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说课稿课案

学习分享 2023-07-23 12:33:04

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说课稿课案

1、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说课稿课案

活动目标

1、能按必须方位顺序较连贯地讲述。

2、感受动物聚会其乐融融热闹氛围。

活动准备

1、小猴子毛绒玩具。

2、挂图分别用三张纸遮着四组小挂图。

3、活动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大家看,谁来了

出示猴子。小猴子说:今日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都来聚会了,你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去看看吧!

二、看图、猜图

(一)池塘里动物

1、蓝色的是个大大的池塘,大家看,池塘里有谁

河马躺在什么上头表情怎样样另一只河马在干什么嘴巴是什么样的猜一猜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2、岸边是谁呀它看到了什么什么表情

3、教师小结:池塘里一只河马悠闲地躺在气垫上,气垫上还插了一顶遮阳伞,另一只河马哎呦哎呦地推着气垫,大河马张着嘴巴呵呵地笑个不停,岸边两只仙鹤朝池塘里看去,啊!大鳄鱼朝小猴子游过去了。

(二)大树周围动物

1、池塘一边大树上有些谁(引导幼儿从树上到下,从前到后观察),它们分别在干什么如:大树的最上边是谁在干什么嘴巴是什么样的在说什么松鼠下边是谁在干什么树枝被压得怎样样松鼠后边是谁本来在做什么此刻在干啥神态怎样养啄木鸟后边是谁神态怎样样

2、教师小结:池塘一边有棵茂密大树大树上,松鼠一个劲儿地叫好,原先三只顽皮小猴正攀着树枝,树枝被压得一颤一颤地,可们还不停地忽悠忽悠,啄木鸟医生顾不上给大树看病正瞧得入神。嘿嘿!一条大蟒蛇在树背后偷偷地张望呢!

(三)玩跷跷板动物

1、大树旁边猩猩和小猫在河边干什么它们看上去怎样样为什么

2、乌龟和谁在玩跷跷板乌龟好像要掉下水去这怎样回事(启发幼儿观看小野猪的表情偷笑)哪两个动物正在看们玩跷跷板是什么表情引出担心,着急。

3、请个别幼儿试着讲述这个场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大树旁边野猪和猩猩正在钓鱼,它们笑眯眯的,肯定钓了不少鱼。正在这时听到啊的一声,正在玩跷跷板乌龟好像要掉到水里去了,小野猪在跷跷板那一头暗暗地笑,原先这小野猪在捉弄乌龟,长颈鹿和老虎在旁边看着,真为乌龟捏把汗。

(四)木桌附近动物

1、池塘的另一边,有一个大木桌,谁坐在木桌旁边它们在干什么

2、小猴看见谁向它们游过来了聪明的小猴子想了个什么主意

3、师幼小节:池塘另一边一群狐狸和猴子围坐在木头桌子边吃着香甜水果,看见一条大鳄鱼朝们游来,它们喊到:鳄鱼大哥,来一个!准备把果子往鳄鱼大嘴巴里扔去。

(五)洗澡动物

1、不远处大象妈妈和小象在干什么小象看上去怎样样

2、教师和幼儿一齐对这个场景作一描述:不远处大象妈妈用长长鼻子把水喷向小象,哈哈,小象一边哼着歌一边洗澡舒服极了。

三、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图片

小猴子说:森林里真热闹,真想再听一听这个故事,让我们一齐来听听。

四、启发、引导幼儿回忆讲述的顺序

小猴子说:刚才边听故事边画了一幅森林挂图,很想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可是我不记得故事的顺序了,请小朋友帮帮我。

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五、帮动物找场景

小猴子说: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记住的这么清楚,为了奖励大家,我给你们带来了森林挂图和小动物,请你们帮我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它们玩的地方好吗

1、幼儿操作,合作把小动物粘贴在它们玩得地方。

2、完成后送到教师那里来,并请一名幼儿来讲述。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期望上头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能帮忙到你!

写作品梗概教案公开课第 2 篇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资料,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欢乐。

2、能根据故事资料并进取参加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欢乐。

3、培养幼儿发现欢乐、分享欢乐,进取应对生活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1、制作一实物欢乐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画一些体现欢乐主题的儿童画,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里面放录音)。

2、与故事欢乐口袋资料相符的PPT和录音。

活动过程:

一、问一问------设置疑点,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经过展示实物教具欢乐口袋,提问并导入课题。使幼儿对欢乐口袋有了必须的认识。

教师:教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欢乐的画面。教师小结:这些小朋友和小动物玩的都很开心、都很欢乐,这是个欢乐口袋。

那口袋里装了些什么呢?教师打开录音,幼儿欣赏。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那欢乐口袋里装的都是什么?(欢乐)

有一天有只小猴也发现了一只神奇的口袋,我们一齐来听听到底发生了哪些事。

二、听一听------幼儿欣赏故事,体验作品。

教师打开PPT,让幼儿欣赏故事,听完故事后进行层层递进地提问,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听边看

(二)、逐图出示,分析故事资料

(三)、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这只欢乐口袋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一齐再来完整的听听这个故事,请小朋友跟着故事说说小动物们的话。

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欢乐口袋)

三、玩一玩-----把欢乐告诉口袋,巩固作品。

教师经过游戏,鼓励幼儿对着教具欢乐口袋讲讲自我感到欢乐的事儿(注意启发幼儿从多角度谈谈自我的欢乐),帮忙幼儿发现欢乐、分享欢乐。

教师:故事中小动物们有许多欢乐的事儿,你们平时遇到过哪些欢乐的事儿呢?又有哪些事情能让你欢乐起来呢?和你的好朋友一齐去说说吧。谁愿意将自我的欢乐事情对着欢乐口袋说说?(幼儿说说自我的欢乐事儿)

四、谈一谈------什么叫欢乐,。

教师:小朋友们对着欢乐口袋说了很多自我的欢乐事儿,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欢乐呢?和你的好朋友去说说吧。(幼儿与同伴分享欢乐)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大家要学会发现欢乐,并与别人共同分享欢乐,使大家都欢乐起来那才是真正的欢乐。

延伸部分:音乐声中幼儿与客人教师分享自我的欢乐,以后在生活中遇到欢乐的事情随时与人分享。

写作品梗概教案公开课第 3 篇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故事的情趣。

2、经过故事,了解蜗牛的行动方式和特点。

活动准备

1、蜗牛爬行视频。

2、挂图《小蜗牛看苹果花》。

3、蜗牛、猴子、松鼠、小猫和喜鹊头饰。

活动过程

1、展示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形态与走入的姿势。

教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你觉得它什么地方很趣味它背着什么

教师:你明白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吗你觉得它走路快还是慢你明白它是用什么走路的吗

2、欣赏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第一遍听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蜗牛想看什么花呢它要怎样才能看到呢

教师:最终,小蜗牛看到了吗

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蜗牛最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苹果花了你觉得它心境会怎样样

教师:小蜗牛在去看苹果花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天气怎样样小蜗牛遇见的小动物是怎样对蜗牛说的小蜗牛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教师: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3、创编故事。

教师:小蜗牛看到了苹果花,他该回家了。我们来想一想,它们是怎样样回家的路上经历了一些什么故事呢回到家的时候苹果树会有什么变化呢

4、活动延伸。

表演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幼儿熟悉主角之后,教师能够分配主角,自我在中间扮演小蜗牛,熟悉以后再让幼儿上来表演整个故事。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小蜗牛。

写作品梗概教案公开课第 4 篇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提高语言表达本事。

2、尝试提出问题,大胆地在团体面前表述自我的想法。

3、理解故事情节,学习小鼹鼠遇到困难不害怕的品质。

活动准备:

PPT课件,KT板做成的黑洞,实物(萝卜土豆胡萝卜生姜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日我要和你们一齐来将故事,可是今日我们讲的方法要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呢我要请你们一边看图一边做小教师,讲给大家听,你们敢试试吗

观察图片一,幼儿提问,幼儿回答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故事中的小主人翁-----小鼹鼠,它的家在哪儿

师:这幅图中可能发生着一件什么事情把你看出来的事告诉大家。

师: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教师重复并归纳幼儿的问题,并在纸上图示记录:没有了家怎样办)师:这个问题,谁能来回答

观察图片二,幼儿提问,幼儿回答师: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小鼹鼠想到的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的师:小鼹鼠没有了家,它想在地底下再挖一个洞作为自我的新家。(幼儿学做一齐说)师: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教师重复并归纳幼儿的问题,并在纸上图示记录:在挖洞过程中会碰到什么)

二、幼儿观看PPT并进行描述幼儿讨论在挖洞过程中会碰到什么

师:谁来说说小鼹鼠在挖洞过程中会碰到什么

观察图片三,幼儿练习描述师:一齐看看小鼹鼠在挖地洞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把你们看到的告诉大家,请你们看仔细了。

师:你们看到小鼹鼠碰到了什么它是怎样想的又会怎样做你能猜出来吗

师小结:小鼹鼠碰到了一个圆圆的,硬硬的东西,它想这事什么呀于是用嘴巴咬了一口,原先是个香香的,甜甜的红薯。(幼儿练习描述)观察图片四,幼儿练习描述师:小鼹鼠继续出发了,它又会碰到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师:这回他又是怎样想的又会怎样做呢你能猜出来吗

师小结:小鼹鼠碰到了一个尾巴小小的,细细地东西,它想这是什么呀于是用嘴巴咬了一口,原先是个香香的,脆脆的萝卜。(幼儿练习描述)

师:小鼹鼠一向往前挖,接下来又会碰到什么呢这次我请小朋友来做小鼹鼠,也到洞里,看看他能碰到什么,然后请他说一说。

三、幼儿再次观看PPT并进行描述师:小鼹鼠最终挖好了一条长长的'洞,这时候它听到隔壁也传来了啪啦啪啦的声音,请小朋友猜猜它会是谁

出示图片四师:这张图告诉我们,小鼹鼠遇到了谁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播放PPT,师幼完整讲述故事。

师:好了,让我们再来完整的讲一遍这个趣味的故事《小鼹鼠找家》

师:故事中小鼹鼠的家被水淹了,可是它在遇到这么的困难时,并没有害怕,而是自我想办法去解决,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你们是怎样做的

2、五年级下习作:写读后感优秀范文三篇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曹文轩写的书,叫《草房子》。他讲述的是在我姥姥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故事,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桑桑是个敢想敢做的小男孩,他甚至比我还调皮。有一次,桑桑为了能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家,他把家里的碗柜做成了一个大鸽笼,结果被妈妈狠狠揍了一顿。还有一次,他把蚊帐改成了渔网,虽吃到了美味的鱼虾,但晚上被蚊子咬得全身大包。我也有很多奇思妙想,但多数不敢做,或在萌芽期就在妈妈的责骂中破灭了。书中还讲述了桑桑和秃鹤、桑桑和细马、桑桑和杜小康、桑桑和纸月、桑桑和他的老师们以及和秦大奶奶的一连串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桑桑的聪明、活泼、热情、勇敢、善良都让我喜欢。特别是桑桑得病时,我真为他担心,害怕他就这么死了。而桑桑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的平静、乐观、勇气,以及想为他人做点什么的精神让我感动。

  虽然曹文轩描述的不是我所生活的年代,但他好像钻进了孩子的心理,孩子们的快乐,孩子们的苦难让我产生很多共鸣。尤其他优美的文字,活灵活现的比喻,让我理解了生活中的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落。

  我喜欢这本书,我以后还要读更多曹文轩的书。

写读后感优秀范文2: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本童话书。它讲述了:一个叫尼尔斯的小孩不好好学习,让他放鹅,他也不好好放,经常捉弄鹅。有一次他还捉弄了小精灵,小精灵将他变成拇指那么大,他为了不让鹅飞走,抱着鹅的脖子,结果鹅将他一起带走了。他历经了漫长的旅行,从一个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最后终于变回了原样,和家人团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与别人说好的事不能反悔。尼尔斯在家里抓住小精灵,与小精灵说好他要一枚钟表那么大的金币。但是,他愿望实现后准备放了小精灵时,却突然反悔,把小精灵惹怒了,小精灵将他变得拇指般大。做人还要善良,对待动物也要真诚。尼尔斯被变成小人后,被他欺负过的动物们都来找他算账,他只得东躲西藏。读到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约好了星期天去学校玩,但是我有事没去成,我也没有及时通知他,害的他白白等了我一上午。星期一,那个同学生了气,不再和我玩了。书上也经常有教育我们要信守诺言的名言警句和故事,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受到一些教育和启发。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遇到坏人,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盲目地与坏人搏斗,要智取。尼尔斯被乌鸦绑架后,不慌不忙,一直保持着镇定。乌鸦让他干什么,他都装作心甘情愿地去干。最后他讨得乌鸦强盗的欢心,乌鸦将他放了。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如此。老师在课堂上讲,父母也经常强调,还有书上、影碟上、电视节目上、广告上都有这些教育我们遇事镇定、智取坏人的事例,愿我们都能从中学到一些小尼尔斯的智慧。

  在生活中,我们做人也要实事求是,与别人约定的事不能反悔,遇到坏人不能惊慌失措,做一个人人喜爱的好公民。

写读后感优秀范文3:《西游记》读后感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西游记》了,里面的故事是多么的有趣。

故事中有勇敢顽强嫉恶如仇的孙悟空,有脾气温和但爱占便宜的猪八戒,有吃苦耐劳忠心不二的沙僧,还有仁慈善良不辨是非的唐僧,他们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经成功。

唐僧师徒一路斩妖除魔,拔山涩水,再多路途险阻也挡不住他们取得真经的心;

读到最后一章,让我感悟到:所有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艰辛的付出,终将换来成功一刻的欣喜;外表美好的事物会经常迷惑着我们的双眼,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最初的心愿。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他们所经历的八十一难,让我想到现实的生活当中不是也有许许多多的难题吗?如果我们每遇到难点就放弃了自己的心愿,都不能耐心地想法度过难关,我们哪能取得生活的幸福呢!

所以生活就像去取经,生活的难点就像那些妖魔鬼怪,无论怎样我们也要一直勇往直前下去。

《西游记》这本书中的许多故事都给我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百看不厌。

3、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交际方法

1.练习讲故事议方法。

讲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讲得好,因为讲的人丰富了故事的细节,像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说了什么,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等细节都讲清楚了。

讲故事时模仿织女被王母带走时的情形,给人物配上了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所以讲织女被王母带走的讲得好。

2.读书讨论明晰要求。

(1)讲清楚故事的细节,如添加人物对话,描绘人物形象。

(2)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3.选定故事。

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印象深的民间故事。

4.交际分享。

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讲清楚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5.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细节是否清楚,是否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从说得有趣,活动开展的过程精彩,收获丰富、感受深刻、说得好的学生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选结果。

4、六年级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话题导入:有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推荐一本喜欢的书,这就需要我们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 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出来。这次习作,就要求写作品梗概,注意把书的大意介绍清楚。让我们自由选择教材第 36 页中提供的三种情境中的一种,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思路导航

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这些书籍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

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3. 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总结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连贯表达。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概括作品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作品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要素归纳法。弄清楚记叙六要素,综合起来,再整理好语序,就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2. 内容合并法。先把作品分成几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所写的内容,再把几个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 作品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3. 摘录句段法。有些作品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体现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4. 取主舍次法。对写几件事的作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事件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自由习作

1. 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 并进行修改。

2.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 二 课 时

评改习作

1. 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符号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 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 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处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是否理清,要点是否全面。

(2)是否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语言是否简练,语意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清楚连贯。

(4)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建议,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展示。

一个初春,尼尔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里因为捉弄了一个小狐仙而被其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后来,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雄鹅的脖子,不料被

雄鹅带上了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 8 个月才返回家乡。他骑在鹅背上看到了自己祖国的奇峰异川、旖旎风光,学习了祖国的地理、历史,听了许多故事传说,也饱尝了不少风险和苦难。在漫游中,他从旅伴和其他动物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当他重返家乡时,他不仅变成了一个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个温柔、善良、乐于助人且勤劳的好孩子。

(1)自由朗读。

(2)小组交流。

①范文运用了哪种方法展开作品内容?

②梗概概述了尼尔斯经历的哪几件事?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作品梗概,学习了写梗概的几个要点,当我们以后再遇见长篇的作品时,也能清晰地说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了。

关于细节的名句:

1.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2.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

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5、五年级下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人,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2.能与同学交流习作,并根据建议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图片

第一课时

一、猜猜人物,引出主题

①起初,他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他是(聪明、机灵)的小嘎子

②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 被驴啃了一口。

他是(相貌普通)的祥子

(富有生气)

③他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他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读着上面的片段,我们能很快猜出人物,那是因为片段把人物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正是我们这次习作主题喔!

二、审清题意,讨论选材

1.出示习作内容

从上面的习作要求中,你捕捉到了哪些要点?

2.选取典型事例。

(1)课本范例看一看

如果让你来写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你打算选哪几个事例?为什么?

(我们来看事例1:他读了一本故事书,就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下来。

我想问问你,你能读完一本书后记住故事中所有的细节吗?反正我是做不到。大多数人读完一本故事书后,也只是基本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至于故事中的一些细节,大概都不会记得那么清楚。你瞧,这个事例就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这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最后,我们来看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哇喔,叔叔竟然能画地图,而且只看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啊。这个事例,也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这也是一个典型事例。因此,在作文中,你只有选择了事例1和事例4,才能更好地写出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小结:选取的最典型的事例必须最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体现不了人物特点的直接去掉。

(2)习作例文学一学

①默读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文章主要写了我的朋友容容的什么特点?

②为了突出容容这一人物的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两件典型事例呢?

容容帮我取报纸忠于职守

容容给我寄信天真、重视友谊

(2)自己动手试一试(出示事例:妈妈特别喜欢购物)

上面的这些事例哪些才能更好体现妈妈特别喜欢购物的点,自己试着分析分析,你一定会选出典型事例喔!

