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这读书方法对吗?
1、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这读书方法对吗?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这读书方法对吗?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一半。
答案不统一
示例一:我不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字音读不对,自然也很难理解这个字以及与之相关的词语、句子的含义,不利于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我们在读书时还是要尽可能把握每个词语、每句话的内涵,这样才能加深理解,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示例二:我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作者当时年纪尚小,要她像成人那样去读一部长篇小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七八岁的小孩,读书时从整体入手,不要过分纠结于某个字、词的含义,只要把握大致内容就可以了。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勺子够吗?杯子呢?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勺子够吗?杯子呢?
小松鼠有6个,勺子有5个。勺子少了1个,不够。
小松鼠有6个,杯子有7个。杯子多了1个,够了。
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背土豆》 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背土豆》 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5+1=6,再添1个就是7。
5+2=7
4、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企鹅》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企鹅》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前面有3只,后面有5只,一共有......
3+5=8
5、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加法表》你能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吗?排一排。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加法表》你能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吗?排一排。
2+8=10
9+1=10
10+0=10
0+10=10
8+2=10
1+9=10
6、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 试一试 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 试一试 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合唱队里有4个男生,5个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4+5=9
第一排有2人,第2排有3人,第3排有多少人?
9-2-3=4
7、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减法表》下面是笑笑做的减法表,你能帮她填完整吗?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减法表》下面是笑笑做的减法表,你能帮她填完整吗?
8、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减法表》你能找出得数是8的减法算式吗?排一排。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减法表》你能找出得数是8的减法算式吗?排一排。
10-2=;8-0=
9-1=
9、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练一练 6.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练一练 6.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答案:
往上走是靠右。往下走也是靠右。
所以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
10、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 2.你能再想一个方法表示12吗?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
2.你能再想一个方法表示12吗?
11、5.下面的时间写对了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九》练习题及答案
5.下面的时间写对了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12、文中的《我多想去看看》是想要看什么?想去做什么?
文中的《我多想去看看》是想要看什么?想去做什么?
答:因为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里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我想去看看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会走出北京,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有洁白的雪莲,我也想去看看。
13、妈妈睡了你看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吗 ? 说一说。
你看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吗 ? 说一说。
答:看过。妈妈下班回来随意地躺在沙发上,外套也没有脱掉,胳膊搭在额头上,脸色有些憔悴。妈妈一定是上班太累了。
14、22 《狐狸分奶酪》中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不同意.如果我是小熊,我会自己来分奶酪,谁多一点儿,谁少一点儿,我们兄弟之间都不会计较。
15、《儿童乐园》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儿童乐园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有4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2个人。
有3条小船,每条小船上有3个人。
有2张椅子,每张椅子上有2个人。
16、《画杨桃》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画杨桃》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任何的东西都是有多面性的,我们应该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看到不同的结果,不能够盲目的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来判断,不管是对事物的判定,还是对于一个人的判断都是一样的。
17、《画杨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画杨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任何的东西都是有多面性的,我们应该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看到不同的结果,不能够盲目的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来判断,不管是对事物的判定,还是对于一个人的判断都是一样的。
18、《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遇到了事情我们一定要知错能改,及时的止损,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损失不会有那么大。我们在遇到了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接受别人给的意见,虚心的接受,改正这也不会算晚。
19、小马过河你认为小马做的对吗?为什么
小马过河你认为小马做的对吗?为什么
我认为小马是对的,遇到问题找人帮忙是对的,但是如果这个事情有不同的观点,那肯定是需要我们自己实践的,实践出真知!
