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古诗词大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2、一年级上册项链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项链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第2自然段:写了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场景。
3、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它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吟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就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情,从而能够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规律。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3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小朋友远足前一天激动得睡不着觉,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
第2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期待看到洁白柔软的云朵。
第3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希望天赶快亮。
4、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站坐
行卧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1(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一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9日月明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9日月明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明亮 众多
反义词
明暗 众少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1(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一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画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画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远近 有无 来去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1(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一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明真相还自以为是。
段落大纲: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故事的背景,引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第二部分(第2、3段):小鸟告诉青蛙他来自很远的地方。
第三部分(第4、5段):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第四部分(第6、7段):青蛙不相信天很大,小鸟让青蛙跳出井看一看。
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古诗词大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9、语文二下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古诗大意
语文二下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古诗大意
字词释义:
青天:蓝色的天空。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很多年。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浙江省一带。
黄鹂:鸟,羽毛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翠:青绿色。这里指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的颜色。
古诗词大意: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0、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场景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场景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欢笑欢乐
反义词
方圆小大欢笑抽泣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1、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肥胖耕作耕种辛苦辛劳
反义词
嫩老 忙闲 晴阴暖冷
辛苦轻松 笑盈盈哭啼啼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2、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拍手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拍手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新奇新鲜伙伴同伴
嬉戏玩耍 保护爱护
反义词
新奇平常 伙伴对手 保护破坏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3、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
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
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14、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找到了一块诱人的奶酪,在搬运过程中掉了一点奶酪渣,面对掉下来的奶酪渣,蚂蚁队长很想吃掉,但最终还是自律地送给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蚂蚁队长对搬运粮食的蚂蚁下令不许偷嘴,自己也不例外。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面对一块奶酪渣的诱惑,蚂蚁队长以身作则,遵守纪律,让最小的蚂蚁吃掉了那块奶酪渣。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蚂蚁们干劲更足,终于把奶酪搬回了洞里。
15、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一部分(1-3):写种子被泥土包裹着,想站起来,后来终于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第二部分(4-7):高大的树变成了一辆手推车,终于会跑了。
第三部分(8-9):手推车跑起来感到很吃力,后来被农夫和儿子拆了,做了把椅子。
第四部分(10-12):椅子觉得挺直腰背很吃力,被年轻的农夫拆了,拼成了木地板,他感到很舒服。
16、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水神共工因败给火神祝融后撞断了不周山这根撑天的柱子,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女娲决心修补天和地,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女娲拣来五色石炼成石浆补天,斩下大乌龟的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击杀恶龙,吓退野兽,堵住洪水。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
17、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描写盘古开天辟地及创造万物,赞颂了盘古不怕牺牲、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品格。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沉睡在混沌一片的天地里。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盘古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18、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陀螺》一文作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讲述了作者高洪波在儿时游戏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和秘笈。这篇课文,不仅文笔优美,更是指导孩子成长的法宝。
第一部分(1-3):写冰尜儿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第二部分(4-13):写我用叔叔送我的陀螺取得了胜利,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19、五年级上册松鼠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松鼠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松鼠》一课不同于《太阳》,语言活泼有趣,学生没有接触过,并且课文介绍说明松鼠的信息比较多,要求整理这些信息并分条写下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范例引导,梳理个部分层次,帮助每一位学生逐步达标。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先总说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再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来说明松鼠驯良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20、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1、五年级上册搭石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搭石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溪是乡亲们的必经之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为了通过小溪,人们在小溪里摆放搭石。
第二段(第2自然段):描写老人摆搭石的情景,反映了老人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第四段(第5自然段):赞美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22、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猎人海力布》讲的是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的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本文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充满想象力,且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海力布身上,展现的大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传承此类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流传的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感谢他,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写海力布利用宝石知道了灾难要来的消息。并为了拯救乡亲们牺牲了自己。