比如事例1,双十一妈妈开启了疯狂购物模式,家里的角角落落都堆满了快递箱,以至于邻居以为我们家是快递站点,可以想象妈妈购物的数量可见一斑,这样事例就能很鲜明地体现人物特点,是典型事例。比如事例2,妈妈每次到菜市场买菜都会买很多。作为上班族的妈妈,不可能天天上街,上菜市场买菜买得多也在情理之中喔,这个事例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妈妈爱购物的特点。同学们,老师帮你们分析了事例1和事例2,事例3和事例4你们可以学着老师,自己试着来分析喔!最后,你会发现能突显妈妈特别喜欢购物这一特点的典型事例是事例1和事例4。

3.这次习作你想写哪个有特点的人呢?(爱唠叨的妈妈、幽默的爸爸、胆小的同桌、爱学习的弟弟、我们班的体育健将)

除了上面提到的,你还可以写写其他人。但首先想好你要写的是谁,他(她)的特点是什么?我想写哪两个典型事例?试着完成下面的写作素材卡喔。

6、五年级下习作:写读后感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习作:写读后感教学反思优缺点

这个单元的习作,整体完成的质量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宣宾夺主。读得多,感得少。把简单介绍内容,做成详细介绍内容。而需要重点写的感的部分,却简略写。更有甚者,只一句我觉得我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XX的精神就草草了事。

感想不真实、不具体。感想要真实、具体本是这次习作的核心,但是极少有学生做到这一点。很多学生,都是为了感而感。所以,感得很苍白。

走不出推荐模式区。有两三个孩子,把这次习作当作五年级上册的《推荐一本书》的习作在写。

无法有效关联。教材里虽然指出了关联的方法,但是,学生还是很难做到无缝衔接。

部分主标题使用不当。如有学生把故事内容当作主标题,有学生的主标题与文中产生的感想不统一。

原因分析及改进方向:

找不到感的点。学生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知道感是什么。虽然教材里有方法提示(人物、情形、道理),但是学生依然找不到北。比如有个学生想写《非法智慧》读后感,我便问他: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嘛?他回答说:我就是觉得好耍。我继续问:怎么好耍法?结果他就开始了讲述故事情节。发现了么?学生这是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可是这个感兴趣的内容,不能代替感想呀。感想还应再往前走一步,即适时加入自己的评价、想法、感受等。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找到感的点。比如,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去感,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去感,可以从文中的一句话去感,可以从文中的人物去感。

不会关联。教材在写作建议部分虽然明确写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在写作中,感觉特别空洞。尤其是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学生完全不能理解何为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所以,怎么关联,也是需要教的。

读得肤浅。读后感,读后感,读是前提。读得浅了,感就如无源之水。所以,本次习作,还应倒着教,即教会学生找到感的方法后,不妨让学生带着那个感的点,回读文章,看看是否在读后形成一个真实的感想。举个例子:读完《景阳冈》后,初步有了武松勇敢的感受。但是无法将这个感想写具体,这时候不妨带着武松勇敢这一个感点,再读课文,去文中寻找依据。一边寻找依据,一边融入自己的看法。当走出文章,感想不就形成了吗?而且是真实的、具体的。

有老师说,写读后感这类作文,考试不会考,所以不用花时间去折腾。但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习作,指向的不仅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这其中还有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方面的素养,所以,不应该被边缘化。

7、五年级下习作:他_了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习作:他_了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用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

2.借助例文,通过表格梳理等方式,学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采用多种评改方式,如自评自改、小组合作赏评互改等,体验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热身,补充题目

热身游戏《言行不一》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同学们体验了不同的心情。出示图片,体会人物当时的状态、情绪。我们在生活中,在各种场景中也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你还能想到哪些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习作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他___了》,你想把哪个词语填进去呢?

二、尝试选材,初写片段

1.把这个词语填进去之后,你马上想到了什么人的什么事呢?

2.学生交流。

3.指导确定习作人物。老师发现同学们想到的他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有父母、亲人、同学、老师等,的确,这些人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对他们也最为了解,最适合成为我们笔下的他。

4.指导习作选材。有同学想写同桌生气了,他选了这么几个素材,大家帮忙选选,看哪个比较合适。

(1)他走路摔了一跤。

(2)他的笔不见了。

(3)他被老师批评了。

(4)他的作业本不见了。

5.明确选材要求。同学们判断的理由就是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这件事与我有关。

三、借助例文,建构方法

1.同桌互评初写片段。

2.挑选习作,全班展评,交流。

3.例文引入,明确多角度写人的方法。

4.教师小结。通过两篇例文,我们发现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人物,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可以不断起伏变化,一波三折才能让你的叙述更有吸引力。

四、运用方法,尝试修改

1.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把刚才的片段写具体、写生动,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2.反馈修改。在小组内轮流阅读自己写的段落,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文稿。

第二课时

一、串镜成文,课堂练笔

1.梳理事件,理清写作顺序。我们依旧以《他生气了》这个素材为例子,把它用分镜头的形式呈现,再请你揣摩一下人物的状态。

2.学生交流后,按照表格把自己所写的事情也用分镜头加人物状态的形式梳理一遍,小组内相互修改。

3.学生在梳理表格的基础上,把文章写完整。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例文引路,现场评改

(出示例文课件)

1.说说你最喜欢的镜头是哪一个。

2.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自己的习作中有没有类似的描写?

3.自评自改习作。

三、总结收获,分享文章

1.本次习作课有哪些收获?

2.课后把文章读给他听,交流感受,修改完善。

8、五年级下习作:他_了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习作:他_了教学反思优缺点

《他_____了》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习作内容。本次习作不仅要将写人与记事结合起来,还要借鉴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将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内心,体现习作要求的不断提升。

授课过程中。我试图用一些常见的反应情绪的图片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从而达到开拓学生的思维的目的。从效果上看这一环节起到了预期的效果。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探究作者是怎么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发现这一环节指导过程用力点偏移,没能处理好新旧知识点的衔接。究其原因,是对整套教材把握的不够精准。编写提纲环节也耽误了很多时间,其实完全可以将想到的直接进行组内交流,集思广益最终确定自己要写的事就好。

研讨过程中,也意识到自己做了很多重复性的设计,说了很多重复性的话,导致了指导环节严重拖沓从而耽误很多本可以让学生习作的时间。尽管话说得很多,但一些本来设计好的关注写法的总结性语言在授课中却没有提到,我想这也会影响到习作的完整性。另外,在这节课我对功在平时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就像高珊老师说的那样,应在本单元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就将练笔纳入课内,一点点进行梯度练习降低习作难度。这样不但习作指导课不再耗时费力,也能给孩子留下更多写作和点评的时间。

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同时也有了很多收益。因此也让我坚信唯有不断反思,努力提高,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内涵这一道理。

9、五年级下习作:漫画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习作:漫画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缺点

今天,我很开心,也很有收获,因为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幅漫画,令我深有感触。

这幅漫画的内容是:一位戴着帽子的青年拎着水壶准备给一棵刚种下去的小树苗浇水,地上还放着一把他刚刚用过的铁铲。在树苗旁边还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男人,他双手抱膝一幅悠闲的样子。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对话青年问:你干什么?而戴眼镜的男人说:等着乘凉。

我认为这幅漫画的可笑之处,在这个戴眼镜的男人这里。这个男人不仅没有帮助正在植树的青年,反而还坐在了小树苗下,妨碍青年的植树。树还没有种好,他就坐等乘凉;没有付出任何劳动,就打算坐享其成,真是可笑。

在我们身边,不乏像这个戴眼镜的男人一样的人。比如身边的一些同学,他们在老师讲重难点时不听,只顾玩自己的,等要做作业时却抓耳挠腮,眼睛飞到其他同学的本子上,看别人的答案来完成自己的作业。等到测验,考试前却想着从其他同学那儿搞到答案到考试的时候抄袭,没记住答案还伸头去看同学的答案,真是只等答案让自己坐享其成。

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位植树青年的人。

看了漫画,反思自己: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像植树的青年那样,勤劳,朴素,争为集体或社会做贡献,而不能像那个戴眼镜的男人那样,只懂享受,不懂付出,只想不劳而获,只会成为笑话。

10、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跳水》是冀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生活,领悟生活的智慧灵光。训练主题是:①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② 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单元训练主题与各单元文化主题的融合:抓关键词句,品读文字中的生活,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说学情

孩子们在暑假读过《女水手日记》对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该不是很陌生,对于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也有一定了解,这篇课文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比较好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唬、咧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肆、唬、咧、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大纲要求和本课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情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等。

六、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情。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角色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 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4.小组合作与交流。

七、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预设:(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了解船长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的原因,从而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给学生创造思考,归纳的空间。】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1)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

A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生: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C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生: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A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B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三、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1、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生:趣、险、智

2、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气、顽皮

(2)险 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 船长的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带着感情读课文,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充分朗读,读中理解;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达成阅读的基本目的。】

五、想象表演。

1、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2、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这种学生喜欢的方法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复述能力;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17 跳水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力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通过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九、说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以词语和课文理解为主,由易入难,层层递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以及词语在课文中的运用。

11、五年级下摔跤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摔跤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积累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本学期,我们结识了作家笔下的哪些人物?

2、怎样成功塑造人物形象?

3、揭题,板书。(板书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汇报预习情况:

1、文章有关背景

2、检查词语,分两组出示。

课件出示:

精神抖擞推拉拽顶扳

塌着腰合了裆破绽别住

胖墩儿单褂儿虎势儿猴儿牛劲儿

开火车读,齐读。

开火车读,提示:儿化音要读得活泼、有趣。齐读。

3、故事的主要内容小嘎子和胖墩儿为什么比赛摔跤

三、初读课文说说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形象

1、这一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画下来,圈出关键词,边读边想: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怎样的胖墩儿呢?

2、交流

3、学习比赛结果部分。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①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学生接着齐读?他求胜心切,使用了最后一招(板书:钩)却被胖墩儿别住了。(板书:别)

②这一钩,钩掉了什么?

5、回顾全文,感受写法。

课件出示填空:精彩的摔跤比赛开始了,俩人各自虎势儿一(),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胖墩儿()着腰,()了裆,()着眼珠子。两个人揪在一起,嘎子(),硬是()不动他。小嘎子用脚去()他的脚,结果被胖墩儿一(),摔了个仰面朝天。

齐读,填上合适的动词。

小结。

四、猜测后文,仿写运用

1、小嘎子摔跤输了,他会对胖墩儿说什么呢?

2、播放视频,欣赏原版的第二次摔跤。

3、把你想像中的第二次比赛写出来或完成小练笔的内容。

五、课外阅读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12、五年级下清贫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清贫教学说课稿课案

预设点二:第2段国民政府士兵搜身的情景。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课标中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摸、捏等动词进行品读体会。同时不着痕迹地渗透写作方法,体会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到的作用。

预设三: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政府士兵的情绪变化。

在解决方志敏为什么会如此清贫这一问题时,如果理解不透,就会对清贫的意义认识不深刻。所以我在倾听学生汇报到这一段时,抓住文中这样一句话突破难点:

我不比你们国民政府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发财!首先让学生明白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

然后马上追问:国民政府与共产党有怎样的区别?这样,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无产阶级的本质清贫,洁白,朴素。

同时可补充方志敏在《死》中的话,让学生明白方志敏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连同生命都融入了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中去了。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还有什么不能舍弃,还有什么不能付出,还有什么可感到畏惧的呢?设计上收放自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实现有效教学。

(四)、深化主题拓展读

对《清贫》的主题挖掘,仅仅满足于对方志敏的清贫形象的内涵把握上,让人感觉从课文的故事情节,感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似乎存在着中间地带。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展示课前搜集的方志敏的资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阅读、思索中了解到为了民族长处而舍生忘去世、勇于献身的开阔情怀。贫苦是共产党员自发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不屈不挠的精力气力。使《贫苦》的精力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命。

(五)、走出文本,结合生活,让语文知识与生活接洽起来。

学生对贫苦意义有所了解,但老师应该具备多角度对待题目标本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题目。以是我在本课的最后,引导学生讨论:

1、有人说方志敏义士贫苦而不富有,你同意吗?

2、如今人们的生活比较富饶了,那么人们还必要连结贫苦的品格吗?然后以读后感的情势,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在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加深学生在文本与情绪上的积淀,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

本节课的最后,以《贫苦颂》这首歌曲为配景音乐,把俭以养德,富而不奢这句话送给学生,学生把念书的感觉与劳绩,在歌声和语言的熏陶中孕育发生情绪共鸣,再一次领会念书的快乐。

五、教学设计特色

1、预设充实突出重点

课文学习的重点便是领会方志敏甘于贫苦的革命精力,我没有抛出题目后完全放手让学生办理。由于我思量到,其一,学生大概分析题目不敷全面,对文章人物了解浮于外貌;其二,学生分析题目抓不住重点,情势的感悟八门五花,使文章重点内容的明白得不到突出。

2、展示资料弥补空缺

课标中夸大受到良好作品的熏染和鼓励,向往和寻求优美的抱负。本课便是要教育学生放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寻求贫苦的生活地步。但是学生间隔谁人年月很迢遥,恐怕不可能很透彻地明白。我发动学生课前搜集方志敏的资料在课上展示,使《贫苦》的精力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命,从而突破难点。

13、五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能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黑旋风李逵鲁莽刚猛,是个大孝子;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多愁善感这节课,就让我们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这些人物,品读精彩故事。

二、忆经典,说感受。

1.猜一猜。

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一人名)谜底:刘备

借问酒家何处有。(打《红楼梦》一人名)谜底:探春

我有心得。(打《西游记》一人名)谜底:悟能

绿化北京。(打《水浒传》一人名)谜底:燕青

2.读课题。

同学们,文学的经典王国里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一起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三、读经典,习方法。

(一)读《西游记》节选。

1.默读《西游记》节选《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小组讨论:(1)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不肯借扇子的原因是什么?(2)各用一个字概括三次借扇的方式方法,并说出每次的结果。(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全班交流,总结概括。

(1)不肯借扇子的原因。

铁扇公主:孙悟空坑害了自己的儿子红孩儿;牛魔王:害子之恨(次要),欺妻之恨(主要)。

(2)第一次借扇:逼;结果:假扇越扇火越大。第二次借扇:骗;结果:被牛魔王变猪八戒骗回。第三次借扇:打;结果:自愿送出扇子灭火。

(3)人物形象总结示例。

孙悟空:机智、聪明、变化无穷、有法力。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概述感受人物形象。

(二)拓展阅读《西游记》节选《大战红孩儿》。

 思考: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西游记》以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无比的世界。

(三)了解《西游记》。

1.看封面,了解作者。

师:刚刚我们读的文章来自《西游记》,从这本书的封面上可以知道,它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谁能说说自己对吴承恩的了解?

全班交流反馈。

2.读目录,了解内容。

师: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目录,这本书总共有多少回?哪位同学能把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一下?

3.学生交流。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的故事。)

师:是啊,他们一共经历了八十一难,最终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同学们读完后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奇、妙等)

总结:西天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大都是由动物变化的妖怪带来的。性格各异的师徒四人克服重重困难,与这些妖魔鬼怪作斗争,最终取得了真经。这部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

四、用方法,爱阅读。

1.阅读《红楼梦》节选。

2.写读后感。

当我们读到精彩的内容,感想比较深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来把读书的情况记录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写好读后感。

五、爱阅读,伴成长。

1.推荐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学生交流反馈。

2.说说自己的读书计划。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阅读技巧,学生能更顺畅地阅读名著,更深入地了解其语言表达特点,能真正融入其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14、五年级下军神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军神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军神》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体现了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的革命意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教学本组课文的重点,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军神》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通过记叙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为线索,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使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钦佩。

这篇课文的选编意图是:l、继续训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的精神,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本课内容、课型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生字13个,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年龄、勉强、从容镇定等词语。

2、理解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及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教学中我将落实以下基本理念:

(1)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乐于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学习是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而良好的教学氛围则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对话才能够畅通,孩子们才能够积极探究,个性才能够得以张扬。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力求通过平等的对话、亲切的指导、愉快的合作、真诚的激励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2)本课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全文语言简洁、朴实,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在读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对刘伯承产生由衷的敬佩;在读中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对话、神态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加强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渗透学习方法这一策略,提高学牛阅读能力。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批注法是我多年来一直所坚持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学习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以阅读批注一交流品味为主要学习方法,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去深刻理解课文,学习刘伯承那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另外,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是小学五、六年级应培养的一种能力,学习本课时,将充分利用师生所搜集的一些课外资源更深刻地了解刘伯承这一人物。

三、说教学过程:

在学生课前认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探究、感悟,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个课时,以我眼中的刘伯承为专题进行交流。为了体现设计的整体性,我把两课时的教学流程放在一起来说。

(一)谈话入手,导入新课(第一课时)

1、同学们,战争年代,中国大地上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像狼牙山五壮士、雨来这样的英雄,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一位堪称军神的人,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博得了人们的敬佩。

(联系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导入,体现单元的整体性。)

2、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军神指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词句,理解感悟

l、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赞叹?默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动的语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旁批。

(1)集体交流、研读、感悟。流程预设:朗读谈感受交流品悟感情朗读。

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感受疼痛、坚强

a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抓住:一声不吭、紧紧、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越来越、居然,,理解)

b 七十二刀

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数刀数的?

师:一刀、两刀、三刀、四刀足足七十二刀,手术经历了三个多小时。三个多小时,对于一个拒绝使用麻药的人来说该是多么漫长!七十二刀,刀刀连心啊,这对于一个拒绝使用麻药的人该是何等的疼痛!但是,刘伯承始终怎样?(一声不吭)一声不吭怎么理解?

学生反复朗读沃克称赞刘伯承的话。 感受伟大

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a这是一次怎样的手术?

(摘除右眼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b面对如此大的手术,是什么力量让他拒绝麻药?

(引导学生理解:伟大的爱国情怀是刘伯承成为军神的动力。)

2、找出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的意志。

(引导学生抓住冷冷惊疑柔和愣住惊呆慈祥肃然起敬谈感受)

3、播放《青年刘伯承》片断,学生再一次入情入境地感受刘伯承的坚强、伟大。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四)品读悟情升华情感

l、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及作者为什么以军神为题?