20、你喜欢葡萄沟吗?说一说理由
你喜欢葡萄沟吗?说一说理由
答:我喜欢葡萄沟,因为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最有名,而且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
2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下面加点的词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下面加点的词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点拨:理解词语的方法比较多: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查字典理解,可以回忆生活画面帮助理解,还可以寻找近义词来理解
22、《父亲、树林和鸟》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
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同意。从父亲十分了解鸟的习性,他知道哪片叶子下藏着鸟,能闻到鸟味;父亲和我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生怕惊了林中的鸟;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这些方面可看出)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同意。他知道树林里有很多鸟,知道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知道它们要唱歌了,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最危险富饶时刻)
*父亲很善于观察。(同意。他通过观察无风而动的叶子,通过问气味就知道林中有很多鸟。)
*父亲热爱自然。(同意。父亲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丰富自身经验,才能如此了解鸟的习性,这说明父亲喜欢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他眼里,树林和鸟的快活就是他的快活。)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不同意。从文章最后一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知,父亲应该未做过猎人。)
23、《海滨小城》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点拨: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又是也会出现在一段话的中间,这样的句子也叫做中心句。本文中,这样的句子有很多,如第四五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24、一块奶酪课后答案,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文中耳朵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说一说,你喜欢文中耳朵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答:课文写了蚂蚁队长再拽掉的奶酪渣面前,经过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斗争,最后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奶酪渣的故事。
喜欢。蚂蚁队长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力其他的蚂蚁。
25、第2课《花的学校》 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率也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提示: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花在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体会到花孩子愉快的心情。
26、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哪种做法对?说一说。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哪种做法对?说一说。
27、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当天的读数一前一天的读数=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28、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植树》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再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你能解释你的发现吗?用你的发现尝试计算52÷4。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植树》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再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你能解释你的发现吗?用你的发现尝试计算52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用十位上的数除以这个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这个数,最后把结果加在一起。我把52看作40+12,然后再进行计算。
404=10
124=3
10+3=13
29、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去游乐园》 淘气是这样算的,他做得对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去游乐园》
淘气是这样算的,他做得对吗?
12X5=60
10X5=50
2X5=10
50+10=60
30、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蚂蚁做操》 5.能一次运走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蚂蚁做操》
5.能一次运走吗?
22X3+23=89(元)
22X4+1=89(元)
8990
能一次运走。
3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周长》 4.淘气用一根40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周长》
4.淘气用一根40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404=10(厘米)
32、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 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
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方法(一):把每个月的天数依次相加
平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0=365(天)
闰年:365+1:366(天)
方法(二):
按大小月的规律计算。
平年:31X7+30X4+28=365(天)
闰年:31X7+30X4+29=366(天)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3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12. (1)奇思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奇思7分能打完吗? (3)妙想每分比奇思多打6个字,她7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12.
(1)奇思5分能打多少个字?
41X5=205(个)
答:奇思5分能打205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奇思7分能打完吗?
41X7=287(个)
287325
答:奇思7分不能打完。
(3)妙想每分比奇思多打6个字,她7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41+6)X7=329(个)
329325
答:妙想7分能打完这篇稿件。
34、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7.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出两组类似的题目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7.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出两组类似的题目吗?
12x6○16x2 25x4○24x5
14x5○15x4 16x5○15x6
答案:
12x616x2 25x424x5
14x515x4 16x515x6
35、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与数学》 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你看懂了吗?请你也像这样表示出其他的休息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与数学》
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你看懂了吗?请你也像这样表示出其他的休息日。
36、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 7.淘气带了15元,买一个笔筒和一个卷笔刀。 (1)买这两样东西需要多少元? (2)他剩下的钱够不够买日记本?估一估,算一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
7.淘气带了15元,买一个笔筒和一个卷笔刀。
(1)买这两样东西需要多少元?
6.50+3.40=9.90 (元)
答:买这两样东西需要9.90元。
(2)他剩下的钱够不够买日记本?估一估,算一算。
15.00-9.90=5.10 (元)
5.10元4.70元
答:他剩下的钱够买日记本。
37、《我变成了一棵树》中哪些想象比较有意思?写出来
《我变成了一棵树》中哪些想象比较有意思?写出来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妈妈坐在鸟窝里,分食物给给小动物们吃;
小动物们猜测哪里来的水滴。
38、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
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同意。从父亲十分了解鸟的习性,他知道哪片叶子下藏着鸟,能闻到鸟味;父亲和我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生怕惊了林中的鸟;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这些方面可看出)
2、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同意。他知道树林里有很多鸟,知道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知道它们要唱歌了,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最危险富饶时刻)
3、父亲很善于观察。(同意。他通过观察无风而动的叶子,通过问气味就知道林中有很多鸟。)
4、父亲热爱自然。(同意。父亲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丰富自身经验,才能如此了解鸟的习性,这说明父亲喜欢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他眼里,树林和鸟的快活就是他的快活。)
5、父亲曾经是个猎人。(不同意。从文章最后一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知,父亲应该未做过猎人。)
39、读读课文《走月亮》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闻,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
乡村的秋夜,静谧,安详。仔细聆听,有秋虫咿咿呀呀的鸣叫声传来,让这原本就静谧的夜晚显得更加宁静。走出家门,来到草地上。月光笼罩着整个草地,像是给草地穿上了无边的轻柔的白色纱裙,月色让草地显得十分温柔。站在草地上远远望去,村外的山在月光的笼罩下,整个山酷似一条迂回的黑色的巨龙冒着仙气,山上的小树就是那条巨龙的鳞片,那条巨龙仿佛在漆黑的夜空下自由地飞翔,而且不被人们发现。沿着蜿蜒的小泥路前行,路旁有金灿灿的稻田。成熟的稻子,颗粒饱满,沉甸甸的,随风起舞,飘散着诱人的芳香。走进小树林,细碎的月光撒在地上,映出斑驳又迷离的影子,一摊又一摊,摊摊都不尽相同,就像一幅幅色彩不一的水墨画。月光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着,倾泻了一地。月朦胧,鸟朦胧。渐渐地月下的花草树木也都像是被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般,如仙似幻。
40、四上17课《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是按事情经过的顺序写的。
41、四上《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
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
原因:当时太紧张了。
类似经历示例:
A、 终于轮到我们上台了,我既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终于能上台了,着急的是怕我跳不好。虽然这种舞我们已经练习了无数次,但在等待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怦怦直跳。音乐响起,我面带微笑,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心也逐渐平静。节目很快结束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们成功了。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呀!
