙想列出了一个算式180+305一405,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解决的是:妙想自己家出发去学校比去笑笑家远几米?

29、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巩固应用 8.幼儿园分月饼。 (1)一共有多少块月饼? (2)把这些月饼平均分给3个班的小朋友,每个班可以分到多少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巩固应用

8.幼儿园分月饼。

(1)一共有多少块月饼?

8x7+7=63(块)

(2)把这些月饼平均分给3个班的小朋友,每个班可以分到多少块?

633=21(块)

30、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 (1)每棵柏树多少元? (2)一棵松树与一棵柳树比,哪个贵,贵多少元? (3)三(1)班用全班同学捐的100元买了6棵柏树,还剩多少元?剩下的钱正好买了4棵杨树,每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

(1)每棵柏树多少元?

363=12(元)

(2)一棵松树与一棵柳树比,哪个贵,贵多少元?

松树:404=10(元)

10-8=2(元)

(3)三(1)班用全班同学捐的100元买了6棵柏树,还剩多少元?剩下的钱正好买了4棵杨树,每棵杨树多少元?

63=2(捆)

2x36=72(元)

100-72=28(元)

284=7(元)

3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矿泉水》 (1)每本书4元,估一估,500元够买5包书吗? (2)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矿泉水》

(1)每本书4元,估一估,500元够买5包书吗?

24X4比100小,100X5=500,500元够了。

(2)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

24X4X5

=96X5

=480(元)

答:一共需要480元。

32、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去奶奶家》 4.张叔叔家住北京,春节乘火车回青岛老家,途经天津、济南,最后到达青岛。 (1)天津到济南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 (2)北京到青岛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去奶奶家》

4.张叔叔家住北京,春节乘火车回青岛老家,途经天津、济南,最后到达青岛。

(1)天津到济南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


426-122=304(千米)

答:天津到济南的路程是304千米。


(2)北京到青岛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426+393=819(千米)

答:北京到青岛的路程是819千米。


(3) 火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时行驶152千米,3时大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152X3=456(千米)

答:大约行驶到刚过济南的位置。

3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12. (1)奇思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奇思7分能打完吗? (3)妙想每分比奇思多打6个字,她7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12.

(1)奇思5分能打多少个字?

41X5=205(个)

答:奇思5分能打205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奇思7分能打完吗?

41X7=287(个)

287325

答:奇思7分不能打完。

(3)妙想每分比奇思多打6个字,她7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41+6)X7=329(个)

329325

答:妙想7分能打完这篇稿件。

34、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4. (1)一包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多少元? (2)一袋果冻比一盒薯片贵多少元? (3)奇思想买一袋面包和一袋果冻,他只有8元,够吗? (4)妙想有5元,可以买哪两种食物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4.(1)一包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多少元?

3.80+2.50=6.30(元)

答:一包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6.30元。


(2)一袋果冻比一盒薯片贵多少元?

6.50-4.80=1.70(元)

答:一袋果冻比一盒薯片贵1.70元。


(3)奇思想买一袋面包和一袋果冻,他只有8元,够吗?

1.20+6.50=7.70元

87.70

答:够。


(4)妙想有5元,可以买哪两种食物?请给出两种买法。

买法1:第一种食物价格 饼干3.80元 第二种食物价格 虾条0.80元 合计:3.80+0.8=4.60元 剩余钱数:5-4.6=0.4(元)

买法2:第一种食物价格 瓜子2.50元 第二种食物价格 面包1.20合计:2.50+1.20=3.70元 剩余钱数:5-3.7=1.3(元)

35、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练一练 1. (1)奇思想买这两本书,35元够吗? (2)算一算,实际需要多少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练一练 1.

(1)奇思想买这两本书,35元够吗?

21+14=35

21.80+14.5035

答:35元不够。


(2)算一算,实际需要多少元?