再一次齐读沃克赞扬刘伯承的话。

(五)专题交流资源共享(第二课时)

以我眼中的刘伯承为专题,结合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15、五年级下金字塔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金字塔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一提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金字塔。

二、交流预习内容,发现编排特点,明确学习任务

(一)交流预习内容,发现编排特点

1.师生交流中发现课文编排特点。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金字塔》,编排了两篇短文;一篇是散文《金字塔夕照》,重点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一篇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有文字、示意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2.教师小结。

(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1.教师引导: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来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师生交流中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三、阅读《金字塔夕照》,了解金字塔,体会作者情感

(一)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学习任务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先来默读第一篇短文《金字塔夕照》,短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二)师生交流阅读体会

1.整体感知:短文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

2.想象画面,感受美景,有感情朗读。

聚焦第二自然段,抓住金色,感受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有感情朗读。

3.关注思绪,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

聚焦三、四自然段,关注作者看到金字塔后的万千思绪,感受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四、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进一步了解金字塔,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一)浏览短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同学们,《金字塔夕照》中描绘的金色画卷让我们对金字塔心驰神往,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篇短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先来浏览一下,看看短文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说金字塔不可思议呢?

2.通过观察小标题,快速了解短文概况。

(二)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胡夫金字塔概貌

1.学生自读,梳理信息。

2.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示、文字和数据了解胡夫金字塔的大小、规模、建造工艺、神奇的数据等信息,从而了解胡夫金字塔概貌,感受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三)自读第二部分,了解建造金字塔的背景

1.学生自读,梳理信息。

2.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字描述、插图等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进一步思考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四)尝试运用文本信息,结合课外资料,大胆推测

1.教师引导: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呢?试着借助短文中的内容,结合课外资料,大胆推测一下吧。

2.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以文本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联系整篇文本,结合课外资料,从不同角度大胆推测。

(五)师生交流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

五、比较两种表达方式,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引导

同学们,两篇短文我们都学完了,这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二)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有理有据表达,畅所欲言。

(三)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向身边的人介绍一下金字塔。

2.选择一处你最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

16、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紧扣文本析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猴王出世》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这一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古典名著有一定了解,对章回体小说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对学习古典名著积累了一些方法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学完这节课,对学生今后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典名著魅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五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对孙悟空形象并不陌生,考虑到本文作为一篇古代白话文,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所困难,因此我把学习的重难点放在对文本的理解上,通过复述石猴出世成为猴王的过程,体会课文中的石猴(猴王)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单元学习要求及学生实际,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2.初步感知文中猴王的鲜明个性,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文中猴王的鲜明个性,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所以我将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基于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为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我将初步感知文中猴王的鲜明个性,品味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依据课标用教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所以,我采用讨论法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运用讲授法、读中感悟法,引导学生理清情节线索,品味文章语言,感知猴王形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阅读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因为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运用合作交流法、迁移学习法,让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所感悟和生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环环相扣道流程

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探究步骤:

(一)谈话导入,字词过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通过课前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起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奠定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接着板书课题,进入预习反馈环节。用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词语,重点关注难理解的词语,如拖男挈女、瞑目蹲身等,启发学生运用前面精读课文学到的联系上下文猜读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把方法的运用融合在理解当中。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猴出世和成为猴王这两个过程的相关语句,同时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过程。因为课文为古代白话文,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所以在预习反馈时已经解决了部分难理解的词语。在复述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把事情复述完整,如在成为猴王的过程中,众猴的约定这个前提不可漏掉。学生理清线索后明确,石猴出世的过程为:仙石---仙胞---石卵石猴。成为猴王的过程为:众猴约定--发现水帘洞告诉水帘洞---入住水帘洞 ---拜为美猴王。然后教师用小标题的形式总结并板书:出世仙石迸裂,成王跳水寻源。最后再次小结石猴出世成为猴王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情节的了解。通过播放石猴出世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石猴出身神奇。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提倡有目的的阅读,所以我设计全课由课前导读中的两个问题切入,即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重视了课前导读作为课文的一部分,与插图、注释、课后思考题一样,对于整节课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默读时画出相关语句,筛选提取相关信息,理清思路。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经过教师的点拨提示,课文的情节线索已然清晰。到这里,整个教学流程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通过播放石猴出世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石猴出身神奇,为后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三)聚焦文本,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在学生理清课文的情节线索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脑海中猴王的形象,顺势引导学生研读文本。

1.再读石猴出世,感受石猴神性,品味语言诗性

学生通过自读石猴出世的相关文段,找出能感受石猴神奇之处,接着通过指名读、带着感受读的读书方式,品味经典语言。同时,我启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内容、节奏上的规律,通过反复品读词句,学生自然走进文本,感受到石猴活泼可爱的个性、出身神奇的神性体现。

2.研读成为猴王,感受猴王人性

课文中成为猴王的部分,是猴王敢作敢为、有领导力的个性集中体现。所以在这里,我抛出问题石猴为什么被大家称为美猴王,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让学生快速浏览相关语段,并在课文旁做批注。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配上动作表演朗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猴王的勇敢机智、敢作敢为的形象深入人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读、对经典语句的品读、带着感受再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更加密切。阅读小说的方法有两个:理清情节线索与分析人物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抓重点句子,如:感悟花果山的天造地设、感悟石猴出世的非比寻常等,运用朗读、感受、批注、交流的学习方法了解石猴(猴王)的鲜明个性,感受他集神性与人性于一身的奇妙之处,同时渗透课文中有特点的语言规律,在精读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语言之精妙。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语文味更加浓厚。

(四)拓展延伸,交流奇趣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出示原著书本的图片,教师介绍《西游记》小说内容及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学生交流《西游记》中的奇人奇事,在总结时再次回顾了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理清线索、分析人物,碰到难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上下文猜读、跳读。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原著中去寻找能表现石猴(猴王)神通广大、活泼可爱、勇敢机智等鲜明个性的故事,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布置课后作业为选择《西游记》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尝试写读后感,与本单元习作相衔接,体现了统编教材的三位一体阅读体制,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文本走向体会文本。

四、画龙点睛说板书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紧扣目标,突出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猴王活泼可爱是猴性的表现,勇敢机智又呈现出人性的一面,仙石迸裂而出又是他出身神奇之处。神性、猴性、人性集于一身,猴王形象,自然神采飞扬,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7、四年级下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说课稿课案

今晚来一些有诗意的内容吧!跟大家分享一下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轻叩诗歌大门》的教学设计吧!古今中外的诗人,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已经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在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感动。

一、教学诗歌我们老师首先要知道诗歌的教学思路:

【习作思路】

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读起来有韵味;

选择有趣有创意的内容;

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二、我们需要指导写诗歌常用的一些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6.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7.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8.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9. 二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10.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11.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12.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思路:

【习作指导】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也可以试着来写一写诗呢?怎么样才能写出有韵味的儿歌呢?很简单!

(1)多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抓特点)

(2)多发挥想象力,可以把许多事物联想在一起。(物化)

(3)情感升华,让文字传递自己独特的感受。

如:白云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这是二年级小朋友写的,文字简单,但是充满童趣,因为发挥了想象力!所以诗歌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发动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启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那就是要用心用眼看世界。

(3)身体的眼,是肉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有了它,我们可以尽情欣赏这世界的多彩。

(4)心眼。其实,每个人除了两只眼睛外,还有第三只眼呢!那就是想象力丰富的心。

所以,平常除了要用肉眼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以外,更重要的是用最宝贵的想象力来写诗。如果你只是将肉眼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通通写下来,那这样的诗就少了美感,少了诗味呢!

四、教学重点,写诗的注意事项:

【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情感。

2、语言精练,生动流畅,有韵律感,给人美的感受。

3、写诗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4、格式正确。平头:原则上每行第一个字要空两格,每行要对齐,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诗句除外。

分行:每句一行,太长的也可以分成两行或三行。

分小节:根据意思等不同因素空一行不写,再写另一小节。

5.标点可加可不加,但具有特殊语气的句子最好加上疑问、惊叹等。押韵可押,可不押,但押韵较顺口。

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点,就会根据这些内容设计不偏离教学目标的诗歌教学设计,这种设计还需要老师根据喜好和学情来量身定制,今天就简单聊这些吧,希望给大家一些诗歌教学设计上的启发。

18、四年级下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十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概括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等。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三、说流程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重点指导:

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

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

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或者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第三种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

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图片的出现要讲究时机。出现早了,可能就会有用图像去解读文字的嫌疑。这话是一位特级教师说的,具体是谁我已忘了,当然也不是原话。但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语文与电视等其他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语文是通过文字来描述事物的,而非画面。所以有时看似用画面帮助理解,实质却使感悟文字这一任务落空了。当然,有些光看文字实在难以理解的另当别论。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以上的几个作业都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9、四年级下习作:游_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下来。

2.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3.先画出游览路线图。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教学难点

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2:祖国风光图】祖国的河山无限美,建筑有建筑的奇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这节课就请你拿起你的笔,描写下最让你心动的一处,向我们述说一段你的旅游经历吧!板书课题,齐读。《游 》。(板书:游 )

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师:怎样把游览过的景点生动、形象地写下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理清条理,找准顺序

1.按游览的顺序写。

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游____》这篇作文时,游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七月的天山》的游览线索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课件出示3】游览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点拔: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2.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写呢?【课件出示4】

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①先┅┅然后┅┅再┅┅(这就叫做游踪)

(板书:先┅┅然后┅┅再┅┅(这就叫做游踪))

②《七月的天山》是抓住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代表性的景物刻画的,突出天山的美景。你也可以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所探讨的,可以概括为:言之有序。

我们以上是文章的大框架,一篇文章真正有内涵的在于中间,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作是猪肚。你们游览过的地方哪一处给你印象最深刻?它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探究的重点问题。

三、研究重点,具体描写

1.赏析《七月的天山》。

小组讨论:想想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的?【课件出示5】

汇报。

所见: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所闻: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所感: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作者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给同桌说说吧!

板书:色、形、大、光泽、动静结合┅┅

2.写重点部分。

现在就请你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眼中的景物吧!

①学生动笔写。

②汇报。指导全班学生评议。

③小组同学再修改。

④小组内展示读。

⑤组内推荐在全班展示。

师: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在总结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小结:写游记或参观记,先要安排好大的过程,选材要精,要选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或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课件出示6】

四、明确方法,总结写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写游览的方法是:【课件出示7】

(1)按游览先后顺序排一张游览线路图。

(2)从中选择两到三个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重点详写,其它略写。

(3)每个地点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4)抓住代表性景物的特点,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

(5)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形象描绘景物。

(6)地点转换时,要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

2.小结: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离不开想象,缺乏想象力的观察,是呆板的,肤浅的,乏味的,在观察时进行合理的想象,才可以使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鲜明,更深刻。

五、独立思考,认真写作

【课件出示8】

1.根据修改后的游览路线图写作文。

2.注意重点部分一定要写详细写具体。

20、四年级下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老师好:

非常的惶恐,但更多的是激动和开心,今天能跟大家借《中国教师报》的平台分享课例。《我的奇思妙想》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习作,这个单元关于习作能力的要求就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这个单元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在新教材刚刚开始用的时候,第二单元(四年级、五年级)都是阅读策略单元。既然这个单元如此的注重阅读策略,特别是这一单元是提问题的策略,那么这一单元的习作教学该如何做呢?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思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在习作教学的序列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统编教材习作中,同样是介绍一种事物,但它的目标是螺旋上升的。二上第三单元习作《我喜爱的玩具》要求写玩具的样子和玩法。本次习作要求将自己想象的事物的样子和功能描写清楚。今天因为是展示课只有4050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忍痛割爱,把样子这一部分割掉了,今天只写奇妙的功能。这个单元的习作又为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介绍一种事物》做了铺垫,要求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件事物介绍清楚。在二年级学习了介绍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事物的基础之上,本次习作要求介绍一个现实中没有的想象的事物,所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抓住这个事物的样子和功能介绍清楚是我们本次学习的重点。将事物介绍清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要求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而本单元四年级安排的教材中像《琥珀》《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也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等,这个要求低于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

所以本次习作,它是一个学生从未知走向有知的过渡,是本次习作的难点。针对教材编排,我们做了这样的努力,大家可以看一下:

第一句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想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这是习作的主题,从下面的几个例子,还有下面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本次作文的选材,是要写样子和功能,下面的思维导图,这也是统编版教材第一次出现思维导图,要求大家写清楚、突破难点。最后一句话,提倡同学们互相进行评改。所以这堂课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编排,让孩子们拾级而上。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跟大家分享:大胆想、想奇妙、写清楚、善评改。

1.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

统编版教材对写作教学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我的奇思妙想》这一习作是基于学生以观察身边的事物、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为出发点来大胆想象的,针对这一目标,我在上课伊始使用孩子们最亲切熟悉的哆啦A梦这个动漫形象来导入,激发孩子们对奇思妙想这个词语的初步感悟。通过这个导入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说一说,如果是你,你会有怎样的发明?为了打开孩子们的思维,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我有意的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于是就出现了像手写的发麻的这个数学老师这种实际生活。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奇妙。

这一部分我们是在学生想好发明一件怎样的奇妙的东西以后,要求学生讲自己的发明具有奇妙的特点。大家会发现这些奇妙的发明之所以很神奇,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具有奇妙的功能 另外一个就是这些奇妙的功能发挥的独特的妙用。让孩子们想象他们为什么会发明这样一个事物,强调这些功能的实际的用处,不仅给孩子们在发挥想象的过程当中搭建了一把梯子,也让孩子们的想象能够合理,符合实际的生活。思维导图就是我们为学生提供习作支架、梳理习作内容常用的方法,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好自己的发明具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这些功能是否具有独特的妙用,都可以让学生根据导图自主的构思和发现,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了选材和构思的部分。我们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将如何将自己的发明奇妙的功能写清楚,所以这个思维导图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也帮助孩子们梳理了写作的顺序,有条理。

3.结合教材例文,启发学生写清楚。

为了让学生学习如何将功能写清楚,我选用了教材中的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回顾课文中举例子的方法来进行写作迁移,孩子们很快就能明白举例子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发明的这些奇特的功能更加的具象化。紧接着,我出示了自己的另外一篇课外习作例文《会飞的木屋》片段,这个片段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功能。具有怎样的妙用之处,我通过标红、加粗等有颜色的字体让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当中一下子就能发现。这个例文使用了课堂中我们还没有细聊的关键句开头、关联词连接、表示假设的排比句等方法,更清楚、更具体的举例子,帮助孩子们将功能的妙用写清楚,也为五年级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打磨时用时最多,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举例子,他从弄明白,到懂得,再到运用,这是一个很难的跨越。

4.关注书写质量,提倡学生善评改。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提倡孩子们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评、互评和修改,我们需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评价的标准和等级,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当中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在我们设计的有梯度、有层级的习作评价标准的引导下、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拾级而上,步步提高,逐渐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的过程,也是一个课堂上难得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21、四年级下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优缺点

四年级下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优缺点

《我的奇思妙想》是小学语文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习作。要求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前,我播放了一个关于新发明的小视频热身,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交流愿望,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上课伊始,我搜集了一些发明图片,潜水艇、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指出:这些伟大的发明其实都源于科学家们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跟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一起畅谈我的奇思妙想。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得到激发,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后,请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多啦A梦和他的朋友们,将他们融入生动的故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转变角色自己来当一次小发明家,设计自己未来的产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创造的欲望。

接着,我充分利用《会飞的木屋》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作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打开思路,丰富作文材料,使作文结构更加有序。再通过亲手写的下水文《会飞的木屋》的内容和结构顺序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怎样把自己的小发明写通顺、有序、具体。

最后,在学生写完作文后,重视后作文教学,运用多种方式的互评互改,让学生的作文更优化,更符合写作要求。

一、抓住语文的特点训练表达。

1.训练说。注重学生的说,要求学生不光要想的奇妙,还要说的精彩,集思广益提炼说清楚的方法。

2.训练听。要求仔细听,听明白,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不仅仅注重自己的表达,更学会听。

3.训练评。在学生说、听的基础上让学生互评,取长补短,促进相互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在学生交流时也进行了及时、积极地评价,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也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兴趣,重视方法指导。

1.将生动的故事和可爱的动漫人物哆啦A梦引入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解决了学生不想写的问题。

2.方法引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习作思维导图亲自写下水文,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解决了学生不会写的问题。

3.重视分享,强化习作交流。解决了中高段学生羞分享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当课堂上孩子表现不活跃的时候,就需要老师机智巧妙地引导,临场激发孩子的思绪说出精彩。我做的还不够,还要苦练内功,进一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在写作时给予学生的指导有些缺憾。在出示思维导图时应充分让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实际是文章的提纲,目的是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自己的小发明形成初步设计思路,例文是在提纲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明写清楚,写具体,有层次。在这个环节我的指导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些,这样学生才会明白该怎样去写。

3.我对年段目标中的作文要求把握不够准确,3-4年级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把内容写清楚就行。5-6年级才要求内容具体,因此,我拔高了要求,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今后在备课时,应先备大纲,再备教材,针对学生的学段,准确把握教材。

4.个人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语言平淡,缺乏饱满的情感,没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包括个人的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有待加强。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个人素养,扬长避短,追求更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使我的课堂教学能与学生碰撞出更多的灵感之花!