第四段(第11自然段):写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23、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第一部分(1-4):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5-37):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的经过,彰显出伟大的母爱。
第三部分(38):如愿以偿,我终于拥有了这本想买书。
24、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部分(第1227):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25、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513):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1423):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2427):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26、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1-3自然段对丁香花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态以及室外三棵白丁香进行了描写,
4-6自然段着力感悟丁香结。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它不但语言优美,而且条理清晰,意蕴丰富。这篇文章共6个自然段,1-3自然段对丁香花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态以及室外三棵白丁香进行了描写,4-6自然段着力感悟丁香结。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丁香的喜爱和赞美,又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丁香象征的愁怨,抒发了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篇进行阅读教学的典范文本。
27、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课文《桥》塑造了一位普通老支书在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故事,从而赞扬了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28、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京剧趣谈》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这篇课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马鞭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原因和使用的妙处;
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由马鞭拓展开来,介绍了其它实在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
29、一年级上册怎么都快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怎么都快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块、捉等12个生字和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会写他、也、地3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准不字的变调。读好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的友情。3.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一个人可以独自玩哪些游戏。
第2小节:写两个人可以合作玩的游戏。
第3小节:写三个人合作玩游戏也很快乐。
第4小节:写许多人合作可以玩各种游戏。
3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3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r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32、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名句赏析: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2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33、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将晓:快要天亮。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泪尽:眼泪流干了。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34、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是什么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这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祖国奇伟壮丽的山河景色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南望表现了遗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
35、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这两句诗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
36、五年级上册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体叙述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阴凉的地方悠然入睡。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37、五年级上册军神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军神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沃、匪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3.找出文中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其心理活动,感受其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理解其被称为军神的原因。4.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再试着以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脉络梳理:
全文共26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写一位伤势很重的病人到沃克医生的诊所求治,沃克医生认定他是军人。
第二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手术前,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
第三部分(第1623自然段):写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却一声不吭,还一直数着手术刀的刀数,沃克医生称赞病人是军神。
第四部分(第2426自然段):写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
38、五年级上册景阳冈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景阳冈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筷、恰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仍决定继续过冈。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本课作为精读课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所以重点讲解打虎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39、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能认识茧栈等14个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联系语境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2. 能梳理出文章的写作线索,通过场景、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说出文章以父爱之舟为题的理由。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日常生活中的父爱。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写求学路上的父爱。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照应开头。
40、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脉络梳理:
全文共3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写我到厂房找母亲要钱,看到母亲的不易,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一顿,又给了我买书的钱。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写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41、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字词辨析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字词辨析
激烈:可以指动作、言论强度大、程度深,也可以指性情、情怀激奋刚烈,如激烈的运动、言辞激烈等。
剧烈:主要指动作强度大,如剧烈疼痛、剧烈的运动等。
猛烈:主要指动作或事物的气势大、力量大、急促,如猛烈的炮火。
保护:侧重于尽心照顾;适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掩护:侧重于采取遮掩的方式使不受损害;常用于军事行动,所掩护的对象多为人或机关,适用范围较小。
42、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字词辨析
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字词辨析
屹立:比喻某事物像山一样高而稳固,它的主体较多,既可以是大山、大树、大建筑等,也可以是民族、国家、城市、某种形象等。