B、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我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上台了,紧张的是怕忙中出错,那可会丢了班集体的荣誉的。音乐响起,我们面带微笑,开始朗诵《弟子规》。随着音乐的变化,我们的诵读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重,时而轻。有时我们还轻打快板,敲击铃鼓,和着节奏,把我们的《弟子规》有感情地朗诵给台下的观众。节目很快就结束了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们成功了,心里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42、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答:不窝囊。你表演得很棒!你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43、4.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四参考答案
4.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这本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
7212=6(年)
答:这本杂志创刊6年了。
44、7.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在()里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练习题及答案
7.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在()里画。
(1)已知每个笔袋的价钱和买的个数,求总价,要用笔袋的单价乘个数。()
(2)小明家和学校相距700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多少米?这道题是求路程。()
(3)已知3小时走的路程,可以求速度。()
45、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课后习题答案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是按事情经过的顺序写的。
46、1.(1)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森林报》平均每天卖了多少份? (3)大象买1份《森林报》和2份《故事报》一共花了3.4元,《故事报》每份多少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调查生活垃圾》
1.(1)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份《森林报》是0.8元,一周卖了78.4元
(2)《森林报》平均每天卖了多少份?
78.47=11.2(份)
(3)大象买1份《森林报》和2份《故事报》一共花了3.4元,《故事报》每份多少元?
(3.4-0.8)2=2.62=1.3(元)
答:《故事报》每份1.3元。
47、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 5.这堆圆木有几根?你能列式计算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
5.这堆圆木有几根?你能列式计算吗?
(3+8)X62=33(根)
48、你读《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后练习及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9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为为 10分钟。
看到课文题目,我产生了疑问: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了,阅读的速度也出更快了。
49、你读《将相和》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后练习及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1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15)分钟。
50、你读《撘石》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撘石》课后练习及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6)分钟。
51、《人物描写一组》这三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
《人物描写一组》这三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
《摔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两茎灯草》运用讽刺的语言,以及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52、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现象:乱砍乱伐、乱倒垃圾、无节制开采、大肆捕杀、乱排乱放导致水资源及大气受到污染等现象。
53、六上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读一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
读一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54、《为人民服务》课文写了几个方面意思?
《为人民服务》课文写了几个方面意思?
课文中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为人民服务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讲了什么
(1)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2)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3)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5)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
55、《竹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说一说
《竹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说一说
这一首诗的作者表现的自己要向竹子一样,正直倔强的性格,还有不像任何邪恶的势力低头的高尚傲骨。
56、“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经历:小的时候看过西游记,我也总是好奇我是哪里来的,问妈妈,妈妈就跟我说我跟美猴王一样,都是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所以那时候我总是很开心的和小朋友们说我跟美猴王一样都是从石头缝里出来拯救世界的。慢慢的长大了以后我也知道我是这么来的,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说了。
57、古人谈读书课文读书方法给你怎样的启发?
古人谈读书课文读书方法给你怎样的启发?
答:答案不统一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我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58、父亲热爱自然这个判断你同意吗?
父亲热爱自然这个判断你同意吗?
答:同意。父亲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丰富自身经验,才能如此了解鸟的习性,这说明父亲喜欢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他眼里,树林和鸟的快活就是他的快活。
59、父亲很善于观察这个判断你同意吗?
父亲很善于观察这个判断你同意吗?
答:同意。他通过观察无风而动的叶子,通过问气味就知道林中有很多鸟。
60、父亲曾经是个猎人这个判断你同意吗?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这个判断你同意吗?
答:不同意。从文章最后一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知,父亲应该未做过猎人。
61、《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