22、四年级下习作:我的乐园教学反思优缺点

四年级下习作:我的乐园教学反思优缺点

成功之处:

写之前,可以通过动物乐园引导到我们的乐园,要把乐园的景物写清楚,写出自己在乐园里做些什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这是本次习作的要求。本节习作课的指导与点评也是围绕这个方向来进行的。

根据习作要求,我指导了学生习作,然后阅读了学生的习作,发现了本次习作中,学生的优点是:题目新颖、内容丰富、方法恰当,选材合理,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详细地叙述。仿若一幅幅多彩的童年画卷展现在眼前,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不足之处:

当然,仍有个别孩子的习作存在描写不够生动具体的情况,据此,我就确定了点评课的教学目标:学会欣赏别人的习作,在赏析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希望通过指导课上的有意识渗透,能让孩子在日常习作中坚持多读、多改。

23、四年级下习作:故事新编教学说课稿课案

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多看书多思考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续编故事,体会故事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龟兔赛跑》这一故事的大概内容:【课件出示2】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互相争辩谁跑得快。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一决高下。兔子带头冲出,它奔跑了一会儿,就已遥遥领先。心想,早着呢,还可以在树下歇一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再跑。兔子就在树下坐下,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而笨手慢脚的乌龟则一路不停地爬呀爬,不一会儿到了终点,成为货真价实的冠军。等兔子一觉醒来,才发觉它输了。

2.如果让重新编一个故事,你会怎么编呢?(板书:故事新编)

二、指导选材,体验难忘。

1.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

【课件出示3】

(板书:设想故事结局)

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

乌龟和兔子都赢了。

乌龟和兔子都没赢。

兔子赢了。

乌龟又赢了。

分4组,设计4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

例文引路:【课件出示4-7】

①龟兔共赢。

兔子和乌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决定再来一场比赛!它们一起出发,但是这次却是兔子扛着乌龟,直奔到河边。在那里,乌龟下来,背着兔子过了河。

到了河对岸,兔子再次扛着乌龟,两人一起到达终点。

②龟兔都没赢。

乌龟和兔子是两个竞争激烈的对手,两个人非要争个你高我低。一开始兔子跑得飞快,但是它昏头转向,跑反了方向。乌龟呢,一不小心掉进了陷阱里了。

③兔子跑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兔子非常不服气,它要求乌龟再进行第三场比赛,而乌龟也同意了。这一次,兔子全力以赴,从头到尾,一口气跑完,领先乌龟不知多少里也。

④乌龟跑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乌龟也不服气了,它想了一会儿,然后要求再来一场比赛,但是这一次的路线由乌龟来定,兔子欣然同意。于是,两人同时出发。兔子飞驰而出,急速奔跑,却在前面遇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而比赛的终点就在河的对岸。兔子呆坐在河边,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路姗姗而来的乌龟却滑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到达了终点。

2.如果选择的是乌龟赢了。下面是新的故事情节。【课件出示8】(板书:设想故事情节)

假如我们选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下面是新的故事情节:

河流挡道,撞上树桩,掉进陷阱(路遇不测)

跑反仿写 这回比谁跑得慢(急中出错)

路过一个片萝卜地,看到水灵灵的萝卜(遇到诱惑)

新增了一段下坡路,乌龟头一缩迅速滚下(赛程变化)

借助滑板,利用宝葫芦(借助工具)

分成5个小组,设计5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

3.例文引路

【课件出示9】

《龟兔赛跑》故事新编(河流挡道)

乌龟也不服气了,它想了一会儿,然后要求再来一场比赛,但是这一次的路线由乌龟来定,兔子欣然同意。于是,两人同时出发。兔子飞驰而出,急速奔跑,却在前面遇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而比赛的终点就在河的对岸。兔子呆坐在河边,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路姗姗而来的乌龟却滑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到达了终点。

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屏幕上的本领,你都会几种,把它们的序号写在一张纸上。

4.学生讨论:听了例文的讲述,你知道我学会了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怎样学会的?

四、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10】

1.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另选一个熟悉的故事,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创编新故事。  

2.可以配上插图。  

五、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师巡视,发现习作效果:写得好与存在问题。

六、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佳作展览,营造氛围自我欣赏,同伴交流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1.佳作展览,营造氛围。

欣赏精彩词、句、段,让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说说读后感受。

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小组欣赏。请同桌同学一起交流,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再推荐一篇精彩佳作或一个优秀的片段,参加全班交流、欣赏。

3.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4.请小作者上台朗读。

5.生共同评议,教师边听意见边用红笔在习作上做适当修改。总结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供小作者修改习作。

七、教师小结与拓展。

【出示课件11】 

1.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品尝到了作文创新的乐趣。同学们还可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想出更好的形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

2.下面布置今天的作文题目及要求:

(1)请将今天课堂上的要点扩充成一篇文章。

(2)请写一篇周记,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成语、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等,进行改写新编,要求有新意,反映现实生活要深刻。

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设想故事结局 设想故事情节

24、四年级下芦花鞋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芦花鞋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芦花鞋》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了青铜一家做了101双芦花鞋,让青铜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卖芦花鞋,他甚至还把自己脚上穿的一双芦花鞋也给卖了,回到家时,他的脚已经冻得通红。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边读边想,前后联系。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词语,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2.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进一步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麦地,走进《芦花鞋》。(板书课题:芦花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2、梳理情节,了解故事

(1)了解用空行标示长课文各部分的方法,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交流讨论,提炼小标题。

A、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完善预习单上的小标题。

B、小组讨论,提炼出最佳小标题,写在词卡上,自由展示。

C、全班交流,共同评议,确定每部分的小标题。

(板书:编芦花鞋买芦花鞋芦花鞋卖光了最后一双芦花鞋)

3.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小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联系文本,赏人物之美。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在卖芦花鞋的过程中,哥哥青铜给你留下的印象是否更深?请在文中相关地方做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生自读,师巡视。

4.读第二部分,你觉得青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吃苦的人)你从哪儿体会到?

你从这些词语感到青铜是个能吃苦的人?(坚持、一定、更会)你认为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衬托人物的作用)具体来说?

你能读出你对人物的理解吗?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小结:阅读长文章时,边读边想,联系前后文的内容,就能拉近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

5.从三四部分青铜卖鞋的过程中,你又从哪儿体会出青铜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自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读读这些语句,你读出了什么?(过路的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尽管,看出了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欢,青铜又是怎么做的`?

从青铜的做法中,你想给他说些什么?

(四)总结归纳,读写训练。

1.同学们,青铜葵花生活在一个苦难的年代,但苦难并不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苦难。曹文轩叔叔在封底写道:

出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齐读)

合上书本,想想自己,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交流。

老师希望这朵朵葵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驱散生活中的潮湿和阴霾,让好书永远伴随我们成长!

2.大胆想象,续写故事。

出示:他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根据自己对青铜的了解,把课文的结尾,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

(五)阅读延伸,推荐系列书目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青铜葵花的世界,在美的世界里与作家曹文轩有了一个美丽的约会。

2.曹文轩先生的作品情节美,人性美,语言也美,他把这一系列歌颂美的作品称为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出示: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根鸟》《细米》《狗牙雨》《野风车》《红瓦黑瓦》《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

3.让我们带着向往与追求继续走进曹文轩的纯美小说中,走进真善美的世界中!

四、板书设计

20芦花鞋

编芦花鞋

买芦花鞋

芦花鞋卖光了

最后一双芦花鞋

25、四年级下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是自我介绍,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对象和目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介绍自己,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教材通过列举交际情境,帮助学生打开自我介绍的思路。教材第一段提示学生在很多场合需要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教材第二段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自我介绍的对象、目的、注意事项。教材还提供了四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际情境:转学、应聘、报名、接站,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自己创设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侧重点不同,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自我介绍,让学生有内容可说,有兴趣进行交流。

教材中的小贴士明确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贴士提示学生注意两件事:一是交际对象,对方最想听你介绍什么;二是交际目的,为了达成目标,你需要重点介绍什么信息。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录音等媒介,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明白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及场合。

2.通过情景创设,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3.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三、设计理念

立足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为前提,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文情境,提炼方法进行反复训练。让每个学生能大胆自我介绍,并能在不同场合,根据对象和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介绍内容。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情境音频、学生展示视频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游戏导入 走进自我介绍

1.看信息介绍,猜人物。

(1)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孙悟空)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

(3)女士,马尾辫,笑容满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熊老师)

(4)引出老师的自我介绍:我叫熊美玲,是一名热爱生活、热爱诗词的语文老师,喜欢阅读、亲近大自然,兴致来了会写一写小诗。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看信息介绍 猜人物导入课题,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能水到渠成地引出老师的自我介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自我介绍。】

板块二 了解内容,明确自我介绍场合

(一)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1.在老师的自我介绍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姓名、身份、兴趣爱好。这些都是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2.走进动画,了解自我介绍内容。(视频播放:光头强的自我介绍)

(1)在光头强的自我介绍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小结:你瞧,第一次露面,光头强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介绍了姓名、身份和愿望等内容。

3.语音认识新朋友。(播放录音)

(1)交流:这是我们隔壁班级的小峰同学,他想认识大家,所以作了自我介绍,你听到了哪些信息?

(2)借助名片了解自我介绍的内容。

4.小结:小峰的介绍内容很全面,让我们快速了解了他。看来初次见面、想认识新朋友时都要作自我介绍,这样就能让对方快速了解自己。因为自我介绍包含了很多内容:有姓名、年龄、身份、兴趣爱好、特点特长、理想愿望等方面。

(二)自我介绍的场合

1.交流: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要自我介绍呢?

2.小结:咱们利用导图来总结一下,在初次见面、转学到新学校、竞选应聘、参加比赛、主持活动、打电话等这些我们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场合,都需要做自我介绍。

是不是所有场合的自我介绍内容都是一样的呢?不同的场合,选择介绍的内容很关键,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侧重点。有个同学就遇到了选择介绍内容的难题,请大家来帮帮她。

【设计理念:在视频和音频的引导中了解自我介绍的场合及基本内容,寓教于乐。这样不仅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打开学生的交际思路。】

板块三 不同场合,学会自我介绍的方法

(一)确定场合,选择重点内容。

1.情境录音:大家好!我是精英小学四年5班的王默,今天要去应聘校报记者,负责人要我介绍下自己,我该怎么介绍呢?

图片

2.交流:选择②③④⑥,这些都是当小记者的优势。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擅长体育运动和跆拳道学龄更适合竞选体育委员或者参加跆拳道比赛的自我介绍。

3.小结:我们向校报负责人介绍自己的目的就是要展现自己在小记者这方面的才能或优势。所以要重点抓住能力优势来介绍。

4.同桌互相练习:根据选择的②③④⑥条信息,帮王默组织下语言,作一个自我介绍。说给同桌听。

5.小伙伴展示

6.小结: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内容来介绍,这也是一门艺术!

(二)思考三问,学会方法。

1.介绍前三问法。

在作自我介绍前,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弄明白向谁介绍自己,二是介绍的目的是什么,三介绍的要点是什么。

2.借助表格,理解三问。

(1)分析第一个情境的对象、目的以及介绍重点内容。

(2)请你根据老师的三问法,分析其它三个场合的对象目的及重点介绍内容,一边思考,一边对着表格说一说。

(3)交流反馈,出示表格。

4.小结:你瞧,只要弄清楚三问,自我介绍就变得简单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实战环节。

【设计理念:利用情境明确介绍对象、目的,分析介绍要点,总结出自我介绍前的三问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自我介绍的方法。】

26、四年级下白鹅教学说课稿课案

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处处以语言为珍珠,用文字来串线,形成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伙伴者,促进者。

四、说教学流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展开我的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初始,谈话引入:同学们,一说起鹅,你们会想到什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入,学生可能会说,想起鹅的样子。也可能会说想起《咏鹅》这首诗,如果有学生提到这首诗,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来,引出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在他笔下,这只白鹅什么样子呢?好,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吧。由课题又引出对丰子恺先生的介绍。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在这一板块中,我要实现2个目标。通过学生专心地初读课文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在学生预习自读的基础上,我筛选出如下重要的字词,引导学生重点学习。

在字音方面,特别注意:郑 看 嚣 促 奢 侈 侍 窥 伺 供等字的正确读音;

在字形方面,特别注意:吠 促 颇 剧 苟 譬 馆 脾 敏 捷等字的正确书写形式;

在字义方面,特别注意:三眼一板、郑重、厉声、高傲、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字词的意思。对于有些难于理解的字词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的相机理解。比如文中的高傲的意思应该是表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于文章中的有些长句以及难句比较难于理解,句式比较长,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给予停顿指导。对于长句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让学生多自由朗读,多读读,练一练。

在初读过后,应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在课上让学生说说这只高傲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是从文章中的哪些语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来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的感知,引导学生正确地说出其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么样的文情呢?

第三板块:围绕主问题,品味语言。

自由朗读课文,和大家说一说,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认真读了课文的学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当然,如果学生没有说出高傲,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丰子恺对这只白鹅的印象。)

把这句话出示在屏幕上,并提问,什么叫高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说,高傲是傲气的意思,是看不起别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意思

为什么作者初次见到白鹅,就有这样的印象呢?指读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可以抓住伸长了脖颈左顾右盼,说明白鹅初次到我家,东瞧西看,一点儿也不拘束。通过对重点的理解来体会白鹅高傲的特点。

课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课文一开始这个高傲就是这样一种用法,可以在这时把这个语言特点告诉给学生。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只白鹅就给作者留下了如此鲜明的印象,如果有人这样评价你,你心里会怎么样?作者竟把它喜欢的动物称高傲的动物,把高傲这个贬义词褒用,语言多有特色呀!一起读一读作者的感叹。

作者初见这只白鹅,就认为它是一只高傲的动物,那么文中围绕这个特点还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呢?由这个问题引出2-5自然段,学生们小声读2-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把它找出来并画在书上。通过对更字的理解,说明白鹅的高傲在叫声、步态、吃相这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且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也引出了下文,读起来非常自然。

这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呢?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与对比感受白鹅的高傲,如叫声这部分,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它可能在喊:(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 )。通过想象,赋予鹅人的语言与思想,进一步感受它的特点。

在叫声和步态这两部分中,还有一个写法,就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鹅与狗、鸭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厉害与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第5自然段吃相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即可,通过对词句的朗读,以及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第6、7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语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因为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远处喝水吃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都得先窥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第四板块:升华情感,进行实践。

在这个板块当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让学生背诵积累,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大量去积累,理解运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一些写作方法可以适当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习作中。第二.自己选择摘抄描写白鹅性格特点方面的优美的语句,仿照其写作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可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积累语言,而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提升其语言的品质。

第五板块: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这篇文章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掬,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五、说板书设计

15.白鹅

高傲

叫声:严肃郑重

步态:傲慢

吃相:从容不迫

喜爱

27、三年级下小虾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小虾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小虾》通过对小虾的细致描写,写出了小虾的可爱,表现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

三、说教学重点:

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五、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六、说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出示课件小虾图片,谈话导入新课。(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小虾》。

3、质疑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关于小虾的什么呢?

(二)自读识字(6分钟)(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先画下来。

2、出示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同桌二人开火车读。

(2)全班开火车读。

(3)指名部分同学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28分钟)

1、梳理课文内容:3分钟(提高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们读过课文后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

(2)按自然段梳理内容: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小虾的什么知识?

2、了解小虾的外形:6分钟

(1)快速默读1、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虾外形的句子。

(2)指名一个同学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两种小虾的样子。

(4)男女生分组读句。

(5)出示课件,口头填空检查学习效果。

(6)出示两种小虾的图片,分辨。

3、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小虾的有趣。19分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体现小虾有趣的句子。

(2)指名读体现虾有趣的句子。

(3)画出动作的词、板书。

(4)四人小组学习,模仿体会小虾吃东西时的小心和吃饱后的自在。

a、出示四人组活动要求。

b、交流感受。

(5)齐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小虾的可爱。

(6)找出表示顺序的词,用表示顺序的词说一句话。(备用环节)

(7)出示课件,小结,点名中心句并进行课堂小练笔。

(四)小结:(1分钟)

28、三年级下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反思优缺点

作为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想象的奇妙。如何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点燃学生思维,让学生从体验到实践就是本次习作课需要落实的学习任务。纵观本节课,教师在循序渐进中努力让学生获得言语密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

一、勾连单元内容,体验想象之奇

习作单元应该整教,教师要对单元内容有整体把握,让学生在培养习作整体意识的同时学习表达,运用表达。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到了各板块之间的联系,积极勾连单元内容:朗读导读页名言,让学生初步感受想象的魅力;沟通交流平台,畅谈收获;通过指印画的交流,让学生在亲身尝试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回顾精读课文,再次感受奇妙、丰富的想象;利用习作例文,打开学生想象思路;最后,通过习作表达,落实写作方法,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教学中,教师对本单元内容有整体观照,为学生大胆想象创设了情境,引领着学生去体验想象的奇妙。

二、研读习作例文,掌握想象之法

本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想象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抽丝剥茧,抓住两篇例文的内里展现给学生看,为学生打开了想象的思路。

《一支铅笔的梦想》围绕铅笔细长的特点,产生了一连串的想象。教学中,教师以梦想串为支架,提示学生既要关注每个梦想的结构特点,又要关注梦想的角度和内容。基于梦想串,教师让学生继续想下去,关于梦想的仿写设计也是有层次的,由易到难,有扶有放,在层层递进中使学生获得表达的方法。

《尾巴它有一只猫》颠覆常规思维,反着来想,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故事。教师紧扣例文有问有答的形式,设计了问题链,在问题链的推想中,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大胆与奇妙。既然习得了例文反着想象的方法,不如继续鼓励学生围绕还有什么会有一只猫这一问题想开去。问题链的设计既呼应了前篇例文的梦想串,让教学设计更加巧妙,也让学生对例文的模仿有法可依。

三、巧设故事情节,丰富想象之料

生活是想象作文的基础。以《滚来滚去的小土豆》为例,老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让学生勾连生活经验,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土豆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土豆王国里的土豆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些不同来创编情节,由此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学生也在交流中发现了土豆的神奇和有趣。

除此之外,提问也是个非常好的支架,学生可以围绕主题提出问题,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再指导学生尝试用具体、丰富的情节描写去回答提出的这些问题,文章的脉络就变得更清晰了,情节也会更加充实、曲折。

无论是勾连生活去发现不同,还是针对主题提问,都是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想象,想得更深,也想得更妙。

四、交流分享习作,获得想象之趣

评价和修改是写作实践中重要的一环,老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和修改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和主动意识。

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思维的特点,抓住想象作文的特性,巧妙地设计了从有趣的角色动人的情节新鲜的表达三个维度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三个评价角度的展开也各有侧重:可以自我推荐最有趣的角色;可以采用批注的方式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还可以通过朗读感悟优美的词句。教师试图用新颖的评价方式改变学生对习作评价单调、枯燥的刻板印象。