耸立:明显地高于周围的物体,重点在高,高而突出地立着。中性词,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43、三年级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三年级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44、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灰雀》是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的课文,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围绕灰雀讲了一个关于诚实和知错就改的故事。小男孩捉走了一只灰雀,面对列宁的询问,没有勇气承认是他捉走的,不过,他决定把灰雀给放了。列宁在询问中已经猜到是他捉走了灰雀,所以故意强调,让小男孩坚定决心。第二天,男孩果实兑现了承诺,把灰雀放了回来,列宁并没有把事情挑破,因为他知道小男孩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了错误,他的内心是诚实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非常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
第二部分(210):写列宁对男孩循循善诱,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男孩决心改正错误。
第三部分(1113):写第二天,列宁看见了那只灰雀,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45、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这则寓言故事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在故事中,池子嫌河流太累,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那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本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发现人物本质追求上的不同。分角色朗读则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展现对人物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悟人物品质,明白寓意。也在交流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字词方面侧重于学生活动卡,让学生在预习之时主动认识、记忆生字,课堂以小老师领读,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对生字的学习为主,提高学习效率。
46、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教材简说: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小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24):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57):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47、六年级上册匆匆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匆匆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匆匆》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前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融具体的人、事、景物中。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提出问题,春去秋来,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第二部分(24):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部分(5):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
48、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知识点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知识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今存诗歌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主要作品:《示儿》《卜算子咏梅》《书愤》。
主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遗民日夜盼望王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之情。
译文:
三万里滔滔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天。中原人民在胡人暴政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解: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rn)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鉴赏:
①入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有触手可及之意,突出山的高俊。前两句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劈空而来,为后文直抒胸臆做了蓄势和铺垫。
②后两句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泪尽二字极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与酸辛,南望表现出沧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49、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中国美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中国美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中国美食》这篇课文首先图文并茂的形式列举了七种中国美食,又以纯文字的形式列举了四种中国美食。这几种中国美食比较常见,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1、读一读,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用到这些方法。
炒 烤 烧 爆 炖 炸 煎 蒸 煮
炒:炒鸡蛋、炒土豆丝、炒豆芽等。
烤:烤羊肉串、烤鸡、烤鱿鱼等。
烧:红烧肉、红烧鱼、红烧茄子等。
爆:爆三样儿、火爆腰花、酱爆肉等。
炖:铁锅炖鱼、炖排骨、炖母鸡等。
炸:软炸里脊、炸油条、炸馓子等。
煎:煎牛排、煎咸鱼、煎豆腐等。
蒸:清蒸鸡、蒸包子、蒸馒头等。
煮:关东煮、煮地瓜、煮粥等。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再说说你的发现。
灶 焰 烫 煲 焦 烹
灶、焰的部首是火字旁,烫、煲的部首是火字底,焦、烹的部首是
四点底(灬、),灬、是火的变形。因此,这六个字的意思都与火有关。
50、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神州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识字课。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儿歌,儿歌共8句,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祖国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发。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祖国版图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记住字音,运用平时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近义词
情谊情意 奋发振作 繁荣繁华
反义词
繁荣萧条 奋发消沉
51、二年级下册识字3贝”的故事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二年级下册识字3贝的故事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2段。
第1自然段:写甲骨文中的贝字是由贝壳张开的样子演化而来的。
第2自然段:写人们用贝壳当饰品、钱币的原因,以及贝字旁代表的意思。
52、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南宋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今存诗4200余首。
53、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西湖六月的风光与其他时节有什么不同?
六月的西湖荷叶碧绿,无边无际;荷花盛开,艳丽无比。
2.诗人抓住这盛夏时节特有的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54、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指的是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本事,却借助别人的能耐吓唬其它人。这一次狐狸通过他的聪明才智,成功的欺骗了老虎,可是如果过了几天,老虎和狐狸又见面了,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9段。
第1段:写寻找食物的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
第24段:写狐狸对老虎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的做百兽的首领的。
第5、6段:写老虎被狐狸蒙住后,狐狸带着老虎去百兽面前证实。
第7、8段:老虎跟着狐狸来到森林里,百兽看到老虎都吓跑了。
第9段:写老虎受骗的原因。
55、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江湖 西湖
莲 莲花 莲叶
穷 无穷 穷苦
荷 荷花 荷叶
绝 绝句 绝对
含 包含 含义
岭 山岭 岭南
吴 吴国 东吴
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56、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生字组词与笔画
江湖 西湖
莲 10画 莲花 莲叶
穷 7画 无穷 穷苦
荷 10画 荷花 荷叶
绝 9画 绝句 绝对
含 7画 包含 含义
岭 8画 山岭 岭南
吴 7画 吴国 东吴
57、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生字组词带拼音
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生字组词带拼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绘的是杭州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之情。绝句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诗人杜甫所居住的草堂周围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会写字及组词
湖h(江湖)(西湖)(湖水)
莲lin(莲花)(莲子)(莲叶)
穷qing(无穷)(穷人)(穷苦)
荷h(荷花)(荷叶)(荷包)
绝ju(绝句)(绝对)(绝交)
含hn(包含)(含义)(含水分)
岭lǐng(山岭)(岭南)(大兴安岭)
吴w(吴国)(东吴)(姓吴)
58、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生字组词并造句
江湖 西湖 杭州西湖的风景多优美啊!
莲 莲花 莲叶 碧绿的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
穷 无穷 穷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荷 荷花 荷叶 池塘里的荷花开了,真美!
绝 绝句 绝对 他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对手。
含 包含 含义 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意思。
岭 山岭 岭南 远处是绵绵起伏的山岭。
吴 吴国 东吴 历史上,勾践打败了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