21.80+14.50=36.30(元)

答:实际需要36.30元。

36、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3.王奶奶想靠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鸡圈。 (1)可以怎样围?画一画。 (2)分别算出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3.王奶奶想靠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鸡圈。

(1)可以怎样围?画一画。



(2)分别算出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3+5+3=11(米)

5+3+5=13(米)

至少需要篱笆11米。

至少需要篱笆13米。

37、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数与代数》 17.笑笑的一天。 (1)笑笑写作业用了( )分。 (2)下面这些时刻笑笑在做什么?连一连。 (3)笑笑从16:10开始读书,读了40分,几时几分结束?填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数与代数》

17.笑笑的一天。

(1)笑笑写作业用了( )分。

9:30-9:00=30(分)

(2)下面这些时刻笑笑在做什么?连一连。


(3)笑笑从16:10开始读书,读了40分,几时几分结束?填一填。

16:10+40分=16:50

38、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打扫卫生》 6.(1)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千克? (2)奇思买这些苹果共花去6.12元,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打扫卫生》

6.(1)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千克?

1.26+6=0.21(千克)

答:平均每个苹果0.75千克。

(2)奇思买这些苹果共花去6.12元,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元?

6.12+6=1.02(千克)

答:平均每个苹果1.02元。

39、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和平移(一)》 把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折一折,填一填。 轴对称图形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和平移(一)》

把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折一折,填一填。

轴对称图形有:①②④⑤⑦⑧

40、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 6.欣赏与设计。 (1)下面是几名同学设计的班徽,说一说每幅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

6.欣赏与设计。

(1)下面是几名同学设计的班徽,说一说每幅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41、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二)》 练一练 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二)》

练一练

2.

10cm=1dm

1cm是1dm的1/10

3cm是1dm的3/10

1元=10角

1角是1元的1/10

7角是1元的7/10

42、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一)》 2.选一选,在□里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一)》

2.选一选,在□里画。

4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4.(1)长是宽的几分之几? (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4.(1)长是宽的几分之几?

240120=2

(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20240=1/2

4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生字组词:

郎:货郎 新郎 令郎 儿郎 郎才女貌

爹:爹娘 爹妈 爹爹 老爹

嫂:嫂子 大嫂 表嫂 军嫂 月嫂

辆:车辆 一辆车

歹:歹人 歹徒 歹意 不知好歹 为非作歹

罕:稀罕 罕见 罕闻 纳罕 人迹罕至

纱:纱衣 纺纱 纱布 纱巾 棉纱 纱裙

妻:夫妻 妻子 妻儿 娶妻 妻离子散

趟:赶趟 走一趟 两趟桌子

托:茶托 托付 托管 衬托 寄托

泳:游泳 泳坛 泳池 仰泳 蛙泳 泳装

婚:结婚 订婚 婚约 婚礼 婚姻 求婚

辈:长辈 前辈 辈分 一辈子 人才辈出

挨:挨近 挨边 挨着 挨家挨户

词语解释:

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筛:把东西放在萝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一五一十: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成家立业: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造句: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乐园。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45、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自然段):介绍牛郎身世。

第二部分(5-8自然段):分家,得到老牛和破车。

第三部分(9-13自然段):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第四部分(14--21自然段):认识织女,结为夫妻。

46、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非常讨厌牛郎,想办法让牛郎离开家。

2.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反问句写出牛郎认真照顾牛的原因,也看出牛和牛郎都非常的勤劳。

3.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彷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说明老牛帮助牛郎娶上媳妇后的快乐、高兴。

47、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评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评课稿教学反思

《浪淘沙》是六年级上册统编教材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本课教学,结合单元要求,紧扣兴发教学理念,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反复朗读,感知诗词大意。

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理解诗歌意蕴。

3.在拓展学习中感受诗人积极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实践探索,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关于兴发教学在古诗课中的应用与落实,笔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结合本课教学,围绕兴发教学理念,作以下解析与反思:

一、自然生命的兴起:优雅的身体状态

刘铁芳教授在《培育中国人:儿童教育的审美意蕴及其实现》中谈到,教育就是要引领个体与世界的审美性相遇,唤起个体对世界的亲切感。所以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真正的起兴状态,我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设计:

1.兴于诗

首先从选材上而言,《浪淘沙》这一首诗,诗人本身就是由兴而发:这首诗前两句写实,写诗人所见的黄河的气势磅礴、浪淘风簸,后两句是诗人在所见之后的所想,是诗人在所见之后的兴发。其次,在本课的导入环节,由师生对诗导入,渲染古诗学习的氛围,从而引出古诗中藏着的黄河,引领学生感受到黄河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2.始于自然