如果说师生共评是一种方法上的领,那么请学生对照评价清单同伴互评就是放,让学生体会参与的快乐。评价单只是形式,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自我修改的内驱力,让他们的习作锦上添花。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教师的习作课积极关注学生特点,巧妙传递写作方法,努力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语言生长点,尽显习作课堂的魅力。

29、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反思优缺点

《看图片,写一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单元习作。根据《看图片,写一写》的习作提示,分为三部分内容,教材第一部分主要是明确习作任务,根据教材出示的一大幅图画,学生初步接触感知图画中呈现的画面,接下来教材提出了本次细作的任务:写一段话,把这幅画介绍给大家;教材第二部分对如何观察图画和怎样写进行了指导,特别强调写之前提示了两个观察图画的要点:先整体观察图画,大致了解图意,再逐步观察,看看每个人的动作各是怎样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观察和想象相结合;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写后的修改和交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是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变,把写作变成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很多学生对作文写作有一种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有东西可写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这两点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教材特点,我首先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弄清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些什么,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心情怎样。2.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清楚图上内容,并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完后跟同学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教学重点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图画内容。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画面内容写清楚。

在教学前,为了让学生体验放风筝的过程及成功的快乐,我提前带领学生在操场上放风筝,体验过程,为学生观察说话提供真实感受,做到有话可说。

在教学中,我把本节课分为了四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我运用学生自己在校园操场上放风筝的照片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节课内容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表达的欲望。

第二个板块是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多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挖掘图片素材。首先指导学生初次初步感知图画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画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序展开观察:整体---局部--整体。在局部观察的时候要做到有序的同时,可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来进行。学生在细致观察后,同桌交流。然后出示范文,范文引路后再回归画面整体,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个板块就是根据出示的要求,学生开始动手习作。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图画所展示的内容有了充分的观察和想象,并通过同学同桌、全班交流后,此时动笔大部分学生应该是水到渠成,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第四个环节是品读欣赏,修改总结。这个环节的意图一是与同学分享习作,二是互相评议习作,三是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通过教学实践后,现在反过来再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大家真诚的评价和我自己的反思,感觉到本节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教学导入环节,我出示的图片过多,学生走马观花似的浏览,显得杂乱,既用了大量的时间而又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这些画面内容大多由我来说,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时候,许多原本可以有学生自己发现的观察顺序,观察的方法,因为担心教学时间的不够,大多由我来包办代替了。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就淡化了,效果会大大折扣。这也是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不够信任,不敢放手的结果;没有充分的利用例文,没有最大化的发挥例文的作用,应该由学生在充分地读例文后,自己发现例文中是如何表达、观察及想象的,这样学生才真正在习作的时候起到引路的作用;在评价环节,显得十分仓促,没有充分利用评价这个环节来发挥作用,促进学生乐写、善写,反而显得只是走了一个过场而已。

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反思而后知不足。通过各位同仁的真诚的评课议课,加上课后我自己的所思所想,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最后,让我以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衷心感谢有这么大的一个团队,推动着我一点一点进步。

30、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提取信息,学会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大熊猫的特点、习性等。

2、了解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

3、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4、了解大熊猫生存现状,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1、了解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感情较为丰富,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极愿了解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是能学好本课的优势之一。学生初始阅读的兴趣十分浓厚,而且由于通俗易懂,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掌握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但是初一学生的学习也往往停留于此,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新的任务驱动,学生在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篇蕴涵了哪些情感因子等方面不会进行深入追索。因此,还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启发和点拨,以求拨云见日,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这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不象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可读性很强,它只是用说明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动物。较之于其他文体,略显枯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往往容易被中的知识点所诱惑,变相地把语文课上成生物课。因此,教学教程中,我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及本单元的整体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整个教学活动和目标的达成都在这个虚拟的情境中完成。

四、教学程序

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重难点得以突破,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第一步:字词导入,一石三鸟

本环节我精心选取了本课中南麓、濒危、分娩、璀璨等重点词语,筛选课文信息,勾勒出大熊猫的大体轮廓,估计学生很快能猜出本文的主人公。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词不离句,义随境迁是字词教学的两条基本准则。本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词语的预习,又巧妙的导入课文,还使学生对大熊猫有了初步印象,可谓一石三鸟。

第二步:虚拟情境,激发兴趣。

这是本课的主体部分,意图通过三个环节的设计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个环节:帮熊猫编制一份档案(突破第一和第三个目标)

本环节我编制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大熊猫的特点、习性等。给出的参考话题有:我的名字;我的自画像;我的家;我的名星路通过编制档案让学生首先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繁殖情况,达成教学第一个教学目标。

如何迅速而准确地选出自己需要的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将之加以整合,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的阅读方式之一。但是,我们农村的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低,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途径,让学生明确从哪个角度、用何种方法捕捉并搜集信息。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就使得学生有路可走,有据可依。

本环节是一种知识铺垫,为后面的学习搭好脚手架。但这里的内容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是在上语文课。语文的本体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所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对文中的字词进行重锤猛打,从而咀嚼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达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第二个环节:替专家填写一份宝物鉴定书(突破第二个目标)

本环节我设计了一份宝物鉴定书让学生以专家的身份填写,意在让学生分析大熊猫珍贵的原因,突破教学重点。如果说第一个环节是读的过程,这个环节则是着眼于悟,重在学生依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层次进行感悟。在中学生心目中,专家就是权威的象征,让他们做一回专家,他们的态度非常慎重。这一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宝物鉴定书的最后一行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完整,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其中,活化石是理解的难点,教师要加以阐释,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大熊猫在经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考验,成功的生存下来,与地球共存并发展的坚强毅力和忍耐精神。

第三个环节:倾听熊猫心声(突破第四个目标)

本环节设计以大熊猫的口吻说出他们的生存现状,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这样的材料呈现方式带有浓厚的感***彩,学生很容易被打动,原来他们心目中憨态可掬的国宝竟然面临着这样的窘境。材料呈现之后,我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为大熊猫做些什么?要提醒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这份对大熊猫的喜爱转化为保护它的行动。所以保护大熊猫,从我做起。

以上三个环节都在虚拟的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如同在童话的世界中遨游,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本课虚拟的情境均以事实为依据,加以虚构。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虚拟情境中的文化已深深介入到现实中,虚拟情境中的文化作为现实文化的延伸,不再依赖真实的时间与空间,也给人以更大更多的选择与发展的空间。对于语文教学中虚拟情境的运用,也有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

第三步:抒情结尾,情感熏陶。

在展示大熊猫图片的同时,教师以富有感情的抒情性语言配以解说。诗一样的语言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更加激发他们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以生动活泼地简笔画的形式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六、作业布置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本单元的主题,通过写一写的训练来加深学生对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深刻认识。

31、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国宝大熊猫》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本单元习作要素为: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本次习作属于偏客观的描述事物类习作,要求围绕小朋友们对大熊猫的疑问,借助资料,介绍大熊猫。在本次习作前,统编教材对于偏客观的描述事物类习作序列已有五次训练安排。其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介绍身边的美景,要求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三年级下册一单元写植物朋友,要求写的时候试着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三年级下册四单元要求借助观察记录卡,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可以看出,写清楚是这一学段习作的重点,学生对于写清楚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整合信息的表达训练却是第一次,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学习基础,本着一课一得,突破难点的原则,将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定为本次习作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外国小朋友对国宝大熊猫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自己介绍的问题和顺序。

2.通过分一分删一删合一合的方法,初步学习整合资料。

教学准备

大熊猫资料袋,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语境创设,触发思维

同学们,我校将举办一场联谊活动,会有一群可爱的外国小朋友来到我们学校。为了增进彼此的友谊,学校决定组织大家去动物园游玩。听说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了,他们很好奇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他们可能还会有哪些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张贴问题卡)

为了让外国小朋友更加了解大熊猫,学校希望你们能结合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给他们介绍介绍国宝大熊猫。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好的交际语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引发学生丰富真挚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创设为外国小朋友介绍大熊猫这一语境,使学生的介绍有了对象,有了目的,有了意义。】

二、方法引路,明晰思维

(一)确定要介绍的问题与顺序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问题与顺序

请选择外国小朋友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介绍方向,填在学习单的气泡里,注意不超过4个。写好后再思考思考介绍的顺序,标注在气泡旁,并和同桌交流交流,发现不恰当及时修改。

2.交流分享

(二)初步学习根据问题需要整合资料

1.不同信息分一分

(1)方法示范

老师为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份资料袋,有助你介绍大熊猫,但资料袋中的信息很多,需要你自己根据问题去寻找对应的信息。

如大熊猫是猫吗?我们可以把资料袋中相关的句段一一勾画出来。勾完了,再针对下一个问题,用不同的线条去勾画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杂乱的资料按照自己的需要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2)出示要求,学生实践

不同信息分一分:请按自己在学习单上填写的问题与顺序,将相关信息用不同的线条,在资料袋中分别勾画出来。(学生分别勾画)

2.多余信息删一删

(1)方法示范

将同一问题勾画的资料合起来看,我们会发现有重复或者多余的地方。比如:把刚才勾画的大熊猫是猫吗?的资料连起来看一看,就会发现资料中两次提到大熊猫应该叫猫熊,重复了,就可以动笔直接删除。(板书:删一删)

(2)按照要求,删除信息

多余信息删一删:请将同一问题下勾画的资料合起来读一读,直接划掉重复或者多余的信息。(学生自行阅读、删除信息)

3.同类信息合一合

为了向外国小朋友更好地介绍大熊猫,我们还需要将资料合一合,变成通顺有序的文章。(板书合一合)

(1)出示例文探寻方法

下面两个段落都是针对大熊猫是猫吗?这一问题进行介绍,一个是将勾画的资料直接拼凑起来的,一个是有所调整的,比一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方法总结

同类信息合一合:资料不能直接拼凑,需要调整顺序,适当修改,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习作要素为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但前面的习作教学中没有相关训练,为了降低整合的难度,将整合分解成学生可以操作的步骤不同信息分一分,多余信息删一删,同类信息合一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借助可视化的工具,每一步都带着学生分析并及时操作实践,让思维越发清晰。】

三、自主写作,外显思维

1.出示要求,自主写作

为了让外国小朋友更了解大熊猫,接下来就可以按自己要介绍的问题和顺序,借助资料,在学习单上写一写国宝大熊猫。注意做到不同问题分段写,相同信息不重复,同一问题合一合。

2.自评互评,交流修改

(1)按评价量表自评,再同桌交换进行评价。

(2)结合评价,借助修改符号再次修改。

(3)发布展示

【设计意图:将学习目标做适当的处理,转化为学生可以检测的评价标准,让评价不仅对标而且易测,成为习作过程的有效支援。自评、互评又让学生经历一个反思、修改的动态过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激励表达,拓展思维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介绍大熊猫先确定要介绍的问题以及顺序;然后将复杂的资料按照问题分一分;再比一比,把重复多余的信息删一删;最后调整修改,加入体会,把资料合一合。相信通过你们的介绍,外国小朋友一定会更了解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同样,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向他们介绍白唇鹿、褐马鸡、中华鬛羚等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相信他们一定也会很感兴趣。

【设计意图:梳理本课核心知识,鼓励运用所学方法介绍更多动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更将交际语境贯穿到底,让学生明白习作即交流。】

板书设计:

32、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优缺点

《国宝大熊猫》是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本单元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对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很陌生的一个物种,想要学生把它写的生动有趣,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为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前期工作。

本次教材编排了3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材呈现的3个问题,其作用是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继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部分,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些问题,介绍大熊猫。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奠定了基础。但是教材上面的信息是非常基本的,并不能满足习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学生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要求作了说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即一是要习作后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二是交流互查,互相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把学生搜集整理的相关信息整合成一篇有序的文章,这其实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提升。这节作文教学设计,根据教参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信息,以及课件出示的图片、视频,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描述大熊猫。让学生结合熊猫的样子、生活习性、被视为国宝的原因等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出来。由于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大熊猫比较陌生,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课前指导学生对大熊猫充分透彻的了解,对成功完成本次写作教学尤为重要。

为此,我首先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为:

1、围绕话题交流相关资料,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2、整合信息,写一写,并表达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3、分组交流,根据同学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能较好的整合所搜集的信息,把自己对熊猫的了解按照顺序写清楚。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我把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导入环节,我运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从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引入课堂学习中。

第二个板块是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学会表达。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出示《大熊猫之秒懂百科》短视频,让学生对大熊猫有初步认识,并提出相关问题,根据大熊猫信息表,对学生建立较深刻的认识,然后分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运用例文引路,归纳出写作要点。

第三个环节是动笔写作环节,出示写作要求,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对大熊猫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动笔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应该难度不大,教师重点巡视指导表达有困难的学生。

第四个环节是展示作品,欣赏评价能环节。本环节在出示评价标准后,老师先示范评价一、两篇,然后学生根据要求互相评价欣赏同桌作品。

通过教学实践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大家的中肯评价,感觉自己问题多多,现总结如下:

一,我对《语文课程课标》中关于小学中段习作目标要求搞得不够清楚,所安排的每个环节逻辑顺序还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应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由表象到本质的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顺序;

二,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有些环节可以弃之不用。比如第一个环节猜谜语:因为课题的提前出示,再出示谜语作用不大。再如同学交流搜集资料,课件上出示了表格,我在讲述表格后,学生交流如何,没有 反馈。我在选择范文的时候,发现范文太长也不好懂,于是我做了修改和删减,但最后在教学中还是因为太长,加重了学生阅读的任务,并且由我逐段分析,拔高了目标。分析了很多写了什么,却没有说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不大;

三,整节课我在教学组织安排上缺乏效率意识,显得松散无序。教学环节不够清晰,让学生思维混乱。指名汇报时,只要让学生说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补充,老师指导做得不够。这篇课的目标是把收集到的材料串连起来,做到通顺有序,这些我都没用做好;

四,全节课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感没有。学生一开始就说的很好,到最后写的时候跟刚开始教学时差不多,没有梯度,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进步不够明显。在范文指导方面,可以用段落卡片,ppt卡片挪还应该灵活的教学生如何组织材料。

当然,其实还有许许多多问题,感谢各位同仁给我一一指出,我深感自己的不足,也明显感受到我的差距,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感谢这个强大的团队,促使我不断向前!

33、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解析

《剃头大师》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课文,课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叙事性较强,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不会难,能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

3.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

难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

三、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有去理发店理发的经历对吗?理发师给你们剪头发的时候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生:剪得太丑。

师:对,跟老师一样,都很担心理发师剪丑了,所以我们都会去找很厉害的理发师。今天我们就要来见见一位很厉害的理发师,大家翻开课本,一起读一读我们要学的课文:《剃头大师》(板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生:剃头是什么,为什叫理发叫剃头?

师:剃头就是剪头发,理发的意思,以前的人剪头发不是用剪刀的,是用一种剃刀,所以把理发叫做剃头。大师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等。剃头大师就是指剃头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专家,这个人有着怎样的技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划分层次。

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先猜一猜,再查字典。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让学生实战解决理解难理解的词句,自主动脑,自主思考。】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样将这件事写出童趣的?(课件展示课文大意和脉络)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顺序(课件展示)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小沙害怕剃头老师给小沙剃头我给小沙剃头

我给小沙剃头又分为哪几个层次?准备过程结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将概述较好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以示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学习第一部分

小沙为什么害怕剃头?小沙害怕剃头有哪些表现?(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五)学习第二部分

1.为什么总是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他是怎么剃的?

咬字说明推子牢牢夹住小沙的头发。大家在理发时如果脖子里进了头发会觉得怎么样?(很痒)

2.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是什么反应?

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跟受刑一样,耿耿于怀:姑父付双倍的钱

3.总结:你从这一部分知道了什么?(小沙胆小怕理发,又在老师傅理发时吃了不少苦头,更害怕理发了。)

(五)学习第三部分

小沙很害怕理发,但是他现在不得不理发了,为什么?(头发很长了、快过年了)所以小沙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找谁帮他理发?(课文中的我)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并思考:

1.我为什么愿意给小沙剃头?我做了哪些准备?

2.找出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小沙的反应,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小沙只在乎耳朵)

3.这部分的两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将姑父的睡衣比作熊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睡衣上落满头发的样子;②将小沙剃好的头比作是层层的梯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沙的头被我剃得长短不一、难以入目的丑态。

4.我给小沙剃完头后,小沙的反应是什么?结果怎么样了?

(鼓励学生演一演小沙的反应和姑父捉头发的样子,增加趣味性)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文本,学习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

(六)回顾总结

1.老师傅给小沙理发和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课件展示)

2.作者是怎样将自己一件恶作剧的事写出童趣的?(语言)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童年的欢乐,童真童趣)

3.完成课后习题。互相交流自己的欢乐童年趣事。

34、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说课稿课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守株待兔》。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预设学生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接着,就是初读文本,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为了解决生字词,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对重点生字词和文言词汇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积累。

然后,我会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断句我会进行指导。

最后就是疏通文意,让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在这一环节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深入研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够自主地分析,我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学生可能会答出: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环环相扣,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35、三年级下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师开场白:前几天老师备课,看到一则故事,很有感触,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出示材料,多媒体画面):相传明朝初年,有一天,告老还乡的李尚书接到一圣旨:皇帝要他进贡公鸡蛋。李尚书在朝时得罪过的几个小人,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说李家的公鸡会下蛋。李尚书非常着急,他的一个学生解缙说:老师不要为难,我替你去进贡公鸡蛋。李尚书无法,只好让他前往。

(省略解缙和皇帝的对话,接着出示材料):皇帝听了解缙的一番劝说,进贡公鸡蛋的想法只好取消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解缙向皇帝说了一番什么话呢?全场思考后:学生甲回答:也许解缙编了一串话,让皇帝放过了李尚书。学生乙回答:解缙向皇帝说道:李尚书在家生孩子呢!

学生丙回答:既然男人不会生孩子,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师(微笑):同学们的视眼开阔,见多识广,平时一定看了不少的课外书。解缙的一番劝说,救了李尚书一家的性命,可见劝告在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口语交际活动:今日学劝告,来领略一下劝告这种说话艺术的魅力。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曾经有过的失败或成功的劝告经历。并且试着回忆一下用了什么劝告方法。

学生蒋梦怡:我的父母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我曾经想过一些办法,但无济于事,请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学生宗静文:我姑父平时游手好闲,赌博成性,不顾家庭成员的反对,规劝,仍然我行我素,屡教 此处隐藏15747个字写几句劝告他的话。

【沉迷网络游戏好比车陷泥潭,车难行,人悲伤。沉迷网吧不自拔,就会成为街头小混混,人们瞧不起。走出网吧,努力学习,收获的除了知识,还有更多人的赞赏。】

2、有个年轻画家去找大画家门采尔,抱怨说:为什么我花了一整天画的一幅画,卖了一年也卖不出去呢?

门采尔劝道:你倒过来试试看,你花了一整年去画一幅画,或许一天就能卖出去。

3、假如你是救助残疾儿童募捐活动的志愿者,抱着募捐箱正在路口向行人募捐,这时走来一位拉着女儿的妇女,你会怎样委婉、得体地劝说她献出爱心?

阿姨,您好!您肯定非常关心像您女儿一般大的残疾儿童吧?不论您捐多少都一定能帮助他们的。

4、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你帮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

叔叔,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提高思想修养,提升文化品味。另外,文学名著还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呢。

5、列举我们学校(或我们班级)中出现的某种不良现象,并给那些同学作出劝告。

我想劝告那些乱吃零食的同学,吃零食有害健康,那些油炸食品既不卫生也没有营养,有的杂志上报道,经常吃零食的人患肠道溃疡的机率大大多于正常饮食的人,因此,请同学们不要吃零食了。

我想劝告那些喜欢抄袭作业的同学,抄袭他人作业的人是寄生虫,寄生虫是最令人讨厌的,是找不到知心的朋友的。

我想劝告有些同学,要爱护环境,搞好班级卫生工作,如果大家都糟蹋环境,我们的校园将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36、三年级下火烧云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火烧云教学说课稿课案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掌握霞、盈、茄、庙、揉五个生字。

能力目标主要是: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感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机、生字卡片、色笔。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之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6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出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就叫火烧云,(板书课题:8、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整体感知:

这部分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提出学习目标。

②带着问题听录音朗读。

③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思考题:

1、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4、重点深究:

这部分又分为两个环节: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图文结合,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先投影彩图,指导学生了解图意,再结合课文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变化都显示了共同的特点,就是变化多和变化快。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讲读课文的三个段,边讲边板书:变(多、快)

第三道思考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投影对比句子:

A、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B、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训练朗读:

《火烧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应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的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朗读要求:

1、读第1、2自然段,可把文中了字的读音适当延长,读成近似啦的读音,感情就出来了。

2、第3自然段写颜色变化又多又快,要读出急切的语气,速度可稍快些。

3、读第4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时,随着一种形状的出现到模糊、消失,要读出先惊喜、后惋惜的感情。

以上朗读要求不是读前提出来的,而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逐步提出,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加以贯彻:或通过教师范读,或通过诱发想象,或通过师生共议。总之,就是要让学生读得有劲,读得投入。

6、总结深化:

学完了课文,我让学生看板书,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火烧云的。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领略了火烧云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观,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遇到更神奇的自然景观,只要我们多用心观察,并将这些内容积累下来,我们的习作便会有源源的材料。

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合理的想象,以《雾》或《雨》为题写一片断。

五、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7、三年级下荷花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荷花教学说课稿课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1、会认3个生字,学会写草字头的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等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方法写荷花和荷叶,并学习运用有的有的仿写片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3、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好在哪里。

2、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谜语创设情景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入猜谜语这个环节,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荷花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进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二提出关键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书上插图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2、以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

3、出示几幅图片,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仿写,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3、荷花

闻到:清香

看到:荷花姿态多样

荷叶

38、三年级下肥皂泡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肥皂泡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分析

《肥皂泡》这篇课文反映了作者冰心童年时代的有趣生活。本文按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的顺序构建文章,结构清晰。而且文章通俗易懂,用词准确、精美。但由于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易理解,抓住一些关键词句理解文本,这将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两年半的学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的能力,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吹肥皂泡的顺序,不会很难。这篇课文内容离生活较近,很多学生也曾做过这个游戏,这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学生在游戏中往往不注意观察肥皂泡的形、色的变化,这又会对学生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用词准确地描写肥皂泡的理解产生困难,所以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理解、品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2)自己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的样子,并能试着说一说自己吹的肥皂泡与作者吹的有什么不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并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第3、4、5自然段,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对重点段的处理:(教法)

课文第3自然段重点写怎样吹肥皂泡,尤其把吹提扇的过程交待得非常清楚。教学中如果仅限于学生找到吹提扇这些动词,那么生活中的乐趣学习中的情趣又从何体现呢?在感受了吹泡泡需要吹提扇之后,我反问:只要这样做,就能吹好泡泡吗? 再读读课文,找一找吹泡泡还需要什么窍门?学生对这个窍门非常感兴趣,纷纷品读着课文,思考着,寻找着,当学生们发现,需要慢慢地吹,轻轻地提这些窍门时,喜悦自然洋溢在了他们的脸上。此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慢慢地轻轻地多么简单的词语用在这里却是那么地恰当、准确,缺一不可。当学生们感受到,如此普通的词语却再次发挥着关键而神奇的作用时,对语言文字的情趣,已在他们的心田萌发。此处的教学设计以小见大,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情趣。

第4自然段对肥皂泡的颜色形状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玲珑娇软脆薄光影凌乱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肥皂泡的特点。为了尊重学生的认知,从情趣出发,我采取让学生用组词的方法理解轻清透明。轻,轻重,表示肥皂泡的重量很轻很轻。清,清澈,肥皂泡壁很干净,没有杂质,透明。虽然这些解释不够准确,但足以说明学生对语言文字轻清透明的理解,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与恰当,我又从情趣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比较轻轻透明清清透明轻清透明有何不同。学生在反复地朗读比较中,逐渐感受到只有 轻清透明才能帮助我们想象出肥皂泡清澈透明轻悠悠地在空中飘舞。

课文的第5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理解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飘过大海,飞越山颠感受肥皂泡给作者带来快乐与自豪,带来希望与幻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有些难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把握和运用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此我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之后,运用多媒体创设了想象和表达的情境: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带着我的心愿飞向远方。我希望,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发展,情感在不断的升华。此时学生对自己美好愿望的表达,足以说明对文本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验。

五、学法

学生两次亲身实践,边吹肥皂泡边观察,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

六、本课安排了以下几次口语训练

1.说一说,自己吹的肥皂泡的样子。

2.把自己在吹肥皂泡时的新发现,介绍给大家。试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想象: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带着 我的心愿飞向远方。

39、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课文读后感

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课文读后感

英国人罗宾逊从小就梦想着旅行和航海。后来,他登上一艘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然而,他的船被海上风暴袭击,他所有的同学都遇难了。他漂流到一个无人居住的岛上,幸存了下来。

他搭起一个帐篷,船被损坏了,安顿下来。船上有小麦和稻种,他大量种植,收获后做面包。驯服山羊,让它们繁殖,并有充足的食物。他通过打猎来获取衣服的皮。

他试图用自己的船离开这个岛,但最终,因为船太重,不能拖到海里,他不得不放弃以前的所有努力,建造另一艘小船。

在岛上生活了十几年,偶然发现岛上有脚印,后来注意到岛上有火,有骨头。最后,他知道岛上有一群人,他们抓了俘虏,办了一场肉宴。那天野人举行肉宴时,罗宾逊救了一名囚犯。那天正好是星期五,罗宾逊把获救的囚犯命名为星期五。从此,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他教星期五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告诉他自己的国家,教他如何打猎和制造工具。然后他和星期五救了一个西班牙人和他的父亲。不久后,一艘船停泊在岛上,水手们造反,把船长遗弃在岛上。罗宾逊和星期五救了船长,制服了船员,夺回了船。他把船员遗弃在一个孤岛上,与船长和星期五一起回到自己的国家。

他在英国结婚生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出海经商,途经他居住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已经定居下来,并获得了繁荣。他又派了一批移民,给他们留下生活用品,就走了。

40、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能理清书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写出作品梗概。

2.能用简练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

1.能把握书的要点,进行提炼概括。

2.能用简练的叙述性语言写出梗概。

教学难点:

适当补充内容,使得自然过渡,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准备:

课前全班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简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习作主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习作

1.亲爱的同学们,遇到下面的情境,我们该怎么办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儿童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语文课前三分钟老师要求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

(3)年级阅读沙龙活动中,老师要你代表班级介绍一下最近班级漂流的图书。

(4)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内容。

(5)学校举行的图书跳蚤市场,你需要为自己准备推销的书写一份简介。

2.议一议,应该怎样介绍或推荐一本书呢?

(二)揭示习作主题

小结:遇到以上情况,需要我们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以梗概的形式,用十分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即写作品梗概。(板书)

【设计意图: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白,在很多情况下,如向别人推荐、介绍、展示图书时,都要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写作品梗概,顺势揭示本次习作的主题。】

板块二 讨论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一)明确梗概特点

1.什么是梗概?

作品梗概又称内容大要内容摘要内容简介等,即简明扼要介绍作品的内容。写作品梗概就是就是概括作品主要内容,当你读过本书后,能用简练的语言把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简而言之,就是将厚厚的书读薄,薄成一段话。除了书可以写梗概,文章、影视作品也可以写梗概。

2.梗概的特点

(1)对照《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的作品梗概,思考,梗概有哪些特点?

(语言简洁,篇幅比较短小。没有细节描写,但是情节非常完整。写作的顺序跟作品一致,一般包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内容。)

3.梗概与缩写、读后感的区别

(1)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是在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保留其主要情节,把长文章缩成短文章的一种写作形式。缩写要忠实于原文内容和原文体裁,缩写后的文章要有故事有情节,不随意添加自己的看法、感想和体会。

梗概就是把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记述下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了解其精彩内容。梗概一般只是对内容的概括,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可以有自己的评价或体会。

(2)读后感重在感,体现的更多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而梗概在把故事的完整情节介绍出来的基础上,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但这些感受是精炼、简明的,一般两三句话即可。

(二)明确习作要求

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初次学习梗概,借助几本书的梗概展示,使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知,明白什么是梗概,梗概有什么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明白梗概与缩写、梗概与读后感的区别,便于学生找准写作方向,把握写作整体思路。】

板块三 提供支架,指导习作方法

(一)提供参考支架,讨论习作方法

1.写作品梗概一般可按照三字诀来完成读,筛,连。

(1)读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①认真阅读作品,理清书的基本框架,把握一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和脉络。

②怎样把握作品的主要情节和脉络呢?

可以用抓关键事件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和脉络。请你试一试这种方法,理清《鲁滨逊漂流记》作品的脉络。

(鲁滨逊立下邀游四海的雄心开始冒险遭遇强盗海上逃亡庄园主生活再次冒险流落荒岛建立营地经营农业和畜牧业造木船、开挖运河领地遭入侵救了星期五岛上有了新居民营救英国商船船长和大副离开海岛,回到家乡。)

(2)筛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①筛就是去除作品中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内容,保留重要情节。就像一棵大树去其枝叶,只留下主干部分。

讨论:以《鲁滨逊漂流记》第二章荒岛生活为例,说一说,哪些是主干,哪些是枝叶。

(同各种困难作斗争是主干,具体怎样摆脱强盗、海上逃亡,如何制作家具、设置城堡、种植农作物、救星期五、写日记等等是枝叶。)

②写梗概的时候还应该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对筛选出来的文段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进行概括浓缩。

什么是叙述性语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

A.1651年9月1日,鲁滨逊开始了冒险生涯。

B.1651年9月1日,鲁滨逊乘上了一艘前往伦敦的轮船,脑海里回放着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恳求,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冒险生涯。

对比小结,A句是叙述性语言,B句是描述性语言。

请用叙述性语言概括一下《鲁宾逊漂流记》荒岛生存部分的内容

在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同各种困难作斗争。后来鲁滨孙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星期五。

3.连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写作时还要反复揣摩,锤炼语言,根据不同题材的作品选择不同的方式过渡,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还可用自己的话适当补充内容,使语意清楚连贯。

请你运用读、筛、连的方法,试着概括一下《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

(1651年,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涯。由于遭遇沉船,鲁滨逊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在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同各种困难作斗争。后来鲁滨逊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星期五。直到二十八年之后,鲁滨逊才搭乘一艘商船,返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英国。)

【设计意图:以习作前学生阅读的《鲁宾逊漂流记》为例,引导学生借助读筛连三字诀,抓住故事主要情节,概括各部分大意,梳理连贯语句。通过给学生提供习作的支架,让学生有章法可循,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讨论多元写法,丰富习作形式

讨论出示曹文轩部分作品的梗概提炼方法

1.出示《草房子》《根鸟》的梗概,读一读,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

《草房子》: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根鸟》: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掉进了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一次次经历惊险而又刺激,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执著、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

2.讨论、小结:写梗概还可以根据作品的基调或情节发展或内在逻辑,以排比的手法、精炼的描述性语句进行概括提炼。

板块四 自主习作,书写作品梗概

(一)自主习作

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按照三字诀写梗概。写完后,认真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用错的标点和字词,有没有不通顺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

1.写完之后同桌交换作品,认真读一读,按照如下星级评分表给同桌的作品进行评分,也在文中和文末批注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或写法。

2.请你真诚地给同桌提一提修改意见。

3.借鉴、整合同桌提出的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按照三字诀完成故事梗概后,同桌之间对照星级评分表相互评改,既是对写梗概方法的回顾整理与验证,学生也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了互助合作与习作的能力。】

板块五 成果展示,共享作品梗概

(一)班级举行好书推介沙龙,每个同学作一次好书推介分享,特别优秀的

誊抄或打印出来,张贴展示在班级好书推介园地。

(二)我们除了可以给读过的书写梗概,还可以为影视作品写梗概,同学们

课下尝试运用三字诀为你看过的影视作品写一写梗概。

【设计意图:通过习作成果展示,学生有了公开言说的平台,获得开放性学习的机会,体验了习作的成就感。同时习作教学不能仅停留于课堂,还应通过课外习作活动延续学生的习作行为,实现习作的交际功能,落实大语文观。】

41、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反思优缺点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写出作品的梗概。需课前准备阅读完整本书及相关资料。首先让学生读懂作品,梳理情节发展,了解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训练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基本概括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一、教学效果: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人物性格。

二、指导写作:首先了解什么是梗概。然后指导具体的写作方法: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3.锤炼语言,连贯表达。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最后,学生自由习作,多种形式进行评议。通过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发挥学生的概括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观察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够,有些情节梳理不够清晰。同时,语言不够简练,过于啰嗦冗长。正是年级低练笔缺乏的原因,影响成文效果。

四、改进措施:

1.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2.多注意引导学生锤炼语言,简化语言,平时强加训练。

3.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多思考,多交流,整体把握作品的文学性,人文性。

 

42、六年级下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围绕让真情自然流露,引导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真实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2.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习作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3.习作后,和同学分享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并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经历,唤醒情感

1.回顾小学生活,唤醒情感体验。

2.围绕情感体验,绘制思维导图。

二、明确要求,选择事例

1.明确习作要求,梳理习作要点。

(1)写什么: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印象最深的感受。

(2)怎么写: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2.借助思维导图,选择合适的内容。

3.教师总结,点明选材的重要性。

三、课文典例,回顾写法

1.回顾表达情感的方法: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出示课文片段,感悟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例文赏析,运用写法

1.出示例文,播放录音。

2.师生赏析例文。

重点分析:小作者是怎样把情感表达出来的?

五、总结写法,完成习作

同学们在习作中可以情将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文章。完成后,请对照习作评价单自我评价,或请他人为你评价。

43、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图片图片图片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 梳理思路,指导习作

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块四 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课件出示: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1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范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杨晨曦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板块二 完成习作,学会修改

1.学生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习作。

2.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3.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5.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6.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4、六年级下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课文读后感

六年级下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课文读后感

回想起过去的家里那老套的家具,再看看如今家里的全自动家居,我意识到我也已经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起来了。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如今科技发展的迅速,也不得不感叹我们活着的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起来的时代。

当我的爸爸把我们家的一切家电都找人更换成智能可控制的时,我真的幸福得在家里飞了起来。比如,我要是想要听音乐,我只需要对着一个智能的小音箱说两句话,就像是我对我的朋友说话那样,小音箱马上就会为我送上美妙的音乐,让我在家里也能沉浸音乐的海洋中;比如,我想要看电视了,我只需同样对着电视机说两句话,我家的电视机就可以为我打开,给我放上我想要看的电视节目;比如,我去阳台上晒衣服时,我不再需要拿着衣帽杆去撑衣服。

最让我有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的智能家电,是我家的抽油烟机。这是爸爸和妈妈一起选的,他俩现在每次做饭都会在厨房里感叹,装了这个抽油烟机后,他们俩像是飞起来在做饭了。我家的智能抽油烟机是一个白色美丽抽油烟机,它只需要我们挥一挥手,它就能打开来工作,挥一挥手可以调节它的大小和模式,还能挥一挥手便自动清洁呢!它的出现,让我的爸爸妈妈再也不会为做饭而烦恼了,就连偶尔我找他们学做饭时,也没那么没有耐心了。

感谢如今科技发展的迅速,在这种迅速下,我们就如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了起来!