在对诗之后,我播放了一个黄河的视频,在与大自然的美好相遇中打开了学生身体的感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黄河的大气磅礴,感受到大自然的器宇轩昂,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黄河的探索欲望与热爱之情,学生的身心达到一个充分兴起的状态:迫切想去听听黄河的涛声,看看黄河的气魄。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浪淘沙》,以开展进一步的学习。

二、理智生命的启发: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个体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兴起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展开理智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往往能让学生更好地向着学习的方向,受到更多的启发,真正做到由兴而发。基于以上的考虑,我着重从立于礼(方法指导),启于智(思维启迪)这两个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1.立于礼

首先是朗读方法的渗透。多读多诵是诗歌教学的基础,在朗读教学时,我着重基于以下两个维度的思考:一是从朗读要求上,由读通读顺到读好读精,所以在形式设计上采取整体读解决生字词再读听范读描红跟读提炼朗读要点读的形式,循序渐进,逐步达到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情感的教学目标。二是在学法指导上,实现由整体到个人的逐步落实,在教学时,先采用齐读,全班跟读的形式,确保大部分学生掌握朗读要点,在此基础上,再指名读,实现由面到点的教学转变。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本课教学时我采取了朗读描红的方法:出示名家高水平朗读,先让学生听范读,感受名家朗读的高明之处,再让学生轻声跟读两遍,再大声跟读,最后自己读,以逐步实现读出节奏与韵律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描红的方法,以便于方法迁移。

其次是理解诗歌意境方法的渗透。理解诗歌意境是高年级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着重向学生渗透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诗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这两种理解诗歌意境的方法。如让学生抓住九曲万里沙感受黄河弯曲、长、沙多的特点,抓住直上引领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又比如我通过出示黄河图片、放黄河咆哮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都是意在让学生掌握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诗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理解诗歌意境这两种方法。

2.启于智

教学时,在读通读好的基础上,我以问促思,引领学生积极的思考。在古诗意境理解时,我先出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诗,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的?进而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升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于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的教学,我也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如(他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诗人刘禹锡他要上到哪里去?他是怎样上的?你从直上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诗人说同到,同是什么意思?同谁一起?)来展开教学,以问促思,层层递进,在思维发散,智力充分调动的同时,以达到理智学习的积极状态。

三、精神生命的托举:超越的精神状态

前面两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实现身心的兴起,理智的启发,已基本达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但是一堂好的兴发课应不止于知识目标的完成,还要引领学生回归生命,对生命进行积极的思考,实现精神上的托举。基于以上目标,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从展于智成于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展于智

在前文的教学中,我已通过以问促思等方式,实现了对学生思维、智力上的启迪。但是启于智还往往不够,还应在启迪的基础上去继续展开,以达到真正的理智学习的状态。所以在原文教学的基础上,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先让学生结合《浪淘沙》猜测诗人性格,再拓展学习诗人的另外两首古诗,让学生再猜诗人的性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诗人作品、性格,反推诗人的经历。最后出示诗人的生平经历,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谈自己的个人感受。这样的教学设计,基于教材,但又超脱于教材,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思考与猜测中升华了个人感受,达到了精神托举的目的。

2.成于乐

成于乐不仅仅是指配乐朗读等教学方式,更多地应该是指向于学生兴发的高潮状态。在本课的结尾,在学生精神状态被顺利启迪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配乐齐读:让我们把对刘禹锡的钦佩之情,融入到这气势雄伟的黄河水中,融入到你们气势恢宏的朗读声里。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因为融入了音乐,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被充分兴发与托举,进而非常顺利、愉悦地进入了这样一个齐读状态,读有所发,读有所感。

当然,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也反思到自己的诸多不足:

1.教师的基本功有待加强。在朗读指导环节,虽然方法与流程设计都非常清晰,但是因为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学生的朗读指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感知浪淘风簸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排比读的这一个环节,我本身的预期是学生一次比一次堵得有气势、有力量,但是因为我自身在导语部分的朗读技巧不够,以至于这个版块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极致。

2.对于兴发教学理念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在教学的设计上,我虽然紧扣兴发教学理念,逐一展开教学设计,看似自然、流畅,但是对于兴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兴发教学的理论学习,多尝试、多运用,以期更大的进步。

手机扫码阅读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 练一练6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