45、六年级下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有老师很好奇,这节课我是怎么设计的。哈哈哈,因为我们班里喜欢科幻故事的小朋友比较多,所以感觉还蛮简单的。

先出示科学这个词,说说自己能想到的词语。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比如宇宙飞船冷冻技术火星等等。根据他们的回答,我也出示了一张PPT呈现一些词语。

出示这些词语是为了激发小朋友们对科学故事的回忆。要写好科学故事,储备是很重要的。无论故事是看书得来的也好,看电视、电影得来的也好,这些都可以作为创作的储备。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喜欢的科幻故事,能帮助小朋友们选材和构思自己的故事。

当然,光是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清楚,好的科幻故事需要具备什么标准。我梳理了中国三大科幻文学奖项:冷湖科幻文学奖、未来科幻大师奖、水滴奖的获奖文章。在三篇一等奖的文章中各选取了一小段, 让小朋友们读一读,结合自己的经验,看看好的科幻故事可能需要些什么。

通过分析,他们发现,科学性和故事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他们的分析,我们出示了这样的评价标准。把科学性又细分成科学精神、科学技术;故事性可以关注情节和人物。当然,如果自己还有觉得重要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文章来体现。

写完之后就是分享和评价。最后总结梳理,科幻故事是一代代人往下传递的,科学精神也是,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科学的幻想。

46、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古诗《迢迢牵牛星》。接下来,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迢迢牵牛星》是编排在粤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个课题《汉魏晋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古诗十九首》映了时代的动荡,社会的乱离《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为学好以后的诗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为以后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似的诗歌并为简单地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知识,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2.技能目标: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叠音词作用和表达效果。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理解诗歌所表达出的渴望普天下夫妻团聚的愿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叠音词作用和表达效果,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2.教学难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牵牛织女星等天文知识、光年的定义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3.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天文知识、光年较抽象,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的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一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朗读法、讲授法、读写结合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还采用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利用叠音词串联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意蕴,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按照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讲授的内容突出本课的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中有导,讲中有练。使学生主体作用凸显出来,把课堂进行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注入式。

3.读写结合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后面的叠词练习进行快速地思考,组织答案,我来总结这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和规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叠音词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说学法

根据本文篇幅简短,又是浅显的文言文的特点,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进行预习,并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和提问法去推动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出初步真实感受。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从学生的回答情况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此之后,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起来讲述他们所了解到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总结学生的回答情况,并由我来详细地向学生交代故事的起源、发展,最重要的是突出这样一个常识让传说与课文有了紧密的切合点,牛郎和织女是因为王母娘娘的一根发簪化成的银河而相隔两地,不得相见,后来真情感动天地,遂允许二人七月七日相见。

2.示范朗读:

教师朗读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容易读错的多音字词。教师用语言鼓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读上,同时又能激气学生当堂背下诗歌的兴趣和信心。

3.学生朗读: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以读为乐。

4.学生背诵

在经过反复的听读和朗读之后,学生已经基本能粗略知道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以诗歌的思想内容。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名师一号》P110页第三题

七、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重点字词如多音字读音让学生动手去查阅,自己作初步的记忆,教师扮演辅导者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对《古诗十九首》及《迢迢牵牛星》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古诗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课文,使他们进一步的理解文章,梳理思路,提高诗歌鉴赏阅读的语感和鉴赏的思路。完成《名师一号》的习题,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对以后的古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讨论法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47、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汤姆索亚历险记》。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汤姆索亚历险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七课,本篇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之一,主要讲述汤姆和贝琪在山洞迷路的历险经历。作者通过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的语言和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情节,塑造了汤姆聪明乐观,敢于冒险的儿童形象。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对小说人物的提取归纳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凶悍、落荒而逃、衣衫褴褛等词语。朗读作品精彩片段,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朗读作品精彩片段,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展示《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面)同学们,《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教师相机导入。并顺势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范读课文,让学生圈画出难认或难以理解的生字词。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谈谈本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大致的故事情节之后,顺势我会提问第一个问题: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本文主要涉及到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课文说一说。学生朗读后,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作者笔下汤姆是聪明、乐观、顽皮、敢于冒险;当他与贝琪在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他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说明他有执著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毅力。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他利用风筝线来探路,说明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当他恢复体力后就去看望朋友哈克,说明他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当他讲述精彩的历险过程时,还不忘夸张吹噓一番, 说明他是个顽皮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说明他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刻画汤姆的人物形象的?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细节描写传神: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幽默、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全班交流:自己身边有像汤姆一样朋友吗?你有没有具备汤姆这样的品质呢?你想怎样向他学习?(学生畅谈)

最后,我的小结作业设计为: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汤姆是一个聪明、乐观、顽皮、敢于冒险的孩子。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48、六年级下十五夜望月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十五夜望月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本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课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这一课对于月文化含量的汇集,恰恰是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引导学生积累月景的最好凭借。是对学生进行读中悟、悟中读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好教材。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三、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精神,与本文实际,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探究法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㈠ 回忆激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在月光中走了一圈,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的是什么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话可答,从而有成就感,激发了本课的学习兴趣)

㈡情趣读文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在那柔美的月光下去用心倾听他们甥舅二人的对话。在哪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画一画写一写

(老师的语言渲染对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着直接的联系,优美有目标性的导语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同学们在贝多芬的《月光曲》的伴奏下,有感情的通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轮美奂。同学们都被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探究月与我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安详、吐洒、晶莹闪烁、镀 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来体会月光的清幽淡远和朦胧、宁静等特点。并用简笔画,配合文字说明与表达,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这样他们才懂得了是美丽的月把我叫醒了。月亮不仅叫醒了我的身体,还叫醒了我的心。我沐浴着这美丽的月色,陶醉在月的遐想中。此刻的情感该是多么的愉悦。学生们才真正明白了我与月的关系的密切,也更深刻感受了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㈢紧扣我与月的关系,我采用朗读法和探究法,引导孩子们体会和探究月和小外甥关系密切。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通过诵读课文中关于月亮的诗句,使学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韵。让学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从而理解使我们沉醉了的原因。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才能让他沉醉。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㈣在引导孩子们积累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深入体会和探究月和与诗人关系密切。在品读中感受中国月文化之美。

我先采用朗读法,让孩子们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聪颖的小外甥,让他们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尽情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演绎古诗句中月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月文化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愿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感受中国月文化的悠久和发展。

由此, 学生爱月的情感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会为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学习。

㈤进行拓展延伸,启发同学们对月的无限幻想,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参与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创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固化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月亮的理解,正所谓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然后运用探究法,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又是一个童话故事!真特别!小外甥聪明活泼,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月光让我们幻想,让作者幻想,我们今天在这里望月,也一定让我们幻想了,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想象,写下来

(四)总结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山水星月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

师总结: 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作家都喜欢月夜的幽静、美丽。老师这儿有几位作家写月亮的段落,来同学们读读。课件出示段落。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三、拓展延伸。

(1)在诵读文本中关于月亮的诗句后,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描述大自然山、水、风、雨、春夏秋冬的诗句,培养浓厚的主动积累的兴趣,并在班内开展一个古诗诵读交流会。

(2)内化语言,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24 望月

江上之月 诗中之月 想象之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五夜望月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 了解作者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

二、读出望之画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

2、栖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

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湿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联想。

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三、读出望之情感美

1、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

秋思,秋天的情思。 说的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萧悫《秋思》

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

四、读出望之表达美。

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

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

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

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

2、落

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

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

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

1、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

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澄澈透明;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表现中秋夜晚之宁静;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含蓄表达自己愁思之深。

2、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3、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49、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说课稿课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说目标】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说过程】

小语大纲五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

五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

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幻灯片出示)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

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而后采用列举法列举几篇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理解前后照应。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作文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朗读带并配乐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后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师生特点。采用多种教法,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表演概括能力。

50、六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充分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制定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因为课文是原著的缩写和片段,所以要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正确把握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来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说教法

首先,我将力图贯彻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质疑、讨论、品味文中主人公不寻常的经历,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我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自学完以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充分自学。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3、自学研讨。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五、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思维比较活跃,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学期教材的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而文中鲁滨逊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所以在反复朗读课文之后,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六、说过程

1、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一下这位独自置身荒岛生活28年的鲁滨逊。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快速引入课文情境。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自学生字新词。(3)读梗概,理清思路,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的事情。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相机指导。师生一起解决本课字词。

再读感知,理清脉络

课文是需请同学默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请同学来描述一下文章中鲁滨逊的经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并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2)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全班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防御。(4)孤独-救助星期五。

引导学生尝试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教师总结: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这样设计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第二课时

4.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老师讲故事:没有开启冷冻功能的冷藏车冻死工人的故事。

对比质疑:同样是身处险境,为什么鲁滨逊能活下来?而工人却在一夜间丢了性命?抛出中心议题:是什么让鲁滨逊活了下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小结:

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获得一个阅读的结果,而是经历一次阅读的过程。通过课外故事的引入,在两则故事结果的悬殊对比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鲁滨逊在孤岛上活了下来?这个问题问域宽,答距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学生开始认真解读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鲁滨逊的认识是自己发现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的结果。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自己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情,展示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5.总结谈话,深化主题。

51、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于渏的《往事依依》。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往事依依》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第6篇课文。它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本单元主题是金色年华,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相似的年龄、类似的经历能激起他们的共鸣,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本文词汇量大,语言丰富优美,诗句引用多达十多处,且多为耳熟能详者,易于学生积累语言、拓展联想与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易于学生模仿练习。因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能发掘出使学生深入体味、拓展创造的切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能积累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理解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

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4、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

等学习方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本篇为文质兼美的散文,我打算一课时完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当我们在不经意间翻出故友的礼物时,或是翻看珍藏已久的相册时,我们的思绪便会不由自主的进入了回忆的世界。时光匆匆而过,很多事已随岁月的流逝变得模糊不清了,但有些事却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于漪的往事依依,看看她追忆了怎样的一些往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检查字词

涟漪()徜徉()水浒()水泊()停泊()浩淼()歌咏()重读()阴晴雨晦()镌刻()谆谆教导()绚丽()

2、问题一、作者叙述了那几件往事?

问题二、这些是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三、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根据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大致了解本篇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初步感知。)

3、精读课文

问题一、课文第四段中中引用的《千家诗》中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问题二、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描写四季风光的诗句?

问题三、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

(四)、品位精彩的语句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请将它们有感情地读出来。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可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体味作者用词达意的匠心独运,也品味到到文中蕴涵的诗情画意。诸多小事给了作者良好的影响,它们为于漪老师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那一()感动了我在()中填上合适的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往事依依

52、六年级下匆匆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匆匆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第二课。本单元主题是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从文本中获得人生启迪。本课承担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即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激起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需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我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根据新课标中语文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要求,结合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维度作了设定。

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读书、参与研讨交流,注重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读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说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运用为主线,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凸现语言运用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匆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体验深、语言美、情感浓。鉴于此,在教学中我采取诵读法、联系生活体验法、感悟法等。

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情况,注重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诵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体验,把读书与感悟结合起来。

六、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积累语言;难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懂得时间的宝贵。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结构,大致可分为范读导入、品味研读、积累运用、激励反思、拓展阅读这几大模块,下面我就具体的实施过程作一个具体的说明:

(一)激情范读,确立情感基调

课始,向学生简介作者,并告诉学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具有朴实优美、耐人寻味的特点,然后,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给学生确立朗读的情感基调。

作者在文中的表达虽然有一定的伤感,但整个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朗读时切不可一味伤感,而应该是一种若有所思的情绪,课前老师应该用自己的范读来给全文一个情感定位。

(二)品味研读,感受语言魅力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后,要求学生再一边默读,一边归纳文章的主题。可以提炼课文的中心词(如:匆匆、一去不复返等),也可以用已学过的名言警句来表达。

[品读探究]

2、围绕中心问题再读全文,在文中圈画出时光匆匆的句子。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这一环节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文中走一趟。

3、学生汇报交流,重点研读几个句、段,品味句子意思,体味句子的表达效果。如:句段一: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这一句中,八千多日子看起来虽多,但一个溜字,却写出了流逝快速,无声无息。针尖上的水是怎样一种状态?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那是挂不住,也抓不住的,从而切实感受作者惋惜、着急的心情。

(2)再指导学生读这一段,读出作者的心情,也读出自己的感受。

(3)结合这里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感受,理解本段的头涔涔、泪潸潸,并试着联系生活实际用这两个词语说话。

句段二: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抓住茫茫然一词,让学生从文中找动词,感受作者是怎样茫然度日的。

(2)将洗手、吃饭、默默、遮掩、躺在床上、叹息这一连串琐碎的动作罗列出来,另外将与之对应的动作也找出来,如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过、溜走、闪过,再将行动的慢与时间的快进行比照,感受时间流逝的飞快。

(3)再指导学生读这一段,感受作者细腻的文笔和情感。

句段三: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1)让学生揣摩这个比喻句的作用,理解作者如何用轻烟、薄雾的空虚飘渺,把时光的匆匆具体形象化,用吹散、蒸融的细微变化,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悄无声息,让人无奈、心痛。

(2)像这些运用了生动修辞的句子很多,再让学生从文中多找出几个,自主研读,体会表达效果。

这样由扶到放的教学手段,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3)以上这些生动的语句,安排学生抄写一两处,积累语言。

(三)、读写结合,落实积累运用

崔峦曾说过:语文教学有两个美丽的转身,其中一个就是由重理解向重读写结合转变。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读写结合也是一项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并重的实践活动。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能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点很多,这里,可以结合课后习题3用xxx的时候,日子xxx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可以结合文中的比喻,仿写句子;可以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将读书与写话进行有机的结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激励反思,促进情感升华

课本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感悟,是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要过程。

本文结尾,作者的一句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问到了我们的心里,我们愿意白白走一遭吗?教学最后,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谈到的应该就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了。肯定会有许多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反思,获得珍惜时间的感悟,从而达到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

(五)、链接阅读,拓展阅读空间

崔峦同志说过的另一个美丽转身就是阅读教学应由重课内阅读向既重课内又重课外转变。本节课,我将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文人墨客对时间的感悟,如《明日歌》、《题城南庄》等。

八、说作业设计

基于语言积累与运用方面的落实,我设计的作业为:

1、背诵课文;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3、联系实际,谈谈时间的宝贵。

九、说教学反思

散文虽美,但毕竟趣味性不够,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学习起来兴趣可能不太浓,特别是许多语言比较深奥,耐人寻味,需细细揣摩、领悟。过多的讲解会降低语文的文味,不去引导品味,又可能体会不到。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是这类课文教学比较难以把握的问题。

53、六年级下藏戏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藏戏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藏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别具一格,内容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体系,具备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能力,但学习缺乏稳定性,所以,针对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三、说目标:

1、认、读、记文章中的九个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藏戏特点以及形成程。

3、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四、说重点:

1.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五、说准备

1、通过网络查询藏戏的历史、剧目、图片、录像等六、说方法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以读代讲,让学生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2、创建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说话、思考、总结能力。

六、说过程

(1)、播放录像,悬疑导入:即利用个开头的三个排比式反问句进行导入。世界上

(2)、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学生解决生字词,体会文章大意。

(3)、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研读藏戏的形成部分,了解了一个年轻的僧人唐东杰步带着仅有七位姑娘组成的班子劝人行善积德,为民修桥造福,没想到竟然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藏戏的感人故事后,孩子们被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义举深深的打动了,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朗读出了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朗和七位姑娘的善举。

2、同桌间互相提问、阅读读文章中介绍藏戏特色的部分,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最后老师问,学生读,营造朗读气势,再次感受藏戏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藏戏的形成、特色进行汇总发言,不完整的学生间进行补充,教师适当引领和总结。在此穿插欣赏藏戏的图片。

七、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难理解、易混淆字词的解释。预设问题解答。学生自主总结中心思想。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八、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将藏戏和其他的剧种做对比,进一步感受藏戏的独特艺术魅力。

九、说板书设计:

藏戏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十、说时间安排:

导课(3分钟)阅读:(7分钟)互动(25分钟)训练(5分钟),拓展(5分钟).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54、六年级下表里的生物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表里的生物教学说课稿课案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表里的生物》。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01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我要先谈一谈对于教材的理解:《表里的生物》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本文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前后衔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对父亲的表的认识展示出来。

02说学情

只有了解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六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初步养成独立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学生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并不困难,但是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本篇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03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本单元教学特点、单元提示以及我对文本的解读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蝎、蟋、蟀、蝈等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表里的生物指什么。

2.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探究。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04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1.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表里的生物的内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05说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将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

06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这一环节,我将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式,通过大屏幕出示表内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我将进一步展开引导: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就让我们走进《表里的生物》去看一看吧。通过这样一段话进而引入今天的课题。

设计意图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设计,意在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入文章的学习中。

2.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学生可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掌握。因此我做出如下设计:

首先我将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要注意圈点勾画。学生读完后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读音和释义,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如:蝎、蟋、蟀、蝈克服生字词问题后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通过再读课文,不难概括出,文章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故事。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等阅读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不仅能够培养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而且为后续深入研读、赏析品鉴做铺垫。

3.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这一环节我将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我将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且找一找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学生通过朗读,不难明确,文章在描写人物时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以及对我的心理描写。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我将以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句子,并且通过找出的语句分析我的形象。

问题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我得出这一观点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通过抓住句子进行理解不难明确,这是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体现出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问题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画出文中的句子。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画出爱听着声音,想伸手摸一摸父亲不允许我动因此心里很痛苦等句子,并由此可见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

问题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对父亲提出了哪些问题?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呢?

学生通过抓住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我又问。我继续问:为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我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富有探究精神。

从上面的分析、讨论、朗读中可以总结出文章中的我是个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的孩子,作者的这些特点都值得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

这样的环节设置层层递进,学生深入文本,与文章产生近距离的对话,通过对文章具体语言的分析,了解了人物形象,也进一步学习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拓展延伸

课程进行到这儿,我需要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我将设置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就表里的生物的内涵这一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思考表里的生物深层次的含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加之以我的点拨引导,可以得出,表里的生物不仅仅只是指小蝎子似的表芯,而且也表示我美好、珍贵的童年回忆。

设计意图

之所以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珍惜童年时光。

5.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

2.作业:请同学们每人搜集五条有关探索的名言警句,下节课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再次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55、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新年文化。

2.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3.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最喜欢的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4.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5.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56、六年级上册习作:学写倡议书优秀范文3篇

六年级上册习作:学写倡议书优秀范文3篇

范文一:

节能环保倡议书

各位同学:

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乐,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更残酷的事实:地球上的能源正在一天天地减少,环境正在一天天地遭受着污染,地球的生态圈正在不断遭受着破坏,我们干净美丽的地球村正日益变得污浊。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作为地球村的成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为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1.日常生活中,建议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尽量选择绿色环保型的新能源产品,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灯等。

2.时刻注意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灯。

3.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一水多用。

4.要注意爱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尽量两面都用;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爱护花草树木。

5.注意垃圾分类投放。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并及时纠正和规劝别人的不环保行为。

美丽的地球、安宁的家园、洁净的环境是我们建设文明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

各位同学,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为节能环保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吧!

XX

11月4日

范文二:关于感恩父母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古诗有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尽的。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父母稍有不满足他要求的时候,就对父母大喊大叫,甚至动不动就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同学们,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与帮助,为了感恩父母,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议:

1.每天坚持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扫地等。

2.每天早晚上下学时,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节假日时给父母写贺卡表示祝福。

3.父母下班回家后,主动为他们捶捶背,倒杯水。

4.注意和父母说话时的语气,不要随意对父母发脾气。

5.与父母意见不和时,要耐心地和父母多商量,必要时做出一些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或顶撞了父母后,主动向他们道歉认错。

6.在学校认真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亲爱的同学们,不知道你在嬉戏玩乐的时候是否注意过父母疲倦的面容,及他们两鬓悄悄长出的白发。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孝顺我们的父母吧!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XX

11月4日

范文三:绿色环保倡议书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30多年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已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公益活动。

近年来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各种形形色色的怪事不断发生:有的地方也不管地势适合植什么样的树,只求给自己本土带来经济效益,导致植树成了摇钱树,有的地方只追求连片的视觉效果,上万亩土地只栽种树木,给森林防火,带来了许多的隐患,更有甚者,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来视察,不惜代价的从外地调运各种名贵树种,不仅给树木养护带来了不必要的难度,甚至导致树木因水土不服而死亡,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的浪费。

违背自然规律的植树运动,只能造成本土倒置的结果。

为了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使蓝天更蓝,大地更绿,重现碧水青山,我提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搜集课内外的环保知识。

二、加入到环保行列。

三节约用水,别让生命之源枯竭。

四、节约用纸,珍惜森林资源。

五、节约用电。

六、珍惜资源。

七、废物再利用。

八、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九、做环保使者。

十、积极行动,让绿色永驻大地。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实现美丽中国而奋斗!记住,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XX

11月4日

57、二年级下羿射九日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羿射九日教学说课稿课案

理解文意,活用策略,合情想象

首先我想从双向视角入手,对教材做一个初步的解读。

单元视角 从单元编排上看本单元是一个想象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线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和《羿射九日》三篇课文。其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奇幻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条件。再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生对想象的初见,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想象之趣。再见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借助插图),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又见出现在二年级下册第二、四、八单元,语文要素分别是读句子,想象画面、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本单元要素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我们可以发现想象也是以层级序列分布,螺旋式上升的。

文本视角 从内容上说,想象丰富。具体写了太阳、月亮、水这些事物如何学习生活的,万物只要做自己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这样的想象,一充满童趣,这些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像一个个可爱天真的孩童,更加贴近小朋友。二符合实际,作者展开了大胆地想象但又契合事物现在的生活状态。从语言上说,课文选自于尔克舒比格的同名童话故事书,其构思新奇,将事物拟人化,轻松活泼、通俗浅显。从表达上说,留白巧妙。文章多处使用到省略号,作用各不相同。有表示状态的延续,有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表达,也有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对教材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看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实际情况。

从已有的学习基础上看,二年级的孩子们对于想象并不陌生,从一年级册到现在已经接触过很多这样的课文。再看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也是思维天马星空的阶段,正需要老师进行规范引导,想象也要根据现实合理想象。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明晰《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对学生已经掌握的读句子,想画面的延续和提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蕴含的想象因素,可以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结合实际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我希望第一课时能达成如下目标:

1.认识生字,书写字词通过词语替换、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年纪、譬如、粗糙、敏感等词语。

2.借助思维导图,了解太阳、月亮、水是怎么学习的。

3.通过理解关键词句、多种形式朗读感受世界的奇妙,再结合课文插图、课文留白、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仿照课文想象说话。

其中第2、3两条分别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的理解,以及前面的阅读教学过程,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板块的课堂教学:生活为引,初识世界;思维为导,再触世界;策略为辅,续想世界;书写为基,复现世界。

板块一:生活为引,初识世界

此板块,我预设从联系生活,说话导入;观看视频,感受自然;揭题板书,理解词意三个层次来完成课文导入,初识世界。

课堂伊始,我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我们已经上二年级了,你肯定学会了不少本领吧!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一说么?孩子们可能会说写字、跳绳等。我顺势说不光是人,大自然中植物、动物们也学会了本领,你们看。

接着请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感受自然的神奇,同时为后面的想象说话做铺垫。

看完视频后,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也要学习,那么我们来看看于尔克 舒比格笔下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识记生字纪,通过找近义词理解年纪。

我们都知道,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作用也是多元化的。本课采用谈话导入和视频激趣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思维为导,再触世界

这个板块分为三个环节

1.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出示初读要求:1.边读边标好自然段。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谁必须要学习?

2.借作业本,检查字音

关注糙的平舌音,敏的后鼻音。

3.交流分享,梳理内容

学生汇报,相机板贴:太阳、月亮、水。在学生说到云、人等事物时,教师顺势引导为万物。

这个版块,我主要采用自读思考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这样的设计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策略为辅,续想世界

在厘清了课文内容后,主要落实教学目标中的第三点。此板块,我通过三个环节来落实。一读,二想,三说。

一读,理解关键词句,朗读中感受世界的奇妙

①圈 默读课文1到4自然段,用○圈一圈,太阳、月亮和水必须要学习什么?学生交流中知道太阳学会发光,上山下山;月亮学会变化;水学会流动。借助板书,运用句式:说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太阳、月亮和水学习了

②读 我结合课后的习题,让学生从1至4自然段中找找最喜欢的部分,好好读一读。

③理 理解难懂词语。根据学生的反馈,可能找到描写太阳的句子。对难理解的词语譬如、粗糙、敏感,教师运用替换词语,结合生活实际方法来帮助孩子。譬如换成比如,敏感结合世界年纪还小像个孩子一般娇嫩,反反复复联系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其天真。还可能找到描写月亮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反反复复,一下子这样一下子那样,这就是变化。

④再读 指导朗读。要想读得好,朗读还要做到有轻重、有停顿、有承接。譬如文章中描写水的语句,出现了三个往低处流和省略号。像这样该怎么读呢?那么我就特别强调了省略号留白,这说明就是句子的反复出现。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我做了强调,因为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一直往低处流,往低处流,往低处流。

⑤找 找出事物联系。三种事物所学习的本领要符合实际。

二想,借助书本插图,留白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出示插图。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不止太阳、月亮和水在学习,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比如说,这些东西又会想学习什么本领呢?

板贴策略:发挥想象,符合实际

三说,营造故事情境,训练中畅述心中世界

①出示学习单一,发挥想象,续写太阳。

太阳开始学发光,学着怎么上山下山。它也试着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示学习单二,模仿描写太阳的段落来写一写

_________开始学________。它也试着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要落实这一单元要素,需要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本板块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受世界的奇妙,在此基础上运用梯度训练,合情想象。

板块四:书写为基,复现世界

首先指导书写世、界、功、反、复、式六个生字,引导学生主要观察功和式两生字,结合园地七书写提示,工字在变为偏旁时,横变成提有大小变化。世的笔顺是难点,最后一笔是竖折。界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最后两笔为撇和竖。

再小结,世界万物不光要学本领,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凸现了课文,同时又给学生搭起了想象的支架。

以上是我对本课第一课时的说课,感谢聆听。

58、二年级下小毛虫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小毛虫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二、说学生

本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不很强,可能是由于女孩多的缘故,

三、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还强调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贯穿于教材的各个部分,也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后练习中有说一说及听说活动,都集中反应了启发学生想像的教材编写意图。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启发想像,在表达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明确这一目标,强化这一意识,是正确把握新教材教学目标,也是积极探索、实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础。

教学设计说明:

《小毛虫》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下)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课文1、2节通过对比学习加深词句理解。如,通过图片、音乐的渲染帮助学生理解欢歌曼舞的意思、,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美好生活。通过对描写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边读边思:小毛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一点点、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

课文3、4、5节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文章道之所在,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根据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通过听、记、说、二次出现等方法对文章深刻含义有所感悟。

59、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帮妈妈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2、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试试,实践第一这个道理。

  3.在读文中识字,认识本课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关注学生的学法,以学定教,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受到熏陶感染,然后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配合课文的主体部分,制作了不同片段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充分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得到运用,在言、行、情融为一体的感染下,获得真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课文较长我用课文1、2、3自然段引入课文。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检查前置作业。

  3、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首先学习文章46自然段,四至六自然段中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同时用课件展示,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然后学习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最后学习第八自然段,通过齐读第八自然段,理解小马的感受。

  4、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让学生从中既领悟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观点,又接受了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训练,并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课文延伸。

  小马终于把麦子送到了磨坊。同学们想一想,小马过河回来以后,会对老牛、松鼠和妈妈说些什么呢?

60、二年级下神州谣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神州谣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神州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识字课。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儿歌,儿歌共8句,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祖国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发。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祖国版图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记住字音,运用平时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熟记8个四字词语。

2.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

2.通过教师对课文意思的解释,感受祖国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况且本课为识字课,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片,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看图入境。

出示祖国版图,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形图像什么?生:一只雄鸡!歌唱祖国的歌曲非常多,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1《神州谣》,看一看,歌谣里告诉了我们哪些丰富的知识。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 想看看吗?快打开书297页。听老师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找出山川、河流、地名等。

2. 汇报。

(设计意图:初读部分给学生作好示范朗读,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切实地感知整篇儿歌。)

(三)图中识物,积累语言。

1. 读生字词。(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2. 去拼音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

3. 做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通过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四)识字写字。

(1)巩固音、形。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 ān )、州(zh ōu )、争(zh ēng )、族(z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齐字是六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相似的字:川、州。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夕:撇不宜长,奋的横要短,撇要长。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五)再读理解,随文识字。

1. 自由读课文,把带拼音的句子多读两遍。

2. 品读短文,说一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山川、河流。

3. 全班朗读。

(六)创编儿歌,拓展延伸。

1. 出示图片,示范创编:

2. 出示几幅图,激发创作灵感。

3. 学生创编,指名说。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范本,活学才能活用。于是,我设计了创编儿歌,从示范开始,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而启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激发了他们的创编欲望,使学生从文本中走了出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式的板书,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还达到了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不断识字认字的目的。

61、二年级下雷雨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雷雨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阵阵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自然景象。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生动、有吸引力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三、【说教学目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压,乱,垂,虹等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有感情的朗读雷雨前、雷雨时的描写。

  四、【说教学方法】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教学;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2、朗读想象感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语感;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了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雷雨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3、师生合作学习。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老师的帮助,在教学中我采用师生合作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感悟能力。现在,我就本课的第二课时来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雨家族中最威猛的一员雷雨(课件出示图片)

  这节课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一下雷雨吧。(板书课题)

  2、课件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回忆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雷雨前、中、后的。

  板书雷雨前 (1-3)雷雨中 (4-6)雷雨后(7-8)

  意图:

  本环节利用图片导入,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感悟

  1、默读1--3自然段,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

  学生会很快找出以下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压的妙用,感受乌云来势汹,厚重,有压迫感。)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忽然乱的妙用,感受雨前风来的急;体会垂的妙用,感受蜘蛛的害怕。)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越越句式的妙用,感受闪电、雷声的变化。)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课件出示

 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老师读雷雨中的段落,学生交流雷雨中有哪些景象。

  课件出示雷雨中图片及雷雨声,帮助学生想象理解。

  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以读促悟。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课件出示

  雨越下越大 雷声越来越小

  3、请同学朗读雷雨后的段落,看看描写了哪些情景,用笔划出来。

  学生会画出以下句子

  (1)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2)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挂的妙用,感受彩虹像一条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

  学生交流,并总结出以下内容

  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

  课件出示雷雨后情景图片,帮助学生感受雨后美景。

  面对这么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现在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意图:1、本环节的设计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向学生展示雷雨不同时段景象,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交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指导,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合作。

  3、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重点字、词的运用,以读促悟,落实学习目标,解决生生互动中的低效性。

  (三)朗读想象

  1、多么神奇的雷雨啊!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图中的小朋友,面对雷雨的景象是怎样的心情呢?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课件出示雷雨不同时段景象图片。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

  图2: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欣赏雨景。

  图3: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你喜欢课文的那部分?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请同学展示朗读。

  你们的声音也感染到了老师,老师也想读了。

  教师朗读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

  师生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对他人的朗读做出合理评价。

  意图:1、在上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展示朗读,再共同评议,活跃课堂气氛。

  (四)写字指导

  本课生字我重点指导彩、越、垂三个生字。

  彩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越半包围结构,走的一捺要写舒展,长一些,上面的部分不要写作成;

  垂中间宽,上下两头窄,第一笔撇要短而平,下面的四横长短不同。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错误并提示书写姿势。

  意图:二年级学段写字是教学重点,本环节的设计将教师的示范指导与学生的练习结合,使写字教学落到实处,达到教学目标,落实课标精神。提示书写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解决了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低效性。

  (五)课堂小结 1、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雷雨有了认识,其实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还有很多神奇的景象呢。就请大家做个有心人,去欣赏她吧!

  2、让我们向小作者学习,也来写写天气日记。

  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精炼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布置任务,给学生拓展的空间,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落实了教学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雷雨前(1-3)

  20 雷雨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能很直观的体现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62、二年级下传统节日教学说课稿课案

二年级下传统节日教学说课稿课案

设计说明

《传统节日》是一篇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韵文既巧妙地写出了节日的特点,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学生识字的好载体。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文有机结合;在通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促进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本内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各个传统节日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辨猜节日,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 放鞭炮  (春节)

吃粽子 赛龙舟  (端午节)

吃月饼 赏明月  (中秋节)

3.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牛郎织女 贴窗花 赛龙舟 艾香 月饼 赏菊

祭扫 乞巧

①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②依次单击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郎 贴 舟 艾 饼 赏 菊 祭 乞 巧

(3)小组赛读其余会认字。

巷 宵 堂 传 统

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

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图片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___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  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并说说节日在哪一天。

2.教师相机板书节日名称。相机学习宵。

(1)学习宵字。

①学生朗读词语元宵后,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宵字的由来:金文图片图片图片(宀,房屋,阁楼)图片图片(肖,小),造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

③学生扩词。

(2)引导学生知道七夕又称乞巧节。相机学习乞、巧。

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重点结合字理教学生区分乞与气。乞与气同源,后分化。乞,甲骨文写作图片,金文写作图片,篆文写作图片。隶书图片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呼吸的气减去一横,表示呼吸局促,意即求人气短。造字本义:低声下气,开口向人索要、求讨。飘逸、扩散的气流为气;短气为乞。

③学生扩词。

④教师讲解乞巧节:即七夕,源于中国,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3.教师小结: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相机学习传、统。

4.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我们按课文介绍的先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6.学生学习汇报。

(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最后出示各种窗花的图片,图片定格为人们在贴窗花。相机学习贴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讲解:图片图片图片(贝,钱财)图片图片(占,获得),造字本义:典当财物,以获得现金。后来演变到现在,表示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④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你过春节的习俗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春节到,

人欢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学生朗读作品。

(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元宵节的节日习俗。

②你参加过元宵节的活动吗?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③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场景?相机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

④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大街小巷后,相机识记生字巷。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3)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自己知道的清明节的习俗。

②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③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节日并不都是欢快的,如读和清明节有关的内容时,应该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引领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多元对话中进行自学。然后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展开学习活动,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生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字义,又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情境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贴、街、敬、转,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讨论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交流成果,并相机指导下面几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预设:

贴:贝字旁的撇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学生书空贴字,重点强调右下口的写法。)

街: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高度大致相同。第九笔是提。(学生书空)

敬: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得舒展。(学生书空)

转:左部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注意第三笔的写法。(学生书空)

3.利用生字书写动漫演示4个会写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对照范字改一改。

4.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指导书写的字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书写难度不大。在强调注意点后重点指导街、转的写法,实现了有侧重、有提升的教学目标。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周围的人听,并选择制作成小报。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导入:上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谁还记得课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的描写?背一背文中的句子。

3.过渡: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看看谁读懂了文中的介绍,谁还能对课文中的介绍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加强生字复习和课文朗读检测,夯实基础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给予学生言语上的激励,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句感悟,识字学文

(一)指导学生朗读第4~8句。边读边想:最喜欢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想好后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赛读喜欢的节日。

2.导学: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3.学生按喜欢的节日汇报。

(1)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赛龙舟、在屋里包粽子和挂满艾蒿的图片。相机识记生字舟、堂。

舟:学生自由识记后,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甲骨文的字形,像船形。两边像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渐多起来。本义:船。(播放赛龙舟的视频,深入理解。)

堂:学生自由识记后,引导学生将其和棠区分开。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

③学生自主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教师相机补充。

图片 教师可出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图片,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

④相机识记生字郎。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朗郎。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月饼。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儿的月饼。

③学生交流识记生字饼的方法后,教师进行讲解。饼,篆文图片图片图片(食物)图片图片(并,连),造字本义:粘连成块、便于抓食的干粮,可用面粉、米粉、薯粉等多种食物原料做成。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简介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③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踏秋、赏菊、登高。说说你在重阳节时做过其中的哪件事。

④重点朗读词语赏菊。相机识记生字赏、菊。

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引导:赏和我们今天学的哪个字比较相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赏堂。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①学生赛读句子。

②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这些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地指导学生读文、学词、记字。在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中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在讲神话故事、讲汉字演变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

(1)出示剩余的生字:舟 艾 热 团 闹

①指生朗读并组词。

②指导学生关注: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学生书空)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热: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折弯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团:先外后内最后封口。才的竖钩压竖中线;最后一笔是横。

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门字框第一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2)课件出示书写动漫,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2.布置作业: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找找资料,做成小报或按课文仿写。

图片 可指导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图片、文字。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是教学的重点,从引导分析到指导书写细致到位;布置的作业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既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进行了小练笔、小制作,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板书设计

手机扫码阅读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说课稿课案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